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1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常见的安全标志2. 我国的气候特点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动物的生命周期5. 水的性质与用途6. 空气的力量7.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8. 光的反射与折射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特点、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声音与光的传播等概念。
2. 教学重点:安全标志的认识、水的性质与用途、空气的力量、声音与光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安全标志卡片、气候图、植物生长模型、动物生命周期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安全标志,引发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图片、实例进行生动讲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 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在校园内看到的安全标志,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描述我国的一种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3)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4)画出一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图。
(5)实验:探究水的性质与用途。
(6)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7)思考:声音和光是如何传播的?答案:(1)如:禁止通行、当心触电等,作用:保障师生安全。
(2)如:四季分明,影响: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如: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
(4)如:蝴蝶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课:天气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和表现- 掌握描述天气的词汇- 能够根据天气情况采取适当的行为教学准备:- 天气图片或卡片- 天气描述词卡片- 模拟天气变化的实验器材教学过程:1. 通过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的特征。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描述天气的词汇,例如:晴朗、阴天、多云、下雨、刮风等。
3. 制作一个模拟天气变化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天气变化,如温度、湿度等对天气的影响。
4. 练使用天气描述词进行口头表达,让学生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天气,并说明原因。
5.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天气情况思考适当的行为,如晴天时可以户外活动,下雨时要带上雨具等。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描述。
- 带领学生制作天气预报板,可以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学生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学生能否根据不同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行为第二课:四季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四季的变化特点和原因- 研究描述四季特征的词汇- 能够用简单语句描述四季的变化教学准备:- 四季图片或卡片- 描述四季特征的词卡片教学过程:1. 展示四季的图片或卡片,向学生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 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描述四季特征的词汇,例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炎热、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寒冷等。
3. 讨论四季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公转和倾斜引起的影响。
4. 练使用四季特征词进行口头表达,让学生以简单语句描述每个季节的变化。
5.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描述当前的季节及其特点,并比较不同季节的差异。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描述。
- 带领学生制作四季变化的手工作品,表达对不同季节的喜爱。
教学评价:- 学生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学生对当前季节及其特点的描述是否准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 第二章《动物》:详细内容为各种动物的特点、分类、生活习性等。
3. 第三章《空气与水》:详细内容为空气和水的性质、循环、用途等。
4.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为天气现象、气候变化、气象知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空气与水、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分类、空气与水的循环、天气现象的形成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空气与水、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 动物的特点与分类3. 空气与水的性质、循环4. 天气与气候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分类。
(3)调查家乡的空气质量,分析原因。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3)空气质量原因: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
(4)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温度适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1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1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创造、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
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
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开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1. 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1课时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时机。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
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
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
(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
大一些?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五、拓展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教学目标:篇二1、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受科学1.2 玩中探究1.3 做个小小科学家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2.2 植物的生长2.3 动物的适应性3.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与力3.1 物体的运动3.2 力的作用3.3 机械的应用4. 第四章: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4.3 眼睛与视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兴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力的作用演示器材、光学实验器材录音机、投影仪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6.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表、关键词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 注重逻辑性,突出重点、难点。
3.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第二章: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拍照记录,描述其变化。
第三章: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演示力的作用。
第四章:观察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画图描述。
2. 答案:第一章:观察记录表。
第二章:植物生长过程的照片和描述。
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7篇
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7篇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瓷与玻璃的相同与不同。
(2)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和瓷的相同与不同,如硬度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颗粒的粗细不同等。
2.知识与技能:(1)认识玻璃和陶瓷特点的相同点,如不会生锈、腐烂,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被打碎等。
它们的不同点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
(2)了解玻璃与陶瓷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制造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
(2)体会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的应用还相当普遍。
二.教学准备;1.学生自带一些玻璃、陶瓷用品,变色眼镜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物品是什么做的,干什么用的。
(1)学生汇报。
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做的,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
在些什么用途?(2)师生小结。
2.研究玻璃和陶瓷。
(1)用放大镜观察、铅笔敲、互相刻划以及其他工具,研究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
(2)学生研究后汇报。
(3)教师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后会变软,而陶瓷不会变软;玻璃可以再加工,而陶瓷不能再加工。
它们都可以作为盛东西的容器,而且保存效果好,因为他们不会生锈、腐烂。
(4)师生共同小结小结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比较陶片和瓷片有什么不同。
可以用互相刻划比较软硬,放大镜观察颗粒的大小。
从而区别陶与瓷。
4.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1)介绍中国的陶瓷技术。
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
在英文中“陶瓷”与“中国”是一个词,“ahina”。
(2)学生阅读p56的图,想象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3)小组交流。
(4)个别同学汇报交流。
5.介绍陶瓷和玻璃的广泛用途。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作者整理了5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2、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
3、能够仔细,耐心观察实验现象并积极主动的与同组同学相互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并能分辨出什么物体在水中可以溶解,什么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教学难点:知道加快物体溶解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教学准备:教师用具:砂糖、高锰酸钾、一盆凉水、一瓶热水。
学生用具:共分五组,每组一次性杯子5个、木棒一根、砂石、食盐、味精、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实验表一张。
教学方法:小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等等多种方法相互协调使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引入(1)师出示一撮砂糖问:同学们看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平时用它来干什么?(2)现在我们就来冲一杯糖水喝,(师边说边冲)谁来尝尝?指名尝试。
.师及时提示:注意不熟悉的物品我们能不能直接用口尝?为什么?(3)师举起杯子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糖到哪里去了?并直接板书课题。
(4)师重复是否真的化了呢?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出来,得用实验验证一下才行。
2 、设计实验证明师述:为了让同学们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有颜色的物品————高锰酸钾,来代替砂糖。
师出示高锰酸钾让学生观看并解释:高锰酸钾是一种化学药品,现在跟我一起认识它(教师带领学生齐读两遍)不要看它这么小它可很神秘噢!我把它放入水中你们可要仔细观察。
师提问: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到哪里去了?谁来说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得越来越小,较后消失了,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师总结:我们把像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溶解现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
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
