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一 地理实践力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界的焦点。
其中,地理实践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所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与方法,实现对地理实际问题的认知、分析、应用和解决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教师的全方位指导,以及学校和社区资源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和实践。
具体来说,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地理实践动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的热情是培养他们地理实践力的先决条件。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如科普宣传、地理话题讨论、新闻报道、地理实践活动等,充分展示地理学科的魅力,引导学生了解并感悟地理学科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量身定制地理实践任务,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实践,形成更高的地理实践动力。
例如,对于感性学习倾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野外探险活动、地理生态参观等实践任务;对于理性学习倾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数据分析、模拟实验、地图制作等实践任务。
二、注重实践过程中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地理实践不仅仅是一种行动,还应当是一种方式和方法。
教师应该在实践任务中注重地理科学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思维方法的基本原则、能力和技巧,如分析归纳、归纳演绎、比较研究、地图解读、地质剖面绘制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强调地理技能方面的培养,如电子地图制作、土地利用调查、地质剖面制图、三维地球模型制作等技能。
只有在技能和方法的水平得到提升的前提下,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形成更高的地理实践水平。
三、注重实践成果和应用价值的发掘地理实践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地理学科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浅谈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中学阶段,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素养三重要素的综合能力。
而其中地理实践力是其中一个关键点,也是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地理实践力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应用能力,对于提升地理学科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式可分为现场实地考察和在线虚拟仿真两类。
现场实地考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究地理知识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实地考察、调查、观察、测量等活动,获得了更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线虚拟仿真则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实践环境和渠道。
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地理实践,像真实场景一样探究地理问题,拓展了自身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彩的,如社会实践、实验探究、地图制作、调查研究等。
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走出教室,进入社会,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感受和了解到地理知识所表达出来的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深入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和实际应用。
地图制作与调查研究则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性与自我学习探索能力,让学生在应用所学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空间信息的认知与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要遵循“理解、实践、应用”的原则。
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机会巩固地理知识点,形成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
在应用方面,将所学知识点与当下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值得注意的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应该与地理教学的整体改革相结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地理教学注重“知识+技能+素养”的全面培养,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能力。
从教师层面出发,学校应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深入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一、地理实践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一)什么是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和粘合剂,它能够很好地综合体现其他三个核心素养。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与其他三个素养相比,地理实践力突出之处是行动能力与具备的意志品质。
(二)从认知能力到行动能力在四个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认知能力;而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行动能力的培养,不要用认知能力代替行动能力。
人的认知能力是行动能力的基础。
一个人对他人或事物有了一定准确的认知,再经过思考分析判断,才能构成一个人的行动能力。
没有认知的基础,行动无从谈起。
何谓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是自觉自发做事的能力,有兴趣,有策划,有自制,有实施。
在行动过程中,能突破自己,实现自己的想法。
德国地理学会2012年编写出版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从六个维度对中学地理学习提出能力要求,即地理学科知识、空间定位能力、资料收集与选择、合作与交流、地理信息评价、行动能力。
其中对行动能力的解释如下:行动能力中的行动,主要是指地理环境中的人类活动。
行动能力主要包括有关行动的知识、行动动机与兴趣、行动意愿、行动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要求学生基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养成兴趣,从而愿意去行动,进而要对行动对自然及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反思或评价。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
活动,培养和提高的一种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
了解地理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自然景点、城市规划、农田、工业园区等,让学生实地感受地理现象,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
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进行地理数据分析。
地理数据分析是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让学生收集某地区
的气象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
通过地理数据分析,学生
可以培养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开展问题解决活动。
地理实践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学生需要进行思考
和探索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某地区的土壤退化问题,需要思
考和寻找解决办法。
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
合作能力。
浅谈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地理教育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其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和实践过程中,能够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实践中,中学生应当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形成对地理实践具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素养。
本文将从地理实践的定义,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式和地理实践力对中学生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实践的定义地理实践是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践、地图解释、调查研究等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活动,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的过程。
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发展地理技能,培养对地理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式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指学生直接前往所学地理知识所涉及的地域,进行观察、记录、感悟的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地域特征、人文景观等内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地考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地理现象的直观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实践实验实践是指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实验操作过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技能。
在地理实验实践中,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活动、总结实验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地图解释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中,地图解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地图解释是通过解读地图和图像,掌握地理实践技能和分析地理问题的途径。
通过地图解释的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地图的特点、使用地图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了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和地理信息的获取能力。
高中地理 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地图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地理现象,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理景点、实地考察地质地貌、进行气象观测等。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的特点,感受地理现象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体验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
例如,可以进行地质实验、水文实验、气象实验等。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亲自进行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地图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地图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例如,可以进行地图解读、地图分析、地图制作等。
