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平行线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培优课程讲义例题练习含答案)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证明题基础+提高(含答案)
∴∠APC=∠APE+∠CPE=50°+60°=110°
(1) ;过点P作 ,
又因为 ,所以 ,
则 , ,
所以 ;
(2)情况1:如图所示,当点P在B、O两点之间时,
(2)求∠A+∠B+∠C的度数.
11.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求证:AD∥BE.
12.在三角形ABC中,CD⊥AB于D,F是BC上一点,FH⊥AB于H,E在AC上,∠EDC=∠BFH.
(1)如图1,求证:DE∥BC;
(2)如图2,若∠ACB=90°,请直接写出图中与∠ECD互余的角,不需要证明.
(3)∵∠GHD=∠EHF=80°∠D=30°∴∠CGF=80°+30°=110°又∵CE∥GF∴∠C=180°﹣110°=70°∵AB∥CD∴∠AEC=∠C=70°∴∠AEM=180°﹣70°=110°
8.(1)∵ ∴ ∵ ∴ ∵ 平分 ∴
(2)过点 作 ,则有
又∵ ∴EF∥AB∥CD∴ ,又∵ 平分
(3)如图3,若MR平分∠BMN,则MR与NP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基础)
(完整版)平行线及其判定(证明应用题)
授课教案
学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员年级: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 所授科目: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共_____课时(以上信息请老师用正楷字手写)
平行线及其判定(证明应用题)
一.解答题(共11小题)
1.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
2.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
(1)求证:CF∥AB;
(2)求∠DFC的度数.
3.如图,△ABC中,AB=AC,D是CA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AM.求证:AM∥BC.
4.如图,已知DF∥AC,∠C=∠D,你能否判断CE∥BD?试说明你的理由.
5.如图,已知∠1=∠2,∠3=∠4,∠5=∠6,试判断ED与F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6.如图,已知AD⊥BC,EF⊥BC,∠3=∠C,求证:∠1=∠2.
7.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
8.已知:如图,AD是△ABC的平分线,点E在BC上,点G在CA的延长线上,EG交AB于点F,且∠AFG=∠G.求证:GE∥AD.
9.如图,CA⊥AD,垂足为A,∠C=50°,∠BAD=40°,求证:AB∥CD.
10.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1+∠2=90°.求证:AB∥CD.
1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为什么?
2015年03月05日752444625的初中数学组卷
初中数学平行线证明及过程填空练习(含答案)
平行线证明及过程填空练习
1.填空,完成下列说理过程:
如图,90AOB ∠=︒,90COD ∠=︒,OA 平分DOE ∠,若20BOC ∠=︒,求COE ∠的度数. 解:因为90AOB ∠=︒,
所以BOC ∠+ 90=︒.
因为90COD ∠=︒,
所以AOD ∠+ 90=︒.
所以BOC AOD ∠=∠.(
) 因为20BOC ∠=︒,
所以20AOD ∠=︒.
因为OA 平分DOE ∠,
所以∠ 2AOD =∠= ︒.( )
所以COE COD DOE ∠=∠-∠= ︒.
2.已知,如图,BCE 、AFE 是直线//AB CD ,12∠=∠,34∠=∠,求证:D DCE ∠=∠.
3.填空并在后面的括号中填理由
如图,//AB DE ,试问B ∠、E ∠、BCE ∠有什么关系.
解:B E BCE ∠+∠=∠.理由如下:
过点C 作//CF AB
则B ∠=∠ ( ) 又//(AB DE )
∴ ( )
E ∴∠=∠ ( )
12(B E ∴∠+∠=∠+∠ )
即B E BCE ∠+∠=∠.
4.完成下面的证明:
如图,AB 和CD 相交于点O ,//AC BD ,A AOC ∠=∠.求证B BOD ∠=∠.
证明://AC BD (已知)
A B ∴∠=∠( ).
A AOC ∠=∠(已知)
B AO
C ∴∠=∠(
). AOC ∠=∠ ( ).
B BOD ∴∠=∠(等量代换)
.
