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开往春天的地铁①2015年7月16日,万众期盼中,济南地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如今三条线路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不太遥远的2019年底,济南市民将收获各线相继竣工通车的喜悦和便利。
未来,泉城济南将步入地铁时代。
②济南地铁又名济南轨道交通。
它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因地制宜,是泉城济南城市发展名副其实的“私人定制”。
众所周知,济南是一座因泉而闻名于世的城市,泉是济南的标志性符号,济南地铁工程建设会不会使泉脉受损呢?这正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
据调查...,济南城市轨道交通避开了泉水保护敏感区,并采用地下路线与地上路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泉脉万无一失。
济南地铁的线网结构分为两个层次:都市核心区快线(R线)和中心城普线(M线)。
快线包括R1、R2、R3共3条;中心城普线包括环线、M1~M6线共7条,形成独特的“环线+放射”的线网结构。
③地铁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快捷高效。
生活在济南的我们,应该都体会过大把时间流失在拥堵路上的憋闷心情。
地铁的开通,将让大家体验到畅通快速的愉悦。
过去,长清大学城的师生前往济南西站,先要乘公交到市区,再转乘公交前往济南西站,最快也要1个半小时。
R1线开通后,乘坐地铁不会超过20分钟。
地铁让我们的出行更畅快,让我们从此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
据测算,轨道交通线网形成后,将承担城市核心地区60%以上的公交客运量,大大缓解了济南的交通压力。
④地铁的又一大优势是节能环保。
地铁列车是电力牵引的电动列车,其动力是电能。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韩宝明说:“地铁的运量是地面汽车运量的10倍以上,能耗仅是汽车的5%,完全符合绿色交通的要求,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济南人口中曾流传这样一句话“住东不住西”。
地铁将重塑市民对于时间和距离的概念,诞生一批“住在哪里不重要,周围有地铁很重要”的“地铁生活族”群体。
【精品】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习题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一、(2016·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书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暴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最新】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3实战演练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3)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火星,我们要来了①19世纪英国著名散文家及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每一件伟大的事在开始时看上去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的火星计划也曾历经波折,但好在从未放弃。
②日前,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
中国火星探测器预计在2020年火星探测的最佳时间段发射,并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这是中国首次宣布火星探测的计划和时间表,将是我国继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的太空探索项目,这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迈入深空探测”。
③我国古代将火星称为“荧惑”,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的星球,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
了解火星的土壤、环境、大气,以及是否有水的存在,对于研究生命起源、研究人类自身和地球所处的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④但是对火星的探测,中国这一步走得并不算早。
⑤美国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发射火星无人探测器。
2012年8月,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为地球带来了海量火星照片。
2015年9月28日,NASA的科学家更是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声明,说他们在火星上找到了流动的液态水。
俄罗斯也不甘落后,不但第一个实现了火星软着陆,日前又公布了动物火星计划,预计2017年将送猴子前往火星。
而在亚洲,印度是第一个拥有火星探测器的国家。
2014年9月,印度首颗火星探测器“MOM”已经安全进入火星轨道。
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过,想要去趟火星也没那么容易。
⑦日本的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曾于1998年发射,但五年后仍未能到达火星轨道。
欧洲空间局的探测火星计划也波折重重,21世纪初就开始启动的计划,拖了十多年以后才终于上路。
2011年11月9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也曾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遗憾的是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次火星计划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在探索火星的成果上,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学习k12精品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真题过招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 整体感知一、(2017·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揭秘①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由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等单位协同完成研发,是货真价实的“中国造”。
②这几年,中国科技树长势喜人,今天科技界又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③这标志着,我国的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已迈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④量子计算机是指利用量子相干叠加原理,理论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的计算机。
如果将传统计算机比作自行车,量子计算机就好比飞机。
⑤量子计算利用量子相干叠加原理,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计算能力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可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⑥举个例子,使用亿亿次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所需时间为100年,而使用一台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求解同一个方程组,仅需0.01秒。
⑦据中科院院士潘建伟介绍,中国2016年就首次实现了10光量子纠缠操纵,随后在此基础上利用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通过电控可编程的光量子线路,构建了针对多光子“玻色取样”任务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速度比之前国际同行所有类似实验快了至少2.4万倍。
⑧“按照目前的估计,大家应该在非常近的未来,也许是5年,也许是10年,能够实现40个比特左右的量子纠缠。
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来计算一些特殊的问题。
”潘建伟院士说。
⑨对比经典算法,这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比人类首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首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提高10~100倍。
这也是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
⑩预计到2017年底,研究团队将进一步实现对大约20个光量子比特的操纵。
⑪另外,在超导体系,中国也打破了由美国(Gooɡle/NASA/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保持的9个量子比特操纵记录,自主研发了10比特超导量子线路样品。
[学习资料]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3真题过招
课时3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2017·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座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保存完好的野果子。
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 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
这些果子为何会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
