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短神遥墨稀旨永_湖心亭看雪_赏析

合集下载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着述。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赏析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赏析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1597-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也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张岱继公安三袁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

他的代表作是小品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之由。

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湖心亭看雪》原文及作品赏析《湖心亭看雪》,此文具体的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一副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下面本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的诗意与鉴赏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的诗意与鉴赏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的诗意与鉴赏《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明王朝灭亡后所写,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原文:《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而已:罢了。

毡:毛毯。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着述。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湖心亭看雪写作特色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写作特色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写作特色及赏析导语: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湖心亭看雪写作特色及赏析,希望有所帮助!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写作特色《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表现作者痴迷山水以及淡淡的忧国愁绪。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湖心亭看雪的诗意及鉴赏

湖心亭看雪的诗意及鉴赏

湖心亭看雪的诗意及鉴赏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明王朝灭亡后所写,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原文:《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而已:罢了。

毡:毛毯。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赏析《湖心亭看雪》赏析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的是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一上一下一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一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一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词句注释】1.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

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俱:都。

湖心亭看雪(陶庵梦忆)原文注释翻译文言文知识赏析

湖心亭看雪(陶庵梦忆)原文注释翻译文言文知识赏析

湖心亭看雪(陶庵梦忆)原文注释翻译文言文知识赏析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一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通过对湖心亭看雪这件事的描绘,赞扬大自然的伟大,表达自己的内心最深的感情,下面是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赏析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行为的艺术家,屈原吟楚辞投汨罗,太史公披腐刑著史记,姜太公钓鱼,严子陵避官,阮籍放歌,李白纵酒,陶潜归隐……他们的行为不仅是标榜一份清高更是力践一种拔俗。

张岱,晚明才子,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

早年品艺读书,寄情山水,悠游卒岁。

年至五十,身经离乱,抗清不得遂避迹山居。

其散文小品描叙山光水色,民风民俗,抒写真情真性,展现了他丰美的内心世界。

他的一生与他的作品可以说都是晚明思想解放人性回归的艺术实践。

朱光潜将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的人;另一种则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的人。

他称后者是俗人,前者是艺术家。

而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称自己“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蛮童,好美食,好骏马。

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以此看来,张岱完全可以算作一个生活的艺术家,行为的艺术家。

《湖心亭看雪》便是他对自己一场行为艺术的真实再现。

此文堪称张岱小品文的代表作,他以独特的审美情趣构筑了独特的审美意境,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况味:在苍茫如太虚之初的雪景中完成了他与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的三次心灵对话。

在空灵中与自然对话。

《湖心亭看雪》历来倍受推崇的是对雪景的这段描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天与云与山与水”,三个“与”字大胆重复,一气呵成,自上而下,绘出“雾凇沆砀”的迷蒙全景,画面开阔,意境旷远。

再点以长堤、圆亭、扁舟,疏落有致,丰而不满,构筑了散淡空灵的意境。

恰如元人倪赞的写意山水画,不着一字粉黛,简洁清淡,素净脱俗。

这段文字全用白描,与画面意境相符,皆以简为美,以虚为美。

留白处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而张岱不仅是这幅画的欣赏者,更是这幅画的创作者:他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这种美,更以发现美的行为创造了这种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课文 赏析

湖心亭看雪  课文  赏析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而已:罢了。

毡:毛毯。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拉:邀请。

强(qiǎng)饮:尽情喝。

强,尽力,勉力,竭力。

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

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

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过。

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赏析《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湖心亭看雪》赏析1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有许多以西湖为题材的名篇佳作。

如苏轼的“欲把西胡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些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无不让人对西湖的美景神往之至。

而我现在要说的也是一篇关乎西湖的张岱的小品美文《湖心亭看雪》。

张岱是明末清初山阴人,由于改朝换代,从一个富贵人家一落千丈,变得困顿潦倒,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本文分前后两部分,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西湖人的雅趣。

