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不同的两字相同的写法(记住这些草法事半功倍)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c9f73f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79.png)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草书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书书法练习技巧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一)草书龙飞凤舞,线条流畅飞泻,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书家快速运笔挥洒而成的,像唐代的两大草圣张旭和怀素,据记载,他们作书的速度是很快的。
杜甫《酒中八仙歌》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作书时,旁若无人,将满腔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如醉如痴,如颠如狂,其狂草潇洒磊落,惊世骇俗;而怀素作书,也是“兴来走笔如旋风”(苏涣《怀素上人草书歌》),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其痛快处有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可见其作书速度之快。
但是,并非所有的草书都是快写的,有一种笔画苍劲的草书,几乎每笔都有多次顿折,谓之“一波三折”,这种草书的线条往往是逆锋运笔挣扎奋进而缓慢画成的。
快速作草,易出飞白,可以增强力度,产生险峻奇绝的效果,但线条容易流于浅薄飘浮,缺乏质感,不很耐看;慢速作草,墨色饱满,内涵丰富,给人以沉稳、含蓄、古拙的感觉,但又容易出现墨潴滞笔,或是露出矫柔造作之态。
可见快书与慢书各有优劣。
喜快书还是喜慢书,随书家之性情或习惯而定。
一般说来,性格豪爽性情急躁富有浪漫幻想的人,写起字来也是横扫千军一挥而就,不拘细节,也不拘法规,全凭一股豪气和一份才气,即兴发挥,把作书当作抒发情怀或排解忧愤的一种方式,因此书家的强烈感情源源流于笔端,写出的作品往往墨迹淋漓,歪歪倒倒,笔画狂飞,大起大落,纵横捭阖,满纸云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使人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如醉如痴。
像张旭、怀素的草书被称之为“张颠素狂”,颜真卿的行草《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可以说是快书的典范。
宋代的黄庭坚,明清的朱耷(八大山人)、王铎,当代的毛泽东、徐文达等也是这类书家中的佼佼者。
两字草书书法写法
![两字草书书法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e5e20983d049649a665885.png)
两字草书书法写法两字草书书法写法欣赏两字草书书法写法1两字草书书法写法2两字草书书法写法3两字草书书法写法4两字草书书法写法5草书书法之法草书需要法,一是指草书本身的书写规律,再是指草书应以正书为基础。
东坡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草书,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这里的正书应指楷书。
因为书法发展到楷书,各种笔法已具备,今草书法是从楷书演变过来的,所以将楷书当作草书基础是合理合法的。
但是,如果说篆书、隶书同样是草书的基础,也应当是合乎理法的。
因为楷书从篆、隶演变而来,楷书中包容了篆、隶的因素;再者,篆、隶、楷同属繁而静者,那么简而动的行、草,为什么不可以既从楷书,也从篆、隶吸收滋养呢?证之何绍基、康有为、于右任等从碑学汲取营养的做法便可以明了。
何、康、于的行草艺术有各种局限,但是至少证明草书创造的途径是宽广的,有待实践中开拓。
我们还不要忘记,草书习碑早在张旭就已经实践了。
张长史得之古钟鼎铭科斗篆,古人早已总结了。
当代草书大师林散之,是公认的“帖派”,但是他对篆书笔法的深入理解与化用,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草书的内涵。
进一步说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者不仅指草书与篆、隶、楷各体正书的关系而言。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杰出的、个性鲜明的草书作品,没有一个字,甚至没有一笔画能够简单移植到另一草书作品中。
杰出作品的每一个字、每一笔画都依赖整体而存在,成为整体血肉相连的组成部分。
这个道理,各种书体相同,而在草书中格外突出。
再说那个无所不悟的基本道理,虽然也适用于篆、隶、楷各种正书,但对草书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而真正的草书大家,所悟者又何尝仅止于笔法、结体,《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到张旭:“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摹书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一举凡天地万物之中,情与景,物与己,无不可以融入草书,而草书作品也无不可以启发观赏者联想到天地万物。
草书解读与书写规范(十九)
![草书解读与书写规范(十九)](https://img.taocdn.com/s3/m/ba327c8ad4d8d15abe234e3f.png)
变 ,那 就是 分 别 不 同的 字 ,绝 对 不 能 混
用。这 类的字很 多,我们 这里仅举部 分
常 用 字作 以说 明 ( 图 3 。 如 3)
妃 《 辨体 》 始 赵 孟颛
Hale Waihona Puke 表 纛衰 虞世 南 襄 鲜于枢
g 月 号 ・书 画 艺 求 / g 4
『
津 陈淳
● 司 1 P .
