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

合集下载

增强生命的韧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

增强生命的韧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

论报道,使他被误解,种种被猜疑的声音给他造成无形
巨大的压力导致病情加重,黑暗和绝望一度伴随着他。
他用最决绝的方式摆脱不可承受之病痛,与世诀别。”
面对挫折时是消极的态度,一味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最后做出 了不恰当的行为,用自杀结束了生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消极的 影响
探究分享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了一
感悟人生
随堂练习
2.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 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
A ”下列选项中与这句名言意思相近的是( )
①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②有毅力者成,反者败(梁启超) ③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 志(苏轼) ④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中国体育代表团439名运动员参加了390 个小项比赛,获得214枚金牌、167枚银牌、 140枚铜牌,共521枚奖牌,打破13项世界记 录,35项亚洲纪录,位列本届亚残运会奖牌 榜首位,取得了中国体育代表团自参加亚残 运会以来历史服好成绩。
参加亚残运会的运动员们在赛 场上大放异彩的背后,要面临着 比常人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说一 说残疾人运动灵在运动中要面临 哪些障碍?
【知识梳理 】
增强生命的韧性
生命难免 有挫折
挫折的内涵
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是不相同的 挫折的影响
发掘生命 的力量
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我 们的生命力量
长一番智慧”这句话表
( B)
A.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B.挫折也能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C.挫折是生活中的灾难、成长中的障碍 D.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面对腿部严重的伤病和不够理想的比赛结果,徐梦桃最终稳住心态,照常训练。她坚信,通过这些失败不断提高滑雪技术水平,一步步地靠近成功。
议学活动三:如何面对挫折?
图片展示林肯遇到的挫折和感悟:
视频播放徐梦桃应对挫折的做法:
材料展示徐梦桃应对挫折的做法:
此前,伤病困扰的她曾萌生退意,但“狠心”的父亲告诉她“不差这一步”,一定要坚持下去。在徐梦桃受伤治疗期间,父母从老家赶来陪伴其左右。
学生思考:从她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议学活动一:什么是挫折?
议学活动二:挫折带给我们只是同一种感受吗?
组织学生开展课内情境模拟活动:期中考试后,数学试卷和考试成绩下发。以下3位同学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遇到了挫折。
学生小组讨论:有理有据地对这两位同学的观点评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徐梦桃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有些成绩还不够理想,让自己陷入了苦闷和失落。2018年平昌冬奥会,致命的滑雪失误让她在赛后曾萌生退役的想法。
在国家队训练,队员们相互鼓励、支持。在她恢复期间,王心迪等队员主动承担照顾她的任务,帮她打饭,逗她开心,用最大的努力,去鼓舞徐梦桃重拾信心。
徐梦桃的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挫折?
三、课堂小结
课后实践: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课后调查活动,了解本班级同学面对挫折的态度和表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面对挫折,人们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原因。
2.通过开展对挫折影响的课堂辨析教学实践,引领学生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结合北京冬奥会冠军徐梦桃遇到的挫折及其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和问题情境探究,引领学生主动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会环境,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培育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九课 珍视生命第二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九课 珍视生命第二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韧性,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 学情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初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对于如何面对挫折,保持生命的韧性有一定的需求。

3.学生可能存在对生命韧性理解的片面性,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含义,认识到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韧性,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韧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4.自我反思法:让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做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教学PPT。

3.相关案例资料。

4.课堂讨论所需道具和物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生命韧性的短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韧性。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韧性?为什么我们要增强生命的韧性?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生命韧性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学会识别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3.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面对逆境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如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挑战、建立良好的人际干系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面对逆境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用于展示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 准备一些经典逆境人物案例,用于教室讨论。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生命韧性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韧性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1. 介绍生命韧性的观点和意义:教师简要诠释生命韧性的观点,并阐述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探讨如何增强生命韧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如积极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对挫折的能力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和挫折。

