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1第三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步步高】(新课标)2021届高考化学大一轮温习讲义 第三章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1)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 1.明白Na 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2.能利用Na 及其氧化物别离与水反映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标准解答以Na 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讨、框图推断题。
4.了解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
5.能正确辨别Na 2CO 3和NaHCO 3,并能用实验的方式实现它们之间的彼此转化。
6.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明白得ⅠA 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7.了解碱金属的要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8.了解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计算。
9.记住Na 、K 等重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映。
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应用1. 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密度:ρ(H 2O)>ρ(Na)>ρ(煤油); 熔点:低于100 ℃;硬度:质地柔软,能够用小刀切割。
2. 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熟悉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Na――→O 2、Cl 2、H 2O 、H +等Na +1(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的反映O 2⎩⎪⎨⎪⎧常温:4Na +O 2===2Na 2O点燃:2Na +O 2=====△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 (2)与水反映①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映的现象及说明 (3)与盐酸反映离子方程式:2Na +2H +===2Na ++H 2↑。
3. 钠的制取及保留(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保留:密封保留,通常保留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 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映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能够用于制取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中化学必修1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三章第三节
A
418
0.106
75.37
11.76
B
923
0.243
153.66
24.3
C
933
0.215
221.91
23.6
√D 1 550
0.436
146.5
11.6
答案
学 习 小 结
返回
达标检测
DA BIAO JIAN CE
02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 ) (2)合金中只存在金属元素,不可能有非金属元素( ×) (3)生铁的熔点比铁低,但机械强度和硬度比铁高( √) (4)生铁中的铁与纯铁的化学性质不同( × ) (5)镁铝熔合成合金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 ) (6)铜比黄铜的熔点低( × ) (7)合金是混合物,具有金属的特性( √) (8)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生铁( × )
答案
3.常见的合金 (1)铜合金
青铜
(2)钢
黄铜
白铜
0.3% 0.3%~0.6%
0.6%
答案
(3)钛合金 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等优点,主要用于飞机、火箭、导弹、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领域。
归纳总结
(1)合金的组成 ①合金中一定有金属元素,也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②合金一般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 (2)合金的性质 ①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②合金在硬度、密度、强度以及其他一些机械性能上要优于各成分金属。 ③合金具有金属特性,如导热、导电性。 ④合金中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变。
检测评价 达标过关
新知导学
XIN ZHI DAO XUE
01
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1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学习目标定位] 1.熟悉金属的存在形态、物理共性,能从金属的原子结构分析金属具有还原性。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认识钠、铝分别与氧气的反应,能正确描述反应现象,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 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存在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2.单质的物理性质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有延展性。
3.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Mg 与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 +O 2=====点燃2MgO 。
(2)与酸的反应Fe 与稀H 2SO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2H +===Fe 2++H 2↑。
(3)与盐溶液的反应Cu 与AgN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 +2Ag +===Cu 2++2Ag 。
归纳总结 金属的通性(1)金属化学性质特点(2)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其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失去电子个数的多少。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 )(2)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总是作还原剂( )(3)钠原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而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所以铝比钠活泼( ) (4)金属在加热条件下均易与O 2反应( ) 答案 (1)√ (2)√ (3)× (4)×解析 (3)错误,金属的活泼性与原子失去电子个数无关,与失电子能力有关,钠比铝易失电子,钠比铝活泼;(4)错误,Au 、Pt 等金属不与O 2反应。
