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怎样调查种群密度呢?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 个体较大的种群时。
(2)估算法: ①样方法 ②标志重捕法
①样方法
适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 物。
如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 虫的密度等。
解:N:39=34:15
N=(34×39)/15=88只
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调查期限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会发 生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增加迁入和迁出的可 能性;过短会影响标志个体的均匀分布。
② 标志方法要合理。标志物既不能影 响动物的活动性,也不能过分鲜艳;标志物 不能易丢失。
课堂小结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取样方法:没有确定的位置,要做 到随机取样。
2、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大小应该根据 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3、样方的数量:相对多一些较好,样 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例:选取1m2山地,计算蒲公英为20 棵,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20/1=20 (棵/m2)
小练习
例:某同学在狼牙山调查某种蝶类幼虫的 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 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 该同学该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 位:只/hm2)?
N=(4+6+8+8+9)/5=7只/hm2
探究
1.调查时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 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 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很高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条件下差 异很大
种群的特征(课件)
种群密度 2.调查方法: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表示方法: ①小范围的水生生 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 —单位面积
问题探讨
怎样估算这块 草地中蒲公英 的数量(用★ 表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种群的特征课件
种群的特征课件一、引言种群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个体所构成的总体。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等方面。
通过研究种群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存状况、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种群的分布规律,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生存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
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资源、栖息地质量、环境条件等。
种群密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种群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种群结构种群结构是指种群中不同年龄、性别、大小等个体组成的比例和分布。
种群结构对于种群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种群的生殖力和生存力。
种群结构的变化可能受到环境变化、资源利用、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结构,我们可以了解种群的生殖策略、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四、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种群动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种群的生存状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态功能。
种群动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和迁移率等。
种群动态的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动态,我们可以预测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种群分布种群分布是指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种群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资源分布、种群密度等。
种群分布的变化可能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分布,我们可以了解种群的适应能力和生态位。
种群分布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境需求,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种群的特征是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等方面都是种群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种群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存状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一)数量特征
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其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
(二)空间特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
(三)遗传特征
既然种群是同种的个体集合,那么,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但不同的地理种群存在着基因差异。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世代传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
(四)系统特征
种群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
它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也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
因此,应从系统的角度,通过研究种群内在的因子,以及生境内各种环境因子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机制与规律。
种群的基本特征
2、特点 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繁殖能力的差别是重要原因。繁殖能 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环境条件对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有一定 的影响。
出生率和死亡率
C 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6.试根据下列我国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
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 边大致对称,表明男
女人数基本平衡,出
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
理原因是_男_性__产_生__两_种__精_子__数_目__相_等__,_与__卵_细__胞_结__合_机__会_相__等。 (2)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 特点是__出_生__率__迅__速__增_高__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 是_出__生__率__不__断_下__降_,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__推__行__计__划_生__育__取__得_实__效_____。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老年 成年
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 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 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
幼年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老年 成年 幼年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 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 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 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 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
N= 34(只) 15(只)
X 39(只)
3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本次课的重点1 种群的动态2 种群的统计学3 种群增长模型4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5 种群调节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特征population来自拉丁语,我国生态学家译为种群.它是在一定时间内,分布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自然组成的生物系统。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
种群数量的大小受四个基本参数的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空间分布特征:种群内部个体是聚群分布、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地理分布.3、遗传特征:由基因库决定的种群遗传学和进化生态学特点。
出生率出生率常分为最大出生率(naximum natlity)和实际出生率(realizednatality)最大出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即无任何生态因子限制,繁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制产生新个体的理论上最大数量。
实际出生率:表示种群在某个真实的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增长.它随种群的组成和大小,物理环境条件而变化的。
死亡率是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数量除以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平均大小。
死亡率也分为最低死亡率(minimum mortality)和实际死亡率(生态死亡率ecological mortality)最低死亡率:是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个体都是因年老而死亡,即动物都活到了生理寿命(physiological longeritg)后才死亡。
实际死亡率:在某特定条件下丧失的个体数,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而改变的.迁入和迁出迁入(immxigration)和迁出(emigration)也是种群变动的两个主要因子,它描述各地方种群之间进行基因交流的生态过程。
第二节种群的动态是研究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
它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种群动态包括:(1)种群的数量或密度。
(2)种群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3)种群的分布。
(4)种群调节.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种群数量常用密度表示。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及其基本特征名词解释1、种群:是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他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3、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4、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
