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海权形势分析
中国崛起的印度洋战略.
中国崛起的印度洋战略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拥有一万八千余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其总长度位居世界第四位。
但在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单纯的陆权国家,海洋对于中国的地缘意义处于隐晦不明的被忽视状态。
虽然也有一些强调海洋的言论,但是对于海洋地缘意义的认识,却一直没有系统化为国家意识。
中国的海洋战略必须是两洋战略,亦即同时实行太平洋战略和印度洋战略。
也就是说中国必须鼎定南海,连通两洋,而中国海洋战略的突破口在于印度洋。
由于美日的重点封锁和围堵,中国目前在太平洋左冲右突很难突破岛链限制进而突出重围。
独辟蹊径,迂回实施印度洋战略或许会事半功倍、别开生面。
关键词:地缘政治;海洋战略;印度洋地缘政治学主要是从空间观点或地理角度对国际局势的背景进行研究, 探讨如何以地理因素为基础来制定国家安全政策与外交政策的一门学问。
当世界迈入新世纪的时候, 政治意识形态主导的两极格局陡然消失, 国际关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 地缘政治再度成为确定和校正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的标尺。
地缘政治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影响深远, 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国际政治意识之中, 早就成为政治家、战略家及外交家们观察国际事务、思考战略问题和制定外交对策的一种习惯观念。
中国结束百年屈辱走向复兴, 至今已有六十年了。
六十年来, 新旧中国的国际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中国的崛起之路还很漫长,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和变数。
中国并非已经不可逆转地走上了崛起之路, 我们时时刻刻还受到外部敌对势力不遗余力的围堵、分化和遏制。
1中国崛起的地缘优势分析中国是一个兼具陆权与海权的地缘大国。
一百多年来, 西方的陆权、海权和“边缘地带” 等地缘政治流派无不强调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1]。
总体而言,中国位居亚洲的中心, 陆海兼备,疆域辽阔:西邻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拥有绝大部分被称为“亚洲的地中海”的南海;北隔蒙古与西伯利亚相连;东北本身就是东北亚的一部分;以东、以南通过中国的四大海与浩瀚的太平洋相连, 与印度洋仅一水之隔。
形势与政策海权问题
试论中国海权的发展战略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对中国海权的概念的认识;中国海权的特征;中国海权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国的海权发展战略。
关键词:海权海权特征海权问题发展战略一、中国海权的认识“海权”(sea power),又可译作“海上力量”,是海洋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
我国长期从事海洋战略研究的杨金森先生在《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文集》中的“国家海上力量建设”部分对海权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他指出:“这一概念,过去是指一个国家‘用来将其军事力量向海洋扩张的手段’。
关于中国海权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叶自成认为中国海权是指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或中国拥有与自己的海洋空间利益相适应的能力和影响力[1]。
孙璐强调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
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是手段[2]。
李小军认为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力的一种综合能力[3]。
刘新华先生指出,“在马汉看来,海权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海上军事力量,二是海上非军事力量。
前者的主体是国家海军,主要指海军舰队;后者的涵盖范围则相当广泛,如国家的海上贸易、商船队、海外基地等涉及与国家海外贸易相关的一切因素[4]。
”总之,海权概念属于战略范畴,是国家海洋战略与海军战略的核心与基础,其实质是“国家通过运用优势的海上力量与正确的斗争艺术,实现全局上对海洋上的控制权力[5]。
”二、中国海权特征关于中国海权特征。
张文木提出中国海权是有限海权,其特点是它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
换言之,即是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进程一致;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海权属有限海权;中国海上军事力量发展是远期战略上的上述有限性与近期策略上的无限性的统一[6]。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及其对策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及其对策作者:张智文来源:《世纪桥》2016年第10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
建设海洋强国要求我国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方面要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同时要解决我国海洋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如钓鱼岛争端和南海问题)。
我国的战略对策主要有:加强国防建设,构建新型海洋强国等。
