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I与ARB如何选用
acei和arb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acei和arb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ACEI和ARB都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RB),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用法用量:
1. ACEI
(1)用法:口服
(2)常用药物:贝那普利、雷普利、培哚普利等
(3)初始剂量:国内治疗指南推荐起始量为药理学剂量的一半。一般为每天一次口服5mg左右。
(4)维持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为每天一次口服10mg左右。
2. ARB
(1)用法:口服
(2)常用药物:厄贝沙坦、缬沙坦、洛卡特普等
(3)初始剂量:一般为每天一次口服80mg左右。
(4)维持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为
每天一次口服160mg左右。
注意事项:
1. ACEI和ARB不应该联合使用,因为它们的作用机制相同,会造成副作用的叠加和增强。
2. ACEI和ARB都有一定的肾脏副作用,因此应该注意监测
肾功和血钾水平。
3. 服用ACEI和ARB期间应该避免饮酒和吃含钾高的食物,
如蜜枣和葡萄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 妊娠期患者不应该使用ACEI和ARB。
5. 在服用ACEI和ARB期间,如果出现头晕、嗜睡、血压下
降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ACEI与ARB如何选用ppt课件
体液调节的特征
• 而ACEI阻断的是RAS中间环节,其上游代偿 蓄积的生物分子只有血管紧张素原、Ang I 等为数不多的组分,这些组分不是RAS发生 生理功能的终末效应分子,所以预料之外 的影响不大。而且ACEI的作用还增加了 Ang (1-7)及缓激肽等,在特定情况如高 血压、冠心病、肾脏病等对机体有利的组 分。
作用机制
•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ACEI能通过下列3种(可能还有 更多种)途径发挥其治作用,即①抑制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ACE)活性阻断A疗ng I转化为Ang II,显 著降低循环和组织中AngⅡ水平;②通过ACE2促进 AngⅡ降解为Ang(1-7),通过ACE2直接作用于 AngⅠ促进其转换为Ang(1-9)再在其他肽酶或ACE 转换成An(1-7),后者与内源性Mas受体结合发挥 扩血管,抑制炎性反应、改善代谢、保护大脑等效 应;③抑制ACE活性,减少缓激肽的降解,增加一 氧化氮和前列腺素(前列环素和前列腺素E2)的释 放,从而舒张动脉血管,也即是ACEI通过阻断RAS 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来发挥其综合生理 作用。
作用机制
• ARB主要通过阻断AngⅡ与受体结合达到抗高血压的 作用。临床研究发现与ACEI相比,ARB具有较多优 点,比如降压但不影响心率,对细胞内、组织中的 受体无影响,长期应用不会引起受体的上下调节, 降压是逐渐起效而无首剂低血压反应,撤药后仍能 维持2~3周的降压疗效,对不同程度的原发性以及 继发RAS系统的高血压均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尤其 是很少导致刺激性干咳和咽、喉、呼吸道、肺等致 命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而深受临床重视。ARB主 要作用于Ang II的1型受体,阻断了其缩血管效应, 但组织与血液中Ang II的水平并未降低,它还可与 Ang II的其他受体结合并产生其他生理效应。
高血压伴心梗或心衰患者选ACEI还是ARB?这项研究告诉你
高血压伴心梗或心衰患者选ACEI还是ARB?这项研究告诉你
同样作用于RAAS,ARB和ACEI一样吗?哪个更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的阻断剂,被广泛使用在高血压共患肾脏病(包括肾损伤以及蛋白尿)、心衰和糖尿病的患者中。
其中,ACEI被认为是心梗后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当患者无法耐受ACEI的副作用时,应及时换用ARB。尽管两种药物都是临床工作中相当常用的降压药,然而在高血压伴心梗或心衰患者中,两种药物究竟哪种为更优选择一直没有定论。
01 孰优孰劣?荟萃分析来解惑
为了解决这一疑惑,近期日本的研究者检索数据库并提取了60项比较ACEI和ARB治疗高血压伴心梗或心衰患者疗效的研究。在对上述研究进行入组筛选后,最终选取了6个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3个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
表: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
备注:纳入标准为,1. 以研究ACEI和ARB效果的为目的的RCT;
2. 受试者包含患MI/HF和高血压的人群;
3. 研究结果涉及复发或新发心梗、心衰住院、心血管或总死亡率、心血管时间或卒中、不良事件、肾功能损害或蛋白尿、房颤。
分析后研究者认为,ACEI和ARB在新发或复心梗率(P = 0.45),心衰住院率(P = 0.79)、心血管或总死亡率(P = 0.49)、心血管事件卒中(P = 0.61)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服用ACEI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服用ARB者(P = 0.004),且由于不良反应而
ACEI还是ARB,临床如何选择应用?
