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之头痛(一)
《中医内科学》_第一节头痛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节头痛_中医世家第⼀节头痛
头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头痛既是⼀种常见病证,也是⼀个常见症状,可以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本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偏头痛,⼀般⼈群发病率达5%,流⾏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患病率为985.2/10万,30岁以下发病者逐年增长,男⼥患病率之⽐约为1:4。相当数量的病⼈尤其久治不愈者,往往求治于中医。
我国对头痛病认识很早,在殷商甲⾻⽂就有“疾⾸”的记载,《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风”,《素问·风论》认为其病因乃外在风邪寒⽓犯于头脑⽽致。《素问·五脏⽣成》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病机。汉·《伤寒论》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篇章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隋,《诸病源候论》已认识到“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可致头痛。宋·《三因极⼀病证⽅论》对内伤头痛已有较充分的认识,认为“有⽓⾎⾷厥⽽疼者,有五脏⽓郁厥⽽疼者”。⾦元以后,对头痛病的认识⽇臻完善。《东垣⼗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不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虚头痛、·⾎虚头痛、⽓⾎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为头痛分经⽤药创造了条件。《丹溪⼼法》认为头痛多因痰与⽕。《普济⽅》认为:“⽓⾎俱虚,风邪伤于阳经,⼈于脑中,则令⼈头痛。”明·《古今医统⼤全·头痛⼤法分内外之因》对头痛病进⾏总结说:“头痛⾃内⽽致者,⽓⾎痰饮、五脏⽓郁之病,东垣论⽓虚、⾎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外⽽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另外,⽂献有头风之名,实际仍属头痛。正如《证治准绳·头痛》所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门,然⼀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浅⽽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远者为头风,其痛作⽌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治之。”
《中医内科学头疼》PPT课件
二、历史沿革:
1.《内经》:
•病名:“首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首风之状,头面 多汗,恶风”。“脑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症 状为“项背怯寒,脑户极冷”。
•病因:1)外邪:风、寒、湿、热;2)内因:六经皆有头痛,主 要与肝肾不足、肝风上扬、气机逆乱、痰火上逆有关。
寒-寒凝血滞,阻遏脉络
感受外邪-风 热-上扰清空,气来自百度文库逆乱 外感头痛
湿-蒙蔽清窍,清阳不升
情志不和 肝气不舒 郁而化火
脏 肝 火盛伤阴
内
腑
肾水不足 肝肾阴亏 肝阳上亢
功 肾 禀赋不足 不能上充于脑 脑髓空虚
伤
能
肾精久亏 阴损及阳 肾阳衰微 清阳不升
失
劳倦过度
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脑失濡养 头
调 脾 病后体虚 脾胃受伤
厥阴-吴萸、藁本;太阴-苍术;少阴-细辛。
(三)分型论治: 1.外感头痛: • 风寒头痛:头痛较剧,痛连项背,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 加减:寒邪侵犯厥阴经-吴茱萸汤加减;
寒邪客于少阴经脉-麻附细辛汤加减。
2) 风热头痛:头痛而胀,或头痛如裂,口渴面赤,便秘溲黄, 苔薄黄舌红,脉浮数。
治法:通窍活血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
加减:头痛甚者;久病气血不足者;头晕健忘,不寐多梦者; 气虚瘀阻-当归补血汤。
中医内科学 头痛
3.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
弦滑。 证机概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本方功能燥湿
化痰,平肝息风,用于治疗脾虚生痰,风痰上扰清空 所导致的头痛。
常用药:半夏、陈皮和中化痰;白术、茯苓健 脾化湿;天麻、白蒺藜、蔓荆子平肝息风止痛。 方歌: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一、病因 头痛之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仿两类。外感多因
六淫邪气侵袭,内伤多与情志不遂、饮食劳倦、跌 仆损伤、体虚久病、禀赋不足、房劳过度等因素 有关,分述如下。 1.感受外邪
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邪气上 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而发为头痛。 因风为百病之长,故六淫之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多夹寒、湿、热邪而发病。 2.情志失调
外感头痛因外邪致病,属实证,起病较急,一般 疼痛较剧,多表现为擊痛、跳痛、灼痛 、胀痛、 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 多见,如起病缓慢 ,疼痛较轻,表现为隐痛、空痛、 昏痛,痛势悠悠,過劳加重,时作时止,多属虚证; 如因肝阳、痰浊、瘀血所致者属实,表现为头昏胀 痛,或昏蒙重痛,或剌痛钝痛,痛点固定,常伴有肝 阳、痰浊、瘀血的相应证候。
4.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
气血化源不足,或病后正气受损,营血亏虚,不能上 荣于脑髓脉络,可致头痛的发生。若因饮食不节, 嗜酒太过,或过食辛辣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阻遇清阳,上蒙清窍而为痰浊头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文档
3.痛性脑神经病、其他面痛和其 他头痛
痛性脑神经病和其他面痛 其他头痛疾患
• 从医学角度来说,头颈部的肌肉持续收缩可引 起紧张性头痛。头颈部肌肉收缩大致有以下几 种原因:
• ①心情过分焦虑或忧郁,并伴随精神紧张,紧 张的工作与学习压力,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得不 到放松。
