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概论A卷
东师课程与教学概论18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五段教学法”属于A: 斯宾塞B: 赫尔巴特学派C: 蔡斯D: 凯洛夫正确答案:(单选题) 2: 最早在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家是A: 赫尔巴特B: 乔伊斯C: 夸美纽斯D: 裴斯泰洛齐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早在19世纪,()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就曾阐述过。
A: 泰勒B: 布鲁纳C: 杜威D: 斯宾塞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是产生较早,比较传统的观点。
A: 课程内容即教材B: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C: 课程内容即活动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倡导高难度进行教学的是A: 布鲁纳B: 根舍因C: 赞科夫D: 查斯特正确答案:(单选题) 6: ()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A: 问题意识B: 批判意识C: 怀疑意识D: 创新意识正确答案:(多选题) 1: 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类型有A: 独立模式B: 循环模式C: 包含模式D: 渗透模式E: 对比模式正确答案:(多选题) 2: 教学过程的矛盾包括A: 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B: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C: 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D: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多选题) 3: 关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A: 课程资源是指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不包括知识、技能等。
正确答案:(多选题) 4: 传统教学论中较有影响的人物有A: 夸美纽斯B: 赞科夫C: 赫尔巴特D: 凯洛夫正确答案:(判断题) 1: 合作式学习分为六种基本的类型:实验性的探索、逻辑推理任务、基于测量的研究、工程性设计、技术性设计、开放性研究。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2: 课程与教学目标不能够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3: 理智能力的发展不是探究式学习的三个基本的目标当中的一个。
2018年秋季《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概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没有教学过程的矛盾存在,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教学。
答: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教学通常由四个因素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是由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
于是便形成了四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这四种关系,也就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矛盾。
在四个矛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则为次要矛盾。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对其他矛盾起领导、决定、制约、支配的作用。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过是师生关系的中介,是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
教学内容虽然关系到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也会因人而异,会带有主观的、个性化的色彩;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不大,在教学中不会起到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教学手段,更是受教师的常识和教学能力的制约,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在教学中,一般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由此看来,抓住教与学这个矛盾,把它当作主要矛盾来解决,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教与学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再好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教学手段,都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的作用,甚至还会出现东施效颦的笑话。
2、现阶段,我们所提到的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或文本形式的资源。
答:错.课程资源可以按空间分布不同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课程与教学论.pdf
单选题1.要开发()课程,各学科课程的标记必须消失。
A.广域B.融合C.相关D.活动答案:D2.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心理学基础、()基础、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D.哲学答案:D3.根据评估参照的标准不同,可将教育评估分为:A.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B.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C.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D.相对评估与绝对评估答案:D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首创A.发现法B.结构主义的课程论C.要素主义的课程论D.范例教学理论答案:D5.下列哪一句成语是比喻弟子恭敬接受师教?A.程门立雪B.老蚌出明珠C.实繁有徒D.甘棠有荫答案:A6.加涅按照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它们是A.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B.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论学习、简单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C.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D.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答案:D7.()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答案:D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答案:D9.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答案:D10.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学术中心课程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人格中心课程答案:A1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类型为A.共同解决问题型B.启发型C.提示型D.自主型答案:B12.“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A.斯金纳B.赞可夫C.罗杰斯D.布鲁纳答案:C13.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学观可以简称为A.塑造说B.展开说C.预成说D.内烁说答案:A多选题1.校本教研的形式有哪些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学校的领导培训C.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D.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2.发展性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哪几个步骤A.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B.设计评价工具C.对反映学习情况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D.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答案:A,B,C,D3.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哪几个时期A.测验时期B.描述和判断时期C.评价时期D.建构时期答案:A,B,C,D4.以下不是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A.顺应B.同化C.联想D.平衡答案:A,C,D5.在学习经验的组织方面,以下()是泰勒提出的指标。
955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资料
基础班-955课程与教学论955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考生来说不言而喻。
150分的分值占到总分的一半,且无大纲解析作参考,题型也未作说明,如何把握知识重点成为了基础班看书的难点,大家可以根据我下面所做的梳理来看书。
课程与教学论的参考书目是张传燧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本书包括十个章节,根据对学科专业知识和历年真题的把握,这里抽出主要部分,(其余部分基本不考可以忽略)即:一、课程与教学概论(第一章)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三章)三、课程与教学的主体(第四章)四、课程与教学内容(第五章)五、课程与教学设计(第六章)六、课程与教学实施(第七、八章)在无大纲解析的情况下,真题的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2011-2014年的真题可以发现,课程与教学论的题型基本为名词解释(10’*4)、简要回答题(15’*4)、分析论述题(25’*2),而且需要注意的是,2013年955课程与教学论有更换参考书目,因此2013年和2014年的真题更具参考价值。
