浅谈以慎独修身之道

合集下载

慎独以修身,勤俭以养廉——习廉感悟

慎独以修身,勤俭以养廉——习廉感悟

慎独以修身,勤俭以养廉

——习廉感悟

早在革命时代,毛泽东就要求党员干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现在日益混沌的时代,企业领导和员工更应以“君子慎独”的古训为戒,常修为政之身,常怀廉政之心,常思奢侈之害,慎独以修身,勤俭以养廉。

古语云:“人之有能有为,使修其身,而邦其昌。”要想有所作为,必先修身。良好的修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味与价值,一个人有了很高的个人修养,其个性和人格魅力便会在工作生活中得以彰显。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已市场化,利益的驱动越来越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如此,非功利因素在建立良好地人际关系中依然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面对挫折的乐观程度,情绪控制能力,认识他人情感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都是加强自身修养,畅行廉洁从业的重要课程。

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我们只能励志而自强,正如曾国藩的一生成就,不就是在“修身、治国、平天下”中励志发奋取得的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现在的我们还如此年轻,有朝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中,不但要把握机遇,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忍不拔的心志。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可能工作中、生活中

总会有磕磕碰碰,但社会只会选择意志坚韧者,淘汰意志薄弱者,如果要有成功,必先经得住打击,面对挫折毫无畏惧,只一心往前,披荆斩棘。

现在的我们还只是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普通员工,修身、养廉,知廉事、重廉行不能只是党员干部、领导管理人员的事,无论在职场中或在生活中,勤俭以养廉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责任。不少员工把追求生活质量摆在了勤俭节约的对立面,日益膨胀的虚荣心和无穷尽的物质欲望在这个攀比斗富的社会成了一纸空文,它只会将我们的青春推入深渊。一个勤俭的人才会廉于行动,善做规划,才会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俭以养德,奢以败德。力戒奢华,无论对个人一生的进步,还是对企业建设的发展都是有益而必要的。

关于慎独的演讲稿

关于慎独的演讲稿

关于慎独的演讲稿

1. 慎独的演讲稿

君子慎独,三省吾身

敬重的领导,友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5)班的田书越,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蜀国国君

刘备的临终嘱托,意在训练儿子刘禅不行轻视小事情,不要由于好事

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由于坏事影响小就去做.这句话虽是古人的

训诫,但今日对我们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先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同学们都晓得"大"是由"小"积累而成,

假如你将来想干一番大事业,成为祖国栋梁之才,那么,你从小就应

当多做"小事" ,"善事". 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好事可以

看出一个人高尚纯净的心灵.小事是大事的基础,大事是小事的累积.

轻视一滴水就不会有有浩瀚的海洋.轻视一棵树,就不会有茂密的森林.轻视一砖一瓦,就不能盖好高楼大厦.因而我们从小就应养成多做

小事善事的好习惯,好品德.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只需你稍稍专心,

不经意间你就可以完成许多小善事.同学遇到疑问的问题,你可以出

谋划策,共度难关;向贫困地区捐资捐物,你可以尽你所能,奉献爱心;校内里观察垃圾纸屑,你应当弯腰捡起,美化环境;学校组织的

各项活动,你应当乐观参与,为校抹黑;坐公共汽车,你会自动让座

给有需要的人;在家里,你也会自动担当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切莫小

看了这一桩桩小事,他们锻造的是你和善的质量和崇高的人格,在小事中你终将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其次,"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犯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眼的小事开头的.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量变,最终就会跃进犯罪的泥坑,成为可耻的罪人.所谓"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迟到,旷课,逃卫生,泡网吧,打架,骂人,甚至小偷小摸,同学们不要认为这是区区小事,假如我们不能熟悉到问题的严峻性,不防微杜渐加以改正,而依旧我行我素的话,就会进展到恶习成性,而最终走上违法道路,遭到法律的制裁.

