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无机化学课件第三章

合集下载

6-中级无机化学

6-中级无机化学

在非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
• • • •
(1)防止有些金属离子水解 (2)配体不溶解于水 (3)配体配位能力比水弱 (4)溶剂本身是配体
合成配合物[Cr(en)3]Cl3
• CrCl3.6H2O -----Cr(OH)3 • en (过量) • en + 乙醚 • Cr2(SO4)3 ------溶液 ---- KI----[Cr(en)3]I3 • • (3AgCl)----3AgI + 在溶液中得到[Cr(en)3]Cl3, • 加乙醇或蒸发溶剂后得到配合物固体。
异构体的制备与分离
一、顺一反异构体的合成
• • 仅能够生成一种异构体 同时生成两种异构体的分离
• •
二、分步结晶法和离子交换法 三、 旋光活性化合物的制备 外消旋异构体混合物的分离
• 设计从[PtCl4]2-为原料,制备 [PtCl2(NO2)(NH3)]-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 反应方程式。
新型配合物的制备
二、以氧化还原反应制备配合物
1.由金属单质氧化制备配合物
2.由低氧化态化合物氧化制备高氧化态化合物
3.还原高氧化态化合物制备低氧化态化合物
2.由低氧化态化合物氧化制备高氧化态化合物
• 2CoCl2 +8 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5(H2O)]Cl3 • 2CoCl2 +8 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5Cl]Cl2 + 2H2O • 用活性炭作为催化剂, • 2CoCl2 +10 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6]Cl3 + 2H2O
第三章、配位化学
3-2、配合物的制备
3-2、配合物的制备

10-中级无机化学

10-中级无机化学

取代活性和惰性八面体配合物

八面体取代反应 D机理 四方锥 A 机理 五角双锥

活化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能愈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 场稳定化能之差,称之为晶体场活化能△Ea。 △Ea = CFSE活化配合物 - CFSE八面体
晶体场活化能△Ea < 0 取代活性


不同配体场下的d轨道分裂
dx2-y2 9.14 dz2 7.07 dz2, 0.86 dxy, -0.86 dxz, dyz -4.57 四方锥 dz2 4.93 2.82 dxy, dx2-y2
(三)交换机理(I机理) Interchange mechanism
D机理和A机理 共同点: 都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不同处: 只是这两种过程发生的先后顺序不同。

反应中最可能的是Y接近配合物的同时X逐渐离去 所以大部分的取代反应可归之为交换机理, 即配合物发生取代反应时配位数没有变化, 新键的形成和旧键的断裂同时进行,彼此相互影响。
Py
Py Cl
Pt
NH3 NH3
Br-
Py Cl
[PtCl4]2-
NH3
Cl Cl
Br-
Cl Cl
Pt
Br NH3
Py
Cl Py
[PtCl4]2-
Py
Cl Cl
Br-
Cl Cl
Pt
Py Br
NH3
H3N Cl

反应2: 第二步 Br-取代Cl-反位的Cl。而不是取代处于NH3反位的Cl。Pt(Ⅱ)—NH3 键强于Pt(Ⅱ)—Cl- 第三步 是Py取代处于Br反位的Cl,因为Br-的反应效应比Cl的 大,比NH3的更大。
Cl Pt Cl

