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节-第2课时
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1.N2、O2、F2与H2的反应能力依次增强,从键能的角度如何理解这一化 学事实。(利用课本表2-1的相应数据分析) 从表2-1的数据可知,N—H、O—H与H—F的键能依次增大,意味着形 成这些键时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所以N2、O2、F2与H2的反应能力依次 增强。
2.键长、键能对分子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影响? 一般来说,分子中共价键的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2)判断分子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结构相似的分子,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分子越 稳定 。 (3)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ΔH= 反应物 总键能- 生成物 总键能
二、键长和键角
1.键长 (1)概念:构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的 核间距 ,因此原子半径决定共价键的 键长, 原子半径 越小,共价键的键长越短。 (2)应用: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往往键能越大,表明共价键越 稳定 ,反之 亦然。 2.键角 (1)概念:在多原子分子中, 两个相邻共价键 之间的夹角。 (2)应用:在多原子分子中键角是一定的,这表明共价键具有 方向 性,因 此键角影响着共价分子的 空间结构 。
(3)试根据空间结构填写下列分子的键角
分子的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形 平面形
键角 _1_0_9_°_2_8_′__
_1_2_0_°_
三锥形 V形(角形)
直线形
107° _1_0_5_°_ _1_8_0_°_
实例 CH4、CCl4 苯、乙烯、BF3等
NH3 H2O CO2、CS2、CH≡CH
(4)部分键角图解
归纳总结 (1)键长与分子空间结构的关系:键长是影响分子空间结构的因素之一。 如CH4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而CH3Cl只是四面体而不是正四面体, 原因是C—H和C—Cl的键长不相等。 (2)定性判断键长的方法 ①根据原子半径进行判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 键长越短。 ②根据共用电子对数判断。就相同的两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而言,当两个 原子形成双键或者三键时,由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增大,原子之间的 核间距减小,键长变短,故单键键长>双键键长>三键键长。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 动能的改变
12mv22=9×12mv12,则 v2=3v1,进而得出 2v1=st。质点的加
速度 a=v2-t v1=2vt 1=ts2。故选项 A 正确。答案:A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结束
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其动能的增加量,即 W=ΔEk。 (2)表达式 W=ΔEk 中的 W 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二、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推导 (1)建立情景: 如图 2-1-15 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仅在恒力 F 作用下, 经位移 s 后,速度由 v1 增加到 v2。
图 2-1-1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推导依据:
结束
外力做的总功:W= Fs 。
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
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对于外力是变力、物体做曲线运
动、物体经历多过程的情况同样适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个外力做功的情况,确定 合外力做的功。 (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 Ek1 和 Ek2。 (4)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 W=Ek2-Ek1,以及其他必要的 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可概括为:“确定状态找动能, 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由运动学公式 s=
v22-v12 2a
。
(3)结论:W=12mv22-12mv12 即 W=Ek2-Ek1=ΔEk。 2.内容
第2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C.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都有氢氧化钠生成 D.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而氧化钠只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可用水来检验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
B.可用CO2来检验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 C.可利用在纯氧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中的Na2O2 D.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
察到的现象是
A.变红
√C.先变红后褪色
B.无色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B.Na2O能继续被氧化成Na2O2
C.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 D.Na2O2只有还原性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_N_a_2_O_2_+__2_C_O__2=_=__=_2_N_a_2_C_O_3_ _+__O__2 _。
判断正误
(1)Na2O与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 ) (2)Na2O与Na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钠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 ) (3)Na2O与Na2O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 ) (4)Na2O2与H2O的反应中,H2O是还原剂( × )
课时对点练
A组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3.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钠比过氧化钠稳定 B.都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产生氧气 C.所含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
√D.阴、阳离子的个数比都为1∶2
4.(2019·云南省大关一中月考)在滴入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观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同步备
双 基 达
计
△
标
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 Fe(OH)3(胶
课 体)+3HCl。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演示结束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标解读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课
堂
互
动
重点难点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必修1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教
当
学
堂
方
【提示】 树状分类法
双
案
基
设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2)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分析可知,无论是CO2、H2O还是二者的混 合物,与足量的Na2O2反应时,参与反应的CO2或H2O与放出O2的分子 个数之比均为 2∶1 。
2.Na2O2与CO2、H2O反应的质量关系
(1)2Na2O2+2CO2===2Na2CO3+O2 Δm(2CO)
2×78 2×44 2×106
