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影响遗忘的因素(遗忘规律)
影响遗忘的因素(遗忘规律)
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因素
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记忆规律
实验研究表明,遗忘有一定的规律。它就是遗忘在学习后出现,先是很快,以后逐渐减慢。记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研究,他用无孔不入的音乐作为学习材料,
用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为指标,测量了遗忘的过程,经过多次的实验与计算,得出了
艾宾浩斯曲线
它可以很直观地让你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记忆材料逐渐遗忘的过程以及记忆量的大小,这便是著名的艾宾浩斯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所展示的是:认识材料在记忆后,马上会有一个迅速下降的过程(记忆后的短时间内),而当间隔延长后,会逐渐变得缓慢。因此,我们可以理解,遗忘的规律就是材料在记忆后短时间内遗忘较多,记忆保持的份量也会迅速下降,而在经过长时间的间隔之后,遗忘发展的速度也就逐渐变慢。
遗忘快慢受许多因素制约,而受记忆材料性质、内容和数量范围的影响较大。
第一,就记忆材料的性质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形象材料也较易长久地保持;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要慢得多,语文材料中遗忘最多的是原文词句,事实内容遗忘较少,主要思想则遗忘最少。
第二,就识记材料的内容和范围来说,材料的数量越大,识记后遗忘也较多。虽然有意义材料遗忘得慢,但如果把有意义的材料数量增加,其遗忘的曲线就接近无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了。
第三,遗忘受学习熟练程度的影响,学习熟练的程度越高,记忆得越牢固,遗忘得也就越慢。
第四,材料系列的位置对遗忘进程的影响,一般地说,材料系列
的首尾比中间部分容易记住,遗忘得慢。
正常遗忘的规律
记忆遗忘规律是指记忆在时间的推移中,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出现遗忘的现象。
常见的记忆遗忘规律包括:
1.遗忘曲线:这是最常见的记忆遗忘规律,即记忆遗忘是呈现一种下降趋势的曲线。通常,记忆在学习后的第一段时间内会快速遗忘,然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较慢的遗忘速率。
2.提醒效应:提醒可以提高记忆的保持率,即在学习后如果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或提醒,可以提高记忆的保持率,减缓遗忘的速率。
3.休眠效应:这是指记忆在睡眠后会有更快的遗忘速率。研究发现,记忆在睡眠前学习后的遗忘速率要比睡眠后学习后的遗忘速率要低。
4.遗忘的不均衡性:这是指不同的记忆内容在遗忘的速率上会有差异。通常,记忆的内容越简单、越熟悉、越有感觉性,遗忘的速率就越慢;相反,记忆的内容越复杂、越陌生、越无感觉性,遗忘的速率就越快。
这些记忆遗忘规律是由心脑的生理机制和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决定的。例如,遗忘曲线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大脑在记忆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抑制的过程,即记忆新内容时,大脑会抑制掉原来的记忆内容,从而导致记忆保持率下降。而提醒效应则可能是由于复习或提醒能够帮助大脑重新激活原有的记忆信息,从而延缓遗忘的进程。
记忆遗忘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记忆的机制,并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记忆技巧和方法。例如,了解遗忘曲线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后及时进行复习,以提高记忆保持率;了解提醒效应可以提醒我们在学习后要及时复习,以延缓遗忘的进程。
简述遗忘的规律
简述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指在一段时间后,人们逐渐失去对事物的记忆或能力的过程。遗忘有一定的规律,总结如下:
1. 遗忘曲线:记忆的遗忘速度不是均匀的,遵循遗忘曲线。在学习后的第一天,大约会遗忘40%的内容,一周后遗忘率可达70%左右,一个月后可达90%以上。
2. 遗忘与记忆强度有关:记忆强度越高,遗忘速度越慢,记忆强度越弱,遗忘速度越快。
3. 遗忘与重复有关:适当的重复可以增强记忆,并延缓遗忘速度。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是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
4. 遗忘与睡眠有关:睡眠对记忆的巩固和强化有很大的帮助。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的保存和提取。
5. 遗忘与情境有关:情境重现可以帮助恢复记忆。在学习时创造一个与考试时相似的情境,可以帮助记忆的存储和提取。
6. 遗忘与时间有关:时间越短,遗忘越慢。如果在学习后不久进行回忆练习,可以延缓遗忘速度。
综上所述,遗忘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但通过合理的记忆和复习方法,可以延缓遗忘速度,使我们更好地保持记忆。
- 1 -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过程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再经过进一步强化后成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有长有短,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长时记忆就会继续保持下去。
1、20分后,42%被遗忘掉,58%被记住。
2、1小时后,56%被遗忘掉,44%被记住。
3、1天后,74%被遗忘掉,26%被记住。
4、1周后,77%被遗忘掉,23%被记住。
5、1个月后,79%被遗忘掉,21%被记住。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记忆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律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复输入,其维持记忆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以外语单词记忆为例,第一次可能几秒钟;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几分钟到几小时;再重复就能几天,甚至几个月。重复次数越多,记忆时间就越长。
2、数量律当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偏大时,会给记忆带来困难。研究表明,
在这种情况下,把记忆的组织适当分散成若干小单元后,再依次存贮,记忆的效果就可能好些。
3、联系律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由原来知识发展、衍生或转化而来的。所以,对新信息的记忆,通过和原有知识的各种形式的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形成新、旧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系统,是有利于知识储存的。
4、转化律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之后外来信息就能长期、牢固地保存在脑海中。
关于遗忘的规律
关于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规律是指人们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或技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忘记所学内容的过程。下面是一些关于遗忘的规律:
1. 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提出的一个概念。他通过实验发现,学习后的内容在一开始会迅速被遗忘,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慢。大约在学习后的20分钟内,我们可能会遗忘掉约60%的内容,过了一天可能就只记得约30%,一周后可能只记得约20%。
2. 复习与保持:为了避免遗忘,定期的复习是必要的。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的理论,并发现当我们在遗忘曲线上复习时,记忆会得到加强,从而延缓遗忘。这就是为什么复习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后的短时间内。
3. 间隔重复:间隔重复的原则是指通过在学习后一段时间后再次复习,能够提高记忆效果。这种方法比连续重复学习更加有效,因为它能够帮助巩固记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上下文效应:上下文效应指的是记忆受到当时学习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当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与之相关的环境和情境可以成为记忆的提示。所以,如果我们在需要使用这些知识时能再次回到相似的环境中,可能更容易回忆起相关的知识。
5. 相互联结:将所学内容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相互联系,可以帮助巩固记忆。通过与现有知识的联结,我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住新的信息。
总之,遗忘是人类记忆的自然现象,但通过合适的复习和记忆技巧,可以延缓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遗忘的基本规律
遗忘的基本规律
遗忘是人类记忆系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是指过去学习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后逐渐消失或难以回想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遗忘一些重要的信息,如电话号码、姓名、生日等。而在教育领域,遗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学生们需要长期保持所学知识和技能。
那么,什么是遗忘?为什么会出现遗忘?有哪些基本规律呢?
一、遗忘的定义和类型
1. 遗忘的定义
遗忘是指过去学习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后逐渐消失或难以回想起来。它是人类记忆系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2. 遗忘的类型
根据记忆储存方式和时间长度,可以将遗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短期记忆遗忘:指短时间内未被加强或转化为长期记忆而导致的信息丢失。
(2)长期记忆遗忘:指长时间内未被使用而导致的信息丢失。
(3)主动性遗忘:指有意识地抑制某些信息以防止其干扰或伤害。
(4)被动性遗忘:指无意识地忘记某些信息,可能是由于时间、干扰或其他因素导致的。
二、遗忘的原因
1. 遗忘的原因
遗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会逐渐消退。
(2)干扰因素:来自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干扰会影响记忆的存储和提取。
(3)情感因素:情感体验可以加强或削弱记忆,对于情感体验较深刻的信息,人们更容易记住。
(4)生理健康状态:身体和大脑状态对于记忆有很大影响,如睡眠不足、饮食不当等都会影响记忆力。
2. 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是描述遗忘过程中信息保存时间与遗忘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表明,在学习后短时间内,信息保存得较好;但随着时间推移,信息保存率逐渐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后,信息保存率将趋向平稳。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7
1.2 保持和遗忘规律
(二)遗忘的规律
1.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渐趋平稳
这是遗忘的基本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第一个对遗忘的进程进行了系统 而富有创意的研究。为了使学习和记忆尽量避免受原有经验的影响,他以自己为被试,用无意义音 节作为记忆材料,用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为指标,测量了遗忘的进程。
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必要时需 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采取一定方法进行的识记。在现 实生活中,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显得更为重要。
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2
1.1 识记的种类及其规律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机械识记的基本 条件是重复地感知材料。
意义识记
时间间隔
20分钟 1小时 8小时
1日 2日 6日 31日
重学节省诵读时间百分数/%
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不同时间间隔后的记忆成绩(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8
1.2 保持和遗忘规律
2.造成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记忆痕迹衰退与干扰
1
衰退说
接近律 相似律 对比律 因果律
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遗忘的理论和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
成绩:遗忘的理论和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授课教师:张秀春
院系:应用英语学院
年级:2009级
班级:7班
姓名:贾冬冬
遗忘的理论和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
生活中,人们会记忆,自然也会遗忘,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就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遗忘是记忆保持的做大变化。可见,遗忘是记忆的反面,克服遗忘就是加强记忆。遗忘有四种理论解释。
一、衰退理论
人们大脑中的记忆痕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根据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或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这一过程就像拍照后印出来的相片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相片会逐渐变黄而模糊不清。
二、干扰理论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扰作用。干扰作用分为两种:
(1)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2)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三、压抑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这种现象首先是由弗洛伊德发现的。他在给精神病人实行催眠术时发现,许多人能回忆起平时回忆不起来的,早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他认为这些经验之所以不能回忆,是因为回忆它们时,会使人产生痛苦、不愉快和忧愁,于是便拒绝它们进入意识,将其储存在无意识之中,也就是被无意识动机所压抑。只有当情绪联想减弱时,这种被遗忘的材料才能回忆起来。
遗忘的规律趋势
遗忘的规律趋势
遗忘的规律趋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逐渐忘记之前学习的信息或经历的事情。以下是常见的遗忘规律趋势:
1. 安曼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埃宾豪斯提出的概念,它指出在学习后的几天内,我们会迅速遗忘大部分的信息,特别是在学习之后的第一天。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
2. 遗忘曲线的形状:一般来说,遗忘的曲线是呈指数下降的形态。也就是说,刚开始遗忘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增加,遗忘速度逐渐减慢。
3. 遗忘和回忆的关系:回想与遗忘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当我们试图回想某个信息时,我们有可能阻止或减缓遗忘的过程。这被称为回忆修复效应。
4. 遗忘的原因:遗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干扰、缺乏重复复习、时间的流逝以及记忆的干扰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回顾来加强记忆,防止信息的遗忘。
总之,遗忘的规律趋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通过增加重复复习和回顾来减缓遗忘的速度,从而更好地保持所学知识的记忆。
遗忘规律启示与记忆方法
遗忘规律启示与记忆方法
遗忘规律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
20分钟58% 42%
1小时44% 56%
8小时36% 64%
1天34% 66%
2天28% 72%
6天25% 75%
31天21% 79%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叫前摄抑制(先报入的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
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希望大家喜欢!、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记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称为编码阶段。
这就好比计算机的信息输入,都要经过编码,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会得到保存。这个阶段与注意的关系很大。很多信息我们回想不起来,有些问题就出现在编码阶段。很多事情我们熟视无睹,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以为我们记得,事实并非如此。举个例子来说,虽然钞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我们却不能立即描述出一元钱背面的图案。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看到了,但并没有主动地去注意它,也就没有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自然也就无法回忆了。
第二阶段我们称为短期记忆阶段。
这个阶段记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在几秒到十几秒钟。比如你打114查到了你要的电话号码,记在脑子里,等你要拨号时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了。测试短期记忆的方法很简单,你可以让一个人说出4个毫无相关的数字或英文字母,你立刻把它们重复出来,然后逐步增加,看你最多能记住几个。一般人总在72个。
因此我们知道知道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短期记忆是长期记忆的基础,短期记忆如果不反复练习,很快就会遗忘。而如果在尚未消失前,继续加以练习,那么就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也就是我们说记忆的第三个阶段。长期记忆又称为永久记忆,可见它是保留时间很长的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你记忆的有效期限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人类记忆的遗忘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19世纪末提出的。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在学习新信息后,很快会遗忘大部分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缓。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关键观点包括:
●初始遗忘较快:在学习新信息后的最初几分钟和小时内,人们往往会遗忘大部分的内
容。
●遗忘逐渐减缓: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缓。过了一定的时间阈值后,保
留下来的记忆相对较稳定。
●复习提高记忆保持:通过定期的复习和记忆再现,可以在遗忘曲线上提高记忆的保持
水平。这是为了充分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高长期记忆的效果。
●记忆衰减:如果没有有效的复习或记忆再现,记忆最终可能会衰减到很低的水平。
这个曲线的形状可能因个体差异、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而异,但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帮助理解记忆的遗忘过程,并指导有效的学习和记忆策略。
遗忘及其规律——学习材料
一、感觉记忆的遗忘及规律
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首先在感觉记忆系统里被储存,信息是以其原有的物理特性被简单保存的,保存的时间较短。如果不被注意并且也没有进行一定的心理加工,很快就会消失这就是感觉记忆的遗忘规律。相反,如果这些信息引起注意并被及时地加工,那么感觉记忆就转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的遗忘就不会发生了。
二、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及理论解释
(1)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存储的时间也很短。
皮特森等人(Peterson et al,1959)的实验中,要求被试记住以听觉形式呈现的3个字母,为了阻止被试对一个数字进行复述,在呈现字母之后马上让被试对一个数字进行连减3的计算,直到主试发出信号,让被试回忆刚才呈现的3个字母。结果发现,被试回忆的正确率是从字母呈现到开始回忆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递减函数。当时间间隔为3秒时,被试回忆的正确率达到80%,当时间间隔为6秒时,正确率迅速下降到55%,延长到18秒时,正确率就只有10%了。
这个实验说明,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时间很短,如果得不到复述,就会迅速遗忘。
(2)短时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
是什么原因导致短时记忆的遗忘呢?