通过地图分析,学生可以学会使用地图工具,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课题的研究、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地图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地理现象,提高对地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提高地理实践力。
融入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力
融入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作为地理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融入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成为当前地理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一、了解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相关学科领域内的跨学科基本素养。
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略有不同,但大致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地理思维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等。
这些素养是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基础。
1. 强化地理实践教学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的空间现象和自然规律,其中包括地质构造、气候气象、水文水文等内容。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形式,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实践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动手制作地理模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
2. 注重学科整合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关联性较强,如地理与历史、地理与生物等。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地理的整合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地理观念;通过地理生物的整合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生物地理观念等。
3. 强化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地理信息技术是当代地理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地理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地图制作、遥感影像解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一、概述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涵盖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还包括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等方面的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已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实践性、探究性和体验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从而有效地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面对真实复杂的地理问题时,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结合了地理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的课程,它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通过实际的观察、调查和体验,来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同时,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地理实践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地理实践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指的是个体在地理学习与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涵盖了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包括了对地理环境的感知、空间思维的运用以及地理工具和技术的操作。
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和体验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1. 引言1.1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水平。
地理实践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能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交际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1.2 地理实践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技能以及地理素养。
地理实践力的提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理解地理现象。
通过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提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求学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2. 正文2.1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包括多种途径和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地理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这些课程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地图绘制、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技能。
学校还可以组织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地理景点、实地调查地理问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浅谈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地理实践是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实践的定义、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以及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效果等方面,对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进行探讨。
地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地理实践既可以包括实地考察、户外探险等活动,也可以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技术应用。
地理实践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和实际观察,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地理实践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还需要掌握地理调查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应注重方法的引导和实践的设计。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践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
在教学中可通过地理模拟实验、地理案例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地理实验和研究,提高地理实践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实践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组织学生制作地理展板、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参与地理项目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发现地理实践的乐趣。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需要兼顾个人能力的提升和集体协作的能力培养。
地理实践是一种探索性和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中不仅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还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地理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地理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完成考察任务;在地理展板设计中,学生可以通过分工协作,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结合考试评价,注重实践与能力的综合评价。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通过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的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地理能力。
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
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作者:梁秀芬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17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随之各个学科也开始修订课程标准,探讨各学科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素养指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强调地理课程落实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地理实践力素养是目前地理学习中最欠缺的,地理知识的学习仅仅落实在考卷上,存在学生的想象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与实践是相背离的。
地理实践力外在体现是指通过实践体现出来的操作层面上对现实问题的应对能力,内在体现是内在的品质,是一种意识和习惯。
如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科学意识、行动意识;养成动手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调查研究的习惯等。
所以,地理实践力包括能力和品质两个方面。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带学生户外走一圈,顾名思义是地理研学,而是一种科学态度的培养,即好奇心、行动力、思考力的方向培养。
好奇心是内在发展的驱动力。
通过社会调查访谈,引起关注社会多样化的好奇;利用新技术虚拟还原生活场景,动手模拟实验,体会科研的乐趣。
行动力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和习惯的能力,主动的探讨、分析、解决,在行动中养成行动的习惯,即通过考察、调查、实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主动思考的幸福。
思考力即思维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地理的复杂性体现在地理的综合性,空间思维综合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到大自然中感悟,在大自然中辨认方向、认知地貌、分析区位的选址等等,从“实践”中直接探究分析。
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培养,在于地理校本课程与地理研学的合二为一。
