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上课
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礼 帽 守逐渐向美观开放、 舒适方便方向发展。 当时,中山装为男子最具特色服装, 女子服装以旗袍最为时尚
满族旗袍
现代古风旗袍
返回
男子服饰的变化
长袍马褂
西服
中山装
三民 主义
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 监察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辛 亥 革 命 前
辛 亥 革 命 后
剃 发 留 辫 强 令 剪 辫
少 大拱 长顶 爷 人 手 袍戴 马花 老 老 请 褂翎 太 爷 安 爷
缠
足 天 足
男 主 外 女 主 内
走 向 社 会
生 活 封 建 化 生 活 近 代 化
思 想 保 守 思 想 解 放
长 西 官 某 鞠躬 衫装 职君 脱帽 旗中 同先 袍 山 志 生 握手 装
2、废跪拜
辛亥革命前
礼节 的变化
请安、 作揖 跪拜、 拱手
辛亥革命后
鞠躬礼、脱帽礼、 握手礼
拱 手
作 揖
你知道废除封建社会的称 谓和礼节有什么作用吗?
1、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 2、宣传平等的观念以扫除尊卑等级 观念
礼仪
民国之初,为了体现
民主共和精神,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 山宣布废除跪拜、作 揖等礼节,代之以鞠 躬、握手。礼仪的简 化,显示出平等、自 由等文明精神。中外 人员交往开始采用西 方的握手礼节。
清 末 民 初
思考 3:妇女解放有何重大意义?
辛亥革命赶走了末代皇帝,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 开始了女权运动时代;妇女解放 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 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 深蒂固的封建恶习,生活方式开 始走向近代化。
小结:
类别 发式 时期
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变化的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被动 ——主动
辛亥革命的冲击
讨论二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宋子良 倪桂珍 宋美龄
宋 氏 家 族 合 影 ( 一 九 一 七 年 )
宋耀如
宋子文
宋蔼龄
中西合璧 新旧交替
宋庆龄 宋子安
讨论三
材料二: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向溥义拜 年。溥义身穿龙袍端坐中央,朱启走进殿门,遥遥的 化 向溥义鞠了一躬。然后,直立向溥义致新年贺词。贺 毕,清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在溥义面前跪下。 溥义取出一份写好的答辞交给绍英,绍英站起来向朱 启宣读,读毕交给溥义。朱启再鞠躬,然后离开。 材料三:1919年11月14日,长沙姑娘赵五贞不愿在父 母的包办下嫁给古董商吴某,请求父母解除婚约,父 母不答应,也不准延缓婚期。结果,赵五贞在出嫁的 花轿内自杀。
缠足
天足
倡女权
女权的变化
传统
男主外 女主内
民国时期
走向社会
相亲启事
民国时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学欧美,染
一种西洋习气,去岁回国,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
任教务,为出嫁计,未行禀明父母,即在门前挂一
招夫广告牌,上书女学士周××,现年28岁,原籍
广东香山。久寓北京,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 教鞭于京师某女学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5万元之数。 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 ××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
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
女权的变化
传 统 男主外 女主内
由家庭走向社会, 表现在: 政治上--- 参军议政 教育上--- 走进学堂 出洋留学,男女同校 婚姻上--- 追求自由 恋爱,反对包办婚 姻、买卖婚姻等。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民国时期我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民国时期服饰、发式、称谓、礼仪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节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习俗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内容。
2.难点:理解社会习俗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民国时期的社会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培养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资料:民国时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民国时期的服饰、发式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案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案教案: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
3.了解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1.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2.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引导学生思考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以及可能变化的原因。
Step 2 探究(3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进行研究。
2.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选题展开调查研究,了解该社会习俗在民国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传统习惯。
3.小组成员讨论和分析该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例如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变迁等。
4.每个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Step 3 分析(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对各组汇报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普遍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Step 4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五、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会习俗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短文,概述该社会习俗的历史变迁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精品历史课件】2017秋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ppt课件3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二)目标 (三)史料的分类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运用史料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四、历史解释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 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况和说明。 (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 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2 最新小学精品公开课件
• 清军入关后,为了铲除汉人 的民族意识,清王朝以“天 下一家,君犹父也,父子一 体,岂容违异”为由,顺治 二年颁布剃发令,全国男子 一律剃发留辫。当时这个法 令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 但这些反对最终都失败了。 天长日久,人们剃发蓄辫成 了习惯,拖在脑后的一条长 长的辫子就成了清朝国民外 貌的最大特点
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抢答
• 1.以前,有什么习俗? • 留长辫、缠足、跪拜礼、翎
顶补服
• 称呼:老爷、大人、少爷、 小姐…
