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体积与容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体积与容积》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6—P37“体积与容积”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图形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

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

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

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

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孰大孰小的感受及容器内装水多与少的体验,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操作与交流来理解体积、容积概念,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多媒体演示、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编排思想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3.应用规律。

三、教学建议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

综合应用粉刷墙壁一、教学目标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步骤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

三、教学建议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室内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

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4.活动结束之后,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学生情况分析我班有学生33 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前任老师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

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差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可做。

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习。

总目标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具体目标1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参见例2 和例3 (7)在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 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长方体(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长方体(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长方体(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长方体(二)》教材内容包括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基本知识,本节课是对长方体知识的深入拓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但对于复杂的长方体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体、生动的教学实例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教学中需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运用长方体的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

2.运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总结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运用同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的实物模型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基本知识,如长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等。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

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一: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一、学情分析:五(2)班共有学生38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钻研,敢于探索,爱提问和质疑。

五(1)班共有学生38人,相比之下,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成绩也不好;近10名成绩过差,勉强达到四年级水平,主要表现在知识欠账过大,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照抄作业现象。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和总复习,共计7个单元。

另外还安排了“数学与生活”、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有: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2.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分数应用题);3.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5.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难点有:1.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意义之间的联系;2.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4.感受1立方米(m3)、1立方分米(dm3)、1立方厘米(cm3)以及1升(L)、1毫升(mL)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结构,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并运用所学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

3.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完整版)新版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完整版)新版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数学好玩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习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备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第1课时 体积与容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第1课时 体积与容 教案

四长方体(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知道认真观察、动手实践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体会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和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杯、烧杯、土豆和红薯各一个、水、橡皮泥。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1.师:大家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生:它衔起一块块石头放进瓶子里,使水面升高,最后喝到了水。

师:为什么放进石头水面会升高?而且放得越多,水面就升得越高?(学生回答:那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板书:占空间)放的石头越多,占据水的空间就越大,水面就升得越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很多物体,例如:笔盒、水杯、纸箱、乒乓球等,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有大有小,这就是体积。

出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引出课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体积和容积的基本知识。

板书课题:体积和容积二、探究新知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物体所占空间有什么不同。

生1:黑板占的空间比较大,黑板擦占的空间比较小。

生2:桌子占的空间比较大,书本占的空间比较小。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选两个物体比较的,你能选三个物体比较吗?生:讲桌占的空间比较大,我们的课桌比讲桌占的空间小,我们的书包又比课桌占的空间小。

师:常见的容器中,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说一说,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2.比一比。

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板书)(强调:教师说一个容器的容积时,必须把容器装满,帮助学生明白,这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纳”,意思是“再也装不下了”)师:生活中有很多容器,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四】 - 副本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四】 - 副本
60dm3=60L
答:这个油箱能装60升汽油。
师:(2)假如每升汽油可行驶10km,这箱油最多可以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辆汽车行驶多少千米?
用乘法计算。
10×60=600(千米)
答:这箱油最多可以供这辆汽车行驶600千米。
师:13.实践活动。找一些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做下面的活动。
师:(1)用4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体吗?
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乘宽乘高
12×4×3
=48×3
=144(cm3)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44立方厘米。
师:5.换算单位,先回想一下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吧。
1m3=1000dm3 1dm3=1000cm3
1L=1000mL
0.35m3=(350)dm3 2.04dm3=(2040)cm3
5300dm3=(5.3)m3 2800cm3=(2.8)dm3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师: 体积和容积
体积单位(一)
体积单位(二)
长方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的换算
好玩的测量
五、教学板书
练习四
六、教学反思
优点:这节课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发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人的冲击作用,物体沉入水中水面会上升,让学生理解排水法的原理所在。空间观念在此时进一步深化,以另一种非常规的形态被学生所接受。
9×9×9
=729(cm3)
第三个图形
长乘宽乘高
22×10×8
=220×8
=1760(cm3)
师: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2cm,宽是长的1/3,高是长的1/4,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5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4章《有趣的测量》

5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4章《有趣的测量》

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是在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不规则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从而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从隐性方面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乐于在课堂学习中表现自己,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存在惰性,兴趣不高。

所以本节课教师采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验证方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前四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体积的含义、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学生来说运用已有知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仍有些难度,希望通过本课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探求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五、教具准备:长方体水槽、烧杯、水、尺子、土豆、课件、多媒体展台六、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故事,好吗? (播放视频)看后问学生:为什么乌鸦会喝到水?上升水的体积和小石子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上升水的体积=小石子的体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课件《长方体的体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课件《长方体的体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课件:《长方体的体积》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了解新知。

看大屏幕,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板: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板: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长方体的体积你还知道哪些知识?2、引发矛盾。

引:知道真不少,那你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等于长×宽×高吗?看来我们对长方体体积的学习还不太全面,还有些问题。