首先,开发地理行走课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一、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手段,解决地理问题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学生具备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通过真实的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观察实地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意义,从而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地理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实践,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探索和发现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实践,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地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探索,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态度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现代教育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摘要】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实践机会和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地理实践力的含义和特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并探讨了地理实践力在学生综合素养中的地位。
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实施方案,以及地理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加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促进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未来,应该加强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视,探索更多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法、综合素养、实施方案、影响、加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实验实践等方式,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地理认知能力、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实际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地域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
通过参与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水平。
加强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前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目前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地理课程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的理解薄弱,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深入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一、地理实践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一)什么是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和粘合剂,它能够很好地综合体现其他三个核心素养。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与其他三个素养相比,地理实践力突出之处是行动能力与具备的意志品质。
(二)从认知能力到行动能力在四个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认知能力;而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行动能力的培养,不要用认知能力代替行动能力。
人的认知能力是行动能力的基础。
一个人对他人或事物有了一定准确的认知,再经过思考分析判断,才能构成一个人的行动能力。
没有认知的基础,行动无从谈起。
何谓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是自觉自发做事的能力,有兴趣,有策划,有自制,有实施。
在行动过程中,能突破自己,实现自己的想法。
德国地理学会2012年编写出版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从六个维度对中学地理学习提出能力要求,即地理学科知识、空间定位能力、资料收集与选择、合作与交流、地理信息评价、行动能力。
其中对行动能力的解释如下:行动能力中的行动,主要是指地理环境中的人类活动。
行动能力主要包括有关行动的知识、行动动机与兴趣、行动意愿、行动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要求学生基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养成兴趣,从而愿意去行动,进而要对行动对自然及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反思或评价。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实践中,通过调查、观察、实地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地理知识和能力,具备解决地理问题和应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这是地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化地理实践意识学生应该意识到地理实践是获取地理知识和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参加地理实践活动,亲自去实地考察和调查,感受真实的物质世界,培养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
老师需要通过课堂实践、实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实践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用实践去切入。
2. 提高野外认知能力野外考察是地理实践的有效方式,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野外认知能力,这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培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参加的野外考察活动,对学生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的发现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原有生态环境,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 增强地图阅读能力地图阅读是地理实践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应该掌握地图上基本要素的含义和运用,比如阅读地形图、气象图等。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地图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自实践,培养地图阅读技能。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地图创作,着手绘制地图,加深对地形、水文、交通、行政区划等地理概念的理解。
4. 发展实验和模拟能力实验和模拟是开发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科学实验或者通过机器、设备等进行地理模拟,提高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例如,可以进行气象物理、地形水文等实验或者通过电子地图、远程卫星等设备进行地理模拟调研。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和应用。
5. 加强调研和实践应用地理实践应用能力是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和应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关键素质,应该通过现实生活中实际场景的调研和问题的解决来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核心
素养,是一组闪烁着核心素养的好题。
(2015上海卷)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 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理影 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三、为什么?
1、国际地理教育的发展态势
《宪章》指出:“地理教育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当前和未来空间组织问题 的地理技能”。
2、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来看,全球性问题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活动 中,社会结构多样性与趋同性并存,知识与信息爆炸式发展,经济与科技水平直 线式进步,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部署与实施,重大工程的规划、建设与完善, 都需要以地理科学知识、能力和技术作为支撑。
3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的过程, 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短 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1. 引言1.1 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运用地理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地理实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环境,锻炼自己的观察、交流、合作和领导能力。
最重要的是,地理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地理实践,学生将不仅能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这些素质和能力包括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
而地理实践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数据分析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地理实践,学生可以真正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培养自己的地理素养,提高自身的地理素质。
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地理实践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与特点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实践能力,即学生在实地考察、调查、研究中能够有效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其次是创新能力,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再者是协作能力,即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地理实践任务;最后是反思能力,即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实践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
学科素养一地理实践力
学科素养一地理实践力虽然早在2021年普通高中天文课程规范(实验)就提出〝展开天文观测、天文调查、天文实验、天文调查和天文专题研讨等实际活动〞的课程理念,各地也普遍实施天文综合实际活动,但难以经过纸笔检验的方式在有限时间内考察先生天文实际力素养。
因此在高考天文中,与其他三大素养相比,实际力分值较低,但经过对近几年高考天文全国卷考察天文实际力素养试题统计剖析可知,该素养已提升至每年必考位置,考察比重较为动摇,逐渐遭到师生的普遍注重。
2.知识内容亲密联络社会生活近几年高考天文全国卷均以亲密联络生活的理想效果考察先生的素养水平。
3.突出学致运用才干考察纵观近几年高考天文全国卷考察天文实际力素养的试题,全部集中考察先生学致运用,即要求先生可以将所学天文知识与天文技艺迁移运用到理想生活中处置实践效果,纠正生活中不利于可继续开展的日常行为,户外活动中能灵敏应对环境及其变化,具有积极顺应环境的户外生活才干。
而对天文观察观测、模拟实验演示、调查调查方案设计等才干目前尚未触及。
(2021·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调查堪察加半岛,调查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清楚;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植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少量来自陆地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以下图表示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答案河流左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依据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和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可知,甲位置于河流左近,熊出没的几率大;依据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位于半岛南部的甲地有森林,且地形较为复杂,便于隐蔽,防止熊的要挟;地处来自陆地的夏季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便于拍摄。
地理实践力--学科核心素养
• 一道单科质量检查试题的讨论:局地热 力环流
• 塬、梁、峁:发生学联系?
