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官方解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4、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旳基 本要求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旳建 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规 范性文件 。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涵 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涉及财务管理工作旳 各项经济业务及有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 理过程中旳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 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3)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接受财政、审计 等部门组织实施旳各项监督检验,并主动 予以配合。单位应根据财政、审计等部门 提出旳审计检验报告改善和完善内部控制 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工作。(3 Nhomakorabea实物资产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实物资产管理, 堵塞管理漏洞,维护资产旳安全和完整, 预防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旳流失。
(4)收入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代政府征收旳 非税收入等各项收入旳管理,对收入征管、 票据管理、分析、考核等环节进行有效控 制,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5)结余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单位结余旳管 理,明确结余形成事项旳审核程序和结余 使用事项旳管理流程、控制措施,优化财 政资源配置,提升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和 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货币资金旳管理, 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实施有 效控制,明确银行账户旳开户、核对、清 理要求以及与货币资金有关旳票据和印章 旳管理要求,确保货币资金安全规范,提 升货币资金旳使用效益。
(2)往来资金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往来资金旳管 理,对往来资金旳发生、结算、清理等环 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往来资金界定清楚, 责任明确,安全规范。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旳内部控制应该以 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为根本。
(3)行政事业单位责任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控制制度旳建立、健全及有效负责。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旳内部控制具有全 局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是由行政事业单位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自行建立和完善的,用于规范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行的一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职责划分和权责关系,确保工作的协调和高效进行。
2. 内部控制目标和原则: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原则,例如风险管理、合规性、信息安全等。
3. 内部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制定内部控制策略,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督等,以及具体的控制措施,例如审计、内部审查、财务管理等。
4. 人员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选拔、任用、培训和考核等,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履行职责。
5. 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和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包括固定资产和财务收支的监督和管理。
6. 内部信息管理和交流:建立内部信息管理和交流制度,包括信息处理、传递和保存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保密性。
7. 管理监督和考核评价:建立管理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奖惩。
通过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单位的管理效能,规范工作流程,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和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同时也减少风险和防范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合规性、提高效率和减少风险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从制度的基本原则、设计原则和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制度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且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2.风险管理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科学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基于科学的管理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全面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环节和职能,确保全面控制和管理。
二、制度的设计原则1.明确责任:通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责任的明确化和权责的分工。
2.流程规范化: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3.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安全的传递和控制。
4.内部审计: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监督和评估。
三、具体内容1.财务管理方面: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要求编制详细的预算,确保资金的使用合理、安全和透明。
2.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包括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发展等,要求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人员的权限和责任。
3.行政管理方面:包括制度建设、文件管理、办公设备管理等,要求制定详细的行政管理规定,确保文件的保密和有效管理。
4.信息管理方面:包括信息安全、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等,要求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的安全和实时传递。
此外,内部控制制度还应当制定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运行,如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建立健全的举报制度等。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通过制度的设计和落实,能够提高效率和减少风险,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是指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力、物资等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运用,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违法违纪行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责任分工,包括财务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报告、财务资金管理等。
2.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人员招聘、考核、晋升、奖惩、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原则和程序,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3. 审计监督制度: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内部控制流程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环节的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确保程序规范、制度公正,防止滥权和腐败行为。
5. 监督和问责制度:建立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监督,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问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有助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提高管理效能,保护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防范经济损失和风险的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7.01.25•【文号】财会[2017]1号•【施行日期】2017.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财会[2017]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政部2017年1月25日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1)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理解:①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应以优化公共服务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
②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2)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主要是财政制度)的约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自主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该以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
(3)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负责。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全局性。
所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以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和监督的机制。
2、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依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③《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一般地说,《会计法》作为根本大法,对所有单位的控制制度作了根本性规定,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依据和前提;《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则对会计方面基础工作的控制制度(如职务不相容、回避等制度)给出了指导性规范;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则给出了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涉及全面内部会计控制的指导性规范。
具体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该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为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