■. r 一 一 一
a_ - ,
{> 二 }
’ 一
, , _ 7
律 《 辨体 》
浩 王宠
( 王献之 爱 ( ) 诰) 爱 近人
熏 皇 象
朗 《 辨体 》 郎 李世 民
投
取( ) 驭 韩道亨 效 怀素
4 /书 画 艺 术 ・ 8 9月 号
,
参 √ . ‘ 园 J 『
谷 留 赵佶 笛 朱美圭
,
貊 1 傲 褥 ▲ , L -
辨 ( ) 办 禹 帛 伏 伙
施 王升
拖 《 辨体 》 辨 祝 允明
浮
教 怀素 郗 孙 虔礼 影 王铎 颢( )辨 体 》 希 ( ) 颢 《 请 清 ( ) 泽 ( ) 泽
几 个 不 同 的 字 在 写 法 和 形 体 上 相 近
图 3 异 字形似 : 3
或 相似 ,这 就是 草 书 中的 “ 体 ” 辨 。既 然是相 似 ,就存在 着差异 ,哪 怕只是一
点之 差 、一 画之 , ,或 是 一 曲 、一 钩 之 - S l 】
● I 圭 . 吞 、 I ’ 0 — ~
线条 的轻 重、增损 上 总会 有所 不 同,也 就 是 大 同小异 。 因此 我们要 仔 细 区分 ,认 真
草书精编版
![草书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872006580216fc700afd46.png)
一、草书概述
(一)释名
草书的草,有草率、草创、草稿之意。草 书的命名也大致如此,梁·庾肩吾《书品》 曰:
“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 急,本因草创之义,故曰草书。建初中, 京兆杜操始以善草知名,今之草书是也。”
《宣和书谱》亦称:
“稽考古今法书,而独以草书为秦苦篆 隶之难,不能投速,故作草书……且草之 所自,议者纷如,或以为藁草之草,或以为草 行之草,或以为赴急之书,或以为草昧之作。 然则谓之草,则非正也,孔子所谓‘为命, 裨谌草创之是也。’”
鲜于枢《水 帘洞诗》
陶宗仪《书史会要》评曰:“邓文原正、 行、草书,早法二王,后法李北海。”宗 法晋人的书学观和学书之路正和赵孟頫一 致,两人在书法活动中接触频繁,且手札 往还,自然受到感染。邓文原除了擅长写 正书、行书、今草外,对章草也颇有研究, 出于刻帖又兼行楷流美笔意,明人袁华跋 日:“观其运笔,若神出海,飞翔白如。”
张旭 《晚复帖》
颜真卿 《湖州帖》
怀 素 《 食 鱼 帖 》
高闲《草书 千字文》
柳 公 权 《 蒙 诏 帖 》
公元907年,唐灭亡,开始了五代十国分裂 混乱的局面。兵戈迭起,百业凋蔽。然而 在书法上,却出现了一位中流砥柱式的人 物——杨凝式。
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
(四)宋代草书
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命侍书王著刻 《淳化阁帖》,为当时及后人学习书法, 带来了很多方便。《阁帖》以行草为多, 仅六、七、八卷就收王羲之150帖,对北宋 及后代书风引导作用很大。
北宋初年,草书风格仍是唐人的延续,其 中以周越与苏舜钦比较突出。李建中、文 彦博、苏洵等亦擅草。蔡襄成就最为卓著。
董其昌草书七绝扇面
邢侗居于四家之首。书法以钟、索、二王 为主,而得右军神髓;挂壁书,多临大令。 其他兼虞、褚、颠米、秃素;大而擘窠, 小而蝇头,搏而行草、篆隶,各臻其妙, 而以行草见长;晚年尤精章草。
草书的用笔和基本笔法
![草书的用笔和基本笔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1c359ddd3383c4bb4cd2b7.png)
草书的用笔和基本笔法 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匆匆不暇草书”。
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有人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的。
我以为,对于掌握草书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
而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成竹在胸时,在书写的时候总的节奏应该是匆匆不暇的,这样才便于体现草书特有的飞动气势,尤其是狂草。
古人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草书的点画特点,加深理解点画的处理内涵,是大有好处的。
狂草的点画犹如天马行空,又如飞花散雪,某些点画则如枯藤老树,泻瀑鸣泉,其神韵无穷。
