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随堂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

以上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是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的。

”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①在经济、社会危机的背景下实施②把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③提高了工人的经济、政治地位④采用一系列法规调整经济政策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A.真的,新经济政策B.假的,余粮收集制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D.真的,余粮收集制4.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义务劳动制5.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A. 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B.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D.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6.“虽然苏联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一直令人非常失望”,造成苏联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B.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的政策导向D.赫鲁晓夫大规模垦荒不切实际7.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练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练习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为挽救面临危机的苏联经济,都进行过改革。

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力图缓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个体经济2.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3.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B.农业集体化中农民财产被强行收归农庄C.新经济政策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的健康发展4.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

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C.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D.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5.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A.“斯大林模式”实施初期成效显著 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C.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增产下降 D.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6.“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这反映的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国有工业D.新经济体制7.“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

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环境保护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D.工业生产8.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评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评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

”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商主义政策,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该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B.德国法西斯正大举入侵苏联C.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D.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余粮收集制,题目提供的传单反映了这一政策。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1923年,列宁提出:“为了通过新经济政策使全体居民个个参加合作社,还须经过整整一个历史时代。

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度过这个时代也要一二十年。

”此后苏联的历史发展表明( )A.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列宁的设想体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C.斯大林与列宁在过渡速度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D.斯大林坚持了列宁的建设方针,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要“一二十年”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胜利。

但是,斯大林执政时期通过实施计划经济加快了建设的步伐,缩短了过渡的时间。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年,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论断()A.是对苏联社会发展水平的正确认识B.过高估计了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C.进一步推动了改革的进程D.使苏联军事力量和综合国立大增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

”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3.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

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

这些措施()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B.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C.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4.勃列日涅夫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改革过分追求稳定,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②改革使社会矛盾滋生,国家陷入困境③勃列日涅夫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④改革直接导致国家的解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1930年,上海《申报丛书》如是描述某经济政策:“解放了个人的商业和个人的工业之束缚,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

”据此推断,该经济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6.现代某一时期,苏俄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罢工。

这一政策出现的背景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7.某书在评价一位苏联领导人时提到“在他的统治时期却算是整个苏联70多年历史中最清明承平的时光: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和清洗,国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国力强盛堪与美国相提并论,太空竞赛令社会主义扬眉吐气”。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测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测试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征收固定粮食税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3.1970年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

这一做法旨在()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恢复国家资本主义C.下放企业管理权D.利用市场货币关系4.“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当时,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

”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苏联进行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产量,支持工业化建设B.国内战争造成粮食短缺,经济困难,面临困境C.为解决苏维埃政权的内忧外患,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苏联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以发展工业5.下面是苏俄(联)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B.苏俄(联)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苏俄经济发展水平6.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7.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同步练习(一)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同步练习(一)人教版必修二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日木要求的。

)1.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那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2.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A.国有经济得到恢复B.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C.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D.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3.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4.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缺乏改革基础C.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D.过高地估计了形势5.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思想领域 B.经济体制 C.政治体制 D.军事体制(二)材料分析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材料四: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选集》(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其中主要目的是什么?(3)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材料四中“必须再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7.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特定历史条件”是指( )。

①俄国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经过一战,物质极为匮乏②当时布尔什维克的主要任务是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③苏俄人民拥护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领导,迫切希望在它的领导下打败国内外的反动敌人④十月革命后苏俄具备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

”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3.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

……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过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下列对本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彻底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4.“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5.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6.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

必修2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含答案 精校打印版

必修2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含答案 精校打印版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

”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2.美联社曾经报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工人大量失业 B.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苏联的经济政策吸引美国人前去投资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4.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5.“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解析版)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二战结束之后,首先在苏联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2.列宁说:“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材料中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战争的需要 B.恢复发展经济 C.巩固工农联盟 D.实现工业化3.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一时之间“ ”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这里“ ”应填写的是()A.计划 B.法治 C.集体化 D.工业化4.据说,1931年美国的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工人自由快活,美国工人没有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工资高,美国工人工资低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大量失业D.苏联工人剥削农民,美国工人被资本家剥削5.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

苏联筹措工业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 )A.借外债 B.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C.降低工人工资 D.吸引外国资本家投资6.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

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D.斯大林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7.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是( )A.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8.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苏维埃)国家仍要制定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制定政策要与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起来。

在这种临时政策下,食品生产开始恢复,从而使这个政权获得了巩固共产主义体系所需要的时间。

对此种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 B.在分配领域推行实物配给制C.扩大了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D.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3.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废除了苏共中央委员会和党委会每次改选必须更换1/3成员的做法,并保证要使干部得到尊重。

他上台后的第一年,地方党委书记只更换了9%,14个加盟共和国书记只更换了2个。

从苏共23大到26大,苏共中央委员会实际连任率达到90%.勃列日涅夫此举导致()A.干部队伍从稳定到僵化 B.经济改革逐渐趋于保守C.集体领导原则被放弃 D.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4.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

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战时共产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5.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这集中体现了苏联()A.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 B.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加大粮食出口C.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6.据所学知识推断,下表“□□”中应填入的国家是( )1925~1938年制造业生产指数(单位:1913年=100)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苏联7.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一工业联合公司一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试测试卷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试测试卷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试测试卷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

