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三顾茅庐巩固辅导二十九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
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过程与方法】1.课堂讨论探究、研读领会三顾茅庐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人物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学习刘备的诚心、虚心、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谁会背杜甫的《蜀相》?(找一名同学来背诵)你们知道“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谁吗?“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三顾”指的又是哪件事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诸葛亮,“三顾”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三顾茅庐》,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二、预习检测(课件出示题目)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今番(fān)叱(chì)侥幸(jiǎo)岂可相强(qiǎnɡ)纶巾(ɡuān)鹤氅(chǎnɡ)汉室末胄(zhòu)愧赧(nǎn)谬(miù)倾颓(tuí)窃命(qiè)沔水(miǎn)殆(dài)民殷(yīn)存恤(xù)箪食壶浆(dān)鄙贱(bǐ)2.重点词语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贯:贯穿,进入。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经世:治理天下。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屏:使回避。
促:靠近。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
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基础全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雷guàn()耳晋谒.()愧nǎn()(3)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描写,并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疏”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A.分散 B.事物间距离大 C.疏忽,粗疏2.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B. 挟天子以令诸侯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B.汉室末胄,涿郡愚夫。
C. 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D.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4.《三顾茅庐》节选自________,该书描写了________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能力提升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顾茅庐教案 新人教版
23 三顾茅庐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播放《三顾茅庐》视频刚刚所播放的小视频,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
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
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教学提示】“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何久传不衰?点出此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该故事的来龙去脉,关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导入视频资源见光盘)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选文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三顾茅庐》教案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品三国,猜人物。我出示人物画面,你们来猜出他的名字。最后出示诸葛亮与刘关张的画面,要求说全姓、名、字。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对三国中的人物十分了解。今天,我们就重新走到他们中间, 读一段他们的故事,看看他们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3)存恤:爱惜,体恤。
(4)不妨: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
(5)赐教:请求对方给予指教。
(6)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3.介绍作者及著作。(投影)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是根据第三十八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前去隆中草庐拜谒诸葛亮,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诸葛亮本人,在他精诚所至、礼贤下士的感召下,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四、总结梳理,提升能力。
本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有哪些?
1.行文求曲。作者总是让情节变得曲折跌宕,而这样写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能有效地调动读者的积极性。
2.蓄势贵足。作者不断蓄势,处处铺垫,为诸葛亮的出场,下足了功夫。
3.对比鲜明。刘备与张飞的对比,见面前后的对比,都增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教案序号:课题:23.三顾茅庐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感受故事情节的巧妙施展。
初中语文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 罗贯中《三顾茅庐》
不胜愧赧: 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 靠近。
奸臣窃命: 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
惟将军图之:考虑。
7
整体感知 T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 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 果怎样?
“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
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
诸葛亮
T
1.外貌描写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诸葛亮 T
2.语言描写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 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 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诸葛亮
T
3.动作描写
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诸葛亮
T
4、侧面烘托
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 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小结
T
文章突出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侧面描写,塑造了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刘备以及淡泊名利、雄才大略、足 智多谋的诸葛亮,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 T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 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以描写战争为主,叙述了魏、蜀、吴三国兴亡的故事。全书再现了军 阀混战、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颠沛流离的现实,反映了封 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作者善于把历史上重大 事件巧妙地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来。书中400多个人物。主要人物各具 个性,成了不朽的典型
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手册:23 三顾茅庐
23* 三顾茅庐1.重点字拜谒.(yè) 半晌.(shǎng) 谬.举(miù) 存恤.(xù) 愧赧.(nǎn) 纶.巾(guān) 金帛.(bó) 汉室末胄.(zhòu) 拱听明诲.(huì) 箪.食壶浆(dān) 经.世奇才(jīng) 鹤氅.(chǎnɡ) 2.多音字曲⎩⎨⎧(qǔ)歌曲(qū)弯曲量⎩⎨⎧(liàng )海量(liáng )测量 落⎩⎪⎨⎪⎧(luò)降落(là)落下(lào )落枕“曲”为“能唱的文词”“歌的乐调”义时,一般读qǔ;为其他义时,一般读qū。
3.形近字⎩⎪⎨⎪⎧谒(yè)拜谒竭(jié)竭尽碣(jié)碣石⎩⎪⎨⎪⎧谙(ān)谙熟喑(yīn)喑哑暗(àn)暗号4.重点词语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存恤:爱惜,体恤。
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拜谒:拜见。
顿开茅塞:比喻忽然开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思贤如渴:形容急于寻求人才的迫切心情。
犬马之劳:愿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
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1.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从而反衬出刘备的敬贤态度)2.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文章抓住“徐步”“拱立阶下”等细节,表明了刘备的毕恭毕敬之态,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诚意)1.人物形象鲜明。
小说通过典型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如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等上“半晌”“一个时辰”,而且态度恭恭敬敬;张飞则是粗犷豪放,莽莽撞撞,从“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等便可看出;孔明则是一个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从他未出茅庐而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即可知。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题:23 三顾茅庐【含答案】
23*三顾茅庐[见学生用书A本·A24]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如雷(guàn)__贯__耳晋谒.__yè__ 愧(nǎn)__赧__(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组是“__头带纶巾__”,这个词组的正确写法是“__头戴纶巾__”。
(3)“疏”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C)A.分散B.事物间距离大C.疏忽,粗疏(4)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__外貌(肖像)__描写,并使用了__比喻__的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及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1)“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贯”为“传”的意思。
“谒”读作yè,注意与形近字“揭”区分开。
愧赧:因羞愧而脸红。
赧,指脸红。
(2)“戴”指把东西加在头、脸、颈、胸、臂、手等处。
“带”指随手拿着。
“纶巾”指用青丝带做的一种头巾,故应用“戴”。
(3)“疏懒”意为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也有松懈、懈怠的意思,故选C。
(4)画线句子中“身长……”“面如……”“头戴……”“身披……”等句都是对诸葛亮外貌(肖像)的描写,其中“面如冠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
B.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辨析。
A项中“以”的意思是“介词,把”,BCD三项中的“以”都是“连词,来”的意思。
(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部编版九班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教学是一种制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才智、动机、阅历、共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表达。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九班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日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绝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马上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任凭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
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
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
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张飞满口容许。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
书童告知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
刘备嘱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敬重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
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
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
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
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习题课件
课堂突破
(4)南阳野人,shū lǎn( 疏懒 )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 胜kuì nǎn( 愧赧 )。
(5)望先生不弃bǐ jiàn( 鄙贱 ),曲赐教诲。
(6)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rú léi guàn ěr
( 如雷qí cái( 经世奇才 ),岂可空老于林 泉之下?
