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语文教案
2023最新-语文《赶海》教案(最新7篇)

语文《赶海》教案(最新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如下是勤劳的为大伙儿整编的语文《赶海》教案(最新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赶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从而激起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一、再现情景,激发共鸣1、在《大海啊,故乡》的歌声中展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能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和你心中的感受吗?看到大海,你最希望做些什么呢?3、揭示课题:大海退潮后,人们在海滩上捡贝壳、捉螃蟹……这些有趣的事情叫“赶海”。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赶海(对于学生来说,海是陌生的',在歌曲《大海啊,故乡》的音乐声中,多媒体课件展现了一组大海的风光图,壮观的立体感觉,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了他们与作者爱大海的感情共鸣,从而达到“课伊始,情亦生”的境界,为深入学习搭建了感情的平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
2、作者写了哪些赶海的趣事?三、想象场景,读中体验1自己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几句话写出了我对大海的喜爱?2刚巧,赶上退潮,退潮时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你能读出海浪的哗哗声吗?出示:“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让学生朗读想象“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我飞跑着追赶”的情景。
)3、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第二段,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和兴奋吗?(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美读后进一步深化,脑海中浮现出大海的形象,深切体会到了小作者着急去赶海的急切心情。
)四、观察场景,读中感悟1、(出示课文插图)在海边哪些事使你觉得有趣味,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在小组内交流。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精选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册《赶海》章节,内容详细描述了作者童年时随父亲赶海的有趣经历。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赶海的含义与意义、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情感、学习生字词及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赶海的习俗。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事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对大海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赶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海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 课文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例,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赶海》2. 生字词:沙滩、贝壳、海螺、渔网、勇敢、坚韧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段话。
2. 答案示例:我的家乡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山峦起伏,河水潺潺。
田野里,金黄的稻谷笑弯了腰,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歌、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设计。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示例。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优质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优质教学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赶海》,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赶海的场景和过程,以及海边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海边赶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和壮观。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海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5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巡视课堂,纠正发音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对赶海的看法和感受。
4. 实践练习(5分钟)教师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
例如:请用“海、赶、大、小、捉”等生字词造句。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文《赶海》,并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生字词,如“海、赶、大、小、捉”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2.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后,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海边实践活动,如赶海、拾贝壳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海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赶海的作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优质教学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优质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赶海》,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赶海的情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边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海边的经历,引出本课主题。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赶海的情景。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句子解析: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场景,以课文为例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赶海》2. 生字词:沙滩、贝壳、海螺、捉螃蟹等。
3. 句子解析: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板书。
4. 重点句型: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场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海边之旅”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句型,描述自己在海边的趣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可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特别是作业题目的答案要求。
一、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1. 生字词的选择:挑选出与课文紧密相关,且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词语。
2. 生字词的讲解: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赶海》语文教案(通用6篇)

