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第一节1,天体是指: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星云、恒星(如太阳)、行星(如地球)、卫星(如月球)、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天体系统的级别: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
(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土星;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天王星、海王星。
(5)其中小行星带位于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巨行星和类地行星之间)(6)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为月球。
(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7)地球两侧的行星为金星和火星。
5、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第一章第二节7、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球、主要成分为H和He8、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9、(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太提供光热资源②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太阳能热水器洗澡②太阳能电池发电③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间接)10、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最主要因素):纬度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其他行星系河外星系2、太阳系概况: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 巨行星;远日行星 3)公转运动: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3、 ★地球——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存在生命的条件: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③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生命的大气; ④液态水。
4、★太阳辐射:光、热;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5、★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②磁暴:扰乱地球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极光;④引发自然灾害。
6、★A 自转:1)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太阳日:24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2)速度:①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②角速度:15°/h③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南、北两极点3)方向:自西向东。
①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②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B 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4)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5)二分二至的判断:①地轴北极倾向太阳时,夏至;②地轴南极倾向太阳时,冬至。
7、★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晨昏线的画法(与南北极圈相切,经过圆心) 2)时差:24时区;国际日界线;时差的算法(例如下:)。
+8-(+9)=-1 → 北京比东京晚(少) 1小时 +9-(-5)=+14 → 东京比纽约早(多)14小时3)地转偏向力:①南半球(左手):向左;②北半球(右手):向右;③赤道:无偏转8、★公转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 23°26′→决定着回归线的纬度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N 0°S①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上; ③直射0次: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3)★赤道:昼夜差距最小,12-12= 0;——永远为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要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要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要点期中考试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你复习好了吗?查字典地理网为您提供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要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要点就为大家提供这些,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1.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体。
其形状并非完全规则的椭球体,而是略微偏扁。
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km,极半径为6356km,赤道周长约为40,075km。
通过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尺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
2.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至外分为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结构。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是由铁、镍和硫等物质组成的液态层。
地幔主要由富含铁、硅、镁、铝和氧等元素的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了解地球的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3. 经线与纬线经线是指连接地球相对于極地的两个点的圆线,也被称为经度。
纬线是指同一海拔面上的所有点与两个极点的连线所组成的圆线,也被称为纬度。
经纬线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并帮助绘制地球上的地图。
4.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每24小时一周,这也是我们日夜更替的原因。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一圈为一年。
了解地球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理解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等现象。
5.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将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信息通过图形和符号进行展示。
地图的绘制需要遵循一定的比例尺和投影方式,以准确地反映地球的形状和地理实况。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信息。
6. 地球的分区地球可以按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要素进行分区。
常用的分区方式包括大洲分区、气候分区、植被分区、人口密度分区等。
地球的分区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各个地区的特点和差异。
总结:地球与地图是我们地理学习的基础,通过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运动以及地图的绘制和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1 、宇宙观点:一般当成天地万物的总称。
“四方上下为宇、从古到今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
从哲学上讲宇宙是一望无际、无始无终的。
2 、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 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流传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3、范围:(2 )可见宇宙:半径约 140 亿光年, 9.4608 ×1012千米×140 亿≈1.32 ×1023千米二、多层次的天系统统( 1 )观点:天体是指宇宙中各样形态物质的总称1 、天体的观点及种类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2)种类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2 、天系统统( 1)观点:宇宙中的各样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而形成( 2)天系统统的层次:地月系......主要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00 多亿颗恒星)银河系主要组整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离太阳近来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 4.2 光年(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出1250亿个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 )太阳系和地月系1 》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主 A 运动特色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③ 近圆性:公转轨道都靠近正圆成2》成行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B 构造特色② 巨行星:木星和土星③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C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彗星方向:自东向西扁长轨道绕日行......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构成的天系统统1》地月系概略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月球的运动周期: 27.32 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最初级)其余天系统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地点的变化形成了不一样的月相月相种类 :新月 - 上弦月 - 满月或望 - 下弦月2 》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的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
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祝同 学们在 六月开 始中取 得好成 绩,为 中华民 族的伟 大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2)昼夜更替周期为 24 小时(太阳日)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
(1)角速度,除极点为 0 外,其它各点均为 位于近日点(1 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
150/h
月初)时速度慢。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 0。
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考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之—— (祝同 学们在 六月开 始中取 得好成 绩,为 中华民 族的伟 大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祝同 学们在 六月开 始中取 得好成 绩,为 中华民 族的伟 大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祝同 学们在 六月开 始中取 得好成 绩,为 中华民 族的伟 大复兴 奉献自 己的力 量)
