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版教案】2016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生活中用到平均数的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景图)师:读情景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

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分数的乘除法1.1 分数的乘法1.2 分数的除法2.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2 梯形的特征3. 第三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3.1 小数的乘法3.2 小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应用。

3. 学会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提高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分数的乘除法,如让学生分组,每组有若干物品,要求平均分配,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好奇心。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以购物情境为例,引入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2. 新课:详细讲解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深入讲解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并进行例题讲解。

3. 课堂练习:设计分数乘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和应用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回答。

设计小数乘除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章节和内容要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2.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关键信息和易错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和应用题。

小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分数、小数和几何图形,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册)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册)全册教案
能运用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比较好
3
2、有关0的运算
学生自己出题,含有0的算式并说出解答方法
重点理解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的0。
师:为什么必须除以一个非0的数?
生:因为0不能做除数。
师: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
生:……
学生出题,独立完成
讨论有关0的除法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有关0的运算
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学生尝试各种方法,独立完成
大胆放手让学生完成,鼓励他们计算的多样化的方法




四则运算
270÷30-180÷30(270-180)÷30
=9-6=90÷30
=3(名)=3(名)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3)
设计者
宁桂勤
第1课时/总1课时
设计日期
1、30
教学重难点
4.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步骤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
建议
1
一.创设情境
师:冬天你知道北方最喜欢做什么运动吗?
生:滑雪、打雪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步骤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
建议
1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记得“并天雪地场”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共安排了3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运算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分数运算的思维。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其中的3/4,小华吃了其中的1/4。

提问: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案 精品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案 精品

小学数学八册教案数学第八册全册备课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认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资助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小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实际问题、正数和负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综合应用及总复习八个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能够正确读、写小数。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迅速比较小数的大小。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能运用灵活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可以正确地进行小数的改写,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

能够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认、读、写负数,了解负数的大小。

认识垂线、平行线,并会用学具正确、熟练地画出来。

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初步体会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正确计算和估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的能力。

掌握不同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思路,训练学生灵活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对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训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了解我国传统的数学文化,认识到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渗透数学思想,注重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知识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下学期 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下学期  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教案

认真分析新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其实没有把“平均数”这一概念解释得十分深奥,也没有让我们把“平均数”的所有特点向学生作详细的介绍,更没有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所有特征。

首先来看例1,教材呈现了全队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办法。

显然教材选用这样的统计材料和这样的统计图,目的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

其二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空瓶,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平均数”是怎么得来的过程。

其三运用平均分的思想得到求“平均数”的方法。

这样的编排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经历了得到“平均数”的过程。

再看例2,教材安排了一幅情景图和两个小朋友关于两队队员踢毽个数的对话及两张简单统计表。

我们不难看出教材是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大小会受到每个数据的影响,但是个别数据不能代表整体情况。

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看例3,通过给某地区做城乡人口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思维的矛盾,进而激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平均数。

2.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重、难点设置:重点:“平均数”的意义、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难点: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人教版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已整理)

人教版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已整理)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新教材四年级(第八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新教材四年级(第八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1、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计算,笔算能力强,但口算和速算的能力比较差。

2、主要表现在不善于审题,不能正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逆向解题有困难。

3、学生能正确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性质。

4、大部分学生作业书写认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少数学生作业马虎,书写不符合规格。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四年级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共有十个知识窗。

第一个单元是珍稀动物——简易方程。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第二个单元是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第三个单元是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第四个单元是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第五个单元是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六个单元是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

第七个单元是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第八个单元是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第九单元是下跳棋——可能性。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根据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本册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要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本册教学的难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四﹑主要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关健,上好每一节课。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201——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第8册全册分析一、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2观察物体(二)3运算定律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图形的运动(二)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二、本册内容的知识体系第一个领域: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2.数的运算:指导计算类:(1)加法的运算定律(2)乘法的运算定律(3)小数的性质(4)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的位移(6)复名数与小数(7)小数的近似数计算方法类:(1)整数四则运算(2)整数加法的简算(3)整数减法的简算(4)整数乘法的简算()整数除法的简算(6)小数加减法的计算(7)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运用计算类:(1)应用整数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2)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第二个领域:图形与几何1.图形的认识:(1)三角形的特征与特性。

(2)等腰、等边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3)三角形三边关系(4)三角形内角和2.图形与变换:(1)对称轴(2)平移3.图形与位置:观察物体(二)第三个领域:统计与概率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四个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1.综合应用:营养午餐2.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年级数学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进度表学期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总目标: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教学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体感知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完整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完整教案

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设计第八单元主题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备课组长主备人备课组成员单元1、平均数教学2、复式条形统计图内容编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排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特析和判断。

