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化学习题集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整理)染料化学复习

(整理)染料化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练习题1、染料: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溶于水或其他介质以制成溶液或分散液,并能直接或经媒染剂作用使纤维着色,染后具有一定坚牢度及鲜艳度的物质。

2、力份:是指染料厂选择某一浓度的染料为标准,而将同种类不同批次的染料产品与它相比较而言,用百分数表示。

即同种染料,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用量,染出颜色的浓淡程度比较。

3、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

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主要靠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黏着在纤维表面或内部。

4、互补色光:一定波长的光与另一定波长的光,以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这两种有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5、中料:将不具备染料特性的芳烃衍生物叫做染料中间体,简称中料。

6、重氮化反应: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因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立即与芳伯胺反应。

7、偶合反应:芳香族重氮盐浴酚类和芳胺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

8、染色牢度: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9、加法混色:加法混色指的是不同颜色的光的混合。

在人眼视网膜的同一点上同时。

射入两束或两束以上颜色的光,产生与这些光的颜色不同的另一个颜色的感觉,它是把色光叠加起来的混色方法。

10、单色光:在光谱上看到的颜色叫光谱色,不能分解的光谱色称为单色光。

11、深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增大的效应称为深色效应。

12、浅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的效应称为浅色效应。

13、浓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液浓度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浓淡。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增大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

14、淡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液浓度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浓淡。

染料化学作业

染料化学作业

一、简答题:1、合成染料中间体常常借助的反应有哪些?答:磺化、硝化和亚硝化、卤化、氨基化和烷烃胺基化、N-酰化、烷基化和烷氧基化、重氮化和偶合反应以及成环缩合等。

这些反应主要可归纳为三类反应:其一是亲电取代反应;其二是芳环上已有取代基的亲核置换反应;其三是形成杂环或新的碳环的反应,即成环缩合。

2、磺化的目的是什么?答:1、影响染料的性质并赋予其水溶性。

2、通过磺酸基—SO3H可以转变为其它的取代基。

3、利用磺酸基—SO3H占位,可以合成一些邻位产物。

4、可以增强染料对纤维的染着性或亲合力。

5、利用磺酸基的吸电性,可使环上的亲核反应即取代基之间的相互转化容易进行。

3、硝化的目的是什么?答:①作为制取氨基化合物的一条重要途径②硝基是一个重要的发色团,利用它的极性,加深染料颜色。

③利用硝基的吸电子性,使芳环的其它取代基活化,易于发生亲核置换反应。

4、氨基化的目的是什么?①答:氨基是供电子基,在染料分子的共轭系统中引入氨基,往往可使染料分子的颜色加深;②可以和纤维上的羟基、氨基,腈基等极性基团形成氢键,提高染料的亲和力(或直接性);③通过芳伯胺重氮化,偶合,可合成一系列偶氮染料;④通过氨基可以引入其他基团;转化成-OH、-Cl、-SH等。

⑤生成杂环化合物。

5、羟基化的目的是什么?答:羟基本身是个助色团,对染料的颜色起着增深的作用;①羟基能和纤维上的氨基、羟基形成氢键,可提高染着性;②酚羟基使染料具有媒染的特性;③酚羟基化合物可作偶合组份;④通过羟基引入其它基团;6、卤化的目的是什么?答:①可改善染料的色光和染色性能,提高染料的染色牢度。

四溴靛蓝的牢度比靛蓝好,色彩更加鲜艳,牢度好。

②增加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

③通过卤素(主要是-Cl、-Br)水解、醇解和氨化引入其它基团,主要是-OH、-OR、-NH2。

④通过卤基,进行成环缩合反应,进一步合成染料。

7、胺的N—酰化、烷化的目的是什么?答:①在染料的分子中引入烷基或芳基后,可以改善染料的各项坚牢度和溶解性能;②在芳环的氨基或酚羟基上引入烷基或芳基,可以改善染料的色光和颜色③可以克服某些含有氨基或酚羟基染料在酸碱条件下发生取代基之间的相互转化,而影响染料的色光8、羟基烷氧基化的目的是什么?答:①可以实现对羟基的保护;②可以改善染料的性质,使在碱性条件下变色的染料得到改善。

染料化学综合练习1

染料化学综合练习1

染料化学综合练习1《染料化学》第I次综合练习一、解释:(自选5题)(1)染料: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染料主要用于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或通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

染料可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与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

有的染料不溶于水而溶于醇,油,可用于油蜡,塑料等物质的染色。

(2)染料中间体:用以合成染料共轭结构的特定原料,其典型特征是含一系列不饱和键(pai电子系统,且在合成中不饱和键较为稳定,如苯,萘蒽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3)补色;将两束光线相加可成白光的颜色关系成为补色关系。

(4)染料力份是按照一定浓度的染料作为标准,标准染料强度为百分之100.若染料的强度比标准染料浓一倍,则其强度为百分之200,依次类推,所以染料强度通常是一个相对数字(5)染色牢度:在服用或加工处理过程中,纺织品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数的作用而在不容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叫做染色牢度。

(6)偶合反应:芳香族重氮盐与酚类和芳胺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偶合反应。

(7)发色团指那些能对波长为200到1000nm的电磁波发生吸收的基团(8)助色团:指那些接在pai共轭体系上的-NH2,-NHR,-NR2,-OH,-OR等供电子基。

(11)单色光:是波长间隔很小的光,严格的说由单一波长的光波组成的光(12)深色效应:人们把增加吸收波长的效应叫深色效应(13)浅色效应:降低吸收波长的效应叫浅色效应(14)浓色效应:增加吸收强度的效应是浓色效应。

(16)淡色效应:降低吸收强度的效应叫淡色效应。

简答题1,染料最大摩尔吸光度Emax指的是什么?它对染料有何实际意义?指1mol染料吸收的最大光子量。

决定了染料颜色的浓淡。

2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指的是什么?直接染料为何有亲核性染料的亲和力俗称直接性是染料向纤维迁移能力的总称,依染色理论化是指染料对纤维吸附,扩散渗透,结合能力的总和。

《染料化学》习题

《染料化学》习题

《染料化学》习题————————————————————————————————作者:————————————————————————————————日期:《染料化学》习题第一章 染料概述1、名词解释:(1)染料 (2)颜料 (3)染料商品化 (4)染色牢度 (5)禁用染料 (6)致敏染料(7)致癌染料。

2、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3、按纺织纤维分类写出各种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应用分类名称)。

4、染料的名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5、何谓染料商品化加工?染料的商品化加工有何作用?常用哪些助剂?6、评价染色牢度的指标有哪些?7、什么是《染料索引》?包含哪些内容?8、试指出下列染料的类属(结构分类,应用分类) (1)OHSO 3NaN =NCOONaNHCONHCOONaOHSO 3NaN =N NH --NH直接铜盐紫 3RL (C. I. 25355)(2)(3)O OHOH Ca(OH)220%H 2SO 4110~115℃O O OHOH SO 3H SO 3HOOOHSO 3HNO 2Na 2S75~80℃OOOHOHSO 3NaSO 3NaNH 2NH 2O O OHNHCH 3(4) (5)NHCOBrBrCCCONHBrBr(H 3C)2NCN(CH 3)2Cl(6) (7)N SO 3NaN SO 3NaNaO 3SOHNHNH N NNSO 2CH 2CH 2OSO 3NaClO 2NNHNO 2NH 2(8)SO 3NaCH=CH SO 3NaNN N NOC 2H 5H 5C 2O第二章 中间体及重要的单元反应1、何谓染料中料,在合成中料中主要采用哪些单元反应?2、试述卤化、磺化和硝化在染料中料合成中的作用,并以反应方程式表示引入这些取代基的方法。

3、合成染料用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有哪些常用的中间体?写出从芳烃开始合成下列中料、染料的途径。

