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学实验
岩相学

1.将教材上的平面晶体结构的空间格子画出来。
2.证明为何只有一,二,三,四,六次对称轴而没有五和大于六次的对称轴证明:如图所示,考虑两个结点A和a ,他们相距一个平移单位t ,将一定的旋转操作R和它的逆操作R的负一次方(即反向操作)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点上,从而使Aa旋转一个角度α,得到两个新的点B和b ,它们也应都是结点,且Aa和Bb平行,这就要求Bb之间的距离必定是基本平移单位的整数倍,可以写成:T=mt,又可得t=2Tsin(α-90°)+T,得到cosα=(1-2m)/2,即-2小于等于(1-m)小于等于2,则:满足不等式的m有:-1,0,1,2,3,相应的α=0或2π,π/3,π/2,2π/3,π,这就证明N只可能为1,2,3,4,6,。
3.证明四轴表示方法中h+k+i=0证明:如图:设有一晶面Mm在x轴上的截距为p1 ,在y轴上的截距为p2,在u轴上的截距为p3 ,做辅助线km,使它平行于u轴,△okm为等边三角形,每边都等于p2,由于△Mkm与△MoE相似,因此(p1+p2) /p3=p1/p3,即1/p1 + 1/p2 =1/p3 。
因为米氏指数为截距系数的倒数,所以:h+k+i=0证明整数定理证明:(1)晶面是面网,晶轴是行列,晶面截晶轴于结点,或者晶面平移后截晶轴于结点,因此,若以晶轴上的结点间距a ,b , c 作为度量单位,则晶面在晶轴上截距系数之比比为整数。
(2)如图表示平行z轴的一组面网,它们均截于x轴的a1点,截y 轴分别为b1 ,b2,b3…….bn点,从面网密度来看,a1b1.>a1b2>a1b3>……a1bn ,它们在x轴y轴上的截距系数之比则分别为a1:b1=1:1 , a1:b2=1:2 , a1:b3=1:3……a1:bn=1:n ,显然面网密度越大,晶面在晶轴上的截距系数之比越简单。
4.计算:5.为何只有14种布拉维格子。
因为某些类型的格子彼此重复并可以转换,还有一些不符合某晶系的对称特点而不能在该晶系中存在。
2009年专科用结晶矿物岩相学试验报告

河南工业大学结晶矿物岩相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同组者姓名完成日期成绩评定实验题目: 对称要素的寻找及对称型的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步骤:问题讨论:1、晶体对称的特点是什么?2、如何确定Li 4、Li6的存在?教师签字34河南工业大学结晶矿物岩相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同组者姓名完成日期成绩评定实验题目: 晶体定向和晶面符号的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步骤:晶体定向和晶面符号的确定6晶体定向和晶面符号的确定7问题讨论:1、写出各晶系定向的法则。
2、画图举例说明晶面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教师签字河南工业大学结晶矿物岩相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同组者姓名完成日期成绩评定实验题目: 认识单形及聚形分析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步骤:认识47种单形10聚形分析11问题讨论:1、单形符号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写出聚形分析的步骤。
教师签字河南工业大学结晶矿物岩相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同组者姓名完成日期成绩评定实验题目:晶体光学性质显微综合观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一、怎样使用黑云母检查下偏光镜的偏光振动方向?(薄片:黑云母花岗岩)二、画图描述不同级别解理的特征。
三、测定榴辉岩中石榴石矿物粒径的大小。
四、多色性观察。
(薄片:黑云母花岗岩、角闪岩等)1、角闪石的多色性:(画出不同颜色时的矿物方位,标出下偏光PP方向)颜色颜色颜色2、黑云母的多色性,画出视域中不同颜色时的矿物方位形状,标出下偏光方向PP。
颜色颜色颜色五、用贝克线移动规律确定石英与树胶折射率的高低,并说明原理。
六、画图描述不同级别突起的现象。
七、观察描述石榴石的全消光现象和石英的四次消光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八、观察石英楔一到三级干涉色,并简单描述一到三级干涉色的特征。
九、观察榴辉岩、角闪石岩薄片,用边缘法确定橄榄石、角闪石的最高干涉色。
十、观察并描述消光类型(角闪石,黑云母)。
平行消光斜消光对称消光十一、运用补色法则测定石英晶体所对应的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和名称。
岩石学实验