近几年的真题分布情况为:题型年份名词解释题简要回答题分析论述题2011年第一章(2)第五章(2)该年题型为判断正误题第三章(1)第四章(1)第五章(1)第三章(1)第八章(1)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下各个部分的知识点。
(特别重要基本年年考的知识用加粗下划线,重点知识部分加下划线标记,考的可能性不大可忽略知识部分用虚线标记) 一、 课程与教学论概论 1、课程与教学的内涵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与教学的地位及其价值 4、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及其关系 5、课程与教学论性质及其研究对象 6、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分析:从真题部分我们可以发现,基本每年都会有题目出自第一章,而且题型一般为名词解释,其中课程与教学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也有可能出简答题(如2014年)。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三章) 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与特点 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与功能第七章(1) 2012年第一章(1) 第五章(1) 第七章(1) 第八章(1)第三章(1) 第四章(1) 第五章(1) 第七章(2) 该年为12’*5 第七章(1) 第八章(1)2013年第一章(1) 第五章(2) 第八章(1)第三章(1) 第四章(1) 第五章(1) 第七章(1) 第七章(1) 第八章(1)2014年第五章(3) 第六章(1) 第八章(1) 该年为8’*5第一章(1) 第三章(1) 第四章(1) 第七章(1)第三章(1) 第七章(1)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4、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5、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分析:这个部分特别好出大题,尤其是简答题,基本年年考,而目标价值取向更是重头戏,要特别仔细的看重点知识点。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对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A、斯腾豪斯B、泰勒C、博比特D、查斯特2、五段教学法”属于:()A、斯宾塞B、赫尔巴特学派C、蔡斯D、凯洛夫3、从各国的课程来看,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跨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4、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材料进行重新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属于:()A、宏观B、中观C、微观5、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着眼于()。
A、未来国民素质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学时间分配6、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A、杜威B、赫尔巴特C、派纳D、泰勒7、以下不属于综合课程形态的是:()A、分科B、相关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8、()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
A 、布鲁姆B、布鲁纳 C、杜威 D 、赫尔巴特9、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为核心,他们的能力状况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
A、教育研究者B、学校行政管理人员C、校长D、教师和学生10、以下不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A 、做实验 B、教学参观C、看书D、到自然界观察11、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是:()A查斯特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12、()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A 独立性B 主动性C 体验性D 探究性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为()。
A:选修课B:必修课14、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自行设计课程。
A、吉林B、黑龙江C、浙江D、辽宁15、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A:实践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二、多项选择题1、在课程编制中,出现以下()形式的课程目标的取向。
教学论复习资料
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课程与教学概论1、课程要求:课程是预期的,课程要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课程目标要事先设计,课程编制人员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选择和组织课程目标。
2、现代课程观的变化:1.强调课程是学习者实际经验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课程观念呈现出从学科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向。
2.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创新的过程。
3.强调师生的经验、教材、环境等因素整合的广阔的课程资源新视野。
4.从只关注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3、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一)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二)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三)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载体之一(四)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五)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4、课程论的诞生◆1.1918年博比特(F. Bobbitt)出版的《课程》,标志着课程论的诞生。
2.杜威1902 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与博比特的《课程》共同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
5、理论界对教学的基本认识(一)对教学的基本涵义的理解1.将教与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指施教者指导受教者进行的学习活动。
2.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施教者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施教者的行为。
(二)教学的逻辑起点--- “学习”(三)教学的本质---引导学生“学”现代教学观——教学并不是给予,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讲解程度并不成正比关系。
教学应当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的获取.教科书是写给学生看的,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之一;6、何谓学定教?——学是教的根据,教法要适应学法,教的规律要符合学的规律7、如何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要求:教师要做到“三个服从”一是教师思维要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要强迫学生跟着自己走。
二是教案服从于课堂当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教师不要用教案来框住学生。
三是教学进度要服从于效果当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思考而占用了较多时间时,教师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要切实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的速度、深度与学生实际失调的毛病。
课程与教学概论19春在线作业1-0004.3A34EA73-9B27
课程与教学概论19春在线作业1-0004
“按单元进行学习,各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并配以小步子的自学教材;每个单元结束后,经测验诊断,接着学习新的单元;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那种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
A:道尔顿制
B:文纳特卡制
C:特朗普制
D:开放课堂
答案:B
新教育坚持()中心说。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答案:B
级上课的特殊组织是
A:班内小组教学
B:全班上课
C:复式教学
D:个别教学
答案:C
主要由教师、管理者、学区所建立的学生作品集。
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
这属于()成长记录袋。
A:理想型
B:展示型
C:文件型
D:评价型
答案:D
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的是
A:博比特
B:泰勒
C:斯腾豪斯
D:查斯特
答案:B。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对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A、斯腾豪斯B、泰勒C、博比特D、查斯特2、五段教学法”属于:()A、斯宾塞B、赫尔巴特学派C、蔡斯D、凯洛夫3、从各国的课程来看,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跨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4、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材料进行重新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属于:()A、宏观B、中观C、微观5、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着眼于()。