人生感悟:要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

人生感悟:要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

人生感悟:要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

欲、慎友”之人

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首先要对“慎”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慎,小心、当心的意思。慎是由一个“心”和一个“真”组成,“心”和“真”合起来的意思是“抛开头脑中的其它要求一心一意认真地对待。古代围绕“慎”的解释也很多,如:慎,谨也(《说文》);慎,诚也(《尔雅》);慎,德之守也(《国语·周语》)。这是做人的本分,有百利而无一害。下棋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说法,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所以,了解和理解“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对于一个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单独行动的时候,要做到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违反法律之事。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能不能做到慎独,是检验一个人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志。所以做为一个自然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规范和约束,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政治本色。可见。慎独是最为重要的,是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首。

试谈“慎独”

试谈“慎独”

试谈《大学》、《中庸》里的“慎独”

摘要:“慎独”即“慎其独”最早出现在《大学》和《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修身方法,有其形成的渊源所在,历代许多学者对其释义也各有阐述,“慎独”的达成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哲学的精髓就在于人生哲学方面,“儒家站在人生之内体证宇宙万物之生命本源,并据此体证追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审视人生的意义……”[1]P5,在其哲学思想内包含着修身的重要的方法等,几千年来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内,滋养着渴望优化人生的国人。“慎独”就是传统儒家提倡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本文旨在对《大学》和《中庸》里“慎独”的产生、释义发展的脉络以及其重要价值进行探讨。

一、“慎独”的渊源与释义发展

1、“慎”、“独”的文献例证

众所公认“慎独”即“慎其独”最早出现在《大学》和《中庸》里,追本溯源,“慎独”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渐次发展的过程。“慎”与“独”作为单字在先秦的典籍中出现是很多的。在《尚书》中“慎”就有三十几处出现,如“克慎明德,昭升于上”(《周书·文侯之命第三十》),“独”也有几处出现,如“无虐茕独而畏高明”(《周书·洪范第六》),《春秋左传》里的“慎”多与“守”字结合,如“府库慎守,官人肃给报告”(《春秋左传·哀公三年》),《周易》里也有这二字,如“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系辞上》),“有孚挛如,不独富也”(《象传·小畜卦》)。《说文解字》曰:“慎,谨也”可见“慎”就是谨慎之义,上古文献通常作这种解释,而“独”字本义是犬好斗则独而不群,本义废弃,用假借义,可解释为单独、独处、或老而无子。

浅谈君子慎独

浅谈君子慎独

浅谈君子慎独

人生就应该活得风生水起,就应该有一种精神与信念让自己燃烧与沸腾。慎独是一种最好的体现方式。君子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独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坦荡,一种伟岸。

说起慎独,不仅是先哲们追求的目标,就是今天处在喧嚣复杂、物欲横流社会里的人们,慎独也是人人努力追求的思想境界。

慎独是一种智慧,一种谦虚,一种淡定。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慎独就是在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中,体会着生命的乐趣。而不是在张扬下吹嘘着自己,贬低着他人。慎独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是美丽与永恒的。

雷锋叔叔用平凡的善举诠释了慎独精神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深山信使王顺友,心系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严寒,顶酷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面对获奖他是这样说的:自己的头脑要清醒,绝不能轻飘飘的。作家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写作。家乡为其修造故居。遭到了他的拒绝。香港教育界的传奇——钟期荣和胡鸿烈夫妇,为创办树仁大学奉上毕生积蓄4至5亿元。真正的优秀者都是慎独和谦虚的。他们慎始敬终。不遗余力,默默无闻却又积极有为。让我们相信慎独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慎独做出楷模。我们敬畏的不仅仅是他们做人所坚守的诚实与善良。更有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豪迈。他们已经站在了灵魂与智慧的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雄奇与伟岸。他们生命的质量对于世人总是充满着魅力与诱惑。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鼓舞着人们正心诚意、身体力行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浅谈精神科护士慎独修养

