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案初中物理 功 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  功 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功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实际问题中功的计算。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绳子、小车、斜面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功相关的图片,如人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功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

二、探究功的概念(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绳子、小车、斜面等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

3. 学生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和功的计算公式,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理解功的应用(15分钟)

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电梯上升、人爬楼梯等,引导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 教师布置一些关于功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延伸:

1.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查找有关功的资料、实际测量功等。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精选11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

《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策略:

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本节课从物体对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及其光滑水平面上拉动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对于“功的计算”

公式的得出、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均采用演示实验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学习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含有“功”的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

初中物理 功 教案

初中物理 功 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物理-功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 掌握计算功的方法,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功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1. 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课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实例,引起学生对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功的概念和重要性。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

1. 教师通过课件和示意图,详细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教师强调功的单位和量纲,并与其他物理量进行对比说明。

Step 3: 实验探究(20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高度和重力加速度等数据,

计算物体下落时的功。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计算过程,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Step 4: 计算练习(15分钟)

1. 教师提供一些功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2. 学生在课堂上解答问题,并相互讨论和纠正。

Step 5: 归纳总结(1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加深对功的理解。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

1.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物理功教案

教案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与力、距离和时间相关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功与力、距离、时间的关系。

3. 功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电脑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示范,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功与力、距离、时间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定义公式:功 = 力

× 距离。

3.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功,并解释计算过程。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力对物体做功的影响。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力、距离、时间对功的影响。

四、拓展应用(15分钟)

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功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五、归纳总结(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学生将重点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形成学习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完整版)《功》教案

(完整版)《功》教案

《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2 功

整体设计

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功,但这节内容并不是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尤其让学生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做“工”与力对物体的做功的区别.

教材从学生常见的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手握握力器的事例入手,便于学生认识的逐步加深.教材本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的原则,引导学生先分析力与位移同向的例子,然后探究力与位移有夹角时功的求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多举例子,体会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有的是动力,有的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引出正、负功的概念,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力做正、负功的条件,不要急于求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表述的过程,深化概念的理解.再辅以针对性较强的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2.理解总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

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物理 功教案

初中物理 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的意义,理解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功的概念和定义。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

3. 功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功?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有功的概念?

二、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15分钟)

1. 讲解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表示为W,单位是焦耳(J)。

2.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θ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举例讲解功的计算(15分钟)

1. 举例讲解: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如何计算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不一致,如何计算功?

四、讲解功的实际应用(15分钟)

1. 讲解功的意义:功是物理学中衡量能量转化的量度,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举例讲解:功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如电梯、汽车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1. 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思考:功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六、总结(5分钟)

1. 总结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强调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教案:《功》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3节《功》。本节主要介绍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

1.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叫做功。

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cosθ,其中θ为力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3. 功的应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力做功,物体的能量就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能够应用功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让学生观察一个举重运动员举重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举重

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多少功?

2. 概念讲解:

介绍功的定义,强调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叫做功。

3. 公式讲解: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解释各符号的含义和运用。

4. 例题讲解: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

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 实验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7. 板书设计:

板书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应用实例。

8. 作业设计:

题目1: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求这个

力做了多少功?

答案1:50J

题目2: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不一致,如何计算这个力做的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小车、弹簧测力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处理】

一、导入新课:

课前提问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十一章第1节内容——功。谁能用“功”这个字来组词?(指生组词)

总结:“功劳”、“立功”有贡献的意思,“成功”“事半功倍”“功成名就”有成效的意思,我们物理力学里的“功”又包含什么意思?有何确切的含义呢?学了这节内容后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力学中的功(幻灯片1-6)

(1)小狗前进

小孩拉小狗在水平面上运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用力拉小狗,小狗前进,则小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动画演示(水平方向上,小狗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的作用。)

哪个力的作用对小狗有了“成效”?有了“贡献”呢?