• ②由五官科或颈部肌肉收缩痉挛引起。
2继发性头痛
头和(或)颈部外伤所致的头痛
头非和 血(管或性)颅颈内部疾虚血患管所实疾致患的在所头致痛一的头定痛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示意图如下)
耗伤阴血 肝肾亏虚 精血不承 肾虚头痛
禀赋不足 房劳不节
因于肾 肾精久亏
脑髓空虚 肾虚头痛 阴损及阳 肾阳虚头痛
饮食劳倦 脾失健运, 气血乏源 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
体虚久病
因于脾
饮食不节, 嗜酒太过 过食辛辣肥甘
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阻遏清阳, 上蒙清窍
血虚 头痛
痰浊 头痛
跌仆闪挫 头部外伤 久病人络
4、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二、病机: 外感头痛
感 风邪夹寒
受 外
风邪夹热
邪 风夹湿邪
凝滞血脉, 络道不通, 风热炎上, 清空被扰, 阻遏阳气, 蒙蔽清窍,
不 风寒头痛 通 风热头痛 则 痛 风湿头痛
内伤头痛
情志不遂,
因于 肝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风热头痛:风热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头痛发作
肾虚头痛:肾虚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头痛发作
风湿头痛:风湿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头痛发作
肝阳上亢头痛:肝阳上亢,导致气血运行 不畅,头痛发作
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根据头 痛的性质、部位、 时间、伴随症状等, 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中药:川芎、 白芷、羌活、细 辛、黄芩等
内伤头痛的病因病机
气血不足:气血 亏虚,不能上荣 于脑,导致头痛
肝肾亏虚:肝肾 阴虚,不能滋养 脑髓,导致头痛
痰湿内阻:痰湿 阻滞,气血运行 不畅,导致头痛
瘀血阻滞:瘀血 阻滞,气血运行 不畅,导致头痛
其他头痛的病因病机
风寒头痛:风寒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头痛发作
血虚头痛:血虚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头痛发作
方剂:川芎茶调 散、羌活胜湿汤、 柴胡疏肝散等
针灸疗法:选取特 定穴位进行针灸, 如风池、百会、太 阳等
针灸治疗
针灸原理: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方法:根据头痛类型和部位,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 针灸效果:缓解头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针灸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操作,避免自行操作造成伤害
头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包括血管 性、神经性、肌 肉性、精神性等 多种因素
发病机制:血管 扩张、神经兴奋、 肌肉紧张、精神 压力等
中医内科学-头痛、眩晕
【预后及预防、护理】
(一)转归预后
1、外感头痛:治疗较易、预后较好 2、内伤头痛:治疗较难 3、肝阳头痛:可并发中风、目盲或眩晕
眩晕
【概述】
一概念: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是指头晕甚或 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旋转不 定, 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 甚 则昏倒等症状。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
【辨证论治】肝阳头痛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为两侧; ②兼次症: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
痛,失眠多梦; ③舌象: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 ④脉象:脉弦或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
【辨证论治】血虚头痛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大补元煎。
【辨证论治】瘀血头痛
5、瘀血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剧烈,或刺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 ②兼次症:日轻夜重,头部有外伤史,或长期头痛史; ③舌象:舌暗红,或舌边尖夹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充盈,苔 薄白; ④脉象: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
本病应与真头痛等相鉴别。 真头痛:突发剧烈头病,爆炸样,持续不止,伴颈项强 直,甚至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喷射状呕吐。见于流脑,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医内科学__第四章第三节头痛
3.瘀血头痛
主症:头痛如刺 兼症:固定不移,经久不愈,入夜尤甚,或有头部
外伤史 舌脉象: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
细涩。 病机: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通则通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止痛)
4.肾虚头痛(肾阴虚)
主症:头空痛 兼症:眩晕,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少寐
4.头颅CT、MRI:了解有无颅内出血、颅内占位、 颅骨骨折
5.脑血流图、经颅多普勒:了解颅内血管 6.脑电图:了解大脑有无异常放电---有无癫痫
(二)、病证鉴别
1.头痛与类中风 类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眩晕
反复发作,突然头痛,急剧加重,伴 耳鸣手颤、半身肢体活动不灵,或舌 騫语涩
头痛一般不出现肢体活动和语言的异 常
(三)分证论治
1.风寒头痛(风寒型) 主症:头痛剧烈,连及项背 兼症:畏寒恶风,遇风尤剧,口不渴 舌脉象: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袭,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疏风解表,散寒止 痛)
2.风热头痛(风热型)