岩石学实验实验1:用垂直(010)切面上卡纳复合双晶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的牌号。
(1)找到符合条件的切面矿物颗粒(3)顺时针旋转物台至消光位,记下读数某1;逆时针旋转物台至消光位,记读(6)据测出的最大角和最小角查表即可知该斜长石的牌号实验2:辉长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并绘图示之。
手标本的观察:岩石呈灰黑色,全晶质等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由斜长石、辉石、少量橄榄石组成。
辉石呈灰色,短柱状,硬度大,解理面呈玻璃光泽,含量75%;斜长石呈白色,板状,两组解理,解理面玻璃光泽,硬度大,含量20%,;橄榄石呈橄榄绿色,块状,无解理,断口玻璃光泽,含量5%;命名为含橄榄石辉岩。
薄片观察:岩石主要由单斜辉石,斜长石,橄榄石组成。
单斜辉石:无色至淡色,短柱状,正高突起,最高干涉色二级紫红,斜消光,消光角86度,正延性,有双晶;含量:(75%)基性斜长石:无色,板状,两组解理,解理夹角86度,正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一级灰白,斜消光。
有钠长石聚片双晶,卡纳复合双晶。
用垂直(010)切面上卡纳复合双晶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测得该颗粒NP∧(010)=31,NP∧(010)=23,Num.62,拉长石;含量:(20%)橄榄石:无色,自形粒状,无解理,有不规则裂纹,正高突起,最高干涉色二级紫红—三级蓝;含量:(5%)该岩石具有辉长结构:示意图)定名为:含橄榄石辉长岩实验3:闪长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并绘图示之。
手标本观察:岩石呈灰绿色,全晶质等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少量石英组成。
斜长石呈白色,板状,硬度大,解理面呈玻璃光泽,含量75%;普通角闪石呈黑绿色,长柱状,硬度大,解理面呈玻璃光泽,含量20%;石英无色,粒状,硬度标准,无解理,断口油脂光泽,含量5%。
命名为含石英闪长岩。
薄片的观察:岩石主要由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石英组成。
基性斜长石:无色,板状,解理夹角86度,正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一级灰白,有钠长石聚片双晶,卡纳复合双晶,环带构造发育,斜消光,用垂直(010)切面上卡纳复合双晶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测得该颗粒NP∧(010)=21,NP∧(010)=12,Num.40,中长石;含量:(75%)普通角闪石:无色,长柱状,纵切面一组完全解理,横切面两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56,124,正中突起,最高干涉色二级蓝绿,斜消光,Ng∧C=18,正延性;含量:(20%)石英:无色,粒状,正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一级灰白;含量:(5%)该岩石为自形粒状结构:示意图)定名为:含石英闪长岩实验4:花岗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并绘图示之。
《硅酸盐岩相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1 硅酸盐 岩相 学实验 的 目的
硅 酸 盐 岩 相 学 是研 究 无 机 非 金 属 工 业 原 料 及 其 产 品 的 一 门科 学 , 无 机 非 金 属 材 料 、 酸 盐 工 程 专 业 的 学 生 必 修 技 术 是 硅
基础课。硅酸盐 工业 的不断发展 , 随着产品 的不 断更新 , 伴 不
实 验指 导难 。本实 验 内容全 部在 偏光 显微 镜下 进行 , 对 花 岗岩 、 闪长岩、 辉长岩等岩石薄 片中 的矿物 和手标本并 不相 同. 如矿物的形 态、 颜色 、 解理 等都 会发生 变化 , 同一矿物 的不 同切片方位 出现的光学性质也不 相同。学生实验 时很难 迅速 准确地找到所要观 察 的对 象 , 观 和微 观的对应 给 指导 老师 宏 带来较大 困难。
同 的原 料配 比和工艺条 件可 以生 产出不 同性 能和用 途 的产 品, 而不同的硅 酸盐产 品则有 独特 的岩相特 征。通过 鉴定 研 究硅 酸盐 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岩相 , 可以达到改进生产 工艺 , 提 高产 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的 目的 。硅酸盐产 品的岩相研究 已
3 硅酸盐 岩相 学实验 教 学的 改革 与实 践
为适应本专业 培养 模式 改革 ‘ 强学 生工程 实践 能力 培 : 加 养” 进一步推进本专业学科建 设和教学改 革 , 培养学生分 析 并
问题 、 问题 的 能力 , 毕业 课 题研 究 工作 打 下 坚 实的基 解决 为
础 。笔 者在 多年指 导硅酸 盐岩 相学 实验 的实践 中 , 进行 了一 些探索研究 和改革实践 , 具体做法如下 :
《 酸盐 岩 相 学 实 验》 学 改革 与 实 践 硅 教
沈华 荣① 李艳 萍
(、 1 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0 ;、 30 12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 景德镇 3 30 ) 3 00
陶瓷岩相学分析课件

从古代陶瓷到现代陶瓷的发展过程中 ,陶瓷岩相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为陶 瓷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支持。
陶瓷岩相学的分析方法
光学显微镜分析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陶瓷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分析其组成和 相的分布。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陶瓷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分析其形貌 、组成和相的分布。
陶瓷岩相学分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陶瓷岩相学基础知识 • 陶瓷岩相学分析技术 • 陶瓷岩相学分析实例 • 结论
01 引言
陶瓷岩相学的定义
陶瓷岩相学是研究陶瓷材料的微观结 构和性能的学科,主要涉及陶瓷材料 的组成、结构、相变、显微组织等方 面的研究。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陶瓷材料的显微组 织、晶体结构、相组成等,来了解材 料的性能和行为,为陶瓷材料的设计 、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能量散射光谱分析
总结词
能量散射光谱分析是一种用于测定陶瓷材料成分的无损分析技术,通过测量陶瓷材料在 不同能量下的光电子发射谱,可以确定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含量。
详细描述
能量散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子或电子与材料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能量散射现象 ,通过测量不同能量下的光电子发射谱,可以确定材料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在陶瓷岩 相学分析中,能量散射光谱分析主要用于研究陶瓷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分布情况,对于了
X射线衍射分析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陶瓷岩相学的应用领域
陶瓷材料研发
通过陶瓷岩相学分析,了解材料 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为新材料
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产品质量控制
通过陶瓷岩相学分析,检测陶瓷产 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产品的性 能和可靠性。
岩石的岩相学特征