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建议。

4.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效果,并与其他小组的学生交流经验和学习。

5. 教师总结:教师对新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韧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增强自己的生命韧性。

三、实践活动1. 制定个人生命韧性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增强生命韧性的计划,包括采取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和预期效果等。

2. 实施生命韧性计划:鼓励学生按照制定的计划,积极行动起来,尽力增强自己的生命韧性。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3. 反馈与评估:学生定期评估自己的生命韧性计划实施情况,并与其他同砚分享经验和教训。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力量。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能采取有效措施发掘自身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认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了解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的面对,而是逃避或绕开,有时候用损害生命的方法来应对,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近年来,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旨在教育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命成长中的挫折,培养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这些是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少数学生参与投入不够,达不到感动,领悟,提升到行动的目的。

【重难点】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教学流程预设:(一)导入新课观看力克胡哲的视频演讲,并谈感受,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幸,坚强的挑战者才会有幸福人生。

让我们发掘自己的生命之力,增强生命的韧性,笑对人生,拥抱幸福。

引出所学内容增强生命的韧性。

(二)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生成能力。

(三)合作探究新课1、挫折的含义: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分享我们的经历(1)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经历是什么?(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于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挫折反应不同。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挫折反应不同。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挫折反应不同。

)(2)面对挫折你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意图:让学生体验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负面情绪感受)3、辩论: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消极影响: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增强生命的韧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增强生命的韧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帮助 ,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易错点拨
误区:挫折对人只有消极影响。 纠正:挫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但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自己,正 确对待挫折,就能够变压力为动力,把挫折当成我们的垫脚石,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名句品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 释义: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 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寓意:我们在面对挫折时应该自强不息,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 坚强的意志。
议题二 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 情境一 1995年,彭超出生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个普通家庭,6岁时因不慎被高压变压器击中, 失去双臂。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彭超没有放弃,他开始练习用脚写字、吃饭、洗脸、刷牙、 穿衣、做饭,每天练习10小时。2015年,他以603分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2021年,他更 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同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2022年彭超通过法考,又参加了冬残奥 会火炬传递。 情境二 小刚的家庭条件优越,可自从到外地上寄宿制初中后,他便没有了从前的优越感,加上 初中学习难度大、科目多,他感觉学习很吃力,非常苦恼,便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 绩越来越差,渐渐地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 (1)情境一中的彭超和情境二中的小刚各自遇到了什么挫折?二人的不同经历说明了什么?
表现
原因
不同 面对不同的挫折,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的人 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 人们对挫折的
同一 在生命的 不同时期 ,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 认识和态度 .
个人 反应
不同
3.挫折的影响是什么?
(1)消极影响: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 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 正常的 ,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 消沉 , 甚至做出 不恰当的行为 。 (2)积极影响: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 一部分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 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 生活经验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对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价值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生命的韧性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他们需要通过生活案例和互动交流,来感受和理解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从能力层面来看,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请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如何培养生命韧性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需要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参与者以及活动评估方法等。
作业反馈:
1. 针对学生的短文作业,我会逐一批改,对学生的写作技巧、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对于表达清晰、观点明确、分析深入的学生,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表达不清、逻辑混乱、分析不深入的学生,我会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
在讲解韧性的基础知识时,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韧性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是挺快的,他们也能跟上我的思路。不过,我也注意到有几个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部分内容不太感兴趣或者听不懂。下次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可能需要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
从素质层面来看,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正在形成中,他们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同时,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在逐步发展,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有着各自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认真听讲、主动思考等。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是由一米范文为您提供的“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相关范文样本,希望可以在您写作“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相关文案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篇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的影响的两重性,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心理游戏《蛋的进化》。