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 兼症: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
健忘 舌脉象: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病机:肾虚髓不上荣,髓海空虚,清窍失养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滋补肾阴)
5.血虚头痛
最新中医内科学(一)08头痛PPT课件
四个基本特征:
• 1后一种疾病的发生是由前一种疾病所引起的: • 2从后一种疾病的发生规律上看,前后疾病之间有一定关
系,但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脑卒中与压疮 • 3后一种疾病的出现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过失所致:压疮不
是医务人员过失所致 • 4后者与前者有一定的特异性:如焦虑不是肺癌的并发症
脑卒中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内伤头痛
• 主症: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为两侧;头
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痛,失眠 多梦;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或弦细数。
• 治法:平肝潜阳。
• 方药:天麻钩藤饮。
• 加减:阴虚阳亢—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加生地、
白芍、二至丸等;肝火亢盛—清肝泻火—加龙胆 草、大黄等;阳亢风动—镇肝潜阳熄风—加龙牡、 鳖甲、龟板等。
• 大抵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少阳头 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头痛, 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3. 辨疼痛性质
• 因于风寒者,头痛剧烈而连项背;因于风 热者,头胀痛如裂;因于风湿者,头痛如 裹;因于痰湿者,头重坠或胀;因于肝火 者,头痛呈跳痛;因于肝阳者,头痛而胀; 因于瘀血者,头痛剧烈而部位固定;因于 虚者,头隐痛绵绵,或空痛。
•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
神经内科
什么并发症?
中医内科之头痛(一)
中医内科之头痛(一)
丁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头痛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2. 熟悉头痛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头痛的分型、病因病机
3. 了解头痛的概念、古代文献对头痛的论述
内容介绍
1. 头痛的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T_e
一、概述
B_e
(一)概念
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二)古代文献论述
《素问·风论篇》谓:“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素问·五脏生成篇》谓:“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指出头痛的发生和哪些经脉脏腑有关。
《伤寒论》分别论述了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明确提出治法、方药。
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不同。《东垣十书》补充了太阴头痛、少阴头痛,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丹溪心法·头痛》谓:“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认为头痛的发生多与痰和火密切相关。
《普济方·头痛附论》谓:“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认为,气血亏虚,又感受风邪,则发生头痛。
《证治准绳·头痛》谓:“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而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1.分类
(1)功能性头痛
包含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病因和病理尚不甚清楚的头痛,也称特发性头痛。功能性头痛症状和体征分离,病程长,或反复发作,一般情况良好,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2)器质性头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笔记
中医内科学-头痛-笔记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本节所讨论的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因病机
头痛的常见病因
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头痛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基本病机,外感者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者或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头痛的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病理因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辨证论治
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
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一般起病缓慢,病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处固定,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止。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颠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
大抵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
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
厥阴头痛则在颠顶部位,或连目系。
头痛治疗总的原则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外感头痛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内伤头痛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焦虑和抑郁
