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轮系及其设计讲述素材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第6章轮系及其设计(精)
2. 差动轮系 在图6.2所示的周转轮系中,若中心轮1、3均不固定,则整个
轮系的自由度 F 3 4 2 4 2 2 。这种自由度为2的周转轮系称 为差动轮系。为了使该轮系具有确定的运动,需要两个原动件。
此外,周转轮系还可根据其基本构件的不同加以分类。设轮
系中的中心轮用K表示,系杆用H表示。由于图6.2所示轮系中有 两个中心轮,所以又可称其为2K-H型周转轮系。而图6.3所示 轮系又可称为3K型周转轮系,因其基本构件是1、3、4三个太阳
H,则其转化轮系的传动比 iAHB 可表示为
iAHB
AH BH
A H B H
f (z)
(6.3)
若一个周转轮系转化轮系的传动比为“+”,则称其为正号
机构;反之则称其为负号机构。
●6.3.3 转化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 使用转化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如下: (1) 式(6.3)只适用于转化轮系中齿轮A、齿轮B和系杆H轴线平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不仅需要知道传动比的大小,还需要确 定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转向关系。下面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 论。 1. 平面定轴轮系
如图6.1所示,该轮系由圆柱齿轮组成,其各轮的轴线互相平 行,这种轮系称为平面定轴轮系。在该轮系中各轮的转向不是相
同就是相反,因此它的传动比有正负之分。所以规定:当两者转
即
i15
1 5
i12
i2'3
i3' 4
i45
z2 z3 z4 z5 z1z2' z3' z4
上式表明: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组成该轮系的各对啮合齿
轮传动比的连乘积;其大小等于各对啮合齿轮中从动轮齿数的连
第6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ppt课件
i1H3
H 1
H 3
1 H z 2 z3 z 3
3 H
z1z2
z1
右边各轮的齿数为已知, 左边三个基本构件的参数 中,如果已知其中任意两 个,则可求得第三个参数。 于是,可求得任意两个构 件之间的传动比。
上式“-”说明在转化轮系中ωH1 与ωH3 方向相反。 通用表达式:
i
H AB
1)用“+” “-”表
示
转向相反
适用于平面定轴轮系 (轴线平行,两轮转向 不是相同就是相反)。
ω1 1
ω2 p
2 vp
转向相同 p vp
ω1 作者:潘存云教授
1 2
ω2
外啮合齿轮:两轮转向相反,用“-”表示; 内啮合齿轮:两轮转向相同,用“+”表示。
2)画箭头 外啮合时:
两箭头同时指向(或远离)啮合点 头头相对或尾尾相对。
i55
5 z6z1z2z3z4z5 5 z5z7z1z2z3z4
1
三、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基本构件:太阳轮(中心轮)、行星架(系杆或转臂)。 其它构件:行星轮。 由于轮2既有自转又有公转,故不能直接求传动比
2K-H型
ω3
2
H
作者:潘存云教授
-ωH
1 3 轮1、3和系杆
作定轴转动
2
ω2
H
3
ωH
第6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
6-1 轮系的类型 6-2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6-3 轮系的功用 6-4 轮系的效率 6-5 轮系的设计 6-6 其他类型行星传动简介
6-1 轮系的类型
定义:由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简称轮系 轮系分类
定轴轮系 周转轮系 复合轮系 (轴线固定)(轴有公转)(两者混合)
机械原理第六章轮系及其设计
则相邻两轮之间的夹角为:φ=2π/k
3 O1 2
A φφ O2
θ 1
A’
在位置O1装入第一个行星轮, 固定轮3,转动系杆H,使φH=φ, 此时,行星轮从位置O1运动到位置O2, 而中心轮1从位置A转到
位置A’,转角为θ。
∵ θ/φ=ω1 /ωH =i1H =1+(z3 /z1 )
=(1+ z3 ) z1 z3 2
1 3
1 3
3'
2
2' 4
13
H
输出
1'
4、联立求解:
i1H
1 H
z1
z3 z1
1 z1z2 z3
z2 z3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四分。
例6-7
(H,5为一整体)
H
电动卷扬机减速器
z1=24,z2=48,z2'=30, z3=90,z3'=20,z4=30, z5=80,求i1H
(四)联立 i1H 31
n1 1450r / min
nH
n1 i1H
1450 46.77r / min 31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四分。
轮系的功用 实例比较
1)获得较大的传动比,而且结构紧凑。 一对齿轮i<8, 轮系的传动比i可达10000。
2)实现分路传动。如钟表时分秒针;动画:1路输入→6路输出
40 30
4 3
n1'
3 2
n4
n3'
3 4
n4
(b) (c)
(3)联系条件
n1' n1, n3' n3
3 n1' n1 2 n4
3 n3 n3' 4 n4
3 O1 2
A φφ O2
θ 1
A’
在位置O1装入第一个行星轮, 固定轮3,转动系杆H,使φH=φ, 此时,行星轮从位置O1运动到位置O2, 而中心轮1从位置A转到
位置A’,转角为θ。
∵ θ/φ=ω1 /ωH =i1H =1+(z3 /z1 )
=(1+ z3 ) z1 z3 2
1 3
1 3
3'
2
2' 4
13
H
输出
1'
4、联立求解:
i1H
1 H
z1
z3 z1
1 z1z2 z3
z2 z3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四分。
例6-7
(H,5为一整体)
H
电动卷扬机减速器
z1=24,z2=48,z2'=30, z3=90,z3'=20,z4=30, z5=80,求i1H
(四)联立 i1H 31
n1 1450r / min
nH
n1 i1H
1450 46.77r / min 31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四分。
轮系的功用 实例比较
1)获得较大的传动比,而且结构紧凑。 一对齿轮i<8, 轮系的传动比i可达10000。
2)实现分路传动。如钟表时分秒针;动画:1路输入→6路输出
40 30
4 3
n1'
3 2
n4
n3'
3 4
n4
(b) (c)
(3)联系条件
n1' n1, n3' n3
3 n1' n1 2 n4