关键词:海洋;安全;形势;对策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0-0084-02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是人类重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希望。
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洋权益为基础的。
国内外的历史都证明:“向海则兴,背海则衰”的道理。
一、海洋的战略地位及作用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海洋成了全球经济发展和各国家争夺的战略安全空间。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竞相制定了逐鹿海洋的发展战略,试图从海洋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不仅美国和日本等传统的海洋大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纷纷制定国家级海洋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一战略,说明海洋安全建设已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因此,我国要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解决我国海洋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如钓鱼岛争端和南海问题),以保障实施海洋及其资源开发的安全环境,从而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
如果失去钓鱼岛,我国不仅要丢失大片的管辖海域和巨大的海洋资源,而且我国的战略安全空间将被大大压缩,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就完全暴露在美日的监控之下,十分危险,我国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难度就更大了。
同时会形成多米诺骨牌的负面效应,刺激南海周边国家进一步采取冒险措施,危害我国南海主权,不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
中国的制海权是怎样一步步丧失的(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的制海权是怎样一步步丧失的古代中国,海上势力兴旺而发达。
尤其在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达到极盛。
但是,从15世纪以来就开始每况愈下。
郑和七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北洋海军创建是三个越来越低的波峰,而每个波峰之后,则是庸碌并充满屈辱的波谷。
当世界大航海时代开始,制海权却从中国的手里滑落-中国东南的万里海疆,从此动荡不宁……缺乏贸易支撑的海洋控制权终归要失落撰文/萧春雷?供图/陈悦制海权,就是一个国家控制大海的能力。
一个面对大海,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如果不能控制海洋,不能在海上自由地活动,那么,海洋给它带来的更多是遗憾和痛苦,而不是财富和幸福。
公元15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世纪。
世纪之初,郑和七下西洋,远达非洲东海岸,中国海上势力达到极盛,接着突然从海上完全撤退。
世纪之末,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来到了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航海时代开始。
这一进一退之间,一出跌宕起伏的历史悲剧已经分派好了角色,只是当时无人知晓而已。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文明的回光返照,一次华丽谢幕。
若干年后,有人劝明宪宗仿明成祖故事,重新启动下西洋的计划。
时任车驾郎中的刘大夏认为这是祸国殃民之举,竟将郑和出使西洋的海图资料藏匿起来,理直气壮地对兵部尚书项忠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
旧案虽有,亦当毁之。
"计划搁浅。
这些资料后来再也没有出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被刘大夏销毁了。
刘大夏耿介忠直,是被时人称道的名臣,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
海图被毁十分遗憾,但是假如明朝再多来几次下西洋壮举,也未必会发现世界,更不会成为海洋强国,最直接的后果是大明财政被拖垮,早早亡国。
据黄仁宇先生推测,永乐期间,郑和下西洋所费白银约600万两,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而这还不包括造船等各地支出的费用。
每次郑和下西洋,反对之声不绝。
航运一向是最赚钱的买卖,起码都是十倍百倍,达·伽马从印度首航回国,仅一船香料就超过他所有远征花费的60倍。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去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譬如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等。
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处于越南完成率北部湾划界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
因此,当我们陶醉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南海和东海的海权主张和有效管辖问题,是不断困扰中国的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我们就称不上真正的强大;如果这些问题,我们处理不当、信心不足,即使比现在强大,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佳的可以和应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机。