二 钠与氧气的反应按表中要求完成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原因解释填入表中。
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钠先熔化为银白色小球;钠与氧气的反应 (1)钠的性质及其保存钠是一种硬度小、熔点低的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加热时可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 2O 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3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三章第一节第3课时一、选择题1.(2014 试·题调研 )将 4.6 g 钠投入到95.4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等于 4.6% B.等于 8.0%C.大于 8.0% D.小于 8.0%【解析】n(Na) =4.6 g- 1=0.2 mol,根据方程式2Na+2H2O===2NaOH+H2↑,0.2 23 g mol·mol Na 反应产生0.2 g H 2,0.2 mol NaOH(8.0 g)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质量等于 4.6 g+ 95.4 g-0.2 g= 99.8 g,故 NaOH 溶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大于 8%。
【答案】 C2.将 28 g 铁粉放入100 mL 0.1 mol/L 的 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析出的铜的质量为()A . 32 g B. 6.4 gC.0.64 g D. 3.2 g【解析】n(Fe)=28 g = 0.5 mol ,56 g/moln(CuSO4)= 0.100 L × 0.1 mol/L = 0.01 mol ,由 CuSO4+Fe===FeSO4+ Cu可知 Fe 过量,所以应按CuSO4的量计算:n(Cu) = n(CuSO4 )= 0.01 mol。
m(Cu)= 0.01 mol × 64 g mol·-1=0.64 g。
【答案】 C3.(2013 嘉·兴高一检测)将 1 mol Na 和 1 mol Al 的混合物投入足量水中,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 .11.2 LB . 22.4 LC .33.6 LD . 44.8 L【解析】由 2Na + 2H 2O===2NaOH +H 2↑2 2 11 mol1 mol0.5 mol2Al + 2NaOH + 2H 2O===2NaAlO 2+ 3H 2↑ 223 1 mol 1 mol1.5 mol故 Na 、 Al 完全反应生成 2 mol H 2,即 44.8 L 。
第3章第3节第3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3课时(能力课时) 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图像
返回目录 1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文本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目
录
CONTENTS
01 关 键 能 力 提 升 02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回目录 20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A.由图可推测,H2X为弱酸 B.滴加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H2X+OH-═══HX-+H2O,HX-+OH-═══X2- +H2O C.水的电离程度:a点与b点大致相等 D . 若 常 温 下 Ka(HY) = 1.1×10 - 2 , HY 与 少 量 Na2X 发 生 的 反 应 是 2HY + X2 - ═══H2X+2Y-
返回目录 10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A.X 曲线代表草酸,Y 曲线代表醋酸,c1<c2 B.醋酸在滴定过程中始终有 n(CH3COOH)=0.02c1+n(OH-)+n(Na+)-n(H+) C.若 b 点时 c(H+)=Ka(CH3COOH),则 b 点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 >c(Na+) D.若 a 点 V[NaOH(aq)]=7.95 mL,则 a 点有 c(C2O24- )+2c(OH-)=c(HC2O- 4 ) +2c(H+)+c(H2C2O4)
点,判断是哪种溶质的等量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A-)>c(Na+)>c(HA)>c(H+)
混合
>c(OH-)
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项训练
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项训练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项训练题组一钠及其化合物1.将一小块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溶解,有铁析出并有气体产生 B.只有气体产生C.既有气体产生,又有红褐色沉淀产生D.只有沉淀产生答案 C解析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接着NaOH与FeCl3反应生成NaCl和Fe(OH)3沉淀。
故正确答案为C。
2.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之比为4∶3 B.两种物质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两种物质与足量的CO2反应,消耗气体的质量比为1∶1D.两种物质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 B2解析 Na2O2中的阴离子为O22,Na2O中的阴离子为O,Na2O2与Na2O物质的量相等,--则两种物质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两位同学用等质量的碳酸氢钠来制CO2,甲同学用过量的盐酸跟碳酸氢钠作用,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他们所制CO2的质量为( ) A.一样多 B.甲多于乙 C.乙多于甲 D.无法判断答案 B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2NaHCO3=====Na2CO3+H2O +CO2↑可知等质量的NaHCO3与盐酸反应时产生的CO2多。
题组二铝及其化合物4.把4.6 g钠放入200 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的浓度几乎不变B.溶液变浑浊C.溶液中Al3全部转化为AlO2+--D.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 答案 B解析 4.6 g Na投入溶液中可生成0.2 mol NaOH,溶液中的Al3+为0.02 mol,则n(Al3+)∶n(OH-)=1∶10,即AlCl3与NaOH完全反应,生成0.02 mol NaAlO2和0.06 mol NaCl,还有0.12 mol NaOH剩余。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一节.pptx
想一想 2.(1)Na2CO3 与任何碱都不反应吗? (2)滴加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 CO23-?