•••••••••••••••••《赶海》语文教案《赶海》语文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赶海》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赶海》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
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
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
(大海真美.真壮观等)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大海真美啊。
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指名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趣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
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
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
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
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
(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A“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赶海的习俗和乐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赶海的兴趣。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学会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赶海的习俗和乐趣。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赶海》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赶海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赶海的了解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解答。
5. 想象与创造(1)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赶海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学习。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3. 观察生活中与课文相关的事物,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掌握情况以及对学生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优质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第七单元《赶海》,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等。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的三个部分:赶海前的准备、赶海过程中的趣事、赶海后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3. 了解海边赶海的习俗,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海浪声、展示海边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赶海的情境。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海边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并分析课文结构。
3. 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仿写练习。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
(2)让学生仿写一段描述赶海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赶海》2. 内容:① 生字词② 课文结构③ 修辞手法④ 仿写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生字词造句。
(2)仿写一段描述赶海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2. 答案:(1)例句:海边的沙滩上,小朋友们捡贝壳、堆沙堡,快乐地玩耍。
(2)例句:海浪拍打着礁石,仿佛在诉说着赶海的欢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有关海洋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2)组织一次海边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赶海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了解海边赶海的习俗,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年级语文《赶海》精品教案(精选

三年级语文《赶海》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赶海》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童年时跟随舅舅赶海的趣事,展现了我国沿海地区独特的民间风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语理解、句子解析、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民俗风情,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赶海的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赶海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借助工具书自主理解。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解析重点句子,分析课文写作特色。
4. 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感受课文描绘的美丽画面。
5. 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6.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赶海》2. 重点词语:涨潮、落潮、捡贝壳、捉海蟹3. 写作特色: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语,每个写5遍。
(2)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赶海的画。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民间风情,开展“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精选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精选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赶海》。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描述孩子们在海边的快乐时光,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神奇和美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够熟练地运用生字词,增强语感。
3. 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大海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能够熟练地运用生字词,感受到大海的神奇和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海边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大海的认知和感受,引出本课课题。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熟练掌握。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大海的感受,以及如何保护大海。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大海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赶海板书内容:大海的神奇孩子们的快乐大海的美丽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7课《赶海》练习题。