3 n3 n3' 4 n4
第六章轮系及其设计
解:此轮系可看作由轮1、2、3 此轮系可看作由轮 、 、 和行星架H组成的行星轮系及 和行星架 组成的行星轮系及 由轮4、 、 、 和行星架 和行星架H组 由轮 、2'、2、3和行星架 组 成的另一行星轮系组合而成。 成的另一行星轮系组合而成。
3 H 1 4
组成的行星轮系中, (1)在1-2-3-H组成的行星轮系中,有: ) 组成的行星轮系中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结论
三、输出轴转向的表示 1、平面定轴轮系
有 动轮 数 乘 齿 的 积 ω1 m所 从 i= = (−1) ω5 所 主 有 动轮 数 乘 齿 的 积
m——外啮合的次数 惰轮:
z2 z3 z4 z5 z2 z3 z5 ω1 i15 = = −i12i23i3′4i4′5 = − =− ω5 z1z2' z3′ z4 z1z2' z3′
1
3 H
O 2 4 2′ ′
O
例:汽车后桥的差速器(直线) 汽车后桥的差速器(转弯)
汽车后轮中的传动机构
直线
n3 + n1 nH = = n4 2
n1 = n3 = nH
左拐弯
n3 + n1 nH = = n4 2
若
Z4 = 2Z5
则
n5 = 2n4
例2: 电动卷扬机减速器 Z1=24,Z2=48,Z2'=30, Z3=90,Z3'=20,Z4=30, Z5=80,求i1H
2. 实现变速传动
1 II 2
I 1' 2'
换档变速传动机构,在主动轴转速不变的条件下, 换档变速传动机构,在主动轴转速不变的条件下,通 过换档可使从动轴得到不同的转速。 过换档可使从动轴得到不同的转速。
3 H 1 4
组成的行星轮系中, (1)在1-2-3-H组成的行星轮系中,有: ) 组成的行星轮系中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结论
三、输出轴转向的表示 1、平面定轴轮系
有 动轮 数 乘 齿 的 积 ω1 m所 从 i= = (−1) ω5 所 主 有 动轮 数 乘 齿 的 积
m——外啮合的次数 惰轮:
z2 z3 z4 z5 z2 z3 z5 ω1 i15 = = −i12i23i3′4i4′5 = − =− ω5 z1z2' z3′ z4 z1z2' z3′
1
3 H
O 2 4 2′ ′
O
例:汽车后桥的差速器(直线) 汽车后桥的差速器(转弯)
汽车后轮中的传动机构
直线
n3 + n1 nH = = n4 2
n1 = n3 = nH
左拐弯
n3 + n1 nH = = n4 2
若
Z4 = 2Z5
则
n5 = 2n4
例2: 电动卷扬机减速器 Z1=24,Z2=48,Z2'=30, Z3=90,Z3'=20,Z4=30, Z5=80,求i1H
2. 实现变速传动
1 II 2
I 1' 2'
换档变速传动机构,在主动轴转速不变的条件下, 换档变速传动机构,在主动轴转速不变的条件下,通 过换档可使从动轴得到不同的转速。 过换档可使从动轴得到不同的转速。
机械设计基础 第6章 轮系
• 实际轮系传动比: i1k n1 nk
写转化轮系传动比 定义及大小,1,K, H轴线必须平行
注意:转向判别用+-
号,判别错误影响糟
矣,千万当心也!!
抓住要领!!!
机械设计基础 —— 轮系
例题1
• 如图所示。已知:z1=100, z2=101, z2’=100, z3=99 • 试求传动比 iH1
向相反, 则传动比为负(最后通过箭头法判断后补充上去)
• 轴线不平行的构件间的传动比, 没有 "+"、"-"
机械设计基础 —— 轮系
6-3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 周转轮系:至少有一个齿 轮的轴线不固定,而绕其
它齿轮的轴线回转
-nH
3
2 n2 H nH 1O
n1 n3
2
H O
1
• 周转轮系与定轴轮系的区别: • 是否存在转臂 • 转化轮系:周转轮系加上 -wH 3 ( -nH )运动后变成的定轴轮系
(1)3 z2z4z5z7 z1 z3 z4 z6
2
•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 =从动轮齿数积/主从动轮齿数积
• 首末两轮的转向取决于外啮合齿轮的对数 • 齿轮4 (惰轮)不影响大小, 但改变转向
3
4
5 6
7 1
3
5 6
7
机械设计基础 —— 轮系
空间定轴轮系传动比
• 传动比的大小:
n1 1 9190919
nH
11000000
n1 919091911 11
nH 110000
10100000
iH1
1 i1H
nH n1
10100000
电子课件-《机械基础(第六版)》-A02-3658 6第六章 轮系
三、实训设备及工具
单级齿轮减速器一台 钳工工作台 活扳手 手锤 旋具 其他钳工拆装工具
1.分析结构,拟定拆卸步骤
(1)单级齿轮减速器主要由箱体和箱盖, 齿轮轴、输出轴及其上的齿轮、轴承、定 位套等零件组成 (2)拆卸时,先拆卸箱盖及其上零件,然 后拆卸齿轮轴组件和输出轴组件等
2.拆卸箱盖
(1)拆卸减速器前,首先要观察减速器 的外部结构,分析其上各零件的作用
机械基础
第六章 轮 系
第六章 轮 系
§6—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 §6—2 定轴轮系传动比及计算 §6—3 实训环节——减速器的拆装
第六章 轮 系
为满足机器的功能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所采 用的多对相互啮合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轮系
三级齿轮减速器
第六章 轮 系
§6—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
一、轮系的分类
第六章 轮 系
§6—2 定轴轮系传动比及计算
一、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
若外啮合齿轮的对数是偶 数,则首轮与末轮的转向相 同;若为奇数,则转向相反
若轮系中含有锥齿轮、蜗轮蜗杆或齿轮齿 条时,只能用标注箭头的方法判断旋向
二、传动比
1.传动路线分析
运动和动力由轴 Ⅰ经轴Ⅱ传到轴
Ⅲ
例1 分析轮系的传动路线,并判断轴Ⅵ的旋向 解
(2)用手锤轻轻敲击定位 销的低端,拆下定位销
(3)用活扳手将箱体与箱盖 上的连接螺栓上的螺母拆下
(4)将箱盖及其上零件拆下
(5)观察箱体内各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
3.拆卸齿轮轴和输出轴
(1)将齿轮轴和输 出轴及轴上零件随轴 一起从箱体中取出
(2)拆卸齿轮轴和输 出轴上的零件
4.装配减速器
(1)将零件清洗、擦拭干净 (2)将齿轮轴和输出轴上的零件安装好 (3)将透盖安装到箱体上 (4)安装齿轮轴组件和输出轴组件,调整位置
第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
z3 1 H 1 z1
已知ωH ,可求出ω1 ,则 :
i1H
1 H
应用上式时应注意:
1)上式只适用于输入、输出轴轴线与系杆H的回
转轴线重合或平行时的情况。