无机化学中职ppt课件下载

无机化学中职ppt课件下载
无机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无机化学的研究进展 液晶与液晶显示材料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 和反应的科学,它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 无机物质包括所有化学元素和它们的化合物,不 过大部分的碳化合物除外。(除二氧化碳、一氧化 碳、碳酸、二硫化碳、碳酸盐等简单的碳化合物 仍属无机物质外,其余均属于有机物质。)
4 北京大学高松研究小组在磁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 了突出成果。
5.清华大学李亚栋研究组在新型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组 装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6东北师范大学王恩波课题组对多金属氧簇的研究处于领先 地位。
液晶材料与液晶显示器原理
液晶的发现 液晶的分类 液晶的光电效应 液晶显示器的基本原理
液晶的发现
周期律对化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根据周期律,门捷列
夫曾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和性质。周期律还指导了对元素
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系统研究,成为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的基础。系
统无机化学一般就是指按周期分类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
其反应所进行的叙述和讨论。
现代无机化学就是应用现代物理技术及物质微观结构的观点来研究和 阐述化学元素及其所有无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能、结构和反应的科学。 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新研究领 域的开辟和建立。
无机化学的研究新进展
近几年我国无机化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 其它基础项目的支持下,基础研究取得突 出进展,成果累累,一批中青年专家的工 作脱颖而出。
1. 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谢毅研究小组在 水热合成工作基础上,在有机体系中设计和 实现了新的无机化学反应,在相对低的温度 制备了一系列非氧化物纳米材料
液晶材料

无机化学 第3章 溶解与沉淀

无机化学 第3章 溶解与沉淀

溶解度: 在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以 S 表示。 浓度单位:g(溶质)/L(溶液) mol(溶质)/L(溶液) mol(溶质)/kg(溶剂) 质量摩尔浓度
过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大于给定的温度、压力等 热力学条件下的溶解度的溶液 不稳定状态
用玻璃棒轻轻摩擦溶液接触的器壁 表面,或者加入极少量的晶体颗粒
NaCl(s)
H2O(l)
Na+(aq)+Cl(aq)
离子溶液 电解质
CuSO4(S)+6H2O(l)[Cu(H2O)6]2+(aq)+SO42(aq)
无色
蓝色
C12H22O11(s)
H2O(l)
蔗糖水溶液
分子溶液 非电解质
相似相溶
二、溶解焓(一、基本概念 Hsoln)和溶解熵(Ssoln) 系统(system):被研究的对象。
K sp —溶度积常数,简称 溶度积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已经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系统
根据化学热力学原理
G=Gθ+RTlnQ
达到化学平衡时: G=0
Gθ=-RTlnKθ
Gθ—标准状态吉布斯自由能变 Q—反应商(reaction quotient)
K —标准平衡常数
反应商Q aA(aq) bB(aq)
Hhydr﹤0 Hsoln= Hlatt+ Hhydr
溶解过程能量变化由Hlatt和Hhydr决定 溶解焓
溶解焓
Hsoln= Hlatt+ Hhydr
Hlatt﹤Hhydr
Hlatt﹥Hhydr
Hsoln ﹤0
Hsoln ﹥0
系统放热
系统吸热
NaOH溶解放热,系统能量降低,自发进行 NH4NO3溶解吸热,系统能量升高,自发进行

中级无机化学-PPT资料133页

中级无机化学-PPT资料133页

类 型 的 特 点 是 s 、 pz 能 量差较大,不会产生s
-pz相互作用,此时z 的能量低于x和y; 而 Li2 、 Be2 、 B2 、 C2 、 N2 都属于N2的类型,这种 类型的特点是原子轨道

的s和pz能量差较小,s 和pz轨道产生了一定程 度的相互作用,因而造
O2
N2
成z高于x和y。
表1.1 n层对n层的屏蔽常数
表1.2 (n-1)层对n层的屏蔽常数
被屏蔽电子
屏蔽电子
被屏蔽电
屏蔽电子
n≥1
ns np np’ nd nf 子n≥1 (n-1)s (n-1)p (n-1)d (n-1)f
ns
0.30 0.25 0.23 0.00 0.00
ns
1.00 0.90 0.93 0.86
np
8 Doug1as R.E., McDaniel D.H, and Alexander J., “Con-cepts
and Models of inorganic Chemistry”,2rd ed., Wiley New York, 1983 9 Jolly,W.J.,“Modern Inorganic Chemistry”, McGrawHill New
主量子数等于(n-1)的各电子,其由表1.2求。
主量子数等于或小于(n-2)的各电子,其=1.00。
(2) 电负性
电负性 表示原子形成正负离子的倾向或化合物中原子对成 键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并非单独原子的性质, 受分子中所处 环境的影响)。有多种不同定义方法,定量标度也各不相同。
① 原子的杂化状态
原子的杂化状态对电负性的影响是因为s电子的钻穿效应比 较强,s轨道的能量比较低,有较大的吸引电子的能力。所以杂 化轨道中含s成分越多,原子的电负性也就越大。例如,碳和氮 原子在杂化轨道sp3、sp2和sp中s成分分别为25%、33%、50%, 相应的电负性分别为2.48、2.75、3.29和3.08、3.94、4.67。