岩石的岩相学特征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造物质,是由不同的矿物质及其他天然物质组成的。
对岩石进行岩相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方面的信息。
岩相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纹理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重点探讨岩石的岩相学特征,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岩石分类和研究。
一、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矿物组成是决定其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矿物组合会导致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矿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对矿物的鉴定和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分。
常见的岩石矿物包括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等。
通过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和变质指标等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和矿物受变形的程度。
二、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各个矿物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
常见的岩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等。
粒状结构是指岩石由均匀分布的颗粒状矿物组成,如砂岩、砾岩等;片状结构是指岩石中存在平行排列的片状矿物,如片麻岩、页岩等;块状结构是指岩石由不规则的块状矿物组成,如花岗岩等。
岩石的结构决定了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三、岩石的纹理岩石的纹理是指岩石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和形状特征。
常见的岩石纹理包括片理、层理、疏浚纹理等。
片理是指岩石中平行排列的片状结构,层理是指岩石中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疏浚纹理是指岩石中存在交错排列的矿物纤维或颗粒。
通过对岩石纹理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和变质过程。
四、岩石的化学成分岩石的化学成分是指岩石中各个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这与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岩石中各个元素的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和受变质程度。
常见的化学成分有SiO2、Al2O3、Fe2O3、MgO、CaO等。
岩相学特征是岩石分类和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岩石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过程,为地质学和工程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硅酸盐岩相制品岩相分析

实验四硅酸盐岩相制品岩相分析
一、实验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偏光显微镜的检查与校正方法;
2、熟悉硅酸盐制品原料的显微结构特征;
3、了解玻璃制品中几种常见的缺陷。
二、实验仪器设备
1.预习教材有关章节内容,了解硅酸盐制品及原料中常见的矿物;
2.偏光显微镜;
3.典型的云母、长石、石英、辉石、角闪石等矿物薄片以及玻璃制品显微结构的的观察。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检查调节偏光显微镜;
2、观察几种硅酸盐制品及原料中常见矿物的镜下特征;
(1)从薄片中选取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晶体,单偏光镜下对比观察并记录和描述突起特征;
(2)确定突起等级和正负(必要时寻找矿物与胶结物之间的边界进行测定)(3)选择含方解石矿物的矿片,置于物台,调节好显微镜,转动物台,就会观察到在方解石上出现闪突起(即在不同位置上,方解石突起变化明显)
3、观察玻璃的显微结构特征。
(1)玻璃体内的缺陷
玻璃材料(包括微晶玻璃的母体玻璃)应该是质地均匀,绝大多数是无色、透明、美观和非晶质的无定形材料,如果在制造过程的某环节出现问题,在玻璃体内就会出现某种与之相应的缺陷。
(2)缺陷的出现不仅影响玻璃制品的美观和光学均一性,还降低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及使用价值,有时甚至成为废品。
在玻璃体内常见的缺陷可以分为结晶质、非晶质和形态缺陷等三大类。
四、实验报告
1. 从薄片中选取某一矿物晶体,单偏光镜下观察并记录和描述其糙面及突起特征(包括突起等级和正负);
2.镜下观察某一种玻璃缺陷,记录下来并进行缺陷种类分析。
《油区岩相古地理》课程实验大纲

《油区岩相古地理》课程实验大纲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4实验项目数:2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开课教研室:基础地质教研室大纲执笔人:杨友运、赖生华一、本课程实验的基本理论和目的油区岩相古地理是石油地质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它是沉积学研究的高度概括和最后总结。
岩相古地理分析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古环境沉积特征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研究者具有比较广泛的地质学基础,而且还要有活跃的学术思想。
应用典型的沉积剖面,具体分析一些常见相的特征和鉴别标准,综合分析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本要求1.学会应用基础数据编绘古地形图以及岩相古地理图2.学会分析判读岩相古地理图三、实验项目设置、内容和学时分配实习一判读分析陆相盆地岩相古地理图,总结特征2学时分析陆相盆地岩相古地理图,总结陆相沉积相类型、气候、水体特点、岩性特征与展布规律,分析环境变化与演化规律。
实习二判读分析海相盆地岩相古地理图并总结特征2学时分析海相盆地岩相古地理图,总结海相沉积相类型、气候、水体特点、岩性特征与展布规律,分析环境变化与演化规律。
四、本实验课的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实验课程考核采用提交书面实习报告的形式,编绘某油区陆相或者海相盆地岩相古地理图,根据学生掌握理解课堂知识程度,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并逐一讲评,分别给予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成绩等次。
审定人:吴少波批准人:王凤琴基础地质实验室《油区岩相古地理》课实验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4实验项目数:2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
岩相实验培训报告