提示 有气泡产生。2Na2O2+4HCl===4NaCl+O2↑+2H2O。
(2)将适量过氧化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写出相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提示 有气泡放出,溶液颜色变浅,同时有蓝色沉淀生成。2Na2O2+ 2H2O===4NaOH+O2↑,2NaOH+CuSO4===Cu(OH)2↓+Na2SO4。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123
1.下面是比较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长期置于空气中都较稳定
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反应 C.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都有氢氧化钠生成 D.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
123
2.(2022·山东潍坊阶段检测)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可用水来检验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
B.可用COLeabharlann 来检验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 C.可利用在纯氧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中的Na2O2 D.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
第二章 第2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定量关系 /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 课时对点练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科学探究
胶体的制备: 1、取3个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 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 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色,停止加 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 和泥水比较。
辨别溶液与胶体: Fe(OH)3胶体 GuSO4溶液 2、把盛有溶液和胶体得烧杯置于暗处,分别 用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 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 化学必修1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初中时所学“溶液”的概念
• 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 合物叫做溶液 • 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扩大范围来说,溶液是一种分散系。 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 例如泥水。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质 粒子大 小
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1nm)
100nm (>100nm) (1~100nm) 悬浊液、乳浊液
1nm=10-9m
分散系 比较点 分散质微粒 的直径
溶液 <1nm
胶体 1~100nm
浊液 >100nm
小分子或 分子的集合 巨大数目的 微粒组成 离子 体或高分子 分子集合体 酒精、 氢氧化铁胶体 石灰乳 实例 食盐水 、淀粉溶液 、泥水 不均一、 均一、透明 外观及 均一、透明 不透明、 、较稳定 、稳定 稳定性 不稳定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能 不能 可通过, 透光性差, 光照 丁达尔现象 无光路 有光路
作业:预习《离子反应》,完成练习册相对 应“导学坐标”,下节课检查
高一生物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减数分裂 性原 细胞 初级性母细胞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次级性母细胞 中期 后期 末期 性细 胞
复制 __________
第一极体
着丝点分裂
染色单体分开
三、提出疑惑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 _
染色单体分开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精子形成过程
2、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比较 形成场所 第 1 页(共 6 页) 第 2 页(共 6 页) 精子形成 卵细胞形成
个同样大小 的 精子细胞。 变形否 分裂结果 产生 的精子 ________ 个有功能
大的 的
和 1 个小 ,原来的极体 __________
色体,子细胞的染色体 数目不变,分裂过程无 同源染色体。 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染 色体数目减半
探究点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象的鉴别 鉴别某一细胞图像隶属于哪种细胞分裂,是本节中经常考查的一种,鉴别的方法有 多种,这里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介绍一种思路较清晰,识别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细胞分裂 相的关键是看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具体步骤如下: 染色体 奇数:减 Ⅱ 或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 偶数 无联会、四分体现象: 有丝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 有联会、四分体现象: 减Ⅰ 具下列情形之一,便可判定无同源染色体(不考虑性染色体异形): ① 有一条(或多条)染色体在形态(长度、着丝点位置等)特征上不能成对存在。②二倍 体生物(或体细胞为偶数的多倍体 ),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奇数 (后期以半个细胞计 数)。③根据非等位基因判断。 另外,从细胞外形上看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一般为动物细胞; 不均等分裂为形成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均 等分裂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及形成第二极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比例为 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分子数目比例为 1:2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 对流层课件 浙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温度高达1 000 ℃以上,但在其中
运行的人造卫星却不会被烧毁,这主要是因为( C )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没有摩擦
B.卫星在其中高速运行,但由于大气稀薄,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热量与摩擦产生的热量有
限
D.卫星的温度恒定,不受环境温度影响
D.低纬度地区高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高空气温低
9.(4分)制冷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上半部分墙上的主要
原因是( C )
A.人不容易碰到,安全
B.节省空间
C.利于形成对流
D.一种习惯
