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学案.doc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1.计算三角形面积时的算式推导和步骤归纳。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电子板书。

2.教学实验器材。

3.学生练习用纸及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在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 (2)教师引入角的概念,问:“图形中都有哪些角?这些角又有哪些特点?” (3)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一个三角形,请大家观察它的特点。

”2. 讲授三角形的知识(1)定义:教师讲解三角形是指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其中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边,相交的端点称为三角形的角。

(2)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性质:教师讲解三角形的性质,例如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 讲解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1)教师出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S=1/2 × 底× 高,讲解公式的来源和含义。

(2)讲解计算方法,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计算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乘以2。

(3)教师出示使用实验器材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4. 练习环节(1)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让学生自行计算三角形面积。

(2)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使用到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5. 总结归纳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讲解公式的推导、计算方法的归纳以及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角的概念,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讲解了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互动交流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3.三角形的特征 教案 (3)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3.三角形的特征 教案 (3)

三角形的认识备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的特性。

能按边和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分类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外形是三角形的?演示:红领巾、房架、路队旗。

二、新授(25分钟)1.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2.引导学生概括: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看屏幕找一找三角形。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4.认识各部分名称。

(1)刚才我们看到的三角形形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2)观察后得出: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师: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5.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

(变形)再拉四边形木框。

(变形)后拉三角形木框。

(拉不动,三角形不变)。

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师: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

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6.三角形分类(1)出示投影片,观察每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2)比较这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3)分类:。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教案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看法教学目的:1.使先生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育先生观察才干和入手操作才干。

教学重点:正确看法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进程:一、联络生活,课前调查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外表是三角形?请搜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现教材情境图,说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图形。

2、让先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投影展现:先生展现搜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3.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以下图4、导入新课教员导入: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整理先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的〔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4〕三角形怎样分类?明天我们就一同来看法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师生互动,引导探求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教员:请同窗们拿出三根小棒,假设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相互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教员: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3〕分组讨论:假设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4〕教员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先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同的,随后明白这是围成的。

〔板书:围成〕〔5〕提醒概念教员启示同窗相互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

〔教员板书〕〔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1〕自学:①三角形各局部称号叫什么?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局部称号。

教员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和应用。

2. 解决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2. 练习题或作业纸,用于学生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a. 课件或黑板展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b. 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c. 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

2. 举例说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总结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 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教学理念:数学学习不应是简单的个体受动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而这种探索与发现过程,就是儿童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试验,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其终身收益。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多元评价学生,并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难灵活三角形面积公式。

在学习时可借助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

媒体与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环节:一、复习阶段1、出示问:这是一个三角形,要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名到黑板前量出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问:知道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怎样求也它的面积?用哪个公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问: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二、新授内容1、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1)教师讲解,学生试做。

(2)让学生尝试用方程完成。

2、练习十四第6题(学生读题,并请同学讲讲自己的思路。

)教师提醒学生在求三角形面积时要注意除以2。

3、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试做)分析题意,学生注意单位之间的转化。

4、讲解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5、把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怎么分?学生自己先试分,然后上台反馈答案。

三、巩固练习课后做一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注意面积单位。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通过转化的方法来推导出。

这种方法在今后还可以多次进行运用。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三角形的面积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三角形的面积
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3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1650(厘米2)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必须是两个()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积。
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三种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识准备:推导和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
3.9三角形的面积
项目
内 容
1.求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其中一个三角形面积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即S=()。
3.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参考答案
1.960厘米22.底 高2倍2ah÷2
3.ah÷21003324.完全相同
5.36.8厘米2105厘米2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3.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 教案 (3)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3.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 教案 (3)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教学反思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着重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加深三角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

重点在于理解三角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还要强调学生不能忽略三角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

上课前我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我们所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通过平移后得到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帮助学生回忆转化的教学思想,并直接引出课题,开门见山。

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六人一组,动手拼一拼,想一想,怎么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

这一活动安排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当同学们都拼好之后,我找个别小组介绍他们是怎么拼的,第一小组汇报,学生告诉我,他们是用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

我随即拿了两个不一样大小的锐角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学生,为什么我拼不成?学生立马就能指出因为它们形状不一样大。

然后引导学生指出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加深学生对“完全相同”的理解。

第二组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第三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

让学生继续讨论,这几种拼法有什么共同点,在交流比较中概括出结论,即“用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学生指出所拼出的都是平行四边形时,我设下问题,直角三角形拼出的不是长方形吗?学生一起告诉我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

学生只有领会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形成能力.本节课再次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因此,转化方法的习得和转化思想的应用仍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材的编排是为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他们尝试拼成已学会面积计算的图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验证,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周我们班得到了流动红旗,学校要制作流动红旗,各班做这样一面流动红旗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布?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求什么?(流动红旗的面积,也就是求三角形的面积.)2.知道了它的标准尺寸,怎么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猜测一下(28 × 25 14 × 2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1 •猜测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①数方格(说一说数方格的方法,把三角形描在长是一厘米的方格纸上,数出有多少个方格,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汇报完后动手数一数.事先准备三角形)②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求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4.4《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已给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并记忆这个公式,并能运用它来计算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理解并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件,包括导入、讲解、练习等环节。

2.学具: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些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和高来计算,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3 三角形 北京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3 三角形 北京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59-60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

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课是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

他们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他们喜欢既和谐又开放的数学课堂,课堂中乐于动手操作,喜欢在玩中学,他们渴望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不善于归纳总结。

所以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

因此在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时,需要教师用特别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满足他们的需求。