宋代姜夔《读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
其相连处,特是引带。
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
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
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 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草书的点画和引带游丝的关系。
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
孙过庭关于草书的点画也有很精辟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孙过庭《书谱》。
) 在草书中,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在转角时圆笔较多,钩画笔变化较多,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
点画相连也可以处理为坚画和横画。
现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些字作为例字加以讲解。
孙过庭草书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迹本,便于我们体会了解点、画和笔法动用及其变化。
1.点 一笔点:今、分、云、互、谢、惊 互字的点为横写的点,谢字的点为竖写的点,其余均为斜写的点。
其中分字的起笔和收笔都露出笔锋即笔尖,今字的点收藏锋,体现出不同的形态。
另外由于草书的书写特点之一是点画相连,省略了不少笔画,也就出现了以点代画的情况。
例如今字的亠、谢字的言、惊字的灬,都被写成一点,十分简练。
两笔点:易、小、英、不、谏、著 易的两撇被写成两竖点,显得十分生动,两点之间相互揖让,第一点起笔出锋,收笔藏锋;第二点起收都出锋,互有变化。
小、英的两个点虽然中间有竖画隔断,但都相互顾盼,笔断意连。
草书写法技法大全
![草书写法技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0008a3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7.png)
草书写法技法大全草书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书法形式,具有浓郁的书法特色。
草书的线条细腻,墨汁儿浓,字形变幻多端,及其难写,需要一定的技法才能掌握。
下面是草书写法技法大全,供各位书法爱好者参考学习。
一、用笔技法:1. 挑笔:沾一些墨汁,将笔端向上提起,让墨滴自然滴下,勾起笔尖。
2. 揎笔:右手姆指和无名指捏笔,将笔尾垂在肚皮上,轻轻地提起笔尖,用力轻轻抖几下,将多余的墨汁荡掉。
3. 催笔:在书写过程中,如果笔锋发硬,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在笔锋上,使墨汁顺畅流动。
二、用墨技法:1. 冷墨:先把一些新鲜的墨块涂在研墨盘或篆刻砚台上,将墨块摩擦研磨,制成细腻柔和的墨汁。
2. 热墨:把干墨稍加加热,或用柿子或饮料瓶罐盛水放于墨盆之中,将水加热,并将笔尖加热于水面上,此时墨汁与笔尖暖和,书写感觉更为舒适。
3. 动墨:用笔尖轻轻划在墨块上,将墨汁均匀地涂在笔口上。
三、用纸技法:1. 内抄:把毛笔的头尖贴在纸的反面,反面不会祥起墨,不会影响前面字体。
2. 外抄:把笔沾上墨汁后,把笔头轻轻在纸上敲打几下,使墨汁均匀分布在笔头上。
3. 水刷纸:用水的刷子在纸上刷一层水,待其稍微干一点,将笔尖均匀地慢慢方向写字,字的鲜明程度和笔画的粗细程度都比直接在纸上写明显提高。
四、用姿势技法:1. 坐姿:双脚平放,腰背挺直,手、肩、臂、腕关节自然放松,只有手腕支撑笔尖,力度均匀,舒适度不会脱手。
2. 站姿:两脚叉开,身体直立稳定,双手随意自在下笔,动势矫健有力,手起自然落,无论左右方向都可以轻松自如轻轻松松写字。
3. 手姿:将手掌放在桌面上,手指自然放松,指甲稍稍下沉,使笔尖能够平放于指尖,用力均匀,不会脱手。
五、结构技法:1. 线条结构:草书线条变化多端,分为横、竖、撇、捺、点、弯、圆等,各种线条之间互相贯通,相互翻滚,形成一个由多种线条构成的艺术图案。