23 三顾茅庐
1
课堂突破
1.请将课文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在原文用彩笔画出,并 给词语注音。 组长检查结果:A.优 B.良 C.中 D.差 略 2.准确朗读课文两遍。 3.看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兄长两次亲往bài yè( 拜谒 ),其礼太过矣。 (2)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shī lǐ( 失礼 )。”飞应诺。 (3)这先生如何ào màn( 傲慢 )!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 竟高卧,推睡不起!
(8)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sī xián rú kě( 思贤如渴 )。
(9)百姓有不dān shí hú jiāng( 箪食壶浆 )以迎将军者乎?
(10)先生之言,dùn kāi máo sè(
),使备如拨
云雾而睹青天。
3
顿开茅塞
课堂突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国庆前夕,全新亮相的汕头灯光夜景璀璨夺目,这与 汕头城管人的努力和付出密不可分。 B.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小镇之一,其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 隋朝时期。 C.《孤独之旅》的作者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 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D.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 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 用此不合语境。)
4
课堂突破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顾茅庐教案 新人教版
23*三顾茅庐【知识与技能】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过程与方法】1.课堂讨论探究、研读领会三顾茅庐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人物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学习刘备的诚心、虚心、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
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
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二、资料助读1.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
23* 三顾茅庐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大家可能早已看过,其中就包含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本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今天的课文情境,重温一下那震撼人心的场景。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2)背景链接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
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2.生难字词(1)字音(bài yè)纶.巾(guān) 殆.(dài) 拜谒..(2)词义【拜谒】拜见;瞻仰(陵墓、碑碣)。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贯,贯穿,进入。
【顿开茅塞】原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理清课文脉络。
三顾茅庐两次拜访没见到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上路前见面前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明确:(1)上路之前: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对比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顾茅庐教案 新人教版
23 三顾茅庐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播放《三顾茅庐》视频刚刚所播放的小视频,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
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
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教学提示】“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何久传不衰?点出此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该故事的来龙去脉,关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导入视频资源见光盘)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选文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顾茅庐教案 新人教版
23* 三顾茅庐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大家可能早已看过,其中就包含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本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今天的课文情境,重温一下那震撼人心的场景。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2)背景链接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
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2.生难字词(1)字音纶.巾(guān) 殆.(dài)拜谒..(bài yè)(2)词义【拜谒】拜见;瞻仰(陵墓、碑碣)。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贯,贯穿,进入。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理清课文脉络。
三顾茅庐两次拜访没见到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上路前见面前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明确:(1)上路之前: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对比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新人教版
23*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令后人叹服不已。
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一、新课导入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殆.尽(dài) 疏懒.(lǎn) 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 顿开茅.塞(máo)(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窗外日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
总揽..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新人教版
23* 三顾茅庐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大家可能早已看过,其中就包含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本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今天的课文情境,重温一下那震撼人心的场景。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2)背景链接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
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2.生难字词(1)字音纶.巾(guān) 殆.(dài)拜谒..(bài yè)(2)词义【拜谒】拜见;瞻仰(陵墓、碑碣)。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贯,贯穿,进入。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理清课文脉络。
三顾茅庐两次拜访没见到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上路前见面前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明确:(1)上路之前: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对比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三顾茅庐巩固辅导二十九第1题【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三国演义》人物的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武松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指的是( )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刘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三顾茅庐》中,茅庐的主人是( )
A、刘备
B、孙权
C、周瑜
D、诸葛亮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以下事例不能体现刘备和诸葛亮亲密无间的一项是( )
A、同桌吃饭
B、同榻睡觉
C、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D、三顾茅庐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峨冠博带邂逅愕然逍遥
B、安邦定国斡旋乾坤匡扶
C、民殷国富凛凛霏霏慵懒
D、功盖环宇社稷侥幸悒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情节,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曹操——望梅止渴
B、关羽——温酒斩华雄
C、刘备——三顾茅庐
D、张飞——大战长坂坡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与其对应最恰当的下联是( )
A、千古仰威仪
B、功定属元勋
C、宁静而致远
D、一对足千秋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盗窃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读《三顾茅庐》,“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文中的这段描写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读《三顾茅庐》,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______的策略。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学习了《三顾茅庐》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
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
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过五关______、水淹______、败走麦城。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名______,号______,______人,该小说以______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三顾茅庐》选自《______》,作者______ ,名______ ,号______ ,______(朝代)小说家。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读《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青梅煮酒论英雄
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
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④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下划线词“韬晦之计”的含义。
曹操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来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征?
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
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