(1) (2) (3)OHNH 2SO 3NaNaO 3SSCN NH 2CH 3OHNH 2NaO 3S(4) (5) (6)CH CH SO 3NaNaO 3SNO 2O 2NC HC C N NCH 3HOOHNaO 3S NH 2(7) (8) (9) (10)OOOHOHOO NHNHOONH 2NH 2OONH 24、以氨基萘磺酸的合成为例,说明萘的反应特点以及在萘环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何谓染料以及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试述染料与颜料的异同点。

答: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成为染料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

(2)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染料与颜料的相同点:都可以用于纤维或基质的着色不同点:染料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

染料可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与纤维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

染料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皮革、食品、造纸等工业。

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

它们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的着色,也可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及印花。

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是通过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粘着在纤维的表面或内部。

二.试述染料和颜料的分类方法;写出各类纺织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按应用分类)。

答:染料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亚硝基染料,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及各种杂环类染料等。

2. 按应用性能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荧光增白剂,此外,还有用于纺织品的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剂染料、丙纶染料以及用于食品的食用色素等。

颜料分类:颜料可根据所含的化合物的类别来分类:无机颜料可细分为氧化物、铬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硼酸盐、钼酸盐、磷酸盐、钒酸盐、铁氰酸盐、氢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等。

有机颜料可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为偶氮颜料、酞菁颜料、蒽醌、靛族、喹吖啶酮等多环颜料、芳甲烷系颜料等。

从生产制造角度来分类可分为钛系颜料、铁系颜料、铬系颜料、橡胶用颜料、陶瓷及搪瓷用颜料、医药化学品用颜料、美术颜料等等。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1. 染料的定义和分类染料是一类能够通过吸附或化学结合将颜色转移到纤维或其他材料上的化合物。

染料通常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主要来自植物、动物或矿物,例如蓝莓、茜草和蓝靛。

合成染料则是人工合成的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和稳定的性质。

2. 染料的结构和颜色原理染料的分子结构对其颜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染料分子通常包含芳香环结构,并且可以存在不同的共轭结构以增强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

染料颜色的形成与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以及分子结构的共轭性有关,分子中的不同基团也会影响其颜色。

例如,共轭双键能够增加吸收光的范围,从而改变染料的颜色。

3. 染料的制备和合成合成染料通常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的。

染料的合成过程可以从天然化合物出发,也可以从基础化学品出发,如苯乙烯和硝基苯。

在合成染料的过程中,化学家需要考虑反应的选择性、产物的纯度以及环保性等因素。

常用的染料合成方法包括偶氮化、重氮化、醚化和酯化等。

4. 染料的性质和应用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良好的亲和性和稳定的耐洗性等优良性质。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纸张、塑料、油漆和墨水等领域。

染料的性质包括温度、PH值、光照、洗涤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其在材料上的固着和稳定性。

5. 染料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染料化学领域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目前,染料的环保性主要包括降解性、可再生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方面。

化学家正在不断寻求新型绿色染料的合成方法,以及新型染料在纺织品的应用研究。

6. 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是染料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分析染料需要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

色谱法可以将染料分离,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

光谱法则可以通过吸收、发射、拉曼等光谱技术,快速准确地对染料进行鉴定和分析。

7. 染料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染料的应用前景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染料将在纺织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染料化学考题范本

染料化学考题范本

染料化学考题范本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合计20分)1、互补色两种颜色的光相叠加后产生白光,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2、深色效应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3、共轭型阳离子染料4、快色素重氮反式色氨酸和5、光脆性浅色还原性染料在光照下呗激发成激发态,由于染料本身结构稳定,不能发生反应,激发能量与空气、水结合后与氧化纤维。

二、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1.染料有两种分类方法,其一是结构;其二是应用。

染料主要有和二类主要化学结构。

2.涤纶纤维主要用分散染料染色。

根据染料的升华牢度和染色性能,将其分为k 、s、ks 型,其中k 型适用于高温高压染色法,s 型适用于高温热熔染色法。

3.活性染料和纤维成键结合。

染料分子由等几部分结构组成,分子通式可以写成。

影响含氮杂环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泼性的因素主要有。

4.酸性染料主要用于蛋白质纤维的染色。

按染料染色pH和染色性能的不同又可细分为、、;这些染料分别在、、条件下染色。

5.所谓浅色效应是指的效应;增大染料的吸收强度的效应称为效应。

影响染料在溶液中的颜色的主要因素。

6.在偶合反应的表示式E →D →E 中,D 表示 ;E 表示 。

7. 当色酚As 分别和重氮盐进行偶合反应时,若反应中逐步增加NaCl 的用量,则色酚As 和 的反应速率增加。

2NaO3S2C H32SO 3NaNaO 3S---8.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分子对光产生选择吸收而发色的主要原因是染料分子价电子的________________跃迁。

1. π π*2.σ σ*3.n π*4.π * 9.下列活性染料的反应性活泼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HClN N DNHClClDNHClClDNHN NHRNN Cl NN FBADC10.下列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大小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ONH 2OHOONH 2OHOONH 2OOClABC三、简答题(20分):1.何谓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有何结构特征?分散染料按结构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分散染料的结构与升华牢度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6分)?2.试述影响染料湿牢度和耐光牢度的因素;并从染料结构讨论提高染料耐洗牢度和耐光的途径(6分)。

染料化学-每章习题无答案

染料化学-每章习题无答案

染料化学-每章习题无答案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染料2偶氮染料3还原染料4阳离子染料5染料的强度(力份)二单项选择1在染色过程中,始终处于非水溶状态的染料是()。

A活性染料B 冰染料C分散染料D金属络合染料2在CIE测色制中,对一个颜色的描述不包括()。

A色彩B纯度C亮度D灰度三多项选择1可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的染料主要有()。

A直接染料B活性染料C冰染料D还原染料2可用于蛋白质纤维染色的染料主要有()。

A直接染料B酸性染料C冰染料D活性染料3非水溶性染料包括()。

A分散染料B中性染料C冰染料D活性染料4染料商品化主要控制的是()。

A强度B色光C染料的实际含量D含水率四判断改错1染料与颜料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水溶性,一般染料的水溶性远远优于颜料。

()2所有的染料在染色过程中都是以离子或单分子形式存在于染浴当中的,但其在织物上的最终状态却不一定是水溶性的。

()3染料标准化的目的是:使染料具有均匀一致的色调、色泽、深度及其它物理性能。

()五简答题1染料的基本特性有那些?2指出“还原蓝RSN”命名中的冠首、色称和字尾,并分别说明其含义。

3商品染料有那些剂型?各有什么优、缺点?六论述题1什么是染料的商品化?染料商品化的主要意义是什么?第二章有机染料的结构与颜色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深色效应2浅色效应3浓色效应4淡色效应5吸收光谱曲线6深度值K/S值7选择性吸收8补色9ma某10染料的二色性二单项选择1阳光下的黄色物质在蓝光下呈()色。

A白色B黑色C黄色D红色2不同色泽的染料拼混的越多,织物颜色越()。

A鲜艳B萎暗C浓艳D不受影响,仅仅是深度增加而已3染料的颜色主要是由()的能级跃迁造成的。

A价电子B分子转动能级C分子转动能级D原子核4随染料共轭体系的延长,其()。

A颜色增深B色泽更加浓艳C无变化DA与B都正确5纤维的极性越高,染料在其中的颜色()。

A越深B越浅C没有区别D无规律变化三多项选择1在荧光灯的照射下,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染料化学(总复习)

染料化学(总复习)