基本规范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等,是制定具体规范的基本依据,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起着统驭的作用。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官方解读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有关精神,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近日,财政部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20〕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20〕1号,以下简称《管理制度》),同时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2020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20〕3号,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开展2020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制度》和《通知》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财政部出台《管理制度》的有关背景。
答:自2012年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规范》),特别是2020年财政部牵头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制定的《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以来,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在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中央提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的改革任务和要求,2020年以来,财政部对我国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根据《指导意见》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向各地区、各部门全面了解内控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基础性评价、课题研究、专家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管理制度》,以规范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促进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统称,是国家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保障其运行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旨在保护组织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促进运营效率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单位管理者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的内容。
1.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明确制度的内容、范围和执行程序,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2. 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制定内部控制报告编制的规范和流程,明确报告的内容、格式和提交时间,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评估,建立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评估机制,确保报告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 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和反馈,明确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范围和方式,建立反馈机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
1. 加强组织领导,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部监督、内部审计等,提高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 加强内部培训,加强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4.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
五、结语。
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单位管理者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情况,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保障单位的稳健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是指依法由国家机关以及地方政府或授权的其他单位,负责具体行政管理和提供行政公共服务的组织。
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提升效益,内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工作之一。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目的以及内部控制的要素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活动中为达到机构目标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手段,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规范内外部流程,核算并监督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安全保护的过程,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一种方法。
二、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为单位的运营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机构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要素进行分析: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员工的素质和行为规范等因素。
在控制环境下,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组织机构的权责,确保责任明确,职权分明,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积极、有序的工作氛围。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指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分类和控制。
通过分析和评估内外部环境对机构运营的影响,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从而减少和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主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和流程,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单位各项工作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
控制活动主要包括财务内部控制、行政内部控制、生产管理内部控制等等,通过各种内部控制措施,实现内部控制的全面覆盖和有效监管。
四、内部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
(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4、评估结果的应用
评估工作完成后,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应当做好汇总、整理和分 析工作,必须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 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组织情况 发现的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 应对风险的措施建议
(四)风险评估的范围 两个层面
1、单位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规范第10条规定
一是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二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实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四、如何建立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试行较好单位的经验
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开展内控 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比较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并
形成工作合力 制度建设比较完备,注重构建一系列相互配合、相
(八)第7种方法:单据控制
假发票问题
国家审计署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显示: 在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近3万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假发票, 列支金额1.4亿元
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情况下,利用“假发票”套 取资金978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集体福利
票据通常是指单位发生经济行为在报销环节使用的 外部凭证,证实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及其金额
(八)第7种方法:单据控制
一是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 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 涉及的表单和票据----单据制度化
二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 保管单据----使用和管理规范化
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 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6项业务
内部控制的机制
静态
制度安排:是内部管理系统,包括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 实制度所需的控制措施和程序
XX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官方解读
XX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官方解读日前,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下称《管理制度》),要求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年度编报内部控制报告。
下面是三思教育网小编提供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官方解读,欢迎阅读。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有关精神,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近日,财政部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XX〕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XX〕1号,以下简称《管理制度》),同时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XX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XX〕3号,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开展XX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制度》和《通知》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财政部出台《管理制度》的有关背景。