岩相实验培训报告通过两天的培训结合这段时间使用岩相分析仪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范工给讲解的许多煤岩知识,和使用上的许多小细节。
在使用仪器以及识别镜质组方面都有了提高,更直观的了解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使用岩相分析仪,不光只能单单掌握怎么操作,其中制样,磨样,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分析,识别组分都是占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就我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许多技巧,特写下此培训报告。
一一测定镜质组反射率及组分1取制样,按照国标(GB|T16773)制备块煤光片。
2制样:缩分100g煤样放置105摄氏度以下温度烘箱中烘干取出过1mm—0.1mm,的筛子,大于0.1mm的煤样反复破碎,直至全部通过1mm的筛子。
均匀混合大于1mm小于0.1的煤样。
取小于0.1大于0.01的煤样进行制样。
不饱和树脂和固化剂与促进剂根据温度条件按照比例配取,制样时先加入不饱和树脂约煤块盒3之1后加入3滴促进剂搅拌均匀在加入3滴固化剂搅拌均匀,后加满煤样,搅拌使煤样与不饱和树脂完全胶质在一起,放置空气中待样品凝固3磨样:很重要,磨样不平直接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现在样品上找到一个平面,用力均匀的依次磨400、800、1500、3000、4000出样品的组织,确保测量面是一个平面,不得出现1个面上有两个平面,及倾斜面凹面凸面。
第一步打磨出的样品合格后在进行第二步,之后的每步都保持一个原则,手用力均匀,打磨时一直加水,不可太过用力。
逐步减少样品上因粗磨时所造成的划痕抛光:保持用力均匀的把样品放在抛光布上,滴加抛光液2---3滴,滴加2—3次(不可抛光过度,因样品中树脂胶与煤各组分的硬度不同,抛光过度容易使组分面下凹,导致测量时频繁调焦)抛光液使用完后用清水进行抛光步骤,持续2---3分。
对残留在煤样上的抛光液进行清洗。
4 处理样品:取值好的煤样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去除煤样中的杂质,确保结果的准确性)1分钟左右,取出用吹风机吹干,5 安装合适样品:取载玻片用工业橡皮泥(硬度相对来说高,找平后不易变形)与煤样固定用找平仪垫上擦镜纸找平,(不可按压过度,轻轻按压即可)6 观察样品合格程度:用20倍目镜进行查看样品,(主要看样品上经过磨样的划痕有多少,是否影响测量与结果。
结晶矿物岩相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学 的教 学 质 量 和 学 >效 果 .并 在 课 程 教 学 中 通 过 多种 途 径 - j -
培 养 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关键 词 结 晶矿 物岩 相学 教 学实践 教 学 方法 教 学手段
Ex l r t n a d P a t e o a h n n v t n o y p o a i n r c i n Te c i g I no a o fCr - o c i
1高度重视绪论部分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我 校本 科教学计划调 整 ,结 晶矿物 岩相 学课程总 的教学 时数 被大大压缩 ,但我们认 为仍然非 常有 必要认真 细致地 做好 绪论课的教学 。绪论对 每一 门课来说 都非常重 要, 是学生对任课教 师和课程内容的 “ 第一印象 ” 直接影响 , 到学生 的学 习兴趣 。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类似 , 本课程 的绪论 部分不仅要 介绍该课程的学习 目的 、 内容 、 意义与其 他学科 的关 系 , 同时也要介绍其背 景 、 研究 现状 、 研究方法 、 应用情 况、 未来发展趋势等 , 在学生思想 中建起整个课程 的骨架。在 具体教学过程 中, 我们认为应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1 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客观 的“ 第一认识 ” 。有些同学
teu drrd a a r l sineadrl e a r, rs h n egau t m ti s cec n e tdm j s Cy— e e a a o
tl g a h n rl g n e r g a h ly e y i o tn a lr p y Mie a o y a d P to r p y p a s a v r mp r t o a
焦炭的岩相分析实验思考题

焦炭的岩相分析实验思考题
岩相组分比例应恰当,以显微组分中的活性组分为主(是决定焦炭组成的因素,利于生成致密焦炭),配以适当的惰性组分为结焦中心和骨架(是参与焦炭形成的因素,可缓解收缩应力,增强气孔壁厚度)。
配合煤中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焦炭强度造成影响。
配合煤的其他岩相指标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反射率分布范围、标准偏差及分布图也是配煤中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否合理对焦炭强度同样重要。
煤的粘结性取决于胶质体的数量和性质。
胶质体中液态产物多且流动性适宜,就能填充固体颗粒间隙并发生黏结作用。
胶质体的液态产物稳定性好,从生成胶质体的固化的温度区间宽,则胶质体存在时间长,产生的粘结作用充分。
胶质体市粘结成焦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岩相分析报告