浅谈精神科护士慎独修养

经常单独 值夜班 ,缺 少监 督 ,具有 慎独 精神 是完 成好 护理工 3.2 消毒 隔离过 程 精 神科 护士更 应 具有 同情心 和爱 心 ,
作 、保证护理质量 的关键要 素。
不因患者言行紊乱 而厌 烦 。工作 中严 格执行 消毒隔离 制度 ,
2 慎独意识的培养
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 。对 隔离患者督促 做好隔离 工作 ,不 因不
Cardiol,1988,61:1338 —1343.
[3] 张作记 ,崔立谦 ,孙树印.冠心病患者 的负性情绪及其干预研究 [J].中国全科 医学杂志 ,1998,8(2):301—304.
[4] 胡佩诚 ,宋延 华.心理卫生和精神 疾病 护理 [M].北京 :北京 医 科 大 学 出 版 社 ,2000:191. (收稿 日期 :2010一O8—10)
儒家学派所倡导 的修 身养 性之 道 ,是 指一个 人独 处 的时候 , 下单独进行 的 ,具有很强 的独立性 ,护理工作 正确与否 ,患者
也能够谨 慎行事 、坚持原 则。护理上 的慎独就是 在任何情 况 很少知道 ,尤其是无 行为 能力 的精 神病 患者 ,更难 进行 监督
下都 忠实于患者的利益 ,不做有损患者 的事情 。护理人员 必 和 了解 。因此 ,“慎独 ”修养是护理工作 者必须具备的特殊 品
总之 ,精 神科 护士必 须 加强各 方 面思想 道德 修养 ,努 力

人生既要“慎独”,也要“慎众”

人生既要“慎独”,也要“慎众”

人生既要“慎独”,也要“慎众”

不管忙与不忙、闲与不闲,每个人的每一天都要面对独处,只是时间长与短、机会多与少的区别。独处意味着无人惊扰、没人监督,是某段时间、某处空间的独享,是完完全全的自己打理自己。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独处方法和独处效果,有些人收获的是休闲、休整、充电、修补、提高等正能量,有些人却是魔鬼般地为自己埋下了隐患、种下了恶根、造就了罪孽。同样是独处,功效却会大相径庭。

君子慎独

《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了一个君子品行——慎独。

何谓“慎独”?宋代学人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是慎独。慎独,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能慎重行事,不自我麻痹欺瞒;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不随口妄言。

不要认为事情有所隐藏,就可以去做,不要让杂念侵扰内心,以为别人不知道就让言语随口而出,当独自一人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自己。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而要做到“慎独”,最重要的就是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

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提挈之恩,夜里怀金十斤馈赠,被杨震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愧而出”。

曾国藩修身修心的故事

曾国藩修身修心的故事

曾国藩修身修心的故事

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也是一位极具修

身修心之风的大家。他的人生故事中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它告诉我

们只有当一个人处在上进和执着的状态中时,他才会走向成功和幸福。

1.慎独的修身之道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与他慎独的修身之道密切相关。他

常说:“读书讲究谨慎,写字讲究慢功,耕田讲究耐劳,吃饭讲究淡泊,待人讲究正直,出行讲求安全,行事讲求恒心,处事讲究精细,

修身讲求静心。”曾国藩的修身方法包括多方面的方面,如读书、写字、耕田、饮食、待人、出行、行事、处事、修身等等。

2.锻炼意志和耐力的方法

曾国藩不仅闻名于世,也有着众多令人钦佩不已的人生足迹。为此,

他强调对意志和耐力的锻炼。曾国藩常常劝人们:要有恒心,否则即

使你每日努力做一点点,也难以取得大的成就。同时,要有耐力,既

能长期坚持下去,也能容忍失败或是挫折,才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

更加稳步。

3.强调自律与宽容

曾国藩信奉“律己甚于律人”的道理,他认为一个人必须严格约束自己,否则在约束别人时也难以做得好。他认为自律的方式不同,有些

人可能会认为自律是变得更加严苛和压抑,这是不正确的。曾国藩认为,自律必须是包容和宽容的,而不是变得过于苛刻的。只有真正意

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正确的指导和鼓励。

在几百年的时间中,曾国藩依靠自身的才华和智慧为中国历史留

下了许多珍贵的财富。曾国藩是中国文化、历史、道德的代表之一,

他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伸手援助他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获得更