2. 作文:以“我眼中的大海”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大海的保护意识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海边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大海的神奇和美丽,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赶海》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课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以及课文所描绘的场景的体会。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第二十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难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边风景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海的印象,引出课题《赶海》。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描述赶海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掌握情况。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词义,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赶海的情景。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赶海》2. 生字词:沙滩、贝壳、海螺、海鸥、欢笑、追逐、捡拾、嬉戏3. 课文内容:赶海的情景、对大海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生字词造句。
(3)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赶海的情景。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海边风景图片、让学生描述赶海情景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歌、故事等,下节课分享。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赶海》教案

《赶海》教案《赶海》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赶海的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时安排:三课时第一教时一|激趣导入1、板书“海”。
用“()的大海”说说对大海的印象。
2、板书“赶”。
用“赶”组词。
由“赶集”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为理解“赶海”作铺垫。
3、读题,谈谈读题后自己的想法。
(谁赶海?“赶海”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么赶海的?赶海有什么收获?)(过渡: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读书)师生接说“书读百遍,其以自现”)二、检查预习1、能读准下列生词吗?暑假、努努嘴、满载而归、俘虏2、能把书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书,提出要求:你认为他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就鼓掌给予肯定。
过渡:把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就算读好书了吗?对,这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要想读好书还应该读出自己对句子、段落的理解,读出感情,才能解决刚才的问题。
师生接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精读感悟1、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片段。
(多读几遍,力求读好)2、师生共同感悟朗读精彩句段。
(重点感悟赶海的“趣”)3、回头解决学生依题提出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1、今天这节课大家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提示:可以用“赶海真是————”或“我通过读课文明白了————”来说说。
)2、教师归纳。
(略)五、作业设计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暑假(shu chu )努努嘴(nu lu)满载而归(zai zai ) 俘虏(lu nu )2、抄写词语。
3、把你最感兴趣的句段抄下来再读几遍,说说你为什么对这句话感兴趣。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略)板书: 25赶海抓蟹捉虾赶到海边趣满载而归附:教后记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
赶海教案5篇

赶海教案5篇教案的科学编写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传授知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以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赶海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赶海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够叙述课文内容给学生。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活趣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这是一件什么礼物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听、请看,(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每当听到这首歌,唱起这首歌时,你想到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生:想到海边玩水,想到海边抓螃蟹。
)。
师介绍: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师:你们喜欢赶海吗?想不想去赶海?也难怪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呢!(出示句子: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
) 师:再读读这一句话,要注意抓住这句话中哪个字去理解这句话?从这个闹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吵着闹着要舅舅带他去赶海呀?(引导学生从闹字中体会因为赶海有趣,好玩,所以我要闹)(教师板书:有趣)二、自学思考--寻找趣1、那赶海有趣在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听课文朗读,(打开朗读课件)注意从第二三自然段中,动笔划出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2、读读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看看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到这个地方确实有趣。
(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
)三、精读品悟--体验趣1、(汇报学习成果)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我们按顺序一处一处找,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
想读的同学举手!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
好,我就先请你读吧!(教师点拨)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情景?(出示课件:海浪视频)看,看见你们来了,都不忍离开了,正一步一回头地看着你们呢﹗看着这么可爱、调皮的浪花你们想跟他们干什么呢?生:赤着脚在海边追赶浪花。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一」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赶海练习设计_案例_课堂实录_教案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基础练习一、用“”划去下列词语中不恰当的'字。
退(朝潮) (底低)头满(载栽裁)而归沙(滩摊) (拣捡)贝壳兴奋(极级急)了二、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海边的人在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或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2、到处逃跑乱窜。
3、装得满满地归来。
比喻收获很大。
三、选字填空。
哦呢咦哩嘿1、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2、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3、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4、原来是一只虾在逗我四、照样子,写句子。
每当我唱起这一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事。
每当便发展练习小朋友,回忆一下,哪次活动你玩得最开心?你能先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再写成一段话。