2. 字形结构:草书字形独特,错落有致,强调线条的变化和趣味性,每个笔画之间的间隔、描绘、留白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并使字形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感。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几个简单实用的钢笔字草书符号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几个简单实用的钢笔字草书符号](https://img.taocdn.com/s3/m/6f0634c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7.png)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几个简单实用的钢笔字草书符号偏旁发现左旁竖心草书符号。
首先研究下面两个例字的草书写法:恃情上面“恃”和“情”两个字,都是竖画起笔,然后向左上勾出,引出左点,再顺势完成挑画,最后以牵丝引出右偏旁,右点被挑画一笔带过。
总结发现,钢笔字草书的竖心旁大都这样写,我们称之为左旁竖心草书符号。
竖心旁的楷书和行书一般都是先左点再右点最后完成中竖,以加强点的呼应,这种写法在硬笔草书中也很常见,但作为可以替换其他偏旁的草书符号,前一种写法较为妥当。
写法点睛书写时,左点宜靠近竖画,偏上不偏下,不可太远太散。
连接左右两个偏旁的牵丝自然要纤细轻巧。
书写“恃”字时,首先上翻形成一个小巧镂空,竖画露头不可太长。
下部为“寸”字符号。
书写“情”字时,先横画上翻,中间竖画上勾,都要做到有提有按。
末笔以一个补笔点收出。
较之楷书,两字的圆笔增多,灵动感增强。
举一反三借用左旁竖心草书符号的还有爿字旁等偏旁。
简化字中,爿字旁多简化为“丬”字旁,也一并借用竖心旁草书符号。
例字“状”的笔画要合理布局,有收有纵。
狀(状)竖心旁(性怯快情惟惜惊恨悔愉惟懷懈憐...... )爿字旁及其他(將牀壯裝莊妝狀戕收 ......)偏旁发现左旁子字旁草书符号。
首先研究下面例字的草书写法:孔书写“子”字旁时,把竖钩与上挑相连带,并用牵丝引出右偏旁。
总结发现,子字旁还可以被其他偏旁借用,我们称之为子字旁草书符号。
写法点睛书写时,上部橫钩要短而有力,下部竖钩与挑画形成的镂空小巧为妙。
例字“孔”的书写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许多书法元素的辩证关系,例如,直笔画包含弯笔画的元素,可使其增加动感;弯笔画嵌入直笔画的元素,可使其挺拔;笔画粗细分明,细牵丝有利于烘托粗笔画。
举一反三草书中,绞丝旁也借用子字旁草书的写法,“能”、“弱”等字的左旁常用该符号。
例字“绅”用独特的牵丝把左右偏旁连为一体,欲散不散;左右偏旁之间形成较大空白,全字有疏有密,别有情趣。
行草书笔法技巧
![行草书笔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b8804a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8.png)
行草书笔法技巧
行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风格,常常被用于书写诗词、信函、宣传画等。
行草书的笔画流畅自然,构图灵动,给人以自由、豁达的艺术感受。
下面介绍一些行草书的笔法技巧:
1. 圆转笔法:行草书注重笔画的流畅自然,因此圆转笔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技巧。
在书写圆弧形时,要善于利用笔尖和笔腕的转动,使笔画更加自然流畅。
2. 点画法:行草书的笔画通常是由一些点、一些撇、一些折组成的。
利用点画法可以使笔画更具有质感,有时还可以增强行草书的动感效果。
3. 贯索笔法:贯索笔法是行草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贯索即是顺着物体的走向写出一条线,使笔画贯穿整个作品。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整体感,还能使作品更具有立体感。
4. 聚散法:行草书的特点之一是笔画的聚散有致。
聚散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将重要的笔画聚拢在一起,其他笔画则自然散落。
这种方法可以使行草书更加有趣、生动。
以上是一些行草书的笔法技巧,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书写行草书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艺术精髓。
- 1 -。
草书第七周
