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4.2 地下水 教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地下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地下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地下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下水》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下水的概念、特点以及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活泼的文字以及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地下水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水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下水方面,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下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下水的概念、特点以及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下水的概念、特点以及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2.难点: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下水的奥秘。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下水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地下水的相关知识,熟悉教材内容。

2.学生准备:带好实验器材,如水槽、水、泥土等。

3.教学资源:准备与地下水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下水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下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对地下水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地下水的概念、特点,以及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初步理解地下水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地下水的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地下水是怎样运动的?”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教材分析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教材分析课件
3.3 阅读图片和文字,初步了 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4.1 围绕教材话题展开交流,丰富关 于水用途的认识,意识到水的重要性。
4.2 做两个模拟活动,体验淡水资源 有限,可利用淡水资源供不应求。
4.3 阅读教材,认识一些节水方 法,尝试运用于家庭节水中。
本单元次级主题逻辑关系
1.河流与湖 泊
4.珍惜水 资源
2.地下水
3.海洋
主要学习方式
制作和使用模型、体验性游戏和阅读
前三课逐一认 识三类典型水体的显著特点。最后一课从资源角度 综合认识三类水体的现状。
• 第一课《河流与湖泊》,重点是认识陆地表面不同 的淡水水体类型和淡水生物,学会初步区分这些水 体类型,借助建立模型初步理解陆地水体形成的充 要条件。
• 第二课《地下水》, 认识两种典型的地下水体,在 猜想的基础上制作简易水井,认识地下水的成因、 用途和补充方法。
教育价值
• 本单元以认识水体为明线,借助语言描述、建立模型、科学阅读和体验游戏等有效方式 提升已有经验的科学性,丰富学生对水资源的相关认识。让学生有机会设计与制作模型,
指向知识以外的表现 尝试运用模型作解释,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增强研究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分析能力,
目标:科学实践能力、 树立节约用水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创新型、节约型国家奉献自己 科学态度和STSE目标; 的力量 。 体现苏教版教材特色;
单元活动框架
2.1 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 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2 做一口“水井”,初步了 解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2.3 阅读课文,认识地下水的 成因、储量、使用与补充。
1.河流与湖泊
3.海洋
地球上的水资源
2.地下水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降水量》PPT说课教学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降水量》PPT说课教学课件

板块六、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师: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 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 的测量”,好不好?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要和我们告别了,我们听听它 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二、探索
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
自己模拟降 雨的降水量
气象学家制定 的等级标准
三、研讨
1.制作雨量器要注意什么?
2.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 要注意什么?
三、研讨 下雪或下冰雹,如何测量降水量?
三、研讨 完全融化成水再测量
四、拓展 连续十天测量降水量,并记录。
四、拓展
注意事项
(1)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 避免被风吹倒。
【设计意图:阅读简易雨量器的制作步骤后,小组合作制作简易雨量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留 足时间。】
2.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到室外,各小组用喷壶模拟降雨,注意不 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取 雨量器上的刻度数。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组的每个人都读一次自己 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降水有哪些常见的形式? 然后,和学生一起回忆最近的一次降雨。雨下得大还是小呢? 你们是怎样判断降水量的大小的?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教师指导:请大家看这幅图,这幅图是地下水的成因示意图。

如果我们给土壤分层,就可以分成2层,分别为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

理解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含义可渗透层一般由质地疏松的土壤和岩石碎屑构成,透过缝隙,它们能吸附水分,储存水;而不可渗透成,则是水很难渗入、溢出的岩层。

了解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作用渗透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储存水分,土壤和岩石碎屑可以起一个过滤的作用,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不可渗透层是防止水渗入、溢出岩层。

引导学生把大自然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和刚刚制作的简易水井模型图进行对照,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形成。

教师小结: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丁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者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就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迁移练习:刚刚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和示意图,认识了地下水的成因,大家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了吗?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名称填在下图括号里。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答案并介绍一下自己这样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下水的形成原因。

活动四、保护地下水教师引导: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丁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

大家有哪些好的方法来保护地下水资源呢?预设:方法一:透水路面出示透水路面,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认识透水路面的样子。

大家知道透水路面的材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了解透水路面的作用:透水路面能够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避免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

方法二:雨水回灌地下出示雨水回灌地下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雨水回灌地下的方法。