好吗?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赶海》练习设计,赶海,希望对你有帮助!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二」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刚刚了解了一些海底世界的知识,一定对大海充满了好奇,想去看看大海吗?想让海水亲吻你的脚吗?想闻闻充满咸味的海水味吗?想脱掉鞋袜踩一踩松软的沙子吗?那就让我们去赶海吧?什么叫赶海?赶海指人们在海水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有趣吗?课文叙述“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事。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是歌曲《大海啊,故乡》中反复咏唱的歌词,表达了对大海的一片深情。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其中第3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记叙了“我”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捉蟹、捉虾-满载而归,其中“捉虾”、“抓蟹”写得具体、生动、有趣。
先总写沙滩上很多,然后写一个山伙伴抓蟹。
接着写“我”捉虾。
最后写“我”满载而归。
赶海课文教案4篇

赶海课文教案赶海课文教案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赶海课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赶海课文教案1授课时间:两课时设计思路:让课文与课后练习题对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原则。
教学准备:1、纸条8张(不同目的使用3次)。
2、词卡11张(使用1次)。
教学程序:一、课前与学生“商量”学习方法(说明:与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内容对接)。
1、随机板书“读、背、圈、点、标、写”等。
2、提示,本课学习方法需要增加一些游戏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入手感知全文内容。
1、自由小声练读全文1遍。
①动笔标出自然段。
②划出“有趣”的句子。
2、集体或个别汇报朗读(自然段,句子)。
3、游戏“题目变变变”(说明: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利用板书。
)① 赶海(时间、地点、人物)② 赶海③ 赶海真4、游戏“对错紧急集合”(说明:与课后第5题对接,与练习册第3题对接)①在黑板两边板书“对”与“错”两个大字,装在小房子里;②请两个大组的同学帮助各选4名平时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做代表上来玩;③玩之前想法多读两遍课文;④上台自读纸条,选择各自的房子,贴卡片(学生判断,根据课文找依据);⑤第一轮10秒,第二轮5秒。
妈妈带我去赶海。
我抓住一只小海星。
一只大虾被我俘虏了。
我在海边唱歌。
我的手被螃蟹的大螯夹住了。
我捉到一只海鸥。
我们在寒假里赶海。
退潮之后,我们去赶海。
三、写生字词(说明:与练习册第一题对接)四、看动作写动词(说明:对接课后第一题)1、出示动词卡片11张,集体认读,重点分析“夹”、“捏”字型。
退跑摸捡寻找努努嘴夹捏摇摆伸飞翔2、演示动作,在课堂练习本书写动词,两学生上台板练。
五、在文中圈出以上动词(与练习册第三题对接)1、问题:有什么发现?(动词集中在第4自然段)2、问题:根据纸卡判断,这一段写哪两件事情?(抓小海星,抓大虾)3、练习朗读第4自然段,体验语气词。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册《赶海》一文,位于教材第三章“大海的歌”。
该文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童年时与爷爷一起赶海的情景,展现了大海的神奇与美丽,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和常用句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珍惜亲情、家庭和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体会作者情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仿写。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学会观察大自然,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词语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边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海的了解和感受,进而引入课题《赶海》。
2. 课文学习:(1)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
(3)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书写。
3. 精讲细读:(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描绘的赶海情景。
(2)讨论课文中的生动描绘,体会作者情感。
(3)仿写课文句型,进行表达练习。
4. 随堂练习:(1)朗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仿写。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海的神奇与美丽,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赶海》2. 生字词:海边、捉螃蟹、捡贝壳、嬉戏、神奇、美丽3. 句型:一边……一边……、有的……有的……还有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海边之旅”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去海边的经历,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
2. 答案示例:我的海边之旅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边游玩。
《赶海》教案范文

《赶海》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赶海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赶海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赶海技巧。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赶海》主要讲述了一次有趣的赶海经历,通过描述赶海的过程和收获,让学生感受到海洋的神秘和美丽。
2.2 生词词汇学生需要掌握与赶海相关的词汇,如:海、沙滩、贝壳、海星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赶海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课文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词词汇的含义。
3.3 赶海技巧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赶海的基本技巧,如:如何寻找贝壳、海星等海洋生物。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赶海的经验和感受,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2 赶海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赶海游戏,模拟赶海的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赶海的乐趣。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赶海技巧,并强调注意事项。
5.2 学生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进取。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赶海的相关知识。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赶海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展示赶海的场景和海洋生物的特点。
提供赶海的实物模型或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赶海的过程。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关于赶海的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要求学生观察海边的贝壳和海洋生物,并记录下来。
7.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赶海》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课主要描述了作者童年时随父亲赶海的情景,通过丰富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的美丽和神奇,以及赶海过程中的趣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感悟大海的美丽和神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检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大海的美丽和神奇。