2)式中“±”号的判断方法同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的正、负号判断方法相同。
3)将ωA、ωK、ωH的数值代入上式时,必须同时
1 ( n1 n3 ) 2
差动轮系的运动合成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机床、计算 机构和补偿调整等装置中。
差动轮系可以将一个基本构件的主动转动按所需比例分解 成另两个基本构件的不同转动。
运动输入
rL n4 r rL n3 n4 r n1
运动输出
汽车后桥的 差动器能根据 汽车不同的行 驶状态,自动 将主轴的转速 分解为两后轮 的不同转动。
原周转轮系中 各构件的角速度
转化机构中各 构件的角速度
H H H H 0 1H 1 H
H 1
3
3H 3 H
周转轮系的转化机构为一定轴轮系,因此转化
机构中输入和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可用定轴轮系传 动比的计算方法求出,转向也可用定轴轮系的判断 方法确定。
求解周转轮系 的传动比
计算该转化机构(定轴 轮系)的传动比:
i
H 13
z3 z3 z2 ( z )( z ) ( z ) 1 2 1
H 1 H 3
1 H 3 H
输入轴
输出轴
z3 1 H 3 H z1
构件名称 系杆H 中心轮1 中心轮3
H H H H 0 1H 1 H
(2024年)机械设计基础第06章轮系ppt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第06章轮系ppt课件
2024/3/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6
• 轮系概述 • 定轴轮系 • 周转轮系 • 复合轮系 • 轮系的效率与润滑 • 轮系的设计与应用
2
01 轮系概述
2024/3/26
3
轮系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 轮系。
分类
根据轮系中齿轮的轴线位置是否固定, 可分为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两大类。
16
复合轮系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
汽车变速器中的复合轮系,通过 不同的齿轮组合实现不同的传动 比,从而改变汽车的行驶速度和 牵引力。
实例二
工业机械中的复合轮系,用于实 现复杂的运动轨迹和精确的位置 控制,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 线等。
实例三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复合轮系,用 于实现高速、高精度的传动和控 制系统,如飞机发动机、导弹制 导系统等。
[传动比公式]
2024/3/26
12
周转轮系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
汽车自动变速器
实例二
行星齿轮减速器
实例三
差速器
2024/3/26
13
04 复合轮系
2024/3/26
14
复合轮系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由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或者由几个周转轮系)组合而成,称为复合轮系。
结构
复合轮系的结构复杂,通常包含多个齿轮、轴、轴承等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通过特定的组合方式实现不同的传动 比和输出转速。
7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024/3/26
传动比定义
01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之比,用i表示。
2024/3/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6
• 轮系概述 • 定轴轮系 • 周转轮系 • 复合轮系 • 轮系的效率与润滑 • 轮系的设计与应用
2
01 轮系概述
2024/3/26
3
轮系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 轮系。
分类
根据轮系中齿轮的轴线位置是否固定, 可分为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两大类。
16
复合轮系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
汽车变速器中的复合轮系,通过 不同的齿轮组合实现不同的传动 比,从而改变汽车的行驶速度和 牵引力。
实例二
工业机械中的复合轮系,用于实 现复杂的运动轨迹和精确的位置 控制,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 线等。
实例三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复合轮系,用 于实现高速、高精度的传动和控 制系统,如飞机发动机、导弹制 导系统等。
[传动比公式]
2024/3/26
12
周转轮系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
汽车自动变速器
实例二
行星齿轮减速器
实例三
差速器
2024/3/26
13
04 复合轮系
2024/3/26
14
复合轮系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由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或者由几个周转轮系)组合而成,称为复合轮系。
结构
复合轮系的结构复杂,通常包含多个齿轮、轴、轴承等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通过特定的组合方式实现不同的传动 比和输出转速。
7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024/3/26
传动比定义
01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之比,用i表示。
机械原理____6轮系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____6轮系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结构和其运动规律的学科,是机械工程的基础科
学之一、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包括机构运动的规律、机械结构的设计、力
的传递和变换机构等。
其中,轮系是机械结构中常见的一种设计,特别是
6轮系。
6轮系是指由6个轮组成的机械结构。
它由两对相对运动的轮组成,
每对轮之间通过传动装置来实现转动的传递。
6轮系通常用于驱动较大的
机械装置,例如汽车、船只、起重机等。
