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专护理教育与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职护理专业作为培养养老护理人才的重要渠道,其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本文将围绕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才。

1.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大幅增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 进一步完善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能力,满足养老服务业的需求,促进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优化(1)养老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通过与养老服务行业的对接,结合养老护理实际工作需要,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确保学生学习到与实际工作相符合的知识和技能。

(2)养老护理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更新养老护理专业教学内容,紧跟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纳入教学范围,使学生接受到最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

2. 实训基地建设与实习实践(1)建立符合养老护理专业实际需求的实训基地。

通过与养老院、康复中心等养老护理实践机构的合作,建立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

(2)加强实习实践环节。

将实习实践纳入养老护理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熟练掌握养老护理技能,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3.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1)充实和完善养老护理专业师资队伍。

增加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养老护理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实施专业师资培训计划。

定期开展养老护理专业师资培训,引入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养老护理专业教学的熟悉度和适应能力。

4. 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1)加强养老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一、绪论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和医疗模式的改革,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职护理专业是培养具备基本医学专业知识和具有一定护理技能的中级护理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少中职学校也积极探索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并总结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期为相关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职学校与相关的医疗机构、护理学院等合作共建、共同培养护理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医疗机构/护理学院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也能够在医疗机构/护理学院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效果。

(1)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够通过与医疗机构/护理学院的合作,深入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习,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2)实践操作能力强:学生在医疗机构/护理学院的实践操作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护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增强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校院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相关的医疗机构、护理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中职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在实践教学基地设立专门的实践操作区域,配备相关的医疗设备,为学生提供更逼真的实践操作环境。

2. 教师团队建设中职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医疗机构和护理学院的专业教师,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学校和实践教学基地受到更专业的教学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1. 学习效果的提升通过校院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中职护理专业作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渠道,在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中职护理教育模式存在教学内容滞后、实践环节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使得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无法胜任现代医疗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该模式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共享、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将学校和医疗机构紧密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进一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护理人才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提高护理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中职护理专业是面向社会基层护理需求的重要专业之一,对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护理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促进学校资源共享、师资互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实践研究能够为护理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和经验,为实现护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护理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构建健康中国、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深入分析该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通过研究,可以为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其他专业领域的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促进大中职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经验与启示。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化和多元化培养。

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在中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这样才会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护理技能,对护理知识也了解的更加透彻。

现在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强调要对现代化教育方式进行改革,而中职学校就是改革后的产物。

中职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

本文就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中职护理,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前言:根据我国目前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出了一系列方案来促进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

在相关的方案中写到,中职护理学校应该在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这样才可以保障学生在日后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

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技能较高,也不会出现一些实质性的错误,这样才可以使得学校拥有良好的声誉,进而使得学校能够更好的发展。

1.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也给中职护理专业带来了更多的要求。

虽然我国护理人员比较多,但是护理专业的优秀人才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国家对专业护理人才更加重视。

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在对护理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结合现在的发展要求和对护理专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业护理人员不仅仅是要了解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较高的实践技能。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

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将实验,实训和教学实习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护理专业的知识。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前沿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陶韵婷摘要:中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担。

中职院校的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因此开展中职阶段的教育工作应该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是中职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新课程改革对于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医疗界对于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社会和人才发展的需要。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一步优化和改革。

“三个统一,两个贯穿”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护理专业教学过程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以“三个统一,两个贯穿”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教学质量护理专业作为中职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肩负着培养优秀护理人员的重担。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在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但是反思当前的教学模式,仍然不够完善。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入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将先进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其中,并且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践。

下面将“三个统一,两个贯穿”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以及具体的实践。

一、中职护理专业“三个统一,两个贯穿”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1.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该做好与护理工作的统一结合中职护理专业实际,将教学目标和护理专业课程有效的整合起来,结合专业发展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医学动态,借助临床问题带动护理转专业知识与基础医学知识的有效衔接。