答:自XX年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XX〕21号,以下简称《规范》),特别是XX年财政部牵头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制定的《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以来,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在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中央提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的改革任务和要求,XX年以来,财政部对我国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根据《指导意见》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向各地区、各部门全面了解内控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基础性评价、课题研究、专家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管理制度》,以规范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促进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3 科技支持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 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和数 据分析平台。
结论和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有效建立和执行对于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 配置、保护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规范》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石,规范内部控制对于提升管理水平和绩 效至关重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意义
1 提高管理效率
合理的内部控制规范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 提高组织管理效率,降低风险。
2 保障资金安全
良好的内部控制规范可以有效预防和发现资 金管理中的滥用或侵占行为。
3 增强职工纪律
4 树立良好形象
明确的内部控制规范可以提高职工的纪律性, 强化对工作流程的合规性监督。
规范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树 立诚信、透明的形象。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
责任制
明确各级责任和权限,形成责 权统一、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
风险防控
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针 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步骤
1
风险识别
识别和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可能面临的各
控制制度
2
种风险和问题。
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流
程和权限。
3
沟通宣传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培训员工以提高控 制措施的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缺乏明确责任
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和权限, 强化责任感和管理意识。
信息沟通
强化内部信息共享和沟通,确 保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明确
确立内部控制目标,明确各项控制指标和结果。
制度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一、目的和约定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确保单位的运作规范、高效,并保障单位的财务管理、资产保护和风险控制。
1.2 约定1.2.1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部门、岗位及人员。
1.2.2 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职责划分、操作流程等。
二、基本原则2.1 适应性原则根据本单位的特定情况和运作需求,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2.2 全员参与原则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并按照职责履行相关职责。
2.3 分工协作原则各部门之间应划定职责边界,并建立协作机制,确保流程的顺畅进行。
2.4 风险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应根据单位的风险特点,设定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2.5 审核监督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应得到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职责划分与操作流程3.1 职责划分3.1.1 指导部门•负责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和培训。
•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
3.1.2 监督部门•负责审核和监督各部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与指导部门协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指导,并汇报上级机构。
3.1.3 各部门•根据指导部门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向员工进行培训。
•负责执行和落实本部门的内部控制措施,并按照要求进行相关记录和报告。
3.2 操作流程3.2.1 内部控制的需求分析根据单位的运作流程和风险特点,分析确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
3.2.2 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完善各部门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报备指导部门。
3.2.3 内部控制的培训与落实指导部门负责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并各部门按照制度要求执行,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2.4 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改进监督部门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审核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指导,并与指导部门协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四、其他事项4.1 变更与解释本制度的任何变更和解释均需经过指导部门的审议和批准,并及时向全体员工进行通知和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一、概述行政事业单位是为了有效管理和运行公共事务而设立的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合规运作、防范风险和实现权责透明,并保护公众利益,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本文将介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基本原则以及建立和改进该制度的步骤。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制度和方法,在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其目标是确保机构内部各项活动在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框架下进行,同时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运转和正确使用,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公共事务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是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需要更加谨慎处理,确保公正、透明和合法。
•风险防控:行政事业单位面临各种内外部风险,如财务风险、违纪违法风险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防范风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资源合理配置: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确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组织改进和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容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促进组织的改进和发展。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确保合规运作。
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全面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环节和岗位,任何环节和岗位都不能被忽视。
3.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既要确保制度的执行,又要保证执行的效果,真正发挥实际的控制作用。
4.透明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对外公开,公众和相关方可以了解单位的控制规定和执行情况。
5.及时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要及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五、建立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步骤1.制定规章制度:根据单位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用于该单位的内部控制规定和制度,包括各个环节和岗位的控制措施和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一、概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保护公共财产安全,防范廉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本制度旨在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具体措施,以及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后果,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内部控制的含义和原则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措施,对单位内部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制约和监督。
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全面覆盖。
2.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
3.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4.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1. 内部环境控制(1)单位负责人职责分工:明确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中的领导责任,建立单位负责人定期报告制度。
(2)财务人员职责分工:建立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财务部门及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监督人员职责分工:设立监督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2. 流程控制(1)经费申请控制:制定经费申请流程,明确各类经费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和审批程序。
(2)经费审核控制:建立经费审核制度,明确审核责任和审核流程。
(3)经费报销控制:制定经费报销流程,明确报销范围、报销标准和报销审核程序。
3. 风险评估(1)廉政风险评估: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廉政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财务风险评估: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
(3)管理风险评估:全面识别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解读
2. 收支业务控制
①建立健全收入 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 设置 岗位
确保收款 、会计核 算等不相 容岗位的 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解读
2. 收支业务控制 ❖ ②确保收入完整,严禁设立账外账:
1
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应作为
账务处理依据提交财会部门
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
2
3
对应收未收项目应明确责任主体,