在设计6轮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轮的选择和定位:选择合适的轮可以提高传动效率和承载能力。
轮
的定位也需要考虑力的传递和轴的支撑等问题。
2.传动装置的选择:传动装置主要有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形式。
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传动装置。
3.力的传递和变换:在6轮系中,力需要通过传动装置从一个轮传递
到另一个轮。
设计时需要考虑轮与传动装置之间的接触条件,以及力的传
递路径等。
4.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6轮系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以确保其能够承受工作条件下的载荷和应力。
5.动力系统的选择:动力系统通常由驱动轮和动力装置组成,如电机、发动机等。
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动力系统。
6.其他特殊要求: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要求,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
的要求,如精度、速度、噪声等。
总结起来,设计6轮系需要考虑轮的选择和定位、传动装置的选择、力的传递和变换、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动力系统的选择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等因素。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需要综合考虑,才能设计出满足要求的6轮系机械结构。
《轮系及其设计》课件
轮系的分类
混合轮系:既有定轴轮系又 有动轴轮系的特点
动轴轮系:至少有一个齿轮 的轴线是运动的
定轴轮系:所有齿轮的轴线 都固定在同一个轴线上
差动轮系:两个齿轮的轴线 相互平行,但方向相反
平行轮系:两个齿轮的轴线 相互平行,方向相同
交错轮系:两个齿轮的轴线 相互垂直,方向相反
轮系的应用场景
汽车:驱 动车轮、 转向系统、 悬挂系统 等
轮系及其设计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轮系的设计原则和方 法
04
轮系的概述
02
轮系的组成和特点
03
轮系的优化和改进
05
轮系的发展趋势和未 来展望
06
添加章节标题
轮系的概述
轮系的定义
轮系可以改变运动方向、速 度和力矩
轮系是由多个齿轮组成的传 动系统
轮系可以分为定轴轮系和周 转轮系
轮系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 航空等领域
轴承的种类和特点
滚动轴承:具有滚动体,如球、滚子等,摩擦小,寿命长, 适用于高速、重载场合
滑动轴承:无滚动体,摩擦大,寿命短,适用于低速、轻载 场合
球轴承:摩擦小,寿命长,适用于高速、重载场合
滚子轴承:摩擦大,寿命短,适用于低速、轻载场合
自润滑轴承:无需润滑,适用于无油、无水场合
陶瓷轴承:耐磨损,耐高温,适用于恶劣环境场合
机械设备: 传动系统、 减速器、 增速器等
航空航天: 飞机起落 架、直升 机旋翼等
医疗器械: 手术机器 人、康复 设备等
家用电器: 洗衣机、 吸尘器等
工业自动 化:机器 人、自动 化生产线 等
轮系的组成和特 点
齿轮的种类和特点
直齿圆柱齿轮:结构简单, 制造方便,音小,但制造难度较大
《机械原理》第六章轮系及其设计
1 3
4'
5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大小:
iij
i j
(1)m
从动轮齿数连乘积 主动轮齿数连乘积
转向: 画箭头法(适合任何定轴轮系)
(1)m 法(只适合所有齿轮轴线都平行的情况)
结果表示:
i1k
1 k
从动齿轮齿数连乘积
± 主动齿轮齿数连乘积
(输入、输出轴平行)
图中画箭头表示(其它情况)
结论:① 轮系传动比等于各级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
z5 z4
齿轮1为主动轮,齿轮5为从动轮
i12 i2'3 i34 i45
1 2
2 3
3 4
4 5
1 5
i15
i15
1 5
z2 z3 z4 z5 z1z2' z3' z4
i15
1 5
n1 n5
i12
1 2
z2 z1
i23
2 3
z3 z2
i34
3 4
z4 z3
i45
4 5
z5 z4
i15
1 5
i12 i 23 i 34 i45
z2z3z4z5 z1z2 z3 z4
3 2
3 4
1 4
5 齿轮1为主动轮,齿轮5为从动轮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结论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从动轮转向的确定
1.平面定轴轮系(各齿轮轴线相互平行)
(1)法一:当轮系的主、从动 轮轴线平行时,内啮合时两者转向 相同用“”号表示;外啮合时两 者转向相反,用“”号表示。
根据基本构件不同分类
2K-H 型 3K 型 K-H - V型
单排2K-H 型
4'
5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大小:
iij
i j
(1)m
从动轮齿数连乘积 主动轮齿数连乘积
转向: 画箭头法(适合任何定轴轮系)
(1)m 法(只适合所有齿轮轴线都平行的情况)
结果表示:
i1k
1 k
从动齿轮齿数连乘积
± 主动齿轮齿数连乘积
(输入、输出轴平行)
图中画箭头表示(其它情况)
结论:① 轮系传动比等于各级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
z5 z4
齿轮1为主动轮,齿轮5为从动轮
i12 i2'3 i34 i45
1 2
2 3
3 4
4 5
1 5
i15
i15
1 5
z2 z3 z4 z5 z1z2' z3' z4
i15
1 5
n1 n5
i12
1 2
z2 z1
i23
2 3
z3 z2
i34
3 4
z4 z3
i45
4 5
z5 z4
i15
1 5
i12 i 23 i 34 i45
z2z3z4z5 z1z2 z3 z4
3 2
3 4
1 4
5 齿轮1为主动轮,齿轮5为从动轮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结论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从动轮转向的确定
1.平面定轴轮系(各齿轮轴线相互平行)
(1)法一:当轮系的主、从动 轮轴线平行时,内啮合时两者转向 相同用“”号表示;外啮合时两 者转向相反,用“”号表示。
根据基本构件不同分类
2K-H 型 3K 型 K-H - V型
单排2K-H 型
机械基础第6章轮系
5 空间定轴轮系
第6章 轮系