强化专业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将实践教学的比例适当增加,促进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工作的高效展开。

将学,做与教融为一体,促进学生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2.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实现统一促进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实现有效的统一。

为了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有必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工作环境。

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目前我国医疗体系改革进入深入阶段,护理行业也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和发展。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疾病谱的变化,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愈加殷切,但是现有护理人才缺口问题依旧突出,尤其是高技能护理人才的缺乏令人担忧。

因此,对于中等护理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从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优化现有的中等护理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未来护理行业的需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围绕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展开实证研究。

1. 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分析:通过对我国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梳理,了解现有模式的特点、优劣势、存在问题及原因等方面的情况。

2. 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分析:在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分析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缺乏等。

3. 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探讨:结合前两个方面的情况,探讨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包括:课程设置调整、师资力量建设、实践环节拓展等。

4.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搜集护理教育所涉及的各类数据,并对数据加以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1. 可了解我国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护理教育的改革提供最新数据和支撑。

2. 可提出中等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并对提升护理人才品质和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结论的有效性可为教育部门、医疗机构等相关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推进护理行业的发展。

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分析论文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分析论文历年来,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要重点建设和努力办好一批骨干示范学校”;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各地努力办出一批有较高社会声誉的职业技术学校。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又提出要有计划地对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加强规范化建设,集中力量办好一批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学校的要求。

这些政策依据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任务和要求,在实践上对建设中职示范校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除此之外,中央财政的投入,使中职示范校建设有了基本的经济保障,指引着中职示范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对近五年(2010年—2014年)中职护理教育的相关文献检索。

以“中职护理”为主题词检索,共有371篇;以“中职示范校建设”为主题词检索,共有165篇;以“中职护理示范校建设”为主题词检索,共有49篇;以“中职护理人才培养”为主题词检索,共有15篇;以“中职护理课程体系”为主题词检索,共有26篇;以“中职护理培养目标”为主题词检索共有5篇;以“中职护理能力”为主题词检索,共有21篇;以“中职护理职业素养”为主题词检索,共有9篇。

对以上文献进行系统分类分析,阐述我国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1护理教育发展呈现多层次我国的护理教育最早开始于1835年,20世纪培养护士的主要形式是中专教育,此期中专卫校、护校发展到500余所。

1979年卫生部颁发《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加强和整顿现有护理教育”,“恢复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这一举措,改变人们对护理的认识,提高了护理学科地位和护士社会地位,护理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5个教育层次,护理教育机构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局面。

2003年12月3日,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将护理专业确定为首批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专业。

浅谈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护理学科发展以及护理专业人员结构发生的变化,护理专业人员的水平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1],而在临床工作中中等护理专业护士越来越不被认可,医院在招聘护士中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是,从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招聘中等护理专业护士来源多,费用低。

所以,目前医院每年还要招聘一部分中等专业护士作为人力的补充,那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如何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

所以,分析中等护理教育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中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基于对现阶段中等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结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干预,提出适合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对策,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1 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不相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而现有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的临床疾病护理[2],其能力、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2 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现有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脱节,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的内容和特色,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及临床思维的培养。

1.3 教学模式与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相脱节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师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导致学生适应临床岗位能力差。

1.4 教师队伍建设与护理专业发展不同步1.5 学生的入学条件与培养目标不适宜近几年来,中等护理专业的学生来源是中考结束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学生,没有任何条件约束,她们起点低,素质低,先决条件不足,限定了培养结果。

2 对策构建中职学校护理专业能级进阶[3]人才培养模式:2.1 制定能级进阶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中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4],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分析

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分析

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分析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职业逐渐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职护理教育作为护理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一、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现状1、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部分中职护理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仍然落后于实际工作需要和国际护理教育水平。

教育机构在选择和设置课程时,需要结合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健康与医疗信息以及实践需求,重视护理职业的有机整合和持续发展,以满足在未来广阔的医学领域中的发展需要。