多的智慧和体悟。这些精神的谕示对今天的我们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君子需慎独

君子需慎独

君子慎独

本文是对刘宗周“慎独”学说所做出的一种省思。刘宗周之学并非是一种主观唯心的学说,其对“慎独”理论的发展在宋明理学之中有重要意义。他将本体与工夫合一,将理气相统一的论述为人在主体意义上发展心性,培养个体道德自觉提供了指引。如其学生黄宗羲所言,在儒者人人言慎独之中,唯刘宗周得儒家真义,因此研究刘宗周的慎独之说,对于省思个体的工夫涵养与内在道德,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慎独”是中国古代许多学者的重要关注点,在刘宗周的慎独之学以前,对这一概念就有过诸多阐释和论述。慎独首先出现在《大学》《中庸》中,后受到汉唐之后的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家所重视。慎独并非是一种唯心的自我修养方法,在对其义理的阐发之上,各家是各有所见,因此慎独概念至今看来对个体心性的塑造也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明清思想家黄宗羲先师刘宗周的慎独之学说尤为推崇,他说道,“先生之学,以

慎独为宗”,“儒者人人言慎独,唯先生始得其真”(《明儒学案》《蕺山学案》卷六十二)。在他看来,只有其师刘宗周所建立的慎独学说,才可称之为得到儒家真义,才是“圣贤之学”的精髓之所在。考察刘宗周为慎独所注入的独特内涵,有助于个体在主体意义上培养自由心性,避免外在干扰,对心、性二者及其关系的省思,也能使个体更好地把握儒学内涵,养成君子之气。一、慎独之源

“慎独”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大学》、《中庸》之中,其意为在独处无人觉察时,仍需谨慎地使用自己的行为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此为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

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的“慎独”精神

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的“慎独”精神

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的“慎独”精神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网络世界五彩缤纷、充满诱惑,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差,常常迷恋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利用我国儒家文化的精髓——“慎独”思想来培养和提升当代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自律感,具有现实的道德价值。

那么,如何提高当代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慎独”精神呢?首先,我们必须改变现在的网络道德教育观念;其次,我们可以综合家庭、学校、社会、同辈和个人的作用来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慎独”精神。

一、转变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观念

现有防范网络道德失范的方式,大部分是从改进网络技术、制定网络法规等方面探索的,虽然能起到一定成效,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人自身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转变网络道德教育观念,不能仅停留在改善和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与管制,要从人自身出发,使青少年能够自觉地遵循网络道德。

1.“道德灌输”向“思想引导”转变

道德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质从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道德品质的过程。我国现行的道德教育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是纯粹的形式教育,导致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道德素质得不到提升。教育者在平时的教育中,采取的是一种道德灌输的教育方式,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和接受程度。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分离。

我们需要改变现在的道德教育方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出发,尊重个体差异和接受程度,对学生进行思想疏通与引导。疏通就是敞开思想,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创造条件让教育对象把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上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活动是违背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哪些行为活动是遵循了伦理道德的观点、意见和想法充分讲出来,畅所欲言。引导就是在疏通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看法,遵循伦理道德的行为和活动,要旗帜鲜明地给予肯定,并促进其向更好更高的层面发展,而对暴露出来的错误思想观点、不正确的意见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与活动要通过民主讨

修身养性自律的最高境界——慎独

修身养性自律的最高境界——慎独

修身养性自律的最高境界——慎独

导言:修身之道,最难是养心;养心最难之处,又是慎独。慎独,即独处时,亦有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

慎独”一词,语出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

言行如一,为情操

《论语·为政》篇里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孔子却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孔子作为儒家的一代宗师,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把社会道德规范集于一体,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积极践行。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没有验证过的理论来教训、说服别人,往往会适当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巧言令色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心口如一,为良知

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唯有心口如一才是可信之人。

东汉名臣杨震风雅清正,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就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杨震四知”。

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学习心得

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学习心得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崇尚古人才是智慧的起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古人的五大智慧,看完绝对受益匪浅!“慎独”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颇深,都以此来砥砺标榜,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

如清末重臣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就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

东汉时期的杨震,有人夜怀十金来见,并说,“此时夜暮无知者。”

杨震却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杨震驳“暮夜无知者”论,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

“慎染”

古篇《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故染不可不慎也!”