2)周转轮系: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运动
3 2
O2
O1
OH
1
行星轮系
3 2
O2
O1
OH
O3
1
差动轮系
第6章 轮系 §6-2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a) 传动比的大小
轮系的传动比: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角速度(或转速)之比。
iab=a/b=na/nb
(b) 传动方向 确定首末两轮的转向关系。
1
n2
z 1 n4nH z2'z3
2
3)联立求解
4)注意符号
n1nH z2z3..z.k nknH z1z2'..z.k1'
3 4
2'
3
H
2'
OH
4
分清轮系的组成→分别写出各个轮系的传动比→找出轮 系之间的运动关系→联立方程解。
第6章 轮系
注意:
a、齿数比连乘积前的符号; b、已知转速应以代数量代入:即带“+”或“-” ; c、求出的转速也带有符号,“+”表示与假定的正方向相同,
4.式(5-2)只适于G、K轮与转臂H轴线平行时
例: 5
解:
求nH与n1的关系
i1H3
n1H n3H
n1 nH n3 nH
= -Z3/ Z1
第6章 轮系
注意n有符号
行星轮系
差动轮系
n3=0 n1= nH(1+ Z3/ Z1)
n1= nH(1+ Z3/ Z1) - n3 Z3/Z1
设n1为正,n3为负
→其齿数对传动比无影响
惰轮
作用: ①控制转向 ②中心距较大时可使机构紧凑
第6章 轮系
2)周转轮系: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运动
3 2
O2
O1
OH
1
行星轮系
3 2
O2
O1
OH
O3
1
差动轮系
第6章 轮系 §6-2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a) 传动比的大小
轮系的传动比: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角速度(或转速)之比。
iab=a/b=na/nb
(b) 传动方向 确定首末两轮的转向关系。
1
n2
z 1 n4nH z2'z3
2
3)联立求解
4)注意符号
n1nH z2z3..z.k nknH z1z2'..z.k1'
3 4
2'
3
H
2'
OH
4
分清轮系的组成→分别写出各个轮系的传动比→找出轮 系之间的运动关系→联立方程解。
第6章 轮系
注意:
a、齿数比连乘积前的符号; b、已知转速应以代数量代入:即带“+”或“-” ; c、求出的转速也带有符号,“+”表示与假定的正方向相同,
4.式(5-2)只适于G、K轮与转臂H轴线平行时
例: 5
解:
求nH与n1的关系
i1H3
n1H n3H
n1 nH n3 nH
= -Z3/ Z1
第6章 轮系
注意n有符号
行星轮系
差动轮系
n3=0 n1= nH(1+ Z3/ Z1)
n1= nH(1+ Z3/ Z1) - n3 Z3/Z1
设n1为正,n3为负
→其齿数对传动比无影响
惰轮
作用: ①控制转向 ②中心距较大时可使机构紧凑
第6章 轮系讲解学习
解:
n坯n9 分析题意可知:
1)齿坯由蜗轮9带动回转,所以
n刀64或n坯 1 n坯 n刀 64
2)滚刀回转1周,齿坯回转1个齿,即1/64周,所以
i刀坯 nn坯 刀zz12zz43zz65zz76zz98zz12zz43zz75zz98
3)由此可见
i7 5z z7 5z z1 2 z z4 3 z z9 8 n n 坯 刀 1 2 3 5 1 8 5 4 1 5 0 6 1 4 3 22 5 图 滚齿机工作台传动系统
1.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i12
n1 n2
z2 z1
i23
n2 n3
z3 z2
i34
n3 n4
z4 z3
i45
n4 n5
z5 z4
i1 2 i2 3 i3 4 i4 5n n 1 2 n n 2 3 n n 3 4 n n 4 5z 2 z z2 3 z z3 4 z z4 5
解:
vn1zz2 1zz3 4ph50 5 2 6 5 8 3 7 8 35m 0/m min
Lz13p283831m 丝杠为右旋,砂轮架向右移动
图 磨床砂轮架进给机构
例:如图6-13所示轮系,齿轮1的转速为240r/min,求齿条10的 速度v10(齿轮9的模数为5mm) 。
解: 根据
d9=mz9 =5x65=325mm v10=v9 =πd9n9/(60×1000)= π×325×7.5/(60×1000) =0.128m/s v10的方向根据图示方向的判别竖直向下
定轴轮系
如图所示,黄色齿轮既自转又公转称为行星轮;绿色和白色齿轮和齿轮 的几何轴线的位置固定不动称为太阳轮,它们分别与行星轮相啮合;支持行 星轮作自转和公转的构件称为行星架或系杆。行星轮、太阳轮、行星架以及 机架组成周转轮系。一个基本周转轮系中,行星轮可有多个,太阳轮的数量 不多于两个,行星架只能有一个。
n坯n9 分析题意可知:
1)齿坯由蜗轮9带动回转,所以
n刀64或n坯 1 n坯 n刀 64
2)滚刀回转1周,齿坯回转1个齿,即1/64周,所以
i刀坯 nn坯 刀zz12zz43zz65zz76zz98zz12zz43zz75zz98
3)由此可见
i7 5z z7 5z z1 2 z z4 3 z z9 8 n n 坯 刀 1 2 3 5 1 8 5 4 1 5 0 6 1 4 3 22 5 图 滚齿机工作台传动系统
1.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i12
n1 n2
z2 z1
i23
n2 n3
z3 z2
i34
n3 n4
z4 z3
i45
n4 n5
z5 z4
i1 2 i2 3 i3 4 i4 5n n 1 2 n n 2 3 n n 3 4 n n 4 5z 2 z z2 3 z z3 4 z z4 5
解:
vn1zz2 1zz3 4ph50 5 2 6 5 8 3 7 8 35m 0/m min
Lz13p283831m 丝杠为右旋,砂轮架向右移动
图 磨床砂轮架进给机构
例:如图6-13所示轮系,齿轮1的转速为240r/min,求齿条10的 速度v10(齿轮9的模数为5mm) 。
解: 根据
d9=mz9 =5x65=325mm v10=v9 =πd9n9/(60×1000)= π×325×7.5/(60×1000) =0.128m/s v10的方向根据图示方向的判别竖直向下
定轴轮系
如图所示,黄色齿轮既自转又公转称为行星轮;绿色和白色齿轮和齿轮 的几何轴线的位置固定不动称为太阳轮,它们分别与行星轮相啮合;支持行 星轮作自转和公转的构件称为行星架或系杆。行星轮、太阳轮、行星架以及 机架组成周转轮系。一个基本周转轮系中,行星轮可有多个,太阳轮的数量 不多于两个,行星架只能有一个。
轮系及其设计.ppt
1 2
(n1
n3
)
7. 用作运动的分解
如例6-5 (p252)
等速前进时: n1 n3 n4
转弯时:
r l n1 r n4
rl n3 r n4
8. 实现结构紧凑的大功率传动
如多个行星轮结构的周转轮系
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6.2.1 一对齿轮的传动比