交流雨水回灌地下的作用:雨水回灌技术也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还可以避免暴雨时洪涝灾害的发生。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地下水》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地下水》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地下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3课《地下水》是关于地球水资源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下水的概念、特点以及地下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下水的基本知识,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水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地下水的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具备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下水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下水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和运动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下水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及其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和运动规律。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水槽、沙土、水泵等)。

2.学具:笔记本、画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水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

提问:“你们知道水资源有哪些形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地下水这一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地下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下水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和运动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教师总结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提问:“地下水是怎么运动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5.拓展(5分钟)讨论地下水保护的重要性。

提问:“如何保护地下水?我们可以做什么?”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4.2 地下水 教学课件PPT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4.2 地下水 教学课件PPT

实验结论:水井中的水来自地下水。
新知讲解
地下水的来源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 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
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除此之外,灌溉水渗入、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都可 以是地下水的来源。
新知讲解
地下水的来源
不可渗漏层就是“罐底”,起到
河流、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新知导入
淡水资源是生物的生命之源。
新知导入
常年干旱缺水,那他们如何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呢?
新知导入
认识地下水
井水其实是地表水下渗积累而来
泉水涌出地面前为地下水,经地
的,如一些河流与湖泊经年累月
层反复过滤涌出地面,其水清澈、
可以有一小部分的河水或湖水渗
透明,沿溪间流淌时又吸收了空
到地下,称为地下水或井水。同
气,增加了溶氧量,并在二氧化
时,土壤就像是一个过滤器,将
碳的作用的下,溶解岩石和土壤
地表水中的杂质过滤掉,这就成
中钠、钙、钾、镁等矿物元素,
井水为和我泉们水可一以般直污接染饮较用少的,井矿水物了质。含量较而多具,有属矿硬泉水水,的而营且养都成属分于。地下水,
水温与地面相差较大,含矿物元素多,但含氧量少。
实验探究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实验材料:一个矿泉水瓶、大一点的罐子、剪刀、适量碎石、沙子、水
(1)剪去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 一个圆筒。
(2)将圆筒竖直放入罐子中央, 在外围装入4厘米高的碎石。
实验探究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3)在碎石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 的沙子。 (4)慢慢往沙子里倒水,水要 均匀的倒在圆筒的周围。

2019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下水》课件

2019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下水》课件

谢谢大家 下节课再见
地下水
问题:大家都觉得地下有水吗?那么大家有没 有思考过,地下的水又是哪里来的呢?
我们进行实验探 究一下吧 ! ! !
实验探究: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我来动手 做
实验器材
塑料瓶、适量的碎石、沙子、水。
实验步骤展示
●剪下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一个圆筒; ●将圆筒竖直放入罐子中央,在外围装入约 4厘米高的碎石; ●在碎石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沙子; ●慢慢往沙子上倒水,注意观察圆筒里水位 的变化。
认识地下水的成因
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示意图,并告诉老师,示意
图里面包括了哪些部分?你们对于示意图又有哪些疑问?
“大自然中地下水形 成示意图”中包括了 四个部分:可渗透层、 不可渗透层、地下水、 岩层。
认识地下水的成因
可渗透层:一般由质地疏松的土壤和岩石碎屑 构成,透过缝隙,它们能吸附水分,储存水;
实验结果展示
现象:现象:从实验中可以看出,水会依次透 过沙子和小碎石,缓缓渗透、 积聚到杯底,直 至充满小碎石之间的空隙。圆桶中的水位,也 随之慢慢升高,最后与外面 的水位保持相平。 小结: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透进土 壤,积聚起来的。认识地下水的成因地源自水 岩层可渗透层 不可渗透层
大自然中地下水形成示意图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地下水和河 流、湖泊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示意图 了解到地下水的类型、特点、来源、形成原因等知 识;通过保护地下水专项学习,懂得了我们要从自 身做起,保护地下水资源。
板书设计
地下水 1、泉水、井水 2、实验探究: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3、地下水的成因。 (可渗透层、不可渗透层。) 4、保护地下水。 (保护地下水,人人有责。)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2《地下水》(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4-2《地下水》(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预设5分钟
二、探索
二、地下水的形成
1.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呢?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看来想要知道地下水的形成,得先知道地下有什么。但一节课的时间很短,很显然老师并不能带大家去挖一挖看看地下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搜集科学家和地质学家已经研究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推测。
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记录单,同学们阅读资料,观察思考两个问题。
生:地下有水,挖井。
3.师:你们都觉得地下有水吗?说说理由。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地下有水,而且还知道人们一般都用井用取用地下水。(板书:井 人工取用地下水的装置)
5.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又怎样为我们所用呢?带着这两个疑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下水。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节课的知识,将思维聚焦在水资源上,干旱到地裂的土壤图片看起来非常震撼,引发学生思考,为后续概念提出做铺垫。
实验步骤:
①补充地下水:一位同学利用装置均匀的将水洒在模型上,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水去了哪里。
②协作挖井:利用小勺挖取井内泥土,观察打到哪一层地下水储量最丰富的。
7.师:下雨后,地下水去了哪里?
生:雨后,一部分水渗入地下,水慢慢向下渗入土壤中。再慢慢向下填满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再向下,下面的岩石没有裂缝和空隙啦!所以地下水会停留在不可渗透的岩石层上面。(板书:可渗透层:土壤、碎石 不可渗透层:岩石)
苏科版 三年级上册《地球的水资源》单元 1地下水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地球的水资源》
课题
1.地下水
课时
1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2水循环
③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PPT课件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PPT课件