A、未来国民素质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学时间分配6、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A、杜威B、赫尔巴特C、派纳D、泰勒7、以下不属于综合课程形态的是:()A、分科B、相关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8、()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
A 、布鲁姆B、布鲁纳 C、杜威 D 、赫尔巴特9、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为核心,他们的能力状况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
A、教育研究者B、学校行政管理人员C、校长D、教师和学生10、以下不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A 、做实验 B、教学参观C、看书D、到自然界观察11、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是:()A查斯特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12、()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A 独立性B 主动性C 体验性D 探究性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为()。
A:选修课B:必修课14、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自行设计课程。
A、吉林B、黑龙江C、浙江D、辽宁15、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A:实践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二、多项选择题1、在课程编制中,出现以下()形式的课程目标的取向。
东师《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2015春第七次在线作业
东师《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2015春第七次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6 道试题,共15 分。
)V 1. ()的课程设计注重儿童自身的兴趣需要。
A. 社会改造主义B. 人本主义C. 进步主义D. 结构主义满分:2.5 分2. ()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9个原则A. 泰勒B. 巴恩斯C. 窦尔D. 塔巴满分:2.5 分3. ()于学科课程相对。
A. 显性课程B. 隐性课程C. 选修课程D. 活动课程满分:2.5 分4. 90年代以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是由A. 各学校自己开、发编写B. 北京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C. 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D. 教育科学出版社统一编写满分:2.5 分5. ()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
A. 布鲁姆B. 布鲁纳C. 杜威D. 赫尔巴特满分:2.5 分6.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A. 独立性B. 主动性C. 合作性D. 探究性满分:2.5 分二、多选题(共4 道试题,共10 分。
)V 1. 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主要有()类型A. 结构性表现任务B. 口头表达C. 创作作品D. 书面表达满分:2.5 分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具体的目标有:A. 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B. 开设学科课程的同时强调课程的整合,设置综合课程。
C.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D. 注重学习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E.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F.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满分:2.5 分3.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A. 课程目标的选择B. 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C. 人类经验的分析D. 课程目标获得E. 教育计划的制定满分:2.5 分4. 传统教学论中较有影响的人物有A. 夸美纽斯B. 赞科夫C. 赫尔巴特D. 凯洛夫满分:2.5 分三、判断题(共30 道试题,共75 分。
)V 1. “给予每个人做领导人的机会” 不是开启教师间的正向互动的方式。
2014年秋季《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概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教学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答:正确。
教育它本身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的艺术形式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它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孩子身上,一个孩子教的是好是坏,得看你的教育方法用的是否得当,教育的方法就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正是这门深奥的艺术造就了现在的成功者2、结合教学模式的有关特点判断: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是普遍适用的。
答:错误。
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可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型。
在教学模式中包含有一种或多种教学策略。
所以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
比如卫生课、防疫课、等关系公共卫生和安全健康的内容都适合上大课,免除了分头授课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和授课者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弊端,能让听众得到真知灼见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1).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方针。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
(3).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2、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答:主要有以下几条。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你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包括那些要素?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他们之间是教师和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凭借所展开的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化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
4、按课程类型,通常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分为哪些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
东师《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2015春第六次在线作业
东师《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2015春第六次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6 道试题,共15 分。
)V 1. ()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取向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人”。
A. 课程内容即教材B.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C. 课程内容即活动满分:2.5 分2. 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A. 实践能力B. 记忆能力C. 思维能力D. 创造能力满分:2.5 分3. ()是课程改革的统帅,认清它,对于我们把握课程改革是很重要的。
A. 课程改革手段B. 课程改革途径C. 课程改革目标D. 课程改革评价满分:2.5 分4. 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A. 泰勒B. 布卢姆C. 布鲁纳D. 派纳满分:2.5 分5. 90年代以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是由A. 各学校自己开、发编写B. 北京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C. 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D. 教育科学出版社统一编写满分:2.5 分6. 教学是有一定的社会性的,课程标准体现()需求,属于文件课程。
A. 国家B. 地方C. 学校D. 管理满分:2.5 分二、多选题(共4 道试题,共10 分。
)V 1. 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主要有()类型A. 结构性表现任务B. 口头表达C. 创作作品D. 书面表达满分:2.5 分2.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搜集资料时,应考虑如下原则A. 所搜集的资料应进行适当的分类以便于进一步的分析;B. 要尽可能搜集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全面准确的资料;C. 学校应能根据所搜集的资料清楚地描述学生学习的优势和不足。
D. 搜集的资料与研究无关的就剔除掉。
3. 关于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不正确的说法是A. 为适应新课程的种种要求,教师必须成为一个“超人”B. 教师是学习促进者,也是学习者。
C. 教师应具有独立的专业精神,不可避免的需要孤立。
D. 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接收者。