1. 平面齿轮
i12
1 10000
iH1 1/ i1H 10000
iAHB
AH BH
A H B H
Z从 Z主
“±”号与轮系 的结构有关。
对于平面齿轮系:
iAHB
(1)m
z从 z主
对于空间齿轮系:
2
2' H 1
3
2
1 2' 3
i1H3
1H 3H
1 H 3 H
Z2Z3 Z1Z 2
式中“-”转化轮系中1、3轮转向相反。
3. 复合轮系
复合轮系: 既有行星轮系又有定轴轮系或有若干个行 星轮系组合而成的复杂轮系。
摆线针轮减速器
6.1.2 轮系的功用
1. 实现分路传动
2. 获得较大的传动比
3. 实现变速传动
4. 实现换向传动
5. 实现较远距离的传动
6. 用作运动的合成
如例6-3 (p247)
Z1 Z3
nH
[例] Z1=30,Z2=20,Z2’=25,Z3=25, n1=100r/min, n3=200r/min,求 nH。
解:
i1H3
n1 nH n3 nH
(1)2
z2 z3 z1z2
机械原理 第六章 轮系
• 齿轮1、2-2’、3和H 组成一差动周转轮系。 • 其余的齿轮6、1”- 1’、5-5’、4组成一 定轴轮系。
2
H
(avi)
0
1 3
0
1 H 0
特点:① 有一个轴线不固定的 齿轮; ② 两个中心轮与系杆共轴线; ③ 一个中心轮固定为行星轮系; 中心轮都运动为差动轮系。
H
2 H
0 1 3 0 3
2
2
H
3
给整个周转轮系加一个与系杆H的角速度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公共角速度ωH
1 H
1
差 动 轮 系
实现大传动比的传动
例5:已知Z1=100 , Z2=101 , Z2′=100 , Z3=99 , 求iH1
H iH 1 10000 1
2.实现分路传动
单头滚刀 A B 9
齿坯 (avi) 右旋单头蜗杆 7
2 Ⅰ 1
8
3 4
6
5
机械式钟表机构
3.实现变速变向传动
y
x 1
n3Ⅲ
6 8 4
(avi)
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
的角速度之传动比:
i15
1 n1 5 n5
包含两个方面:大小与转向
i15
1 n1 5 n5
2
1
1 3
3' 4'
二、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轮系中各对啮合齿轮的传动比为:
4
5
5
z2 1 z3 z4 2 3' i12 = i3'4 = 2 = - z1 i23 = 3 = z2 4 = - z3' z5 4' i4‘5 = 5 = - z4' 且: 3 = 3 ' , 4 = 4 '
轮系ppt课件
.
一、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
i1k
n1 nk
zz12zz34zz56 zzkk1
(不考虑齿轮旋转方向)
nk
n1 i1k
n1zz12zz34zz56 zzk k1
.
【例4】已知:z1=26,z2=51,z3 =42, z4=29,z5 =49, z6=36,z7=56,z8=43,z9=30,z10=90, 轴Ⅰ的转速nI = 200 r/min。试求当轴Ⅲ上的三联齿轮分别与轴Ⅱ上的三个 齿轮啮合时,轴Ⅳ的三种转速。
.
【例2】如图所示轮系,已知各程
.
【 例 3】 已 知 z1=24 , z2=28 , z3=20 , z4=60 , z5=20 , z6=20,z7=28,齿轮1为主动件。分析该轮系的传动路线并 求传动比i17;若齿轮1转向已知,试判定齿轮7的转向。
.
行星轮系
中心轮——位于中 心位置且绕轴线回转的 内齿轮或外齿轮。
行星轮——同时与中 心轮和齿圈啮合,既作自 转又作公转的齿轮。
行星架——支承行星 轮的构件。
差动轮系
.
3.混合轮系
在轮系中,既有定轴轮系又有周转轮系。
.
二、轮系的应用特点
1.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 2.可作较远距离的传动 3.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 4.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滑移齿轮变速机构
.
利用中间齿轮变向机构
.
4.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采用行星轮系,可以将两个独立的运动合成为一个 运动,或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动。
.
§6-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一、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 二、传动比 三、惰轮的应用
.
一、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
一、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
i1k
n1 nk
zz12zz34zz56 zzkk1
(不考虑齿轮旋转方向)
nk
n1 i1k
n1zz12zz34zz56 zzk k1
.
【例4】已知:z1=26,z2=51,z3 =42, z4=29,z5 =49, z6=36,z7=56,z8=43,z9=30,z10=90, 轴Ⅰ的转速nI = 200 r/min。试求当轴Ⅲ上的三联齿轮分别与轴Ⅱ上的三个 齿轮啮合时,轴Ⅳ的三种转速。
.
【例2】如图所示轮系,已知各程
.
【 例 3】 已 知 z1=24 , z2=28 , z3=20 , z4=60 , z5=20 , z6=20,z7=28,齿轮1为主动件。分析该轮系的传动路线并 求传动比i17;若齿轮1转向已知,试判定齿轮7的转向。
.
行星轮系
中心轮——位于中 心位置且绕轴线回转的 内齿轮或外齿轮。
行星轮——同时与中 心轮和齿圈啮合,既作自 转又作公转的齿轮。
行星架——支承行星 轮的构件。
差动轮系
.
3.混合轮系
在轮系中,既有定轴轮系又有周转轮系。
.
二、轮系的应用特点
1.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 2.可作较远距离的传动 3.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 4.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滑移齿轮变速机构
.
利用中间齿轮变向机构
.
4.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采用行星轮系,可以将两个独立的运动合成为一个 运动,或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动。
.
§6-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一、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 二、传动比 三、惰轮的应用
.