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颜色课时一: 我喜欢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运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
- 教学重点: 喜欢的颜色的表达和句型运用。
- 教学准备: 卡片、彩色笔、图片等。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多种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问答训练。
- 研究新词汇: 教师出示图片和单词卡片,帮助学生研究并记忆与颜色相关的词汇。
- 句型练: 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 拓展活动: 制作彩色海报,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颜色。
- 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研究内容,并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喜欢的颜色。
课时二: 大自然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中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 教学重点: 大自然中的颜色观察和简单描述。
- 教学准备: 彩色图片、小动物标本等。
- 教学过程:- 复导入: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并通过问题提醒学生大自然中的颜色。
- 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多张大自然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颜色。
- 探索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 小结巩固: 教师总结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颜色的敏感度。
- 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短文,描述大自然中的颜色。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数字课时一: 数字的认识-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0-9的数字,并了解数字的用途。
- 教学重点: 数字1-9的认识和用途。
- 教学准备: 卡片、数字图案等。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使用卡片出示数字1-9,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出数字。
- 数字游戏: 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 数字用途: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 练巩固: 学生个别练、小组活动等,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用途。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种子、根、茎、叶等基本结构。
2. 第2章《动物的生活》: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3. 第3章《水的循环》:了解水循环过程,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4. 第4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水循环以及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水循环过程、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动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水循环、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标本,水循环模型,气象观测工具。
2. 学具:放大镜、画笔、记录本、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4)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2. 例题讲解:(1)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种子、根、茎、叶等基本结构。
(2)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点。
(3)通过图示,讲解水循环过程,使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4)结合实际观测数据,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植物生长图。
(2)让学生描述动物的特点,制作动物卡片。
(3)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4)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记录天气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种子、根、茎、叶2. 动物的特点:种类、生活习性3. 水循环:三态变化4. 天气与气候:观测方法、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植物生长图。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
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
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
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
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
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
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
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
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
(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一课什么是科学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教学重难点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学生实验成果第二课科学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观察实验报告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学会如何利用力教学重难点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力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力是什么”,引出课堂主题2. 研究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例如重力、摩擦力等3. 力的测量: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等4. 利用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力的实验,学会如何利用力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四课生活中的定向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2. 掌握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1.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2. 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定向”,引入课堂主题2.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介绍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3. 定向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如何使用地图和罗盘进行定向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定向实践成果第三单元声音传播第五课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声音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是什么”,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的源头和产生方式,例如乐器、嗓子等3. 声音的传播: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例如声音的传播速度等4. 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六课声音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学会利用声音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利用声音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的作用和用途”,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利用:讲解声音的常见用途,例如广播、聆听音乐等3. 利用声音:引导学生设计并实践利用声音的小项目,例如制作乐器、录制广播等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践项目成果总结本教案以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基础,设计了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和第三单元声音传播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水槽、橡皮泥,水杯、盐、细铁丝。
2、学生准备:橡皮泥、铝箔、潜水艇、筷子、塑料管、泡沫板、生鸡蛋或土豆、硬币、针线。
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记录卡、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门新课——科学,谁能说一说,你认为科学课上我们会做些什么?”(学习科学知识,观察,做可实验,进行科学考察等活动)“对,科学课上我们就是要记性一些观察、实验,要亲身经历一个个的认识周围环境,认识周围事物的探究活动,在研究、认识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
可不要小看这一个个的活动,今天我们人类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科学家在观察、实验、研究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
谁知道一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二、学生自主学习。
1、看图上的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棵大树,叶子,枝条,茎……)让学生把看到的记录在活动本上。
2、回忆曾经看到的树。
师:“你在大树前看到过什么?” (生说出记录)“想再去看一看吗?” 生在说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用记录的词语:嫩绿、绿叶、黄叶;大树、小树;绿皮、干皮等3、观察一棵树。
(1)讨论观察方案。
师:“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2)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大树前开始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学生把看到的记录在活动本上。
4、比较三次的记录。
带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三章《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四章《水和空气》。
详细内容如下: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种子发芽、植物的生长、开花与结果。
2.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动物的运动、动物的食物、动物的适应。
3. 我们周围的材料:常见的材料、材料的分类与特点、材料的用途。
4. 水和空气:水的性质、水的循环、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
2.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3. 认识常见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提高学生的生活常识。
4. 了解水和空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水和空气的性质。
2.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动物的运动和食物、区分不同类型的材料、认识水和空气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材料样品、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放大镜、剪刀、胶水、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植物种子、动物模型等教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种子发芽植物的生长开花与结果2. 动物的的生活与适应:动物的运动动物的食物动物的适应3. 我们周围的材料:常见的材料材料的分类与特点材料的用途4. 水和空气:水的性质水的循环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
(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板书)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
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
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
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
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
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
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
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三、回忆中的大树
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
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
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
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
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
真正的大树吗?
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
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