满分:2.5 分4. 讲授法分为A. 讲述B. 讲解C. 讲评D. 讲演满分:2.5 分三、判断题(共30 道试题,共75 分。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7)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7)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8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 )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2.[单选题]博比特提出的课程开发方法是( )A)活动分析法B)事件分析法C)职业分析法D)目标分析法3.[单选题]在下列课程类型中,中国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地方课程4.[单选题]以下哪种不是国外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 )A)发现学习法B)程序教学法C)刚要信号图示法D)六步教学法5.[单选题]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
A)课程目标B)培养目标C)教育目标D)教学目标6.[单选题]----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按学科逻辑编制课程,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课程设计取向。
A)学科中心设计B)学习者中心设计C)问题中心设计D)教学者中心设计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8.[单选题]出版于1918年,标志着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著作是( )1-3A)《课程》B)《课程编制》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9.[单选题]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上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0.[单选题]实现了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的统一的是()A)学术中心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社会中心课程论D)儿童中心课程论11.[单选题]学术中心课程理论的实践基础是( )。
A)社会效率运动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12.[单选题]现代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 )。
A)情感性、双边性、发展性B)双边性、教育性、情感性C)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D)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1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集体教学的是( )A)班级授课制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贝尔-兰卡斯特制14.[单选题]在一些农村教学点,老师在一起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15.[单选题]课程实施中,从中间向上的策略实施的主体是( )。
课程与教学论1~8章测试题
第—章课程与教学概论一、选择题1.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A《教育漫话》B《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D《大教学论》2.“五段教学法”属于:( )A斯宾塞B赫尔巴特学派C蔡斯D凯洛夫3.()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泰勒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 )。
A.强制性B.自由性C.开放性D.自主性5.“儿童中心”、“做中学”的课程与教学观,主要是受哲学流派的影响?()A.存在主义 B.实用主义 C.分析哲学 D.语言哲学6.___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隐性课程论D.显性课程论7.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C.卢梭出版《爱弥尔》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二、名词解释课程教学传统教学论现代教学论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2.简述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
3.分析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四、论述题试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与历史贡献?五、活动与研究1.实话实说:分别用“课程”、“教学”为核心词,说300字一段话。
(运用“Google”(http://)等搜索引擎上网检索国内外学者关于课程与教学的不同观点,并加以讨论。
)2.素读《学记》。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政策一、选择题1.课程与教学政策的本质就是课程与教学权力和课程与教学权力的变化而造成的利益的变化A.课程与教学权力及其变化B.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目标C.、课程与教学政策的载体和主体D.课程与教学价值取向2.(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A.中央集权型B.地方分权型C.蛋糕型D.学校自主型3.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 )。
《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概论试卷库共5套试卷及参考答案教育概论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着作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2、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社会;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5、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___________提出的;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和、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和;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为主;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以上都不是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3、“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B.创造性C.复杂性D.长期性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6、把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宣扬人性的解放,这体现教育目的观;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7、不属于教师的专业权利的是 ;A.教学权B.获取报酬待遇权C.管理学生权D.参政权8、“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合论D.多因素论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A.传授知识给学生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3、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就是贯彻了启发性原则;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5、“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6、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7、实习属于课程的范围;8、教学就是指教什么的问题;9、智育与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以教学代替智育;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五、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2、“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3、“教,是为了不教;”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韩老师就沈××同学丢钱的事来到了班上;韩老师说,“为这事,我整个上午都很难受,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之所以做出不好的行为,肯定是一时糊涂;现在你们才十三四岁,正在用自己的手书写自己的历史,拿人家的钱,等于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一个污点,到了二十、三十岁,肯定会后悔的……”;教室里鸦雀无声;韩老师接着说,“现在还来得及,没有花掉这些钱,可以还给沈××同学,花掉了一部分,可以将余下的还去,我们不一定要知道是谁,放进沈××同学的书桌里就可以了;改了就好;我们常说,爱集体,拿了钱,等于离开了集体,还了就表明他她回归到集体中来了,同学们,我们欢不欢迎他她归来”“欢迎”——“大家欢迎,老师更欢迎,那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同学归来吧”第二天,丢失的钱又回到了沈××同学那儿;下午,韩老师在班会上作了表扬,说这位同学战胜了错误……这时,只见后排一位女同学低下了头;20天后,这位女同学呜呜地哭着找到韩老师,韩老师亲切地劝说她,并表扬了她的行为……试以“德育原则”的有关理论对韩老师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教育概论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学记;2奴隶;3班级教学授课制;4培养人;5布鲁纳;6备课,上课;7说服教育;8准备阶段,运用阶段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CBBA, ADBDC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2 5 6 7 10× :1 3 4 8 