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初中数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许芬英一、“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1.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

表述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设计思路”的修改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2.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

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

并专门阐述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目标”的修改1.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2.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4.规范了课程目标的若干术语。

并在学段目标中使用这些术语。

四、“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的修改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用规定的课程目标术语,对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修改。

2.从总体结构上看,“几何与图形”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三个领域的结构基本没变。

“几何与图形”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将实验稿中分四个方面对内容进行的要求(即“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改为从三个方面展开内容要求,即“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这三部分中的“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而成,而其他两个部分与原来的两部分对应。

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 -课程标准修订简介新版1965

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 -课程标准修订简介新版1965

目 录
• • • • • • 背景 大学数学——高中数学 初中数学目标与结构 初中数学内容主线 初中数学关键点 问题与探索
背 景
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的三个基点: • 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 • 数学沿革、发展 实际需求
认识数学新课程变化三个基本视角:•Fra bibliotek• •
数学视角 教育视角 学生视角
背景 教育改革深入发展
奥巴马
• 呼吁各州要制定新的评估标准: 不只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 案的能力,而是能考核他们是否掌握了问 题解决、批判思维、创业及创新能力等21 世纪基本能力。 • 美国的未来取决于教师。现在我呼吁新 一代美国人挺身而出,到教室为国效力。 如果你想把你才智和精神发挥到极致,如 果你想留下一份永恒的遗产而出人投地的 话,那么加入教师队伍吧,美国需要你!
2005年9月10日
温家宝
“给孩子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 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 样就慢慢使学生懂得自己去钻研,自 己去提高学习知识的本领。”
2006年07月

温家宝总理
一所好的学校,不在高楼大厦,不在 权威的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 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 思考、自由的表达。要通过讨论与交流, 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 色的学术氛围 。
研工作,确保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
( 教基二司[2011]9号文,2011年12月28日 《中国教育报》 2012年2月8日 CCTV 1 新闻直通车 2月12日 )
5
问题?
• 不增加学习时间和强度,有什么 办法提高学习、教学效率? • 如何让学生喜欢您——喜欢数学? •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激情、主动精 神? •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引言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出版的教材标准之一,它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

该标准是初中数学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参考,它规定了初中数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内容
2011年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理念和目标:该标准明确了初中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课程设置:该标准规定初中数学的课程设置,包括数学思维与方法、初中数学基础、初中数学拓展等课程。

* 教学要求:该标准明确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并对教学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初中数学必须按照“大纲先行,教材讲解”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实际
操作和实践能力。

* 学科特色和评价:该标准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学科特色,
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评价进行了规定。

例如,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评价应注重学
生学科能力的综合素质。

结论
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初中数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对于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落实该标准,初中数学教育将更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
的需求服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 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 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下面我们就2011修订版与2001版课标 相比较所体现出的变化具体的进行解读。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和实施建议,并有附录。把其中的“内容标 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 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小学数学
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 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 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 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 完成了修订任务。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1.提纲挈领,领悟课标。 (1)理解课标理念 (2)明确“四基”要求 (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4)掌握四个领域内容调整 (5)提高“四个问题”能力( (6)领悟10个核心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
2.依据课标,找出差距。 (1)改变教学中的“十多十少“现象 ●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 ●关注教学情景多,创设有效情景少; ●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 ●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 ●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 ●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 ●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 ●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 ●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 ●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活动经验少。 (2)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 ●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 (3)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 ●虚假地自主学习 ●虚假地合作交流 ●虚假地自主探究 ●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2)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一、总目标 (7)二、学段目标 (8)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0)第三学段(7--9年级) (10)一、数与代数 (10)二、图形与几何 (14)三、统计与概率 (21)四、综合与实践 (21)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2)一、教学建议 (22)二、评价建议 (30)三、教材编写建议 (37)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43)附录 (47)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47)附录2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4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
工具。

2011年发布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和指导,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首先,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本数学概念,以及加减乘除、平方根、立方根等基本数学运算技能。

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其次,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注重了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抽象思维等,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验证等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实现。

另外,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还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学科,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因此,数学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将数学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综上所述,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强调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只有通过全面贯彻执行这些要求,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一:从理念到行为把握操作方法最重要从理念到行为把握操作方法最重要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到底对我们的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认为,准确把握标准变化特点、以案例为载体形成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法、关注广义教材是三个核心环节进一步明确“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从“双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从单一思维到复合思维、增加多个核心词”的变化特点。

修订后的课标对实验稿课标既有传承,也有发展,我学习了修订后的课标,觉得以下三点变化最为深刻。

调试数学观,明确新的数学课程观。

实验稿课标认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而修订后的标准将其调整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是一门科学,而非过程,无论是直接来源于现实世界的,还是来源于数学世界的,只要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都可以构成数学的研究对象。

与此同时,将原有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观,修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表述方式,保留了实验稿课标所界定的数学课程观的精髓。

明确提出“四基”、“四能”和复合思维的要求。

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增加了针对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具体要求,更加凸显数学对于学生发展的特殊作用,将实验稿标准提出而尚未显性化的有关理念显性化,这是对10年改革成功经验的提纯和升华。

对于能力培养的问题,不仅直接提出能力培养,而且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

这种变化,不仅充分延续实验稿对于创新精神关注,而且有了显著发展。

在继续关注归纳、猜测等思维形式的基础上,修订后的课标明确提出“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并举的具体要求。

在核心词上,增加了“几何直观”,将“符号感”修改为“符号意识”,将“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并对“数感”、“空间观念”的内涵作了修正。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精华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精华版

一、判断题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X)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V)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

(X)《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V)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V)6、教师即课程。

(X)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V)8、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X)9、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X)10、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V)11、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