头痛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 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 落、焦虑不安等症状。
认知障碍
长期头痛可能导致认知障 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04
头痛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西药治疗
使用非处方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可以缓解头痛。对于严重的头痛, 医生可能会开处方药,如曲坦类药物 、麦角胺类药物等。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头痛。
避免诱发因素
如过度疲劳、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应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预防头痛的发生。
05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作息
调整饮食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避免过度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饮 酒量。
保持心情舒畅
04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头痛症状持续加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检查。
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头痛时避免盲目使用止痛药或其他药物。
注意观察头痛特点
留意头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等特征,以便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遵循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预防头痛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头痛的伴随症状
如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可帮助医生 判断头痛的原因。
中医内科学头疼
疼 痛 性 质
病 理 性 质
外感起 病 急 , 痛 势 剧 掣 痛 、 跳 痛 、 灼 痛 、多 实 证
头 痛
重 痛 、 痛 无 休 止
内伤起 病 缓 慢 , 痛 势 缓 隐 痛 、 空 痛 、 昏 痛 痛多虚证或
头 痛
势 绵 绵 , 时 作 时 止 虚 中 夹 实
2.辨头痛性质: 重坠或胀-痰湿;胀痛并作-肝阳;跳痛掣痛-肝火; 刺痛固定-瘀血;隐痛空痛-虚证 晨起为重-气虚
•病名:“首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首风之状,头面 多汗,恶风”。“脑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症 状为“项背怯寒,脑户极冷”。
•病因:1)外邪:风、寒、湿、热;2)内因:六经皆有头痛,主 要与肝肾不足、肝风上扬、气机逆乱、痰火上逆有关。
•治则:“夫年长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
加减:平时-杞菊地黄丸;
也。”“大病后气虚头痛,四桂散,另茶一撮煮服。”
9.元•朱丹溪: •补充了痰厥头痛及气滞头痛;
•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 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 辛,厥阴吴茱萸。”
10.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须知新而暴者,但名头痛;深而久者,名为头风。”
饮食不节
痰湿内生 阻遏清阳
痛
跌仆损伤 血行不畅 络脉瘀阻
中医内科学头痛歌诀
中医内科学头痛歌诀
(实用版)
目录
1.头痛的定义和分类
2.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3.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方法
4.头痛的预防和护理
正文
1.头痛的定义和分类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指头部疼痛的感觉。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头痛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2.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中医认为头痛是由头部经络气血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中医对头痛的诊断主要依据病人的症状和舌象、脉象等。常见的头痛症状包括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等。
3.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方法
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根据头痛的病因和症状,中医会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羌活胜湿汤、平胃散、二陈汤、藿香正气散、三仁汤等。
4.头痛的预防和护理
头痛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对于已经患有头痛的患者,要注
意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头痛反复发作。
总之,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和诊断方法独特,治疗手段多样,且疗效显著。
中医内科学_头痛
中医内科——头痛
11
二、病机: 外感头痛
感 风邪夹寒
受 外
风邪夹热
邪 风夹湿邪
凝滞血脉, 络道不通, 风热炎上, 清空被扰, 阻遏阳气, 蒙蔽清窍,
不 风寒头痛 通 风热头痛 则 痛 风湿头痛
内伤头痛
情志不遂,
因于 肝
肝失条达
气郁阳亢 肝阳头痛
肝郁化火 阳亢火生 上扰清窍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火头痛
头之两侧,并连及于 耳 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中医内科——头痛
24
中医内科——头痛
25
二、治疗原则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 疗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