9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缺点:(1)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2)缺乏灵活性(3)不利于因材施教(4)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五、辩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有人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请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对错;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2、“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说法正确;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价值观、态度、人格塑造等方面也应该重视;教学要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3、“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说法正确;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学会学习是适应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的需要;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一说法是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的核心观念;它建立在人情常伦的基础之上;缺乏法律关系为基础的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发挥有所妨碍;应该建立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六、案例分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循序渐进原则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教育概论试卷二一、名词解释12分1、社会教育2、班级授课制3、德育4、教育科学二、填空题每空1分,15分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______;3.教育是一种_____的社会活动;4.在教学中教师坚持全面发展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性特点,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贯彻了______原则;5.西方教育家_____被称为“教育学之父”;6.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即:——————————;7._______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人才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9.______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10.通过利用或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德育方法,叫做______法; 11._______是德育的基本途径;12.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是从________开始的;13.教学是以______为中介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教和学双边统一的活动;三、判断改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20分1.根据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规律,我们要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2.义务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其具有强迫性;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情感陶冶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5.培养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7.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8.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产生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9.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10.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四、单项选择10分1、教育与劳动完全分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天才出于勤奋”,强调了的重要性;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人努力3、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水平入手;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A.传授知识给学生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C.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5、人的发展是指人的A.身体的发展B.心理的发展C.智力的发展D.身心的发展6、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所表现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的具体表现;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体性与集体性7、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原则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B.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C.循序渐进与反馈调控相结合D.巩固与创新相结合8、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9、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不知B.知识与能力C.思想品德与知识D.理解与巩固10解放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教育学着作是:A.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C.凯洛夫的教育学D.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五、填表;将下表格左边内容的序号填入右边相应的栏目5分六、简答题:8分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七、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每题6分;共18分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3、“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八、实例分析:12分师:为什么说鸡、鸭、猪都是动物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它也是动物啊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师:鱼可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动;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都叫动物;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该教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联系上述教学片断情况进行分析;教育概论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2分,每小题4分;1、社会教育;广义的社会教育,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2、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照一定的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和统一的教学计划对全班同学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3、德育;是对人的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教育者依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运用多种手段,用一定社会多方面外在要求对受教育者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通过其自身心理矛盾运动,使其内化为他们自身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4、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二、填空15分1、教育现象教育规律;2、说服教育法;3、培养人;4、因材施教;5、夸美纽斯;6、启发式与注入式指导思想;7、教育目的;8、激发动机,检查学习效果;;9、上课;10、情感陶冶;11、教学;12、了解和研究学生;13、课程内容三、判断改错20分√:2、5、6、8×:1、3、4、7、9、10改:1、…不平衡性,…可以从不同环节开始3、…反映了社会环境4、说服教育法的…7、观念改为“行为”9、改“阶段性”为“差异性”,或改“因材施教”为“循序渐进”10…以间接经验四、选择10分1-10:BDADDBDBAC五、填表;将下表格左边内容的序号填入右边相应的栏目5分A、广义教育:1、2、4、6、7、10;B狭义教育:5、8;C非教育形式:3、9六、简答题:8分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培养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促进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在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七、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每题6分;共18分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解释这一句话――2分;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入手分析,并对其重要性作强调――4分;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它是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表现2;从影响人的4个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分析3 3、“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课堂质量评价还应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有序,效果好等5分八、实例分析12分“动物”概念教学片段中教师运用教学原则的情况分析符合: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对照例子分析;其中,答对原则名称每条记2分;教育概论试卷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______;2.