10.(4分)有关对流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③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 变,云、雨、雪、雷电 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3.对流:由于温度较高的气体(或液体)的密度较小 ,使得 温度较高的气体(或液体 上升 ,温度较低的气体(或液 体)下沉 ,称为气体(或液体)的对流。 4.大气对流运动:在大气中,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 运 动,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 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对流层 5.(4分)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其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 B.云、雨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C.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D.其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 6.(4分)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对流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B.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C.对流层占大气质量的1/4 D.其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2课时)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28,完成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合作探究】体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3)敲响音叉,然后把它贴近脸颊.1.你有什么感觉?答:感觉到物体在振动.2.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示一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答:能听到声音,此时尺子上下振动.2.当刻度尺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答:当刻度尺停止振动时,不能听到声音.演示二声音的产生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如图甲所示;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如图乙所示.甲乙1.图甲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甲中的球不跳动.2.图乙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乙中的球跳动.演示三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在发声物体(鼓面)上撒一些纸屑,并用棒不停地敲击鼓面.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纸屑不断地上下跳动.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演示四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1.观察到有什么现象?答:橡皮筋上下振动.2.听到了什么?答:听到了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3.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4.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音叉、鼓面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答: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拓展延伸:1.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2.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麻雀发声的部位是声带;青蛙、蝉发声的部位是鼓膜;蜜蜂发声的部位是翅膀下的小黑点.【教师点拨】1.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C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C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29,完成以下问题: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例如:用锤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合作探究】演示五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答: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2.当抽出全部空气后,听到的电铃声音有什么变化?答: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电铃的声音.3.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答: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4.由以上现象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演示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如图所示,将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将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能否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答: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2.此实验说明什么?答: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演示七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1.同学乙能够听到什么?答:能够听到同学甲写字的声音.2.由以上活动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固体可以传声.演示八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教师点拨】1.在进行真空电铃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跟进训练】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3.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4.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声速【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记住1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3.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难点】利用回声原理计算距离.知识点一声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9-30,完成以下问题: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2.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合作探究】演示一声速既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如图所示,观察并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听火车声音,利用了什么原理?答:利用了固体、气体可以传声.2.总共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最先听到哪种物质传来的声音?答: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最先听到铁轨(固体)传来的声音.3.由以上现象推理,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答:不是一样快.演示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下列小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是怎样的?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教师点拨】1.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开展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如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进行对比,对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的声速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2.在对比得出结论时,还应注意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跟进训练】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B.发声体振动的快慢C.传播声音的介质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知识点二回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完成以下问题:1.回声的概念: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2.