所以对于学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们一起来看。

3、渗透学习态度一(出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宪章”)引: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清代学者陈宪章的一句话,老师觉得我们学习数学也应该像这句话说的那样勤于思考,经常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时常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

课前没有做到,老师希望接下来我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由来时能做到,好不好?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预习(或自学)的力量,直接揭示课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了解到学生学情底数,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最后,在“学贵有疑”的学习态度渗透中,自然的引出下一环节。

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课件(或教具)演示1、一排一层的长方体。

(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问:这是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一起告诉我,它的体积是多少?2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个呢?4个呢?小结:也就是说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几,是这样吗?2、3排1层的长方体。

再问:我们再来,1排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排多少个?3排呢?这么快,你是是怎么做的?小结:也就是说用每排的个数4×排数3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3、3排2层的长方体。

再问: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多少?好我们再来,一层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层多少个?这次你是怎么做的?小结:也就是说在前面的基础上再乘层数2就可以求出这个大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4、释疑辅垫。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学生能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用法,能够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统计意义,能够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数据,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用法,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探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包括课件、实物模型、图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周: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1课时)第二周: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课时)第三周:第三单元“分数乘法”(2课时)第四周:第四单元“长方体(二)”(2课时)第五周:第五单元“分数除法”(2课时)第六周:第六单元“确定位置”(2课时)第七周: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2课时)第八周: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2课时)第九周:整理与复(1课时)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研究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和单位,并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XX县XX镇XXX学校备课簿班别五年(2)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X X X2010 至 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4)第六单元“百分数”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统计”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 “数学与购物” ,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

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

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学目标(1)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分数混合运箅;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材第71、72页)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

则方程为70x+50x=840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840(70+50)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促使学生从一维到三维的发展,让学生深切感悟体积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各一个。

【学具准备】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44个,记录单12张。

【教学方法】猜想——操作——论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发现(一)情境:1. 同学们都爱吃水果吧,这里有个西瓜和苹果,哪个大、哪个小?2. 其实刚才我们是在比较它们的什么?3. 谁能说一下体积指的是什么?4.常用的体积单位有那些?(二)导课:1.看来同学们对前几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这节课能有更好的表现。

2.在这里,有一种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现在把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排在一起,组成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它的体积是多少?把4个排在一起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3.同学们说的很好,刚才我们是通过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来判断它们体积的,真聪明。

(三)揭示课题:1.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来看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的体积能直接判断出来吗?2.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不能直接看出来,怎样来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二、观察思考提出猜想1.利用课件,动态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说说图(1)、(2)、(3)的变化(从长、宽、高、体积等几方面来说),你有什么发现?2.猜想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和什么有关?三、实践操作,验证猜想1.生动手操作: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些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完成下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教学建议

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编写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呢?教科书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探索活动,设计了四个层层深入的问题。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即把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第四个问题是应用及总结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注意事项。

●如下图,要测量石块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与同伴交流。

教科书呈现了一块小石块,并提出问题“不能直接用公式怎么办呢”,目的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引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淘气是这样测量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单位:cm)教科书利用图示的方式,呈现了淘气测量的方法,在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放一定的水并量出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前),然后把石块沉入水中,再次量出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

同时,智慧老人提出两个思考的问题。

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石块的体积与水面升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下图是另一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

按照图示的步骤说一说,怎样能知道石块的体积?教科书借助三幅图,介绍了另一个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即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

说明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用上面的方法测量它的体积?在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应用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借助图示的方法说明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水要没过物体)。

旨在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反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课前,建议教师为学生准备必要的实验材料,如长方体或正方体水槽(有透明的最好,不透明也能用,还可以用不漏水的塑料盒等替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几何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1.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的单位。

2.能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4.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1.通过具体实验,比较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最后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2.抓住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3.引导学生认识到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利用实物教具使学生体会到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离开实物去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5. 抓住实际事例,帮助学生区别比较体积和表面积。

1体积与容积1课时2体积单位1课时3长方体的体积1课时4体积单位的换算1课时5有趣的测量1课时6练习四1课时体积与容积。

(教材第36、37页)1.通过多种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多媒体课件、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红薯和土豆各一个、水。

师:(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刚才同学们看了乌鸦喝水这个动画片,想一想,它用了什么办法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子叼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面升高了就喝到水了。

师: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升高了?生:因为石子放进去了,底下的位置被石子占了,水面上升了。

师:说明石子占了什么?生:说明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更准确地说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说得太好了,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石子的投入挤压了水的位置,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1.利用周围的物体来认识空间。

师:左手拿一支粉笔,右手拿一个黑板擦,同学们,这两个物体也占有空间吗?生:占有。

师:请观察一下,哪一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哪一个物体所占空间小?生:黑板擦占的空间大,粉笔占的空间小。

师:我们周围的很多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比方说我们的课桌所占的空间大,我们坐的凳子所占的空间小。

你能这样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生:能。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学生互相发言,热情很高。

师:谁愿意把你列举的例子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的笔袋占的空间大,铅笔、尺子、橡皮占的空间小。