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个外交和政治问题。
所谓海权,是海域国土主权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等权利的简称。
就是拥有火享有对海洋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利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个:一是中国与周边国际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而中国传统海域频遭周边国家染指,二是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三是海上通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四是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还有则是围绕公害及国际海底区域的无序争夺损害中国正当海洋权益。
中国与周边国际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而中国传统海域频遭周边国家染指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当代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代中国海权形势严峻1.我国与周边国家海域划界及岛屿主权存在争议毗邻中国大陆边缘及台湾岛的海洋有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渤海则是伸入中国大陆的内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东西横跨经度32°,南北纵越纬度44°。
另外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三大海峡,海域总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
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除渤海外,其他海域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如在黄海、东海与日本、韩国存在着划界矛盾;在南海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
另外我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当代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文/刘海廷还存在着钓鱼岛、黄岩岛等岛屿的主权争议。
2.我国所辖海域(岛屿)频遭侵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法律,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南海海域,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自1970年以来相继侵占38个岛礁,越南占27个,菲律宾占8个,马来西亚占3个;东海海域,与日本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上的斗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日本政府恣意妄为,通过购岛、国有化等非法手段,妄图侵吞钓鱼岛。
可以说我国海洋国土有相当部分处于失控状态,我国海洋权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
3.我国海上通道安全受到威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整个亚太地缘大格局中,审视西行海上战略通道问题至关重要。
西太平洋海区存在两条岛链,加之南海海洋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深刻认识我国面临的海权形势,积极迎接挑战,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举措,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成为海洋强国,需要创设中国特色的海权理论,制定《海洋基本法》,完善海洋管理体制。
新时期印度海洋安全战略探析
误。对此 , 印度前外长贾斯 旺特 ・ 辛格在《 印度的防务》 一书中这样反省道 :我 “
们需 要认 真考 虑 在战 略计划 过程 中 的错 误 , 如 1 纪和 1 纪 的一 个 主 要 例 7世 8世
失误 , 就是 没有 能 够正 确评 价 印度 洋及 通 往 印 度 海上 航 线 的 重要 地 位 。这 个 失
题, 因为这 完全 符合 印度 关 于海洋 安全 的一 贯 逻辑 , 因为 无论 是历 史 的 、 理 的 、 地
发展的还是权力 的逻辑 , 印度都有充足的理 由相信 : 印度的安全 、 繁荣与来 日的
伟大 , 均有 赖 于印度 洋 。 1 .印度关 于海 洋 安全 的历史 逻 辑
印度 的海洋 安全 意识 是 印度历 史 悠久 的海 洋传 统和 殖 民统治 战 略遗产 相结 合 的产 物 , 并不 是 同独立 后 的印度 国家一起 诞 生 的新 生 事务 。 由于历史 原 因 , 印
军事 行动 的全 面开 展 , 印度洋 这片 古 老 的海 域再 次 聚焦 了全 世 界 的 目光 。在这
一
大 背景 下 , 印度将 战 略 目光 投 向 了印 度洋 , 至 开 始将 触 手 伸 向更 广 阔 的海 甚
域, 为此提 出了具有重大变革色彩的印度海洋安全战略, 其核心就是把印度洋作
素。所以, 理解印度 的海洋安全战略 , 是一个 以历史为依托 , 随着战略环境和印
度 实力 的改变 而不 断发展 变 化 的动态 过程 。冷 战 以来 , 特别 是新 世纪 以来 , 随着
国际海上 贸易 的欣欣 向荣 和海 湾地 区石 油地 位 的 急遽 提 升 , 以及 国 际社 会 反恐
第 4期 21 0 1年 7月
印度海洋战略析论
以期 实 现最 大化 的 国际利益 。一 国的海 洋 战 略包 括经济、 贸易 、 治 、 事 和科 学 技术 等 各 个 层 面 政 军 的 内容 .并 在 国家 大 战 略 的 总体 构 架 中 有 所 反
杰 出的政 治 领 袖 贾 瓦 哈 拉 尔 ・ 赫 鲁 ( w . 尼 J a a
略)Ida sMaim itr Srt y中有 明 确 的 > n i’ ( r i eM lay t e ) t i ag