岩相分析报告1. 引言岩相分析是地质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岩石的组成、结构、纹理和颜色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形成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为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报告将对一份岩相样品进行分析和描述,提供相关的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样品信息岩相样品名称:XX地区粉沙岩采样地点:XX地区采样深度:100米采样时间:20XX年X月X日3. 岩石组成粉沙岩是由石英、长石和页岩颗粒组成的沉积岩,其主要成分为石英。
经显微镜观察,粉沙岩中石英颗粒占据主导地位,颗粒细腻均匀,呈角砾状排列。
长石颗粒主要为斜长石,呈板状或片状。
岩石中还有一部分页岩颗粒,为黑色或暗灰色,颗粒较小。
除了石英、长石和页岩颗粒,岩石中还有少量的铁矿物、云母和其他次生矿物。
4. 岩石结构和纹理粉沙岩的结构和纹理特征可以揭示其沉积环境和岩石形成过程。
经观察,粉沙岩呈层理结构,层理面大致平行,但有时会出现微弯曲。
层理面间有较明显的夹层,夹层的厚度和颜色有所不同。
岩石的纹理主要为角砾状排列和层理状结构,角砾状的石英颗粒间隙填充有黏土或其他胶结物质。
5. 岩石颜色粉沙岩的颜色主要受到成分和胶结物质的影响。
本样品为淡黄色,颜色均匀,没有明显的变色带。
黄色主要由石英颗粒决定,而灰色和黑色则主要由页岩颗粒和胶结物质决定。
6. 岩石成因和环境根据对粉沙岩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粉沙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页岩颗粒组成,其中石英颗粒占主导地位。
2.粉沙岩呈层理结构,夹层的厚度和颜色有所不同。
3.岩石的纹理主要为角砾状排列和层理状结构。
4.粉沙岩呈淡黄色,颜色均匀,没有明显的变色带。
综上所述,粉沙岩是由石英、长石和页岩颗粒在沉积过程中经过运移和沉积形成的。
岩石的层理结构和角砾状纹理表明其可能是在湖泊、河流或近岸浅海环境中沉积形成的。
岩石的颜色表明沉积环境可能较稳定,没有明显的氧化还原条件。
7. 结论通过对粉沙岩的岩相分析,我们了解到该岩石的组成、结构、纹理和颜色等特征。
无机材料岩相学

无机材料岩相学实验指导书(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专业适用)李喜坤编沈阳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研究所2006年2月本书根据大纲要求,综合专业需要,内容包括结晶学、矿物岩石学基础、晶体光学及岩相分析等部分,共三个实验。
各实验均详细阐述了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步骤。
精炼列入了有关理论及必要图表,每个实验后均列有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化实验过程,举一反三。
书后并附有实验报告图表供学生填写实验结果。
不同专业使用可按要求自行取舍.实验一透明矿物的系统鉴定 (3)实验二陶瓷岩相观察 (4)实验三耐火材料显微结构观察 (6)实验报告 (8)实验一透明矿物的系统鉴定一、目的要求1.学会根据矿物的光性特征确定矿物名称2.掌握透明矿物系统鉴定的一般方法二、实验用具1、偏光显徽镜(含正交偏光与锥光装置,带高倍物镜)2.岩矿薄片:含未知透明矿物的岩石薄片(含黑云母、斜长石、石英、辉石、白云母,角闪石、萤石等),共6片3.米舍尔—列维色谱表三、实验内容和方法(一) 区分均质体和非均质体选定薄片中一种矿物的多个颗粒的不同切面,先在正交偏光下仔细观察其消光情况,确定其属于光性均质体还是非均质体。
均质体:各个方向切面全消光非均质体:仅垂直光轴切面全消光(二)均质体透明矿物鉴定确定透明矿物为光性均质体,只需要在单偏光镜下鉴定。
在单偏光下观察晶形、解理、突起等级、颜色等(三)非均质体透明矿物鉴定透明矿物为光性非均质体,需要在单偏光、正交偏光及锥光镜下鉴定。
1.在单偏光下观察晶形、解理、突起等级、闪突起、颜色、多色性、测定解理夹角等2.在正交偏光下观察消光类型、双晶、延性符号等。
3.选择一个垂直光轴的切面,在锥光下确定轴性测定光性符号。
如为有色矿物,在单偏光镜下观察No或Nm的颜色。
4.选择一个平行光轴或平行光轴面的切面,在正交偏光下测定最高干涉色级序、最大双折率和消光角的大小。
如为有色矿物,观察No、Ne或Ng、Np等颜色。
写出多色性和吸收性公式。
《硅酸盐岩相学实验》教学大纲

《硅酸盐岩相学实验》教学大纲三、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实验一晶体对称要素分析1、实验目的建立晶体的对称概念,掌握各晶系的对称特点。
2、实验内容本实验在晶体模型上找出全部对称要素(对称轴、对称面、对称中心),组合成对称型。
3、实验要求学会在晶体模型上寻找对称要素的方法,建立晶体的对称概念。
实验二单形、聚形分析1、实验目的认识47种单形,重点认识常见单形及其所在晶系。
2、实验内容对照图表逐一观察47种单形模型,在明确单形定义的基础上,认识各单形的几何形状、横截面形状、晶面形状、晶面数目及其相互关系。
3、实验要求掌握晶体的聚合形态,分析聚形是由哪些单形聚合而成,掌握聚形分析方法,明确聚形概念和特点。
实验三晶体定向1、实验目的掌握整数定律、晶体常数、晶体定向原则。
2、实验内容列表对所给晶体模型进行定向工作,并确定其米氏晶面符号及单形符号。
3、实验要求进一步熟练掌握在晶体模型上找对称要素及确定晶系的基本方法。
掌握各晶系晶体定向原则及方法。
实验四光率体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分析讨论光率体的特征,并能较熟练地计算各光率体不同方向切面上的双折射率值。
2、实验内容(1)光率体的定义、做法及用途;(2)仔细观察分析光率体模型,总结各光率体的特点。
3、实验要求观察、讨论与提问相结合掌握各光率体的特点。
实验五偏光显微镜的认识、调节和校正1、实验目的熟悉偏光显微镜的原理、构造、附件、用途及使用须知。
2、实验内容(1)偏光显微镜的构造、用途和维护;(2)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及校正。
3、实验要求学会对光、对焦距、中心校正,确定下偏光振动方向。
实验六晶体光学性质的研究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内容包括单偏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的研究;正交镜下晶体光学性质的研究;锥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的研究。
1、实验目的初步了解利用见克线测定矿物折射率相对大小的方法,掌握单偏光镜下研究晶体光学性质的方法;正交偏光镜的使用特点、学会使用补色器和识别干涉色;锥光镜的使用特点、学会完成锥光镜的装置。
第18部分岩相分析(GBT9966.18-XXXX)