生2:小刚个子高他占的空间大,小红个子矮她占的空间小。

……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2.利用实验来比较占据空间的大小,归纳体积的概念。

师:老师手拿一个土豆和一个红薯,它们形状不同,体积相近。

请同学们看一下,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

生:不好比较。

师:看来,光凭观察很难看出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我们用实验验证一下。

师:出示同样的量杯,并且量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

请大家注意观察,现在两个量杯的水面在哪里?生:两个量杯中的水面一样高,说明水一样多。

师: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到两个量杯中,请大家注意观察,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生1:两个杯子的水面都升高了。

生2:放土豆的杯子里的水面升得少,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面升得多。

师:那说明了什么?(土豆的体积小,红薯的体积大)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土豆、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大小是不一样的。

在数学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生1:铅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铅笔盒的体积。

生2:油桶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油桶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物体的体积】3.探究容积。

师:出示教材第36页最下面的两个杯子,这两个杯子哪个装的水多?生1:高杯子。

生2:矮杯子。

生3:不一定。

用眼看不出来,最好动手验证一下。

师:请你们想个办法来比较一下。

生:①先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如果第二个杯子中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杯子装水多;如果第二个杯子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第一个杯子中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装水一样多;如果第二个杯子中的水满了,并且第一个杯子中还有剩余,说明第一个杯子装水多。

②先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杯子,以第三个杯子里水的多少来判断谁装的水多。

师:通过实验结果证明高杯子装的水多。

两个杯子装的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大小是不一样的,出示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生1:纸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纸箱的容积。

生2:冰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师:举起半杯水,这部分水的体积能叫作这个容器的容积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没装满。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归纳、总结出容积的概念】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实验探究,同学们把探究结果整理汇报一下。

生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生2: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体积与容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A类1.用9块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较大的物体用()块,较小的物体用()块。

2.用6块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形状,它们的体积一样吗?为什么?(考查知识点:体积概念的运用)B类3.说说体积和容积的不同。

4.小芳和小军各买了一瓶同样的纯净水。

小芳正好倒满4杯,小军只倒3杯多一些。

谁的杯子容积大?(考查知识点:体积和容积的区别)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1. 6 32.体积一样,因为用的是相同的6块小正方体。

B 类:3.体积:体积是指物体本身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

4.小军杯子容积大。

教材第37页练一练1.体积一样大,因为无论形状如何变,体积都没有变。

2.第一堆和第三堆。

同样是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体积大,所以10枚一元硬币体积大。

而第一堆和第三堆都是10枚1元硬币,只是堆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一样大。

3.有可能,因为每个杯子大小不同,3小杯装的饮料有可能等于2大杯装的饮料。

4. 36个5.小女孩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6.(1)只要每个物体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就可以。

(答案不唯一)(2)一个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另一个物体是由8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体积单位。

(教材第38~40页)1.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的实际意义。

难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纸盒、橡皮泥、米尺。

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

师:你们的回答很好。

那么什么是体积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单位,正确区分不同单位的意义,引起学生学习新单位的兴趣】1.感受1立方厘米。

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这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们每组也有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观察测量、探究交流,汇报结果。

师: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师:说得好。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cm3)。

拿出你手中的橡皮泥做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吧!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看到同学们做得这么好,老师非常高兴。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拼一拼,分别拼出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

学生小组内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生:1粒蚕豆、1粒花生的大小等。

【设计意图: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加强学生对1立方厘米的认识】2.感受1立方分米。

师:(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教具)这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你能说出它的特征吗?生: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1立方分米的体积比1立方厘米的体积大。

师:说得好。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记作1分米3(dm3)。

师: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生:1个魔方、1个粉笔盒等。

【设计意图: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加强学生对1立方分米的认识】3.感受1立方米。

师:根据以上体积单位的推测,你认为1立方米有多大?生: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米。

师:回答正确。

它可以记作1米3(m3)。

下面请几个同学用你手中的米尺到教室的角落搭一搭,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

学生到教室角落搭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空间。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评价。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1立方米的大小,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m3?生:1个洗衣机包装箱、1吨水的体积等。

师: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站在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中,看看可以占多少个人?学生纷纷参与活动,亲身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站了多少人,哦,是12人。

【设计意图: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加强学生对1立方米的认识】4.感受容积单位。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了1吨水的体积,你知道容器内盛放液体的体积用什么作单位吗?生:我经常会在饮料瓶或者食用油的瓶壁外面看到标有500mL或2L的字样,我想计量液体的体积可能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师:不错,容器内盛放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记作L和mL。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容积是1毫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积是1升。

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积或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升或1毫升呢?生:1个饭盒的容积大约是1升,20滴水的体积大约是1毫升。

【设计意图:认识容积单位,感受1升和1毫升的大小,了解单位间的联系】师:我们大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后,你对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有了什么了解?生:体积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单位,容积是用来计量容器所能容纳的液体的体积的单位,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