ACEI还是ARB,临床如何选择应用?
ACEIARB常用药品培哚普利、雷米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缬沙坦、奥美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等作用机制
1.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减少血管紧张素II合成。
2.防止缓激肽分解:缓激肽有扩张血管和抗内皮细胞凋亡作用;可引起持续性干咳。1.选择性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亚型。2.对AT2亚型无拮抗作用:AT2亚型受体对内皮细胞有促凋亡和抗生长的作用。
适应证[说明书]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适应证[指南]
1.高血压伴糖尿病:ACEI或ARB。
2.高血压伴急性心肌梗塞:不耐受ACEI者可用ARB替代。
3.高血压伴收缩性心衰:不耐受ACEI者可用ARB替代。
4.高血压伴蛋白尿肾病:不耐受ACEI者可用ARB替代。
5.高血压伴缺血性卒中:ACEI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治疗是优选的治疗方案。备注:目前的临床指南并不认为ARB能够完全取代ACEI。
适应证[文献]
1.糖尿病视网病变:ACEI优于ARB,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还可能有助于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在降低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风险方面,ACEI可能具有ARB所没有的优势。
备注1:ACEI和ARB在心血管保护方面的差异可能与缓激肽的作用相关。ACEI具有抑制缓激肽降解的作用,而ARB对缓激肽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缓激肽有扩张血管和抗内皮细胞凋亡作用。
备注2:ACEI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存在剂量依赖性的。对于能够耐受的患者,提倡尽量使用较高剂量的ACEI,以实现更多的心脑获益。
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和ARB药物的安全性比较
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和ARB药物的安全
性比较
老年人是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之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
时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ARB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广泛使用。本文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和ARB药物的安全性进行比较。
ACEI和ARB都属于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通过不同的机制干预体内的血管
紧张素系统,从而降低血压。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阻止血管
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的过程,进而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相关的血压上升效应。而ARB通过选择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受体的结合,从
而产生抗收缩作用,降低血压。
首先,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往往伴随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功
能衰竭等。对于这些合并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对安全性至关重要。研究显示,ACEI和ARB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值得关注。ACEI通
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肾小球的收缩作用,减少肾小球内压力,从而降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而ARB则通过选择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减少肾脏内血流动力
学变化,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无论是ACEI还
是ARB,都具有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
其次,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也可能会有所降低。研究表明,ACEI和ARB在老年人中的耐受性相对较好,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头晕、咳嗽等,这些不良反应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常见。然而,在使用ACEI时可能会出现与激肽转换酶的抑制有关的血管紧张素Ⅰ累积,
ACEI和ARB类的降压药有什么区别
ACEI和ARB类的降压药有什么区别
ACEI和ARB这两类药物非的相似,相对而言ACEI类要比ARB类的药物在服用过程当中更容易出现顽固性的干咳。ACEI的代表性药物有福辛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ARB的代表性药物有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等,两类药物不良反应基本上比较一致。比如患者果肌酐水平大于3mg/dL不建议服用这两种药物。ACEI这类药物比ARB类药物对于逆转左室重构效果更强一些,有些患者如果不能服用可以用ARB类药物进行替代治疗,两类药物都不可以用于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女性。
ACEI与ARB,怎么选?
ACEI与ARB,怎么选?