5.如图,直线//CB OA ,100C OAB ∠=∠=︒,E 、F 在CB 上,且满足FOB AOB ∠=∠,OE 平分COF ∠
(1)求EOB ∠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平行线与相交线》全章复习与巩固
《平行线与相交线》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点一、相交线
1.对顶角、邻补角
图形顶点边的关系大小关系对顶角有公共顶点
∠1的两边与
∠2的两边互为
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即∠1=∠2 邻补角有公共顶点
∠3与∠4有一
条边公共,另一
边互为反向延
长线.
邻补角互补即
∠3+∠4=180°2.垂线及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
(1)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1所示,符号语言记作: AB ⊥CD,垂足为O.
1 2
∠1与∠2
(2)垂线的性质:
垂线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2:PO⊥AB,点P 到直线AB的距离是垂线段PO的长.
要点诠释:垂线段PO是点P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知识点二、平行线
1.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证明100道经典习题练习(含答案)
平行线的证明100道经典习题练习(含答案在卷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4小题,共192.0分)
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1:2:3,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能判断直线AB//CD的条件是()
A. ∠1=∠2
B. ∠3=∠4
C. ∠1+∠3=180∘
D. ∠3+∠4=180∘
3.如图,点F,E分别在线段AB和CD上,下列条件
能判定AB//CD的是()
A. ∠1=∠2
B. ∠1=∠4
C. ∠4=∠2
D. ∠3=∠4
4.如图,直线a//b,直线c与直线a,b分别交于点D,E,
射线DF⊥直线c,则图中与∠1互余的角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5.如图,∠BDC=98°,∠C=38°,∠A=37°,∠B的
度数是()
A. 33°
B. 23°
C. 27°
D. 37°
6.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是().
A. 垂直
B. 两条直线
C. 同一条直线
D. 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7.如图,BC//DE,若∠A=35°,∠C=24°,则∠E等于()
A. 24°
B. 59°
C. 60°
D. 69°
8.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沿AB进行折叠的方法中,不一定能判断纸带两条边a,b互相平
行的是()
A. 如图1,展开后测得∠1=∠2
B. 如图2,展开后测得∠1=∠2且∠3=∠4
C. 如图3,测得∠1=∠2
D. 在图④中,展开后测得∠1+∠2=180°
9.一次数学活动中,检验两条纸带 ①、 ②的边线是否平行,小明和小丽采用两种不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含答案解析
5.3平行线的性质
考点一: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注意:是先有两直线平行,才有以上的性质,前提是“线平行”。
一个结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如:应用于说明矩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相等,还有梯形的对角线把梯形分成分别以上底为底的两等面积的三角形,或以下底为底的两等面积的三角形。(因为梯形的上底与下底平行,平行线间的高相等,所以,就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考点二、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例如:“明天可能下雨。”这句语句______命题,而“今天很热,明天可能下雨。”这句语句_____命题。(填“是”或“不是”)
①命题分为真命题与假命题,真命题指题设成立,结论也成立的命题(或说正确的命题)。假命题指题设成立,
但结论不一定或根本不成立的命题(或说错误的命题)。
②逆命题:将一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互换位置之后,形成新的命题,就叫原命题的逆命题。
注:原命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不一定仍为真命题,同理,原命题为假命题,其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命题。
题型一:平行线的性质
1.(2022秋·河南新乡·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AF 是BAC ∠的平分线,DF AC ∥,若135∠=︒,则BAF ∠的度数为( )
A .17.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证明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证明题训练(含
答案)
1.如图,三角形ABC 中,点D 在AB 上,点E 在BC 上,点F ,G 在AG 上,连接,,DG BG EF .己知12∠=∠,3180ABC ∠+∠=︒,求证:∥BG EF .
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填写推理依据.
证明:∵_____________(已知)
∴∥DG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B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
∴2∠=________(等量代换)
∴∥BG EF (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已知12∠=∠,A F ∠=∠,试说明C D ∠=∠的理由.
解:把1∠的对顶角记作3∠,
所以13∠=∠(对顶角相等).
