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公开课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古诗文中的人生哲理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文中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诗文中的人生哲理的解读和体会。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中的人生哲理,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教学内容和安排:1. 导入:通过播放相关古诗文的朗诵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2. 学习古诗文:选择数首代表性的古诗文,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进行逐句解读,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学古诗文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
5. 总结提升: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强调古诗文中的人生哲理对当代人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设计:1.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呈现,如播放音频、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老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学评价和作业安排: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表达的准确性等。
2. 作业安排: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文进行赏析和感悟,并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文中的人生哲理,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提高了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足之处,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信息授课对象:高三学生教学内容:文学经典之《红楼梦》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文学价值2.熟悉小说的结构、主要人物和情节线索3.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涵,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二、教学重点2.小说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涵的分析1.小说情节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的分析2.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语言的解读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首先,通过一些启示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一些主题。
例如:什么是贾府的核心价值观?小说中有哪些反映封建社会危机和道德沦丧的情节?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讲解小说概况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文学价值。
讲解小说的结构、主要人物和情节线索。
通过图文并茂地诠释《红楼梦》的内涵和精髓,展现小说的文学魅力和艺术魄力。
同时,可以借助一些名人名言,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
让学生仔细阅读小说中的经典描写,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和情感纠葛,同时也可以解析人际关系的变化和情感的发展。
让学生通过对小说情节的细致剖析,理解一些隐喻和象征意义。
例如:贾府的荣华富贵代表了什么?柳絮、琥珀等等小物件又反映了什么?通过这些细节,可以启迪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文学品味力。
讲解小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学语言。
例如小说中的讽刺和嘲讽手法,巧妙地融合了戏曲和小说的文学传统。
同时,可以解析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红楼梦》的背景、结构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可以从人物形象、情感内涵、隐喻象征和历史背景等多个维度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优质公开课何莉莉从诗家语读懂诗歌读懂诗-2024鲜版
10
03
从诗家语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 骤
Chapter
2024/3/28
11
深入剖析诗歌背景及作者生平
1 2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探究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诗歌的主题。
研究作者的生平和思想
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文学观念,可 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诗歌的内涵。
23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3/28
24
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024/3/28
深入了解了“诗家语”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何莉莉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诗家语”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语言,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和多义 性等特点,是解读诗歌的重要钥匙。
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从诗歌的意象、情感、语言和结构等方面入手,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能够更深入地 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
分析诗歌的题材和体裁
3
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诗歌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审 美特征,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诗歌的特点和 主题。
2024/3/2812ຫໍສະໝຸດ 仔细品味诗歌语言,挖掘深层含义
2024/3/28
揣摩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意境则是诗歌整体营 造的氛围和情调。通过揣摩意象和意境,可以深入体会作 者的情感和诗歌的美感。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诗歌,可以尝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并自己动手创作一些诗歌,这有 助于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魅力和创作过程。
2024/3/28
关注当代诗歌发展动态,了解最新诗歌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建议关注当代诗歌发展动态,了解最新 的诗歌作品和创作趋势,以保持对诗歌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17篇)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17篇)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抓住贯穿课文的思想感情线索,领悟课文的深刻寓意,熟悉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具备了无穷无尽的制造力,《难老泉》教案教案。
(二)了解课文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了解课文引用史料传奇的作用。
(三)学习运用比拟阅读的方法阅读分析课文。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是怎样熔景物、传奇、古迹、新貌于一炉写景抒情的?分析:本文的最大特点是,熔景物、传奇、古迹、新貌于一炉,写景抒情。
文章开头两段运用比照手法,表现了山西的新旧变化,突出了今日山西的青春活力。
接着以“难老泉”为核心,以“难忘”精神为中心,既介绍了晋词的名胜古迹,又引用了有关历史典故、神话传奇以及名人诗文,多方面表现“难老”这一特点。
让读者感受到,这里有不老的清泉,不老的江山,更有不老的人民,不老的精神。
正是有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文化才会像“难老泉”一样“永久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
”源远流长。
(二)本文是一篇晋祠游记,题为“难老泉”,是从晋祠或难老泉起笔的吗?文章前后有什么内在联系?分析:本文没有从晋祠或难老泉起笔。
文章宕开笔墨,从山西写起,由山西而太原,由太原而晋祠,由晋祠而“晋祠三绝”,由“三绝”而难老泉。
前后内容由远而近、由大到小,并有着鲜亮的内在联系,看似散漫的笔墨,始终紧扣着“难老”二字。
开头写历史的新陈代谢,使山西“难老”,太原“难老”,一派“富强、“欢快”景象,实际是为下文抒写对“难老泉”的”观感张本。
写晋祠“三绝”,“宋塑侍女”好像仍在“召唤”“说笑”,青春常在,“古柏齐年”历经三千多年仍生气勃发,更是“难老”,这些记叙描写,连续为“难老泉”铺垫。
而“难老泉”自身,则长流不绝,“千年万年”造福一方;人民又借助水力“再制造”,“一手是工,一手是农”,取得令人“兴奋”的业绩,使难老泉更焕发青春。
文章就是这样以“难老泉”为核心,以“难老”精神为中心组合材料,熔景物、传奇、古迹、新貌于一炉,做到了形散而神聚。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原电池及其应用-PPT
问题讨论5: 如何理解铅蓄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和总反应?
