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f4ccbe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d.png)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
2.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性质。
3. 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行为。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糖水的溶解,引发学生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好奇心。
2. 讲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分别阐述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3. 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性质:对比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 演示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实际应用中的关系,如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等。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分子、原子和离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子、原子和离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分子、原子和离子关系的掌握情况。
3. 作业批改:分析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分子、原子和离子性质的熟悉程度。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af4b60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9.png)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原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一、原子的定义及特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着原子核轨道运动。
原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最小性: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不可再分割。
2. 负荷平衡: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整体上电荷为中性。
3. 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电子数和中子数可能不同,称为同位素。
二、分子的定义及特点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化学稳定性的物质基本单位。
分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
分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结合性:分子由原子间的化学键结合而成,形成稳定的结构。
2. 电中性:分子整体上电荷为中性,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抵消。
3. 分子量:分子的质量是由组成它的原子量之和决定。
三、原子与分子的区别1. 结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原子结合构成的。
2. 物质状态:原子可以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也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而分子只能在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
3. 质量:原子的质量取决于其本身,而分子的质量是由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决定。
4. 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具有单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具有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5. 表示方法:原子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氢原子用H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例如水分子用H2O表示。
四、原子与分子的联系1.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分子可以看作是原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2.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原子和分子之间发生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3. 原子与分子一起构成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为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供了基础。
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的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9183016e518964bce847c50.png)
粒子电 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Na、S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
Na 、Mg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
Cl 、OH
联系
得到电子得到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去电子失去电子
分子、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微粒
项目
分Hale Waihona Puke 子原 子离 子概 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既将种类,又讲个数
使用范围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或说水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与原子就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原子就是元素的个体,就是构成并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元素就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以包含几种原子
元素的性质,特别就是它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非金属元素
≥4(氢为1)
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
=8(氦为2)
难得失电子(常称为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 反应
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粒子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 构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计量数与符号的关系
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如:2H、2H 、3Na ,只表示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不表示物质与元素
联
系
得电子 得电子
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06d91e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3.png)
1.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答:分子由原子构成,离子带电原子不带电,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阴离子失电子变成原子,阳离子得电子变成原子。
分子: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很多单原子分子,原子=分子,例如惰性气体,金属等。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中性,单个原子或者多个原子组成分子,多个分子再形成物质,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离子带电原子不带电。
原子与离子的联系: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原子得电子变成阴离子,阴离子失电子变成原子,阳离子得电子变成原子。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f03e4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7.png)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考纲要求
(1)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 (2)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
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
宏观角度
微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分子
由微粒
构成 原子
常见的液相混合物:盐酸、浓硫酸、水玻璃、福尔马林、溶液、胶体、浊液、油(矿物油:石油,动 物油,植物油) 、氨水、氯水、王水、双氧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煤焦油
常见的固相混合物:水泥、玻璃、煤、铁触媒,漂白粉、肥皂、碱石灰、钢铁(主含Fe、C) 、脂肪、 合金[硬铝]、黑火药(KNO3、C、S)、铝热剂、石蜡、沥青、高分子化合物、普钙(Ca(H2PO4)2、 CaSO4)、黄铜、青铜、白铜
(3)在室温下:以气态存在的单质共11种, N2、O2、H2、F2、 Cl2、He、Ne、Ar、Kr、Xe、Rn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Br2、Hg(金属)
(3)元素存在的状态: ①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②化合态:只存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例.下列关于盐的反应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盐和酸反应一定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D
②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③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两种盐
④阳离子相同的两种盐一定不能发生反应
A.只有②B.只有③ C.只有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反应:CaCO3+H2O+CO2=Ca(HCO3)2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H2、X2、O2、O3、P4、S 等。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https://img.taocdn.com/s3/m/bad4b46ffe4733687e21aaee.png)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⑴ H2和He ⑵ CO、N2和Si ⑶ O2、S和 S2- ⑷ OH-和 F-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组成物质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构成数原子分子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原子、原子核、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原子核、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https://img.taocdn.com/s3/m/31870dea4431b90d6d85c79c.png)
原子分子离子质子电子的区别原子由原子核和在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一般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量子是一个比拟广泛的概念~应该是指量子力学中研究的各种粒子 ,包括质子 ,中子 ,电子⋯⋯粒子也是比拟广泛的概~泛指各种微粒。