【提示】 (1)不一定。Na2CO3 与 Ca(OH)2、 Ba(OH)2 等能够反应。如 Na2CO3+ Ca(OH)2===CaCO3↓+2NaOH。 (2)不一定。也可能是含有 HCO- 3 或 HCO- 3 与 CO23-的混合物。
显现象,后 来有气体放
出
NaHCO3 后来:NaHCO3+ HCl===NaCl+H2O +CO2↑
探究导引2 能否用Ca(OH)2除去NaHCO3溶 液中的Na2CO3杂质? 【提示】 不能。因为Ca(OH)2与NaHCO3 反应;Ca(OH)2+2NaHCO3===CaCO3↓+ Na2CO3+2H2O。
C60 不导电
想一想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 质,为什么物理性质不同?
【提示】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决定了其性质不同。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Na2CO3和NaHCO3的比较
物质 内容
化学式 俗名
颜色状态
碳酸钠
Na2CO3 苏打/纯碱 白色粉末
mol/L NaOH 溶液吸收 0.8 mol CO2,所得溶液
中
CO
2- 3
与
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
A.1∶3
B.1∶2
C.2∶3
D.3∶2
解析:选 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设生成 Na2CO3、NaHCO3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ppt
【探究2】:实验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
反应,为什么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白 色沉淀。
HCO3 - +OH-=H2O+CO32+
实验4、加热碳酸钠固体和碳酸氢钠固体, 把产生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 现象,书写方程式?
概 括
碳 的 多 样 性
实验2、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碳酸钠溶 液和1mL 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往两支试管中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3、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碳酸钠溶 液和1mL 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往两支试管中滴加氯化 钙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 钠溶液,观察?
【课堂 探究】
*
整
合
金刚石、石墨、C60
碳单质的
多样性
(同素 异形体)
有机化合物 碳元 素转 化的 多样 性 CO2,CO
无机化合物
碳酸盐
碳酸氢盐
1、你对同素异形体怎样理解?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3、你能否写出本节课所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 钠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方法导引] 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 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
1、讨论提出假设;
2、探讨实验方案; 3、实验并做好记录; 4、结论和解释。
1.根据碳酸钙的性质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与酸反应; (2)与盐反应;
(3)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碳酸钠溶 液和1mL 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往两支试管中逐滴滴加 稀盐酸,观察现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2018年09月高中化学步步高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例1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冷凝管 。 蒸馏烧瓶 ,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
解析 措施。
解析 答案
对于蒸馏的实验装置,最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仪器的连接
顺序;②温度计的位置;③冷却水的流向 ( 进出口位置 ) ;④防暴沸的
答案
思维启迪
——蒸馏操作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 分离液体混合物,当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有较大的差别时才 能达到较有效的分离。 (2)测定纯物质的沸点。 (3)提纯,通过蒸馏含有少量杂质的物质,提高其纯度。 (4)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以浓缩溶液。
思维拓展 (1)思考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冷却水的流向为什么是下口进上口出? 答案 冷却水的流向若是上进下出,可能会使冷水充不满冷凝管,下进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 蒸馏、萃取和分液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制取蒸馏水,学会蒸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初步学会Cl-的检验方法。 3.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学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
一、蒸馏
1.蒸馏实验原理
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 蒸气 ,再重新冷凝成 液体 的
上出时,能使冷凝管中的冷水充满且冷水的流向与气流方向相反,气流 由上至下所处温度越来越低,冷凝效果好。 (2)蒸馏与蒸发有何区别? 答案 蒸馏的目的是使液体中的某些组分挥发再冷凝收集,而蒸发的目
的一般是提取溶液中的溶质,通常不再回收挥发出来的组分。
答案
二、萃取和分液
1.萃取和分液的原理 (1)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 溶解度 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 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加入的溶剂称 为 萃取剂 。 (2)分液是利用分液漏斗把 互不相溶 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分液操作一 般与萃取结合使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件(共15张PPT)
(5)溶液变红
生成了碱性物质
钠的保存
为什么要保存在煤 油(或石蜡油)中?
不和煤油反应,密度比煤 油大,能隔绝空气和水。
钠着火时,应如何灭火?