(V)12、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V)13、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V)14、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X)15..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V)16.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1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18.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19.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几学段【第三】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本次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共强调了几个改变【6个】5、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完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初中数学新课标新旧区别

初中数学新课标新旧区别

初中数学新课标实验稿与正式稿(内容部分)主要差别一、数与代数1. 数与式。

⑴《实验》: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正式》: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方法。

⑵《实验》: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正式》:知道a 的含义,这里a 表示有理数。

⑶《实验》: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正式》:无此条。

⑷ 《实验》: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正式》: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实验》: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正式》: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数)的立方根。

《正式》新增: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⑸ 《实验》: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正式》:无此句。

⑹ 《实验》: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正式》:了解二次根式及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实验》: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正式》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⑺ 《实验》: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正式》:无此条;《实验》:了解整式的概念;《正式》:理解整式的概念。

⑻《正式》新增: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⑼《实验》: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正式》: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⑽ 《实验》:了解分式的概念; 《正式》:了解分式与最简分式的概念。

2. 方程与不等式。

⑴ 《正式》新增: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小学);⑵ 《实验》: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正式》:删去括号里内容。

⑶ 《正式》新增选学: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⑷ 《实验》: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

; 《正式》: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⑸ 《实验》: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正式》: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⑹《正式》新增: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⑺ 《正式》新增选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

专题讲座《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话题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还有新技术,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一个总的论述。

这一条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做了总体的阐述,就是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使他在数学方面,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这里边强调的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是整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它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打好基础,而数学是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是面向所有学生发展的阶段。

这里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数学新课标中的“四基”

数学新课标中的“四基”

作者简介:冯桂英,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

新修订的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修订拓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我认为这是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修订,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再繁琐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代替进行,真正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进行正确的操作。

而具有优秀的解题策略是需要从小就学习各种数学思想为基础的,只有拥有多种数学思想,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提出解决方案。

在提出解决方案以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操作能力又需要从小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来的“双基”放在首要的位置,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的水平。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学多年形成的传统,加强“双基”训练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标志。

课程标准进而指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能依赖死记硬背,应该做到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巩固。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对数的认知、数据分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演绎能力、归纳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这就是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有几个角及角之间的关系、几条边及相互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等问题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在掌握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抽象思想、推理思想、模型思想,它为数学由现实抽象到理论、数学的发展、把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供了思维方法,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数学教学及数学实践活动中会有显著成效的。

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指对数学理论认知及内容的理解,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认识过程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数学观点,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及应用过程中,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基本的规律,它直接应用于数学的实践及探究活动中,它是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固有的数学灵魂。

(详尽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详尽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详尽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简介《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原有课程标准进行的修订。

本文将详细解读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和特点。

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1.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能力。

2.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主要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应用四个方面。

在数与代数方面,增加了函数的概念和初步应用;几何方面,增加了空间几何的内容;统计与概率方面,增加了概率的初步知识;综合与应用方面,增加了数学项目学习和数学探究活动。

3. 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实践性、探究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4. 课程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

课程标准的特点1. 强调数学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将数学素养作为课程目标的核心,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2. 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新课程标准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增加了许多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标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标分析

七上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复习课(1)课标分析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属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数与代数”领域下“(一)数与代数”的“4、整式与分式”.对此内容是这样要求的:(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紧扣课标的要求,着重关注了帮助学生形成模型思想、树立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标的总体要求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这一表述完全吻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所以我结合课标将本节课的设计定位在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上.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
这些关于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要求都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密切,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都予以的高度重视,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去逐一落实和体现.。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精华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精华

一、判断题1、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X)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V)3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

(X)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V)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V)6、教师即课程。

(X)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V)8、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X)9、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X)10、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V)11、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

(V)12、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V)13、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V)14、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X)15..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V)16.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1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18.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19.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几学段【第三】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本次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共强调了几个改变【 6个】5、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完整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一)具体目标1.数与式(1)有理数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参见例1](2)实数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参见例2]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①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参见例3与例4]③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参见例5]④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让课堂更“精彩”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让课堂更“精彩”
河 的宽 ;
例4 幂 的乘 方> )的教 学 设计 :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 的计算,然后思考后面 的问 题. a × a = 一 ;2 × 2 = 一一 ; 2 × 2 × 2 = 一 ;……;a × = 一 ; a × a × a = 一 ;……; a × a …a = 一 ( 个 a ) ; 猜想 :( 2 ) = 一 ;( 2 3 ) = 一 一 ;……; ( 日 ) =一 ~; ( a 3 ) = ; … …; ( a 3 ) ” = ;…
学 生为本” 的课程 理念 .
趣的生活素材 ,以丰富 多彩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感
受数 学与 生 活 的关系 …一 数 学无 处不 在 ,生活 中处处
有数 学 .
例 1到 处可见 的河 ,怎样测 出河 的宽?我 们可 以根 据 学生 不 同时期提 出不 同的要 求 : ( 1 )学 习了“ 平行 线 间 的距离 ” ,要 求学 生测 量
生 的认 识 发 展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 和 已有 的经验 为 基 础 ,… … ,老
师 傅 加 工铝 合 金 的 门窗 时 ,先 利用 皮 尺 裁 出两
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讲授 与学生 自主学 习的
关 系 , 引 导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 主 动 探 索 、 合 作 交 流 ,……” .指 明“ 一 切 为 了每一 位 学 生的全 面 发展”
见谅 1

所 学校 ,使 学校 到这 三个 小 区 的距 离相 同 ,应该
如 何选 址 ?
3情境是学习的动机
爱 因斯坦 说过 : “ 兴趣 是最 好 的老 师” . 要 求学 生
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 让学生 在现 实 的情境 认识 数 学” 、 “ 让 学 生在 具体 的情 境 中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

(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