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
第一单元圆第一课时课题圆的认识(一)(1)1、给合生活实质,经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教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领悟圆的特色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学会用圆规画圆。
目标2、经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看法。
教要点材难点分析教具教课过程:在观察、操作中领悟圆的特色。
知道半径和直径的看法。
圆的特色的认识及空间看法的发展。
教课圆规电化教具课件一、观察思虑1、(表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类弄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正性上考虑)得训练学生的观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因为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样以致不公察能力,发现平。
问题的能力2、(表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假如大家是这样站的,你感觉公正吗?为何?获取:大家站成正方形时,因为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样以致也不公正。
3、为了使游戏公正,你们能不可以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正的方案?(学生思虑)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发问:为何站成圆形就不直接说出公正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相同)圆,把思虑的4、上边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 直线、正方形、圆。
此中圆是有点空间留给学生特别的,你能谈谈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一样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着手试一试。
在画图中领悟2、谁来展现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谈谈你是如何画的?画的时候要注圆的特色意什么?其余同学有想法可以增补。
3、思虑: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思虑共同之处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时再一次领悟三、认一认圆的特色1、教师边画圆边讲看法。
(看法讲解必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重申: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识经过正反例的。
练习,加深对3、判断半径和直径的理解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GEC FBM oDNH(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 条直径。
2022年秋季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定稿
2022年秋季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定稿(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题圆的认识〔一〕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教学目标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开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
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开展。
教学圆规电化教具教具课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在画图中体会圆的教学过程:一、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
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特征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思考共同之处时再1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
〔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识别一次体会圆的特征通过正反例的练习,加深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置〕和半径GECMoFBDNH〔大小〕稳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一)》是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的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基础。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学生对于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灵活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加深对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的切割工具、黑板、投影仪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物体(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公园中圆形花坛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准备与同学交流分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和切割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切割圆的过程,并展示如何将圆切割成若干等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在教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这一课时,我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主要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页至第3页,涉及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圆的模型、直尺、圆规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记录表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自行车轮、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圆形的特点。
2. 概念讲解:接着,我利用PPT展示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并通过圆的模型进行直观演示。
3. 周长计算:我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即C=2πr,同时利用PPT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随堂练习。
4. 面积计算:我接着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即A=πr²,同样利用PPT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随堂练习。
5.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一道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几个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的板书,包括了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并写下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
2.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3.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授: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单元:百分数教学目标:1. 理解百分数的概念。
2. 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授: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单元: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几何图形。
2.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几何模型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几何模型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授:讲解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2~22.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四.本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3课时
课题圆的知识的应用第2课时(总第2 课时)
课题圆的认识2 第 3 课时(总第3 课时)
课题圆周长公式的应用第 6 课时(总第6课时)
课题补充练习第7 课时(总第7 课时)
课题圆的面积第8 课时(总第8 课时)
课题练习1——5 第10 课时(总第10 课时)
课题练习6——11 第11 课时(总第11 课时)
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资源。
小学六年级数学北师版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案第1单元 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定义与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2.理解和和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3.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4.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并能熟练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面积的计算二、重点和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径或半径间的关系,实际图形的周长或面积灵活计算三、教学过程:(一)、圆的特征和性质(以提问方式)1.什么叫做圆?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圆心和半径的作用是什么?答:几何说: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轨迹说: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周,简称圆。
集合说: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
圆的直径的定义是经过圆心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判断:圆的直径就是两端点在圆上的线段 ?) 圆心的作用: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的作用:半径确定圆的大小或直径确定圆的大小。
2.圆具备哪些特征?圆的直接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延伸: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对称轴) 圆的直径、半径有无数条,用字母表示分别是d 、r 。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d=2r 或 r=21d 3.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什么?圆的周长:已知直径 C=πd ;已知半径 C=2πr 延伸:半圆的周长公式:C=πd ÷2+d 或C=πr+2r=(π+2)*r圆的面积:S=πr 2 求有关圆的较复杂图形的面积通常会采用割补法(二)、根据圆的特征填空1.在同一个圆中有 条半径,有 条直径。
其中所有的半径都 ,其中所有的直径都 。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______或______(用字母表示)。
2.________确定圆的位置,_______确定圆的大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方案教学设计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方案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圆单元备课方案单元导学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
本单元通过对圆的研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教材注重实践和探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圆的曲线特征,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及对称性,介绍圆周率的历史,应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圆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直观认识了圆,学习了直线图形及其面积的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备内容圆圆的认识(一)(2课时)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圆的认识(二)(1课时)探究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体会圆的对称性欣赏与设计(1课时)欣赏由圆组成的美丽图案;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圆周率的历史(1课时)阅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圆的周长(2课时)圆的周长的意义及测量方法;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圆的面积(一)(1课时)圆的面积的意义;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圆的面积(二)(1课时)体会圆的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备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能借助周围的圆形物体画圆和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公式的应用。