导入:游戏体验,感受挫折游戏规则:同学两人一组通过“锤子剪刀布”决定输赢。

输的趴在位上,你的身份还是未孵化的蛋,赢的站起来进化成小鸡,小鸡和小鸡再决输赢。

输的退化为蛋,坐下,赢的进化为小鸟。

小鸟飞到前面来,再决胜负。

依此类推,四局全赢的进化为人。

学生按照规则做游戏谈感受。

教师归纳:我们从游戏中体验到,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

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增强生命的韧性。

环节一:畅所欲言直面挫折【设问】1、你印象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启发学生谈一谈)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回答。

2、你面对挫折会怎么办?(填写书本106页探究与分享)教师归纳: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有人面对挫折越挫越勇,有人经受不住,意志消沉。

【设问】辩一辩,赛一赛。

“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正方同学:挫折是好事反方同学:挫折是坏事正方同学观点:挫折是好事。

挫折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挫折能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主要讲述了生命的珍贵和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对于如何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

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韧性,认识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生命韧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难点: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生命韧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韧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3.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视生命、增强生命韧性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生命韧性。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讨论成果,强调珍视生命、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七年级上册 生命的思考增强生命的韧性(最终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七年级上册 生命的思考增强生命的韧性(最终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福宝中学刘佳怡一、课标分析“增强生命的韧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是本课内容的落脚点。

分析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响,明确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还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三、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而是逃避,有时候用伤害生命的方式来应对。

近年来,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开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开掘生命的力量。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开掘生命的力量,勇敢克服挫折。

教学难点: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本节课我运用情景式、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七、教学过程经为了公务员考试每天坚持学习十个小时,可是最后还是遗憾落榜。

那你们呢?免有挫折生:提供师:可见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上总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和失败, 比方学习上-♦•人际交往上-♦•工作生活上・••等等,而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我们的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生活难免有挫折。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挫折的含义并进行标注、齐读;板书)2、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过渡:那面对挫折,你的感受如何?你是怎样面对这些挫折的?师:可见我们面对不同的挫折,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响。

《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增强生命的韧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韧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逆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和策略。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是本次学习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本课时的作业内容:1. 课堂预习:要求学生预习《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课的相关内容,包括生命韧性的定义、特点及作用等。

2. 视频学习:通过观看相关教育视频,了解韧性强的案例及个体如何在困难中成长、增强自身韧性的过程。

3. 案例分析:学生需要分析一个关于生命韧性的真实案例,如某位名人或身边的人在逆境中如何保持韧性并最终成功的经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如何通过增强生命的韧性来应对这些困难。

5. 作业报告: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增强生命韧性》的短文或心得体会,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要求学生真实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 准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至教师邮箱或课堂作业本。

2. 内容真实:视频学习及案例分析需真实可信,不能编造虚假信息。

3.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共同完成讨论报告。

4. 字数规范:作业报告字数需达到规定要求,避免过于简略或冗长。

5. 格式整洁:作业报告需格式规范、字迹清晰、排版整洁。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体评价标准如下:1. 内容评价:评价学生作业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深度。

2. 态度评价:评价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及合作情况。

4. 语言评价:评价学生作业报告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性。

5. 创新性评价:鼓励学生在报告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以下反馈:1. 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增强生命的韧性》是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韧性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克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坚韧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和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非常贴近实际,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韧性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克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坚韧精神,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韧性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克服。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韧性生命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韧性生命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情感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难的勇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韧性生命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克服。

增强生命的韧性-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命的韧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并掌握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增强对生命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的韧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增强生命的韧性。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3.1 教学内容1.什么是生命的韧性,为什么要增强生命的韧性?2.一些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和策略,如锻炼身体、练习冥想、学习自我控制等。

3.2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教师用简短的语言,介绍本堂课将要讨论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步骤二:阅读教材教师发放教材,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本课的课文,并准备课堂讨论。

学生可以在自己笔记本上作出总结。

步骤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法创造出一个安全和谐的讨论氛围,并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准确地表达出来。

步骤四: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具体情况下的生命韧性。

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所面临的生命韧性困境和解决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生命韧性对生活的重要性。