无机化学(下) 元素无机化学第3章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无机化学(下) 元素无机化学第3章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例:4 NH3 + 5 O2 = 4 NO + 6 H2O ΔrH = - 903.7 kJ. mol-1 2NH3+ 3Cl2 = N2+ 6 HCl
2NH3(ag) + 3H2O2 → N2(g) + 6H2O
2 NH3 (g) + 3 CuO(s) 3 Cu(s) + N2 (g) + H2O(g)
3-
Z
OH (-0.79)
-
H2O(-2.46)
As(OH)4 (-2.04)
-
Sb(OH)4 (-1.98) HPO3 (-5.18)
2-
Sb(OH)6 (-2.78) AsO4 (-3.38)
PO4 (-7.28)
3-
氮族元素 的△G° / F — Z图
二、氨及其衍生物
1.氨NH3(Ammonia) 1.1 分子结构 μ(NH3)<μ(H2O) 1.47D 1.85D 1.2 化学性质 (1)强还原性(△G/F-Z图) 酸介质 φ(N2/NH4+)= 0.27V 碱介质 φ(N2/NH3)= -0.73V
第十二章
基本性质 价电子构型
氮族元素
As ns2 np3
-3,+3,+5
一、基本性质 §3-1 氮族元素通性
N
-3~-1 +1~+5
P
-3, +1 +3,+5
Sb
+3,+5
Bi
+3,+5
主要氧化 数
r I1 EA1
B.E. (E-E
小 大 58 < 160
75 209

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章

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章

例: H2S分子
C2v点群的每个对称元素作用在分子上都可以使元素复原, 相当于每个对称操作对H2S分子的作用是乘以“1”. 对称操作 E 整个H2S分子 1 C2
xz
1
yz
1 -1 -1 1
yz
1
1
xz
1 -1 1 -1
C2v点群的每个对称元素对H2S分 C2 1 1 -1 -1 基向量 2pz 3dxy 2px 2py
(a ) 封闭性:若:a G, b G, 则有:ab c, c G (b) 结合律成立:若:a, b, c G, 则有:a(bc) (ab)c (c) 存在一个恒等元素:
若:a G, E G, 则有:aE Ea a, E为恒等元素
(d ) 存在逆元素: 若:a G , 则必有:ab ba E 这里b为a的逆元素,记作:a 1 b
一 维 基 向 量
x2, y2, z2 xy xz yz
二 维 基 向 量
符号
基向量在对称操作下变换的性质 1:大小形状不变,方向不变 -1: 大小形状不变,方向相反 0: 向量从原来的位臵上移走
3. 特征标的结构与意义
不可约表示的Mulliken符号: 每个不可约表示 代表一种对称类型: a. A或B: 一维表示; E: 二维表示; T (或F) : 三维表示 G: 四维表示,H:五维表示 b. A: 对于绕主轴Cn转动 2π/n是对称的一维表示 B:对于绕主轴Cn转动 2π/n是反对称的一维表示 对于没有旋转轴的点群,所有一维表示都用A标记 c. 下标1:对于垂直于主轴C2轴是对称的,如A1 下标2:对于垂直于主轴C2轴是反对称的 没有这种C2轴时, 1:对于竖直镜面v是对称的 2:对于竖直镜面v是反对称的 d. 一撇(΄) :对于h镜面是对称的, 两撇(˝):对于h镜面是反对称的 e. g: 对于对称中心是对称的 u:对于对称中心是反对称的