用沙土 扑灭
1.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 的现象。
钠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 + 2H+ = 2Na+ + H2↑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烈火英雄向秀丽
50年代末,我国出了个女英雄向 秀丽。一天她所在的工厂不慎失火。 从火海中冲出的向秀丽突然想到车间 还有很多钠,而这时救火车已经来了, 但她还是毅然冲进火海抢救钠。最后 钠全部抢救出来了,而她却由于重度
烧伤,壮烈牺牲了。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科学探究实验3-3: 钠与水的反应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3时2分21.11.915:02November 9, 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 “观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3时2分39秒15:02:399 November 2021
观察点
钠所在的位置 钠球的运动和大小变化情况 响声 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金属钠与水(加了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中化学必修1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建立基于类别、核心元素价态等认识物质性质,设计物质转化的核心角度。
2.通过Fe(OH)2、Fe(OH)3的制取实验,探究其性质;通过实验探究Fe2+、Fe3+的检验,探究铁的化合物的转化。
3.能基于证据对铁的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及变化提出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一、铁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易被氧化为Fe3O4。
(2)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与非强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写出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氧化亚铁:FeO+2H+===Fe2++H2O。
②氧化铁:Fe2O3+6H+===2Fe3++3H2O。
3.主要用途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原料。
(1)化合态铁的常见化合价只有+2价和+3价,Fe3O4可以看成由FeO和Fe2O3按物质的量之比1∶1组合而成的复杂氧化物,通常也可写成FeO·Fe2O3的形式。
(2)Fe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3)Fe3O4与盐酸反应可分别看作Fe2O3、FeO与盐酸反应,然后把两个反应式相加。
(4)FeO、Fe3O4遇氧化性酸(如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价的铁均被氧化成+3价。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B.Fe2O3为碱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Fe(OH)3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D.Fe 3O 4中铁元素有+2价和+3价,Fe 3O 4是混合物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赤铁矿、铁锈的主要成分均是Fe 2O 3,A 错误,C 正确;Fe 2O 3为碱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B 错误;Fe 3O 4为化合物,不是混合物,D 错误。
【考点】铁的氧化物【题点】铁及其氧化物性质的综合 二、铁的氢氧化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如下图所示:(1)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课件ppt
要点归纳 常见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名称 组成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铝合 金
强度和硬度都 含有10%~ 比纯铝和纯镁 30%的镁 大 含铜4%、 镁0.5%、 锰0.5%、 硅0.7% 强度和硬度都 比纯铝大
火箭、飞机、 轮船等制造业
硬铝
火箭、飞机、 轮船等制造业
名称
解析: 选D. A中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金属 性质的总和, A错. B项中铝热剂是铝与某些金 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不是合金, B错; C项中镁 粉和铝粉简单的混合不是合金, C错.
要点2
常见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探究导引 2
生铁和钢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何将生铁冶
炼成钢? 提示: 生铁和钢的本质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 铁的含碳量比钢高. 炼钢是在高温条件下, 用 氧化剂把生铁中过多的碳和杂质氧化除去的 过程.
最新人教版必修+选修+复习课件
高中化学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
课程标准导航 1.了解合金的定义及特点. 2.认识纯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知 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3.了解铁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的组成、性能 和用途.
新知初探自学导引
自主学习 一、认识合金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 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二、使用合金 1.铁合金
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1)一般情况下, 合金比纯金属硬度大、更坚 固. (2)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3)一般来说, 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金属性 质的总和. 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或机械
的性能.