标准化W勰〉璃棒支空试样,加入硫酸钠溶液使试样的上表面与溶液面的距离为(8±2)mm,给容器盖上盖减少蒸发。
如果干燥试样同时放在一个容器中,应保证试样间最小间隔10mm,试样与容器边距离至少20mm。
试样在(20±0.5)七的溶液中浸泡2h。
6.3放入试样前,在冷烘箱中先放入一盘水,烘箱加热(30±5)min,以保持相对高的湿度。
对于一个容积125L的烘箱,使用(300±25)m冰,最多可干燥48个试样。
将浸泡后的试样放在烘箱中干燥,提高烘箱中的温度到(105±5)°C,保持20h±2h o6.4试样在烘箱进行20h±2h烘干后,冷却2.0h±0.5 h到室温,再浸泡到新的硫酸钠溶液进行下一次循环。
重复上述过程15次,除非试样破碎。
15次循环后试样从烘箱中取出放入(23±5)弋的水中(24±1)h o最后用流动的水彻底清洗试样,根据5.4所述干燥试样称重(Mf)o6.5如果试验中岀现试样断裂、破碎等故障时,记录状态和完成的循环次数,保留试样初始和最终的状态影像等记录。
如果试验过程被打断,应将试样保存在(105±5)七的烘箱中。
7试验结果按式(1)计算每个试样的相对质量变化,以质量变化(质量损失或增加)与初始干燥质量的百分比表7K:M f-M小AA/=-------X100(1)式中:AM---测试前后质量的相对变化(质量减少或增加),以%表75;M f——15次循环后,带有标签干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 dI——第1次循环前,带有标签干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 d——干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以每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如果最终试样因破碎无法称重导致试验失败时,以导致失败的循环次数表示结果。
8试验报告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信息:a)按GBAT17670规定的石材商业名称;b)试样数量、规格尺寸,表面处理状况(根据测试需要);c)送样、制备和测定的日期;d)测定实验室的名称、地址,如果实验进行的地点不是测试实验室则应注明实验进行的地点;e)试验遵循的标准编号(GB/T9966.17-XXXX);f)每个试样质量变化的百分比;g)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h)试验偏离(如试样尺寸和表面处理等)。
岩相学实验

实验一偏光显微镜的构造、调节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件的用途。
2.掌握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二、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偏光显微镜的型号繁多,但基本构造原理是类似的。
主要由支架系统(机械系统)、放大系统、照明系统、载物台以及零件盒组成。
三、偏光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1)安装镜头(2)调节照明推出上偏光镜和勃氏镜、打开锁光圈,调节光源光栏至理想视域亮度。
(3)调节焦距(准焦)调节焦距主要是为了使物像清晰可见,其步骤如下:①将欲观察的薄片置于物台上,使盖玻片朝上,薄片中的矿物正对物镜,并将薄片用夹子压紧在载物台上。
②从侧面看着镜头,旋转粗动螺丝,将镜筒下降到最低位置(高倍物镜要下降到几乎与薄片接触为止)。
③从目镜中观察、拧动粗动螺丝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域中物像清楚为止。
如果物像不够清楚,可转动微动螺丝使之更清晰。
应当注意,物镜与薄片之间的工作距离因放大倍数而不同,低倍物镜工作距离长,高倍物镜工作距离短,所以调节高倍物镜的焦距时切忌只看镜筒里面而下降镜简,这样最容易压碎薄片而使镜头损坏。
(4)校正中心偏光显微镜镜筒的轴应与载物台的旋转轴相一致,这样,视域中心的被测矿物才不至于在旋转物台后离开原来位置,甚至跑出视线之外,给鉴定工作带来不便。
因此,偏光显微镜在使用前应进行中心校正,使镜筒铀与载物台转轴相重合。
校正中心的具体步骤如下:①准焦后,在薄片中任选一小黑点置于十字丝交点,如图1-2(a)。
旋转物台360°,若在旋转物台过程中小黑点在十字丝交点始终不动,则表明镜筒轴与物台转轴重合,中心已校正好。
若在物台旋转过程中小黑点离开十字丝交点或跑出视域之外,则表明中心不正。
这时小黑点会围绕偏心O作圆周运动、如图1-2(b)所示。
②若偏心不大,转动物台小黑点在视域内旋转出现时,这时应将小黑点由十字丝中心旋转180°至图1-2(c)中的a’处。
(a) 移动薄片 (b)转动物台360° (c)转动物台180°扭动校正螺丝 移动薄片 转动物台360°图1-3 校正中心步骤示意图③双手捏住中心校正螺丝手柄分别套在物镜上的中心校正螺丝上,当转动螺丝时,双眼注视着视域内的小黑点a’的移动方向。
岩相学实验三