第十章 还原染料
1、还原染料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还原染料结构特点 不含水溶性基团; 稠环上含有两个以上的羰基; 具有一定的线性共平面结构; 隐色体对纤维素纤维具有直接性。 结构分类 靛族:靛蓝、硫靛 蒽醌:蒽醌衍生物、稠环酮、杂环蒽醌和杂环蒽酮
第十章 还原染料
2、还原染料的上染原理
第八章 活性染料
3、活性基的种类 卤代含氮杂环类:卤代均三嗪(二氯均三嗪、 一氯均 三嗪、单烟酸三嗪型);卤代嘧啶(二氟一氯嘧啶) 含负性基的烷基类:乙烯砜型(-乙基砜硫酸酯);乙 烯砜氨基衍生物 其它活性基:-溴丙烯酰胺(毛用);-氯乙烯砜;膦 酸酯型 双官能团类:双侧型;架桥型 4、母体结构 偶氮类;蒽醌类(艳蓝);酞菁结构(翠蓝); formazan结构(鲜艳深蓝)
第七章 直接染料
5、直接染料的结构与直接性 定义:染料自染液上染纤维的能力。 表示方法: 上染纤维的染料量 上染百分率 100% 投入染料量 结构与直接性的关系:若染料分子呈直线型的,构成染 料分子的芳环成同平面的,增加染料分子与纤维素两者 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相互更易吸引,有利于染料分子中 的极性基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形成氢键,则直接性大。 保持染料分子的线型 染料分子的平面性 形成氢键的基团 磺酸基的数量和位置
第七章 直接染料
2、一般特点 色谱齐全,色泽不够鲜艳。 价格便宜,应用方便。 湿牢度较差。与水溶性基团的多少有关。 主要应用于棉纱、针织品、真丝、粘胶纤维等产品的染 色中。 3、直接染料的合成方法 双偶氮染料: E1←D→E2 ;A→M→E;A1→Z←A2 三偶氮染料: E←D→Z←A 、E1←D→M→E2、 A→M1→M2→E
第八章 活性染料
均三嗪结构:
NH N N N Cl NH N Cl N N NHR Cl

染料化学复习题解读

染料化学复习题解读

《染料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练习题1、染料: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溶于水或其他介质以制成溶液或分散液,并能直接或经媒染剂作用使纤维着色,染后具有一定坚牢度及鲜艳度的物质。

2、力份:是指染料厂选择某一浓度的染料为标准,而将同种类不同批次的染料产品与它相比较而言,用百分数表示。

即同种染料,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用量,染出颜色的浓淡程度比较。

3、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

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主要靠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黏着在纤维表面或内部。

4、互补色光:一定波长的光与另一定波长的光,以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这两种有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5、中料:将不具备染料特性的芳烃衍生物叫做染料中间体,简称中料。

6、重氮化反应: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因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立即与芳伯胺反应。

7、偶合反应:芳香族重氮盐浴酚类和芳胺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

8、染色牢度: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9、加法混色:加法混色指的是不同颜色的光的混合。