古代的人们信儒家,男子与一样蓄发不 剪,或披散于肩,或束于发顶,这种 汉民族的风俗经历了四千年,没有太 大的变化。周边的少数民族,有剃掉 一部分,留一部分蓄辫的。宋朝时的 金人是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满人 的发式就是同金人一致的,因为他们 同出于女真族。
现在的
考考你
• 1.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
人剪去了长辫子。你认为这一现象会
发生在
(D )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 B.新文化运动以后
• C.戊戌变法以后
• D.辛亥革命爆发后
• 2.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的称谓不可
能有 ( C )
• A.先生 B.某君 • C.老爷 D.同志
• 3.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用人格的平等代替 身份的不平等的是 ( C )
方女性端庄典雅、含蓄风范的改良旗袍。
•尤其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 迎,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 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在传统与现代的 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近时代 和生活,变得经济便利、美观适体。深 受中国女性的喜爱, 成为独具中国特色 的服饰,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 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 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 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课件(1)
•
7、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
•
8、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孙正义
•
17、生命不在长而在于好,只要每一次尽力的演示,都值得鼓励与喝采。
•
9、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约翰逊
•
•
10、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 • •
14、事实上是,哪个男孩女孩没有做过上天入地、移山倒海的梦啊,只不过在生活面前,很多人慢慢放弃了自己童年的梦想,所以他们沦落为失去梦想的人;而有些人,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从来没有放弃梦想,于是,他们成为永葆青春梦想、永葆奋斗激情的人、能够改变世界、创造未来的人。——徐小平
15、第一,有梦想。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是有梦想,有梦想是最开心的。第二,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有梦想的人非常多,但能够坚持的人却非常少。阿里巴巴能够成功的 原因是因为我们坚持下来。在互联网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我们还在,是因为我们坚持,并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有时候傻坚持比不坚持要好得多。——马云
• • •
16、“梦想”是一个多么“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词啊。在很多人的眼里,梦想只是白日做梦,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拥有过梦想,你就不会理解梦想的珍贵。——柳 •
21、功到自然成,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然而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 22、胜利贵在坚持,要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饱尝了许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成功。
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装束的变化:剪发辫 易服饰
称谓礼节的变化:改称谓 废跪拜
女权的变化:禁缠足 倡女权
装束的变化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课件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辛亥革命前后,发型、服饰、称谓、礼节、女 权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分析社会习俗变迁的实质,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平等、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一、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民国建立后,发布了一系列命令, 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
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装束的变化:剪发辫 易服饰
称谓礼节的变化:改称谓 废跪拜
女权的变化:禁缠足 倡女权
装束的变化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发式 剃发留辫 发型多样
服饰 黄袍、马 褂、长袍
西服、褂袍、 中山装、长衫、 褂裙旗袍
清朝男子发辫
思考:这些装束的变化有什么好 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剪发不仅仅是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且方 便了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也对社会生 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讲究发型的理发业 成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
礼节的变化说明了礼节上的尊卑 等级观念已被平等的的观念所取代。
女权的变化 传统 清末民初
废缠足 女子缠足 女子天足
倡女权
男主外, 女主内
女子走向社会表 现在政治上,教 育上和婚姻上
这些变化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说明了 女子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女子真正的走上 了社会
小结:社会习俗的变化
称谓变化:平等的称呼代替了有等级观 念的称呼。 装束变化:剪辫、易服。 礼节变化:鞠躬、脱帽、握手礼代替了 跪拜礼。 女权变化:废缠足,倡女权,走向社会。
②服装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谓的变
化
大人、
老爷等
以官职相称, 先生,某君, 同志
礼节的变 跪拜、作 废跪拜、鞠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改变
称呼:先生、女士、同 志、君、你我他、同 学…
剪辫子、禁止缠足、握 手、下跪(求婚)、
孙大总统令:革除旧有称呼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各官署革除 前清官厅称呼。文称:官厅为治之机关,职员乃 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 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 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 殊为共和政治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 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 清官厅来恶称
服饰的变化
女士服饰
•旗袍----旗袍是属于“长袍”类的女装,是由远
古秦汉时代的“深衣”演绎而来的,历经唐、宋、 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演变与发展,起先是指男 女通用的长袍,后来到了近代就成为女子的专利 了。清朝时的旗袍宽大、平直,长可至足,而且 多用绣花滚边修饰。到了20世纪20年代,辛亥 风暴推翻了封建王朝,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和风 化观念丢在了一边。加之受外来服饰的影响,旗 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新式旗袍在乱世 妆扮中开始酿成,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美。旗袍 的长度变短,腰身收紧,领子变高并且系扣,线
条分明,成为极有东方女性端庄典雅、含蓄风 范的改良旗袍。