荟萃分析发现,利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行阻滞,对有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人群,可提供类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而目前,美国和欧洲指南均建议,优先选择ACEI而非ARB,该研究结果无疑对指南提出了质疑。
针对ACEI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ACEI不仅降低死亡率,还可减少心梗。
ARB出现在ACEI后,针对ARB的随机试验,多在2000年至2010年间进行。但是,针对ARB较安慰剂在降低死亡率方面的获益,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也导致很多医生,包括指南在内,都认为ACEI 较ARB更好,应该用于一线治疗。
2016年1月,发表在《梅奥临床学报》(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106项随机研究,共254301例非心衰患者。
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ACEI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11%、心血管死亡率17%,还可降低心梗、脑卒中、心衰、新发糖尿病及其他终点的发生风险。
而ARB较安慰剂,则未见上述获益。整体上,ARB可显著减少脑卒中、心衰及新发糖尿病,但是,对全因及心血管死亡,以及心梗发生风险并无影响。
研究还发现,在阳性对照试验中,ACEI可显著减小心梗风险21%,
但不能降低死亡率,而ARB则对死亡率或心梗均无影响。在头对头试验中,两类药物的效果类似。
不可逾越的时间鸿沟
研究者指出,该荟萃分析中的试验是在不同时期中进行的。例如,在32项ACEI安慰剂对照研究中,18项在2000年后进行,其中仅9项在2005年后进行。而18项ARB安慰剂对照研究,均在2000年后进行,其中14项在2005年后进行。
降压药物肾素抑制剂(ACEI、ARB)的2个知识点
降压药物肾素抑制剂(ACEI、ARB)的2个知识点
肾素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主要用于高血压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合并左室肥厚和有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慢性肾脏病(CKD)、合并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周围动脉疾病或冠心病高危者。
ARB如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酯、替米沙坦、奥美沙坦酯等,优先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及不能耐受ACEI 者。
一.警惕ACEI/ARB的禁忌证
ACEI禁忌证为双侧肾动脉狭窄者;高钾血症(>5.5mmol/L)者;使用ACEI曾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妊娠、计划妊娠和哺乳期者。相对禁忌证为血钾> 5.0mmol/L者;肌酐> 221μmol/L或eGFR<30mL/(min·1.73m2)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如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者;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 90mmHg)者。
ARB禁忌证为双侧肾动脉狭窄者;高钾血症(>5.5mmol/L)者;妊娠、计划妊娠和哺乳期者。相对禁忌证为血钾> 5.0mmol/L者;肌酐> 221μmol/L或eGFR<30mL/(min·1.73m2)者;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者。
ACEI和ARB药物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效果比较分析
ACEI和ARB药物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效果
比较分析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和心力衰竭等。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
抗剂)是两种常规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本文将探讨ACEI和ARB在老年
心血管疾病中的效果比较,并讨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ACEI和ARB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管紧张素活性的药物。ACEI通过抑制血
管紧张素转化酶,阻碍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从而降低血压、抑制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ARB则通过选择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达到降低血压和减轻心力负荷的效果。这两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研究表明ACEI和ARB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相似的效果。一项对老
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ACEI和ARB在降低血压方面的效果相当,并且两者对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具有类似的疗效。这意味着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方面,无论是选择ACEI还是ARB,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
其次,ACEI和ARB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多项
临床试验表明,ACEI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和死亡率。
然而,尽管ARB对心血管事件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但其效果相对较弱。一项
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发现,ACEI治疗组的患者相较于ARB治疗组表现出
更显著的改善,包括降低死亡率和改善心脏功能。这些结果表明,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ACEI可能比ARB更为优越。
心力衰竭治疗中ACEI和ARB的选择和应用
心力衰竭治疗中ACEI和ARB的选择和应用
郭静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100083
Framingham研究显示,男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2年死亡率37%,6年死亡率高达82%[1]。随着对充血性心衰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在认为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化在心肌重塑中起关键作用,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作为两大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一、ACEI在慢性心衰中的临床应用
ACEI在心肌梗死和慢性心衰中的应用已走了20年的路程,“ACEI是慢性心衰治疗的基石”——这个重要观念是世界心脏病之父Braunwald教授于2000年给予ACEI的再次肯定和强调。ACEI治疗充血性心衰有两种机制:可抑制RAAS,对循环和组织RAAS均有作用;还可抑制缓激肽降解,提高缓激肽水平。1987年,首项用ACEI治疗心衰的CONSENSUS 研究证实,ACEI类药物可使心衰所致死亡率降低27%[2]。从CONSENSUS到SOLVD-T、V-HeFT Ⅱ、SA VE及SOLVD-P,20年来已有30余项临床试验(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评价了ACEI对充血性心衰的作用,一致证实ACEI在慢性心衰患者改善左心室功能,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受性,降低死亡率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并且即使在重度心衰患者中也是安全的。32项试验的汇总分析显示ACEI治疗心衰,可使心衰死亡率或住院率下降35%,总死亡率下降23%,心衰死亡率下降31%,致命性/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下降20%。以上ACEI大型临床试验的证据确立了ACEI在治疗心衰中的地位。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地学会(AHA)慢性心衰指南和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衰指南均建议将ACEI作为治疗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40%~45%]患者的一线药物(Ⅰ,A)。ACEI是从心衰高危人群(阶段A)、前临床心衰(阶段B)、临床心衰(阶段C)和难治性心衰(阶段D)这4个阶段都推荐应用的药物[阶段A(Ⅱa,A),阶段B、C、D(Ⅰ,A)]。全部NYHAⅠ~Ⅳ级心衰患者(Ⅰ,A)(包括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和无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患者)也都必须无限期地终生服用ACEI,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ACEI ARB的临床应用
• 最终证实BPF就是ACE抑制剂(ACEI)。
• 1975年,第一批ACEI研制成功,名为卡托普利。
出自《ACEI不能不讲的故事》
ACEI研发历程
ACEI按化学结构分类
• 不同ACEI的共同作用均是与ACE的活性部位Zn2+结合,使之失活 • 根据结合的活性基团的不同将其分为巯基(-SH)类(如卡托普利等)、羧基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16,(5):420-425.