(4)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 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调节. 2.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能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 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更坚固
第三章第一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剂:1mol·L-1 盐酸、1mol·L-1醋酸溶液、 镁条
仪器:pH试纸、 pH计、烧杯、玻璃棒、 表面皿、试管、课堂小结
电离度α
复习导入 概念建构 解除迷思 课堂小结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复习导入 概念建构 解除迷思 课堂小结
请分析下列微观图示 表示强电解质的有:C 表示弱电解质的有:A、B、D
A
B
C
D
简化图示(仅显示电解质分子及其组成微粒) 表示电解质分子
复习导入 概念建构 解除迷思 课堂小结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
生活现象
1、纯水基本不导电,但往里面加入食盐后,溶液 的导电能力增强。
2、我们一般选用主要成分是盐酸的洁厕灵来清洁 卫生间中顽固的污渍,而不用更安全的白醋,否则 清洁效率低,效果差。
复习导入 概念建构 解除迷思 课堂小结
请分析下列物质: H2SO4、H2CO3、NH3•H2O、Ca(OH)2、 NH4Cl、Na2SO3、BaSO4、H2O
➢ 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H2SO4、Ca(OH)2、NH4Cl、Na2SO3、BaSO4
2、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
复习导入 概念建构 解除迷思 课堂小结
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弱酸、弱碱、水。
注意: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 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无必然联系
课后思考
根据本节课同学们所做实验:
约为1,酸性更强 0 100%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中化学必修1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三章第三节微型专题(八)
微型专题(八)Fe3+与Fe2+的性质与转化例某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
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
FeCl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该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1滴KSCN溶液和几滴氯水,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取10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FeCl3溶液混合。
取2 mL此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防止Fe2+被氧化(2)2Fe2++Cl2===2Fe3++2Cl-(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2Fe3++2I-===2Fe2++I2(5)H2O2+2Fe2++2H+===2Fe3++2H2O【试题解析】(1)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中化学必修1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三章第三节阶段重点突破练(六)
阶段重点突破练(六)题组一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1.200 ℃时,11.6 g CO 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 2O 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A.0.125 molB.0.25 molC.0.5 molD.1 mol【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O 2的质量为11.6 g -3.6 g =8.0 g,n (O 2)=8.0 g32 g·mol -1=0.25 mol,根据Na 2O 2与H 2O 、CO 2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CO 2和H 2O(g)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25 mol ×2=0.5 mol 。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题点】过氧化钠与CO 2、H 2O 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2019·江西省奉新县一中月考)标况下4.48 L CO 2与一定量Na 2O 2反应后收集到3.36 L 气体,则这3.36 L 气体的质量是( )A.3.8 gB.5.6 gC.4.8 gD.6.0 g【参考答案】D【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题点】Na 2O 2与CO 2、H 2O(g)反应的体积关系3.(2018·郴州市高一期末)过氧化钠与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固体可能是( )A.Na 2CO 3B.NaOHC.NaHCO 3 NaOHD.Na 2O 2 NaOH【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NaHCO 3加热分解:2NaHCO 3=====△Na 2CO 3+CO 2↑+H 2O,生成的CO 2和H 2O 分别与Na 2O 2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2Na 2O 2+2H 2O===4NaOH +O 2↑,若NaHCO 3足量,则会发生CO 2+2NaOH===Na 2CO 3+H 2O,所以残留固体可能为Na 2CO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Al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及本质,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学会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溶解,来渐渐加快。
试管口时气体燃烧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溶解,来渐渐加快。
试管口时气体燃烧1.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反应原理(1)铝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Al是还原剂,HCl是氧化剂。
(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①2Al+6H2O===2Al(OH)3+3H2↑;②Al(OH)3+NaOH===NaAlO2+2H2O;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Al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3.“量”的关系(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1∶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
1.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2∶1C.3∶1D.1∶3答案 C解析由铝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生成等量氢气需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n(HCl)∶n(NaOH)=3∶1。
理解感悟本题中是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反应中铝是还原剂,所以生成等量的H2时,消耗铝的质量相等,即生成等物质的量的AlCl3和NaAlO2,所以根据氯元素和钠元素守恒得到所需HCl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在铝制易拉罐中收集满CO2气体,然后向其中倒入10 mL浓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易拉罐突然变瘪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解释易拉罐变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解释后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过程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易拉罐又鼓起来易拉罐中的CO2与浓NaOH溶液反应,致使易拉罐内气压降低,从而使易拉罐被大气压压瘪浓NaOH溶液与易拉罐(Al)反应产生H2,随着易拉罐内H2量的增多,易拉罐内气压增大,又会鼓起CO2+2OH-===CO2-3+H2O2Al+2OH-+2H2O===2AlO-2+3H2↑解析易拉罐的瘪与鼓与其中的气压有关,开始时NaOH溶液吸收了CO2气体,后来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气体压强增大,又会鼓起。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式子,它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子种类和数目守恒。