铅蓄电池(电瓶)——二次电池
Pb‖H2SO4(aq)‖PbO2
PbSO4不溶于水
负极:Pb — 2e- → Pb2+ + SO42-
√负极反应:Pb — 2e- + SO42- === PbSO4 正极:PbO2 + 2e- → Pb2+ + SO42-
分组讨论并展示负极反应式:
第一组:H2酸性
H2-2e-==2H+
第二组:H2碱性
H2-2e-+2OH-==2H2O
第三组:CH3OH酸性 CH3OH-6e-+H2O==CO2+6H+
第四组:CH3OH碱性 CH3OH-6e-+8OH-==CO32-+6H2O
第五组:CH3OCH3酸性 CH3OCH3-12e-+ 3H2O ==2CO2+12H+
电解质溶液:H2SO4(aq)、KOH(aq)
正极
酸性:O2 + 4e- + 4H+ == 2H2O
碱性:O2 + 4e- + 2H2O == 4OH-
-4
燃料:H2、CH4、CH3OH、CH3OCH3、C2H5OH
酸性:CH4 — 8e- + 2H2O ==
→ 负极
CO2 +8H+
负极
总结: 碱性:CH4 — 8e- + 10OH- == CO32- + 7H2O
第六组:CH3OCH3碱性 CH3OCH3-12e-+16OH-==2CO32-+11H2O
高三语文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高三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明确学习目标与教学任务。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文学鉴赏: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并结合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解读。
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作文写作: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通过多样化的写作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解读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多种解读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写作指导:通过示范、练习和修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备课:准备好相关教材和教具,熟悉教案内容,准备好讲解课文的PPT或教具。
(2)学生备课:学生提前阅读教材中的相关课文,准备好课前思考和提问。
2. 导入(1)学生思考: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激发学生兴趣:教师以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事件为例,引出本课的主题。
3. 正文(1)文学鉴赏:教师以一篇短篇小说或一首诗歌为例,进行文学鉴赏讲解。
教师通过解读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2)讨论与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作品中的多种解读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3)写作指导: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对某个作品的感想或评论。
教师通过示范、练习和修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高三一轮复习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3.能量流动特点的因素分析 (1)单向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 捕食关系是长久自然选择的成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 复运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运 用。
碳循环)
4.环境问题:平衡打破会造成 温室效应 。 5.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 多个构成成分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统一整体。
名师点拨 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而非其构成的化合物;在循环过程中随着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 的转化。 ②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重要以CO2、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碳元素进入生物圈的形式为CO2。
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能量传递效率往往不完全相似,不涉 及“最多”、“最少”,计算时不能按10%或20%,而需按具 体数值计算。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 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的能量为 M×a%×b%×c%。
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1/2来自浮 游植物乙,1/4来自草食性鱼类丙,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 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 ①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 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运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 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 ②流入一种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 的全部能量。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即一种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 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运用的能量+未被运用的能量。理解 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下列两个角度分析。
高三专题氧化还原反应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D.X2+是XO- 4 的还原产物
【解析】 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
得:XO
-
4
>Z2>B2>A3+,C对;由氧化性Z2>A3+可知反应Z2+
2A2+===2A3++2Z-能发生,A对;Z2在①反应中是氧化产
物,B错;
XO
-
4
中X为+7价,反应后变为+2价,X2+是XO
-
4
的还原产物,D对。
8.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判断 同种还原剂作用于不同氧化剂时,反应越剧烈,其氧化 性越强。 9.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溶液的酸碱性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也有影响,如高锰 酸钾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在酸性 溶液中镁的还原性强于铝的,而在碱性溶液中铝的还原性强 于镁的;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表现出强氧化性,在中性 或碱性溶液中则不表现出强氧化性。
5.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 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但主要表现其中一种性质。
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试题都涉及物质的氧 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而这些考点往往成为解题的障碍 点。
已知反应: ①2K2CrO4+H2SO4===K2Cr2O7+K2SO4+H2O ②Fe2(SO4)3+2HI===2FeSO4+I2+H2SO4 ③[ ]K2Cr2O7+[ ]FeSO4+[ ]H2SO4―→ [ ]Fe2(SO4)3+[ ]Cr2(SO4)3+[ ]K2SO4+[ ]H2O