2、实践教学不足。

中职护理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具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但是,目前实践教学还存在不足。

护理人才需要在真实医院、临床环境中进行实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技巧。

目前,一些中职教育机构由于实习场地的限制而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需要重视此项工作。

3、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护理教育人才的师资队伍也是当前的一个瓶颈。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应的教育水平,难以达到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要求。

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4、考核标准不够严格。

为了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中职护理教育机构的实践考核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一些机构的实践考核标准不够严,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程度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方向1、课程设置优化。

护理职业涉及众多知识领域,中职护理教育机构应当根据不同就业领域,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强调,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确保课程能够更加符合实践需求。

2、实践教学加强。

中职护理教育机构应该积极与医院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计划中增加临床实习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

3、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中职护理教育人才的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教育机构应该在招聘和选拔上加强抽查,提高师资的水平和整体素质。

浅谈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随着护理学科发展以及护理专业人员结构发生的变化,护理专业人员的水平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1],而在临床工作中中等护理专业护士越来越不被认可,医院在招聘护士中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是,从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招聘中等护理专业护士来源多,费用低。

所以,目前医院每年还要招聘一部分中等专业护士作为人力的补充,那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如何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

所以,分析中等护理教育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中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基于对现阶段中等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结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干预,提出适合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对策,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1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不相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而现有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的临床疾病护理[2],其能力、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2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现有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脱节,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的内容和特色,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及临床思维的培养。

1.3教学模式与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相脱节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师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导致学生适应临床岗位能力差。

1.4教师队伍建设与护理专业发展不同步1.5学生的入学条件与培养目标不适宜近几年来,中等护理专业的学生来源是中考结束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学生,没有任何条件约束,她们起点低,素质低,先决条件不足,限定了培养结果。

2对策构建中职学校护理专业能级进阶[3]人才培养模式:2.1制定能级进阶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中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4],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护理专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中职护理专业的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它是高职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的一种形式。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边界,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的实践能力。

1.课程设置灵活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因此课程设置更加灵活,与现实医疗需求更加贴近。

这种模式将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相结合,丰富了课程设置,使学生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

2.教育资源共享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共享。

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可以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共享优质的学习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强化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进行技能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就业需求。

1.实践研究背景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践研究的背景是中国某地区一所高职院校与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为了研究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实地走访、实习考核和专家评估等方式,对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学生满意度高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满意。

其中,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的机会更多,能够更好地锻炼技能。

另外,学生还评价该模式中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实际。

(2)能力提升显著(3)就业率提高通过考核和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发现,中职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职护理专业是我国养老护理行业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不断完善的专业体系下,不断实践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本文主要探讨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养老护理行业越来越重要,据统计我国仅老年人口就约达两亿人,其中半数以上需要养老护理服务,同时养老护理从事人员短缺,高超的养老护理人才迫切需求,所以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课程设计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动手能力和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中职护理专业在课程设计上应着重注重实践创新,突出实践能力训练,并配备熟练的老师和丰富的教学设备,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加入养老护理专业,同时进一步提高养老护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尽早让学生能够适应养老护理工作的需要。

2、实践教学养老护理专业人才是一种实战型人才,因此在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注重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传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3、实践实习中职护理专业在教学方面应加强与医疗、养老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接触养老护理工作,并在实习过程中深度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好地了解养老护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1、加强专业品牌建设中职护理专业应注重专业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通过专业的培训、实践、宣传等方式,拥有更多的优秀学生和养老护理人才加入该专业。

2、加强学科建设中职护理专业在教学方面应注重养老护理专业的学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创新,提高专业的水平和质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职护理专业需要配备质量高、技术高的师资队伍,包括临床医学和养老护理领域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等,以获得更多实用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

浅谈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

浅谈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

浅谈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浅谈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一、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特征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地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模式、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尚未引起广大护理教师的共鸣,临床用人单位仍未做到量才使用,以致护理教育改革阻力重重。