一、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定轴轮系 差动轮系(2)
周转轮系(轴有公转) 行星轮系(1)
复合轮系(两者混合)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运动分析(包括传动比i 的计算和判断从动轮转向) 2.行星轮系的运动设计。
§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其应用
一、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一对齿轮: i12 =ω1 /ω2 2 1
可直接得
出 对于齿轮系,设输入轴的角速度为ω1,输出轴的角速度
1
t
O2
例一:已知图示轮系中各轮齿数, 求传动比 i15 。
解:1.先确定各齿轮的转向
过轮
2. 计算传动比
i15 = ω1 /ω5
z2 z3 z4 z5
= z1 z2 z’3
=
z’z34z4 z1 z’3
z5 z’4
齿轮2对传动比没有影响,但能改变从动
Z2 Z’3
Z4
Z1
Z’4
Z3
Z5
齿轮1、5转向相反
ω1
1
施加-ωH后系杆成为机架,原轮系转化为定轴轮系
反转原理:给周转轮系施以附加的公共转动-ωH后,不改变 轮系中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但原轮系将转化成为一新的 定轴轮系,可按定轴轮系的公式计算该新轮系的传动比。 转化后所得轮系称为原轮系的 “转化轮系”
将整个轮系机构按-ωH反转后,各构件的角速度的变化如下:
构件
原角速度
转化后的角速度
1
ω1
ωH1=ω1-ωH
2
ω2
ωH2=ω2-ωH
3
ω3
ωH3=ω3-ωH
H
ωH
ω=ωH-ωH=0
2 H
1 3
2 3
H
1
转化后,系杆变成了机架,周转轮系演变成定轴轮系, 可直接套用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
i1H3
H 1
H 3
1 H 3 H
z2z3 z1 z 2
z3 z1
上式“-”说明在转化轮系中ωH1 与ωH3 方向相反。
通用表达式:
i
H AB
H A
H B
A H B H
右边各轮的齿数为已知,左边三个基本构件的参数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则可求得第三个参数。于是,可求得任 意两个构件之间的传动比。
转 化 轮 系 中 由 A 至 B 各 从 动 轮 齿 数 乘 积 转 化 轮 系 中 由 A 至 B 各 主 动 轮 齿 数 乘 积
特别注意: 1.齿轮A、B的轴线必须平行。 2.计算公式中的±不能去掉,它不仅表明转化轮系中两个 太阳轮A、B之间的转向关系,而且影响到ωA、ωB、ωH的 计算结果。
如果是行星轮系,则ωA、ωB中必有一个为0(不妨设
ωB=0),则上述通式改写如下:
iA HBA H H iAH1
即 iAH1iA H B
为ωm ,按定义有:
i1ω1 /ωm
强调下标记
法 当i1m>1时为减速, i1m<1时为增速。
i1m
1 m
1
2
2
3
3
4
m 1 m
z2z3z4zm
z1z2z3zm1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二、首、末轮转向的确定 两种方法:
ω1 1p
1)用“+” “-”表示 适用于平面定轴轮系(轴线平行,两轮
n1 nH n3 nH
1 nH 1 nH
=-3
nH1/2
得: i1H = n1 / =-2 ,
两者转向相反。
轮1逆时针转1圈, 轮3顺时针转1圈, 则系杆顺时针转 0.5圈。
3)
i1H3nn13H H
n1nH n3nH
1 nH 1 nH
nH 1
这是数学上0比0 未定型应用实例
=-3
1圈 3)n1=1, n3=1,
求 及i1H
的值。轮1、轮3各逆转1
圈
2 H
1 3
解 1)
i1H3
1H 3H
1 H 1 H 3 H 0 H
i1H1
z2 z3 z 3 60 3
z1 z 2
z1
20
∴ i14 , 齿轮1和系杆转向相同 轮1转4圈,系杆H转1
圈2。) 模i型1H3验证nn13HH
11
外啮合时:两箭头同时指向(或远离)啮
合点。头头相对或尾尾相对。 内啮合时:两箭头同向。
2 2
对于空间定轴轮系,只能用画箭头的
方法来确定从动轮的转向。
1)锥齿轮
1
2)蜗轮蜗杆
3)交错轴斜齿轮 (画速度多边形确定)
右
旋
蜗
2
杆 1
伸出左手
左
旋
蜗
2
杆 1
伸出右手
O2 t O1
2 3
vp1
vp2 O1
P 2
得: i1H = n1 / =1 ,
两者转向相同。
三个基本构件无相对运动!
n1=1, n3=1,
轮1轮3各逆时针转1圈, 则系杆逆时针转1圈。
结论:
1)轮1转4圈,系杆H同向转1圈。
2)轮1逆时针转1圈,轮3顺时针转1圈,则系杆顺时针转0.5圈。
3)轮1轮3各逆时针转1圈,则系杆逆时针转1圈。
特别强调:① i13≠ 13 对运动
轮的转向,称为过轮或中介轮。
§6-3 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
基本构件:太阳轮(中心轮)、行星架(系杆或转臂)。
其它构件:行星轮。其运动有自转和绕中心轮的公转,类似行
星类运型动:,故得名。2型
由于轮2既有自转又有公
ω3 转,故不能直接求传动比
3K型
2
-ωH
2 H ω2 3
H
ωH
1
3
轮1、3和系杆 作定轴转动
vp
转向不是相同就是相反)。
外啮合齿轮:两轮转向相反,用“-”表示;
转向相反
ω2
2
转向相同
p vp
ω1
1 2
ω2
内啮合齿轮:两轮转向相同,用“+”表示。
设轮系中有m对外啮合齿轮,则末轮转向为(-1)m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1m=
(-1)m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第 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
§6-1 轮系及其分类 §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其应用 §6-3 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 §6-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及应用 §6-5 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的选择 §6-6 其他轮系简介
§6-1 轮系及其分类
定义:由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简称轮系
轮系分类
平面定轴轮系 定轴轮系(轴线固定)
以上公式中的ωi 可用转速 代替: 两者关系如
何? (ω2 π)60
=ωi
30
π
用转速表示有:
i
H AB
n
H A
n
H B
nA nH nB nH
例二 2K-H 轮系中, z1=z2=20, z3=60
1)轮3固定。求i1H 。
2)n1=1, n31, 求 及i1H 的值。轮1逆转1圈,轮3顺转
一是绝对运动、一是相
② i13≠- z31
例三:已知图示轮系中 z1=44,z2=40, z2’=42, z3=42,求1
Z2
Z’2
解:13=(ω1-ωH)/(0-ωH ) = 11H 2z31z2’
H
=40×42/44×42 =10/11 ∴ i1H=113 =1-10/11=1/11, 1=1111