点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学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目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标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学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建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议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 :教学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重难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点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1、平均数⋯⋯⋯⋯⋯⋯⋯⋯⋯⋯⋯⋯⋯⋯⋯⋯⋯⋯⋯⋯⋯⋯⋯⋯ 3 课时时间2、复式条形统计图⋯⋯⋯⋯⋯⋯⋯⋯⋯⋯⋯⋯⋯⋯⋯⋯⋯⋯⋯⋯ 2 课时安排3、营养午餐⋯⋯⋯⋯⋯⋯⋯⋯⋯⋯⋯⋯⋯⋯⋯⋯⋯⋯⋯⋯⋯⋯⋯ 1 课时教学课题平均数 (1)1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与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及手段教学过程教学侧记一、谈话导入教师拿出 8 支铅笔。

并且指名同学起立。

同学们,老师手中有 8 支铅笔,要分给这 4 位同学,请大家帮我想一想,怎样分呢?让学生想一下,然后让学生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分发。

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点击浏览该文件一、教学内容:找规律二、教学目标:⒈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颜色,图形、物品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种颜色、物品及图形。

⒉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⒈通过涂色找出颜色的交替规律。

⒉通过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难点:通过涂颜色而不是摆卡片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彩旗和五角星,学生准备塑料片。

五、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事先布置好教室,挂上彩旗和五角星。

导语:小朋友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啊?生:新年、圣诞节、“六一”儿童节……师:“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联欢会庆祝;所以老师打算用这些彩旗和五角星来布置一下教室,你们学得好看吗?(……)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样挂好看呢?它们是不是随便挂的啊?(……)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挂的,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㈡引导探索,认识规律⒈师指着彩旗:老师的彩旗还没挂完,要在这最后再挂上一面,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颜色?⒉生猜中颜色(黄色)。

⒊师:为什么你们都猜黄色呢?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⒋师:说的真好,彩旗的规律你们找到了,谁来猜五角星的呢?老师下面将会挂上哪种颜色的五角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⒌师:当然,光是老师一个人布置教室还不够,老师还想请几个同学帮帮忙,谁愿意啊?从举手的学生中一个小组选一个人,按照男、女的顺序依次选,到第六组时,让生猜师会选男生,还是女生。

⒍出示彩色卡片师:看来同学们都会找规律了,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彩色卡片,老师想在后面再补上两块,你能帮帮老师吗?生上台操作,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8单元_数学广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8单元_数学广角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岳家庄小学姬明霞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课前准备:首先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学做一节手操,好吗?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1. 导入:刚才,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小手特灵活,哎,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了解一下吗?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2. 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你们看,这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正在彩排节目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2个小朋友之间牵着一根彩带,用了几根彩带,把一根彩带看成一个间隔,那6个小朋友之间是几个间隔?过渡语: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3. 再次感知,找到规律。

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那么8棵树、9棵树之间又有多少个间隔呢?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谁来汇报一下?边板书边说: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停顿)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从头到尾有10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那20棵树呢?看来,告诉你们植树的棵数,让你们说出间隔数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接下来,如果一排树之间有22个间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树吗?那30棵呢?(2人说)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等。

2. 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3.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

4. 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及其性质。

5. 数据的初步认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教案、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复习、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通过例题解析、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练习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进行练习。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 再加上到来的85人=113(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运算,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于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运算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例如:“大家还记得分数是怎么表示的吗?分数可以加减吗?加减的规则是什么?”等。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加减法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展示两个分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加减过程。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数学第八册人教版教案

数学第八册人教版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主备人:2011年2月19日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的任务:(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1、班级概况:四年级是在2007年新组建的,现有人数为43人,其中男同学28人,女同学15人。

大多数学生来自庄冲村,淳河村,唐冲村、秦咀村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主备人:2018年2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计划一、教案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案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案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案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案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案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6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 再加上到来的85人=113(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6/例3 (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24×2+24÷2=24+24+12 =48+12=48+12 =60(元)=60(元)(1)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再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则运算(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1)24+24+24÷2 (2)24×2+24÷2=24+24+12 =48+12=48+12 =60(元)=60(元)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课后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1)270÷30-180÷30 (2)(270-180)÷30=9-6教育 =90÷30=3(名) =3(名)(1)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一名保洁员,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270÷30-180÷30 (2)(270-180)÷30=9-6 =90÷30=3(名) =3(名)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后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出示例5(1)42+6×(12-4)(2)42+6×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板书)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 P14/4教师巡视纠正。

【提高练习】1、先估计每组算式中哪个算式得数大?再计算。

(1)450+30×6 (2)850-60×6 (3)720÷9×8 450-30×6 850-60÷6 720÷8×92、填上合适的数,列综合式子:四、作业:P14—15/2、3、5—7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三)(1)42+6×(12-4)(2)42+6×12-4 运算顺序:=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42+48 =114-4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90 =110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第五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

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P15—16/8—13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课后小结:第六课时:整理与复习课内容:复习课本1----3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2、能正确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正确叙述简单的路线图。

4、掌握加法、乘法定律,并会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这册课本的内容已经学完,现在我们复习一下这册所学的内容,(一)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出示课件第3张)1、什么是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