因为12∠=∠(已知),
所以23∠∠=( ),
所以 ∥ ( ).
(请继续完成接下去的说理过程)
3.如图,CD ∥AB ,点O 在直线AB 上,OE 平分∠BOD ,OF ⊥OE ,∠D =110°,求∠DOF 的度数.
4.如图,DH 交BF 于点E ,CH 交BF 于点G ,12∠=∠,34∠=∠,5B ∠=∠.试判断CH 和D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5.已知:如图,直线DE//AB.求证:∠B+∠D=∠BCD.
6.如图,已知AB CD
∥,BE平分ABC
∠,CE平分BCD
∠,求证1290
∠+∠=︒.证明:∵BE平分ABC
∠(已知),
∴2
∠=(),
同理1
∠=,
∴
1
12
2
∠+∠=,
又∵AB CD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复习、回顾与思考 教案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章的知识点,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用这些知
识解决一些问题。
2.经历知识的总结过程,回顾知识点,发展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章的公理及定理,掌握证明的步骤与格式,在证明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证明的方法及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反思,归纳总结.
教学教具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知识回顾——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反馈练习.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
1.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命题由哪两部分组成?举例说明!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分别是什么?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4.与三角形的外角相关有哪些性质?
5.证明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下一步的简易的逻辑推理作好知识准备. 注意事项:
由于学生对于上述概念都有较长时间的学习,但知识点是零散的,因此有必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如:
}⎪⎪⎪⎪⎪⎪⎪⎩
⎪⎪⎪⎪⎪⎪⎪⎨⎧⎩⎨⎧⇒⎪⎪⎪⎪⎪⎩⎪⎪⎪⎪⎪⎨⎧⇒⎪⎪
⎪⎪⎩⎪⎪
⎪
⎪
⎨⎧⎪⎪⎩⎪
⎪⎨⎧⎩⎨⎧⇒⎩⎨⎧⇒⇒⇒⇒⇒⇒结论题设部分条件结构反例假命题公理外角推论内角和定理三角形性质判定平行线应用证明推论定理
真命题分类命题证明)()(
第二环节 做一做 活动内容: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 )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向雷锋同志学习;(3)对顶角相等;(4)花儿在春天开放;(4)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要点诠释:
(1)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这个公共点叫做交点.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
2.对顶角、补角、余角
(1)定义:
①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2)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3.垂线
(1)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称这两条直线互
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垂直用符号“⊥”表示,如下图.
(2)垂线的性质:
①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
平行线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了解定义及命题的概念与构成,并能通过证明或举反例判定命题的真假;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定义、命题及证明
1. 定
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 2.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
要点诠释:
(1)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组成 .
( 2)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
(3)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
(4)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
3.证明 : 除了公理外, 其它的真命题的正确性都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进行证实, 这种演绎推理 的过程叫做证明 .
要点诠释: 实验、观察、 操作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必须推理论证后才能得出正确的 结论.
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 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要点诠释: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 ,那么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
(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2.平行线的性质 2. 区别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1.
3.
性质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济南)已知,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EF为过点O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相等B.互余C.互补D.互为对顶角
2.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3.(2016•邯山区一模)如图,AB、CD、EF、MN均为直线,∠2=∠3=70°,∠GPC=80°,GH 平分∠MGB,则∠1=()
A.35° B.40° C.45°D.5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八个角中,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个角是().
A.同位角B.同旁内角C.内错角 D. 同位角或内错角
5. 如图所示,b∥c,a⊥b,∠1=130°,则∠2=().
A.30° B. 40° C. 50° D. 60°
6. 如图,已知∠A=∠C,如果要判断AB∥CD,则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A.∠ABD=∠CEF B.∠CED=∠ADB
C.∠CDB=∠CEF D.∠ABD+∠CED=180°
A
B F
E
D
C
A B
C
D E
(第
5
题) (第6题) (第7题)
7.如图,1753
DE //AB,CAE CAB,CDE ,∠=∠∠=65B ∠=,则∠AEB =( ). A .70 B .65 C .60 D .55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复习专题
专题一:批注理由
1.如图 1,直线 AB、CD 被 EF 所截,若已知 AB//CD,求证:∠1=∠2 .