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明确哪些氧化剂能将Fe2+氧化为Fe3+,以及哪些还原剂 能将Fe3+还原为Fe2+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 “量与产物”的关系、物质性质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等隐含 条件。 现将Fe2+、Fe3+常见的相互转化关系归纳如下: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公布课教案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知道,轻视识记背诵。
殊不知识记背诵,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高三语文公布课教案5篇了,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高三语文公布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酷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寻求。
2、掌控“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存“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存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思想内容2、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三、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知道四、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假想(一)、诵读的准备指导(二)、诵读和领会相互推动(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六、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初读课文,疏通字词一、以《花源记》导人课文,分绍陶渊明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苏醒的理想主义者。
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挑选了归隐的道路。
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资料链接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高三语文专题公开课课堂实录
高三语文专题公开课课堂实录好啦,今天我们来聊聊高三语文的公开课,听着就觉得有点紧张,但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你想啊,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大家脸上都是一副“我在拼命学习”的样子,空气中飘着一股紧张感,像是临近考试的气氛。
但老师一进门,气氛就瞬间活跃起来了。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可是个大热门,老师也非常给力,简直就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语文超人”。
老师就开始了他的“开场白”,声音洪亮,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你瞧,他先给我们讲了个笑话,什么“有一天,语文书跟数学书见面了,结果...”全班顿时笑得前仰后合,瞬间紧张的氛围就被驱散了。
嘿,这老师真会调动气氛,一上来就让我们放松了不少,大家都准备好认真听课了。
老师就开始进入正题,今天要聊的是“古诗词”。
哎,这可是个宝藏啊,很多古诗词不仅有韵味,还有深刻的道理。
老师说,古诗词就像是一块美味的蛋糕,表面看起来简单,但咬下去却是满满的惊喜。
他举了个例子,提到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说这诗就像是月光洒在床前,宁静又美好,想想都让人心里一暖。
大家都纷纷点头,感觉这首诗简直就是我们心灵的安慰剂,越听越觉得有趣。
然后,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这时候,他的语气变得特别投入,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诗意的世界。
说到意境,他比喻说,“这就像是在看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里的每个细节都藏着故事。
”同学们纷纷打起精神,开始认真思考,老师的话一下子让大家的思维活跃起来了。
之后,老师让我们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解读,哦,这可是个好机会。
大家一开始有点拘谨,但慢慢地,讨论声此起彼伏,像是春天的花朵一样绽放。
小组里的同学激烈辩论,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有人说“这是对人生的感慨”,听着他们的讨论,真的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老师又把各组的代表叫了上来,分享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的发言都充满了激情,大家说得热火朝天,有的甚至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我就是文艺青年”的气息。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高考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2、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高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高考阅读理解中各类文体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作文的立意、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提升。
(3)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常见意象的理解。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解题中。
(2)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写作中的思维局限,写出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或者提出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有趣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25 分钟)(1)阅读理解分析不同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讲解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段落大意和关键信息。
介绍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如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等)及解题技巧。
(2)写作讲解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确定新颖独特的立意。
分析优秀范文的结构,指导学生构建清晰合理的作文框架。
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逻辑性,传授一些提升语言水平的方法,如运用修辞手法、引用名人名言等。
(3)古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常见体裁和格律特点。
讲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传授古诗词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如从题目、作者、注释、诗句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3、课堂练习(15 分钟)(1)给出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让学生按照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和解题,然后进行交流和讲解。
(2)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构思立意和列出提纲,选取部分学生的提纲进行展示和点评。
(3)提供一首古诗词,让学生进行鉴赏,然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高三政治生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政体是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考点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新在哪里?或者说新旧的区别在哪里?