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都是为了缩小乃至最后消除“要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活动也一样,由于这些特殊矛盾的存在,使得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呈现出高层次性、职业性、综合性的本质特征。

1.1高层次性高职护理教育仍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根据其岗位性质,具有一定的职业性,所以具备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层次和结构。

现代护理技术的发展(专业化、智能化、高科技化)已进入临床护理岗位,其特殊的职业岗位使从业者必须接受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这种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建立在护理教育体系中较高的层次上,不仅与城市经济发展有关,也与卫生事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为社会提供优良服务有关。

过去,专门训练由中职护理教育机构承担,如今,在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在更高层次的教育基础上。

1.2职业性护士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是否属于专业性职业有6条判断标准:①一个正式的全日制职业;②拥有专业组织和伦理法规;③拥有一个包含着深奥知识和技能的科学知识体系,以及传授和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完善的教育和训练机制;④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鉴于高度关注和力求达成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⑤获得国家特许的市场保护(鉴于高度关注的社会认可);⑥具有高度自治(主要指护士工作时间内所表现出的慎独修养)的特点。

护士职业完全具备6条标准,所以护士职业具有专业性的特征。

目前,护士已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技能型紧缺人才而受到社会高度的关注。

1.3综合素质护理实践活动是融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是综合性很强的领域。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形式及其优劣。

目前,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问题驱动模式和综合能力培养模式。

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主要侧重于传授护理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为学生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模式注重理论学习,但与实践之间的结合相对较弱,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问题驱动模式则更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通过解决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对于有些学生可能存在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

最后,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护理实践技能、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然而,该模式在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上相对较弱。

以上三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

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各种模式的优点,形成一种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更为合理和有效的选择。

为此,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倡导问题导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在实践教学中,应加强临床实习的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学以致用。

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通过科研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总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模式的优点,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康复中心护士
在康复中心从事康复护理、健康保健等工 作。
养老机构护士
在养老机构从事老年人护理、康复保健等 工作。
专业特色确定
突出中医药特色
中医护理专业要突出中医药特色,加强中医药文 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素养,提 高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中医护理专业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实验 实训设施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
具体目标
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运用中医 护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各级各 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
职业岗位群定位
美容机构护士
在美容机构从事皮肤护理、保健美容等工 作。
医院护士
在各级各类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健康保健 等工作。
社区护士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从事社区护理 、健康保健等工作。
03
强调与临床结合
实践教学应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通 过与医院、保健机构等合作,为学生 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 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 实训、见习、实习等环节。
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 、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等,注重 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突出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加强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验、 实训、实习等环节。
推进产教融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 养方案,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产业 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优化课 程体系,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护理行业的需求与日俱增。

而中职护理专业是培养养老护理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当前养老护理行业急需一批专业的、技能熟练的人才,但是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法依然存在一些缺陷,许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其次,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最后,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

在建立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时,应采取多种手段,使培养过程更加真实可靠。

以下是三种可能有效的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应尽量将必要的实践技能融入到课程中去,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模拟实际养老护理场景,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和使用养老护理器材。

2、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养老护理方向的教师队伍,并请行业内的专家教授相关课程,可以使课程更加具有实用性。

同时,可以考虑与实际的养老院、养老中心等机构合作,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养老护理场景。

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增加他们毕业后就业的机会。

3、实习和实训在学生完成必要的课程学习之后,还应该将学生送往实习和实训机构,让他们亲身接触养老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同时,通过实习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养老护理行业,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

三、结论在中职护理专业养老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实训的安排。

这些方面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养老护理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创新的探析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创新的探析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创新的探析一、准确定位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教学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特点,构建中高衔接护理职业教育不仅在学历层次而且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涵式衔接,最终将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成为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高级护理人才(高职护理人才)【1】。

二、以人为本,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1.新生入学教育与管理的衔接为了切实制定适合中职护理起点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对新生入学摸底调查,以书面调查表的形式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调查内容对护理专业的认同度、学习能力、身体心理状况、家庭状况以及对将来从事的护理工作的要求度等等。