规定 。该报 告 指 出 :一个 国家 的海洋 战 略可 以被 “ 定义 为该 国 以其周 边海 域为基 础 ,在关 乎海 洋 发
9 %和 7 %。 5 5 因此 , 特 的地理 条件 和经 济 发展 方 独
式使 印度政 府把 海洋 ,特 别是 印度洋 视 为维 系 国
问题 。为此 , 本文 拟从 战 略 目标 、 战略原则 和战略 支柱 的分析 入手 。着 力探 寻 印度海 洋 战略 构建 的 推 动力 量和影 响作 用 。
海权 强 国。 经过 2 O多年 的发展 与 完善 , 度 已经 形 成一 套 完备 的海 洋战略 思想体 系, 印 其体 系建构 之 宏
大 , 洋海军之 发展 , 心之 坚定 日益 引起 亚太地 区 国家的广 泛关注 。 远 信 尤其 是近 年 来 , 印度 大举扩 充 海军
军备 , 图打造 一 支攻 守兼备 的庞 大远 洋海 军更 令周 边 国家感到 不安 。 意 如何 看 待 印度 海 洋战略 的 内涵和 利 益指 向是 包括 中 国在 内的 国 家应 当审慎 思量 和切 实应对 的 重要 问题 。 关键 词 : 印度 海 洋战略 目标 原 则 支柱
中国海权现状及我军装备建设的应对策略
中国海权现状及我军装备建设的应对策略一、中国海权现状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
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
1994年11 月16 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
中国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约》,就有了国际法基础上拥有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
然而,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
中国拥有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海洋大国。
然而,目前中国周边海洋严峻的局势却表明,中国与海洋大国的身份严重不相称:在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权海域中,中国实际控制海域不到一半,不仅海洋资源遭到周边国家的大肆掠夺,岛屿也多被瓜分,领海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海洋风云迭起:“你的眼睛那么美,别用它流泪,世界总是这样不完美,离别能让脆弱的心变得粉碎,你我不会,你孤单地被风吹,样子有点累⋯⋯”听李泉的这首《钓鱼岛》,让人流泪。
在国人心中,钓鱼岛几乎就是耻辱的代名词,收回它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然而,今天,何止钓鱼岛,环视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浩荡领海,可以说阴霾密布。
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国会称,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将同美国协商,将钓鱼岛问题纳入日美安保条约框架内。
而且日本向联合国提交了划界申请,包括与我国存在争议的冲之鸟礁的外大陆架。
韩国也不遗余力。
中韩之间的大陆架分界主要涉及苏岩礁的归属问题。
韩国奉行“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抢先占有了这块礁石。
2008年韩国表决通过了“济州特别自治道离於岛日条例案”,以此向国内外宣传苏岩礁。
为“圈住”苏岩礁,其不仅敦促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地名委员会将苏岩礁按照韩国名称标记,而且还使媒体鼓吹学界和市民团体也应站出来阻止中国的“不纯动机”。
21世纪的中心舞台:印度洋上的权力角逐
21世纪的中心舞台:印度洋上的权力角逐作者:暂无来源:《文化纵横》 2009年第4期正确的地图可以激发远见,提供关于世界政治关键趋势的空间视角。
美国人对大西洋和太平洋尤为关注。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产生了这样一种景象:纳粹德国、日本帝国、苏联和中国都觊觎两大洋的其中之一。
这种偏见甚至嵌入了制图习惯中,往往把西半球置于地图中心,把印度洋分开摆在地图的边缘。
但是,正如索马里海域的海盗活动和去年秋天孟买恐怖屠杀所表明的那样,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已成为21世纪挑战的中心舞台。
印度洋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特征,也是一种理念。
它将伊斯兰教的中心地位和全球能源政治以及中印崛起结合起来,展现出一个多层次、多极的世界。
人们已经充分注意到印度和中国迅猛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发展所产生的同样巨大的军事影响还没有受到重视。
印度和中国的大国诉求以及它们对能源安全的追求,迫使这两个国家“重新将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
它们对各自海权的关注这个事实表明它们对各自的陆权有多么自信。
印度洋地图也揭示出21世纪权力政治的轮廓。
另外,恰恰是因为印度和中国强调其海权,协调它们和平崛起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就落在美国海军肩上。
美国将是身处印度洋区域以外却在此存在巨大影响的唯一大国——这一独特地位会让它发挥作为印度和中国各自后院的掮客的作用。
如同整个世界的一个缩影,大印度洋地区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激烈捍卫主权,并惊人的相互依赖并存的区域。
自葡萄牙16世纪初进入这一地区以来,西方的权力第一次出现下降,尽管是在缓慢和相对下降。
印度和中国将会加入到大国在这些水域的争夺之中,它们作为主要贸易伙伴所拥有的共同的经济利益把它们不舒服地拴在一起。
与此同时,美国将成为这一新的复杂地区的稳定力量。
不可或缺而非主宰一切必将成为美国的目标。
中国海权问题
中国海权问题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国力逐步强大了起来,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历史问题正在慢慢解决。