内伤头痛属虚证或实证或虚实夹杂 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 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 者,酌情兼顾并治。
中医内科——头痛
中医内科——头痛
36
3. 痰浊头痛
主证:头痛昏蒙,
兼证:胸脘满闷, 纳呆呕恶,
舌脉:舌苔白腻, 脉滑或弦滑。
证机概要: 脾失健运, 痰浊中阻, 上蒙清窍。
治法: 健脾燥湿, 化痰降逆。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本方功能燥湿化痰, 平肝熄风,用于治疗脾虚生痰, 风痰上扰清空所导致 的头痛。
中医内科——头痛
足之头痛属虚证, 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4、发病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之头痛(一)
丁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头痛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2. 熟悉头痛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头痛的分型、病因病机
3. 了解头痛的概念、古代文献对头痛的论述
内容介绍
1. 头痛的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
T_e
一、概述
B_e
(一)概念
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二)古代文献论述
《素问·风论篇》谓:“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素问·五脏生成篇》谓:“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指出头痛的发生和哪些经脉脏腑有关。
《伤寒论》分别论述了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明确提出治法、方药。
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不同。《东垣十书》补充了太阴头痛、少阴头痛,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丹溪心法·头痛》谓:“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认为头痛的发生多与痰和火密切相关。
《普济方·头痛附论》谓:“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认为,气血亏虚,又感受风邪,则发生头痛。
《证治准绳·头痛》谓:“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而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1.分类
(1)功能性头痛
包含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病因和病理尚不甚清楚的头痛,也称特发性头痛。功能性头痛症状和体征分离,病程长,或反复发作,一般情况良好,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2)器质性头痛
器质性头痛是指的继发于某些疾病而出现的以头痛为主的症状。常见于颅内感染、脑血管病等,又称为继发性头痛。
器质性头痛具有神经系统的症状或体征,呈进行性、持续性、局灶性头痛,CT、核磁共振、脑血流图检查有阳性发现。
(3)非神经疾病所致头痛
常见于五官科的疾病,如青光眼、副鼻窦炎、中耳炎,或高血压、感染、发热性疾病、颈椎
病引起的头痛。
非神经疾病所致头痛常有相应的病史和症状,头痛的部位相对固定,可通过相应的检查进行针对性治疗。
2.问诊
(1)问家族史,情绪状况,睡眠的情况。
(2)问发病缓急,发作时间、性质、部位、缓解方式、加重因素。
(3)问先兆症状及伴发症状。
3.治疗原则
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的症状,预防头痛的复发。力争对头痛进行病因的治疗。
4.常见头痛
(1)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人群患病率高,为5%~40%。多数偏头痛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多有先兆症状,有并发症状,如恶心呕吐、怕光、怕声音、倦怠。发作频率不等。
(2)丛集性头痛: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5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反复密集发作。伴随症状:一侧眼眶周围严重疼痛,结膜充血、流泪、流涕、面部出汗,眼睑水肿。
(3)紧张性头痛:青年发病,20岁左右起病。女性多见,占75%。呈持续性胀痛、压迫痛和紧缩感,多发生于双侧的枕颈部或额颞部。疼痛部位肌肉有触痛或压痛点或僵硬感、伴头昏、失眠、焦虑或抑郁症状,病程数日或者数年不等,其诱发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5.预防和调护
(1)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不宜食用炸烤、辛辣、厚味滋腻食物,限制烟酒。
(2)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者,可疏导劝慰以稳定情绪。
(3)头痛缓解后注意调畅情志、饮食及寒温等方面的调护,以防复发。
【我的笔记】
二、病因病机
B_e
(一)外感六淫
以风邪为主。
风寒:寒凝血涩,脉络不畅;风热:风热上炎,侵扰清空;风湿:蒙蔽清窍,清阳不展;阻遏清阳,引发头痛。
风寒头痛多见头痛、项背疼痛、发热恶寒;风热头痛多见头胀痛,高热、咽痛、口干渴;风湿头痛多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
(二)内伤头痛
1.跌仆损伤
外伤跌仆,久痛入络,导致气血瘀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2.情志不调
情志不调,肝郁化火,火热之邪上扰清窍。
3.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日久生痰,痰湿中阻,气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被蒙,而致头痛。
【我的笔记】
三、诊断
B_e
(一)临床表现
以头部疼痛为主,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1.外感头痛
有外感证候,起病急,病程短。
2.内伤头痛
有内伤证候,起病缓慢,反复发作。
3.外伤头痛
有外伤病史,刺痛样、位置固定,夜间加重。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脑脊液检查
2.测血压、脑电图检查
3.头颅CT或MRI 等检查
(三)鉴别诊断
真头痛:呈突发性剧烈的头痛,或者呈进行性加剧的头痛,伴有喷射样呕吐,或颈项强直,或偏瘫、偏盲、神昏、或厥逆,多见于颅内疾患。
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血常规检查、CT或核磁共振检查。
【我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