a) 确定支出标准 b) 明确支出报销流程 c) 按规定办理支出事项 d) 合理设置岗位 e) 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执行、
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解读
2. 收支业务控制
⑥明确支出各关键岗位(内部审批、审核、支付、 核算和归档)的职责权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解读
引文
1
《内控规范》出台的背景
2 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
3
《内控规范》的主要内容
4 实施《内控规范》的关键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解读
一、《内控规范》出台的背景
❖近几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 ❖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总体上得到不断提升
落实催收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解读
2. 收支业务控制
③非税收入应及时上缴财政专户,不得截留、挪用 或私分
④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 票据台账
做好 废旧票据的管理
不得
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票据 擅自扩大票据适应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解读
2. 收支业务控制
⑤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解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各类风险,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科学、规范、有序运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以规定和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的职责、权限和程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的全过程。
三、职责分工1、行政领导班子要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确保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运行有效,并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工作。
任免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工作的负责人。
2、内部控制部门负责内部控制报告的整理、输出及相关工作的研究及专项工作。
3、各部室、分、支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好本部门、单位的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工作。
四、控制措施1、审批程序(1)行政领导班子讨论研究通过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总体思路。
(2)内部控制部门根据领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概念和方法,并上报行政领导班子,行政领导班子批准后将方案下达下级各单位。
(3)下级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内部控制报告工作方案,报行政领导班子审批。
2、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1)各部门根据行政领导班子批准的内部控制报告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工作,进行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
(2)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应当遵循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报告的准确、真实。
3、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1)内部控制部门应当对各部门编制的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核,核对其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内部控制部门对审核通过的内部控制报告提出修改意见,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并改正错误,确保内部控制报告的质量。
4、内部控制报告的汇总(1)内部控制部门对各部门编制通过的内部控制报告进行汇总,并形成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报告。
(2)内部控制部门应当加强内部控制报告的统一性和标准化,确保内部控制报告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
五、监督检查1、行政领导班子对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公文写作/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
度官方解读
日前,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下称《管理制度》),要求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年度编报内部控制报告。
下面是小编提供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官方解读,欢迎阅读。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有关精神,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近日,财政部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XX〕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XX〕1号,以下简称《管理制度》),同时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20XX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XX〕3号,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开展20XX 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制度》和《通知》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财政部出台《管理制度》的有关背景。
答:自20XX年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XX〕21号,以下简称《规范》),特别是20XX年财政部牵头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制定的《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以来,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在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中央提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的改革任务和要求,20XX年以来,财政部对我国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根据《指导意见》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向各地区、各部门全面了解内控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基础性评价、课题研究、专家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管理制度》,以规范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促进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
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问:《管理制度》和《通知》起草发布的过程如何?
答:《管理制度》和《通知》从起草到发布,大致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是启动阶段。
20XX年初,财政部会计司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体系研究课题组,启动了《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
20XX年上半年,课题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初步明确了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总体要求、报告机制及形式等内容。
二是调研阶段。
通过向各地区、各部门发函,全面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展情况、有关经验做法、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及工作建议意见等,为研究制定《管理制度》和开展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是测试阶段。
20XX年6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对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摸底测试,帮助各单位查找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为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四是研讨阶段。
20XX年下半年,财政部课题组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专家研讨会,邀请了部分中央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地方单位、《规范》实施财政部联系单位以及内部控制理论界专家、代表,针对《管理制度》以及单位如何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进行了多次研讨,重点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及模板进行了讨论和完善。
在研讨过程中,各方面专家、代表一致认为在我国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应尽可能避免给各部门及单位增加额外工作量。
为此,课题组针对内部控制报告格式和要求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以标准化表格的填报形式代替文字性描述、以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客观性指标代替主观性描述,从而有效降低了单位编报内部控制报告的难度和工作强度,也提高了各地区、各部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
五是征求意见阶段。
在课题报告、调研测试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20XX年12月,财政部会计司起草了《管理制度》和《通知》的征求意见稿向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审计署等部门征求了意见,并同时向财政部部内10多个司局征求了意见。
反馈意见总体上对《管理制度》和《通知》表示赞同,有关各方也针对征求意见稿中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六是完善和发布阶段。
20XX年1月,在充分吸收借鉴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财政部会计司对《管理制度》和《通知》相关条款和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个别未直接吸收的意见建议也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沟通解释,取得共识,最终形成了《管理制度》和《通知》并正式印发。
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管理制度》共八章,二十九条。
主要内容包括:
1.总则。
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内部控制报告的定义、内部控制报告编制的原则、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开展方式等内容。
2.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组织。
主要明确财政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及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分别组织实施全国、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及主要职责。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主要包括各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审批过程及报送要求等内容。
4.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主要规定各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以及报送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