节约用水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 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农田滴灌: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将少量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
节约用水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 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节约用水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 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1. 在盆中装半盆水,代表某地区可利用 的淡水资源。 2. 1名供水者每用小勺向盆中加水1次, 2~3名用水者根据需求从盆中取水1~2 次。 3.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盆里的水取完。
淡水资源
这里供水者、用水者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分别指什么? 你认为哪些原因会导致用水量增加?
水有哪些用途?缺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水的用途
水的用途
美丽的海洋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淡水绝大 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含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 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10:06
‹#›
地球上的水有很多,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多少?
循环用水: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
节约用水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 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循环用水: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
节约用水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 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使用节水产品:新型抽水马桶能产生耗水量少旋转快的强劲水流。
做个电子报,当个节约用水的宣传员。
10:06

扬州某小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说课稿

扬州某小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说课稿

扬州某小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上的水资源》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上的水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水资源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资源的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难点:水资源分布的规律,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水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存在和分布。

2.新课导入:介绍水资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基本特征。

3.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水资源的性质和利用方法。

4.知识拓展:介绍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5.保护水资源: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天然淡水资源•分布: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冰雪•保护: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合理开发水资源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的掌握程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课件

本课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 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 ,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通过让学生尝试解释日常的 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丰富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学生需 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
共同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板块三、巩固提高 1.操作:各小组分别用一瓶盖的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液体蒸发得最快。 想想用什么办法。 (增大水的面积、用嘴吹、或放到室外等。)
2.思考:晒衣服时,怎样使衣服干的更快? (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透光的地方)
板块四、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1.农民伯伯晒粮食时,为什么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并且还摊开? 2.你在发烧时,你的家人会在你的头部敷上温水毛巾,这是为什么? 3.晒盐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 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这种现象叫蒸发。
狗为什么伸长舌头
为什么夏季,教室地面上洒水后会感觉凉爽一些?
实验一: 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
感觉?
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感觉凉爽
实验二: 出示两个同样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将 其中一支地温水中醮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支温度计的变 化这说明什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黑板上的字越来越不清晰,慢慢就不见了。水迹也消失了。
教师:黑板上的“湿”字逐渐消失了,那么,字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 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知道的生活中水蒸发的实际例子。 小组派代表班上说给大家听。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地下水》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地下水》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地下水》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中的第13课《地下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下水的来源、利用方式以及地下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下水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b. 掌握地下水的利用方式,如井水和地下水资源供水。

c. 了解地下水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观察并描述地下水的特点。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能够与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下水的保护意识,强调地下水的珍贵性和重要性。

b.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倡节约用水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地下水的来源、利用方式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下水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地下水的概念和特点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举例、实验和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描绘地下水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内容。

2.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张图片了吗?请仔细观察,看看图片中有哪些东西?3.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注意图片中的水、土壤以及地下的水流动情况。