周转轮系(轴有公转) 行星轮系(1)
复合轮系(两者混合)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运动分析(包括传动比i 的计算和判断从动轮转向) 2.行星轮系的运动设计。
§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其应用
一、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一对齿轮: i12 =ω1 /ω2 2 1
可直接得
出 对于齿轮系,设输入轴的角速度为ω1,输出轴的角速度
1
t
O2
例一:已知图示轮系中各轮齿数, 求传动比 i15 。
解:1.先确定各齿轮的转向
过轮
2. 计算传动比
i15 = ω1 /ω5
z2 z3 z4 z5
= z1 z2 z’3
=
z’z34z4 z1 z’3
z5 z’4
齿轮2对传动比没有影响,但能改变从动
Z2 Z’3
Z4
Z1
Z’4
Z3
Z5
齿轮1、5转向相反
ω1
1
施加-ωH后系杆成为机架,原轮系转化为定轴轮系
反转原理:给周转轮系施以附加的公共转动-ωH后,不改变 轮系中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但原轮系将转化成为一新的 定轴轮系,可按定轴轮系的公式计算该新轮系的传动比。 转化后所得轮系称为原轮系的 “转化轮系”
将整个轮系机构按-ωH反转后,各构件的角速度的变化如下:
构件
原角速度
转化后的角速度
1
ω1
ωH1=ω1-ωH
2
ω2
ωH2=ω2-ωH
3
ω3
ωH3=ω3-ωH
H
ωH
ω=ωH-ωH=0
2 H
1 3
2 3
H
1
转化后,系杆变成了机架,周转轮系演变成定轴轮系, 可直接套用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
i1H3
H 1
H 3
1 H 3 H
z2z3 z1 z 2
z3 z1
上式“-”说明在转化轮系中ωH1 与ωH3 方向相反。
通用表达式:
i
H AB
H A
H B
A H B H
右边各轮的齿数为已知,左边三个基本构件的参数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则可求得第三个参数。于是,可求得任 意两个构件之间的传动比。
转 化 轮 系 中 由 A 至 B 各 从 动 轮 齿 数 乘 积 转 化 轮 系 中 由 A 至 B 各 主 动 轮 齿 数 乘 积
特别注意: 1.齿轮A、B的轴线必须平行。 2.计算公式中的±不能去掉,它不仅表明转化轮系中两个 太阳轮A、B之间的转向关系,而且影响到ωA、ωB、ωH的 计算结果。
如果是行星轮系,则ωA、ωB中必有一个为0(不妨设
ωB=0),则上述通式改写如下:
iA HBA H H iAH1
即 iAH1iA H B
为ωm ,按定义有:
i1ω1 /ωm
强调下标记
法 当i1m>1时为减速, i1m<1时为增速。
i1m
1 m
1
2
2
3
3
4
m 1 m
z2z3z4zm
z1z2z3zm1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二、首、末轮转向的确定 两种方法:
ω1 1p
1)用“+” “-”表示 适用于平面定轴轮系(轴线平行,两轮
n1 nH n3 nH
1 nH 1 nH
=-3
nH1/2
得: i1H = n1 / =-2 ,
两者转向相反。
轮1逆时针转1圈, 轮3顺时针转1圈, 则系杆顺时针转 0.5圈。
3)
i1H3nn13H H
n1nH n3nH
1 nH 1 nH
nH 1
这是数学上0比0 未定型应用实例
=-3
1圈 3)n1=1, n3=1,
求 及i1H
的值。轮1、轮3各逆转1
圈
2 H
1 3
解 1)
i1H3
1H 3H
1 H 1 H 3 H 0 H
i1H1
z2 z3 z 3 60 3
z1 z 2
z1
20
∴ i14 , 齿轮1和系杆转向相同 轮1转4圈,系杆H转1
圈2。) 模i型1H3验证nn13HH
11
外啮合时:两箭头同时指向(或远离)啮
合点。头头相对或尾尾相对。 内啮合时:两箭头同向。
2 2
对于空间定轴轮系,只能用画箭头的
方法来确定从动轮的转向。
1)锥齿轮
1
2)蜗轮蜗杆
3)交错轴斜齿轮 (画速度多边形确定)
右
旋
蜗
2
杆 1
伸出左手
左
旋
蜗
2
杆 1
伸出右手
O2 t O1
2 3
vp1
vp2 O1
P 2
得: i1H = n1 / =1 ,
两者转向相同。
三个基本构件无相对运动!
n1=1, n3=1,
轮1轮3各逆时针转1圈, 则系杆逆时针转1圈。
结论:
1)轮1转4圈,系杆H同向转1圈。
2)轮1逆时针转1圈,轮3顺时针转1圈,则系杆顺时针转0.5圈。
3)轮1轮3各逆时针转1圈,则系杆逆时针转1圈。
特别强调:① i13≠ 13 对运动
轮的转向,称为过轮或中介轮。
§6-3 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
基本构件:太阳轮(中心轮)、行星架(系杆或转臂)。
其它构件:行星轮。其运动有自转和绕中心轮的公转,类似行
星类运型动:,故得名。2型
由于轮2既有自转又有公
ω3 转,故不能直接求传动比
3K型
2
-ωH
2 H ω2 3
H
ωH
1
3
轮1、3和系杆 作定轴转动
vp
转向不是相同就是相反)。
外啮合齿轮:两轮转向相反,用“-”表示;
转向相反
ω2
2
转向相同
p vp
ω1
1 2
ω2
内啮合齿轮:两轮转向相同,用“+”表示。
设轮系中有m对外啮合齿轮,则末轮转向为(-1)m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1m=
(-1)m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第 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
§6-1 轮系及其分类 §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其应用 §6-3 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 §6-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及应用 §6-5 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的选择 §6-6 其他轮系简介
§6-1 轮系及其分类
定义:由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简称轮系
轮系分类
平面定轴轮系 定轴轮系(轴线固定)
以上公式中的ωi 可用转速 代替: 两者关系如
何? (ω2 π)60
=ωi
30
π
用转速表示有:
i
H AB
n
H A
n
H B
nA nH nB nH
例二 2K-H 轮系中, z1=z2=20, z3=60
1)轮3固定。求i1H 。
2)n1=1, n31, 求 及i1H 的值。轮1逆转1圈,轮3顺转
一是绝对运动、一是相
② i13≠- z31
例三:已知图示轮系中 z1=44,z2=40, z2’=42, z3=42,求1
Z2
Z’2
解:13=(ω1-ωH)/(0-ωH ) = 11H 2z31z2’
H
=40×42/44×42 =10/11 ∴ i1H=113 =1-10/11=1/11, 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