离子是带电微粒~因为量子,粒子X围太大,没法比拟。
能确定大小的最小的是电子吧~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 A 、Cl B 、Cl- C 、2Cl D 、 Cl2 〕。
保持CO2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CO2 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 /C 原子质量的1/12 。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洁物,纯洁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洁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重难点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场点兵 专训】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训(原卷及答案)
![重难点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场点兵 专训】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训(原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8c65f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0.png)
3.原子和离子的判断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Na、Mg、O、Cl。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Na+、Mg2+。
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l-、O2-。
4.常见原子团:
原子团并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保持不变。如在碳酸盐与酸反应时,碳酸根离子变成了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考点3 原子的结构
3.(2022广西贺州中考)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n-,另一元素Y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 )
A. a+m-nB. a+m+nC. a-m-nD. a-m+n
考点4 元素的概念
4.(2022广东中考)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和碱式碳酸锌,炮制后主要成分为氧化锌(ZnO)可作为外用药使用。
2.元素符号及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微观)
金属、稀有气体和部分非金属的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该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表示几个该原子,如5Fe表示5个铁原子。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中的“格”包含信息:、、、等信息,但不能查到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1)锌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锌分子 b.锌元素 c.锌单质
(4)药效高低与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关。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低于相同质量的氧化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初中化学分子
![初中化学分子](https://img.taocdn.com/s3/m/489de3e9f78a6529657d534d.png)
分子、原子、离子、兀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物质* 组 成元素构成它们的区别是:1 •物质和元素都是宏观概念,它们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是微观 粒子,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与物质之间是组成 关系,也就是,它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习惯上用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 而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微观粒子;它们与物质之间是构成关系,也就是,它们是用来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的,习惯上用 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AAWWWWWWWMWWWMIWWW^IWWWWVWWWWWWWWWWWWWWW*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3 •对于分子、原子和离子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 而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原子).【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 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 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 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 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不要将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之间的构成关系和元素与物质之间的组成关系隔离开 来,其实它们(即物质的构成和组成)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1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 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2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和由稀有气体元 素组成的稀有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硫、铝和氦气等(3 )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离子构成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容 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获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如氯化钠、 氯化钙等.得失电构成构1 F质子数相同的 “一冀原子总称 构 成2.根据物质的构成关系(或组成关系),可以推得它的组成关系(或构成关系)•即知道物质的构成粒子可以推得其组成元素;反过来,知道物质的组成元素也可以推得其构成粒子.例如,知道了镁是由镁原子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元素组成(因为镁原子总称为镁元素);反过来,知道了镁是由镁元素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原子构成(因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它组成的镁单质是金属,而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表所示:分孑庾子相同点质重、体积都非常小,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口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既可以讲种类,又可以讲个数.不同点分子是保持韧质化学性质的最d啦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够分解成鬃子,分子只能构成物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原子可以直接构咸物质,也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联系分子疋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又可以分解巔构成匕的原子<■【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分子大(或重),原子小(或轻)”.当然,分子确实比构成的它的任何一个原子都要大(或重).例如,水分子比构成它的氢原子或氧原子都要大(或重),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知识点的认识】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八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即分子还是原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2.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但是,不能认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当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该分子保持的,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是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可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对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来说,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的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相比,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如图1 ).尽管原子很小,但是,它还是能够再分的.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如图2 ).并且,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原子核比原子又小很多,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电性和质量如表1所示.由于核内的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也就是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如表2所列出的几wrm乒乓球图2原子的构战示意图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1 .原子定义为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只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它是最小的粒子,不代表 它本身不能再分;其实原子确实是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以及与 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 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是当它不是原子(即有得失 电子而变成了阴、阳离子)时,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但是不再等于核外电子数(在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 表1构成僚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餐粗子轩臭电惟 * *1牛羊位正电背1.672 6x1回细 中子昱直 不带电L 6749x10 " kn 电子1个单住盘电背嵐手质*的1/1 K 兼图丄原干的俸积很小表2几种原子的构成中子就域外电于救0 1* 666A8H11 臺171817元素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 如,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 就把它们统称为氧元素.