——民主的对象是占绝大多数的人民实施; 专政的对象是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
注意3:人民与公民 人民是政治概念,是指群体,在我国,人民是国家
的主人,在不同阶段,人民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现 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一切拥戴社会 主义的爱国者、拥戴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公民是法律概念,公民则普通指单个个人,在我国 现阶段,凡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公民既涉及人民,也涉及有我国国籍的敌 人,普通来说,人民这个概念是从整体来讲的,如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
②规定:要树立权利意识,爱惜公民权利。同时,要 树立义务意识,自觉推行公民义务。
权利和义务的几个误区
错误认识
指正
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 分离的
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 行义务
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 务更重要
均等论:享有多少次权利就 履行多少次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 二者割裂 实质是割裂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复习提示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第一,阶级本质不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 作主,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当家作主。
第二,经济基础不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经济基础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民主的经济基础是生产 资料私有制。
第三、?
(2010年高考·山东卷2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
权利
内容
地位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难点: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教学方式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
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__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__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带着的__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引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高三一轮复习城市空间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形状
区位
点或条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
状
或街角路口处
片状 都市外缘和交通干线两侧
片状
高级住宅区位于高坡、都市 外缘,靠近文化区,环境优 美。 低档住宅区位于低地, 靠近内城(都市中心或中心 商务区)和工业区,生活设 施和环境差。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都市地域基本构成,是各类都市所共有功效区。
有些大都市因功效复杂,还会形成其它功效区,比如行政区、文化区等。
(2)成因:(从含义中能够看出)
1、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占据或利用一定土地 2、都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 3、各地块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各不相同
(3)特点:
1、各功效区之间无明显界线 2、每种功效区以某种功效为主,也许兼有其它功效
考点一 第5页考点二
功能区
同类经济活动在同一空 间集聚
同一个经济活动对都市 区位需求是相同。
(3)下图中,正确表示①④ 商是业住区宅、区住、宅工区业,区同,时为穿集越中了式河布流局和。
间地租水平改变曲线是 公路。在河流处地租普通较低,公路
( B)
处地租较高,而商业区地租最高。
考点一 第25考页点二
量贩店(Variety Store)是指“大量批发超市”。“量贩”一词出 自日本,原指“超市”、“自选自助”,其特点是:按人供货,量 体裁衣,按实际需求量配以合理价格,批量发售、批量作价,如五 件是一个价,十件是另一个价量贩式关键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容 量大;二是自选自助,它兼具大型零售市场与专业批发市场和便民 连锁店一些特性,但又与这些经营方式有所不同。
老旧拥挤,卫生 设施缺乏,环境 情况很差
位置上背向发展
多建在都市外缘, 拥挤在内城和工业
与高坡、文化区相 区附近 ,与低地、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②方向:a.F⊥B, F⊥v。即:F⊥v、B决定平面
b.左手定则(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方向) ③特点: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④与安培力关系: 安培力时洛伦兹力宏观表达。
第3页
练1.一个带正电荷小球沿光滑水平绝缘桌面向右运动, 速度方向垂直于一个水平方向匀强磁场,如图所表示, 飞离桌子边沿落到地板上.设其飞行时间为t1,水平射程 为s1,着地速度大小为v1;若撤去磁场,其余条件不变时, 小球飞行时间为t2,水平射程为s2,着地速度大小为v2,则: ()
y a→ v
O
bx
v
第15页
a
C.沿路径 a 运动,轨迹半径越来越小
v0 b
D.沿路径 b 运动,轨迹半径越来越大
例2.一带电粒子以速度v先后通过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