步骤五:课堂互动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中,让学生知道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以及如何帮助他人。

3.3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后作业评价:分析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认识提高生命韧性的方法,总结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涵盖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明确生命的宝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引入、阅读、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多方面展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增强生命的韧性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增强生命的韧性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探究与分享
请查阅相关人物的资料或采访身边的人,记录他们对中学时代 的回忆,并写下自己的发现与思考。
人物一:记录:
人物二:记录:
人物三:记录: 你的发现和思考:
知识
点:
2、中学时代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 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 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拓展空间
感人故事
收获
O在老师的帮助下,查阅有关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 学习并整理至少一种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O在历史上,你知道哪些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你 从中收获了什么?与同学一起分享。
课后练习
1 应对挫折,摆脱挫折的困扰,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你认为面对挫 折,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B) (1)不顾一切地采取措施,释放或发泄因挫折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2)面对挫折,具体分析挫折,抓住关键问题,理智寻找解决途径 (3)向老师、父母寻求帮助,学习别人的经验,克服遇到的挫折 (4)善于发现自己拥有的面对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和不懈努力 A(1)(2)(3) B(2)(3)(4) C(1)(2)(4) D(1)(3)(4)
第九课 珍视生命
PART ONE
02 增强生命的韧性
创景设 情
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 本,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 用他的感恩、智慧以及仅有的“小鸡腿”(左 脚掌及相连的两个趾头),活出了生命的奇迹。
尼克语录: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
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 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 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际遇,而是我们 的态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加生命的韧性 》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加生命的韧性 》 教案

9.2《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时候的心情如何?请你现在回忆一个挫折,谈谈你的新感受或新认识。

8、马云的故事9、总结:每个人面对挫折的反应:(2)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10、过渡: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11、相关链接:挫折包括三个方面: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12、探究与分享二:书本107页13、思考:请选择你面对挫折时的感受(可以多选);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14、总结:挫折对我们会产生的态度: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

15、探究与分享三:书本107页16、思考:从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17、总结:挫折对我们会产生的影响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二、发掘生命的力量1、角色扮演:①邀请1名同学扮演失去右手的人;邀请一名同学扮演失去左手的人;邀请一名同学扮演失去双手的人。

②要求3位同学找到方法,书写“学习”二字。

③根据同学的扮演,说说你的感受。

2、探究与分享四:书本108页3、总结:发掘生命的力量的方法:(1)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4、观看视频并思考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鼓励学生分享自身想法。

各种小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面对挫折需要正确的态度,做出正确的选择。

角色扮演的展开旨在以亲身的经验使学生明白在挫折面前生命会有强大的修复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发掘生命的力量”这一知识点。

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任家萱选择了怎样的态度面对?如果遭遇人生未知的挫折,你准备怎么做?5、总结:发掘生命的力量的方法:(2)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7、小讨论:因为每个人遇到的挫折都不一样,他人无法为我们提供帮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视生命,并且通过增强生命的韧性,提升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生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但同时也存在对生命敬畏意识的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气馁。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珍视生命的重要性;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培养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珍视生命的意义,增强生命的韧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激发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韧性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关于增强生命韧性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3.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珍视生命的做法。