在人眼视网膜的同一点上同时。

射入两束或两束以上颜色的光,产生与这些光的颜色不同的另一个颜色的感觉,它是把色光叠加起来的混色方法。

10、单色光:在光谱上看到的颜色叫光谱色,不能分解的光谱色称为单色光。

11、深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增大的效应称为深色效应。

12、浅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的效应称为浅色效应。

13、浓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液浓度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浓淡。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增大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 何谓染料以及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试述染料与颜料的异同点;答: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成为染料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2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染料与颜料的相同点:都可以用于纤维或基质的着色不同点:染料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染料可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与纤维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染料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皮革、食品、造纸等工业;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它们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的着色,也可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及印花;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是通过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粘着在纤维的表面或内部;二.试述染料和颜料的分类方法;写出各类纺织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按应用分类;答:染料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亚硝基染料,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及各种杂环类染料等;2. 按应用性能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荧光增白剂,此外,还有用于纺织品的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剂染料、丙纶染料以及用于食品的食用色素等;颜料分类:颜料可根据所含的化合物的类别来分类:无机颜料可细分为氧化物、铬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硼酸盐、钼酸盐、磷酸盐、钒酸盐、铁氰酸盐、氢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等;有机颜料可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为偶氮颜料、酞菁颜料、蒽醌、靛族、喹吖啶酮等多环颜料、芳甲烷系颜料等;从生产制造角度来分类可分为钛系颜料、铁系颜料、铬系颜料、橡胶用颜料、陶瓷及搪瓷用颜料、医药化学品用颜料、美术颜料等等;纺织纤维按其来源可以分为3类,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对于植物纤维,如棉,麻可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进行染色;对于动物纤维,如羊毛,蚕丝可以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媒染染料,活性染料进行着色;合成纤维,常见的有涤纶,锦纶,腈纶,涤纶可以用分散染料染色,锦纶可以用酸性染料染色,腈纶可以用阳离子染料染色;三.按染料应用分类,列表说明各类染料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染色对象、方法;答:如下表所示,四.试述现代染料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发展前沿;答:略;五.何谓染料的商品化加工举例说明染料商品化加工的作用和重要性;答:原染料经过混合、研磨,并加以一定数量的填充剂和助剂加工处理成商品染料,使染料达到标准化的过程称染料商品化加工;染料商品化加工对稳定染料成品的质量、提升染料的应用性能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对非水溶性染料如分散染料、还原染料要求能在水中迅速扩散,成为均匀稳定的胶体状悬浮液,染料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m10-6m左右;因此,在商品化加工过程中加入扩散剂、分散剂和润湿剂等一起进行研磨,达到所要求的分散度后,加工成液状或粉状产品,最后进行标准化混合,从而达到直接应用于生产;六.何谓染色牢度,主要有哪些指标来评价染料的染色牢度答:习惯上,将纺织物上的染料在服用或加工处理过程中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叫做染色牢度;染料在纺织物上所受外界因素作用的性质不同,就有各种相应的染色牢度,例如日晒、皂洗、气候、氯漂、摩擦、汗渍、耐光、熨烫牢度以及毛织物上的耐缩绒和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等;七.何谓功能染料试述功能染料在功能纺织品和生物医疗中的应用;答:功能性染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或应用性能的染料,这种特殊功能指的是染料用于着色用途以外的性能,通常都与近代高、新技术领域关联的光、电、热、化学、生化等性质相关;功能染料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应用:功能染料已经在纺织印染行业中进入实用阶段或已显示出其潜在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应用和研究的有:1.光变色染料和颜料:具有光致变色即颜色随光照而变化性的染料或颜料;2.荧光染料和颜料:能在可见光范围强烈吸收和辐射出荧光的染料;而荧光颜料实质上是颗粒很细的荧光染料的树脂固溶体;3.红外线吸收染料和红外线伪装染料:红外线吸收染料是指对红外线有较强吸收的染料,被用于太阳能转换和贮存;红外线伪装染料或颜料指的是红外线吸收特性和自然环境相似的一些具有特定颜色的染料,可以伪装所染物体,使物体不易被红外线观察所发现,主要用于军事装备和作战人员的伪装;4.热变色染料和颜料:具有热敏变色性的染料和颜料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5.湿敏涂料:由钴盐制成的无机涂料;6.有色聚合物:可用于塑料或纤维的原液中着色和纺织品的涂层和印花;由于功能高分子染料耐高温性,耐溶剂性和耐迁移性,特别适用于纤维及其织物的着色,可提高被染物的耐摩擦性和耐洗涤性;由于有色聚合物的耐迁移性能优异,安全性高,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玩具、医疗用品等的染色;此外,还应用于皮革染色、彩色胶片和光盘等染色;7.远红外保温涂料:由具有很强的发射红外线的特性的无机陶瓷粉末以及一些镁铝硅酸盐加工而成;主要用于加工阳光蓄热保温织物;此外,通过涂料印花或涂层加工,还可赋予织物发射红外线的功能,使织物具备良好的隔热性或保温性;功能染料在生物医疗中的应用:功能染料在生物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物理作用或者化学反应将染料分子引入生物大分子的主链或侧链上,染料和底物在分子水平上的结合只要极少量染料便可获得所需的颜色深度,或者发出较强的荧光,从而衍生出生物医学用色素;这类色素的种类有多种,主要是荧光探针、DNA测序用荧光染料和光动力学治疗用色素;第二章一、何谓染料中料有哪些常用的中料,它们主要通过哪几类反应来合成的试写出下列中料的合成途径从芳烃开始二、1.OH NH2SO3NaNaO3S 2.CH CHSO3Na NaO3SNO2O2N3.CHCCNNCH3HO4. OHNH2NaO3S 5. OHNaO3S NH26.OONH2NH27. OOOHOH8.OONHNH9.OONH2答:由苯、甲苯、二甲苯、萘和蒽醌等基本原料开始,要先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把它们制成各种芳烃衍生物,然后再进一步制成染料;习惯上,将这些还不具有染料特性的芳烃衍生物叫做“染料中间体”简称“中间体”或“中料”;合成染料主要是由为数不多的几种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萘和蒽醌等作为基本原料而制得的;常用的中间体有,苯胺,硝基苯,卤代苯,烷基苯,苯酚,萘酚,苯磺酸,萘磺酸等;合成染料中料的反应主要可归纳为三类反应,其一是通过亲电取代使芳环上的氢原子被-NO2、-Br 、-Cl 、-SO3Na 、-R 等基团取代的反应;其二是芳环上已有取代基转变成另一种取代基的反应,如氨化、羟基化等;其三是形成杂环或新的碳环的反应,即成环缩合; 123456789二.以氨基萘磺酸的合成为例说明萘的反应特点以及在萘环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答:萘的磺化随磺化条件,特别是随温度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磺化产物;低温<60℃磺化时,由于位上的反应速率比β位高,主要产物为取代物;随着温度的提高165℃和时间的推移,位上的磺酸基会发生转位生成β-萘磺酸;一萘环上引入羟基的方法有1酸基碱熔反应:萘磺酸在高温下300℃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共熔时磺酸基转变成羟基 ONa SO 3HNaOH270℃H +OH ;2羟基置换卤素反应:3羟基置换氨基反应:NH 2OH15-20%H 2SO 4200℃ 二在萘环上引入氨基的反应,主要是硝基还原和氨解反应,1硝基的还原,如NO 2SO 3H SO 3H NH 2H 2 /Pt;2氨解反应如三.以蒽醌中料的合成为例说明在蒽醌上引入羟基、氨基的常用方法;答:蒽醌上引入羟基的常用的方法是酸基碱熔法,如OO SO 3HNaOH0O O ONa H O O OH 蒽醌上引入氨基最常用的方法是氨解法:如β-氨基蒽醌四.试述芳胺的重氮化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反应的因素,阐述各类芳胺的重氮化方法及反应条件;答:1.重氮化反应机理:色基和盐酸与亚硝酸钠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对于重氮化反应本身来说,溶液中具有一定的质子浓度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反应中,首先是盐酸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亚硝酸,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与酸反应生成亚硝化试剂,反应如下:NaNO 2+HClHNO 2+NaClHNO 2 + H + H 2NO 2+H 2NO 2+ + Cl - H 2O + NOClH 2NO 2+ +NO 2- N 2O 3+H 2O,其中亚硝酸阳离子,亚硝酰氯,亚硝酸酐都是亚硝化试剂.色基的重氮化反应是以亚硝化试剂作为进攻试剂的亲电反应,色基在盐酸的作用下生成色基的盐酸盐而溶于水,由于色基的盐酸盐的氨基氮上带正电荷,具有强的亲电能力的亚硝化试剂不能进攻,所以只有解析出游离胺才能使重氮化反应正常进行.重氮化反应如下:在稀酸H<条件下,重氮化反应的各种反应历程,按现有的研究结果,可归纳如下式,式中X 代表Cl 或Br;HNO2H2O+NH2-NO-H(ArNH-NO)ArN=NOH)Ar-N=N(+H-H2O迅速迅速迅速Ar-N=N)2.重氮化反应影响因素:(1) 酸的用量和浓度:要使反应顺利进行,酸必须过量;酸的用量取决于芳伯胺的碱性,碱性越弱,过量越多;酸的浓度影响下列反应:一般说,无机酸浓度低时,后一影响是主要的,浓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前一影响逐渐成为主要因素,浓度越高反应速率反而降低;2亚硝酸的用量:重氮化反应进行时,自始至终必须保持亚硝酸稍过量,否则也会引起自我偶合反应;3反应温度:重氮化反应一般在0~5℃进行,较高温度会加速重氮盐和亚硝酸的分解;4芳胺的碱性:当酸的浓度很低时,芳胺的碱性对N-亚硝化的影响是主要的,这时芳胺的碱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在酸的浓度较高时,铵盐的水解难易游离胺的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这时碱性较弱的芳伯胺的重氮化速率快;3.