•尤其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 迎,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 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在传统与现 代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 近时代和生活,变得经济便利、美观 适体。深受中国女性的喜爱, 成为独 具中国特色的服饰,自30年代起,旗 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 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 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 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
A.中山服装厂出品
B.孙中山创制的服装
C.生产于广东中山的服装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优质课件
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
时间 维新变法 运动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 动时期 出版的报纸 《万国公报》(后改 为《中外纪闻》 《民报》 宣传的思想 宣传维新 变法思想 宣传民主 革命思想
《新青年》、
《每周评论》
宣传民主、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二. 出版物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
1.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C ) ①电报 ②电影 ③电脑 ④照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 2.(吉林中考)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A ) A.《申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
3.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二. 变化
易服饰 剪发辫
社会习俗的变化
变饮食 废缠足 变礼仪、改称呼 变交通、通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清朝时代人们的服饰照片
民国中山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 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堂总结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新的生活 方式和风 俗
易服饰、剪发辫、废缠足、 变礼仪、改称呼、西式食品 引入、交通通讯改变
新闻出版、广播、商务印书 馆、电影
生机勃勃的 大众传媒
新式教育 的发展
废科举,创办新式学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堂练习
清朝跪拜礼
西方传入的握手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优质教案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八年级历史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属于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本课从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改变开始,介绍了中国在礼仪、习俗、服饰等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和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产生的,同时人们的出行的交通方式也发生这变化,人们的教育方式及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中西方交流中发生着改变。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
学习本课,可以说是对本单元在某些方面的总结。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新式交通工具,以及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的使用,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的影响;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培养学生思考、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是要让学生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过程,要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了解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
课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收集准备。
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
一、导入新课由中山装的识别、介绍和图片展示,带领学生自然进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一)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1、背景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
世纪之交,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易服饰、剪发辫等成为社会潮流。
2、变化易服饰剪发辫社会习俗的变化变饮食废缠足变礼仪、改称呼变交通、通讯(二)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1、报纸1872年诞生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
2、出版物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
3、广播、电影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
合作探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新生事物?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华,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传到中国,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又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精品历史课件】2017秋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ppt课件1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2)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 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 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 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礼节的变化说明了礼节上的尊卑 等级观念已被平等的的观念所取代。
女权的变化 传统 清末民初
废缠足 女子缠足 女子天足
倡女权
男主外, 女主内
女子走向社会表 现在政治上,教 育上和婚姻上
这些变化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说明了 女子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女子真正的走上 了社会
小结:社会习俗的变化
称谓变化:平等的称呼代替了有等级观 念的称呼。 装束变化:剪辫、易服。 礼节变化:鞠躬、脱帽、握手礼代替了 跪拜礼。 女权变化:废缠足,倡女权,走向社会。
②服装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 满足了不同的审美需求。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称谓的变
化
大人、
老爷等
以官职相称, 先生,某君, 同志
礼节的变 跪拜、作 废跪拜、鞠
化
揖、请安、 躬礼、脱帽
拱手
礼、握手礼
思考:称谓礼节的变化说明了 什么问题?
第九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的课件 ppt
缠足:触目惊心 盛满痛
从然 形 娘 当 ” 宫如 , 用 时 始 内仙 并 帛 五 于 到子 在 缠 代 五 民凌 六 足 李 代 间波 尺 , 后 南 皆, 高 使 主 唐 仿故 的 脚 喜 ( 行称 金 纤 爱 公 。“ 制 小 音 元 两 三 莲 弯 乐 93 宋寸 花 曲 和 7 时金 台 如 美 期 莲 上 新 色 97 正” 跳 月 , 5 式。 舞 状 他 年 缠以 , 及 令 ) 足后 飘 弓 寞 。 。
20年代旗袍的变化
20年代初期旗袍样式
(从文样刺绣上比前代简 略,衣身也短些)
20年代中期的样 式
20年代末期旗袍样 式(彩秀曲襟低领 旗袍)
思考 1 :发式、服装的变化说明了什 么问题?有什么意义?