能正确地计算圆及圆形物体的周长与面积。
4.能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采用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2.经历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思想方法,体现了符号化思想。
3.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采用割补、拼组等方法,体现了转化和极限思想。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课题圆的认识2 第 3 课时〔总第3 课时〕学材分析教学重点: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教学难点:圆是轴对称图形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2、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导学策略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稳固练习——总结教师预设学生活动一、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课前让学生先在家里实践一下〕二、圆是轴对称图形1、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生操作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2、圆是轴对称图形(1)让学生按直径对折看是否重合?〔大小图形多折几个〕得出了结论。
(2)直径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三、半径与直径的关系(1) 让学生各自量一量自已所画的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各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小结: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
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相等。
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四、练习1、老师出题学生口答2、填表3、画圆的对称轴五、总结六年级学生练习学生写作业六、作业教学反思教后记:有了前面的扎实叫教学,后面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
知识掌握的较扎实。
课题欣赏与设计第 4 课时〔总第 4 课时〕学材分析图案很美,学生能够喜欢。
学情分析学生对图案的绘制过程不是非常清楚。
学习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3、感受图案的美,开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导学策略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稳固练习——总结教师预设学生活动1、看一看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根本图案组成的?经过了哪些变化?2、涂一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涂?涂出来会是什么样子?3、展示交流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5、做一做先让学生在模仿的根底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再让学生说说设计方案。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圆,百分数的应用,图形变换,比的认识,统计,观察物体,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简化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半径的作用,认识同一个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位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2、第三单元“图形变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平面图形还原到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立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三)统计与概率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与同学进行交流。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
修改
⑶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cm 周长/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 6.2 3倍多一点
3 9.1 3倍多一点
4 12.9 3倍多一点
2,小结
A,"圆的周长÷直径"等于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论证,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
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π表示)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注意教育.
C,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
四,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思考:从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cm 请学生齐读圆周率,写一写:
π
1,学生尝试求圆的周长
d=2cm r=3.5cm d=10cm
2,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cm,它
的周长是多少m
3,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
15cm的圆.
通过各种
形式的个人实
践及小组合作
实践使学生亲
而义举的发现
规律,掌握知识,
学生不是在学
习知识,而是在
探究,实验,发现
新知,这样的课
堂,可以使学生
的动手,动脑,动
嘴,合作的能力
都能得到锻炼
提高.
巩固已经
学过的公式,培
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学生
学习探索的能
力.
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π表示.
教学反思:。
(word完整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圆一、教学内容1、圆的认识(一)2、圆的认识(二)3、欣赏与设计4、圆的周长5、圆的面积6、练习一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以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图在圆形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想象、验证、讨论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化、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想。
(2)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课时安排1、圆的认识(一) (2)2、圆的认识(二) (1)3、欣赏与设计 (1)4、圆的周长 (3)5、圆的面积 (3)6、练习一 (4)第一单元第1课时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2、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3、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
(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二、新课探究1、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DOC
第一单元圆第一课时课题:认识圆(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圆的曲线特征突破方法:通过实物只管演示,自主探索元的特征。
难点: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小黑板出示主题图(1)这些图形物体我们以前都学过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2)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中新的图形,大家想认识它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探究新知(一).1)教师用画出下面的图形.a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b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c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2)教师出示圆形纸片.a这是什么图形?b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c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物品,并指出哪里有圆.d让学生亲自摸一摸圆,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圆是不是也是由线段围成?教师板书:圆是由曲线围成.(2)探究新知(二).1)画一画,剪一剪.a你会用手中的图形物体画圆吗?b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c动手画一画,展示并交流你是用什么物体画出圆的?d将自己画的圆,剪下来,试着在桌面上滚一滚,你看到了什么?硬圆形物体呢?e通过大家的的操作,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圆易滚动.(图)2)叫学生看课本的图形。
a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b你喜欢这些图形吗?它们是怎样得到的?c通过大家的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教师板书:圆的外形美观.3)讨论:用实物画出的圆,圆的大小能不能随意变化?为什么?四、课堂小结: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课堂作业:用不同的实物画出三个圆板书设计:认识圆(一)易滚动圆:由曲线围成外形美观第二课时课题:认识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
第一单元圆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要内容: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以后又陆续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内容分析: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小学数学中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单元在安排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实验——总结——应用”的探索方法,在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知识的探索时,都由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探究,联想以前所学的知识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直至发现总结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这种探索的方法教材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可使学生初步体会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同时,通过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
广泛选取古今中外与“圆”相关的真实素材,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单元学习重点:1、认识圆的特征,会画圆。
2、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单元学习难点:1、能解决有关圆的周长、面积的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道圆是一种特殊的图形,它的边界是由一条曲线组成的。
2. 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 = πr²3. 掌握使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 掌握使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2. 使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教师黑板笔、彩色粉笔和橡皮3. 学生作业本4. 班级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圆的图片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
2. 引出本课内容:本课我们学习圆的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授课(25分钟)1. 教师出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 = πr²,并讲解公式含义。