各类芳胺的重氮化方法及反应条件:根据芳胺不同性质,可以确定它们的重氮化条件,如重氮化试剂即选用的无机酸,反应温度,酸的浓度和用量以及反应时的加料顺序;1碱性较强的一元胺与二元胺如苯胺、甲苯胺、甲氧基苯胺、二甲苯胺及-萘胺、联甲氧基苯胺等,这些芳胺的特征是碱性较强,分子中不含有吸电子基,容易和无机酸生成稳定的铵盐,铵盐较难水解,重氮化时,酸量不宜过量过多,否则溶液中游离芳胺存在量太少,影响反应速率;重氮化时,一般先将芳胺溶于稀酸中,然后在冷却的条件下,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即顺法;2碱性较弱的芳胺如硝基甲苯胺,硝基苯胺,多氯苯胺等,这些芳胺分子中含有吸电子取代基,碱性较弱,难以和稀酸成盐,生成铵盐;在水中也很容易水解生成游离芳胺;因此它们的重氮化反应速率比碱性较强的芳胺快,所以必须用较浓的酸加热使芳胺溶解,然后冷却析出芳胺沉淀,并且要迅速加入亚硝酸溶液以保持亚硝酸在反应中过量,否则,偶合活泼性很高的对硝基苯胺重氮液容易和溶液中游离的对硝基苯胺自偶合生成黄色的重氮胺基化合物沉淀;3弱碱性芳胺若芳胺的碱性降低到即使用很浓的酸也不能溶解时,它们的重氮化就要用亚硝酸钠和浓硫酸为重氮化试剂;在浓硫酸或冰醋酸中这些芳胺的铵盐很不稳定,并且很容易水解,在浓硫酸中仍有游离胺存在,故可重氮化;对铵盐溶解度极小的芳胺形成钠盐,也可采用反式重氮化,即等分子量的芳胺和亚硝酸钠混合后,加入到盐酸硫酸和冰的混合物中,进行重氮化;4氨基偶氮化合物氨基偶氮化合物如:在酸性介质中迅速达成如下平衡:生成的醌腙体难溶于水,不能进行重氮化反应;为了防止醌腙体的盐生成,当偶氮染料生成后,加碱溶解,然后盐析,使之全部成为偶氮体的钠盐,析出沉淀过滤;加入亚硝酸钠溶液,迅速倒入盐酸和冰水的混合物中,可使重氮反应进行到底;5邻-氨基苯酚类在常规的条件下重氮化时,很容易被亚硝酸所氧化,因此它的重氮化是在醋酸中进行的,醋酸是弱酸,与亚硝酸钠作用缓慢放出亚硝酸,并立即与此类化合物作用,可避免发生氧化作用;五.试述重氮盐的偶合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反应的因素,阐述各类偶合组分的偶合反应条件;答:偶合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影响的各种研究结果表明,偶合反应是一个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第一步是重氮盐阳离子和偶合组分结合形成一个中间产物;第二步是这个中间产物释放质子给质子接受体,生成偶氮化合物;影响偶合反应的因素:1重氮盐偶合是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重氮盐芳核上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时,加强了重氮盐的亲电子性,偶合活泼性高;反之,芳核上有给电子取代基存在时,减弱了重氮盐的亲电子性,偶合活泼性低;2偶合组分的性质偶合组分芳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对偶合活泼性具有显着的影响;在芳环上引入供电子取代基,增加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可使偶合反应容易进行,如酚、芳胺上的羟基、氨基是给电子取代基;重氮盐常向电子密度较高的取代基的邻对位碳原子上进攻,当酚及芳环上有吸电子取代基-Cl、-COOH和-SO3H等存在时,偶合反应不易进行,一般需用偶合活泼性较强的重氮盐进行偶合;3偶合介质的pH值对酚类偶合组分,随着介质pH值增加,有利于生成偶合组分的活泼形式酚负氧离子,偶合速率迅速增大,pH 增加至9左右时,偶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当pH值大于10后,继续增加pH值,重氮盐会转变成无偶合能力的反式重氮酸钠盐ArN=NO Na;由此,降低了偶合反应速率;因此,重氮盐与酚类的偶合反应通常在弱碱性介质中pH=9~10进行;芳胺在强酸性介质中,氨基变成NH3正离子,降低了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而不利于重氮盐的进攻;随着介质pH值的升高,增加了游离胺浓度,偶合速率增大;当pH=5左右时,介质中已有足够的游离胺浓度与重氮盐进行偶合,这时偶合速率和pH值关系不大,出现一平坦区域;待pH = 9以上,偶合速率降低,是由于活泼的重氮盐转变为不活泼的反式重氮酸盐的缘故;所以芳胺的偶合在弱酸性介质pH =4~7中进行;4偶合反应温度在进行偶合反应的同时,也发生重氮盐分解等副反应,且反应温度提高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比偶合速率要大的多;为了减少和防止重氮盐的分解,生成焦油状物质,偶合反应一般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另外,当pH值大于9时,温度升高,也有利于生成反式重氮酸盐,而不利于偶合反应;5盐效应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间的反应速率常数可以通过加盐,增加溶液离子强度、减少反应离子间的斥力、增加碰撞而获得提高;反之,电荷符号相反对离子间的反应速率常数会由于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性分子则没有这种影响;6催化剂存在的影响对某些有空间阻碍的偶合反应,加入催化剂如吡啶能加速脱氢,提高偶合反应速率;六.试从重氮化,偶合反应机理出发比较说明:1. 凡拉明蓝B色基CH3O NH NH2;大红色基GNH2CH3O2N;红B色基NH2NO2OCH3的重氮化反应的快慢,重氮化方法和酸用量的比例;2. 分别写出它们的重氮盐和色酚AS偶合的反应式,比较偶合反应的快慢,以及偶合时的pH;答:1.重氮化反应由快到慢顺序依次是凡拉明蓝B>红B色基>大红色基G, 凡拉明蓝B色基进行重氮化时,酸量不宜过量过多,否则溶液中游离芳胺存在量太少,影响反应速率;重氮化时,一般先将芳胺溶于稀酸中,然后在冷却的条件下,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即顺法.红B色基,大红色基G用较浓的酸加热使芳胺溶解,然后冷却析出芳胺沉淀,并且要迅速加入亚硝酸溶液以保持亚硝酸在反应中过量,否则,偶合活泼性很高的对硝基苯胺重氮液容易和溶液中游离的对硝基苯胺生成黄色的重氮胺基化合物沉淀;2.CH3O NH N N+OHC NHOCH3O NH N NHO C ONHAr偶合反应速率:大红色基G>红B色基>凡拉明蓝B色基偶合时的pH为:9~10.七.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指出在染料中料合成方面有哪些新进展答:略;第三章.染料的颜色和结构一、名词解释1. 互补色;2. 单色光;3. 深色效应;4. 浓色效应;5. 浅色效应;6. 淡色效应;9. 积分吸收强度;10. 吸收选律; 11. Beer-吸收定律;答:1.互补色:将两束光线相加可成白光的颜色关系称为补色关系;2.单色光:单色光是波长间隔很小的光,严格地说是由单一波长的光波组成的光;3.深色效应:人们把增加吸收波长的效应叫做深色效应;4. 浓色效应:增加吸收强度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5. 浅色效应:降低吸收波长的效应叫做浅色效应;6. 淡色效应:降低吸收强度的效应叫做淡色效应;9. 积分吸收强度:吸收带的面积称为积分吸收强度,它表示整个谱带的吸收强度;10. 吸收选律: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要发生具有一定跃迁距的所谓“允许”的跃迁,要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称为选律;11. Beer-吸收定律:将波长为的单色光平行投射于浓度为c 的稀溶液,温度恒定,入射光强度为I 0,散射忽略不计, 通过厚度为l 的液层后,由于吸收,光强减弱为I ,I 与I 0之间的关系为:303.2000010303.2/lg lnclk clk I I cl k I I cl k I I e I I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3-1 式中:k 为常数;为了方便起见,将角注略去,并以 a = k /代入,则I =I 0 ×10- acl 3-2这便是常用的朗伯特-比尔定律方程式;二、 试以法兰克一康登原理说明双原子分子对光的吸收强度的分布;答:在电子跃迁过程中,核间距离是来不及发生改变的;这就是法兰克-康登原理的基本论点;在核振动过程中,总的能量不变,但位能和动能随着核间距离而不断转化;在振动过程中,原子核在不同距离上出现的机率服从波动力学原理;分子处于不同核距离状态的机率分布情况随振动能级而不同;处于基态时,绝大部分分子处于最低振动能级;发生电子跃迁时,它们可以激化成属于若干不同振动能级的电子激化态;但根据法兰克-康登原理,在电子跃迁的瞬间,核间距离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基态和激化态的核间距离相等;而跃迁的机率随着基态和激化态两者处于该核间距离状态的机率大小而变化;由上述可见,由于激化前后核间平衡距离的变化和激化成不同振动能级的机率分布的不同,电子吸收光谱曲线就相应地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三、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化理论解释染料对光选择吸收的原因,阐述染料分子结构和外界条件对染料颜色的影响;比较下列各组染料颜色深浅,并说明原因;1.a.N N NH2,N N NH2.N N NH22.a.OHOO b.OONH2NH2 c.OONHCH3NHCH2CH2OH d.OONHCONHCO3.(CH3)2N X N(CH3)2x = CH λmax=610nmx=N λmax=710nmx=N-NH2λmax=420nm4a.C(CH3)2N N(CH3)2Cl-+(绿)b.C(CH3)2NNH2N(CH3)2Cl-+(紫)答:分子吸收光能是量子化的;分子里的电子有一定的运动状态,原子核之间有一定的相对振动状态,整个分子则有一定的转动状态;这些运动状态各有其报应的能量,即电子能量、振动能量和转动能量;它们的变化也都是量子化的,是阶梯式而不是连续的;这种能量的高低叫做能级;能级之间的间隔就是它们之间的能量差;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能级也随之而发生变化;这种运动状态的变化叫做跃迁;电子运动状态的变化叫做电子跃迁,在一般条件下,分子总处于最低电子能级状态,称为电子基态,简称基态;在光的作用下,当光子的能量和染料分子的能级间隔一致时,便可能发生吸收,即所谓的选择性吸收;作为染料,它们的主要吸收波长应在380-780nm波段范围内;染料激化态和基态之间的能级间隔E必须与此相适应;这个能级间隔的大小主要是由价电子激化所需的能量决定的;就有机化合物而言,对可见光吸收的能级间隔是由它们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所决定的;影响染料颜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共轭双键系统2供电子基和吸电子基3分子的吸收各向异性和空间阻碍;1.N N NH2>N N NH2>N N NH2共轭系统越长则其深色效应越显着; 2.O O NHCONHCO>OONHCH3NHCH2CH2OH>OONH2NH2>OHOO供吸电子的协同效应越强,深色效应越显着,分子的共面性越好,深色效应越显着; 3.(CH3)2N X N(CH3)2>(CH3)2N X N(CH3)2>(CH3)2N X N(CH3)2 X= x=N , λmax=710nm x = CH ,λmax=610nm x=N-NH2 ,λmax=420nm 共轭系统越长则其深色效应越显着;4.C (CH3)2NNH2N(CH3)2Cl-+(紫)>C(CH3)2N N(CH3)2Cl-+(绿)引入取代基氨基造成了空间阻碍引起深色效应;第四章.染料的光化学反应及光致变色色素一.染料受光激发后能量是如何进行转化的答:光照对染料产生的影响可以从染料分子中电子结构及能量变化的情况来解释;当一个染料分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后,将引起分子的外层价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化态;按结构的不同,染料分子在不同波长光波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不同的激化过程,有ππ、n π、CT电荷转移、S S单线态、S T三线态、基态第一激发态和基态第二激化态等;单线态的基态写作S0,第一和第二激化单线态分别写作S1和S2;相应的三线态则以T0、T1、T2表示;在激化过程中,染料分子被激化成各种振动能级的电子激化态,它们的振动能级会迅速降低,将能量转化为热而消散,这种降低能级的过程称为振动钝化;在振动钝化过程中,振动能级低的S2激化态也会转化成为振动能级较高的S1激化态,并继续发生振动钝化;这样,原来能级较高的S2激化态迅速转化为最低振动能级的S1激化态;等能量相交条件下的S2、S1电子能态之间的转化不包含电子自旋多重性的变化,被称为内部转化;单线态和三线态之间也会发生转化,从S1转化成T1激化态;这种伴有电子自旋多重性变化,在等能量相交条件下的电子能态转化叫做系间窜越;由于受电子自旋选律的“禁戒”, 系间窜越的速率一般是比较低的;激化的染料分子与其他分子间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了染料的光褪色和纤维的光脆损;二.激发态的染料可发生哪些光反应答:一般来说,染料分子的光化学反应主要是异构反应、还原和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光敏反应等,另外光取代、光聚合等光化学反应也有报道;染料光褪色是处于激发态的染料分子分解或与其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引起的,其中光氧化和光还原反应是光褪色的两个重要途径;三.阐述影响染料的光褪色的因素以及提高染料光牢度的可能途径;答:影响染料在各种环境下发生光照褪色的主要因素包括:1.光源与照射光的波长,2.环境因素,3. 纤维的化学性质与组织结构4. 染料与纤维的键合强度,5.染料的化学结构,6. 染料浓度与聚集态,7.人工汗液在染料光褪色中所起的作用,8. 整理剂的影响;改善染料耐光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染料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在消耗光能量的同时尽量降低染料发色体系受到的影响,从而保持原有色泽;第二种方法是在染色过程中或染色后添加合适的助剂,使其在受到光照时先于染料发生光反应,消耗光能量,以此起到保护染料分子的作用;四.阐述色素的光致变色机理及其应用;答: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根据变色机理划分:。