其实除了染丝,人也是一样,国也是一样。清朝末年,蔡公时慨于国事艰危、民生疾苦,曾与好友组成革命团体“慎所染斋”,意在不仅不要被环境腐化,还要改造环境。

“慎染”,就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涵养正气。

“慎微”

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不在小事小节上谨慎,难免在大事大节上不稳。

蜀汉先主刘备将之概括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从不向民间索取任何名贵物品。

想不到离任返乡,他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为此写了一首“检讨”诗曰:“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蘖,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临行所带,不过两片山石,可见白居易为官之清白。“慎初”

“慎初”,顾名思义,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不存侥幸之心,避免误入歧途。

慎独之我见[1]

慎独之我见[1]

慎独

“慎独”孔子是中庸思想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意识、情绪进行管理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是在“自省”和“克己”基础上,追求自我道德修养达到更高更完善的境界。

“慎独”既是孔子自我修身方法,也是一种道德境界,体现内在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坚定性,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加强自我教育、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它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过程中,逐步培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能力;始终保持一种敬畏心理,在独处的时候也以此鞭策自己,警惕自己不敢松懈,借以将不良念头和思想遏止于萌芽状态,让内心时时保持“诚”,强调自我内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个人在独处的时候,能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谨慎的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的发生,并能使正确的道德行为伴随主体自身,自觉按照道德规范行事;把社会外界客观的道德要求,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内化成为个体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从而形成稳定的、持久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特征过程,也是道德的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要求。“慎独”作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也是衡量道德自觉性、坚定性的依据,又是决定道德修养能否有效的重要环节。能够做到慎独,决定着个人的道德品质能否不断的向更高的境界升华。因此,在企业里,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应时刻保持“慎独”,自我修养道德境界,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标准和有境界的人。

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将“慎独”内化为一种个人的内在需求。孔子的“慎独”传统修养观强调理性的自觉,重视修养过程中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统一,注重发挥修身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当上班族只有把道德变成自己内心的一种要求,才能够真正实践“慎独”。要从内心认识到“慎独”不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认识到“慎独”在全面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上的重要意义,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慎独”。

论儒家的修身之道与人格养成

论儒家的修身之道与人格养成

论儒家的修身之道与人格养成摘要:儒家文化强调读书人要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个人的道德修养则是必要的前提基础。因而注重人格修养,强调修养身心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为我们提供的系统的道德修养标准和实施方法,对现代人的品德修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修身人格养成

修身即修养身心。修身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儒家看来,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首先应立足于个人的人格修养,而不能只局限于外在的约束和限制。修身是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修身是人生第一要务。

一、修身与人格养成

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点是成人教育,视人格的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孔子把君子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最理想的人格是能安天下的圣王,典范人物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其次是能修己以安人的士大夫,典范人物如伊尹、皋陶、子产等;最低的层次则是能完善自己,做一个心存仁义、恭敬有礼、智勇诚信、光明磊落,坚守节操的贤人。典型人物如伯夷、叔齐,仲雍、柳下惠等。孟子则用一句话概括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①

无论穷达,都应把人格完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而人格的完善仅靠外在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贵在自觉,贵在无形,自觉内化是品德培养的必经途径,所以注重自我修养的修身就被视为人格完善的主要途径。

《礼记·大学》中这样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有一种修身叫慎独

有一种修身叫慎独
自我 的人 生 理 想 , 现代 人 则更 应 见 贤
知? …‘ 湛 青天 不 可 欺 ”做 了枉 法 湛 ,
的丑事 , 不但 法纪难容 , 连上天都 要
报 复你 I 震 由 此获 得 “ 杨 四知 太 守 ” 的
雅 号 , 铿锵 有力 的声 音 在 历 史 的 天 他
思齐 , 力争达到这种修身的境界。
41・U X E G O U
的细 小 举 动 就 能 看 出来 。 照 德 国 法 按
守本性 , 无怨 无悔地遵循 道德 , 志 矢
不 移 地 追 求 理 想 。 其 实 说 到 底 就 是 “ 心” 慎 ,在 各 种 利 诱 面 前 靠 强 大 的 “ 神 防 线 ” 抵 挡 形 形色 色 的诱 惑 。 精 来 王 密在 昌 邑做 县 令 , 了官 运 亨 通 步 为 盘, 恰巧 朝 廷 派 来 的 新 任 太 守杨 震和 王 密 多 少有 些 交 情 , 种 千 载难 逢 的 这
机 会 岂 能错 过 王 密 立刻 跑 去 拉 拢 关
规, 刨一棵 成材 的林木必须在树 木之
间 保 持 一 定 距 离 ,尤 其 禁 止 成 片 采 伐 。 外还 规 定 , 此 每采 伐 一 棵 大 树 , 必 林 良 性循 环 , 永远 郁 郁 葱 葱 。就 是 在 称 奇 的是 , 管没人 守卫 森林 , 国 民 尽 德 众 仍 一 如 既 往 地 遵循 原 来 的做 法 , 按