4.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5.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6.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描述自己赶海的趣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赶海》2. 生字词:沙滩、贝壳、海螺、笑声、父亲、童年等。
3. 课文结构:描述大海的美丽和神奇,赶海趣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次赶海的体验。
2. 答案示例:在金色的沙滩上,我和父母一起捡贝壳、捉海螺,感受大海的神奇与美丽。
赶海过程中,我们笑声不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悟大海的美丽和神奇,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
语文赶海教案优秀5篇

语文赶海教案优秀5篇语文《赶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范读、演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正确、生动地朗读课文。
2.抓住“摸”“抓”“伸”“捏”等动词再现作者童年赶海的情境,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3.通过设置情境和朗读,初步感知课文首尾响应的写作特色。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一组复习的字、“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三段话,大海和海滩的美丽景色的画面,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过程]一、理一理,整体感知理脉络1.复习导入。
(1)读读下面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摸抓捉捏咦嘿哦哎(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字说一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比如: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摸到了一只小海星。
(3)学生自由练说。
(4)组织交流。
可加上相应的动作,注意语气要正确。
2.理清赶海趣事的顺序。
(1)把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读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每组读完,请学生用四个字概括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
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2)课文按“来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趣事。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学生读字、说句,对课文的复习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唤醒了对课文的记忆;学生读文、概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二、比一比,读读演演乐趣多1.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赶海时“我”和小伙伴做了哪几件事。
(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2.示范引路:学习“摸海星”。
(1)请大家找一找,课文哪句话写“我”摸海星?(2)齐读这句话,要读正确: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3)说说“我”做了哪些动作?(摸、抓)(4)“我”是怎样摸和抓的?请学生上来演一演。
(5)组织学生评议。
(注意抓住“摸呀摸呀”,体会摸的时间长、地方多和抓海星的不容易,从“抓”字体会作者动作的快、猛。
)(6)抓海星时“我”的心情怎样?(7)从句中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惊喜?(抓住“嘿”和“!”体会“我”的惊喜。
语文《赶海》教案(10篇)

语文《赶海》教案(10篇)语文《赶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在对课文的多层次朗读中走进课文,感受和体验赶海的情趣,感悟作者语言之生动、富有情趣,从而学写一件趣事。
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视觉诱趣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老师有个朋友刚从青岛回来,他带回了许多海景照片,想来欣赏一下吗?2、课件播放一组海景图(配合抒情的音乐),生欣赏。
3、师:能说一说看后的感受吗?(好美啊!太壮观了!真想亲自去海边看看……)二、揭题质疑,初读感知1、师:是啊,蓝蓝的大海真美,真令人向往。
这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关于海的文章。
[板书:赶海]2、指名读题。
(23人)师: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课题)3、师:读过课题,你知道什么是赶海吗?(生说自己的理解,如:“把大海赶走”等)4、师:看来大家各有各的说法,那赶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师在课题上打个问号]课文就讲了作者赶海的一则故事。
咱们先来听播音员叔叔为我们朗读这则故事,好吗?请大家把书打开,边听边琢磨刚才的疑问:赶海是怎么回事?5、播放课文录音,生边听边思考。
6、师:现在有点知道了吗?你觉得赶海是怎么回事?(生交流,如说不到位,师可引导:什么时候?去哪儿?干些什么事?并可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7、师结:大家说得不错,在大海退潮时,到海边捡拾海鱼、海蟹等,这就是赶海。
听过课文,你们觉得赶海好玩吗?(好玩)以致于作者长大后仍常常回忆起小时侯去海边赶海的情景。
同学们,想不想跟着作者一起感受赶海的乐趣呀?三、学习第2自然段1、师:咱们就先来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看谁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指名读,正音(2人)2、师:读了这么几遍,你们觉得在这一段中,哪些语句读起来特别有趣的?你能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吗?“海水哗哗往下退……远去的浪花”(1)生找出来后,师出示文字投影。
如找不全,问:除此以外,还有吗?(2)师:你找得挺准确,可读得不够味儿,谁再来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读得更有趣些。
(再指名几人读)(3)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什么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呀?(4)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赶海》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赶海》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赶海》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
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
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
(大海真美.真壮观等)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大海真美啊。
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指名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趣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
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
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
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
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
(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A“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干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c、“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俺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
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
意思读明白了,才干演得更出色。