中级无机化学 第三章.ppt

中级无机化学 第三章.ppt
顺 — Coen2 Cl2
Ma
2b
2c2
型配合物:
Pt
NH
3
2
NO
2
2
Cl
2
三、结构异构体 1、配位异构 配合物同时含不同中心离子,发生在配阳离 子和配阴离子组成的配位盐中。
CoNH3 6 ,Cr C2O4 3和Cr NH3 6 ,CoC2O4 3 Coen3,Cr CN 6 和Cr en3,CoCN 6
2O
二、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
活性配合物:配位体取代快的配合物。
配合物 惰性配合物:配位体取代缓慢的配合物
例如NH
3与Cu
H
2
O6
SO
的取代反应很快。
4
因此CuH2O6 2时活性配合物
NH
3与Cr
H
2O 6
2
SO
4
3的取代很慢,
它是惰性配合物。
1、活性配合物取代
Cu H2O 4 SO 4 NH3H2O Cu NH 3 4 SO 4
NiPy4 Br2 1400C Ni Py 2 Br2 2Py
§3—4配合物的稳定性与化学键理论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主要有三种:价键理论, 晶体场理论CFT和配位场理论LFT ,分子轨道理论 MOT。改进的晶体场理论称配位场理论.发展起来的 分子轨道理论.
一、晶体场理论
1、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
旋光异构体又称手性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对 映异构体。 旋光异构体有右旋(+,D)和左旋(—,L)
镜面
镜面 D(+)Co(en)33+和L(-)Co(en)33+旋光异构 体
六配位配合物的旋光异构体; 例如:
Ma

最新9-中级无机化学精品课件

最新9-中级无机化学精品课件

1L
第十五页,共45页。
例:d 2组态(zǔ tài): ml = +2 +1 0 –1 –2
ms= 1/2,45种可能的排列(微状态)
第十六页,共45页。
第十七页,共45页。
ML=4, 3, 2, 1, 0 MS =0 (2S+1)(2L+1)=9
第十八页,共45页。
ML= 3, 2, 1, 0
HS
CN 33,000 LS
LS
Co3+ 21,000
F
13,000 HS
HS
NH3 23,000 LS
LS
d7
Co2+ 22,500 H2O 9,300
HS
HS
第七页,共45页。
二. O大小的表征―电子光谱(或电子光谱,紫外 可见(kějiàn)光谱)
1.单电子的近似的配合物光谱
定性(dìng xìng)判断:
第十三页,共45页。
在无外场的情况下,这10种排列的能量是简并的,用2D表示,D称
为光谱项(term)。光谱项的通式为:
2S+1L
L为各个电子轨道角动量的矢量和
L=l1+l2+l3+…
L=0, 1, 2, 3, 4, 5…. ,
光谱项
S, P, D, F, G, H…
(2S+1): 自旋(zìxuán)多重态(spin multiplicity),S为总自旋(zìxuán)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根据这两点,可推出d2组态的5个谱项的能量(néngliàng)顺序为: 3F 3P 1G 1D 1S ,
其中3F为 基谱项(最大S, 最大L) 但实际观察的d2组态(Ti2+)光谱项的能量(néngliàng)顺序则为:

无机化学教学3章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无机化学教学3章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1 2
自发反应的定义
自发反应是指不需要外界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反 应。
自发性的判断依据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反应总是向着能量降 低、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3
自发性与焓变和熵变的关系
自发反应总是向着ΔH - TΔS < 0的方向进行,其 中ΔH为焓变,ΔS为熵变,T为绝对温度。
反应热的计算
表述
$Delta U = Q + W$,其中$Delta 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做的功。
热和功的转化
热转化为功
当系统体积膨胀对外做功时,吸收的 热量会部分转化为对外做功。
功转化为热
当外界对系统做功使得系统体积压缩 时,外界所做的功会全部转化为系统 内的热量。
表述
熵增加原理指出,在封闭系统中,总熵(即系统熵与环境熵 的和)总是增加的。
卡诺循环与熵的概念
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是理想化的热机工作过程, 由四个可逆过程组成(等温吸热、等 温放热、绝热膨胀、绝热压缩)。
熵的概念
熵是描述系统混乱度或无序度的物理 量,其值越大,系统的无序度越高。
熵增加原理
表述
解释
应用
04 热力学第三定律
定义与表述
热力学第三定律通常表述为
在绝对零度时,任何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另一种表述为
不可能通过有限步骤将绝对温度降到绝对零度。
绝对熵的求算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熵可以通 过计算完美晶体在绝对零度时的熵值 来获得。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晶体的原子 排列、分子振动等因素对熵值的影响。
热力学的主要概念
状态函数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3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3章
“合”字联起来,配位体的数目用一、二、三等数字 表示,若中心离子有不同的氧化数,则在该元素名称 后加一括号,括号内用罗马数字表示氧化数。如:
[Cu(NH 3 )4 ]2
[Fe(CN )6 ]3
四氨合铜(Ⅱ)离子 六氰合铁(Ⅲ)离子
[ Ag(S2O3 )2 ]3 二硫代硫酸根合银离子
[Cr(en)3 ]3
[Zn(NH3)4]2+, [Cd(CN)4]2– [Ni(CN)4]2– [Ni(CN)5]3–, [Fe(CO)5] [TiF5]2– [FeF6]3– ,[AlF6]3- , [SiF6]2- , P[FtCe l(6C4-N)6]3 – ,[Co(NH3)6]
[Ag(NH3)2]+ 配位数为2, 直线型 H3N——Ag——NH3
3.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的要点 1. 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M):有空轨道
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 二者形成配位键ML 2. 形成体(中心离子)采用杂化轨道成键 3. 空间构型与杂化方式有关
中心原子M与配位体L形成配离子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 轨道必须进行杂化,组成各种类型的杂化轨道。每个杂化 的空轨道可以接受配体提供的孤对电子,形成一个δ配位 共价键(M δ L),简称δ配键。δ配键的数目就是中心 原子的配位数。
单齿配位体:每个配位体只提供一对孤对电子与 一个中心离子结合形成一个配位键如:H2O、NH3、 CN-、Cl-、F- 等是单齿配位体。
多齿配位体:一个配位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配位原子,且与一个中心离子形成两个或两个以 上配位键,称为多齿配位体。如乙二胺、乙二胺 四乙酸(EDTA).
乙二胺(en): NH2—CH2—CH2—H2N
3.1.2 配合物的组成 1. 中心离子:配合物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正离子或原

《中级无机化学实验》课件

《中级无机化学实验》课件

结构分析实验,包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 项。
讲解单晶结构分析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单晶分析获得物质组成信
3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息。
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如何通过分析晶体
单元结构和元素配位情况等获得更多的
实验数据。
碱金属硬水的净化实验
净水方法
介绍浑浊硬水的治理方法,提供最新的净水处理技术及其实验操作。
化学反应机制
铁的检验与定量分析实验
检验及定性分析方法
介绍检验铁离子的方法,详细讲解铁离子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特性,以及如何正确识别各种离 子含量的方法。
分析方法
详细说明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本小节将介绍红蓝水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以及如何根 据测定红蓝水的比色度计的读数计算含铁量。
处理方法
铁离子可能会受到有机杂质、蛋白质和其他离子的干扰。本小节将详细讲解如何对这些干扰 因素进行处理,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PH计
概述PH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并详细说明如何 校准和使用PH计进行酸碱滴定。
称量器皿
介绍实验中的称量器皿及其种类和使用方法。讲 解称量常见误差及其纠正方法。
常用的试剂及其性质
氢氧化钠的性质和实验应 用
介绍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 用途及其注意事项。例如:制备 溶液时应该如何操作。
硝酸的性质和反应
讲解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及其检 验方法,并详细说明不同制备方 法的优缺点。
盐酸与氢氧化钠酸碱滴定实验
1
化学反应原理
简要介绍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机理,
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2
讲解酸碱滴定的基本概念。
介绍如何根据示量器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
点,并说明滴定时可以出现的问题及其解