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 s)可以听到回声.【合作探究】演示三回声如图所示,如果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观察并分析以下问题.1.会发生什么现象?答:会听到回声.2.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声音的反射.3.听到回声的条件?答: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教师点拨】1.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2.回声的利用:(1)利用回声测量发生体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如:测量海洋的深度.(2)利用声音的反射增强原声.【跟进训练】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 s 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510 m.这种方法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知识点三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31,完成以下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合作探究】演示四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如图所示是人耳听声音的示意图.1.在以上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会怎样?答:人都会失去听觉.2.如果传导阻碍,而又能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例如: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是什么方式?答:是骨传导方式.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2.人耳能够分辩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达到人耳比原声晚 0.1 s 以上,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第1节课时002
【解析】 H+显+1价,发生水解时,相当于氢原子代 替了原来阳离子的位置,引入的氢原子数与阳离子的正化 合价总数相当。由题给信息类比迁移,ZnC2水解应得到 C2H2;Al4C3水解应得到甲烷,Li2C2水解应得到乙炔。
【答案】 C
菜单
1.必记的1个分子式通式:单炔烃分子式通式:CnH2n -2(n≥2)。
(5)制取乙炔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或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 的实验装置,原因是:①碳化钙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 烈,不能随用、随停。②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易使 启普发生器炸裂。③生成的Ca(OH)2呈糊状易堵塞球形漏 斗。
(6)由电石制得的乙炔中往往含有H2S、PH3等杂质,使 混合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的洗气瓶可将杂质除去。
1.能否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炔? 【提示】 不能使用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烯 和乙炔,因为两者都含有不饱和键,性质相似。区别乙烯 和乙炔通常使用燃烧法,观察火焰明亮程度及产生黑烟量 的多少。
菜单
菜单
2.家庭和汽车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什么? 【提示】 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为主的石油产品。
【答案】 D
菜单
5.下图中每一方框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已知气态烃 D(其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 13 倍) 与物质 F 反应时产生明亮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请写出下列 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
A.____、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 H.________。
菜单
【解析】 ①由烃D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13 倍,求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6,确定D为C2H2。
②根据D与F反应时产生明亮而带黑烟的火焰,确定F 为O2。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新知识·预习探究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新知预习
1.把_一__种__(_或__多__种__)_物__质__分散在另__一__种__(_或__多__种__)_物__质_中所得 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2.胶体的分类 常见的胶体分类方法是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进行分类,有 三种:固溶胶(如有色玻璃、宝石、珍珠之类),液溶胶(如牛 奶、豆浆之类),气溶胶(如云、雾、烟之类)。 3.胶体的性质 (1)胶体是介稳性的分散系 溶液是最稳定的分散系,浊液是最不稳定的分散系,胶 体的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2)根据分散质的直径不同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 散系。列表比较如下:
分散系 举例
分散质粒子组成
分散质粒子直径 外观特点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扩散
溶液 NaCl溶液
离子
<1 nm 均一,稳定
稳定
悬浊液 乳浊液
胶体
泥水
牛奶
Fe(OH)3胶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解析】 选项A,空气是由N2、O2及一些尘埃等组成 的混合物。选项B,胶体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即介 于1.0×10-9~1.0×10-7 m之间,所以微粒直径为2.5微米的细 小颗粒物不属于胶体。选项C,实施绿化工程,树木能吸附空 气中的尘埃,从而有效防治PM 2.5污染。选项D,PM 2.5表面 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有毒有害物质。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PPT74页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一种
无色、无味的混合物。空气具有
一定的自净化能力,各组成成分
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沙尘暴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酸雨对森林造成的破坏
当受到某些自然或人为因素的
影响时,洁净的空气会因一些有害
物质的混入而造成污染,对人类、
动植物和建筑物等产生不良影响。
三、空气的污染
三、空气的污染
三、空气的污染
水 (H2O)
水银 (Hg)
分析下列物质在组成上的特点
空气 海水 混合物 糖水 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食盐水 白酒 可口可乐
红磷 (P)
氧气 (O2) 五氧化二磷(P2O5) 由一种物质组成 二氧化碳 (CO2)
水 (H2O)
水银 (Hg)
分析下列物质在组成上的特点
空气 海水 混合物 糖水 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食盐水 白酒 可口可乐
红磷 (P)
氧气纯净物 (O2) 五氧化二磷(P2O5) 由一种物质组成 二氧化碳 (CO2)
水 (H2O)
水银 (Hg)
分析下列物质在组成上的特点
空气 海水 混合物 糖水 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食盐水 各成分之间 白酒 不发生化学变化, 可口可乐 保持各自的性质
红磷 (P)
氧气纯净物 (O2) 五氧化二磷(P2O5) 由一种物质组成 二氧化碳 (CO2)
空气的成分
约占78%
按体积分数计算
约占21%
氮气(N2) 氧气(O ) 2
其他成分 约占1%
充氮防腐 (N2)
1. 氮气的用途
用作保护气
你知道这是利用了氮气的什么性质?
用作保护气
你都知道氮气的哪些性质?
你知道这是利用了氮气的较稳定。
必修1 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思考:
当分散剂为液体时,形成的分散系一定 是溶液么?有几种可能? 完成下面的分类 食盐水 泥沙水 混有油的水 豆浆 溶液 浊液 胶体
他们是按照什么来区分的?各有什么特点? 他们是按照什么来区分的?各有什么特点?