大家先自身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测揣测该这样来演。
呆会儿俺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同学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扮演。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每,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俺们感受到了捉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到其中的乐趣吗?(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齐读。
D、“咦,怎么俺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俺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俺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2)、琢磨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情感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就叫读书。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3)、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4)、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俺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5)、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俺的手掌心,瞧,(引读)俺轻轻《赶海》语文教案2《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六期小语培训班27号邵建岚一、初到海滩”赶浪花”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赶海》,赶海教案一。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童年我和舅舅一起去赶海的趣事。
)板书:趣2.童年赶海的趣事令我一次次回味,那么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体验赶海的乐趣吧。
3.快,跟上”我”和舅舅的脚步--(引读)出示: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
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4.你一来到海边就那样兴奋,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为什么?(相机提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看到湛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海滩,飞翔的海鸥,五彩的贝壳,喧闹的人群…)5.多么迷人的海滩呀,难怪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不忍离开呢!6.你能把海浪对海滩的留恋读出来吗?指名读。
(听出了你的不舍,听出了浪花对海滩的留恋与不舍)7.刚到海边,踏浪而行,追赶浪花就让你品尝了赶海的乐趣,怪不得你跟舅舅闹着要赶海呢!齐读第二小节。
二、步入海滩品趣事1.更有趣的还在后头呢!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小节,听清要求:请你做小小摄影师,去文中捕捉有趣的画面,想一想,你为什么觉得这个画面很有趣。
有了想法以后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
2.小摄影师,你捕捉到了哪个画面,你为什么觉得这个画面很有趣?画面一(抓海星)你捕捉到了作者抓海星的画面(相机板书:抓海星),请你用朗读的方式来展现这个画面,请你说说有趣在哪里。
预设(1)我能抓住小海星觉得很有趣。
(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评价:小海星软软的,抓在手里很有趣,请把你的这种感觉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预设(2)我能在海里摸呀摸呀,觉得很有趣。
(评价:,这么有趣,谁也来摸一摸?生读。
)预设(3)如果不说2,引导:抓住小海星很有趣,其实摸小海星的过程也很有趣,把你的手也伸到海水里摸一摸,往前摸一摸,摸到了吗?(摸到:你真幸运)还有的小朋友没摸到,那我们继续摸,往后摸一摸,摸到了吗?再往旁边摸一摸,终于摸到了。
此时你什么感觉谁愿意来把这个句子来读一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去掉”嘿”)请一个同学读两句话,对比一下。
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不同的感觉?(评价:看样子,我们读书连一个字、一个标点也不能放过。
) 齐读这一句。
画面二(捉螃蟹)小摄影师,你捕捉到了哪个画面,你为什么觉得这个画面很有趣?(1)多灵活的小螃蟹呀,你为什么要东逃西窜呢?(2)你甘心被就这样被抓住么?(不愿意)这就是不甘束手就擒点红指名读好束手就擒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点评:1你真是只灵活的小螃蟹2你这只小螃蟹溜得可真快呀!)(3)螃蟹东逃西窜这么难抓,难怪小伙伴抓得这么认真_(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做一做努努嘴儿(4)小伙伴抓得这么认真,螃蟹逃得这么迅速,谁来读好这个句子,教案《赶海教案一》。
(5)正当小伙伴聚精会神地想要抓住这只螃蟹的时候,突然引读_第三句(6)当时被螃蟹夹住时,你是怎么做的?(甩手疼得叫起来)指导读第三句(点评:1.老师听出来你被夹住了。
2.真疼呀!)真好,我们一起学学他的样子读一读)(7)你被夹得这么疼为什么脸上还挂着笑容?(8)这么有趣,难怪吸引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后两句。
(9)让我们来体会体会抓螃蟹的乐趣吧!男声齐读第一句,第二和第三句由女生来读。
画面三(捏大虾)小摄影师,你捕捉到了哪个画面,你为什么觉得这个画面很有趣?1.生读:我轻轻伸过手去…神气不起来了。
你觉得有趣在哪里?抓住大虾很轻松,很有趣。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谁来示范一下?生示范。
(注意动作要轻)呀!真容易!你再来读读。
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想想它还有趣在哪里?预设:刚才还是威风凛凛的一员武将,现在被我一捏,就成了我的手下败将。
你是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俘虏)刚才还那么神气,现在却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真是滑稽!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读。
(评价:这可真是件有趣的事。
本来是威风凛凛的武将,现在却成了俘虏,多有趣啊!你再来试试。
生读。
)2.这说了半天的武将到底是谁呀?(这只大虾到底长什么样啊?)生读句子。
你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他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威风,神气)出示武将图片,看,这就是戏台上的武将。
在这句话中的武将就是指?(大虾)出示大虾图片,你们看,大虾摇摆着长须,多神气呀!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这真是一只威风的大虾呀!这只大虾似乎不够威武)此时的大虾摇摆着长须,好像在说什么?指名生交流。
(瞧我多神气!)(你们别惹我,我可是很厉害的哦!)(这是什么?敢挡住了我的去路,看我的厉害。
)这些大虾可真威武!我请男生一起来做做这只威武的大虾,读读这句话。
3.这只大虾是怎么样自投罗*的呢?指名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什么?生交流。
(这只大虾很有趣,它用触须挠我痒痒。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4.你从同学的朗读中能体会出我”捏大虾”的心理的变化吗?(奇怪--恍然大悟--得意)5想不到这捏大虾真的很有趣,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其中的乐趣吧。
请男生读第一、三两句话,女生读二、四两句话。
你们一个个都是小小摄影师,能抓住最有趣的画面进行抓拍。
如果说刚才是特写镜头,那么这个小节的第一句就是远景镜头,画面中的人物非常多。
他们有的在--,有的--,有的--…还有很多海滩上人们赶海的有趣的画面,三、想象画面写趣事出示第三小节。
第一句话齐读。
每个画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读。
(课件短文分四种颜色呈现)想象并选择一个画面来写,看谁写得最有趣,最吸引人(捞海鱼、捡贝壳、玩泥沙等)接在课文第三小节后面写,字可写小些。
四、欣赏海边夕照快乐的时光总是那样来去匆匆,看--(引读第四小节)大海不仅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傍晚时分的景色也是那样迷人,所以--(引读最后一节)歌声再次响起,当你听到这样的歌声的时候,你是否读懂了我的心(那么多的歌,我为什么就爱唱这一首?)《赶海》语文教案3作者:王群英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