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三峡》教案设计及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三峡》【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三峡》教案设计及反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话说三峡(投影)三峡风光视频。
(1分钟)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
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齐读)《三峡》选自《水经注》,哪么可以想见它应该是以描写什么为主?明确:水。
三、自由朗读课文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投影)要求(1)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1)生字词拼音预习:阙(quē)嶂(z àng)曦(xī)襄(x¡āng)溯(sù)湍(tuān)巘(yǎn)漱(shù)涧(j¡àn)属(zhǔ)引(2)重点词语预习考察: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属引凄异()四、听读课文,注意语气、感情(投影)注意:1、听准读音,听出节奏、停顿,听懂作者的感情变化。
2、注意停顿,节奏。
视频录象朗读。
3、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投影)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三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6《三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三峡【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课文,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感知文章内容大意。
2.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 在反复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
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对预习学案中的个别问题进行解读。
3 .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4. 检查字的读音,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1. 作者、作品介绍。
(1)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
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2)《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旧传为西汉桑钦所作。
经清代学者考证,大概是三国时人所作。
原书列举大小河道137条,内容甚略。
2. 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读顺,读出情味。
3. 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125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划分句间停顿: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6《三峡》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纠
错
本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要求
自
主
学
习
展
示
巩
固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学
有
所
思
桦甸六中教案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李成香
教学领导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课题
三峡
第2
课时
总计
节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媒介
出缺席
情况
教学目标
翻译课文三四段,积累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品语言特点。
重点
难点
关键
翻译课文
体会语言特点
第 小组
班级
某某
授课时间
月 日第 节
得分
一、解释
素 湍 回清
绝巘 漱 良多
清荣峻茂 晴初
霜旦 肃 属引
响 久绝
二、翻译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结合课文回答:
1、结尾引用渔歌的作用?
2、每个方面作者分别抓住了什么特点来描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误
课堂展示次数
课堂表现自我评价
2)每个方面什么特点?
3)结尾为什么引用渔歌?
同桌可以合作学习10分钟,组织好答语。
自学指导三:体会语言特点:
三分钟自学:找出写景句子,结合P1974注释①体会语言特点。
自学指导四:比较阅读:《早发白帝城》,结合“研讨与练习三”。三分钟后分析回答,看谁说得全面细致。
桦甸六中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6课《三峡》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三峡》(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语音和意义。
2.学习文中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
2.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写景的顺序和角度。
第一课时【课堂导入】大家会背《早发白帝城》吗?(学生齐背)这首诗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色,万重山里猿声啼,一叶轻舟顺流而下,江水湍急舟行如箭,一会儿工夫,重峦叠嶂已在身后,千里江陵一日还。
今天我们就更进一步了解三峡的地理风貌感受三峡旖旎的风光。
大家把书翻到26课《三峡》。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大意1.正音正字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襄陵(xiāng)沿溯(sǜ)素湍(tuān)绝(yān)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哀转(zhuǎn)2.自由朗读注意语句的停顿、快慢。
3.小组比赛读,然后全班齐读。
二、掌握词义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不会的字、词、句画出来。
2.小组交流,质疑讨论。
3.老师听取并出示重点难点字词讲解,引导学生总结词语用法、意义。
①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②古今异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冲上,漫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真,实在)③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④重点词语重岩叠嶂.(象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湍;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着清波;倒影:倒映着影子)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何理解?分述合说的翻译,难点突破。
4.大声朗读,熟读体会文章的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 (新
活动时间
第五周
活动形式
集体备课
课题
《三峡》
组织者
陈碧华
出席人员
全体备课组成员
缺席人员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丰富的“三峡”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凋动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峡的雾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2.老师找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景色奇异诡谲,壮丽秀美,一幅幅图画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
春冬之景美,雪白的激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奇异的倒影,绝山献的怪柏,飞漱汇流的悬泉瀑布,五光十色,令人心旷神怡。
三峡的秋天美,林寒涧肃,肃杀凄凉。
三峡的树美,树木长得繁茂,青翠碧绿,生机盎然。
三峡的猿声凄美,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啼声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让人倍感寒意。
三峡的渔歌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使得旅途中的人心境更悲凉。
三峡的山美,因为它连绵不断,雄浑高耸。俯视三峡,连绵“七百里”;极目远望,“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下向上仰望“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的山美,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
三峡的山美,峰峦绵延,隐天蔽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三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6、三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板书文题)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郦道元,字善长,北魏X阳涿鹿人。
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
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6课《三峡》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6课《三峡》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6课《三峡》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6课《三峡》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三峡》这篇课文。
2.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猜测等来理解课文。
3.学会用简单英语词汇和句型来表达有关旅游的话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阅读技巧。
2.能够运用已学的旅游单词和句型来描述旅游的经历。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出课题:“我们小时候肯定都听过三峡的故事吧。
在国家大力倡导环保的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三峡的一些历史和现状吧。
”2.阅读教学1)预读:出示图片和相关单词,让学生自行组合猜测课文内容。
2)细节理解:通过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a.三峡是一名什么样的风景名胜区?b.三峡上的山峰有多高?c.三峡所在的地区有哪些农作物?d.三峡的水系包括哪几条?e.三峡的危机是指什么?3)全文理解:让学生通读整个课文,根据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a. 为什么说“人造和自然风景和谐呈现”?b. 请用英语描述一下三峡的情况及三峡的发展势头。
3.语言运用1)教师首先出示相关单词:travel, scenic spot, tour, tourism, guide等,帮助学生掌握旅游单词.2)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经历,用简单的英语来描述一下自己曾经的一次旅游经历。
4.课堂扩展:1)教育性漫画:给学生看《三峡人物》这部动画片,学习三峡的历史文化。