ARB能否取代ACEI?
袁桂仪,陈筱潮.ACEI与ARB在高血压中的应用[C].2014年逸仙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147-156.
ACEI/ARB的3大使用禁忌及10条注意事项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心力衰竭患者先从小剂量起始(约常规剂量的 1/2),避免 首过低血压反应,逐渐增加至患者能够耐受的靶剂量。
6. ARB 致咳嗽的发生率远低于 ACEI,但仍有极少数患者出现咳嗽。若患者用药期 间出现咳嗽,应想到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7. 尽管有研究认为 ACEI 和 ARB 在乳汁中的分泌较少,可以用于哺乳期患者,但目 前的研究数据非常有限,建议谨慎使用或不用;儿童期使用的安全性未知。
ACEI的来源
• 1954年,伦纳德T•斯凯格斯从马血浆里首次发现了ACE。
ACEI和ARB药物临床应用
升高,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ADR及处理:
低血压
高钾血症
咳嗽 蛋白尿
急性肾衰
血管性水肿
胎儿畸形
ADR及处理:
咳嗽
通常发生在用药1周至数月之内,程度不一,夜间更为多 见。慢性咳嗽者,ACEI可能使之加重,应慎用ACEI。咳嗽较 重的患者有时需要停药,停药后干咳一般在1周内基本消失, 并可改用ARB。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2015)
ACEI:用于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后 冠心病高危 糖尿病 慢性肾病 蛋白尿/微量 白蛋白尿
利尿剂 -阻滞剂
ACEI
ARB 钙拮抗剂 醛固酮拮抗剂
The JNC 7 Report
(二)ACEI 用于心衰的适应证:
▪ 是第一类药物证明能降低心衰的死亡率 ▪ 是心衰治疗的基石Cornerstone
ADR及处理:
低血压
少数患者发生有症状的低血压,特别是在首剂给药或加 量之后。最常见于使用大剂量利尿剂后、低钠状态、慢性 心力衰竭等高血浆肾素活性的患者。 防止方法 :①从小剂量开始给药
②先停用利尿剂 1~ 2d,以减少患者对RAS 的依赖性。多数患者经适当处理后仍适合应用ACEI长期治 疗。
ADR及处理:
(2)目前或以往有液体潴留的患者,ACEI须与利尿剂 合用,且ACEI起始治疗前需注意利尿剂已维持在最合适剂 量。如无液体潴留时亦可单独应用。(证据级别1A)
一文读懂ACEI与ARB
⼀⽂读懂ACEI与ARB
肾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体内调节⾎压的重要内分泌系统。⾎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两种药物都是通过作⽤于RAAS⽽发挥着⾎压调节作⽤。
如果⾼⾎压患者有下述情况,应⾸选ACEI或者ARB:
❈⼼室肥厚、⼼脏扩⼤、⼼功能减退等⼼脏问题;
❈不严重的肾功能异常导致的尿蛋⽩阳性;
❈糖尿病。
ACEI和ARB药物作⽤机制不同
ACEI药物:⾎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相对⽆活性的⾎管紧张素Ⅰ向活性⾎管紧张素Ⅱ的转化,同时组织缓激肽降解,但⽆法抑制通过旁路⽣成的⾎管紧张素Ⅱ;
ARB药物:⾎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AT1受体竞争性结合,直接阻断⾎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
ACEI和ARB药物效能⽐较
根据ACEI药物是前体药还是活性药的状况,可分为三类:
1. 前体药物在体内肝脏和消化道黏膜⽔解成活性代谢产物发挥作⽤。⼀般来说,服⽤前体药物可改善吸收,并常常导致延迟起效和较长的作⽤时间。
2. ⾮前体药物,直接具有活性,通过肝脏代谢,如:卡托普利。
3. ⾮前体药物,直接具有活性,不通过肝脏代谢,如:赖诺普利。
ACEI药物效能⽐较:贝那普利=雷⽶普利拉(雷⽶普利体内的活性代谢物)>赖诺普利>依那普利拉(依那普利体内的活性代谢物)>福⾟普利拉(福⾟普利体内的活性代谢物)>卡托普利。ACEI药物不仅对⾼肾素型⾼⾎压病⼈有效,⽽且对许多⾎浆肾素活性正常的原发性⾼⾎压病⼈也有效。
ARB类药物⼝服⽣物利⽤度⼀般较低【<5%,除厄贝沙坦(70%)】,但蛋⽩结合率⾼(>90%)。
ACEI与ARB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使用
• 糖尿病肾脏病(DKD)指由糖尿病(DM) 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是 DM 者的 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高血压是 CKD 发生、
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减少尿 白蛋白,并延缓肾功能恶化、延缓 ESRD 进展,同时显著降低心血管病(CVD)的 发生风险。
2. ACEI 与 ARB 的联用
• 不推荐联用 ACEI 和 ARB,因联用 ACEI 和 ARB 未进一步增加肾脏获益,但可增加高 钾血症和 eGFR 短期内迅速下降的风险, 及使低血压、晕厥、急性肾损伤(AKI)等 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尤其是在老年 DKD 者或肾功能已受损者中。
3. ACEI 与 ARB 用于肾功能不全 或肾动脉狭窄
• ACEI 或 ARB 禁用于双侧肾动脉狭窄者, 因可能减少双侧肾动脉狭窄的肾脏血流, 致肾功能急剧减退。