蜂蜜非常特别,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②为什么蜂蜜可以千年不腐呢?③食物的变质通常和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变味。
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具有吸湿性。
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④同时,蜂蜜也非常酸。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⑤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还有特殊的“炼金术”。
⑥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
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
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
内勤蜂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
这时,花蜜会不断蒸发水分,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⑦另一方面,蜜蜂胃中还有一种叫作葡萄糖氧化酶的酶,酿蜜过程中,它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种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
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中生长的所有细菌。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舞蹈的建筑刘心武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
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
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
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
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
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⑤美国建筑师欧·盖里就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
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
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
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精品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
精品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一、(2014·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翩翩双飞燕①鸟族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燕子。
几千年里,人们一直把燕子视为祥鸟、瑞鸟,欢天喜地恭迎,小心翼翼侍奉,不仅宅第开放,檐梁裸呈,甚至夜不闭户。
②燕子身体俊长,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人又称之为玄鸟。
它体态轻盈,两翼狭长,善于飞行。
滑翔时,两翼平展于体侧,如同镰刀,尾巴分叉像剪子。
它飞行迅速如箭,喜欢俯冲疾驰,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堪称飞行“高手”。
③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
每当秋天来临,它们就成群地飞向南方;到第二年春暖花开,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迁飞多远,隔着万水千山,它们能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④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燕子离乡背井,其实不然。
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
可是,北方的冬季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
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
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秋去春来,南北迁徙。
⑤燕子一般在4~7月返乡。
返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个新巢。
它们不断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终于,一个崭新的碗形巢便出现在人家屋檐下了。
⑥鸟族中,燕子是出了名的勤勉,除迁徙、筑巢之累,更体现在哺雏之劳上。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燕子每年繁殖两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
每窝产卵4~6枚,卵乳白色。
⑦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
春燕、征燕、归燕、新燕、旧燕、喜燕、劳燕、双燕……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
(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3)习题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3)一、(2017·济南天桥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爆竹声中的“气候密码”①在中国,最具“中国年元素”之一的鞭炮又叫“爆竹”,名字暗示了它的起源——最初人们燃放的是竹子。
而一千多年前曾响彻冬夜的爆竹声,又剧透了当时的气候跟今天不同。
②过年贺岁听个响的习俗,起源于唐代。
当时人们燃放的东西叫“爆竿”,那年月火药还没发明,过年放爆竿,就是把几根竹竿放进火里烧,听竹子受热爆裂时噼噼啪啪的响声。
虽无火药燃爆时的闪光,但在寒冷寂静的冬夜,炙热的火盆、噼啪作响的竹节,仍能带来温暖和喜庆,以及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③于是问题就来了:唐代的核心区域——黄河中下游的陕西、河南、山东几省,如今都是典型的温带气候,少见野生竹子,公园里种的观赏用竹也是现代改良的耐冷品种。
那么当年长安、洛阳的普通百姓,烧着玩的竹子是从哪儿来的?④唐代的长安城,跟今天的西安市区部分重叠,位于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
如今秦岭是中国的南北气候分界线,包括竹子在内的许多亚热带动植物,到了秦岭北坡就难觅踪迹。
不过,这条线并非“自古以来”就有,气候资料显示,从隋代到唐代中期,关中地区正处于温暖湿润时期,平均气温比今天高,尤其是冬天更暖和。
当时关中地区的1月最低温,可能比现在高出3~5℃,降水也更丰富。
终唐一世,关中地区冬无冰雪的年份多达16个,在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这样温暖湿润的气候,比今天更适宜竹子生长,难怪普通百姓过年烧竹子玩也不心疼。
⑤我们熟悉的成语“罄竹难书”,也是一条线索。
隋代末年,瓦岗军首领李密在檄文中大骂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说隋炀帝的罪行太多,把终南山的竹子砍光了做竹简,都写不完。
终南山是长安以南、秦岭之中的一段山脉,也属于关中地区。
而且隋代还专门设置了管理竹林的机构叫“司竹监”。
由此可见,隋代时关中地区的气候确实温暖湿润。
⑥据史籍和考古资料记载,历史上关中地区的温暖期不止一次。
(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舞蹈的建筑刘心武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
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
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
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
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
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⑤美国建筑师欧·盖里就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
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
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
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精选】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课件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 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 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 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 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④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 代的墨汁取代。现代墨汁以炭烟、胶料、添加剂等为主 要原料,机械加工而成。它制作工艺简单,生产量大, 方便使用和保存。但这种用现代技术化学合成的墨汁固 定胶着,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层次变化和透明度,没有 呼吸的空间,使东方美学的追求有所缺失。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8/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谢谢欣赏!