第一部分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的景象。

文章第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其时已是清初,作者故意沿用明的年号,并非误笔,而是隐含了一种亡国之痛,表明作者不忘明朝。

“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妙就妙在一个“绝”字上。

一般文章写景通常是视觉描写,而这个“绝”字是通过听觉写大雪的,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画面。

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雾凇沆砀,天与云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天地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从总体形象入手,连用三个“与”字,写雾、写云、写山、写水,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感。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介,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几笔,不事雕琢,运用白描的手法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与广阔的背景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创设了寂静、空旷、混沌的意境。

文章第二部分写湖心亭巧遇知音,与其同饮的愉悦。

一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描绘出了三人畅饮的情景,足见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畅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注释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注释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注释及赏析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释】俱:都。

绝:消失。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完了,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独:独自。

拏(ná):同“桡”,牵引。

撑(船)。

一作“挐”。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而已:罢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拉:邀请。

强(qiǎng)饮:尽情喝。

强,尽力,勉力,竭力。

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而:表承接,然后。

是:表判断。

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

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

明·张岱【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一上一下一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一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一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一靡一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奇人奇景奇遇《湖心亭看雪》赏析

奇人奇景奇遇《湖心亭看雪》赏析

奇人奇景奇遇《湖心亭看雪》赏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赏析:这是明朝遗老张岱的一篇经典散文。

文章写得是“赏雪”,之所以成为经典名篇,我概括为三奇即奇人、奇景、奇遇。

奇人:向绝处行。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尽显雅士风度;奇景:赏奇之景。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天与云与山与水,这湖与堤与亭与舟,共同构成一幅恬淡的水墨山水画。