电场和磁场对粒子做总功W1,把电场和磁场正交叠加后 粒子仍以速度v(v<E/B)速度穿过叠加区域,电场和磁场对
粒子做总功W2(不计重力),则: A.W1=W2 B.W1>W2 C.W1<W2 D.无法比较
第13页
例5.如图,真空室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图
中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B=0.60T.磁场内有一块平
面感光板ab,板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在距ab距离为
L=16cm处,有一个点状α放射源S,它向各个方向发射α粒
子,α粒子速度都是v=3.0×106 m/s.已知α粒子电荷量与
质量之比 q/m=5.0×107 C/kg.现只考虑在图纸平面中
N
第8页
探究三:洛伦兹力作用下临界和极值问题
例3.如图所表示,两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r和2r, 在两圆之间环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为B.圆心O处有一放射源,放出粒子质量 为m,带电量为q,假设粒子速度方向都和纸面平行。 (1)图中箭头表示某一粒子初速度方向,OA与初速度 方向夹角为60°,要想使该粒子通过磁场第一次通过A 点,则初速度大小是多少? (2)要使粒子不穿出环形区域,则粒子初速度不能超出 多少?
高中高三地理公开课教案5篇
高中高三地理公开课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高三地理公开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高三地理公开课教案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三第一轮复习染色体变异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22页
②过程:
二倍体西瓜幼苗
秋水仙素处理
四倍体植株(♀) ×
二倍体西瓜幼苗
二倍体植株(♂)
(第一年)
(3)__倒__位____:染色体中某片段位置颠倒 180°。 (4)__易__位____: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移接。
第3页
思考感悟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改变基因数量 和排列顺序吗? 【提醒】 不是。基因突变只是基因中发生碱 基正确替换、增添或缺失,改变了基因种类, 不改变基因数量和排列顺序;而染色体变异则 会造成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改变。
课前复习
1、可遗传变异主要有几种起源? 2 、什么叫基因?它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 基因,染色体主要成份DNA和蛋白质,因此染色体是 基因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第1页
第五章 遗传信息改变 第2讲 染色体变异
第2页
回归教材.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解析】本题考察染色体结构变异。通过与已知染色体上 基因种类和顺序比较可知,A项为缺失(少了P,q),B项为 重复(多了O),C项为倒位(P、q位置发生改变),D项中基 因N突变为n,基因O突变为o,但染色体结构未发生改变。 【答案】D
第7页
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是( )
A.将人类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拼接重组 DNA B.染色体中DNA一个碱基缺失 C.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某片段移接到第Ⅲ号染色体 上 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3 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之多过程分析ZY
一.知识网络
二.例题
如图所示,圆柱形汽缸倒置在水平粗糙地面上,汽缸内被活塞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汽缸质量为M =10 kg,缸壁厚度不计,活塞质量m=5.0 kg,其圆面积S=50 cm2,与缸壁摩擦不计.在缸内气体温度为27 ℃时,活塞刚好与地面接触并对地面恰好无压力.现设法使缸内气体温度升高,问当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时,汽缸对地面恰好无压力?(大气压强p0=105 Pa,g取10 m/s2)
变式1:当T=399K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变式2:当T=401K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少?(假设活塞有一定厚度,与汽缸未完全分离)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 如图,在大气中有一水平放置的固定圆筒,它由a、b和c三个粗细不同的部分连接而成的,各部分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s、0.5s和s。
已知大气压强为p o,温度为To。
两活塞A和B用一根长为4l的不可伸长的轻线相连,把温度为T o的空气密封在两活塞之间,此时两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
若将气缸仍然水平如图放置,现对被密封的气体加热,使其温度缓慢上升到T。
若活塞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可忽略,此时两活塞之间气体的压强可能为多少?
2. 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
图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气体柱的高度为H0,压强等于大气压强0P,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了△T=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高度为H1=1、5H0,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全部取走时,气柱高度变为H2=1、8H0,求此时气体的温度(不计活塞与汽缸之间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