(是拉力F让小狗前进,小狗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拉力F对小狗做了功)

(2)叉车举高货物

用叉车搬运货物时,叉车把货物从地面提升到一定高度,叉车用力托起货物,使货物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动。我们看到了叉车工作的成效。(动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功》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动力学中的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初中物理中常用的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厘米-克-秒单位制)。

3. 理解功的本质,能够解释不同情况下功的正负性和大小。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1. 动力学中的功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 各种情况下功的符号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

理解功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例如在平地上推行一把椅子,爬楼梯时感受的累等,慢慢引出对力、功的概念。

2. 学习力的概念

介绍力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力进行分类和比较。

3. 讲解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讲解功的定义及公式,并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题。

4.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功的本质

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功的本质,即工作所做的事情,并解释不同情况下功的正负性和大小。

5. 应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汽车行驶时所做的功、人爬楼所做的功等,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内容,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功”的基本认识和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回答问题、互动交流等表现。

3.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 考试评价:根据考试成绩,评估学生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第一章:功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及表达式。

2. 功的计算:计算功的公式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难点:功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的概念。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力的乘积。

3. 推导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

4.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功的性质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功的性质,掌握功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功的性质:功的正负及意义。

2. 功的应用: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功的性质及应用。

2. 难点: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功的应用。

2. 利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功的性质。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功的应用。

2. 讲解功的性质:功的正负及意义。

3.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功的应用: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第三章:力与功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力与功的关系,掌握力对物体做功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力与功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功的概念;

2.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功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

四、教学方法

讲述、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和现象引入,比如:当我们把书从地上捡起来放在桌子上,我们

就做了功。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需要克服重力,才能使书离开地面,并把它举到桌子上。那什么是功呢?

根据引入让学生自然引出了“什么是功”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解

释详细的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功:力在其作用方向上的作用量乘以移动的距离。即W=F×s。

其中 W 为功,F为力,s为运动的距离,单位为焦耳(J)或牛米(Nm)。

取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水平放置在桌子上,使桌子和地面之间的高度为h。现用手推

这个物体,让它从桌子的一侧移动到桌子的另一侧。根据上述公式,功W=mgh。假设物体质量为2kg,高度为1m,功就是2×9.8×1=19.6J。

4.实验(30分钟)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使他们真正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验步骤如下:

① 将一个小木块放在桌面上;

② 将其中一面打上两个小钉子,使它在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有一段距离可以从桌上悬空;

③ 在悬空的小木块上挂上一个弹簧秤;

④ 用另一块小木板搭在钉子上,在弹簧秤上悬挂一些重物;

⑤ 记录下秤弹子和悬挂重物的重量和高度差(s);

⑥ 计算出重力(F)和移动距离(s);

⑦ 计算出功(W=F×s)。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功的过程,老师可以进一步解释如何确定力的大小和移动距离。

通过本次学习,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功”,掌握了计算方法,加深了对力和功的关系的理解。

初中《功》的教案

初中《功》的教案

初中《功》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功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弹簧测力计、绳子、重物、斜面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功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吗?

二、新课讲解(20分钟)

1. 讲解功的概念: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使物体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并且力的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同。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功等于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即 W = F × s。

3. 讲解功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乘以1米。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弹簧测力计、绳子、重物、斜面等实验用具。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讲解实验原理:通过测量重物在斜面上上升的高度,计算重力做的功。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1. 出示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2. 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呢?

3. 出示拓展题目,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功》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功》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功》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功》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一般计算机式W=F.S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功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含义。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

(3)知道功的单位。

(4)能利用的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件设置情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图片(功夫)展示,由生活中的功引出物理学的功

1.通过人使用滑轮拉物体上升动画说明:1力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

改变2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引导出功的定义

二、课堂内容讲解:

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加深功的理解,

①人推着小车向左运动

②火箭在推力作用下升起

3、观察课本想一想议一议分析前两副图与后两幅图的共同特点、物体是否做功?

讨论归纳总结出做功的2个必要条件:力作用在物体上、在力的方向上移

动一段距离

4、利用做功的2个必要条件,判断下列动画和图片事例中力的做功情

况,

(1)手将球推出去,离开人后继续滚动一段距离,问人对球做功?重力对球呢?

(2)一人将桌子上的书拿起后在将书沿水平方向移动书本,整个过程人对书本做功?