染料化学习题集

染料化学习题集

染料化学习题集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1、下列染料名称中,哪一部分是染料的冠称、色称和字尾,字尾代表什么意义 ⑴ 活性艳红X —3B ⑵ 分散蓝2BLN ⑶ 还原蓝RSN ⑷ 阳离子桃红FG ⑸ 直接蓝2B2、什么是补色如果有三种物质,它们分别在λ= 492nm ;600 nm ;420 nm 处对光有最大的吸收,那么这三种物质分别呈现什么颜色3、解释名词:染料;染色牢度;跃迁能;深、浅色效应;浓、淡色效应4、光在不同的选择吸收情况下会产生什么现象5、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发理论解释染料对光选择吸收的原因,说明染料的结构和外界条件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比较下列各组染料颜色深浅,并说明原因。

1-N=N--NH 2-N=N--NH 2-NH 2-N=N-2OOOHOOOOO O NH 2NHCH 3NHCH 2CH 2OHNHCO-NH 2NHCO-3(CH 3)2N--X==N (CH 3)2+X=CH X=N X=NH-Nλ max=610nm λ max=710nm λ max=420nm4+(CH 3)2=N -C=(CH 3)2N-Cl -Cl -(CH 3)2N--C==N (CH 3)2+NH 2第二章重氮化与偶合1、讨论无机酸的性质和无机酸的浓度对重氮化反应的影响。

2、说明顺重氮化和逆重氮化的实施方法及适用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3、试比较下列芳胺的重氮化条件(用何重氮化剂、温度、重氮化方法)及它们的重氮盐在偶合时的活泼性次序。

⑴对甲基苯胺⑵苯胺⑶对硝基苯胺⑷2,6—二氯—4—硝基苯胺⑸对氨基苯磺酸4、酚类和芳胺类在偶合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好pH值各控制在多少为什么5、试以对硝基苯胺、苯胺、H酸为原料,写出合成“酸性蓝黑10B”的工艺路线,并简要说明。

分子式如下:HONH2-N=N--N=N-NO2NaO3SSO3Na6、盐对偶合反应速率有何影响第三章酸性染料1、从化学结构上说明下列染料的异同,及在染色应用上的差别:⑴强酸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⑵酸性煤染染料、酸性金属络合染料和中性染料。

染料化学复习题

染料化学复习题

染料化学复习题染料化学复习题染料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染料的合成、应用和性质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染料化学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巩固对该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1. 染料的定义是什么?染料是一种能够与纤维或其他材料结合,使其呈现出所需颜色的物质。

染料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类。

2. 请简要介绍染料的分类。

染料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直接染料、酶解染料、还原染料、黏合染料等;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纺织染料、皮革染料、食品染料、荧光染料等。

3. 请简述染料的合成方法。

染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偶氮染料的合成、酞菁染料的合成、酮染料的合成等。

合成染料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反应、分离和纯化等步骤。

4. 染料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染料的颜色是由其分子结构决定的。

当染料吸收可见光时,其分子会吸收一部分光谱中的波长,而反射或透过其他波长的光线,从而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5. 染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应用有何重要性?染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是评价染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稳定性指染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受性,如光、热、湿等;耐久性指染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抗褪色、抗变色等性能。

6. 染料的环境影响如何?染料的合成和应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

染料废水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合理处理染料废水可以减少对水资源和环境的污染。

7. 染料的应用领域有哪些?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其中,纺织染料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纺织品的颜色和花纹设计往往依赖于染料的使用。

8. 染料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染料化学领域正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新型染料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染料的性能和效果。

通过以上复习题的回顾,我们对染料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染料化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不仅在纺织和皮革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还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密切相关。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何谓染料以及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试述染料与颜料的异同点。

答: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成为染料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

(2)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染料与颜料的相同点:都可以用于纤维或基质的着色不同点:染料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

染料可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与纤维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

染料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皮革、食品、造纸等工业。

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

它们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的着色,也可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及印花。

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是通过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粘着在纤维的表面或部。

二.试述染料和颜料的分类方法;写出各类纺织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按应用分类)。

答:染料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亚硝基染料,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及各种杂环类染料等。

2. 按应用性能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荧光增白剂,此外,还有用于纺织品的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剂染料、丙纶染料以及用于食品的食用色素等。

颜料分类:颜料可根据所含的化合物的类别来分类:无机颜料可细分为氧化物、铬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硼酸盐、钼酸盐、磷酸盐、钒酸盐、铁氰酸盐、氢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等。

有机颜料可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为偶氮颜料、酞菁颜料、蒽醌、靛族、喹吖啶酮等多环颜料、芳甲烷系颜料等。

从生产制造角度来分类可分为钛系颜料、铁系颜料、铬系颜料、橡胶用颜料、陶瓷及搪瓷用颜料、医药化学品用颜料、美术颜料等等。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 何谓染料以及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试述染料与颜料的异同点。