![草书第七周](https://img.taocdn.com/s3/m/a08c04e9856a561252d36fa9.png)
草书第七周:同形字、合体字的变化练习
2006-11-10 12:09:31 作者: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2606 文字大小:【大】【中】【小】
左右同形
左右可分大小,也要变形,如“弱”字、“丝”字。
上下同形
“器”字四个口写成四点,“暑”字下部日字简写成两点。
独体
独体者无所依傍,独立成字,一般点画较少。
独体
“州”字以弧笔一笔写成,“巨”字结体为草法。
长
字形狭长者,长而不能直,故字形有倾斜之势。
短
字形短阔者,以原有字的结构,顺其自然而写。
大
点画多而繁复,字形必大,但点画之来龙去脉仍应写清楚。
小
点画少而简单,字形必小,然小而不散,有紧凑感。
疏
点画疏朗,点画虽小而仍应使字形舒展、大方。
密
点画紧密,甚至写的比楷、行书更复杂。
左低右高
左边旁缩小或写低,以突出右边,有参差之变。
左高右低
左高右低之势都有相向之态,“动”字最为特别,更显字之紧密。
左欹右侧
左半向左倒,右半向右倾,上部分开,下部靠紧。
上欹下侧
上部向左倾,下部向右倒,反之亦可,仍求整字平衡。
相向
左仰右承,左挑右接,相向相依,力聚于中。
相背
左半左倾、左半右倾,相背而仍能相依。
参差
或左缩右伸,或左伸右缩,务使不齐平呆板。
相让
相互谦让,相拒而相呼应,使结字更为舒展、有情。
合字的草写方法
![合字的草写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0095e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3.png)
合字的草写方法
合字是中文书法中常用的一种字形,它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字形合并而成。
由于合字的结构和形态多样,因此写好一篇关于合字草书方法的文章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草书是中文书法的一种风格,其特点是简洁、流畅、神韵横生,因此在草书中书写合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把握整体结构:合字的草书要注重整体结构,不能只注重每个单字的形态,要掌握整个合字的布局和结构,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组合。
2. 线条要流畅:草书的线条应该具有流畅的感觉,在书写合字时要注重线条的连接与转折,保持一个连贯的整体感。
3. 意境要准确:草书的文字要表达出一种意境,写合字时也应该有一定的主题和内涵,要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4. 适当运用变化:草书书写合字时可以适当运用变化,如添减字形、变化结构、加粗加重等,但不能过度,以保持合字的整体感。
5. 重点突出:在草书中书写合字时,要注意把握重点,突出合字中的重要部分,使其成为整个作品的亮点。
总之,合字的草书方法需要注重整体结构、流畅线条、准确意境、适当变化和重点突出等方面,只有把这些要素融会贯通,才能写出一篇富有韵律美的合字草书作品。
- 1 -。
灋的草书写法
![灋的草书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f357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a.png)
灋的草书写法法的草书写法一、概述草书是指一种特殊的书法风格,以流畅、简洁、潇洒为特点。
在法律文书草拟中,草书写法同样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法的草书写法进行探讨。
二、字体选择1. 偏草体字草书草率,但在法律文书中过于草率显得不严谨,因此不适用正宗的草书体。
可以选择一些偏草体字,如行楷、行书等,以确保书写的整洁美观。
2. 字体大小和间距法律文书中的字体大小应适中,一般要求为14号或15号。
字之间的间距要均匀,既不过于紧密,也不过于松散。
确保每个字体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三、行文结构1.开头部分法律文书应以严肃的口吻开头,清楚地表明文书的性质和目的。
通常以标题或者书名号作为开头,用粗体并居中对齐。
2. 正文内容正文部分是文书的核心内容。
在草书写法中,应力求简明扼要,避免文句冗长。
可以使用短句和简短的段落来表达法律条文、解释和判决等内容。