5、最大出生率:是指理想条件下中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每个雌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6、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生态死亡率: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
7、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横柱从上到下表示不同的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的百分比。
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8、生命表:用来呈现和分析种群死亡过程的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称为静态生命表。
综合生命表:加入了mx栏,即同生群平均每存活个体在该年龄期内所产后代数,这样的生命表称为综合生命表。
9、同生群: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一组个体称为同生群,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10、生命期望:是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天数。
11、净增殖率(R0):存活率lx与生殖率mx相乘,并累加起来,即得净增殖率。
12、K-因子分析:根据连续观察几年的生命表系列,我们就能看出在哪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子对死亡率ktotal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因子分析。
种群的特征
步骤: 随机取样
计数
求平均值
(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① 样方的大小
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 和分布情况而定。
(一般以1平方米的正方形为宜)
② 样方的数量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 近真实情况。
③ 取样方法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要做到随机取样,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 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 结果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样方计数:
在统计样 方中个体数量 时,遇到的问 题是记数问题, 样方内的个体 全部记数,样 方边缘上的个 体。一般而言, 边角原则:计上 不计下,计左不 计右
例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 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是其 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对样方中 该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D A. 5个 B .7 个 C.11个 D.8个
种群数量
(种群的密度)
性 别 比 率
出生率与死亡率
种群的五大特征:
一、种群密度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四、性别比例 五、年龄组成
课堂目标:
1、种群的五大特征。 2、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样方法 和标志重捕法)及其利用。 3、种群五大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 对种群数量(密度)的影响。
一、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的多少
(三)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
害虫的防治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和保护
怎样调查种群密度呢?
面 积 : 四 平 方 米
玉米种群的密度?
活动
(四)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的特征
样方法 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虫卵
标志重捕法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 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
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 ) 取样器取样法 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 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总个体数的比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总个体数的比率。
出生率=死亡率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预测
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大
保持稳定
越来越小
例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 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B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资料分析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 出,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严重 失衡(1.2:1),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 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经测算,届时将有上 千万适龄男性面临“娶妻难”。
例3.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 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 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 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 这种方法直接的作用是( ) A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出生率 C.增加昆虫死亡率 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利用性引诱剂 诱杀某种害虫 的雄性个体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 出生率和死亡率 • 迁入率和迁出率 • 年龄结构 • 性别比例
种群的特征
如何调查 一片草地 中蒲公英 的数量?
2)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 标记(志)重捕法
a、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作 物植株上蚜虫、跳蝻等,都可以采用样 方法。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b、标记重捕法:
(常用于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Nt=N0 λ
t
(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 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例:我国自1393-1990年以来人口 统计数据如下:
年份 1393 1578 1764 1849 1928 1982 1990
亿
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6
2.0
4.1
4.7
10.3 11.6
以上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哪种类型? 按照此曲线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什么 状况,鉴于我国人口的现状应当采取什 么措施?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算一算: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 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 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是15 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密度。 39 : N= 15 : 30 N=78
b、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 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奶牛群体
c、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 体明显多于雌性 个体。这种类型 较为罕见。如家 白蚁等营社会性 生活的动物。
白蚁
性别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 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普通生态学第四章种群生态学总结
普通生态学第四章种群生态学总结第四章生物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数量特征:种群具有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遗传特征: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进化、适应能力种群生态学:就以生物种群及其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群体属性,包括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统计特征、数量动态及调节规律、种群内个体分布及种内、种间关系。
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大小(Size):一个种群的全体数目多少。
密度(Density):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数目;相对密度公式:D=n/a·t 粗密度(Crude Density):是指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或生物量);生态密度(Ecological Density):是指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面积或空间)内的个体数(或生物量)。
密度的测定:绝对密度:(1)普查法:如人口普查2)取样调查法:木本:n/10m2;草本及农作物:n/1m2;水体:n/15ml;动物:标记重捕;相对密度:盖度,频度,丰度…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1)环境中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少;(2)种群对物质和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3)生物种群营养级的高低;(4)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如同化能力的高低等)“饱和点”和最适密度:当环境中拥有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最丰富、环境条件最适应时,某种群可达到该环境下的最大密度,这个密度称为“饱和点”。
维持种群最佳状况的密度,称为最适密度。
拥挤效应:在这个拥挤的环境里,虽然食物、饮水和筑巢材料很丰富,但动物的行为发生了异常。
引起拥挤效应。
2.年龄结构:各个年龄或年龄组在整个种群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形成一定的年龄结构;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分析种群动态和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价值从生态学的角度,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衰退型种群。
(1)增长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幼中年个体除了补充死亡的老年个体外还有剩余,所以这类种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特征
种群具有地域性,即 种群内的个体分布在 不同地域或生境中。
种群具有遗传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之间 存在遗传差异。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数量 是动态变化的。