他无欲无念,独赏这天地静穆的生动与壮阔,此处有“独钓寒江雪”的意蕴;奇遇:偶遇之美。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借舟子之口,表达作者痴心不改,卓尔不群的家国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之宾,所以诗的语气是在礼节之中含有敬而 远之之意;客是相知之客,诗中透露的则是 不拘形迹的相亲相近之情。明显看出诗人对 他们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感情。
,-.+ * .(/+ & 0
!"#$
% & ’(()!"Fra bibliotek名作 欣赏
语文讲堂
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有 境界自成高格。” ! 何谓神韵?就是作品要有 言外之味,弦外之音。写景,贵清远;写 情,贵朦胧;用词,贵清俊。用钱钟书先生 的话就是“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 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 味,俾由其所写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 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取象 如遥眺而非逼视,用笔宁疏略而毋细密” 。
说, 本文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的。 再来品味本文的神韵。如前所述,神韵 就是言外之味,弦外之音,留有余地,耐人 寻味。《湖心亭看雪》不足二百字,言外的 意蕴却很丰厚。“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作者并未铺陈开来,细加描摹,读者 却看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景象, 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 “与”,结合“一白”,仅仅几字,就勾勒 出天连着云、云连着山、山连着水、白茫茫 一片的浑阔清远。尤其叫绝的是这一句: “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 “影”、“痕”,化实为虚,营造了似有若 无、依稀恍惚的朦胧空灵之境,读着读着, 你的脑海中不由得会幻化出“疏影横斜水清 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雅,“寒塘渡鹤 影,冷月葬花魂”的清峻;而且,这 “痕”、“点”、“芥”、“粒”,四个量 词,不仅暗示了小船的徐徐行进,而且由于 它们的依次递小,还表现出湖中景物和人渐 次融化到这茫茫雪海之中,这时,你会自然 而然地联想到:一滴水之于浩瀚的大海,一 粒星之于深邃的天空,一座山之于连绵的峰 峦 , 一 棵 树 之 于 无 边 的 森 林 …… 你 会 体 悟 到:宇宙何其阔大,人生何其短暂,琐事何 必计较,心胸尚需豁达!这联想,这感悟, 并非文中实写,而是欣赏者依凭作者的简短 笔墨所产生的联翩浮想,正所谓“羚羊挂 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 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 。从叙事的角度 看,本文篇幅虽短,却也是波澜起伏,韵味 深长。大雪三日,冰天雪地,一般人大都深 居简出,向暖避寒,而主人公却一大早“独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钱钟书:《管锥编・全齐文・谢赫〈古画 品〉》,见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 社,.1)1 年第 ’ 版,第 /1’ 页。 !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见《鲁迅选集》第 / 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 ’(’ 页。 .12/ 年第 . 版,
’’ * %+ ,-.+ * .(/+ & 0
"
作者的身世,作为明遗民的他,经历了从锦衣 玉食、华灯骏马到破床碎几、折鼎病琴的巨大 人生变故,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 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事。面 对朝代更替、人事巨变,最为一介书生,纵然 对故国有千般眷恋、万般钟爱,也无丝毫力量 去扭转乾坤,反清复明。他能够做到的,只有 退隐山林,著书立说,在日升月落、雨洒雪飘 中重温故国的繁华与秀美,这是何等的凄苦悲 凉!何等的无可奈何!需要明确的是,作者的 这种人生感悟,并没有直白道出,而是含蓄地 蕴藏在对雪景的描写之中,也就是借景写情, 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清远迷蒙的意境。王国 维先生将境界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 境”,所谓“有我之境”,就是“以我观物, 故 物 皆 著 我 之 色 彩 ” # , 如 “泪 眼 问 花 花 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中的花儿,在诗人 的眼中具有了人的感情,就属此类。“湖中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同样蒙上了鲜明的主观 色彩,蕴含了浓郁的个人情感,当属“有我之 境”。 像中国的许多诗画一样,在对自然景物的 描写中总忘不了点染人的活动,本篇也如此。 为了准确体味本文的情致,我们不妨同柳宗元 的五言绝句《江雪》作一比较。“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绝”在写景上并无二致,但在写人上,二者 差异较大:柳诗塑造的是“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人物只有一个,且在冰天雪地中,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点染的是峻洁清冷,幽 深孤寒。结合柳宗元革新失败、连遭贬谪的身 世,我们读出的是,在充满矛盾斗争的政坛 上,一个坚守正义、兀傲不群、凛然不可犯而 又孤苦寂寞的政治家形象。本文写人,涉及作 者及偶遇的“两痴”,还有舟夫、童子。在茫 茫的白雪中,主人拥毳衣、铺毡子、烤炉火、 饮美酒。应该说,本文展现的是阔绰士大夫的 闲情逸致,其情趣有如《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显然,这闲情逸致在张岱写作此文时,已经定
!"#$
% & ’(()
!!
名作 欣赏
语文讲堂
!
幅短神遥
墨稀旨永
—— — 《湖心亭看雪》赏析