《中级无机化学》课件

《中级无机化学》课件
《中级无机化学》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中级无机化学》的PPT课件!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无机化 学的重要概念和原则,帮助您建立牢固的化学基础。
课程概述
本课程将介绍无机化学领域的关键概念,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离子和 配合物等。您将了解无机化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课程大纲
1 模块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元素周期表
2
生全面理解。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
精神。
3
案例研究
分析和解决真实世界中的无机化学问题,提 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
教材
精心挑选的无机化学教材,包含丰 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实验设备
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提供良好的实 验环境。
软件工具
专业化学软件,用于模拟和分析无 机化学反应和结构。
结语
通过这门课程,您将对无机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在实际应用中运用 所学知识的能力。愿您在这个学习之旅中获得丰富的化学知识!
3 模块三
离子和配合物
2 模块二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4 模块四
反应性和化学平衡
课程目标
深入理解
掌握无机化学基本概念的原理和应用。
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加深对无机化学的理解。
团队合作
与同学们合作解决复杂的无机化学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
通过讲解完整的无机化学知识体系,帮助学
实验探索

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章

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章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氧化还原反 应可分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等。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 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而电解池是 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溶解度与Ksp的关系
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其溶解度与Ksp的关系不同。例如,对于AB型难溶电解质(如AgCl),其溶解度s 与Ksp的平方根成正比;对于A2B型难溶电解质(如CaSO4),其溶解度s与Ksp的立方根成正比。因此,通过测 量Ksp可以间接得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100%
水处理
无机化学在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如通过沉淀、絮凝和氧化 等方法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有机物和微生物。
80%
土壤修复
利用无机化学原理,可以改良土 壤性质,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和 有机物污染,提高土壤肥力。
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陶瓷材料
无机化学为陶瓷材料的制备提 供了基础,如高温超导陶瓷、 压电陶瓷等。
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是一类用于指示溶液酸碱性的化学试剂,其颜色 随溶液pH值的变化而改变。
滴定分析
滴定分析是一种通过滴加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反应,根据反 应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在酸碱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02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沉淀的生成
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就会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方法包括直接混合法、 共沉淀法和均相沉淀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由热力学数据求算出来的值称为晶格能实验值。
5.2.4 晶格能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1 计算假想化合物的生成焓
例如, 从Cr原子的价层结构3d 54s 1来看,Cr失去1个4s电子后成为3d 5半充 满构型。这种结构似应是稳定的,因而似应有CrX(X=F、Cl、Br、I)化合物 存在,但实际上却未能制造出这类化合物。下面以CrCl为例,用计算它的生 成焓来说明其稳定性,先写出CrCl的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类似于NaCl)。