2)旅游宣传海报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与三峡有关的旅游宣传海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观点。
3)旅游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旅游知识竞赛,加深学生的旅游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三峡》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丰富学生旅游单词和句型,为以后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旅游和旅游英语表达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三峡》教案设计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三峡》【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三峡》教案设计及反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话说三峡(投影)三峡风光视频。
(1分钟)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走近作者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
(投影)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
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齐读)《三峡》选自《水经注》,哪么可以想见它应该是以描写什么为主?明确:水。
三、自由朗读课文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投影)要求(1)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1)生字词拼音预习:阙(quē)嶂(z àng)曦(xī)襄(x¡āng)溯(sù)湍(tuān)巘(yǎn)漱(shù)涧(j¡àn)属(zhǔ)引(2)重点词语预习考察: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属引凄异()四、听读课文,注意语气、感情(投影)注意:1、听准读音,听出节奏、停顿,听懂作者的感情变化。
2、注意停顿,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教案
[教学构想]
《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注》一书做的注释,它虽属地理著作,但描写委婉曲折,文字峻洁明丽,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也可堪称一篇美妙绝伦的描景散文。
针对本文的特点,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笔者有以下思考:
1、本课宜以“美”为情感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并利用电教多媒体,引导学生去感受三峡的景色美,揣摩描写的生动美,分析结构的层次美,品味语言的简约美,体会情感的变化美。
若学生能感知这些美,其兴趣一定会高涨,从而主动地去探究“美”。
2、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须注重积累与归纳。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且还能利用课下注释来读懂文章大意,因此,可采取学生自译、互译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疏通文意,有问题的词句可由各小组代表提出,并在全班交流解决,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重视对课文的诵读。
“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
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自发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体会作者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学习掌握文中的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章大意,力争当堂背诵。
2、品味文章语言,借助画面及文字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章结构及描写方法。
难点:通过展开想象来体味作品意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自己试着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记下有疑问的地方。
3、教师录制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配音朗读。
4、作者郦道元简介及《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5、教师利用网络下载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同时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2、导言:
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欣赏着如此多姿的画面,让我们乘上白云,飞越高山流水,来到三峡这个秀美的名胜风景区尽情地游一游吧!
(音乐是最有穿透力的无声语言,而画面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上教师优美
生动的语言,极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有关作者──郦道元的简介
2、有关《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
郦道元(466或469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
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
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
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关于《水经注》】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叫《水经》,《水经注))则是以注释《水经》而得名。
《水经注》本书共四十卷,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内容,注文达30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谓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
(本环节的相关资料以幻灯片投影形式呈现,介绍作者和背景资料,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有帮助,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
三、美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分清节奏、把握语调。
2、生在背景音乐中试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3、教师请四名学生轮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师生共同评议。
(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师的配乐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感染学生,更是不着痕迹地给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
学生的试读和轮读是对其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检测,在轮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的诵读要点。
)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1、四五人为一小组,学生结合自我预习情况,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并将有争议的问题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2、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伺机适当地点拨引导。
3、播放背景音乐,师生齐读课文。
(本环节的读的目的是为了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浅显文言的翻译应避免教师从头到尾的串讲,预习时先自主探究,再通过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仍有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探究。
)
四、想象意境,体会写法
三读课文,想象意境
1、这篇文章充满了“美”,郦道元用凝练的笔墨,用高超的具有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三峡的万千气象,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
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山势图、夏水图、春冬图、秋景图),学生选取课文中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借助画
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作形象的描述。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
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老师饱览了三峡的风光。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三峡美在,我从文中的
读出来的”这样的句式说话。
师示范说话:三峡美在山的连绵不断、高耸入云,我从文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中读出来的。
(想象的过程就是把握文章景色特征的过程,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能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技巧,为突破本文重点作准备。
)
四读课文,体会写法
3、《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一笔,描写角度多变,生动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多角度地细致描绘呢?请你从文章结构、动静描写、正侧描写、感观描写等方面体会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师示范说话:文章第一自然段总写三峡的峰峦重叠、高耸入云的山势。
“两岸连山”是正面写山的连绵不断,“略无阙处”则是从侧面写山的“连”。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运用夸张手法正面写山的“高耸入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从侧面烘托山的“高峻”。
3、学生配乐齐读,再次体会三峡的美。
(学生以前已学过一些写景的文章,具备初步感知写景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示范说话能给学生体会写作技巧提供一个导向,无形中引导学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体会与评议,固巩学生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
)
五、拓展延伸,积累思考
1、多媒体展示现今三峡开发建设后的一些图片,感受三峡的巨大变化,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理想。
2、有人说:三峡的开发建设可能会破坏自然美,课后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集有关三峡的文章、诗句及现今开发现状等,为三峡的日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此设计着重于让学生积累,开拓视野,也激发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