一种观点认为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随时间的自然消退。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信息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所致。
沃和诺尔曼(1965)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干扰信息引起的。实验者让被试听由若干个数字组成的数字系列,数字系列呈现完毕后,伴随着一个声音信号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这个探测数字曾经在前面出现过一次。被试的任务就是回忆在探测数字后边是什么数字,从回忆数字到探测数字之间所需的时间为间隔时间。在实验中,采用了两种数字来呈现数字:快速呈现,每秒4个;慢速呈现,每秒1个。这样,在间隔数字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了间隔时间,从而使时间和干扰信息这两种因素分离开来。结果发现,在快、慢两种呈现速度下,被试的回忆正确率都随着时间间隔数的增加而减少,并且不受间隔时间的影响。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希望大家喜欢!、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记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称为编码阶段。
这就好比计算机的信息输入,都要经过编码,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会得到保存。这个阶段与注意的关系很大。很多信息我们回想不起来,有些问题就出现在编码阶段。很多事情我们熟视无睹,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以为我们记得,事实并非如此。举个例子来说,虽然钞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我们却不能立即描述出一元钱背面的图案。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看到了,但并没有主动地去注意它,也就没有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自然也就无法回忆了。
第二阶段我们称为短期记忆阶段。
这个阶段记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在几秒到十几秒钟。比如你打114查到了你要的电话号码,记在脑子里,等你要拨号时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了。测试短期记忆的方法很简单,你可以让一个人说出4个毫无相关的数字或英文字母,你立刻把它们重复出来,然后逐步增加,看你最多能记住几个。一般人总在72个。
因此我们知道知道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短期记忆是长期记忆的基础,短期记忆如果不反复练习,很快就会遗忘。而如果在尚未消失前,继续加以练习,那么就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也就是我们说记忆的第三个阶段。长期记忆又称为永久记忆,可见它是保留时间很长的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你记忆的有效期限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
简述遗忘及其规律
简述遗忘及其规律
遗忘是指消除记忆的过程,是人的学习和记忆的迅速过程。遗忘涉及大量的心理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认知科学原理。它既可能是人们所希望的,也可能是我们不希望的。同时,遗忘也有其规律性,即有些内容会比其他内容更快地遗忘。
一、遗忘的规律
1、时间效应:又称“频繁使用遗忘效应”,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会逐渐减弱,学习的内容会持续遗忘。
2、替换效应:替换效应指的是新的学习内容会替换旧的学习内容,它有利于记忆的提高,替换新的记忆内容可以抑制遗忘记忆的发生。
3、原因效应:原因效应是指为学习内容给予特定原因后,学生可以更好地记住这些内容,从而减少遗忘的发生。
4、中间遗忘:中间遗忘通常指在短期记忆后,记忆内容会衰减,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全遗忘,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继续保持不变。
二、对抗遗忘的措施
1、学习时采用多种方式:学习时建议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复习,可以使遗忘程度降低,比如复习的方式分别采用:阅读、写作、思维导图、口语表达等。
2、一次性记住:在记忆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一次性将内容掌握,避免多次学习,避免遗忘。
3、坚持强化:不断强化反复,在短时间内滚动式复习,有助于
提高记忆内容的长期保存,减少遗忘。
4、发挥想象力:可以使用联想、想象、比喻等方式,让自己激发出学习内容的全部精华,使学习内容更深刻、更持久。
遗忘的规律是
遗忘的规律是
遗忘规律,心理学理论,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
规律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
20分钟58% 42%
1小时44% 56%
8小时36% 64%
1天34% 66%
2天28% 72%
6天25% 75%
31天21% 79%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叫前摄抑制(先报入的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
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一、保持的规律
保持并非是原封不动地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1.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
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一般表现为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进程呈减少的趋势,甚至遗忘。例如,对于教师讲课的内容,当天回忆可能很清楚,可一周或一个月后再去回忆,效果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用回忆、再认和重读时节省的学习时间三种记忆指标来测量识记过的材料在我们头脑中保持的情况。对识记过的材料能回忆,保持效果最好;不能回忆或回忆中有错误,但能再认,保持效果次之;如果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我们则通过重新学习时节省的时间多少来测定识记材料在我们头脑中的保持量。重新学习时节省的时间越多,保持效果越好。