2. 让学生推导如何求得π的值。
3. 通过幻灯片讲解求圆面积的方法,进行示范计算。
三、巩固练习(20分钟)1. 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计算题选自教材《练习册》P1-2。
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计算,让学生上去亲自计算并讲解。
四、师生互动(5分钟)1. 教师问学生是如何理解公式的,让学生进行讨论。
2. 师生共同总结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如何求得圆面积。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出示课外作业五道题目,时间五分钟,做在作业本上。
2. 要求学生需要认真做题并提交纠正。
教学总结:本课主要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²,理解并会运用。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授课,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有所启示,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评估:1.学生能正确理解公式的含义和推导方法。
2.学生能熟练计算。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纸和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圆形。
2.研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品,体会圆的特征。
教师示范使用圆规画圆,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3.操作: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用圆规画出圆的部分。
同时,让学生观察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征和半径、直径的概念。
第二课时:1.复: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研究: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如何计算轮胎的周长等。
3.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轮胎的周长等。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实际应用,加深对圆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体验圆的应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加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思考一)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
询问学生这些小朋友是如何站立的,他们在干什么,以及对这种玩法是否公平有何想法。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当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同,导致不公平。
二)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
询问学生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立的,是否公平,为什么。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当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仍不同,导致也不公平。
三)为了使游戏公平,让学生设计一个公平的方案。
出示第三幅图,询问学生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离目标的距离都相同。
四)介绍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
引导学生思考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并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二、画圆一)让学生尝试画一个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2~22.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和扇形统计图,对称图形。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四.本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3课时
课题圆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1课时)
课题圆的知识的应用第2课时(总第2 课时)
课题圆的认识2 第3 课时(总第3 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第4 课时(总第 4 课时)
课题圆的周长第5课时(总第5课时)
课题圆周长公式的应用第 6 课时(总第6课时)
课题补充练习第7 课时(总第7 课时)
课题圆的面积第8 课时(总第8 课时)
课题圆面积公式的应用第9 课时(总第9 课时)
课题练习1——5 第10 课时(总第10 课时)
课题练习6——11 第11 课时(总第11 课时)
课题单元练习、评析第12、13 课时(总第12、13 课时)
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圆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要内容: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以后又陆续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内容分析: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小学数学中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单元在安排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实验——总结——应用”的探索方法,在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知识的探索时,都由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探究,联想以前所学的知识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直至发现总结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这种探索的方法教材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可使学生初步体会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同时,通过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
广泛选取古今中外与“圆”相关的真实素材,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单元学习重点:1、认识圆的特征,会画圆。
2、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单元学习难点:1、能解决有关圆的周长、面积的实际问题。
2、体会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计划:圆的认识(一)学生分析:本课时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
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合作、探究、游戏等活动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通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情景创设1、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出示ppt套圈游戏)学生1——2分钟议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3、教师演示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2、想办法画一个圆。
(1)尝试用自己想到的方法画圆。
(2)尝试用圆规画圆。
3、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3)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可以回答情景1的游戏问题了,不公平,原因是?圆上那个个同学是半径距离,其他同学超过了这个距离)(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三)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看这几个圆一样大吗?他们各自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发现半径不一样)(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四)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三)、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同桌合作做一做,想一想。
1、分别用硬纸板做成圆形、正方形和椭圆形代替车轮。
2、小组合作,将车轮沿直尺边滚一滚,描出痕迹。
3、说一说圆和其他图形有什么不同?(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练习(一)判断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板书设计在同一个圆半径---相等、无数条-------决定圆的大小直径---相等、无数条------ 通过圆心,决定圆的位置d=2r r=d/2圆的认识(二)学习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探究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学习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对称性。
学习准备:课件、剪刀、圆片、直尺等。
学习过程:一、找一找,加深认识圆的特征1、小明剪了一个圆,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你能想办法找出来吗?2、在圆上分别标出圆心、直径、半径。
3、交流你找到圆心的方法。
二、折一折,感知圆的对称性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动手将手中的圆片折一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2、说一说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三、理一理,加深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2、交流做法和思考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题目。
2、完成教材第6页的1、3、4题。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实践,我们不仅找到了找圆的圆心的办法,还知道了圆和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一样,都是轴对称图形,让我们对圆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圆的认识(二)一、把圆对折、在对折就能找到圆心。
二、圆是轴对称图形。
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欣赏与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9、10页--“圆”第三课。
教学目标:1、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3、感受数学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运用所学的图形设计图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同时在分析图案和创造图案中,学生还将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因此,在认识圆后,教材安排了欣赏与设计的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了四幅图案让学生欣赏。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到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
接着设计涂一涂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然后设计了让学生先用圆规画出图形,再涂色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了解图案的设计过程,比较各个图案的设计方法和特点,并按照图示的过程设计图案,为自主设计图案提供借鉴。
最后通过两个练习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图案,经历图案创作的过程,充分发展想象空间。
教学重点:欣赏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基本图形及所学过的数学方法设计漂亮图案。
教学难点:会用基本图形及所学过的数学方法设计漂亮图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课件出示书上的四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吗?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要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有条件的话教师设计了一个电脑课件,来突破独立画图案的难点。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圆有关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先在小组内交流评议课前收集的图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汇报交流。
)4、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丽的复杂图案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为后面的设计活动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