根据调查结果,实行个案及整体相结合的师资配备,配备资历深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承担自主招生班级教学任务;配备资历深管理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担任自主招生班级辅导员,满足不同层次的中高职教育教学的良好衔接。

2.课程衔接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衔接,职业教育作为定向教育,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衔接更为重要与中职合作制订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扩展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①我们针对五年一贯制的课程设置,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选修模块、专业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7 个课程模块,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②我们对于中专对口生,针对其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实行按“人体系统”为课程框架,将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即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五官科护理、传染病护理等课程有关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同时进行“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

浅谈中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浅谈中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浅谈中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作者:刘兢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0期摘要:为了促进中专护理教育的良性发展与更好的培养护理专业人才,针对中专护理教育目前存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课程改革、多方面考核、明确培养方向、自我实现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专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中专学校的学生及中专毕业的护士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校中专生及在职护士对未来的护理事业的希冀,从生活、学习、心理状态、个人发展前景以及对护理事业的认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对中专护理教育及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浅显的分析。

一、中专护理教育的现状及潜在问题1.中专护理教育的现状从中专学校的学生生源来看,多数学生因在校成绩不理想,自己又无心学习,无奈之下而选择就读中专;也有一些贫富差异明显的偏远地区中的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境贫寒,大多数也不会选择继续考学,而是选择就读中专学校,以便尽早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从而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如此一来,中专护生的平均年龄在16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完善,心里状态不稳定,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强,进入学校后,由于新鲜事物的诱惑和对未来的过分憧憬,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无法安心学习,有的甚至误入歧途。

在跟踪调查我校13级中专护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及就业心态后,发现7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学历、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及生活条件不满意,这大大的暴露了中专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护理事业的发展隐患重重。

中专护理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

2.中专护理教育的潜在问题(1)生源年龄小中专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大概在14—16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尚处于青春期,年龄较小,具有心里状态不稳定,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强,适应能力差等特点,对老师的教学及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护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护理事业更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职业,因此必须加强中专护理教育。

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推行 “ 双证 书” 制度 , 注重职 业道德 培养 , 为社会 和企 业输送技 能 型、 应 用型护理人 才 。结论 “ 双 证融通 、 工 学结合 ” 的
“15 + 1 + 0 . 5 ” 人才培养模 式, 适应社会 和市场需求与趋势 , 是新形势下 中职护理专业人 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2 0 0 8 年开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 了深层次改革 , 现介绍如下 。 1 护理专业人 才需求现状
断地为其输送技能型 、 应用型护理人才。
2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对用人单位 的访谈与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 厦门地 区三级医
院和二级医院临床护理 岗位 目 前 已基本停止招 收中职 毕业 生 ,
药卫生 中长期人 才发展规划 ( 2 0 1 1 —2 O 2 0 年) 》 ( 卫人 发[ 2 0 1 1 】
关键词 : 中职 ; 护理 专业 ; 人 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 G 4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5 ) 1 5 - 0 0 7 2 — 0 3
人 才培养模 式指 教育 理论 在教 育实践中的表现形式 , 是在
门规定 的普通全 日制三年 以上 的护理 、助产专业课程学 习, 包
士比为 1: 2 . 0 5 ( 卫生部要求 1: 3 , WHO要求 1: 5 ) 。2 0 1 3年 厦f i 常住 ^ 口3 7 3 万,注瞻护士 9 3 0 1 人,每千 ^口 护士比为 1:
2 . 4 9 , 按卫 生部标准 , 厦门市注册护士缺 口为 1 8 8 9人 。2 0 1 3年
V0 l - 3 3 2 0 1 5 No . 1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专护理教育与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张辉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04期
【摘要】为了促进中专护理教育的良性发展与更好的培养护理专业人才,针对中专护理教育目前存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课程改革、多方面考核、明确培养方向、自我实现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字】中专;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28-02
通过对中专学校的学生及中专毕业的护士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校中专生及在职护士对未来的护理事业的希冀,从生活、学习、心理状态、个人发展前景以及对护理事业的认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对中专护理教育及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浅显的分析。