岩相学实验三
实验三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观察
1.掌握正交偏光镜的使用特点,学会正交偏光镜的检查与校正方法。
2.掌控矿物在拓扑镜下的光性特征。
3.熟悉正交偏光镜下研究晶体的方法。
4.自学补色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二、实验仪器与器具
1.偏光显微镜
2.花岗岩薄片
偏光显微镜调整不好后,检查门锁光圈应当驶到最小边线,锥光镜和勃氏镜都应当放在光路之外。
将要观测的矿物薄片准焦,再把上偏光镜重新加入至光路中,便可以展开拓扑镜下的观测和测试。
1.仔细观察花岗岩薄片中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和长石各种切面的消光现象及消光类型。
2.认真找寻并观测长石的各种双晶现象。
3.将石膏试板、云母试板分别插入试板孔内,仔细观察它们的干涉色。
将石英楔缓慢插入试板孔内,仔细观察和辨认干涉色色序变化及各级干涉色的特点。
4.测量长石的光率体椭圆半径名称。
5.测定长石的干涉色级序。
6.测量长石的延性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偏光显微镜的构造、调节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件的用途。
2.掌握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二、偏光显微镜的构造
偏光显微镜的型号繁多,但基本构造原理是类似的。
主要由支架系统(机械系统)、放大系统、照明系统、载物台以及零件盒组成。
三、偏光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
(1)安装镜头
(2)调节照明
推出上偏光镜和勃氏镜、打开锁光圈,调节光源光栏至理想视域亮度。
(3)调节焦距(准焦)
调节焦距主要是为了使物像清晰可见,其步骤如下:
①将欲观察的薄片置于物台上,使盖玻片朝上,薄片中的矿物正对物镜,并将薄片用夹子压紧在载物台上。
②从侧面看着镜头,旋转粗动螺丝,将镜筒下降到最低位置(高倍物镜要下降到几乎与薄片接触为止)。
③从目镜中观察、拧动粗动螺丝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域中物像清楚为止。
如果物像不够清楚,可转动微动螺丝使之更清晰。
应当注意,物镜与薄片之间的工作距离因放大倍数而不同,低倍物镜工作距离长,高倍物镜工作距离短,所以调节高倍物镜的焦距时切忌只看镜筒里面而下降镜简,这样最容易压碎薄片而使镜头损坏。
(4)校正中心
偏光显微镜镜筒的轴应与载物台的旋转轴相一致,这样,视域中心的被测矿物才不至于在旋转物台后离开原来位置,甚至跑出视线之外,给鉴定工作带来不便。
因此,偏光显微镜在使用前应进行中心校正,使镜筒铀与载物台转轴相重合。
校正中心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准焦后,在薄片中任选一小黑点置于十字丝交点,如图1-2(a)。
旋转物台360°,若在旋转物台过程中小黑点在十字丝交点始终不动,则表明镜筒轴与物台转轴重合,中心已校正好。
若在物台旋转过程中小黑点离开十字丝交点或跑出视域之外,则表明中心不正。
这时小黑点会围绕偏心O作圆周运动、如图1-2(b)所示。
②若偏心不大,转动物台小黑点在视域内旋转出现时,这时应将小黑点由十字丝中心旋转180°至图1-2(c)中的a’处。
(a) 移动薄片 (b)
转动物台360° (c)
转动物台180°
扭动校正螺丝 移动薄片 转动物台360°
图1-3 校正中心步骤示意图
③双手捏住中心校正螺丝手柄分别套在物镜上的中心校正螺丝上,当转动螺丝时,双眼注视着视域内的小黑点a’的移动方向。
利用中心校正螺丝的转动,将小黑点由a’沿图1-2(c)中a’a 连线方向位移至偏心O 处,如图1-2(d)所示。
④移动薄片,将小黑点由偏心O 处移至十字丝交点(或重新找一小黑点放在十字丝交点),如图1-2 (e)所示。
然后,旋转物台观察小黑点的移动情况。
如图1-3 (f)所示。
若在旋转物台过程中小黑点在十字丝交点始终不动,则表明镜筒轴与物台转轴已经重合,中心已校正好;若旋转物台时,小黑点仍离开十字丝交点旋转,则仍需按步骤②、③继续调整,直至旋转物台时,小黑点在十字丝交点不动,中心才算校正完好。
(5)偏光镜校正
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偏光显微镜有上、下两个偏光镜,一般上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已固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可调。
偏光显微镜使用前,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可用典型的有色矿物黑云母来确定,具体步骤如下:
a .将上偏光镜推出光路。
b .在薄片中找一解理清楚的黑云母移至视域中心。
c .旋转物台,使黑云母颜色达到最深,此时黑云母解理缝的方向即为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d .转动物台使云母解理缝与目镜十字丝纵丝重合,旋转下偏光镜使黑云母颜色达到最深,此时偏光镜的振动方向目镜十字丝纵丝重合。