同样,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把核电荷 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 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 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 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解答有关元素概念的问题时,要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 (1 )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2 ) 一类(即无数个,所以元素只能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3 )原子(即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的); (4 )总称(即元素是同类原子的集合体).2 .当原子通过得失核外电子,而变成阴、阳离子时,核内的质子数是没有改变的,因此, 该离子与其原来的原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也可以说,元素概念中的原子其实也是包括 离子的,实际上离子只是带电的特殊的原子罢了;不过,这里只是指一部分离子而已, 不包括哪些形式为 带电的原子团”的离子(因为原子团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实际上其中含 有多种元素的原子).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知识点的认识】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如图所示:不过,采用谐音编成这样的小故事: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那 (钠)家(钾)美(镁)青(氢)(年)”来导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将会是 事半功倍•并且,这个顺序是比较重要,也比较关键的;特别是,其中的氧、硅、铝、铁、 钙一定要熟练地记住它们.【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及 其高低顺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 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 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地壳中元蓋分布圧其含量(质量分数)•对于它们含量高低顺序来说,识记起来比较麻烦;鬧7.731( 的仲 2,47*191004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顺序可以简记为洋(氧)鬼(硅)--吕(铝)铁钙”2•涉及到的有关化学之最有:(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知识点的认识】元素的符号是指用来表示元素的特有符号•它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一种用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现在国际上,统一常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S表示硫元素,Si 表示硅元素,N表示氮元素,Na表示钠元素,等等.元素符号的意义有两个:(1 )表示一种元素,(2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 既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的符号及其书写和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书写元素符号时,一定要按照一大二小”的原则来书写.也就是,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以免混淆.例如,Co表示钴元素,如果写成CO ,就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2•对于元素符号的意义来说,除了上面的两个基本意义之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部分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它所组成的物质等;不过,这些物质必须是由原子构成的才行•实际上,此时元素符号所表示的物质意义,其实是该元素符号的兼职身份(即该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就是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因此,这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只是那两个基本意义了;它还能表示物质及其组成或构成等.例如,Fe除了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以外,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等.元素的简单分类【知识点的认识】元素的简单分类是一般将元素分为这样三类:(1 )金属元素[其中文名称一般都带有钅"字旁,金属汞(Hg )除外],如铝元素(Al )、铁元素(Fe )、铜元素(Cu )等;(2 )非金属元素(其中文名称一般都带有石”字旁、氵”字旁或气”字头),如氮元素(N)、氧元素(0)、碳元素(C)等;(3)稀有气体元素(其中文名称一般都带有气”字旁),如氦元素(He )、氖元素(Ne )、氩元素(Ar )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的简单分类和类别辨析,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金属元素中,通常状况下绝大多数都是固态金属元素;只有汞例外,它是液态金属元素•2•在非金属元素中,中文名称带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带有气”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带有氵”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3.对于稀有气体元素来说,主要是指氦、氖、氩、氟、氙等,有时也把它们归类到非金属元素的行列中.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具体内容,如图所示:•一、元素周期表的特点是:1.横向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就是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或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起来;因此,每一周期的特点是:每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是相同的,而最外层电子数却依次增多一个;还有,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2.纵向共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就是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起来;因此,每一主族(过渡元素之外的,即除了最外层电子层以外的电子层的电子数都是排满电子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主族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一层;还有,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3.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单元格的构成及其含义都是一样的,就拿第13个单元格来说吧,如图所示:-------------- ,该单元格由四部分构成,其中的“ 13堤原子序数,“ Al是元素符号,氢”是元素名称,“26.98”是相对原子质量.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居左边,非金属元素一般位居右边(只有氢位居左上角),稀有气体元素位居表的最后一列.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有:1.可以根据其中的单元格的任意一部分信息(如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或相对原子质量等),查找出其余的各个信息或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2.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反映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某些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位置去推测它的原子结构和某些性质.概言之,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和元素在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元素在表中位置3.科学家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对元素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4.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在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通常用来制造农药的元素,如氟、氯、硫、磷等在周期表里占有一定的区域•对这个区域里的元素进行充分的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种的农药•又如,可以在周期表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可循了•2•对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单元格的构成及其含义,一定要牢记在心.3•关于元素周期表,在初中阶段主要了解和识记前三行(即第一至第三周期)即可.其具体内容,如图所示: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知识点的认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这样的:最外层电子不稳定的原子通过得、失最外层的电子,从而变成了阴、阳离子;当然,阴、阳离子如果再失、得相应的电子,就又变成了原来的原子了.总之,它们的相互转化是通过电子的得失来完成的.如图所示:阳离子(> 原子 < > 阴离子失电子失电子例如,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钠原子通过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了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钠离子(它属于阳离子);反过来,钠离子通过得到一个电子,又会变成了原来的钠原子•同样,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氯原子通过得到一个电子,而变成了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的氯离子(它属于阴离子),反过来,氯离子通过失去一个电子,也会变成了原来的氯原子.【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原子得失电子的目的都是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2 .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 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 子数的差),变 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 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 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为8 (氦为2)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 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3 .原子的得失电子与其元素的化合价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 个电子,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 个电子,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 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反过来,依然成立•所以,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该 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4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只是原子有电子的得失,离子也有电子的得失.只不过,阳离 子是通过得电子变成原子的,它所得电子的数目就是该原子原来所失电子的数目;而阴离 子是通过失电子变成原子的,它所失电子的数目就是该原子原来所得电子的数目.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 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下:数)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 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 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结构示意图应该为: 具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r 観紅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 结构质子敎*电子數 质子数>电子古攵 质子数< 电子数电性 不显电性 : 带止电带负电 最外层电子 不一定是8一定是M 锂离子为2) 一定是8 化学性质不一定才售定 相对稳定相对稳定【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核电子层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原子核、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原子核、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https://img.taocdn.com/s3/m/9e53a8ea910ef12d2af9e7e3.png)