同时,要确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3. 结尾部分法律文书的结尾部分一般包括署名、日期、盖章等信息。
在草书写法中,应注意书写的整洁美观,每个信息之间要留出适当的空间,避免拥挤和重叠。
四、标点符号在草书写法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非常重要。
标点符号起到连接、分割或强调的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在法律文书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包括逗号、句号、冒号、分号、引号等。
草书中,标点符号的书写也应力求清晰、规范。
五、临摹草书为了提高自己的草书写法水平,需要进行临摹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草书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旭的《帖经》等,进行仔细观摩和模仿。
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技巧。
六、总结法的草书写法在法律文书的草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准确、整洁、美观的法的草书写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文书的可读性,还能体现法律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草书写法水平,为法律文书的撰写贡献一份力量。
草书总结《草诀百韵歌》
![草书总结《草诀百韵歌》](https://img.taocdn.com/s3/m/98275838aaea998fcd220e10.png)
《草诀百韵歌》是明代韩道亨(生卒年不详,字颖泉,工书法)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书写的。
《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以便于记忆。
《草书百韵歌》名字的由来: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贺知章《孝经》等都是草书名帖,其草法纯正,用笔劲健,格调亦古雅。
这些名迹外,在历史上流传范围较广的草书法帖以《草书百韵歌》著称。
此帖假托为王羲之所作,其祖本已无可考,陈元靓《事林广纪》记载的北宋署名“采真子”的本子,是作者就当时流行的“一百二十韵,凡四百一十字”的底本加以修订而成“一百韵”的,但其书已不传。
元刻《草书百韵诀》是现存较早的刻本,共计七十六韵七百六十字。
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十二年(一五八四)曾将三种有关草诀的本子汇刻,分别名《草诀百韵歌》(共一百零六韵一千零六十字)、《后韵草诀歌》(共三十七韵三百七十字)、《草诀续韵歌》(共四十二韵四百二十字),且亲自写序、跋。
其后明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范文连奎馆上石,称为《集古草诀》,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韩道亨书写墨迹本,名亦称《草诀百韵歌》。
《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此四句为一首五绝。
首句: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次句:草书形态抽象又别具韵味,都在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写草字要有法度,一点之差,笔画的长短稍微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字;末句:好的草书要写的体势丰满,气势不好的话,就算笔法再好也不行。
【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长短分知去】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微茫视每安】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12种草书的特殊笔法,会用2种以上绝对是高手!