2019/8/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8
课时2 分析词语的 表达作用
(2013·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 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 “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 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真题过招
课时2 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一、(2017·山东威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产业大有可为①数字音乐,是指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制作、存储、复制,并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络以及电信增值业务等方式进行传播、消费的非物质形态的音乐。
这个概念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2015年,全球音乐产业收入增长3.2%,达到150亿美元。
其中,实体唱片产值下降4.5%,数字音乐产值增长10.2%,增至6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45%。
可见,在世界范围内,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势头正劲。
具体到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虽然也是如火如荼,但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盈利模式。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抓住发展契机,挖掘数字音乐价值,在版权保护基础上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成为中国数字音乐破局的关键,也是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方向。
②长期以来,我国数字音乐以免费模式为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音乐产业链的价值将更多地体现出来,使不同格式的音乐内容具有足够的开放性:既可以有效控制各种来源,又能够使音乐产品和音乐服务具有差别化特征。
同时,信息技术促使不同产业间融合发展,为各种音乐资源提供多样的载体,让消费者接受音乐信息的方式变得更简单便捷。
用户对音乐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又使得音乐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需要大量购买内容资源,对音乐内容生产商的依赖随之增强。
③数字音乐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服务提供商广泛介入等因素的推动下,出现了更多新事物、新终端和新应用。
在此基础上,商业模式也逐渐清晰,盈利点将主要体现在付费下载、流媒体订阅服务和个性化音乐定制服务三个方面。
其中,付费下载和流媒体订阅服务,与国际通行的标准类似。
尤其是流媒体订阅服务,近年来增长态势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较低、重视与社交平台的合作、推出多方位跨平台的电台服务和应用服务上。
而个性化音乐定制服务,则将成为我国数字音乐的主要增长点。
数字音乐市场,由众多买方和卖方共同组成,并以音乐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
精品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开往春天的地铁①2015年7月16日,万众期盼中,济南地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如今三条线路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不太遥远的2019年底,济南市民将收获各线相继竣工通车的喜悦和便利。
未来,泉城济南将步入地铁时代。
②济南地铁又名济南轨道交通。
它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因地制宜,是泉城济南城市发展名副其实的“私人定制”。
众所周知,济南是一座因泉而闻名于世的城市,泉是济南的标志性符号,济南地铁工程建设会不会使泉脉受损呢?这正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
据调查...,济南城市轨道交通避开了泉水保护敏感区,并采用地下路线与地上路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泉脉万无一失。
济南地铁的线网结构分为两个层次:都市核心区快线(R线)和中心城普线(M线)。
快线包括R1、R2、R3共3条;中心城普线包括环线、M1~M6线共7条,形成独特的“环线+放射”的线网结构。
③地铁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快捷高效。
生活在济南的我们,应该都体会过大把时间流失在拥堵路上的憋闷心情。
地铁的开通,将让大家体验到畅通快速的愉悦。
过去,长清大学城的师生前往济南西站,先要乘公交到市区,再转乘公交前往济南西站,最快也要1个半小时。
R1线开通后,乘坐地铁不会超过20分钟。
地铁让我们的出行更畅快,让我们从此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
据测算,轨道交通线网形成后,将承担城市核心地区60%以上的公交客运量,大大缓解了济南的交通压力。
④地铁的又一大优势是节能环保。
地铁列车是电力牵引的电动列车,其动力是电能。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韩宝明说:“地铁的运量是地面汽车运量的10倍以上,能耗仅是汽车的5%,完全符合绿色交通的要求,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济南人口中曾流传这样一句话“住东不住西”。
地铁将重塑市民对于时间和距离的概念,诞生一批“住在哪里不重要,周围有地铁很重要”的“地铁生活族”群体。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
4.文章第⑧段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文章开篇介绍燕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③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无论……哪怕……也……”.C.文章第③④段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D.文章结尾“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予谁呢?”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二、(20__·济南__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晓辉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②科学家认为,数字时代,人们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已有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3分)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4.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参考答案一、1.示例:燕子不仅体貌俊美(善于飞行)、非常勤勉2.“游牧民族”,指不断变换地点放牧牲畜的民族,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燕子秋去春来、南北迁徙的习性.3.作比较.突出了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的特点;说明了燕子不得不每年秋去春来、南北迁徙的原因.4.第⑧段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不但印证了燕子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审美愉悦,而且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5.D二、1.数字时代,改变了已有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思维碎片化;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2.本段写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人类大脑的变化,从而引出说明对象——数字时代给人类大脑带来的变化,运用问句,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吸引读者阅读.3.作比较.将使用触屏手机的人和使用按键手机的人的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4.“通常”是一般情况下,说明了一本优秀的图书在一般情况下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但也有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3习题
4.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另外,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汉唐盛世的背后,离不开气候的隐藏助攻——在农业时代,百姓安居、国家富强的前提,就是粮食等农产品的丰足,而这离不开温暖湿润的气候.二、(20__·济南__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①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20__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②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生活在地下水中或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③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④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这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⑤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雷切尔·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着监视.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我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只.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⑥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⑦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离子.他说:“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做出反应.她说:“岩层在地震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弗伦德指出,可以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1.