摆在眼前的海洋权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中国政府和海军在遥远的异国海域书写下的远洋史上和军事史上浓重一笔,并不意味着中国海权高枕无忧,也不意味着中国对海洋的彻底征服。
相反,无论是在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范围内,中国海权都面临挑战。
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中国海权挑战对策正文:领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一带水域。
国家主权及于该水域的上空、水覆水域、海床和底土。
海军某科研单位的范晓虹委员介绍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我国有着3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内水和领海;另据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管辖海域除内水、领海外,还包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些置于国家主权和管辖下的地域空间的海上部分称为“海洋国土”,照此算法,我国实际拥有海洋国土面积应为300多万平方公里。
海权(Thalassocracy ;Sea Power),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分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复杂多变。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
这300 万平方公里的宽广海域为我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是在尊重“历史性水域”的基础上,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合理、公正、公平的适当调整,以此来解决同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出现的争端,进而维护新海洋法所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最终保持亚太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
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 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 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
现在世界范围中有很多中国军事威胁论,“强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会转化为国防实力”,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现实的“中国股”飞涨的利益,没有强大的海防,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洋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的迅速崛起。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
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中印印度洋安全战略
中国印度洋的安全战略(有史以来分数最高的一篇文章,98)索马里海盗在亚丁湾的活动严重影响我国商人利益,为了打击海盗,中国派出两批亚丁湾护航舰队。
这一举动引起美国与印度的警惕,认为中国有意争夺印度洋的制海权。
印度洋与中国的能源安全密切相关,如何制定在这一海域的安全战略,对我国的国家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印度洋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印度洋的“石油运输线”是大国经济的“战略生命线”,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深,印度洋在各大国中的战略地位也凸显。
中国的能源进口大部分需要经过印度洋,但是马六甲困境以及印度洋周边不稳定的局势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挑战。
而且近年来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海上的挑战,包括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端。
这些能源与领土的不安全,必然使日益发展的中国海军向更广阔的海洋发展。
而太平洋已被美国,日本等大国控制,且我国在太平洋与其他国家的争端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洋成了中国发展海上势力的最佳选择。
目前印度洋的局势是美国因能源以及反恐战略的需要,依靠强大的实力在印度洋建有海军基地,而印度依靠其位于印度洋中心的地理优势以及日益上升的国力,想通过控制印度洋走向世界从而实现其世界一流大国的梦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在印度洋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打击索马里海盗,保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以及追求印度洋的制海权。
中国在处理海盗问题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因为海盗横行严重损害了各国利益,打击海盗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各国没有利益冲突,而且合作可以使打击海盗更有效率,我国的商船队也会更安全。
现在,中国印度洋海上交通线面临严重的挑战。
即使克拉地峡方案能够解决马六甲之困,中国石油安全仍然受制于印度洋。
印度洋日益复杂的局势给中国的石油通道安全带来越来越多的不稳定性。
任何一个国家控制印度洋,就意味着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两条路可选:一个是自己控制印度洋,这种方法最有利于中国石油安全;另一种方法是与印度洋上有能力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使其不会动用措施干预中国石油安全。