4.情感体验: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 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我们可以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的霍金
21岁时,被诊断患有肌肉 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医生曾断 言他只能活两年,可他坚强地 活了下来。他全身瘫痪,不能 言语,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 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可以活动。 却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 一,研究宇宙论和黑洞。
想一想:挫折对贝多芬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2、挫折的影响
消极影响: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 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如果 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 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积极影响: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 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 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1、什么是挫折? 2、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3、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第一目 生活难免有挫折
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
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 的事件? 2、造成这些“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 呢?
洪水
战争
外部因素
父母态度粗暴
同学老嘲笑我 老师教育方法不当
D 会感恩挫折,是因为( )
①挫折就是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②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但人们对挫折产生的 反应是相同的,都会产生负面情绪 ③挫折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会 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 ④面对挫折,及时调整自己,就可能将挫折变为我们生 命成长的机会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两只驴子》 一天,一头老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老 驴子看着高高的井口,它害怕地闭上了眼睛…… 小驴子到处找老驴子。最后,小驴子在枯井前 找到了它已经死去的妈妈,悲哀的是,小驴子也没
有 主人逃。出主掉人进想枯了井遭很的多厄遇办运同法。样,它可拼的是命挫也哀折不鸣,能,将喊小来驴了子它救的 不出同来人,只的得情找绪了感几个受人和帮行忙铲为土反把应驴也子埋是掉不。同的。
自强不息的马云 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 落榜,数学只得了1分。马云充满 了挫败感,之后他跟表弟到一家酒 店应聘服务生,结果表弟被录用, 自己惨遭拒绝,老板给出的理由是 马云又瘦又矮,长相不好。 1983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 再次落榜,数学提高到了19分。父 母劝他放弃,好好学门手艺。 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 这次数学考了89分,被杭州师范学 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
C 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 )
A、有的人会遇到挫折,有的人则不会遇到挫折 B、人生不是坦途,挫折是无法战胜的 C、我们要有正确的挫折,从容面对困难,战胜挫折 D、挫折让人消沉,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2、(单选)羚羊如果没有豺狼的威胁怎会变得健壮善 跑?河蚌如果没有砂砾的侵害怎会产生璀璨的珍珠?学 会感恩挫折,是我们必修的一门功课。我们之所以要学
读了蒲松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
挫折 挫折
挫折 挫折


竞取

选国
经 商 失 败
众 议恋精 员人神 失死崩 败去溃
州 议 长 失 败
会 提 名 失 败
竞竞竞 选 选 选担 参 副 参任 议 总 议美 员 统 员国 失 失 失总 败 败 败统
22 23 26 27 29 34
外部因素
成绩总不及格
有不诚信档案
内部因素
1、什么是挫折?
失败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
贝多芬,一生中屡遭磨难,尤其 是耳聋对他的打击最为惨重。这 打击曾使他愤怒又难过,并将自 己关在房子里不愿与人见面。但 是,不甘就此退出乐坛的强烈信 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并且发 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坚 强吼声。创作出气势雄伟,举世 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把土抖掉,并垫到脚下。 向挫折发出挑战。
3、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感 受和行为反应。
清代作家蒲松龄落第后, 并没有被落第造成的挫折击 垮,他及时调整自己,下决 心干一番事业,写下了一副 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 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这样写 了,也这样做了。终于完成 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我们学会与 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 和鼓励,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④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欣赏、培 养幽默感
培养某方 面的兴趣
把和自己 信任的人 考虑并接 关心、帮 谈一谈 受最糟糕 助他人
的结果
小结:如何发掘生命的做法?
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培养自己
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 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 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1、(单选)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 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 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 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通过
终于,小驴子冷静了下来,不再哀号。令人吃 惊的是,每一铲土下去,小驴子就迅速地把它抖掉, 并且都垫到了脚下。很快,小驴子便跑出了枯井。
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认识和态度
害怕地闭
一遇到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
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冷静下来,不再哀号
勇敢面对挫折,
请你辨析:
挫折有益无害
挫折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略。
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 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挫折越多越好
挫折虽有积极影响,但也有消极影响:略。 挫折毕竟是人生道路上的阻碍、失利和失败 等。在人生的道路上,虽然挫折难以避免, 但并不是挫折越多越好。
挫折
挫折 面对不同的挫折,
46 47 49 51
数数林肯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获得成功的?
你有什么启示?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小结:如何正确认识挫折的影响?
第二目 发掘生命的力量
失败的人在每次挫折中只找到借口,成功的人在每次 挫折中都看到机会。让生命中的挫折转变成你的助力!
光秃秃的树干会长出新芽
断尾的壁虎会长出新的尾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