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 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 远日点(7 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26’):黄道面+赤道面(课本 P18) ●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P16)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星际物质、尘埃。
(太空中的人造卫星也是天体)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3.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海拔高,云层稀薄,太阳辐射丰富。
最小值出现在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云层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1) 一年中能受到一次太阳直射的范围: (2) 一年中能受到两次太阳直射的范围: (3) 一年中不能受到太阳直射的范围: 2.黄赤交角:黄道和地轴的夹角:赤道和地轴的夹角:3.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二分日晨昏线与地轴的关系:6.太阳高度的分布: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理坐标与地球的地理环境等内容。
以下是对第一章内容的详细概括: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异和地球上的人类活动。
2. 地理学的特点:综合性、区域性、时空性、实践性。
二、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于椭球的形状,地球两极比赤道略扁。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现象,公转使得地球形成四季变化。
三、地球的层次结构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地幔是地壳和地核的中间层,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外围的气体包围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四、地理坐标与地球的地理环境
1.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经度和纬度的表示方法,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的距离,纬度表示南北方向的距离。
2. 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环境包括人类的居住区、产业区、交通区和文化区等。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1、天体的判断:
(1)位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2)在一定轨道上独立运转。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3、天体系统的层次:
4、太阳系:
(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八大行星:
?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由近及远绕日忙,火木相望防燃烧,中间隔道防火墙(小行星带)
?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5、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高级智慧生物,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复习总结(一)
知识总结清单(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主干):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的表现: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小行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3.存在生命的行星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主干):1.太阳辐射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光球、色球、日冕 2.太阳活动 主要类型:黑子(光球)、耀斑(色球)、太阳风(日冕);周期:11年 对地球的影响:①短波通信;②磁暴;③极光;④自然灾害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主干)2. 卫星……)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持续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稳定);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提供光热——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气运动的动力各种能源——生产、生活所需能量来源地球(夏至) 太阳 地球(冬至)作图步骤(以夏至为例,冬至日请类比夏至图):(1)假设地球透明,则直射光线将穿过地球球心(图中灰色线:从太阳球心指向地球球心),与地球表面有两点交点A 和B ,显然A 为太阳直射点;(2)过点A 作自转轴的垂线,即得北回归线;过点B 作自转轴的垂线,即得南回归线; (3)过球心作直射光线(灰色线)的垂线LM ,即得晨昏线;(4)过点L 作自转轴的垂线即可得北极圈;过点M 作自转轴的垂线即可得南极圈。
观察夏至和冬至图:(1)黄赤交角与回归线的关系:回归线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 夏至,直射点A 位于赤道北侧(23°26′N )冬至,直射点A 位于赤道南侧(23°26′S )(2)回归线与极圈的关系:两者度数相加为90°(23°26′+ 66°34′= 90°)观察图中(第1页)的黄赤交角(角α)与北极圈所对应的纬度(角β:LO 与赤道的夹角)两者之和肯定为90°。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总结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等。
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对地球环境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行星地球1. 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四季的划分等。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
3.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基本要素、类型和使用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热量平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风、气压带和风带等)、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受力分析等。
4.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1. 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和特点,以及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和影响,以及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3.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以上仅为高一必修一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学校课程设置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银河系月球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5.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备注: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通用20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通用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条据书信、规章制度、礼仪常识、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normative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tiquette knowledge, self introduc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通用20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通用20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的知识点总结篇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考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之——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课本P6)●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外部条件:相对稳定的宇宙环境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
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
——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
●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
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
纬度差异 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
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P15)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59’
●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P13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h。
P14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h),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26’):黄道面+赤道面
●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26’)
●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
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解题的三个方法:
●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
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东早西晚)●光照图的判读
●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
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
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
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
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
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
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00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
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
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日界线:原则以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西增东退)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P16
●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
●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
反之
●某地昼长2 x,则日出为12:00—x,日落为:12:+x
●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
落
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