(3)运动员从地上举起杠铃,然后保持3秒不动,整个过程运动员对杠铃做功吗?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三、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
补充说明:在例题选择上,要涵盖不同类型的题目,如直接计算功的大小、分析力的方向与功的关系等。讲解时,不仅要给出答案,还要详细阐述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性
作业设计要针对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答案:
(1)计算题答案:根据给定的力和位移,计算出功的大小。
(2)分析题答案:总结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受力时,力所做的功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功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什么上楼梯比平地行走更费力?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等。
1.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
补充说明:在讲解功的概念时,要详细解释“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理解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关系。在计算方法上,要强调公式W=Fs中的各个物理量的含义,特别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一致性。
2.难点:功的性质,特别是正功和负功的概念。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功的概念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有的四块奖牌给这里的哪4个人呢?
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学生说出自己的评奖方法。
学生答:他四个有
通过实例让学 生 了 解
“功”的意思,利用身边
的两个必要因
素教师追问:为什么你这样评呢?
师:也就是说:功指功劳、成效、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就是功劳、成效、贡献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物理学中的功。
师:根据功的定义,请同学们分析怎样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工呢?
中,大家逐步同意用机器举起物体的
力与举高的高度之积来量度机器的输
出,并称之为功。
我们如何进行比较做功的多少呢?呢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因此,做功的多少不能仅仅单独
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
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要找到一种
更为科学的方法。
[课件出示]探究:功的大小
师:到底功的大小与什么关系?谁能
3师: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活 做功?
学(1)[课件出示1]抱树回家活
答:没有功,因为虽有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答:没做功,因为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
用[课件出示2]冰壶离开人的手后,在
( 平滑的冰面上滑行时,人的推力做功随 吗 ?
〔板书4)功的单位:
学生答: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就是牛·米。
生回答
温馨提示:同时性,同向性、同一性课件出示例题:生分组做题,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准?
三 小
结:
师:想一想自己本节课收获了什么?
[课件出示]交流与收获1、收获的知识:
2、收获的方法: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比一比
谁是我们班的大力士?
(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地面上
的水桶往上举)
问操作者和旁观者:两次移动的距离
怎样?哪次的“功绩”大一些呢?为
什么?
[板书]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
距离越大 成绩 越大。
知识快递:功的概念起源于早期工
业革命的需要,当时的工程师们需要
一个比较蒸汽机效益的办法。在实践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的“成绩”大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学生答:举得高的做功多,举得高的是我们班的大力士。

学生:功的大小跟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由成绩的大小到功的计算, 使学生形象的感受功的大小。
通过对比分析和探究找到功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通过具体的实例, 加上适当的比喻, 使学生理解功的大小。
物体由于惯性运动。 读理解能力
更能加深对功的认识以
机练
习[学生演示3]手提着水桶水平运动一
答:提力在竖直方向,水桶的移动是水平方向的,不是
及做功的必要因素的理解, 突破重
) 段距离,问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2)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做功和没
源自文库做功的实例。并分析。
引导生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
说出自己的猜想?
生自学课本了解功大小的计算。
[课件出示]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和物
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符号“W”表示。
功的公式:功=力X距离W=F·S。
(板书3)功的定义、符号、功的公式
W=F·S(师:注意S指F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
认真阅读63---64页“功的计算及例题”3分钟,并完成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力学中规定 功的两个必要
功劳,他们把物体移动了,有成绩。
学生答:都有力, 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答:物体必须受到力,而且还要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学生答:就是一个
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通过对比归纳使学生对做功的实例有感性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都不能少。学生答:是在力的作用下, 沿力的方向上移动 的距离。
答:叉车的举力对物体做功,重力对苹果做功,推力对
向移动的。同样,因拉力是人施加的, 小车做了功也可以说人对小车做了功。[课件出
示]
引导生总结: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 的作用时,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 析,明确物体在哪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物体在哪个力的方向上距离,哪个力就做了功。[课件出示]

1、功的计算公式是,并说出每
个物理量的单位。
3、物理课本重约N,把它举高0.5m,
所做的功为J
4、你认为在功的计算中应该注意哪些
事项?
师:要计算功的大小,要先确定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距离的单位决定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对物理学做的杰出贡献,把功的单位牛顿·米就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
在力方向上移动的,点和难点。
所以力没做功。
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垂直无功)
比一比:同样是让物体在水平方向
上移动一定的距离,采用的方式不同用力不同,做功不同。所以要认真审题哦!

4
、功的大小
师: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Th活设计环节动意图
(一魔术引入新课:表演空手拿物。在学
个性化设计
)生惊异之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引入新课。
入新课
生观察、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习兴趣。
二1投影出示:学习目标(略)进目
行标
新2师:大家先看观察5个现象,如果你课、们做评委给他们评功受奖,你会把仅
的器材做实验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板书】l.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师:必要的意思是什么?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叉车举重物、苹果落地、推动小车,分析这几幅图中的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图,人的拉力对小车做了功。是因为小车移动的距离是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拉力方
实验研究法、图示分析法等。
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也能借此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并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
四)[课件出示]见课件
达 标
检测
五、推荐 作业
[课件出示]物理实验室需要50千克水,你能帮老师把水从一楼运到三楼的实验室吗?你有几种做法?你认为怎么做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