有关中国当前海洋形势分析论文
有关中国当前海洋形势分析论文摘要: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
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
本文认为,在宏观战略层面,中国要把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在微观战略层面,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妥善解决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关键词:国际海洋形势海洋安全海洋战略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
海洋安全战略研究的任务主要在于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的海洋生存空间提供战略思路。
由于中国在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空间所处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因此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主要着眼于处理好中美、中日、中国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关系。
在总体的战略层面,首先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冷战后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其次需要把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并与国家大战略相适应、相配合。
具体而言,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妥善处理与日本的领海纠纷,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是当前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从战略全局出发,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
一、深入认识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深刻变革1、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自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海洋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重新制定或调整本国的海洋战略、政策和法律。
印度海洋战略析论
(aaal er) 印度 的发 现 》 书中指 出: 印 Jw hr l hu 在《 aN 一 “ 度 以它现 在所处 的地 位 是 不能 在 世界 扮 演 二等 角色
的, 要么 有声 有 色 , 么 销声 匿迹 。 ‘ 在 这 一 思 要 ” 聊’ 想 的熏 陶之下 , 1 4 印 巴分治 以来 , 自 9 7年 印度对 南亚
令周边国家感 到不安。如何 看待 印度海洋战略 的内涵和 利益指 向是包 括中国在 内的国家应 当审慎思量和切实应对
的重 要 问 题 。
关键词 : 印度 : 海洋战略 ; 目标 ; 原则 ; 支柱
中 图分 类 号 :8 5 3 1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64 69 (0 9 0 — 0 1— 0 5 E 1(5) A 17 — 32 20 )4 o 6 o
政府 在大 规模 扩充 海军 的 同时 , 极扩 大 海上 势 力范 积 围 , 当“ 充 印度 洋 和 平 区” 的棋 手 和 “ 度洋 政治 ” 印 的
操 盘手 。
国, 强行 吞 并 锡 金 , 变 了南 亚 的政 治 地 图。 [(” 改 ”3 n ] 在基 本完成 次大 陆政 治版 图 的重 组之 后 , 印度将 目光 投 向海洋 。 同样是 在 7 0年 代 , 际 形 势 发 生 了重 大 变 化 。 国 作 为传 统意 义上 “ 亚事 务 仲 裁 者 ” 南 的英 国 由于 国 内
链 远离本 土 , 其海 上贸 易量和贸 易 额分别 占国家 整体
贸易量 和贸 易额 的 9 % 和 7 % 。因此 , 特 的地 理 5 5 独
阿拉伯 海的北 面延伸 到南 中国海 。此言既 出 , 以说 ” 可
将 印度海洋 战略 的宏 大构想 表现 得淋漓 尽致 , 加之 近 年来 , 印度 积极 发展 海 上 力 量 , 力 扩充 之迅 速 引起 实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正开始建设自己的海洋文明,在朝着海洋强国的目标努力。
在建设现代海洋文明的长征路上,由于我们还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去解决,这些现实中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当前,世界各海洋国家越来越重视向海洋进军,其中不按国际法规矩操作的为多,这势必使原本就处于无序竞争的海洋情况更加复杂。
中国必须尽快地分析面对的复杂形势,确定自己的定位,拿出有效的战略举措,改变目前在海洋文明和海洋国土问题上的被动局面。
一、“海洋中国”面临的问题1海洋意识淡薄我国是一个国民海洋观念十分淡薄的海洋国家。
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总认为自己只是陆地国家,海洋和海洋国家的观念十分淡薄,曾经有过因为忽略蓝色国土而遭受耻辱、蒙受侵略的时期。
这种历史的悲剧不能再在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身上上演。
但是,至今,我们的海洋意识仍然薄弱,经不住海洋竞争的恶风险浪;我们利用海洋发展自己的理念仍然浮浅,难以积蓄更为强劲的后力。
自古以来,我国沿海人民和地方社会走向海洋的活动持续不断,即使有政府的禁令,民间活动依然进行。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海洋的发展停留在地方、民间的层次,而不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指向。