种群的数量特征
02
数量规模
数量规模的定义
数量规模的动态变化
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反映种群的大小 。
种群数量增长呈指数型、逻辑型等动 态变化,受环境容纳量限制。
数量规模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空间容量、种间竞争、种 内调节等。
密度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密度的定义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 数量,反映种群分布的疏 密程度。
密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分布、空间异质 性、种间关系等。
密度的生态学意义
影响种内竞争、种间关系 、群落结构等。
出生率与死亡率
出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S型增长
总结词
描述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情况。
详细描述
S型增长是指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模式。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资源逐渐减少,导致种群增长 速度逐渐降低。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增长速度变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S型增长曲线通常用 于描述大多数生物种群的增长模式。
死亡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 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
种群的遗传特征
03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中某一特定 基因的频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
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为:基因频 率 = (该基因的数量 / 群体中
种群的特征
种群是同一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有六个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2数量特征,每单位上的个体数量是变动的3遗传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处于变动之中4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有机体之间相互作用,整体上呈现组织结构特性5个体之间差异性6个体水平与种群水平的差异,个体有出生死亡,种群称为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的大小指一定区域内种群个体的数量。
种群相对密度D=n/a.t(n个体数量a地区面积t时间)种群的数量统计:1总数量调查法2样方法3标记重捕法N/M=n/m即样地上个体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样中标记数。
种群的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位置状态和布局),分为均匀分布(形成原因: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随机分布(种群内个体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且资源分布不均匀)成群分布(资源分布不均匀动物的集群现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种群统计学指标:1种群密度种群的最基本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时间出生率) 死亡率(最小死亡率生态死亡率) 迁入迁出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
年龄锥体1典型金字塔形锥体增长型种群2钟形锥体稳定型种群3壶形锥体衰退型种群。
大多数动物种群性比接近1:1生命表:概括了一群个体接近同时出生到生命史结束的命运。
同生群:一群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
同生群分析: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生命期望(平均余年)指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年数。
存活曲线 : I型曲线凸型表明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死亡率高,比如大型哺乳动物和人 II型曲线呈对角线型,如鸟 III型幼体死亡率很高,如产卵鱼类贝类松树。
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8
1 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
出生率:泛指任何新个体产生新个体的能 力。
最大出生率:理想条件下,种群内后代个 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 际的成功繁殖率。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每个雌 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19
死亡率
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
22
23
构件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
个体年龄和构件年龄两个层次
施肥
未施肥
一年生苔草(Carex arenaria)的无性系的月龄结构,说 明施加 N、P、K肥料对其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施肥的以月 龄较老的分支为主,而施肥使幼枝成为优势。
24
性比对种群出生率的影响 性 比
一雄一雌(♂♀) :1000只鸟♂/ ♀=1.5:1,
(二)种群统计学
(三)种群增长模型
(四)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7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大小size:一定区域内个体数量或生物量或
能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或
生物量、能量。
构件生物的密度统计:个体数和构件数。
8
2. 种群数量的估计
1)绝对密度absolute density:单位面积或体 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
x nx l x =n x /n 0 d x =n x -n x + 1q x =d x /n x ( n + n ) / 2L + L + L + L + 0 142 1.000 80 0.563 102 224 1 62 0.437 28 0.452 48 122 2 34 0.239 14 0.412 27 74 3 20 0.141 4.5 0.225 17.75 47 4 15.5 0.109 4.5 0.290 13.25 29.25 5 11 0.077 4.5 0.409 8.75 16 6 6.5 0.046 4.5 0.692 4.25 7.25 7 2 0.014 0 0.000 2 3 8 2 0.014 2 1.000 1 1 9 0 0 — — 0 0 注释:1 9 5 9 年固着,1 9 6 8 年全部死亡
种群的特征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一般分三种类型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老年 成年 幼年
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 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 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 生的比死亡的多
种群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越来越大
②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也决定了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率 、 年龄组成
(1)概念: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概念: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幼年 尚无生殖能力) 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有生殖能力) 成年 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丧失生殖能力) 老年 丧失生殖能力
(2)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 含义: 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 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 重捕个体数/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
老年 成年 幼年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 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 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
③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老年 成年 幼年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指一群生物体具有的共同的性质和特性。
1、生态系统:种群位于生态系统中;
2、种间关系:种群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合作以及其他种间关系;
3、生理属性:每个种群中的个体具有相同的生理属性,如相同的体长、体重等;
4、生存机会:生存机会的分配不均等,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生存机会;
5、竞争: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竞争,每个个体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
6、繁殖:种群中的个体能够进行繁殖,比如繁殖后代。
7、进化:种群中的个体可以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特征;
8、生态位:生物的分布特征会影响种群的稳定性;
9、环境:种群与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平衡;
10、时间:种群的增减受时间因素的影响。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三册[人教版]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知识结构
样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等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二、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解决方法]
⑴首先让学生列举具体的事例,展开讨论,说明种群的概念。
⑵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教师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具体事例讲解。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解决方法]
⑴教师首先讲清楚选择样方的原则: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等;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⑵完成探究活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
六、教具准备
模拟材料,探究材料。
七、学生活动
1、学生完成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操作。
2、思考、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问题探讨]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50个红色圆形和50个绿色三角形随机排列的图案纸,发放给学生,先不告知学生图形和三角形的具体数目,提问:估算一下数量是多少?学生回答之,教师总结:估算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都要运用;估算存在着误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估算可以缩小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得到的结果符合客观事实。
怎样才能既简便又准确地获得统计数据呢?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P60、62相关内容,设置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种群?