慎独的个人心得(汇总18篇)

慎独的个人心得(汇总18篇)

慎独的个人心得(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回顾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接下来,我们将分享几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于心得体会的经验总结,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医生慎独心得体会

作为医生,他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承担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在他们长时间的行医工作中,医生慎独心得体会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着医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医态度,也关乎着医患双方的健康和信任。

第二段:保持专业性。

首先,医生在慎独中需要保持专业性。医生需要时刻保持对患者的专业态度和医疗水平。无论是面对临床诊断、病情病因的分析,还是面对患者情绪的化解,医生都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慎独让医生能够更加冷静、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增强医生在临床中的专业素养。

第三段:尊重患者权益。

其次,医生在慎独中需要尊重患者的权益。慎独的核心是尊重,尊重患者的病情、家庭背景和个人选择。医生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痛苦和忧虑。只有真正尊重患者,医生才能与患者建立起真诚的信任。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要用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与患者保持沟通,并尊重他们的决策权。

第四段:患者隐私保护。

同时,医生在慎独中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特殊的,患者把自己的健康和隐私交托给医生,在医患之间应该建立一个互相尊重、互不侵犯的隐私边界。慎独要求医生保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病情、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等。医生需要具备专业的伦理道德观念,严守患者隐私,以维护患者的尊严和安全感。

第五段:持续学习和进步。

最后,医生在慎独中需要持续学习和进步。医学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医生应该保持学习的激情和求知的态度,随时跟进新的研究和发现。慎独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慎独”浅谈修身之道

“慎独”从表面而言即是“独慎”,独处的时候要谨小慎微,注意自己的言行。在《中庸》《礼记》《大学》等都有关文献对“慎独”都有不同的记载,但是都是教育人们要注意自身的修养,遵守固有的道德模式,最重要的那就是修身之道。

“慎”者,乃小心谨慎也,也就是做事做人要注重个人修养,做事之前进行思忖,小心行事。只有做应做之事,不越界,不懈怠,才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坐怀不乱”正是说柳下惠对一个美貌女子的拳拳爱心,为什么要坐怀?显然是恐女子冻死;为什么不乱?就是说君子做应该做的事,坦坦荡荡,不越界。

“独”者,这里指独处,也就是在没有监督、没有外人看到的情况下,如何行事?其实人的修养也只有在没有监督和管理时,才能体现个人修养。如果有人监督或者管理,就不能体现个人修养,只能体现个人遵法守纪了。古人独处大概就是“悟”,现在独处可能在用微信或者微博,但你的IP 地址或者言论已经跑到了千里之外,何来独也?“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正是独处、独立、特立独行时,才更能体现人的修养。

古人尚能遵循“慎独”修身之法,我们如何练就一身正

气以修身呢?我认为要慎独、慎思、慎言、慎行,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达到修身的目的。

第一要慎独。古人尚且能“坐怀不乱”,我们在独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谨小慎微呢?尤其是独处的时候,没有人的监督,更应该小心谨慎,因为隔墙有耳也。往往独处的时候不注意,“艳照门”等做出的多少笑话?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要慎思。我们考虑问题不仅要考虑眼前也要考虑长远,考虑到过程的同时也应考虑结果,考虑内因影响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外因作用。只有做到深思熟虑,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把问题解决好、把事办好。事情能办好的人,自然能体现人的修养。

第三要慎言。俗话说“病从口入”,恕不知“祸从口出”,慎言之,即能体现人的修养,也能避免惹祸。“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管好自己的口,说话朴实,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便于沟通、协调,利人利己,我们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一种修身处世之道。

第四要慎行。行为谨慎检点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不难做到,但是如何做好、如何把事情做到周密、那就要在慎思的基础上,才能慎行。行为体现了修养,有修养才能做到慎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对修身要求已经提高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当代青年人更应该严于修身、严于律己,方能成就大业,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