1“超级”寒潮
• “怪兽级”寒潮 • “霸王级”寒潮 • 阿勒泰福海县(48°N)-35℃
1.1 范围和强度
• 影响范围广:全球(亚洲、北美) • 中美有差异
– 中国:前期较冷,降温、雨雪 – 美国:半个暖冬,阵风96km/hr
) teaching of science as enqui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 供给侧改革:课程开发
• 模块水平分级
– 基础(达标)、拓展(升学)、研究(兴趣)
• 模块专题研讨
– 气候 – 地貌 – 水文 – 区位 – 灾害
• 气温 • 区域差异
2 珀斯的夏季-(微)风
• 风向多变VS日变化明显
• 风向变化明显
(1)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 广大的沙漠(大陆)(1分); 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 (1 分);白天,沙漠地区(陆地 )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 风从海洋吹往陆地(1分);夜 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 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 ,所以风向多变(1分)。
珀斯(32S,116E)
• 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
– 距离其他大城市最远的城市 – 悉尼-珀斯:飞行4.5小时/4000km
• 西澳首府
– 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 – 阳光、海滩、海洋
• 因为搜寻马航失联MH370而闻名
地中海气候
• 730mm • 11-2月:23.7、9.9、15.4、8.8mm • 夏季:雷暴
• 锻炼意志品质,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 团队合作,增强凝聚力 • 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 自主解决问题 • 参与(社会服务) • 决策(公民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是一门涉及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广泛领域的学科,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环境条件、地貌特征等现象进行研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开拓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应对复杂环境和挑战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标所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应对挑战,这是当前地理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要注重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地理学习的核心在于对地球表面空间分布、地貌特征、气候环境等现象的研究和分析,这些知识和理论如果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就难以为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首先要注重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和感受地理知识所描述的地貌特征和环境条件,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学校还可以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和城市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野外探险、地图制作、气候观测、自然灾害防范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在团队中进行合作和协作,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学校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多元参与和团队合作。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参加地理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社区调查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三、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要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思维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涉及地球科学领域的知识,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不仅要注重地理学科内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更要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理实践力素养落脚选考题
尽管早在2019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就提出“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各地也广泛实施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但难以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在有限时间内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
因而在高考地理中,与其他三大素养相比,实践力分值较低,但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考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试题统计分析可知,该素养已提升至每年必考地位,考查比重较为稳定,逐步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
2.知识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均以密切联系生活的现实问题考查学生的素养水平。
3.突出学以致用能力考查
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考查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试题,全部集中考查学生学以致用,即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纠正生活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日常行为,户外活动中能灵活应对环境及其变化,具备积极适应环境的户外生存能力。
而对地理观察观测、模拟实验演示、考察调查方案设计等能力目前尚未涉及。
(2019·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答案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和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可知,甲地位于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根据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位于半岛南部的甲地有森林,且地形较为复杂,便于隐蔽,避免熊的威胁;地处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便于拍摄。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