教育是一种_____的社会活动;3.西方教育家_____被称为“教育学之父”;4.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即:______5.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6.______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7._______是德育的基本途径;8.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是从________开始的;9.教学是以______为中介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教和学双边统一的活动;二、判断改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20分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2.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产生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3.教育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5.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10以内的加法;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7.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8.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培养其道德行为入手;9.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指导意义10.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学科三、单项选择15分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B. 个人本位论C. 社会本位论D.科学本位论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家庭决定论D.儿童决定论3.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B、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C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6.“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8. 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不知B.知识与能力C.思想品德与知识D.理解与巩固9.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10.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11. 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适用于A.有特殊才能的学生B.所有学生C.对教学内容“吃不饱”的学生D.对教学内容“吃不了”的学生12.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1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1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15.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四.简答题1.列举4种教育形式4分2. 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包括哪几个方面4分3.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8分五.辨析题用教育学原理分析下列观点或主张每题5分,15分1.“人是可教的动物”;2.“润物细无声”;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该坚持的16字方针;六.实例分析每题7分,共14分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指出上面实例中教师的做法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七.论述题10分关于教育研究的对象,有如下几种观点:A、研究“教育存在”,它包括“教育活动存在”、“教育观念存在”及“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B、研究“教育现象”;C、研究“教育问题”;D、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E、研究“人”;请你以所学的教育理论评述上述5种观点的对错;教育概论试卷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说服教育法;2培养人;3夸美纽斯;4启发式与注入式指导思想;5激发动机,检查学习效果;6上课;7建立良好的班集体;8课程内容二、判断改错20分1错;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非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2对;3对;4错;以“间接经验……”;5错;教育一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不存在教育和受教育,也谈不上智力发展,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6错;“人的主观能动性”改为“社会环境”;7错;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并非能教育好一切学生,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8错;“道德行为”改为“道德意志”;9对;10错;课程是广泛概念,所学科目只是课程的一部分,它属于主要的部分;三、单项选择15分CBDBA,CDACB,BDDAC四.简答题1.列举4种教育形式4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从其他角度列举,如高等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等,也适当给分2.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包括哪几个方面4分1确定班级奋斗目标;2建立班集体自我管理机构;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班风;4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 3.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哪些规律8分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培养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促进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在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五.辨析及实例分析题每题5分,20分1.“人是可教的动物”;人是可教育的动物、能教育的动物、需要教育的动物;1分所谓“可教育性”指接受教育的能力或适应性品质,使教育开展和完成成为可能;1分;人的可教育性体现在人具有思维和理性,具有理解力;是社会动物,能以语言为媒介与他人交往;2分只有通过教育,人才与动物构成区别1分2.“润物细无声”;对1分;体现了教育的艺术和教育的较高境界1分;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人对人的影响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2分;对于克服注入式,实行启发式教育和教学来说,这种说法具有积极意义1分“A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学生喜欢听课,说明A老师的课质量高”;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课堂质量评价还应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有序,效果好等3分;评价一堂课,应该全面、客观、公正1分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该坚持的16字方针;对1分;对于道德品质的心理因素而言,道德认识是知识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是保证,道德行为是目标和结果;2分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1分;“16字方针”体现了德育过程品德形成的四个因素的关系,是正确的1分。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概论
◆ 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根本问 题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局限: ◆ 易导致无视儿童阶段的存在价值; ◆ 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背离
了教育的本质; ◆ 把课程开发过程视为机械的“课程工程
〞,“见物不见人〞。
◆ 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的认识总体上经 历了从别离到融合的过程。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一、课程与教学各自独立 课程和教学各自相对独立,互不交叉。课程
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 界限与分工。
这种观念造成了教育实践中课程与教学之间 的长久别离与相互制肘的为难局面,使课程变成 了僵化的、封闭的文本,使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成 为桎梏师生心智的手段与机械的运作过程。
学者的研究。 ◆ 实践根底:八年研究