• 《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2017 年)中指出,ACEI/ARB 可用于单 侧肾动脉狭窄(RAS)者,因 ACEI/ ARB 可能使单功能肾或双侧 RAS 者的肾功能恶 化,因而单功能肾或双侧 RAS 慎用,开始 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尿量和肾功能,若尿量 锐减或血肌酐快速上升超过 0.5 mg/dl,表 明已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立即减量或停 药,一般肾功能均能恢复。
• ACEI 可引起急性肾损伤,用药最初 2 个月血尿 素氮或肌酐可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见于心力 衰竭者过度利尿、血容量低下、低钠血症、双侧 肾动脉狭窄、孤立肾、移植肾等;可引起高钾血 症,通过抑制醛固酮分泌而使血钾升高,较常见 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肾功能受损、糖尿病, 及使用保钾利尿剂、肝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NSAIDs)者。ARB 可引起高血钾、肾功能不 全等。
心力衰竭ARB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心力衰竭ARB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心脏无法满足机体组织的代谢需求,导致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心脏疾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简称ACEI)和血管紧张
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简称ARB)是治疗
心力衰竭的核心药物。本文将会介绍心力衰竭ARB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一、心力衰竭ARB的适应症
心力衰竭ARB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心力衰竭ARB被广泛应用于
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ARB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左心室舒张末压,从而改善心肌氧供和消耗平衡,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
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2.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于这类患者,心力衰
竭ARB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ARB能够减少心脏重塑,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肌功能,从而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
3.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常常相互关联,高血压可以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因此,对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力衰竭ARB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ARB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输出量,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二、心力衰竭ARB的使用方法
心力衰竭ARB的使用方法需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当的剂量选择
心力衰竭ARB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初始剂量通常较低,然后逐渐递增,直至达到最大耐受剂量。在调整剂量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以及肾功能和电解质的浓度变化。
acei和arb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acei和arb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是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它们属于抗高血压药物的一类,
虽然作用机制不同,但都对血压的降低和心血管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在使
用ACEI和ARB的时候,需要注意用法用量和一些注意事项。
ACEI和ARB的用法用量:
1.用法:ACEI和ARB在口服给药时,通常每天只需一次即可。例如
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常用的ACEI可以每天口服一次,而氯沙坦、厄贝
沙坦等常用的ARB也是每天口服一次。
2.用量:具体药物的用量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来决定。一般来说,起始剂量较小,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调整剂量。
例如,贝那普利常用的起始剂量为10毫克,然后根据调整,最大剂量为
40毫克。而氯沙坦常用的起始剂量为50毫克,最大剂量为100毫克。