文章第①段提到拉奎拉蟾蜍的异常行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3.阅读第⑧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做出反应.4.文章第⑧段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请分条概括这个机制的形成过程.(3分)参考答案一、1.①秦岭并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从隋代到唐代中期,处于温暖湿润时期,适宜竹子生长;②由成语“罄竹难书”的故事可见,隋代时关中地区的气候确实温暖湿润;③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10年黄河决口,当时的渭川即关中地区,竹林丛生,气候温暖湿润.2.文中的第②③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中提到的燃放爆竹的习俗,又引出下文爆竹声中所隐藏的“气候密码”.3.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能够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通过说明终唐一世关中地区冬无冰雪的年份之多,进而更直观具体地体现了当时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更便于读者理解.4.“助攻”是“协助进攻”的意思,古代帝国的更替,一定程度上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作为农业时代的帝国,国家富强更是离不开温暖湿润的气候,“助攻”一词更形象深刻地说明了气候对于古代农业帝国成败的重要性.二、1.举例说明动物的异常行为与地震之间的关联性.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动物预测地震之谜”的叙述与说明.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蛇在冬天钻出巢穴1个月后发生地震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动物的异常行为与地震之间的某种关联性,增强文章说服力.3.“可能”表限制,说明动物有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但并不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①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释放带电粒子——离子;②离子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产生化学反应后的空气和水对动物产生影响,动物出现异常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
一、(2014·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翩翩双飞燕
①鸟族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燕子。
几千年里,人们一直把燕子视为祥鸟、瑞鸟,欢天喜地恭迎,小心翼翼侍奉,不仅宅第开放,檐梁裸呈,甚至夜不闭户。
②燕子身体俊长,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人又称之为玄鸟。
它体态轻盈,两翼狭长,善于飞行。
滑翔时,两翼平展于体侧,如同镰刀,尾巴分叉像剪子。
它飞行迅速如箭,喜欢俯冲疾驰,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堪称飞行“高手”。
③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
....”。
每当秋天来临,它们就成群地飞向南方;到第二年春暖花开,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迁飞多远,隔着万水千山,它们能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④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燕子离乡背井,其实不然。
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
可是,北方的冬季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
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
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秋去春来,南北迁徙。
⑤燕子一般在4~7月返乡。
返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个新巢。
它们不断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终于,一个崭新的碗形巢便出现在人家屋檐下了。
⑥鸟族中,燕子是出了名的勤勉,除迁徙、筑巢之累,更体现在哺雏之劳上。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燕子每年繁殖两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
每窝产卵4~6枚,卵乳白色。
⑦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
春燕、征燕、归燕、新燕、旧燕、喜燕、劳燕、双燕……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
⑧古诗文中,燕子几乎是被歌咏最多的。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在陶渊明笔下,喃语绕梁、人燕同居,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带给白居易多少早春到来的欣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北迁南徙,归去来兮,成了晏殊眼中伤春感时的最佳情物。
古时候,人们还常把山河羁旅、家国破碎的伤痛与燕子连在一起。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故园颓毁,梁栋无踪,徒留怅惘。
⑨然而,随着院落平舍被取缔、高楼大厦之崛起,人居的封闭式格局使燕子愈来愈面临无梁可依、无檐可遮、无台可歇、无舍可入的尴尬。
流传几千年的燕事,难道真要与人烟诀别了吗?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予谁呢?
1.阅读全文,在第⑦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够概括上文内容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
★2.阅读第③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
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
....”。
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分)
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
4.文章第⑧段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文章开篇介绍燕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无论……哪怕……也……”。
C.文章第③④段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文章结尾“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
寄予谁呢?”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
二、(2017·济南市中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
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数字时代,人们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已有的思维方式。
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
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
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
..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
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
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
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
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
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
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越活跃。
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3分)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分)
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
★4.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
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
..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参考答案
一、
1.示例:燕子不仅体貌俊美(善于飞行)、非常勤勉
2.“游牧民族”,指不断变换地点放牧牲畜的民族,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燕子秋去春来、南北迁徙的习性。
3.作比较。
突出了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的特点;说明了燕子不得不每年秋去春来、南北迁徙的原因。
4.第⑧段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不但印证了燕子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审美愉悦,而且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5.D
二、
1.数字时代,改变了已有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思维碎片化;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2.本段写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人类大脑的变化,从而引出说明对象——数字时代给人类大脑带来的变化,运用问句,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吸引读者阅读。
3.作比较。
将使用触屏手机的人和使用按键手机的人的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
4.“通常”是一般情况下,说明了一本优秀的图书在一般情况下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但也有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