2、一个鱼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吗?
3、一片森林中全部的蛇是一个种群吗?
4、什么是样方?
5、如何确定样方?要选取几个样方?
6、多取几个样方结果会不会准确些?
7、为什么要研究种群密度?
教师总结归纳:一个种群中有不同年龄的个体;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备的特征;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常用的样方法:植物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对于许多动物而言,由于它们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举例计算。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要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教师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教师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死亡或迁出对种群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一些个体死亡或迁出了,在种群中留下空间让新一代个体更好地成长,这样的种群往往生活力更强。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学生阅读教材P63相关内容,回答:
1、什么叫年龄结构?
2、种群年龄组成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叫性别比例?
4、大多数生物种群都倾向于使雌雄性别比率大约保持1:1,以人为例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5、什么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四)作业布置
教材P63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概念
1、种群种群是物种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空间特征
特征数量特征
遗传特征
2、种群密度
⑴概念
⑵特点
样方法
⑶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
2、死亡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迁入率
2、迁出率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概念
2、性别比例
(1)概念
雌雄相当
(2)类型雌多于雄
雄多于雌
3、关系
第2课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是在原形示范和具体指导下,让学生完成尝试、模仿性的操作。
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按照教材探究活动指导的要求动手操作。
1、提出问题
在着手调查之前,要明确调查的目的,确定探究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调查。
这就需要事先对调查区域有所了解。
例如,调查区域的环境情况如何?有哪些生物种类?哪些因素影响区域内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等等。
不做到这一点,就难以理解调查结果,也难以与其他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一般需要了解的因素有:地理位置、环境类型、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气候因素及其他与研究相关的细节,如人为因素、污染程度等。
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才能真正发现有意义的问题,进而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制订计划
本课题的计划主要是围绕着如何确定“样方”来制订,也即为了获取真正具有代表性样本的信息。
有代表性样本的一般原则应该是: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等。
在自然环境下,生物的生长与分布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取样的方式不能单一。
一般而言,取样需要考虑的是:样方的定位、样方的大小、样方的数量等问题。
就均匀分布的情况而言,只要采取简单的随机取样方法即可,因为种群中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被选择机会;而对于其他的分布情况(如系统分布、分层分布、梯度分布等),采取简单的随机取样方法未必能获得有代表性的样本。
为了避免简单随机取样方法的不足,可以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即将区域分为若干亚区域,然后在亚区域上进行随机取样。
样方大小应视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显然,在森林中对某种树的调查与在草地上对某种草的调查的样方大小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对于分布不规则的种群,多个小样方取样比少数大样方取样效果更好。
样方的数量越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大。
为了提高取样的效率,人们总结了一些系统取样的经验,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等。
此外,制订计划还应当包括团队如何合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合作是开展本项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留意各组团队合作的情况,对其计划性、协调性、有效性等作出评判。
3、实施计划
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根据植物的分布和地形情况,做到简便、合理地选择样方并统计样方中的个体数量是本项活动的重点。
为了便于学生在实地选择样方,教师可以事先将研究的调查区域绘制成平面图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先在平面图上定好样方,再根据既定的方案在实地确定样方。
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遇到的问题之一是边缘效应,即如何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
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4、结论
统计好样方中个体数量后,求得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调查区域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应结合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对该估算值作出生物学的解释。
(三)总结
(四)作业布置
教材P85自我检测一4、三。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