二、新课讲解1. 教师:同学们,这张图片中的水是哪里来的呢?谁能告诉我地下水是怎么形成的?2. 学生:地下水是从地表水渗入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和沉淀,积聚在土壤下面形成的。

3. 教师:非常好!地下水就是这样形成的。

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有雨水和河水,它们渗入土壤中,经过地下层的岩石和土壤层的过滤,最终形成地下水。

4. 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地下水的利用方式。

5. 教师:同学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地下水吗?请举个例子。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地下水ppt课件【获奖课件】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地下水ppt课件【获奖课件】
展示自己写的话。
词句段运用
(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后一句 加上标点。
A.读这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顿号和逗号, 看看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痛苦不堪的词语。
多事之秋,指的是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 动荡不安的政局。
语文园地 四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单元的课文充满着浓浓的爱国 之情,怎样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 表达出来呢?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 式,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 项重要技能,也是完成阅读教 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朗 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 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 力,获得思想熏陶,也有助于 情感的传递。
【兴高采烈】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 兴致高,精神饱满。
【得意忘形】 指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
相同点都是表示高兴; 不同的是兴高采烈是褒义词,而得意忘形是贬义词。
【呕心沥血】 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 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处心积虑】 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
相同点都是表示费心思做某事; 不同的是呕心沥血是褒义词,而处心积虑是贬义词。
①要准痛确惜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如,《圆明园的毁灭 》__豪表__情达__壮的__志是_____感__情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
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感情 。如,《圆明园的毁灭》地1自然段,可以读得缓_慢___沉__痛__ 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得 ________________一些。
一、配乐融情
通过音乐可以很好地将朗读 者和听众带入到文章营造的氛围 之中。音乐在推进人的情感理解 上也有着无与比拟的影响力。
二、巧图激情
必要的图画用得恰到好处时, 一定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能 推波助澜,把学生的情感推上高 潮的。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3.2 认识液体 教学课件PPT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3.2 认识液体 教学课件PPT

新知讲解
1.认识量筒
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 缓慢倒入量筒。
量筒必须放平稳后才能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 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新知讲解
量筒的使用方法
新知讲解
2.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材料:量筒或量杯、烧杯、水等
实验步骤
(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 液体缓慢倒入量筒。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3)将一定量的水分别倒在不同容器里,再 倒入量筒中测量它的体积。
实验探究
3.比较液体的质量
实验材料:电子天平、量筒或量杯、同样大小的小烧杯、水、油等。
实验步骤
(1)利用量筒或量杯分别测取50毫升的水和油, 分别倒入相同型号的小烧杯中。
(2)用电子天平比较两杯液体的质量。
食用油
(3)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

实验探究
食用油
实验结果
称质量的物体 50毫升水和小烧杯 50毫升油和小烧杯
板书设计
9、认识液体 液体的特征——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水平仪的工作原理
新知讲解
用水平仪测量
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 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 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 后再判定。
当水静止时,形成的水面是一个水平的平面。
测量一下我们的课桌、讲台、窗台、地面等等,看它们是否是水平的?
新知讲解
水平仪的应用
当水静止时,形成的水面是一个水平的平面。
新知讲解
水平仪的应用
食用油

牛奶
蜂蜜
实验探究
实验二: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较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地下水》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地下水》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地下水》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下水》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下水的概念、特点以及形成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下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地下水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但他们对于地下水的认识较为有限,对于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下水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下水的概念,了解地下水的特点和形成过程,认识到地下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地下水的概念,了解地下水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理解地下水的形成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地下水的动画片,引发学生对地下水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地下水的特点: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讨论地下水的特点,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3.实验探究地下水的形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地下水的形成过程。