3.注意事项:在使用ACEI和ARB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血压监测:在早期使用ACEI和ARB时,需要经常测量患者的血压,
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旦开始使用这些药物,应该密切关注患
者的血压变化,特别是在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期间。
-肾功能监测:ACEI和ARB在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同时,也对
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然而,这些药物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会引起肾功能的
损害,特别是患有肾动脉狭窄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此,在开始使用这
些药物之前,应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而且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
-血钾监测:ACEI和ARB都可以增加血钾水平,尤其当与一些利尿剂或钾保留剂一起使用时。在开始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应该评估患者的血钾水平,而且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钾水平。特别是对于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格外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EI与ARB等作用机制图1
体液调节的特征
• 体液调节系统的生物分子反应链有一个特 征,即是当阻断反应链下游节点时,基上 游的反应将发生代偿性增强,相应的生物 分子组分将增多并蓄积,尤其是当该生物 分子链处于激活状态时,这种效应会更加 明显。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 RAS是处于激活状态的,而这种激活不会因 为使用了ACEI或ARB进行治疗而发生改变。 当然这种激活不一定是循环RAS,而更可能 是局部RAS。
作用机制
•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ACEI能通过下列3种(可能还有 更多种)途径发挥其治作用,即①抑制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ACE)活性阻断A疗ng I转化为Ang II,显 著降低循环和组织中AngⅡ水平;②通过ACE2促进 AngⅡ降解为Ang(1-7),通过ACE2直接作用于 AngⅠ促进其转换为Ang(1-9)再在其他肽酶或ACE 转换成An(1-7),后者与内源性Mas受体结合发挥 扩血管,抑制炎性反应、改善代谢、保护大脑等效 应;③抑制ACE活性,减少缓激肽的降解,增加一 氧化氮和前列腺素(前列环素和前列腺素E2)的释 放,从而舒张动脉血管,也即是ACEI通过阻断RAS 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来发挥其综合生理 作用。
RAS组成
• 肾素由肾小球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是将由肝脏合 成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成血管紧张素I(Ang I), Ang I在肺、肾脏等组织中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作用后生成血管紧张素II(Ang II), Ang II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可使 全身的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此Ang II是体内最 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在整个RAS功能的发挥中起 着头等重要的作用。Ang II还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 的血管紧张素受体,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 腺素增多,进一步升高动脉血压。Ang II还可以强 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后者可促进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并使细胞外液量增 加,升高血压。
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证据
• 2017年9月发表在《Heart》的一项研究,对ACEI和ARB使用者之 间主要CV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纳入40625例患者 (ACEIs 67.9%,ARBs 32.1%)。主要结局是CV死亡率、非致命 性心肌梗塞、非致命性卒中或4年时因CV疾病住院。结果:在 倾向评分调整队列中,与ACEIs使用患者相比,ARBs使用患者主 要结局的发生率较低(29.2%vs 33.4%;调整HR为0.90;95%CI 为0.86~0.95;p<0.001)。在CV(6.9%vs 8.2%;HR 0.83; 95%CI 0.75~0.93;p﹦0.001)和全因死亡率(11.6%vs12.6%; HR 0.89;95%CI 0.82~0.97;p﹦0.005)指标中观察到相似的结 果。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与ACEI相比,ARB使用似乎与CV发生率 降低10%相关,特别是在确诊的CV疾病患者中。提示对于真实 世界实践中的高风险患者,ARB在对抗CV疾病方面可能比ACEI 更具保护优势。