2、“泰勒原理〞的根本内容 1) 确定教育目标 2) 选择教育经验 3) 组织教育经验 4) 评价教育方案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 根本内容: 课程重点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
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方案等方面。课 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现存社会,而要建立一种新的社 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思维与教学 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
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 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 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思维五 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 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 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这五个步骤的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第一部分:三本教材的比较三本教材: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2000年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 2004年小结: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包含了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所有知识点,并在他的基础上新增了课程与教学政策,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模式和影响因素,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块钟启泉在书中对当代中外的改革分开进行了详细阐述。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两个作者还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书每章的开头该章内容的结构图,便于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书中每一小结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案例,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结构清晰,第一章是概论,第二、三、四章是课程论的内容,第五至十三章都是教学论的内容。
与张华和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相比较,他的书新增内容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管理。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章都是由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出该章的主题,每一章的开头也都会列出本章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结尾都有小结、阅读导航和扩展学习三个部分,其书后还附有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条目式教案示例、卡片式教案示例、表格式教案示例。
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选用教材:张华着《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1918年,美国着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
课程与教学概论19春在线作业2-0003.F9BCEB55-BE4D
课程与教学概论19春在线作业2-0003
形势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是关于()规律的争论。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C:教育学相互影响,辩证统一
D: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念答案:B
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的是
A:博比特
B:泰勒
C:斯腾豪斯
D:查斯特
答案:B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推行()教育。
A:素质
B:全球化
C:义务
D:应试
答案:A
()的课程设计注重儿童自身的兴趣需要。
A:社会改造主义
B:人本主义
C:进步主义
D:结构主义
答案:B
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统一固定的A:开放课堂
B:特朗普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答案:B
实践性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斯腾豪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概论》试卷
A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A、《雄辩术原理》
B、《学记》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2、对()的重视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过程
C、方法
D、体验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的是:()
A、杜威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
4、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推行()教育。
A、素质
B、全球化
C、义务
D、应试
5、(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 C.蛋糕型 D.学校自主型
6.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 )。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瑞典
7.新课程改革体现在政策上的一个鲜明特点是( )。
A.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平衡 B.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管理平衡
C.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决策一致 D.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有了统一的教材
8、就我国而言,我们的教育要遵循()的战略思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A、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主义,面向未来
B、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主义,面向世界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
9、最早的选修课程诞生在18世纪的()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捷克
10、()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A、生成性目标 C、普遍性目标
C、行为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1、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从课
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出现()不同的取向。
A、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
2、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代表人物有:
A赞科夫B根舍因C布鲁纳D杜威E查斯特
3、课程组织的准则有()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跳跃性
4、教学的本质涵义包括()
A、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
B、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以学为依据,以交往为形式。
C、教学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共同活动。
D、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5、杜威提出来的“新三中心”指的是()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活动中心 D经验中心
6、课程与数学政策的研究意义有()
A、课程与教学政策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
B、课程与教学政策是教育实践的保证
C、课程与教学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D、课程与教学政策是课程开发的前提
7、课程共有主要是通过()来表征的。
A、教学目标
B、课程与教学计划
C、课程与教学标准
D、教科书
8、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有()
A、定向功能
B、选择功能
C、计划与操作功能
D、评价功能
9、课程开发业被称为()
A、课程编制
B、课程研究
C、课程编订
D、课程建设
10、课程实施的基本观点有()
A、相互对应观
B、忠实观
C、相互适应观
D、创生观
三简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简述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涵义。
3、简要论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
4、简要论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5、教学组织的涵义是什么?
6、什么是行动研究?有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30分,每小题15分)
1、谈谈你对选择与编排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原则与标准的认识。
2、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有哪几种?试对它们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