答: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成为染料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

(2)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染料与颜料的相同点:都可以用于纤维或基质的着色不同点:染料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

染料可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与纤维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

染料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皮革、食品、造纸等工业。

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

它们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的着色,也可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及印花。

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是通过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粘着在纤维的表面或内部。

二.试述染料和颜料的分类方法;写出各类纺织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按应用分类)。

答:染料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亚硝基染料,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及各种杂环类染料等。

2. 按应用性能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荧光增白剂,此外,还有用于纺织品的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剂染料、丙纶染料以及用于食品的食用色素等。

颜料分类:颜料可根据所含的化合物的类别来分类:无机颜料可细分为氧化物、铬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硼酸盐、钼酸盐、磷酸盐、钒酸盐、铁氰酸盐、氢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等。

染料化学复习资料

染料化学复习资料

染料化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3'*8=24')(声明一下,名词解释是我自己弄的,答案不一定准确,大家还是要多方参考哈)1、选择性吸收(p51):指阳光照射染料溶液,不同颜色的燃料对不同波长的光波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

2、吸收光谱曲线(p52):由于染料对光的选择吸收,染料的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不同可有很大变化,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吸收波长为横坐标,可以把染料的吸收特性绘成一条曲线,即为吸收光谱曲线。

3、深色效应(p58):增加吸收波长的效应。

浅色效应(p58):降低吸收波长的效应。

浓色效应(p58):引起某一波带吸收强度(ε)增加的效应。

淡色效应(p58):引起某一波带吸收强度(ε)降低的效应。

4、红移:由于某些原因引起染料吸收光的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即红移。

紫移:由于某些原因引起染料吸收光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即紫移。

5、KS值:指不透明物质的深度值,它是一个经验值,也是一个相对值。

6、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p37)自偶合反应:指重氮化反应中酸用量不足的情况下,反应生成的重氮盐与未反应的芳胺偶合生成重氮氨基化合物的反应。

7、合适的重氮化方法(p39)芳胺的顺法重氮化:指碱性较强的芳胺重氮化时,一般先将芳胺溶于稀酸中,然后在冷却的条件下,加入亚硝酸钠溶液的重氮化方法。

芳胺的逆法重氮化:指弱碱性芳胺重氮化时,等相对分子质量的芳胺和亚硝酸钠混合后,加入到盐酸(或硫酸)和冰的混合物中,进行重氮化的重氮化方法。

芳胺的悬浮法重氮化:指碱性较弱的芳胺重氮化时,先用浓度较高的酸加热使芳胺溶解,然后冷却析出芳胺沉淀,再迅速加入亚硝酸溶液进行重氮化的重氮化方法。

8、色酚的羟甲基化(p112):为了防止色酚的氧化和亚硝化,保护羟基邻位,在色酚碱溶液中加入甲醛,即在羟基的邻位引入羟甲基的过程。

9、活性染料水解(p):在碱中,活性染料与水发生分解反应,导致其失活性的反应。

10、活性染料成键稳定性(p):活性染料和纤维间形成酯键或醚键等共价键的水解稳定性。

染料化学习题集

染料化学习题集

染料化学习题集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1、下列染料名称中,哪一部分是染料的冠称、色称和字尾,字尾代表什么意义? ⑴ 活性艳红X —3B ⑵ 分散蓝2BLN ⑶ 还原蓝RSN ⑷ 阳离子桃红FG ⑸ 直接蓝2B2、什么是补色?如果有三种物质,它们分别在λ= 492nm ;600 nm ;420 nm 处对光有最大的吸收,那么这三种物质分别呈现什么颜色?3、解释名词:染料;染色牢度;跃迁能;深、浅色效应;浓、淡色效应4、光在不同的选择吸收情况下会产生什么现象?5、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发理论解释染料对光选择吸收的原因,说明染料的结构和外界条件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比较下列各组染料颜色深浅,并说明原因。

1-N=N--NH 2-N=N--NH 2-NH 2-N=N-2OOOHOOOOO O NH 2NHCH 3NHCH 2CH 2OHNHCO-NH 2NHCO-3(CH 3)2N--X==N (CH 3)2+X=CH X=N X=NH-Nλ max=610nm λ max=710nm λ max=420nm4+(CH 3)2=N -C=(CH 3)2N-Cl -Cl -(CH 3)2N--C==N (CH 3)2+NH 2第二章重氮化与偶合1、讨论无机酸的性质和无机酸的浓度对重氮化反应的影响。

2、说明顺重氮化和逆重氮化的实施方法及适用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3、试比较下列芳胺的重氮化条件(用何重氮化剂、温度、重氮化方法)及它们的重氮盐在偶合时的活泼性次序。

⑴对甲基苯胺⑵苯胺⑶对硝基苯胺⑷2,6—二氯—4—硝基苯胺⑸对氨基苯磺酸4、酚类和芳胺类在偶合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好pH值?各控制在多少?为什么?5、试以对硝基苯胺、苯胺、H酸为原料,写出合成“酸性蓝黑10B”的工艺路线,并简要说明。

分子式如下:HONH2-N=N--N=N-NO2NaO3SSO3Na6、盐对偶合反应速率有何影响?第三章酸性染料1、从化学结构上说明下列染料的异同,及在染色应用上的差别:⑴强酸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⑵酸性煤染染料、酸性金属络合染料和中性染料。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何谓染料以及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试述染料与颜料的异同点。

答: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

成为染料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

(2)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染料与颜料的相同点:都可以用于纤维或基质的着色不同点:染料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

染料可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与纤维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

染料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皮革、食品、造纸等工业。

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

它们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的着色,也可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及印花。

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是通过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粘着在纤维的表面或内部。

二.试述染料和颜料的分类方法;写出各类纺织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按应用分类)。

答:染料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亚硝基染料,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及各种杂环类染料等。

2. 按应用性能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荧光增白剂,此外,还有用于纺织品的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剂染料、丙纶染料以及用于食品的食用色素等。

颜料分类:颜料可根据所含的化合物的类别来分类:无机颜料可细分为氧化物、铬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硼酸盐、钼酸盐、磷酸盐、钒酸盐、铁氰酸盐、氢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等。

有机颜料可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为偶氮颜料、酞菁颜料、蒽醌、靛族、喹吖啶酮等多环颜料、芳甲烷系颜料等。

从生产制造角度来分类可分为钛系颜料、铁系颜料、铬系颜料、橡胶用颜料、陶瓷及搪瓷用颜料、医药化学品用颜料、美术颜料等等。

《染料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染料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2分)1、染料(本题2分);(1)溶解性(Soluable):染料溶于水或一般的有机溶剂,或者是在染色的过程中转变成溶于水的状态;而颜料不溶于水或一般的溶解溶剂。

(2)染着性或亲和力(Affinity):染料对被染物具有染着性或亲和力;而颜料对于被染物没有染着性或亲和力,它必须借助于粘合剂机械地固着于织物的表面或者内部。

(3)适用的对象:染料适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也可以适用于皮革和纸张等广范围的领域。

2、硫化还原染料(本题2分)有一类硫化染料,化学性质很稳定,硫化钠或多硫化钠不能使其还原,需要借助于还原染料还原时所用的还原剂即碱性保险粉才能将其还原成溶于水的、对纤维具有亲和力的隐色体的钠盐,上到纤维上去后,再经氧化成原来的不溶性的硫化染料母体而固着在纤维上去。

我们把这种硫化染料叫硫化还原染料。

3、偶合反应(本题2分)答:芳香族的重氮盐与酚类、胺类、氨基萘酚磺酸类以及活泼的亚甲基相互作用,生成偶氮染料的反应叫偶合反应。

4、染料力份(本题2分)答:指的是将一定浓度的染料作为标准,将它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染色,定该染料的力份100%,其它浓度的染料与标准染样进行比较,而定出其力份。