体液调节的特征
• 而ACEI阻断的是RAS中间环节,其上游代偿 蓄积的生物分子只有血管紧张素原、Ang I 等为数不多的组分,这些组分不是RAS发生 生理功能的终末效应分子,所以预料之外 的影响不大。而且ACEI的作用还增加了 Ang (1-7)及缓激肽等,在特定情况如高 血压、冠心病、肾脏病等对机体有利的组 分。
临床研究和芬芳分析证据
• 一项采用台湾糖尿病数据库进行的以人群为 基础的队列研究,入选6 898例使用ACEI和12 758例使用ARB参试者,平均随访终末期肾病 (ESRD)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 别是3.5和2.5年。结果显示ACEI和ARB对MACE 预防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但ACEI组较ARB有较 高卒中的发生率(HR=1.12)。提示与ARB相 比,ACEI对ESRD预防更好,特别是在有慢性 肾病的人群,但ACEI卒中发生率似乎更高。
体液调节特征
• 但也正是由于ACEI阻断的是中间环节,机 体可通过多条ACE之外的傍路,如糜酶系统 产生Ang II导致其对RAS的抑制不充分。尤 其是血管局部的非ACE依赖的Ang II傍路, 在高血压维持阶段可能非常活跃。临床上 ACEI长期应用产生的“逃逸现象”就是明 证。
ACEI与ARB等作用机制图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见副作用
• ACEI常见副作用包括刺激必干咳、低血压、 高血钾、肾功能恶化及急性肾衰竭、血管 神经性水肿(虽罕见,但致命)及胎儿畸 形等。 • ARB类药物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高血钾、 肾功能恶化及急性肾衰竭及胎儿畸形等, 几乎没有刺激性干咳等不良反应,因而其 耐受性较好,患者服药依从性最高。
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证据
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证据
• Akkerhuis等分析了2000年和2011年间进行的关 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试验20个,试 验中至少2/3为高血压患者,随机应用ACEI/ARB 治疗或对照治疗(安慰剂,主动控制,或常规护 理)。结果提示ACEI/ARB能够使全死因死亡率减 少5%(HR 0.95,P = 0.032),心血管疾病死 亡率减少7%(HR 0.93,P = 0.018)。在将 ACEI和ARB分开研究后发现,所有观察到的治疗 效果完全是来自于ACEI类药物,它能够显著降低 全死因死亡率的10%(HR 0.90,P = 0.004), 而没有证据证明ARB会降低死亡率(HR 0.99,P = 0.683)。
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证据
• 2015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的一项荟萃 分析结果提示ACEI可使高血压患者心肌梗 死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9%,而ARB则使 此风险增加7%。 • 研究资料显示:与组织亲和力更强的高脂 溶性ACEI能够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老年 人及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心肌梗死及全因死 亡风险。
临床研究荟萃分析证据
• 2017年9月发表在《Heart》的一项研究比较ACEI和ARB 使用者之间主要CV事件的发生率。研究纳入40625例患 者(ACEIs 67.9%,ARBs 32.1%)。主要结局是CV死亡 率、非致命性心肌梗塞、非致命性卒中或4年时因CV疾 病住院。结果:在倾向评分调整队列中,与ACEI相比, ARB组主要结局的发生率较低(29.2%vs 33.4%;调整HR 为0.90;95%CI为0.86~0.95;p<0.001)。在CV (6.9%vs 8.2%;HR 0.83;95%CI 0.75~0.93; p﹦0.001)和全因死亡率(11.6%vs12.6%;HR 0.89; 95%CI 0.82~0.97;p﹦0.005)指标中观察到相似的结 果。糖尿病史或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未影响结果。研究 结论是在二级预防中,使用ARB与全因死亡率降低相关, 但在一级预防中无关。作者认为与ACEI相比,ARB使用 似乎与CV发生率降低10%相关,特别是在确诊的CV疾病 患者中。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真实世界实践中的高风险 患者,ARB在对抗CV疾病方面可能比ACEI更具保护优势。
RAS组成
血管紧张素Ⅱ—关键效应分子
• 有专家将Ang II描述成RAS中最为关键的效应 分子,因为在这一系统中,从血管紧张素原到 Ang II的分子变迁过程是一个多级、连续的反 应链。这其中有生物活性的除了Ang II外,还 包括 Ang Ⅲ、Ang Ⅳ、Ang (1-7)、 Ang (1-9)等,而Ang II无疑是其中最活跃、 作用强度最大的分子。ACE不仅催化Ang I 生 成Ang II,还同时使Ang (1-7)及缓激肽降 解,目前的研究发现Ang (1-7)及缓激肽具 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有生物活性的血管紧张素 与功能各异的不同受体结合,发挥不同的生物 学效应。这些受体包括AT1R、AT2R、AT3R、 AT4R、Mas、胰岛素调节的氨肽酶(IRAP)等。