4.总结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下水的形成过程。

5.认识地下水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地下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地下水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
新知导入
河流、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新知导入
淡水资源是生物的生命之源。
新知导入
常年干旱缺水,那他们如何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呢?
新知导入
经地
的,如一些河流与湖泊经年累月
层反复过滤涌出地面,其水清澈、
新知讲解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 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
在一定的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 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 地面沉降等不利的自然因素。
地下水过多,会引起铁路、公路塌 陷,淹没矿区坑道,形成沼泽地等。
地下水有一个总体的平衡,盲目和 过度开发,容易形成地下空洞、地 层下陷等问题。
实验结论:水井中的水来自地下水。
新知讲解
地下水的来源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 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
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除此之外,灌溉水渗入、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都可 以是地下水的来源。
新知讲解
地下水的来源
不可渗漏层就是“罐底”,起到
可以有一小部分的河水或湖水渗
透明,沿溪间流淌时又吸收了空
到地下,称为地下水或井水。同
气,增加了溶氧量,并在二氧化
时,土壤就像是一个过滤器,将
碳的作用的下,溶解岩石和土壤
地表水中的杂质过滤掉,这就成
中钠、钙、钾、镁等矿物元素,
井水为和我泉们水可一以般直污接染饮较用少的,井矿水物了质。含量较而多具,有属矿硬泉水水,的而营且养都成属分于。地下水,
新知讲解
除了书上介绍的两种补充地下水的方法之外 ,大家还知道哪些补充地下水的方法呢?
由于土壤和岩石层很厚,地下水下渗速度很慢,到达 深 处平均时间在100年以上。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补充的 地下水,100年以后的人才能用到。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地下水的类型、特点、来 源、形成原因等知识,学会了几种补充地下水的方法,懂得 了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观察水在沙子和碎石中流动的 过程和水位在圆筒里的变化过程。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水会依次透过沙子和碎石缓缓下渗,集聚到杯底,直至 充满小碎石之间的空隙,圆筒中的水位也随之慢慢升高。
实验分析
圆筒里会慢慢出现水,这是渗流原理。因为地壳在运动, 大自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正如每天清晨都有露水一样。 根据一些物理变化,地下的渗透水会源源不断。打个井 如果到了地下水位,周围空隙里的水就会渗出来了,所 以井里就有水了。
板书设计
地下水
泉水
地下水的种类
井水
地下水的来源:
雨水、积雪融水、灌溉水渗入、地表水渗入 越流补给、人工补给。
地下水 的补充
铺设透水路面 雨水回灌地下
观保存地下水一的般作由用质;地可疏渗松透的层土就壤构成,水能透过土壤缝隙, 看是土实壤验颗中粒的表人面造可草以和吸沙附子水,分让,水土壤颗粒之间可以储存水;
含水层指储存着地下水,并在重力作用下,水能流出来的岩
实可以渗漏下来;含水层就好像是
层;
验实不验可中渗的透小层石则子是,水在很空难隙渗处入容、纳溢出的岩层。 视着水。一旦有了上升的通道,在 频压力的作用下水就从地底冒出来。
水温与地面相差较大,含矿物元素多,但含氧量少。
井水为什么“冬暖夏凉”
科 学 百 科
井水的温度,在冬天和夏天变化是不大的。之所以有“冬暖夏 凉”之说,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而已。冬天地面的温度降的很 低,而温度变化不大的井水要比地面的温度高的多,所以摸上 去感觉井水是暖的。夏天地面的温度升的很高,而井水的温度
新知讲解
地下水的补充
中国有400 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 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
地下水 的补充
铺设透水路面 雨水回灌地下
新知讲解
雨水回灌地下
透水路面: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雨型水的回道灌路地材下料的。方能式使,雨就水是迅提速供渗一种道 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路度雨,水维地护下地回下灌水装及置土,壤属的于生排态水平工程领 衡,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域起,地由基雨下水沉口。、连通管、分水墙、清淤
要比地面的温度低的多,所以我们摸上去觉的井水是凉的。
实验探究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实验材料:一个矿泉水瓶、大一点的罐子、剪刀、适量碎石、沙子、水
(1)剪去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 一个圆筒。
(2)将圆筒竖直放入罐子中央, 在外围装入4厘米高的碎石。
实验探究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3)在碎石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 的沙子。 (4)慢慢往沙子里倒水,水要 均匀的倒在圆筒的周围。
过滤池、回灌井组成。
在滤层会形成一个蓄水层
通过连通管进入
流入
雨水
清淤过滤池
回灌井
慢慢渗入
滤层
土壤
通过透水管进入
新知讲解
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资源是最经济的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地 下水水位、阻止或延缓地面下沉,还可以通过分流部分雨水减 少城市雨水管道和泵站的投资及运行费用,并可避免暴雨时洪 涝灾害的发生。回灌时利用大口井及廊道,把处理净化后的雨 水直接灌注到地下含水层,从而补充地下水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