乔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观看录像并思考:
¤什么是胶体?它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什 么? ¤胶体有哪些特点? ¤如何区别胶体和溶液? ¤胶体有什么用途? 视频:胶体的介绍 视频:
乔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胶体的特点总结
本质:分散质微粒大小介于1~100nm 本质:分散质微粒大小介于1~100nm 鉴别:丁达尔现象 鉴别: 特点:不能通过半透膜 胶体粒子可能带电荷 胶体粒子可能带电荷 特点: 典型现象: 典型现象:电泳 聚沉 典型例子: 典型例子:Fe(OH)3 胶体 淀粉胶体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 分散系/胶体
Duty Honor Love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思考并回答:
★空气在课本2-3的分类中属于哪一类? 空气在课本2 ★食盐水又属于哪一类呢? ★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分类
食盐水中的盐
分散剂 分散质
食盐水里的水 空气中的气体 空气中的灰尘
乔乔
乔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作
业
完成学案 预习有关离子反应的内容 [实践]动手做胶体。尝试制备淀粉胶体, 实践] 并检验L D
生活中的分散系
对照课本图2 对照课本图2-4,观察下面的表格, 了解我们身边的分散系。
剂 系 质
气体
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影响风的三种力 风的形成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 种力的共同作用,三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对风速、风 向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作用力 方向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始终与 等压线 垂直, 由高压 指向低 压
地转偏向 力
始终与 风向垂 直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等压线越 水平气压 垂直于等
2.风的形成
类型 受力状况 风向
风压规 律
在南、
由高压 北半球
理想 风
仅受水平 气压梯度 力作用
指向低 压,与 等压线
背风而 立,高 压在后,
垂直 低压在
前
图示
高 空 风
受水平气压 梯度力和地 转偏向力作 用
风向 最终 与等 压线 平行
在北半球背风 而立,高压在 右边,低压在 左边。南半球 反之
(2)如果此地为北半球,则①地的风向为(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解析:第(1)题,由于四幅图比例尺相同、等压线疏
密程度相同,等压距不同,故等压距越大,风力越大。第
(2)题,先标出①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
画出风向,则为偏北风。 答案:(1)A (2)A
密集,水 梯度力越 压线,由
平气压梯 大,风速 高压指向
度越大 越大
低压
大小随纬
北半球使
度增大而 不影响风 风右偏,
增加,赤 速大小 南半球使
道为零
风左偏
摩 擦 力
始终与 风向相
反
大小与下垫面性 质有关,下垫面 使风速减 越粗糙,摩擦力 小 越大,反之越小
与其他两 力共同作 用,使风 向斜穿等 压线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第2章 第1节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分散质微 单个小分
粒
子或离子
浊液 >100 nm 巨大数目的分子 或离子集合体
胶体 1~100 nm 高分子或多分子
集合体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2) 用 一 束 可 见 光 照 射 此 分 散 系 可 看 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将此分散系装入 U 形管内,用石墨棒作电极, 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 连 的 电 极 附 近 颜 色 ________ ,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________。
[ 答 案 ] (1)Fe(OH)3 胶 体 FeCl3 + 3H2O==△===Fe(OH)3(胶体)+3HCl 颗粒直径大 小不同 (2)光亮的通路 胶体微粒对可见光的 散射作用
(3)变深 电泳 (4)渗析 提纯胶体 (5)产生白色沉淀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来 沉淀溶解得到棕黄色溶液
Fe(OH)3 胶体与 Fe(OH)3 沉淀 (1)Fe(OH)3 胶体和 Fe(OH)3 沉淀都是红褐色, 两者性质有共同点,如都能和盐酸反应,也有不同 点,Fe(OH)3 沉淀不具有胶体的性质;两者的制备方 法也不同。制备 Fe(OH)3 胶体时不能长时间煮沸。 (2)根据溶液中的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微 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可利用半透膜来除去胶体中的 电解质,以提纯、净化胶体。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共37张PPT)
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
;
②乙直接加热饱和 FeCl3 溶液,请评价是否正确
;
③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 FeCl3 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
煮沸 10 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
。
(3)写出制备 Fe(OH)3 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
证明有 Fe(OH)3 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
(4)Fe(OH)3 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1)若将饱和 FeCl3 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
是
。
A.冷水
B.沸水
C.NaOH 浓溶液
D.NaCl 浓溶液
(2)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 Fe(OH)3 胶体的制备: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 25 mL 蒸馏水加热
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1~2 mL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 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稳定性 能否 滤纸 性质 透过 半透膜 是否有丁达
尔效应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
胶体
<1 nm 稳定
能 能
1~100 nm 介稳体系
能 不能
无
有
浊液
>100 nm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无
实例
NaCl 溶液 豆浆 泥浆水、油水
【规律总结】
胶体的概念是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这一角度给出的,分散 质粒子的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 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等特有性质的根本原因。 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便方法。
。
A.胶粒直径小于 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做布朗运动
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2章-第1节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3)防治重点:对已遭沙丘入侵、 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菜 单
风Hale Waihona Puke 危害 严重的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3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3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3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以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新课标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3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2.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中,哪个因素所占 比重最大?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2课时 课件—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 (共71张PPT)