请你认真完成下面填空.
证明:∵ AB//CD(已知),
∴∠1 = ∠ ( 两直线平行,
)
又∵∠2 = ∠3, (
)
∴∠1 = ∠2 (
).
2.如图2:已知∠A=∠F,∠C=∠D,求证:BD∥CE .
5.(1)如图,若 AB∥DE,∠B=135°,∠D=145°,你能求出∠C 的度数吗? (2)在 AB∥DE 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4
6.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CD,BC∥AD,那么∠A 与∠C,∠B 与∠D 的大小关系如何?请说 明你的理由.
∴AB∥CD (
)
∵∠DGF=∠F;( 已知 )
∴CD∥EF (
)
∵AB∥EF (
)
∴∠B + ∠F =180°(
4.如图 4∵ AB⊥BD,CD⊥BD(已知)
∴ AB∥CD (
)
又∵ ∠1+∠2 =180 (已知)
∴ AB∥EF (
)
∴ CD∥EF (
)
E A1
3 C
图1
B
2D F
图2
图3 ).
图4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济南)已知,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EF为过点O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相等B.互余C.互补D.互为对顶角
2.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3.(2016•邯山区一模)如图,AB、CD、EF、MN均为直线,∠2=∠3=70°,∠GPC=80°,GH 平分∠MGB,则∠1=()
A.35° B.40° C.45°D.5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八个角中,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个角是().
A.同位角B.同旁内角C.内错角 D. 同位角或内错角
5. 如图所示,b∥c,a⊥b,∠1=130°,则∠2=().
A.30° B. 40° C. 50° D. 60°
6. 如图,已知∠A=∠C,如果要判断AB∥CD,则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A.∠ABD=∠CEF B.∠CED=∠ADB
C .∠CDB =∠CEF
D .∠ABD+∠CED =180°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7.如图,1753
DE //AB,CAE CAB,CDE ,∠=∠∠=65B ∠=,则∠AEB =( ). A .70 B .65 C .60 D .55
《平行线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B.任何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D.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2.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3.(2015春•通川区期末)如图,如果∠1=∠2,DE∥B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1)FG∥DC;(2)∠AED=∠ACB;(3)CD平分∠ACB;(4)∠1+∠B=90°;
(5)∠BFG=∠BDC.
A.1个B.2个C.3个D.4个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八个角中,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个角是().
A.同位角B.同旁内角C.内错角 D. 同位角或内错角
5.(2016•南湖区一模)如图,将△ABC沿DE,EF翻折,顶点A,B均落在点O处,且EA与EB重合于线段EO,若∠CDO+∠CFO=98°,则∠C的度数为()
A.40°B.41°C.42°D.43°
6. 如图,已知∠A=∠C,如果要判断AB∥CD,则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A.∠ABD=∠CEF B.∠CED=∠ADB
C.∠CDB=∠CEF D.∠ABD+∠CED=180°
A
C
B F
E
D
7.如图,1753
DE //AB,CAE CAB,CDE ,∠=
∠∠=65B ∠=,则∠AEB =( ). A .
(完整版)《平行线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是命题的是( ).
A.今天的天气好吗
B.作线段AB∥CD
C.连接A、B两点
D.正数大于负数
2.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
A.如果a∥b,b∥c,那么a∥c
B.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大于或等于60°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所有的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
B.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C.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
D.所有的公理都是真命题
4.(2016•临邑县一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 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6°,则∠CDE度数为()
A.71°B.64°C.80°D.45°
5.若直线a∥b,b∥c,则a∥c的依据是() .
A.平行的性质
B.等值代换
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以上都不对
6.(2015春•山亭)如图所示是一条街道的路线图,若AB∥CD,且∠ABC=130°,那么当∠CDE等于()时,BC∥DE.
A.40°B.50°C.70°D.130°
7.如下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G、H,已知∠1=∠2=50°,GM平分∠HGB 交直线CD于点M.则∠3=().