原子分子离子质子电子的区别原子由原子核和在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一般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量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应该是指量子力学中研究的各种粒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粒子也是比较宽泛的概~泛指各种微粒。
离子是带电微粒~因为量子,粒子范围太大,没法比较。
能确定大小的最小的是电子吧~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最全面的必考知识点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最全面的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c53a1b9524de518964b7de0.png)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最全面的必考知识点初中化学知识还是偏向于理论性的,这都是为高中的实验模块做好基础知识准备!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分子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粒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必考知识点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相似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九上化学(人教版)课件-原子、分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九上化学(人教版)课件-原子、分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9f59b4820975f46526d3e13e.png)
联系
分裂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
原子
重新组合
2.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结构 区 电性 别
符号
联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 核内质子数<核
核外电子数 外电子数
外电子数
电中 性
带正 电
带负 电
在元素符号右上
用元素符号表 方标出数目和
示,如:Mg、 “+”号,如:
S
Mg2+、H+、Al3+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在原子中,原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5.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C )
A.石蜡熔化
B.水分蒸发
C.过氧化氢分解
D.轮胎爆胎
6.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序号)。 A.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压强、温度变化时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知识梳理】 1.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相 1.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同 2.彼此之间都有间隔 点 3.都在不断地运动
4.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 5.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原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不 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 最小粒子
同 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点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 不可再分
和N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B) A.电子数 C.电子层数
B.质子数 D.所带电荷数
,其中相同的是
知识点3:分子、原子、离子的联系与区别 10.(武汉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1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B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分子与离子的区别与相互转化
![分子与离子的区别与相互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faee4c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d.png)
分子与离子的区别与相互转化在化学中,分子和离子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分子和离子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分子的特点与区别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具有独立的化学性质和相对稳定的结构。
分子可以是相同原子或不同原子的组合。
分子的形成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化学键,使得原子之间保持稳定的结构。
分子不带电荷,因此在纯净状态下是电中性的。
与分子相比,离子是带电粒子。
离子可以是正离子(阳离子)或负离子(阴离子),它们的电荷是由一个或多个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
由于电荷的存在,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离子的形成通常涉及化学反应中的电离过程,其中化合物中的某些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以形成离子。
二、分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和离子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转化方式:1. 离子解离为分子:当带电离子在水中溶解时,它们可以解离为分子。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溶解时会分解为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这种反应称为电离反应。
2. 分子电离为离子:某些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电离反应,将分子转化为离子。
例如,强酸(如硫酸)在水中可以电离为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HSO₄⁻)。
3. 离子的组合形成分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可以通过吸引力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例如,氯离子和铜离子可以结合形成氯化铜(CuCl₂)。
4. 分子的分解生成离子:某些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离子。
例如,水可以在电解作用下分解为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三、应用领域与重要性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在化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们的相互转化过程涉及到溶液的电导性、酸碱中和反应、离子共存等重要现象的解释。
在生物化学中,分子和离子的互相转化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允许离子进出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的平衡;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涉及到分子的合成和分解等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性质
①体积、质量都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构成的物质
非金属单质(例:氢气、氧气、硫、磷等)
共价化合物(例:二氧化碳、氯化氢、甲烷等)
(二)原子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原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相同
构成的物质
金属单质(铁、铜等)
少数非金属单质(例:金刚石、石墨)
(三)离子
定义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电性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就是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目。得电子带负电荷,失电子带正电荷。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论数目。
H表示氢元素。
元素组成物质。(例: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联系
①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③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同类原子的总称
(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 子
分 子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或新的物质
构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
例:金属氧化物(氧化镁)
盐(食盐)
碱(氢氧化钠)
(四)元素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种类
100多种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例:氧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氢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
存在
游离态(在单质中 例:氢气中的氢元素就是游离态)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七)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结构
质子数等于核外Leabharlann 子数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符号
元素符号(H)
离子符号(H+)
离子符号(Cl-)
联 系
得失电子可相互转化
化合态(在化合物中 例:水中的氢元素就是以化合态存在)
要点
①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Na和Na+是钠元素,Cl和Cl-是氯元素)。
②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不能数数目。
③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最外层电子数是2)是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是非金属元素。
⑤元素组成物质。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五)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原 子
元 素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区别
①原子是微观概念,既可以论种类又可以数个数。2H表示2个氢原子。
②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铜由铜原子构成;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