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还表现为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是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儿童身上和不完全的学习(即没有达到透彻理解、牢固
记忆的学习)上,并且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是英国心理学家巴拉德(P.B.Ballard)在儿童身上发现的。他通过实验得到:儿童最好的回忆成绩不在当时,而在识记后的2~3天内。
他从实验中测得,儿童在识记后的2~3天的保持量比识记后即时的保持量要高6%~9%。这种现象在学习较困难的材料时(与学习容易材料相比)、学习程度较低时(与学习纯熟相比)要明显。
转自:右脑记忆方法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在识记时有累积抑制,影响了识记后的回忆成绩,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抑制作用解除,引起回忆量的上升;也可能是材料的相互干扰,识记后的即时测验由于受到前后材料的相互干扰,各部分之间不宜建立有机的联系,材料的保持还是零散的,过一段时间后,干扰的消失以及材料间联系的增多,整体性加强,识记的材料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引起回忆量的上升。
2.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语言材料的保持也常常发生变化,主要是:简化或概括了原材料;扩
大了原材料的范围;颠倒了顺序;曲解了原材料的意义;使原材料更完整、详细具体、夸张突出等。例如,让许多人读一篇关于印第安人和鬼打仗的故事,过一段时间让他们把故事回忆起来,结果,经常阅读鬼怪故事的人对鬼的内容增加了许多细节;而无鬼论者和逻辑性强的人则大大删去了鬼的内容,把故事编得更合乎逻辑。
保持在质方面最大变化是遗忘,下面就来谈谈遗忘的规律。
二、遗忘的规律
1.遗忘曲线与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为了使记忆尽量避免受旧经验的影响,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识记材料学到恰能背诵的程度,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再重新学习,以重学时节省的朗读时间或次数作为记忆的指标。从实验结果得知记忆内容的保持将随时间的延长呈减少的趋势。
右脑记忆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的规律:
遗忘量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缓慢。就是说,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之后,许多人用无意义材料和有意义材料对遗忘的进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遗忘曲线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总趋势还是和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一致,这表明了人类遗忘过程的基本趋势。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从材料的种类看,有意义材料和无意义材料,形象、直观的材料与抽象的材料的遗忘进程是不一样的。
从材料的难度、长度看,一般来说,比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的遗忘进程更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长度、难度适中的材料保持效果最好。
从材料的系列位置看,由于前摄抑制及倒摄抑制的影响,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异。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就是说刚学完一种材料后,又去学习
新的材料,就会忘记前面学习的材料。
缪勒(G.E.Muller)和皮尔扎克(Pilzecker)首先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被试在识记无意音节后,中间休息6分钟,可以回忆起56%的音节,如果中间插入其他的活动,只能回忆起26%的音节。右脑记忆方法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学习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安德伍德(Underwood)根据对无意义音节资料的研究分析,认为有50%的遗忘是由于前摄抑制所造成的。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一般在学习两种不同但又彼此相似的材料时产生较多。但即使是一种材料,如果篇幅较长,学习时也会产生上述现象。如记忆一篇课文,一般总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其原因在于中间部分受前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从材料的意义看,凡是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一般不易被遗忘;反之,则遗忘得快。
(2)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过度学习也叫超额学习,是指识记一种
材料的学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的次数。研究表明,过度学习使保持的效果良好。假如把材料刚能背诵时所花的时间定为100%,一般过度学习花的时间以150%为宜。150%的过度学习是提高保持效果的最经济有效的选择。克鲁格(Krueger,1929)在实验中让被试识记12个名词,识记程度分别为100%、150%和200%,并在1~28天后测其保持效果,其结果(如图4-6)表明,超过150%并不再更多地改善保持状态。
转自: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是否有长久的记忆任务,也是影响保持的因素之一。一般说,有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在一个实验中,让被试识记两段难易程度相似的语文材料,事先说明:第一段在次日测验,第二段在一周后检查,而实际上这两段材料都是在两周后才测验的。结果,第一段只记住40%,第二段却记住80%。可见,确立长久的识记任务对记忆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相关阅读:记忆以及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