"王锡丽 ! 河北邯郸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 " 缑新华 ! 河北石家庄学院中文系教师,文学硕士 " 朝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据《汉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 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 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 “莫说相公痴, ” 曰: 更有痴似相公者! 古往今来,咏雪的诗文数不胜数,著名 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岑参),散发着奇丽;“燕山雪花大 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充满着 夸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洋溢着雄浑;“微黄的阳光斜 射在山腰上,那些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 老舍 ) 微露出点粉色” ,则透露着秀气……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同是摄雪入镜的明 语大词典》,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篇幅短 小,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 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 怀。本文偏重于后者。) 论文先知人,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 解。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 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 出身于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 好山水,晓音乐、戏曲,过着精舍骏马、鲜 衣美食、弹琴吟诗的富足生活。明亡后不 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 湖寻梦》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 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 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国的怀念, 也流露出不少感伤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 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 中独树一帜。《湖心亭看雪》便是以诗为文 的典范佳作。 中国的诗词讲究“意境”和“神韵”。 何谓意境?简言之,就是景中有情,情景交 融。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能
注,把眼前景、日常事、家常话、身边情, 熔为一炉,娓娓道来,环环入扣,充满了浓 厚的生活气氛和交友处邻之道。此前诗人也 曾写过一首《宾至》的诗:“幽栖地僻经过 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 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 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
栏。”两相对照,却各见用意。张綖《杜诗 通》说:“前有《宾至》诗,而此云客至, 前有敬之之意,此有亲之之意。”宾是尊贵
,$$- .((/ 0 (.12
人再小,也不至于小如“一粒”,这分明是 通过极写亭、人等之小,来反衬出西湖大雪 的茫茫无边,从而含蓄地传达出这样的情 思:天地何其阔大,个人何其渺小!再想想 !"
!%*+
!"#$
% & ’(()
名作 欣赏
语文讲堂
格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对比眼下的没落衰 败,不难体味到作者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 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正如鲁迅先生在《小 品文的危机》一文中所说,明末的小品文,
现在,我们就用“意境”和“神韵”这两把 尺子去衡量《湖心亭看雪》。 先来欣赏本文的意境。名人笔下的西 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如“几处早莺争 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 唐・白居易 4 ,让 我们听到了春天西湖的莺歌燕舞;“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 里),则让我们看到了夏日西湖的花红柳 绿,本文写西湖,却以冰冷的雪景摄入镜 头,在选材上可谓别出心裁;何处观景最为 合适?湖心亭。顾名思义,湖心亭位于西湖 中央,在此极目远眺,湖光山色皆收眼底, 有“湖心平眺”之称,清帝乾隆在亭上曾题 过匾额“静观万类”。不过,细读文章,本 文写景,立足点并不在湖心亭,而在前往湖 心亭的小舟上。文中景物,实为以动写静。 在写景的角度上,既注意到听觉:“大雪三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表现出万籁无声的 寂静气氛;又着眼于视觉,在视角上,作者 首先采用了宽视野,远镜头:“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营造了天 空、云层、湖水连成一片,白茫茫浑然难 辨、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接着,又捕捉到 几处特写的分镜头:“湖中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这一痕、一点、一芥、一粒,既 是视觉,更是感觉;既是景,更是情!很显 然,湖心亭再小,也不至于小如“一点”;
! “ 并非全是吟风弄月, 其中有不平 ” , 也就是
往湖心亭看雪”,突出一个“痴”字,此其 波澜一也。本想天下痴人除己之外,更有何 人?出乎意料的是,早有两痴已先期抵达湖 心亭,此其波澜二也。既相遇,应先互问姓 氏家乡,再把盏交谈,可本文却恰恰相反, 先把盏,再交谈,表现出知己相遇的分外喜 悦,此其波澜三也。既为知己,又同为客居 杭州的游子,理应推杯换盏,促膝长谈,可 作者翻转笔墨,点出了离别,这就不由得使 人想起人生种种的聚散离合,此其波澜四 也。主人公与偶遇的两人虽志趣相投,却不 得不旋即旋离;舟子与主人公虽同往同归, 却不解主人的高雅情趣,将之误解为 “痴”;短文在两个“痴”字中戛然而止, 让人回味无穷,使读者联想起人生的阴差阳 错,无可奈何!此其波澜五也。这种叙事的 手段,仿佛使人看到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 曳,游鱼的沉浮,产生出峰回路转、波澜横 生的美感。 在描写手法上,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的 精雕细刻,而是采用了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的白描手法,这种手法与作者所选取的上下 一白、并无二色的雪景特征相得益彰,唯其 如此,清远浑阔的境界才得以展现;但在技 法上,作者却综合运用了多种对比:大与 小、远与近、冷与暖、动与静、实与虚、痴 与更痴,其效果是,文章虽短,描写虽简, 却充满张力,富于变化,摇曳生姿。 总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在不足 二百字的小品文中,无论写景还是叙事,都 简洁自然、清新流丽而又情致深远,真正做 到了幅短神遥,墨稀旨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