注意:①山谷风形成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②海陆风形成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③城市风形成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④山谷风和海陆风昼夜风向发生改变,城市风保持不变。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 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 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 P1、P2、P3、P4 ,则( )
1.图中四点气压( )
A.②>③=①
B.④>②>③
C.④>③>②
D.④>①>③
解析:等压线图中,同一条线上的数值相等,③=①;海拔
越高,气压越低,故④>③=①>②。
答案:C
2.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甲、乙间热力环流相符 的是( )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知识点一|热力环流
1.含义 由地面__冷__热_不__均____引起的大气运动。
2.过程
(1)A 地受热,空气膨胀____上__升_____,近地面形成____低_______ 压区;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增高,在 D 区形成 _____高______压区。
(2)B、C 两地冷,气流____下__沉_____,B、C 的近地面形成 ______高_____压区,高空对应的 E、F 形成______低_____压区。
解析:第(1)题,等压面向上弯曲的地方为高压,向下弯曲的 地方为低压区,因此②>③、④>①;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的 升高气压降低,同一地点近地面高于高空,③>④、②>①,答 案选 D。第(2)题,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A 正确;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B 错误;近地面风由②地(高 压)吹向③地(低压),C 错误;③地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 高分子或多 巨大数目的 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 分子集合体
1~100 nm 大于100 nm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 nm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3)向其中滴入过量的稀硫酸,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 (或频繁更换 )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如图)。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2)胶体与浊液的分离 方法:过滤 原理: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而浊液中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概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发生 定向移动 电 原因:胶体微粒 比表面积大 ,吸附能力强,吸附了 泳 带电离子 而带电荷 应用:工业上用于电泳电镀、电泳除尘等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演示结束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 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 尔现象、聚沉等特性。 2.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 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 单应用。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1 nm 1~100 nm
课 时 作 业
100 nm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1.胶体一定呈液态吗?
【提示】 不一定。如云、烟、雾都是气态胶体。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1.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聚沉等特性及鉴别。(重点) 2.运用胶体的性质解释生 活中与胶体有关的现象。( 重难点)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一种(或几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里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被分散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提示】 见要点1内容。 ②如何分离浊液和胶体? 【提示】 过滤。 ③如何分离胶体和溶液?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提示】 渗析。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1.胶体性质的应用 丁达尔效应鉴别溶液与胶体电泳静电除尘,电泳电镀, 分离蛋白质、氨基酸聚沉明矾净水、制豆腐、果冻等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2.如何鉴别淀粉胶体和NaCl溶液?
【提示】 (1)利用可见光束分别照射两种分散系,有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丁达尔现象的是淀粉胶体。 (2)分别向两种分散系中滴加碘水,变蓝色的是淀粉胶 体。 (3)分别向两种分散系中滴加 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2)向其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散系; C项,滤纸的孔径大于胶体粒子和溶质离子的直径, 故 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均能透过滤纸; D项,稳定性: 溶液 >胶体。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答案】
C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学流程设计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外观
均一、透 多数均一、 不均一、不 明 透明 透明
稳定性
性 质 能否透过 滤纸 能否透过 半透膜
稳定
能 能
较稳定
能 不能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鉴别
单
无丁达尔 有丁达尔效 静置分层或 效应 应 沉淀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2012· 牡丹江高一检测)Fe(OH)3胶体与 FeCl3溶 液共同的性质是 ( )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A.两者都有丁达尔效应 B. Fe(OH)3胶体是红褐色沉淀 C.两者都能透过滤纸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用此分散系进行如下实验: (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通 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__________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2.胶体的分离提纯 (1)胶体与溶液的分离 方法:渗析法 原理: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小分子或离子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能透过半透膜。 实例: Fe(OH)3胶体与 FeCl3溶液的分离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概念: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 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 散射 而形成的 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 现象 应用:可用于鉴别 溶液 和 胶体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形成 沉淀 析出 ① 加可溶性盐 聚沉条件②加热 ③搅拌 应用:盐卤豆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等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D.都很稳定,其中Fe(OH)3胶体比FeCl3溶液更稳定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解析】
A项,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特有的性质,故
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FeCl3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B项,Fe(OH)3胶体外观和溶液相同,都是均一、透明的分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必修1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学地位 学习分散系内容,首先要突出分类方法,教材将胶体的 制备和丁达尔效应放在物质的分类中介绍,与过渡教材相 比,其功能和地位有明显的不同。本课题是在学习了纯净物 的分类之后,学习混合物的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