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证据
• Mukete等检索了1999年到2014年发表的抗高血 压药物治疗对卒中一级和/或二级预防的RCT。 应用综合meta-analysis统计分析软件2.0版分 析17个RCT,应用危险比评估效应值,一个固 定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效应值。结果显示, ARB可使卒中的危险降低27%(RR=0.83),但 ACEI对卒中危险降低不明显(RR=1.01)。 • Pai等使用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索赔数据进行综 合研究,结果发现与ACEI治疗组相比,ARB治 疗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组卒中的发生率减少 了26%。
近年多国指南的推荐
• 2012年欧洲ESC ST抬高心梗治疗指南,2013年 美国ACCF/AHA ST抬高心梗治疗指南,均建议 ACEI为冠心病二级预防及不稳定性心绞痛、 NSTEMI及 STEMI的初始和长期用药(I或IIa类 推荐),ARB仅作为ACEI不能耐受时的替代药物; • 2013年欧洲ESC稳定性冠心病( SCAD )指南, 建议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合并其他情况 时(心衰、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时使 用ACEI (Ia类推荐),ARB仅作为ACEI不能耐受 时的替代药物(并没有证据表明ARB对SCAD有 益)。
• 降压治疗的终极目标不仅是降低血压本身, 而是要通过降压达到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及全因死亡风险。所以,评价抗高血压药 物治疗效果的最主要方法还应当包括其对 使用者全因死亡风险的良好影响这一重要 指标。看看近年临床研究和芬芳分析的结 果。
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证据
• 2006—2016多项荟萃分析结果均显示ACEI 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而ARB则未见此获益。 • 2006年Strauss等在Circulation上发表的 荟萃分析结果表明ACEI可降低9%的全因死 亡风险和14%的心肌梗死风险,而接受ARB 治疗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则增加1%,心肌 梗死风险增加8%。
体液调节的特征
• 当ARB阻断RAS终末环节AT1R时,AT1R之前 的上游反应链将明显增强,导致RAS关键组 分Ang II等明显增加。有研究发现ARB治疗 8周后AngⅡ水平较基线升高4倍。Ang II与 血管紧张素其他受体结合将发挥怎样的生 物学效应,目前的研究还不太清楚。有研 究显示冠状动脉AT2R激活可导致斑块不稳 定,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T4R被激 活有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心 肌梗死风险增高。这也可能是ARB治疗后心 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用机制
• ARB主要通过阻断AngⅡ与受体结合达到抗高血压的 作用。临床研究发现ARB具有较多优点,比如降压 但不影响心率,对细胞内、组织中的受体无影响, 长期应用不会引起受体的上下调节,降压是逐渐起 效而无首剂低血压反应,撤药后仍能维持2~3周的 降压疗效,对不同程度的原发性以及继发RAS系统 的高血压均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很少导致刺 激性干咳和咽、喉、呼吸道、肺等致命性血管神经 性水肿等,而深受临床重视。ARB主要作用于 Ang II的1型受体,阻断了其缩血管效应,但组织 与血液中Ang II的水平并未降低,它还可与Ang II 的其他受体结合并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作用机制
• ARB主要通过阻断AngⅡ与受体结合达到抗高血压的 作用。临床研究发现与ACEI相比,ARB具有较多优 点,比如降压但不影响心率,对细胞内、组织中的 受体无影响,长期应用不会引起受体的上下调节, 降压是逐渐起效而无首剂低血压反应,撤药后仍能 维持2~3周的降压疗效,对不同程度的原发性以及 继发RAS系统的高血压均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尤其 是很少导致刺激性干咳和咽、喉、呼吸道、肺等致 命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而深受临床重视。ARB主 要作用于Ang II的1型受体,阻断了其缩血管效应, 但组织与血液中Ang II的水平并未降低,它还可与 Ang II的其他受体结合并产生其他生理效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如何选用
郑友祥
概论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是机 体内最为复杂的循环和局部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系统。RAS功能的正常发挥不仅在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 要作用,在肿瘤、炎症、免疫、代谢、发 育、衰老等体内绝大多数生理功能和疾病 发病机制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