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因此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体会三角形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教材59页主题图。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3.三角形的特征 教案 (1)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3.三角形的特征 教案 (1)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实际动手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对三角形进行了的分类,按角的大小分,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贴图二、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1.(1)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生: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2)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和?2.请同学们猜一猜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加起来共有多少度?3.师:怎样才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交流: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

4.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三角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合作。

学生操作,师辅导。

允许同桌交流5.师: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的,结果是什么?生1:我们小组是先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结果都是180°。

所以我们小组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如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的,教师说明:由于测量的人和工具不同,测量结果会有一两度的误差。

正因为这样,我们发现这些答案都很接近180°。

)生2:我们小组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平角。

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3:我们小组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向直角的方向对折,它们拼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直角,再加上原来的一个直角,共有两个直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沦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我们小组是先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分别把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再分别拼在一起,结果都拼成了一个平角。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3.三角形的特征 教案 (2)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3.三角形的特征 教案 (2)
得出: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5.一张长方形的纸,你只能剪一刀,就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1)认识腰:相等的两条边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指一指它的腰。
2)认识底角和顶角:
动手量一量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看看大小Βιβλιοθήκη 什么特点?得出: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动手量一量
得出: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都是60度。
三角形的认识
备 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按边不同给三角形分类,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会画三角形的底和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的高。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
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底。
2.动手画出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
三、总结交流(2分钟)
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汇报你有什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得出:
在三角形中,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在三角形中,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又可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动手折一折。
得出: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动手折一折。
教、学具准备: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
等腰三角形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教案教学内容: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学目的:1.经过让先生自动探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阅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求进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先生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经过操作、观察、比拟,培育先生效果看法、概括才干和推理才干,开展先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先生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进程:一、点拨激思1.数方格的效果先生依据学习资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教员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先生小声笑了起来。

为什么笑?教员问到。

先生说数方格太费事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明天我们就来研讨三角形的面积。

〔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先生由数方格方法的局限性这一看法的困惑与抵触,有效地引发了先生探求面积计算公式的生长点,使先生有了探求发现的空间。

〕2.转化的效果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生会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梯形行吗?这时先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员追问,先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需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干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窗们应用手中学具,经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应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处置下面的几个效果。

〔析:这里把新效果转化成了老效果来处置,有效地把学法指点融入到了教学中,给先生发明了更宽广、更真实的自主空间,无疑有利于先生可继续性开展。

〕二、探求解疑先生操作,讨论,汇报。

1.转化的图形先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四边形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公式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例题、练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三角形框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课件展示公式推导的过程。

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三角形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题目。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点,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已经掌握了转换思想,能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计算。

因此,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能够通过类比和转换思想,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转换思想,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的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PPT,用于讲解和复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提问:你们能想办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我将带领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教材,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几何图形》中的第二节《三角形的面积》。

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彩纸。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三角形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尺、三角形桌面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用彩纸剪出一个三角形,并用直尺和圆规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已知的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

4. 讲解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 底× 高÷ 22.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剪切、拼接等操作,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2.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的能力,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在黑板上的三角形,让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规律。

从而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二、呈现(10分钟)介绍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用工具(如活页板、橡皮泥等)帮助学生学习测量三角形的面积。

三、梳理(15分钟)1.用人体模型(如简易模型)来模拟三角形。

学生自己测量模型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2.通过观察学生所测的模型,让学生比较有效地学会了简单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指导学生如何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如怎样测量基边,怎样测量高度等。

四、巩固(15分钟)做练习题。

选择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用测量的方法计算三角形面积。

五、拓展(15分钟)1.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让他们分享学习的经验。

2.设计简单的实验,如不同尺寸、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相比较,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面积的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让学生回答问题并纠正错误的概念。

强调加强测量的技巧,并鼓励学生用测量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面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验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后记:教学结束后,我发现学生在测量时需要注意,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

在练习题中,一些学生仍然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知识点巩固,加强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以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北京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学案(一)

北京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学案(一)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一)
一、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是()。

(2)一个三角形底是5cm,高是7cm,面积是()。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m2,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1.25公顷=()平方米
5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A.长方形
B.正方形
C.梯形
D.平行四边形
(2)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它的()
A.底和高
B.底的面积
C.高和面积
(3)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6cm,三角形的底是()cm。

A.8
B.32
C.16
D.无法确定
三、计算下面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8.6m ,高是2.7m (2)底是10dm ,高是7.3dm
四、量出下面图形中你需要的长度,求出图形的面积。

(单位:cm )
五、应用题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0.24 m 2
,高是6dm ,底是多少dm ?
(2)一块三角形地,底长是150m ,高是50m ,共收油菜籽1762.5千克,平均每公
顷产油菜籽多少千克?
六、一个三角的底长3m ,如果底延长1m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增加1.2 m 2。

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m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一)
一、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是()。

(2)一个三角形底是5cm,高是7cm,面积是()。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m2,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1.25公顷=()平方米
5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A.长方形
B.正方形
C.梯形
D.平行四边形
(2)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它的()
A.底和高
B.底的面积
C.高和面积
(3)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6cm,三角形的底是()cm。

A.8
B.32
C.16
D.无法确定
三、计算下面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8.6m ,高是2.7m (2)底是10dm ,高是7.3dm
四、量出下面图形中你需要的长度,求出图形的面积。

(单位:cm )
五、应用题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0.24 m 2
,高是6dm ,底是多少dm ?
(2)一块三角形地,底长是150m ,高是50m ,共收油菜籽1762.5千克,平均每公
顷产油菜籽多少千克?
六、一个三角的底长3m ,如果底延长1m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增加1.2 m 2。

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m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