实验二单偏光下晶体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光性特征。
2 认识解理,解理角的测量
3 矿物颜色及多色性
4 矿物的突起、糙面
5.熟悉贝克线的移动规律
二、实验方法
偏光显微镜调节好后,把上偏光镜、勃氏镜、聚光镜都推出光路,在载物台上放置好矿物薄片,准焦后即可进行单偏光镜下的观察。
三、实验内容
1观察晶体形态和解理
样片:黑云母、角闪石、莫来石和硅砖(石英)
①仔细观察和记录它们的晶体形态、轮廓
②观察解理的完善程度和不同方向切片中解理的表现
2.解理角的测量
样片:角闪石、方解石
(判断:提升镜筒,解理纹不左右移动)。
3颜色及多色性
样片:黑云母、角闪石
旋转载物台,仔细寻找黑云母、角闪石多色性变化最显著的切面和无多色性变化的切面。
多色性变化最显著的切面为平行于光轴面的切面,观察并记录该切面颜色最深和颜色最浅时
的颜色,这两种颜色即代表Ng、Np主色;无多色性变化的切面为垂直于光轴的切面,它的颜色即代表Nm主色。
4.糙面、突起、贝克线的观察
样片:黑云母、角闪石、硅砖、方解石
在矿物的边缘仔细寻找贝克线,并利用贝克线的移动规律确定上述四种矿物的突起正负。
寻找贝克线时,应适当关小销光圈使视域稍暗,并应在轮廓十分清楚的矿物的边缘上寻找一条亮细线。
观察贝克线移动时,应注意采用微动螺旋提升镜筒,快速旋转微动螺旋并使旋动的幅度不超过微动螺旋的l/4圈,这样就可清楚判别贝克线的移动方向。
N﹥n N﹤n
观察贝克线时,应适当缩小光圈,降低视域的亮度,贝克线
才能清楚。
实验三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性质(1)
实验四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性质(2)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掌握正交偏光镜的使用特点。
2.观察晶体在正交偏光镜下的光性特征。
3.认识各级干涉色的特征,掌握各种试板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
二、实验方法
1检查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是否正交:推入上偏光镜,看视域是否全黑;推出上偏光镜载物台放黑云母样片检查目镜十字丝是否与上下偏光振动方向一致。
2偏光显微镜调整校正好后,检查锁光圈应开到最大位置,聚光镜和勃氏镜都应置于光路之外。
将要观察的矿物薄片准好焦,再把上偏光镜加入到光路中,便可进行正交偏光镜下的观察和测试。
三、实验内容
1消光与干涉现象
样片:黑云母、石英⊥
①观察全消光
②观察四次消光
2.干涉色
样片:石英楔、石膏试板、云母试板
①观察石英楔的干涉色级序:由试板孔缓慢插入石英楔,仔细观察和辨认干涉色序变化及各级干涉色的特点。
②观察石膏试板、云母试板干涉色特点:将石膏试板、云母试板分别插入试板孔内,仔细观察它们的干涉色。
3使用补色器鉴定干涉色级序升降并判断轴名
4干涉色级序测定
①边缘色带法
②石英楔法
样片:白云母
5消光类型、消光角的测定
6双晶观察
样片:花岗岩
实验五锥光镜下晶体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学会完成锥光镜的装置;
2.观察一轴晶和二轴晶干涉图的形象持点;
3.学会运用于涉图形象特点判定矿物的劝性;
4.掌握测定一轴晶和二轴晶矿物光性符号的方法。
二、实验方法
锥光观察操作过程。
①将欲测矿片置于物台,在单偏光下对光、准焦;
②正交偏光下用中倍镜在薄片中找好欲观察的矿物颗粒,并移至视域中心。
③换用高倍物镜并对准焦距。
④推入聚光镜和勃氏镜,观察干涉图。
三、实验内容
1观察石英垂直光轴干涉图、测定光性正负
样片:石英⊥
注:当干涉图象限内出现同心色环时,可插入石英楔观察色环移动情况(色环移动规律是:插入石英楔时,象限内色环由视线边缘向中心移动是同名轴平行,干涉色升高,色环由中心向边缘移动是异名抽平行,干涉色降低),测出Ne(放射线方向)是Ng还是Np,即可确定光性正负。
2观察方解石垂直光轴干涉图、测定光性正负
样片:方解石⊥
3观察石英斜交光轴干涉图、测定光性正负
样片:石英斜交光轴
判定象限:1)若干涉图中,黑十字交点在视域中心或视城内,四个象限均可见到,则无须判定;
2)若干涉图中.黑十字交点在视线外,视线中仅见一条黑臂和其两侧象限,则需按黑臂移动规律判定出象限名称(黑臂移动规律为:顺时针旋转物台时,黑臂移动方向与时针移动方向一致的一端称顺端,黑臂移动方向与时针移动方向相反的一端称逆端,而顺端总是靠近黑十字交点一侧)。
4观察二轴晶干涉图、测定光性正负
样片:白云母⊥Bxa
①将欲测矿片置于物台,在单偏光下对光、准焦;
②在正交镜下,从薄片中选一矿物适当切面(垂直光轴、垂直锐角等分线成近于垂直光
轴的切面),置于视域中心,
③完成锥光装置:加入拉索透镜和勃氏镜(或去掉目镜),即可看到切面干涉图;
④转动物台,使光轴面方向与上、下偏光振动方向(十字丝)成45°夹角(即光轴面方向
平行或垂直试板孔方向);
⑤插入合适的试板,判定光性正负:
1)当干涉图中Bxa区为一级灰干涉色时,插入石膏试板,观察Bxa区干涉色的升降,
测出平行试板孔方向的轴名,进而推知Bxa是Ng还是Np,即可判定矿物的光性正负;
I)当干涉图中Bxa区出现色圈时,插入石英楔,观察色圈移动情况.测出平行试板孔方向的轴名.进而Bxa是Ng还是Np,即可判定光性正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