在化学方程式中,可反映出物质的质量关系、粒子数目关系、物质的量关系等。
例如:2Na+2H2O===2NaOH+H2↑质量之比46 g 36 g 80 g 2 g计量数之比 2 2 2 1扩大N A倍2N A2N A2N A N A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2_mol 2_mol 1_mol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粒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在同一条件下也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1)设: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B)[或质量为m(B),或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B)等]。
(2)写: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标:在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4)列:列出所求物质的数学表达式。
(5)解:根据比例式求解。
(6)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归纳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注意的问题(1)书写格式规范化: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表达格式的规范化:各物理量、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且数据的运算要公式化并带单位。
(2)单位运用对应化:一般来说,在一个题目中如果都用统一的单位,不会出现错误,但如果题目所给的两个量单位不一致,若换算成同一个单位,有时显得很繁琐,这时只要做到两个量的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可。
3.向500 mL NaOH溶液中投入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计算:(1)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
答案 (1)参加反应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 0.4 mol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1。
(2)生成标准状况下H 2的体积为13.44 L 。
解析 设参加反应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n ,生成标准状况下H 2的体积为V 2Al +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54 g 2 mol 67.2 L 10.8 g n V则54 g 10.8 g =2 mol n ,解得:n =0.4 mol , c (NaOH)=0.4 mol 0.5 L =0.8 mol·L -1,54 g 10.8 g =67.2 LV ,解得:V =13.44 L 。
4.把铁、铝混合物1.1 g 溶于200 mL 5 mol·L -1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 mol·L -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求: (1)反应中消耗HCl 的物质的量;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
答案 (1)消耗HCl 的物质的量为0.08 mol 。
(2)铝、铁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 mol ,0.01 mol 。
解析 (1)消耗HCl 的物质的量为0.2 L ×5 mol·L -1-0.2 L ×4.6 mol·L -1=0.08 mol 。
(2)设Al 、Fe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
2Al + 6HCl===2AlCl 3+3H 2↑, 2 mol 6 mol x 3xFe + 2HCl===FeCl 2+H 2↑ 1 mol 2 mol y 2y⎩⎪⎨⎪⎧27 g·mol -1×x +56 g·mol -1×y =1.1 g 3x +2y =0.08 mol 得x =0.02 mol ,y =0.01 mol 。
理解感悟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则可以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关系进行计算。
如在本题中,参加反应的盐酸(实际上是H +)的物质的量等于铁、铝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据此列出恒等关系式求解,更为简单。
1.铝(或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2.物质的量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物质的量又可将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联系起来融入计算之中。
1.对于铝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是还原剂 B.H 2O 是氧化剂C.该反应说明所有金属都能与碱反应D.铝与碱或酸反应能产生氢气 答案 C2.将铝投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2 mol 的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 ) A.13 mol B.1 mol C.2 molD.23mol 答案 D解析 铝在参加反应时1 mol Al 可失去3 mol 电子,因此有2 mol 电子转移时需Al 的物质的量为23mol 。
3.标准状况下,3.25 g 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 L 氢气,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A.Zn +2HCl===ZnCl 2+H 2↑ 1 mol 1 mol 3.25 g x LB.Zn +2HCl===ZnCl 2+H 2↑ 65 g 22.4 L 3.25 g x LC.Zn +2HCl===ZnCl 2+H 2↑1 mol2 g 0.05 mol x LD.Zn +2HCl===ZnCl 2+H 2↑ 65 g 2 g 3.25 g x L 答案 B解析 比例式应注意单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4.某无色溶液加入铝可以生成H 2,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K +、Cu 2+、NO -3、Cl -B.K +、Na +、Br -、Cl -C.K +、Ca 2+、HCO -3、Cl -D.Na +、Mg 2+、Br -、SO 2-4答案 B解析 A 项Cu 2+显蓝色,不符合题意;所有离子与H +和OH -均不反应,B 项符合题意:C 项HCO -3与酸和碱均反应,一定不能大量存在,不符合题意;D 项Mg 2+与OH -不能大量共存,各离子与H +不反应,D 项不一定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5.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氢氧化钠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某同学从该试剂瓶中取出24.0 g 固体,配成1 L 溶液,请计算: 氢氧化钠 化学纯(CP ) 500 g,品名:氢氧化钠 化学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1)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200 mL 于一烧杯中,投入足量的金属铝,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 (1)0.6 mol·L -1 (2)4.032 L解析 n (NaOH)=m (NaOH )M (NaOH )=24.0 g 40 g·mol -1=0.6 mol , c (NaOH)=n (NaOH )V [NaOH (aq )]=0.6 mol 1 L =0.6 mol·L -1。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2 mol 22.4 L ×3 0.6 mol·L -1×0.2 L VV =0.6 mol·L -1×0.2 L ×22.4 L ×32 mol=4.032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