”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总体上讲,国家层面开始重视海洋主要还是停留在政策文件层面,民间层面则依然是沿海民众行为,缺乏一种必须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
进入21世纪,我国的主权利益、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在海洋方向上日趋重合,但是重陆轻海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的观念还没有深植人心,社会上对海洋国力建设的关注还不够高,甚至还会有人对“海洋国家”的发展定位提出质疑。
2、海权措施不力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中国国家海洋形势及海洋战略简析
中国国家海洋形势及海洋战略简析目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陆稳海动、陆缓海急”的状态,其中东部南部海域一带局势紧张,动荡频繁。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一、中国海洋国土概况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
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二、中国海洋形势由于我国大量海岸线基点未最后确定,导致领海基线尚未确定, 所以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内海和领海的面积,因之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不好确定。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韩黄海划界问题黄海海域面临着同朝鲜和韩国的划界问题。
在这一带海域, 中朝、中韩之间的海洋距离均小于400 海里, 因此各方都不能单方依照《公约》划定“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
而是要依照《公约》的其它规定划界。
在这片海域的底部有一条明显的由北向南的海底谷线。
这条谷线是中国大陆架与朝鲜半岛( 包括朝鲜和韩国) 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外部天然接壤线,依照“沿海国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并不限于二百海里。
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扩展到二百海里以外时, 应当从大陆边的外部界线或大陆基的外部界线为界, 实际上就是以地形终止的地点, 到深海开始而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印度洋海权建立的现实需要
一 、印度洋海权建立的现实需要
----国家利益拓展的必然选择 由于中国在非洲巨大的投资、中 印在领土上的争端、众所周知的西藏 问题、“马六甲海峡困局”问题以及 次大陆各国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印度
洋已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绕 不开的区域。 党的“十八大”为中国军队建 设提出了总体战略目标,即“建设 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 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 和强大军队”。
抢占印度洋,把握中国未来命门
中国海军在印度洋 海权形势浅析
主要内容
印度洋海权建 立的现实需要
国家利益拓展必然选 择 保护海上交通线的迫 切需要 开辟陆上能源新通道 的内在需要 海军远海作战能力建 设 海外战略支撑点的建 立 美国印度洋政策的影 响
印度洋 海权
中国在印度洋 海权发展前景
抢占印度洋 把握中国未来命门 任重而道远
Thank You!
一 、印度洋海权建立的现实需要
----开辟陆上能源新通道的内在需要 Nhomakorabea 世界1/6的货物启运和1/10 的货物周转都需要经过印度洋及 其周边国家各港口 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 进态势来说,当前急需一个以上 的印度洋出海口 面对能源运输和对外贸易的 双重刚性需求,中国急需借道南 亚国家并和其合作开发印度洋出 海港口潜力 陆上能源新通道的开辟需要 较强军事实力的有力保证做后盾, 才能得到切实的巩固和发展,才 能得到可靠的、长期的使用权
二、中国在印度洋海权发展前景
----美国印度洋政策的影响
2007 年的《海洋战略》 2010 年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国家安全战略》以及《新联合司令部计 划》 2012 年1 月发布的《维持美国的全球 领导地位:21 世纪国防优先任务》
对中国的海上运输安全构成了挑战 不利于中国与印度洋国家改善关系,尤其是与印度的关系
二、中国在印度洋海权发展前景
二、中国在印度洋海权发展前景
----海军远海作战能力建设
舰队远程支援保障能力 诸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舰队区域防空能力 远程投送能力
远海作战能力
二、中国在印度洋海权发展前景
----海外战略支撑点的建立
中国海军应在印度洋立首批战略主撑点
形成以巴基斯 坦、斯里兰卡、缅 甸为核心的北印度 洋补给线,以吉布 提、也门、阿曼、 肯尼亚、坦桑尼亚、 莫桑比克为核心的 西印度洋补给线, 以塞舌尔、马达加 斯加为核心的中南 印度洋补给线的三 线远洋战略支撑点 态势
一 、印度洋海权建立的现实需要
----保护海上交通线的迫切需要
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海上生命线(中国石油进口的80%要 经过该海峡,每天通过该海峡的船只有60%是中国船只) 印度洋海域敏感地区多,一些地区政局变化大(所经过的东北亚、 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和北非,是一个巨大的“动荡地带” ) 印度洋海域交通线所经印度洋海域广阔而漫长(通往非洲:6000海里, 通往欧洲:9000海里) 海盗等力量对海上运输的威胁越来越大(海盗:西非海岸、索马里半 岛附近海域、红海和亚丁湾、孟加拉湾和整个东南亚海域等五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