1中专护理教育的现状及潜在问题
1.1中专护理教育的现状
从中专学校的学生生源来看,多数学生因在校成绩不理想,自己又无心学习,无奈之下而选择就读中专;也有一些贫富差异明显的偏远地区中的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境贫寒,大多数也不会选择继续考学,而是选择就读中专学校,以便尽早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从而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如此一来,中专护生的平均年龄在16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完善,心里状态不稳定,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强,进入学校后,由于新鲜事物的诱惑和对未来的过分憧憬,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无法安心学习,有的甚至误入歧途。

在跟踪调查我校09级中专护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及就业心态后,发现7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学历、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及生活条件不满意,这大大的暴露了中专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护理事业的发展隐患重重。

中专护理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

[1]
1.2中专护理教育的潜在问题
1.2.1生源年龄小
中专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大概在14—16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尚处于青春期,年龄较小,具有心里状态不稳定,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强,适应能力差等特点,对老师的教学及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护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护理事业更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职业,因此必须加强中专护理教育。

1.2.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护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类伟大的事业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灵活性。

从事护理工作避免不了的就是与人交流沟通,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个人修养、恰到好处的举止、稳重大方的仪表、张弛有度的处世能力的基本素质。

而对一个护生的评判,不仅要通过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来考核,更要对护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提高综合素质要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抓起,虽然现在国内各中、高专学校已开展心理、政治、伦理、就业等方面的课程,确未见得有明显的效果。

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应是喊空口号,要脚踏实地,在保证专业课、基础课正常开展的同时,增加这些学科的授课课时,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多的接触专业以外的内容,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这也是提高护生护理水平的基础。

1.2.3师资力量不够权威
若要对中专护理教育进行改革,解决其存在的弊端,防止潜在问题的发生,完备的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蜕变、不停完善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渗透到中专护理教育中。

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的引进高水准、高素质的权威的师资力量,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和多学科间的融合。

要想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首要问题就是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

2.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

现今,国家已对医院内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做出调整,但仍未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比例,所以,护理专业人才的仍是我国紧缺人才专业之一。

2.1课程改革
从中专护理教育所存在的潜在问题来看,课程改革是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

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对现有的学科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专业、心理、政治、伦理、就业的实践课等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进而调整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实现以理论为基础,活学活用的目的,同时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2多方面考核
在过去的护理教育中,对护生的考核无非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方面的考核,这样的考核形式固然有其特别的优点,但是现今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护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实则是帮助她们更好的提高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可通过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考评、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护生进行考核。

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审
核、自我审核和考核他人,让护生亲身参与考核过程的本身,了解各项考核的要求,以便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

[2]
2.3明确培养方向
近年来,涉外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新的护理形式已慢慢的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新的护理发展趋势下,学校应该明确培养方向,让学生了解当下的形式,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4自我实现
在跟踪调查我校09级中专护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及就业心态后,发现7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学历、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及生活条件不满意。

这种现象暴露了中专护生多半不安于现状,心高气傲、追求与实际能力不相符的心态,但是这也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我认为,作为教育者本身应该鼓励、支持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的深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更深层次的投入护理事业的发展当中,了解人类护理的发展的新趋势,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

3小结
通过对我校中专学校的学生及中专毕业的护士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从生活、学习、心理状态、个人发展前景以及对护理事业的认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中专护理教育日益发展、不断完善,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其发展的进程,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更加明确,使得护理专业能够良性发展。

[3]
参考文献:
[1]甄小鹃,徐淑秀,谢虹.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1):7-9.
[2]韩华丽.医学院校护理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1):67-68.
[3]王延青.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1(下):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