A.60°B.65°C.70°D.130°
8.如下图,已知AB∥CD,若∠A=20°,∠E=35°,则 C等于( ) .
A.20°B.35° C.45° D.55°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AB∥CD,EF分别交AB、CD于G、H两点,若∠1=50°,则∠EGB=___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及垂线的概念及性质,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
2. 区别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尺规作图的概念,熟练掌握用尺规作角或线段的方法.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要点诠释:
(1)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这个公共点叫做交点.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
2.对顶角、补角、余角
(1)定义:
①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
个角的补角.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2)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3.垂线
(1)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垂直用符号“⊥”表示,如下图.
(2)垂线的性质:
①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平行线的判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定义及命题的概念与构成,并能通过证明或举反例判定命题的真假;
2. 区别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3.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定义、命题及证明
1.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要点诠释:
(1)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组成.
(2)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3)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4)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3.证明:除了公理外,其它的真命题的正确性都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进行证实,这种演绎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要点诠释:实验、观察、操作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必须推理论证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
(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
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
(1)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真命题,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2)推论可以当做定理使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定义、命题及证明
1.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我们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变结论,结论变条件,那么所得的是不是一个命题?试举例说明.
【答案与解析】
解:是一个命题,•例如“对顶角相等”条件结论互换就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总结升华】如果将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则得到这个命题的逆命题,但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不一定正确.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 .
①若x=a,则x2-(a+b)x+ab=0
②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③如果
24
2
x
x
-
-
=0,那么x=±2
④如果a=b,那么a3=b3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
2.如图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射线OC、OD在AB的两侧,且∠AOC=∠BOD,试证明∠AOC与∠BOD是对顶角.
【答案】
证明:因为∠AOC+∠COB=180°(平角定义),
又因为∠AOC=∠BOD(已知),
所以∠BOD+∠COB=180°,即∠COD=180°.
所以C、O、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平角定义),
即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所以∠AOC与∠BOD是对顶角(对顶角定义).
【总结升华】证三点共线的方法,通常采用证这三点组成的角为平角,即∠COD=180°.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3.(春•胶州市期中)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根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如图①),其中∠A=30°,∠B=60°,∠D=∠E=45°.
(1)若∠BCD=150°,求∠ACE的度数;
(2)试猜想∠BCD与∠ACE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若按住三角板ABC不动,绕顶点C转动三角板DCE,试探究∠BCD等于多少度时,CD∥AB,并简要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由∠BCD=150°,∠ACB=90°,可得出∠DCA的度数,进而得出∠ACE
的度数;
(2)根据(1)中的结论可提出猜想,再由∠BCD=∠ACB+∠ACD,∠ACE=∠DCE﹣∠ACD可得出结论;
(3)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画出图形即可求解.
【答案与解析】解:(1)∵∠BCA=∠ECD=90°,∠BCD=150°,
∴∠DCA=∠BCD﹣∠BCA=150°﹣90°=60°,
∴∠ACE=∠ECD﹣∠DCA=90°﹣60°=30°;
(2)∠BCD+∠ACE=180°,理由如下:
∵∠BCD=∠ACB+∠ACD=90°+∠ACD,
∠ACE=∠DCE﹣∠ACD=90°﹣∠ACD,
∴∠BCD+∠ACE=180°;
(3)当∠BCD=120°或60°时,CD∥AB.
如图②,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当∠B+∠BCD=180°时,CD∥AB,此时∠BCD=180°﹣∠B=180°﹣60°=120°;
如图③,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当∠B=∠BCD=60°时,CD∥AB.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定理并且能够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4.(春•海珠区期末)如图,已知AD∥BC,∠1=∠2,求证:∠3+∠4=180°.
【思路点拨】欲证∠3+∠4=180°,需证BE∥DF,而由AD∥BC,易得∠1=∠3,又∠1=∠2,所以∠2=∠3,即可求证.
【答案与解析】
证明:∵AD∥BC,
∴∠1=∠3,
∵∠1=∠2,
∴∠2=∠3,
∴BE∥DF,
∴∠3+∠4=180°.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灵活应用.
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