发式、服装的变化表面看是形式的变化,实质是中国 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从生活封建化向生活近代化的反 映;说明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改变了人们 的思想,而且使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意义:1,剪发辫:有利于改变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 产生了巨大影响,理发业取代了过去单调的剃头业,成为 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
易服饰: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满足了人们不同的 审美要求。
3、改称谓
王 老 爷 早
李大人 早啊
辛亥革命前 称谓 大人 老爷 的变化 老太爷 少爷
辛亥革命后
先生 某君 官职 同志
4、废跪拜
辛亥革命前
礼节 请安、 作揖 的变化 跪拜、 拱手
辛亥革命后
鞠躬礼、脱帽礼、 握手礼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课件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辛亥革命前后,发型、服饰、称谓、礼 节、女权的变化
二.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平等、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一、社会习俗变化
的原民因国建立后,发布了
一系列命令,改变落后
二愚昧、的社习会俗。习俗变化 的装表束现的变化剪:发辫 易服饰
礼节的变化说明了礼节 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
女权的 传统 清末民初 变化
女子缠足 女子天足
废缠足
倡女权
男主外,女 会子 表走 现向在社政 女主内 治上,教育
上和婚姻上
这些变化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
康。说明了女子的地位在不断的
提高,女子真正的走上了社会
小结:社会习俗的
变称化谓变化:平等的称
呼代替了有等级观念 的称呼。
装束变化:剪辫、易 服。
礼节变化:鞠躬、脱 帽、握手礼代替了跪 拜礼。
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些
陋陋习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
习: 限不制平了等广大劳动人民 的自禁由锢人的思 限想制人的创新能 力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陋习 的废除是社会发展 的缩影,有着重大的 社会价值,推动了中 国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社会习俗的变化说 明了什么问题?
社会习俗的变化不仅是形
式的变化,更实质的是中国从 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从生活 封建化向生活近代化的反映,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 统治而且改变了人们思想,使 人们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②服装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人
辛亥革 辛亥革命
命前 后
称谓 的变
化
大人、 老爷等
以官职相 称,先生, 某君,同 志
礼节 的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服装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还满足了不同的审美需求。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称谓的 变化
礼节的 变化 大人、老 爷等 以官职相称, 先生,某君, 同志
跪拜、作 废跪拜、鞠 揖、请安、 躬礼、脱帽 礼、握手礼 拱手
思考:称谓礼节的变化说 明了什么问题?
称谓的变化说明了用人格的平等 代替了身份的不平等,尊卑贵贱的等 级观念渐渐从人们的意识中消失。
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题?
社会习俗的变化不仅是形式的变化, 更实质的是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 从生活封建化向生活近代化的反映,辛 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改 变了人们思想,使人们生活方式开始走 向近代化。
装束的变化: 剪发辫 易服饰 称谓礼节的变化: 改称谓 废跪拜 女权的变化: 禁缠足 倡女权
装束的变化
辛亥革命前 发式 辛亥革命后
剃发留辫
发型多样
服饰 黄袍、马褂、 西服、褂袍、中 山装、长衫、褂 长袍 裙旗袍
清朝男子发辫
思考:这些装束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剪发不仅仅是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且 方便了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也对社 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讲究发型的 理发业成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
有等级观念的称呼。 装束变化:剪辫、易服。 礼节变化:鞠躬、脱帽、握手 礼代替了跪拜礼。 女权变化:废缠足,倡女权, 走向社会。
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些陋习呢?
陋习: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
限制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
禁锢人的思想 限制人的创新能力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辛亥革命后陋习的废除 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有着重 大的社会价值,推动了中国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民国时期的社会 习俗变化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辛亥革命前后,发型、服饰、称谓、礼节、 女权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分析社会习俗变迁的实质,培养分析归纳能 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平等、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一、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民国建立后,发布了一系列 命令,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
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礼节的变化说明了礼节上的尊卑 等级观念已被平等的的观念所取代。
女权的变化 废缠足
传统
清末民初
女子缠足
女子天足
倡女权
女子走向社会表 男主外, 现在政治上,教 女主内 育上和婚姻上
这些变化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说明了 女子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女子真正的走上 了社会
小结:社会习俗的变化
称谓变化:平等的称呼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