如果的色浓一倍,该染料的力份就为200%,如果的色浅一倍,则该染料的力份就为50%。

染料的力份是一个相对的浓度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浓度。

5、蓝移(本题2分)答: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染料的颜色变浅,叫浅色效应,又叫蓝移。

6、克分子消光系数(本题2分)答:表示的溶质对某一单色光吸收强度特性的物理量,当溶质固定时,ε只随着入射光的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当波长一定时,ε也是一个常数。

7、重氮化反应(本题2分)答:我们把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叫重氮化反应。

可以表示成;ArNH2 + NaNO2+HCl→Ar—N=N+Cl―+NaCl+2H2O+Q8、阳离子染料(本题2分)答:分子中具有四价胺盐正离子,与小分子的酸根形成分子内盐,溶于水,电离出染料的色素阳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料化学习题集
染料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
1、下列染料名称中,哪一部分是染料的冠称、色称和字尾,字尾代表什么意义?
⑴活性艳红X—3B ⑵分散蓝2BLN ⑶还原蓝RSN
⑷阳离子桃红FG ⑸直接蓝2B
2、什么是补色?如果有三种物质,它们分别在λ= 492nm;600 nm;420 nm处对光有最大的吸收,那么这三种物质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3、解释名词:染料;染色牢度;跃迁能;深、浅色效应;浓、淡色效应
4、光在不同的选择吸收情况下会产生什么现象?
5、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发理论解释染料对光选择吸收的原因,说明染料的结构和外界条件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比较下列各组染料颜色深浅,并说明原因。

1
-N=N-
-NH 2
-N=N-
-NH 2
-NH 2
-N=N-
2
O
O
OH
O
O
O
O
O O NH 2
NHCH 3
NHCH 2CH 2OH
NHCO-
NH 2
NHCO-
3

CH 3)
2N-
-X=
=N (
CH 3

2
+X=CH X=N X=NH-N
λ max=610nm λ max=710nm λ max=420nm
4
+

CH 3

2
=N -C=

CH 3)
2N-
Cl -Cl -

CH 3)
2N-
-C=
=N (
CH 3

2
+NH 2
第二章 重氮化与偶合
1、 讨论无机酸的性质和无机酸的浓度对重氮化反应的影响。

2、 说明顺重氮化和逆重氮化的实施方法及适用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
3、 试比较下列芳胺的重氮化条件(用何重氮化剂、温度、重氮化方法)及它
们的重氮盐在偶合时的活泼性次序。

⑴ 对甲基苯胺 ⑵ 苯胺 ⑶ 对硝基苯胺 ⑷ 2,6—二氯—4—硝基苯胺 ⑸ 对氨基苯磺酸
4、 酚类和芳胺类在偶合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好pH 值?各控制在多少?为什
么?
5、 试以对硝基苯胺、苯胺、H 酸为原料,写出合成“酸性蓝黑10B ”的工艺路
线,并简要说明。

分子式如下:
NH 2
HO
-N=N-NO 2
-N=N-SO 3Na
NaO 3S
6、盐对偶合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第三章 酸性染料
1、从化学结构上说明下列染料的异同,及在染色应用上的差别:
⑴ 强酸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
⑵酸性煤染染料、酸性金属络合染料和中性染料。

2、解释下列问题:
⑴ 聚酰胺纤维可用弱酸性染料染色,不采用强酸性染料染色,为什么? ⑵ 用强酸性染料染羊毛,染的均匀而不深;用弱酸性染料染羊毛,染的深而不匀,为什么?
3、指出下列酸性染料属于哪一类?并写出合成方程式及中间体名称。

Cl
Cl
HO CH 3N
N
C
-N=N-3Na
C
C
SO 2-O
CH 3--⑴
NH 2
HO
-N=N-NO 2
-N=N-SO 3Na
NaO 3S

⑶HO
-N=N-
NaO 3S
OH
SO 3Na

-N=N-
NaO 3S
OH
O 3
S

NH-N=
O
O
3
第四章 直接染料
1、什么是直接染料的直接性?作为直接染料,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间具有较
大吸引力的条件是什么?
2、按化学结构不同,直接染料可分为几类?举例说明(用结构式表示)
3、直接染料和典型酸性染料间有哪些异同点?
第五章 不溶性偶氮染料
1、什么是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机理如何?最突出的是哪几种颜色?
2、色酚AS 系和色酚AS —G 系,在结构和性能上各有何特点?
3、依据何原理生产快色素、快胺素和快磺素?它们各有何特点?
第六章 还原染料
1、为什么还原染料染色时,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加入保险粉?说明其原理。

2、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时,为何不用NaOH 和保险粉?它的染色原理是什么。

3、还原染料和可溶性还原染料各有哪些特点。

4、简述蒽醌型还原染料,蒽醌环上的取代基对染料颜色的影响。

5、命名下列结构式:
O
O
N -N N O
H
O
O
H H H
O
O
O
O
第七章 活性染料
1、用染色机理说明一氯均三嗪,二氯均三嗪,乙烯砜型活性染料的染色,并说明前两者固色温度为何不同?活性染料的湿处理牢度为什么较其它染料优越?
2、为什么一般活性染料(指X 、K 、KN 型)的固色率只有60%~70%?
3、指出下列活性染料所属类型(指X 、K 、KN 等);染色机理。

SO 3Na

-N=N-
NaO 3S
OH
Cl
Cl
N aO 3S
N
NH
N N
SO 3Na

-N=N-
OH
Cl Cl
N aO 3S
SO 3Na
N
NH
N
N
NH-
SO 2CH 2CH 2OSO 3H
3Na
NH-
O
N
N
H
N N
SO 3Na
Cl NaO -N=N-

3
SO 3Na

-N=N- NaO 3S
NH-SO 3Na
SO 2CH 2CH 2OSO 3H C
CO HO-C-CH 3
OCH 3OCH 3
4、为什么耐碱性 K >X >KN ,耐酸性 KN >K >X
5、比较下列活性基团活泼性的大小,为什么?
⑴a
-NH-C
N C N C
N NH 2Cl Cl N C
N C N -NH-C b
Cl
N C
N C N -NH-C c Cl OCH 3
⑵a
-NH-C
N C C N Cl Cl N C
C
N
-NH-C
b Cl
N C C N -NH-C c Cl C C C H
Cl
Cl F
第八章 分散染料
1、聚酯纤维为什么不能用亲水性高的染料染色,而只能用分散染料染色?
2、按应用分类,分散染料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3、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日晒牢度分别与结构有何关系?
4、试比较下列染料的深浅,用分散染料结构与颜色的关系来解释。

a
b
c ⑴CH 3O 2N--N=N--N
2H 5C 2H 4CN CH 3C 2H 4CN C 2H 5-N
-N=N-O 2N-
C 2H 4CN
C 2H 5-N -N=N-O 2N-CN
CN Cl Cl
⑵a
b
c
O 2N-
-N=N-
-N
2H 4OH C 2H 4OH C 2H 4CN C 2H 4OH -N
-N=N-
O 2N-
C 2H 4CN
C 2H 4CN -N -N=N-
O 2N-
Cl Cl
第九章 阳离子染料
1、何为阳离子染料?主要应用于何种纤维?染色原理如何?
2、阐述隔离型与共轭型阳离子染料的结构特征,在应用上各有何特点?
3、菁染料共分几类?举例说明。

4、什么是阳离子染料的配伍值,解释“配伍值K ”大小的意义,列出K= 1.
5、K= 3、K=3.5各一套三原色阳离子染料,并写出结构式。

第十章 有机颜料
1、何为有机颜料?与有机染料的区别在哪里?
2、对色淀、偶氮、酞菁颜料各举例说明其结构特点。

第十一章 荧光增白剂
1、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
2、哪些荧光增白剂是棉、羊毛、涤纶、睛纶、聚酰胺纤维比较理想的增白剂,各举一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