结果,这一尝试()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C.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

”这一论断()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3.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下列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B.工业化的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4.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解读,符合表中信息的是()①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①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的水平①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①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5.下表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情况一览表。

下列四个选项是有人从表格数据中得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民经济逐年下降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C.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D.与美国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6.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

2020级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试测试卷

2020级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试测试卷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困境,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C.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政府职能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制的,正当的职能发挥,能够使国家稳固、社会发展。

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

下列哪一变化符合这一说法()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B.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体制C.胡佛自由放任到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D.斯大林模式确立到二战后的苏联三次改革3.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

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A.新经济政策时期B.农业集体化时期C.工业化时期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4.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A.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B.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5.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公私合营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6.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

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7.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这种认识是出于苏联在农村实施了()A.余粮征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垦荒8.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残酷条件下的非常措施B.集中力量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D.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9.美国人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一书介绍,斯大林曾说,“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随堂练习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随堂练习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尼古拉·布哈林曾经被誉为苏共“党内头号思想家”,他所钟爱的原则是“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

与布哈林思想相符合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新经济政策D.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C 【解析】从材料“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可知,布哈林主张利用市场发展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了市场因素来发展经济,故C项正确;A、B两项是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除;D项是B项的内容之一,排除。

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

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苏联)( )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C.与美国“冷战”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答案】B 【解析】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对于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可知“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苏联)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故选B项。

3.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 )A.重视发展轻工业B.农业和工业发展并重C.大力提倡商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D 【解析】斯大林经济体制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选D项。

4.(2019·云南昆明师大附中月考)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

”该认识体现了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市场经济是苏联经济的核心D.计划体制之下的市场经济【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可知,斯大林主张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B项。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据统计,1950年至1970年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5%至6%;1971年至1975年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3.7%;1976年至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半是2.7%。

针对苏联这种状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从1950年到198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呈递减趋势B.苏联当时政治体制出现的问题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C.材料体现的这段时期内,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D.这段时期苏联总共经历过三位领导人2.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

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

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C.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3.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B.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4.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期”是指A.新经济政策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D.卫国战争时期5.1921〜1929年10月,苏联(俄)共收到2670份承租申请。

其中1921〜1927年苏联(俄)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到1928年,共有68家租让企业在苏联从事经营活动。

1927〜1930年租让企业的产值占苏联工业总产值的0.6%。

这表明A.外国公司对租让制仍心存疑虑B.苏联积极推行租让制C.租让制取得显著成效D.租让制促进苏联社会制度变革6.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1 -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1 -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5x2=70分)1.读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B.社会主义政权建立C.苏俄彻底粉碎外来的干涉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 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3.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后人有很多评说,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能实施此政策是国家掌控了经济命脉B.是苏俄正确道路的选择C.因为造成工农矛盾而不得已中止D.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4.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这种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 )A.解决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B.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C.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D.提高了工人农民的觉悟5.下表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B.提高了农产品产量C.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国情D.完成了农业集体化6.“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7.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优先发展轻工业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D.到1937年基本实现8.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

2020级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

2020级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困境,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C.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政府职能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制的,正当的职能发挥,能够使国家稳固、社会发展。

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

下列哪一变化符合这一说法()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B.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体制C.胡佛自由放任到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D.斯大林模式确立到二战后的苏联三次改革3.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

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A.新经济政策时期B.农业集体化时期C.工业化时期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4.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A.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B.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5.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公私合营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6.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

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7.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这种认识是出于苏联在农村实施了()A.余粮征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垦荒8.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残酷条件下的非常措施B.集中力量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D.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尼古拉·布哈林曾经被誉为苏共“党内头号思想家”,他所钟爱的原则是“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

与布哈林思想相符合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可知,布哈林主张利用市场发展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了市场因素来发展经济,故C项正确;A、B两项是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除;D项是B项的内容之一,排除。

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

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苏联)( )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与美国“冷战”
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答案】B 【解析】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对于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可知“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苏联)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故选B项。

3.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 )
A.重视发展轻工业
B.农业和工业发展并重
C.大力提倡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D 【解析】斯大林经济体制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选D项。

4.(2019·云南昆明师大附中月考)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

”该认识体现了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是苏联经济的核心
D.计划体制之下的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可知,斯大林主张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B项。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苏联学者指出:若不是多亏新开垦地获得丰收,苏联在1956年几乎肯定要发生饥荒。

这主要表明( )
A.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出现重大突破
B.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符合苏联实际
C垦荒政策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
D.二战后初期的苏联改革成效最突出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垦荒政策取得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1956年苏联的粮食危机问题,这说明垦荒政策是由当时苏联特殊的国情决定的,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虽然取得成效,但仍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没有出现重大突破,故A项错误;苏联的垦荒政策由于开发过度,破坏了生态环境,违背了自然规律,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将苏联与其他国家的改革进行对比,故D项错误。

2.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
A.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霸
B.成为超级大国
C.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D.增强经济实力
【答案】A 【解析】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勃列日涅夫重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

3.1987年,戈尔巴乔夫说:“改革就意味着……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

”这表明他的改革( )
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
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内容看戈尔巴乔夫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当时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4.(2019·湖北武汉期中)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曾说:“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

”“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他“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
A.“冷战”开始
B.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苏联解体
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选C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