![12种草书的特殊笔法,会用2种以上绝对是高手!](https://img.taocdn.com/s3/m/e558df3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7.png)
12种草书的特殊笔法,会用2种以上绝对是高手!用笔技法除普遍规律外,为强调节奏感加剧变化,解决奇体字的特殊需要,靠传统用笔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下面12种特技用笔,但不可滥用。
摆笔在特大字的较长笔画中,为强调金石涩辣之味,可以在一横行笔时,增加上下移动。
在一竖行笔时增加左右摆动,但都应增加适当的提按顿挫。
退笔适用于中锋和侧锋,写大字较长的行笔可增加适当的退笔,能增加“屋漏痕”之感。
退笔的方法是在行笔中,笔锋适当提按,断断续续加入较小的倒退动作。
跳笔写大字行、草,在一笔运行接近终了时,笔毫较干的情况下,可将笔杆略提,但不可离开纸面,使它产生一些飞白的砂笔,随后将笔沉下收住。
王铎对这种笔法的运用是一个代表,可以产生气势和变化,给人以内含的力量。
擦笔草书偶尔用之,为造成黑白轻重,虚实枯润节奏感,笔毫已干仍然要把已写的字或笔画写完,应把行笔的速度减慢,把压力加重,用干擦完成,收笔要停顿。
旋笔笔、收笔的某一阶段,捻旋笔管,使笔画出现圆浑而有变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点击下方名片关注↓↓↓让我们与佛结缘推笔如在写“散氏盘”铭文的“三”字时,为避免笔画雷同,中间一横是由右向左推出来的。
拖笔狂草的较长笔画中,为增加变化,在行笔中可偶尔变换笔锋,加入顺拖之卧笔,能产生砂毛之感。
槌笔松握笔杆以笔肚槌于纸上,方法象击鼓槌,干湿不定,狂草中之点或某些笔画的开头偶尔用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点击下方名片关注↓↓↓让我们与佛结缘砸笔松握笔管,使笔杆有滑动感,将吸饱墨的笔头,用力掷砸在落笔的部位,不可让笔杆脱出五指,使墨花略有绽射,然后行笔,写狂草书中偶尔用之。
揉笔在写特大字时,为增强较长笔画的变化和金石味,并突出结构部分,在运笔过程中将笔锋微微揉动,如不规则地转圈,并加上提按顿挫,能使骨力透彻。
拨笔写碑体时,为强调内圆外方和体现碑版剥蚀残缺感,可使笔锋外露,在行笔时卧笔提按。
草书写法岂容任意变更——论沈鹏先生草书中的谬误
![草书写法岂容任意变更——论沈鹏先生草书中的谬误](https://img.taocdn.com/s3/m/2c8422b090c69ec3d5bb75ea.png)
沈鹏先生是当代书坛名人,身具众多头衔:全国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所顾问等职,可谓地位崇高,名声显赫。
其著作颇丰,然而阅其《简介》,其作品还是以书法方面为主;而沈鹏先生之蜚声海内外,正因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领袖人物,从副主席到主席至少经历三十年左右,而自称创作书法作品达一万五千件以上。
大约在十年前,我的邻人在济南参观李清照纪念堂时拍摄了一张沈鹏先生以草书体写的《一剪梅》的碑刻,拿照片来让我观赏,照片的草书文字还算清晰(见图:沈书一剪梅)。
《一剪梅》正文共六十字,浏览之下,不禁使我惊诧不已,因其中既有错字,又有不合规范的字,加在一起就有六个字之多。
其后不久又有书画界的朋友向我提起:沈鹏先生出版过一本《沈鹏行草千字文》(以下简称:“沈书千文”),并说书中有若干错字。
(按此书书名应命题为“草书千字文”更为切题,因严格地说书中可作行书看的仅寥寥数字。
)闻听此言,就产生了一个很想一睹究竟的愿望,后来偶然在书肆发现了这本书,便买了回来。
此书出版于2000年,封底写明是北京和平出版社出版、第一版第四次印刷。
虽没有印数,但作为普及型的平装本,几次印刷至少也在数万册以上。
披卷阅览一过,令我大为惊愕,因为几乎每一页都有写错的字,甚至有一页内就有数字谬误。
笔者作为书法艺术工作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学习研究草书。
从《淳化阁帖》(以下简称:阁帖)十卷本作为开端进行辨识草书,以后几乎遍览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的草书碑帖,凡遇疑难不识的字,不惜耗费时间精力,必至辨清认识而后已;有些疑难的字是作为存疑经搁置多年之后重新检阅时始忽然开悟,获得确切辨识的。
数十年的苦心研习探索,对草书的各种规范写法以及其创造的依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于是发现近二、三十年来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的多种碑帖书籍中,释文中的错误非常之多,甚至七十年代出版的四大巨册《草字编》(启功先生总校订)以及奉乾隆帝御旨刻制之《三希堂法帖释文》也有释错或应释而未能辨识的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