L= 1.214×105×2×1×1(1-34.5/281)/281=758 kJmol-1
代入相应的热力学数据,有
△fHm(CrCl)= 397+653+121.7-368.5-758=45 kJmol-1
计算出来的生成焓是正值,且由Cr和Cl2生成CrCl是熵减的 反应(△fGm >45 kJmol-1), 表明CrCl即使能生成也是一个不大 稳定的化合物。事实上,它可能发生下述歧化反应。
第五章
1 2 3 4 5 6
7 8 9
s
区 元 素
基 本 要 求 复习自由能、平衡常数的概念 辨别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 能计算离子键形成时的能量变化 能正确使用理论模型和热力学循环方法计算晶格能 熟悉晶格能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能正确建立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并用以计算各种 热力学量 冠醚的命名和结构特征 冠醚的配位性能和冠醚配合物的结构 影响冠醚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热力学方程式是:
△G=△H-T△S=△U+△(pV)-T△S
其中△S是产物和反应物相对混乱度的一种衡量尺度。显然, 如果气相反应增加了气体的分子数,凝聚相反应分子数增大等, 此时△S>0,将有利于反应。 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pV)=△(nRT)
因此, 如果对于每生成或消耗 1 mol的气体, 此项贡献在300 K时将小于2.5 kJmol-1(8.314×298×10-32.5),由此,在数值 上实验化学家常将△H 和△U 等同对待。
带相反电荷的两个离子,可因静电吸引而结合在一起,该 引力为:
q q U2=- r
另一方面,两个离子趋近时,因电子层的穿插而导致强排斥力:
U3=be-r/ρ
所以形成Na+Cl-(g)离子对时,总能量为:
q q U=147.05+U2+U3=147.05- r +be-r/ρ
下图示出这三部分的能量与两原子核间距离的关系,
动力学稳定性是从反应物与活化配合物之间的能量差,即反 应活化能来考虑的,若某一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趋势很大,反应 物在热力学上相当不稳定,但若实现这一反应所需的活化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 当大的话, 则在动力学上反应物又是相当稳定的了(图1-2 A到C)。
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历程,亦即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催化剂可以 增加或降低动力学稳定性,但催化剂不能改变热力学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5.2 离子键形成中的能量
5.2.1
对于反应
气相离子键形成中的能量
I Na(g)+Cl(g)
Na+(g)+Cl-(g) 的能量, Ea
由于反应前后熵改变甚微,△G≈△H ,所以, △G≈△H ≈I(Na)+Ea(Cl) =495.7+(-348.65) =147.05 kJmol-1
说明上述反应的趋势很小。
从卤化银的晶格能也可看到类似现象: 5
26 除此之外,由表5.4还可看到
69
89
112
玻恩-哈伯循环计算出来的晶格能即实验值系统大于理论计算值
这些现象表明,在离子晶格中有明显的共价键能的贡献, 共价成分越多,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计算所得的晶格能的实 验值与理论计算值之差大得也就越多。 将二者进行比较,就可以作出化合物键合性质的判断。
q q (1-34.5/r0) r0
q q ν× r0
晶格能计算公式还可简化为 L0= 1.079×105×
分别以这三个公式计算NaCl的晶格能有 L0= 1.389×105×M× (1-1/n) r0 =1.389×105×1.748×1×1(1-1/8)/276 =770 kJmol-1 L0= =1.214×105×2×1×1(1-34.5/276)/276 =770 kJmol-1 1.214×105×
在上述公式中, 马德隆常数M 随晶体的结构类型不同而有 不同的值,对于结构尚未弄清的晶体,或者要予计某种迄今尚 未制得的离子化合物来说,M的值是无法确定的。因此, 必须寻 求可以避免使用马德隆常数的公式,在这方面最成功的要算卡 普斯钦斯基,他找到了一条经验规律: M大约同ν成正比(ν = n++n-, 其中n+、n-分别是离子晶体化学式中正、负离子的数 目), 其比值M /ν约为0.8(参见表5-1), 取34.5,于是,晶格能 计算公式变成了: L0= 1.214×105×ν×
2 CrCl(s)= CrCl2(s)+Cr(s) △fHm / kJmol-1 45 -396 0
△fGm ≈△rHm =(-396)- 2×45 =-486 kJmol-1 此反应的自由能变为较大的负值,说明向右进行的趋势很 大。因此,即使能生成CrCl,也会按上式发生歧化反应。所以 CrCl是不稳定的。
习题 :2, 5, 6, 7, 9
5.1
自由能、化学平衡(复习)和稳定性概念
C+D
对反应 A+B
△ G=△ G+RTlnQ=-RTlnK+RTlnQ=RTln(Q/K)
K= pc pB p
.p p .p
D
p p
Q=
pc p pB
A
.p p .p
D
p p
A
K为平衡常数,Q为反应商。在K表达式中,pA、pB、pC、 pD 是在平衡时刻物种 A、B、C、D的分压力。在Q 表达式中 的pA、pB、pC、pD是任意时刻物种A、B、C、D的分压力。
由Xe和PtF6生成Xe[PtF6]的反应焓变为-60 kJmol-1, 表明 它是有可能形成的, 于是巴列特将PtF6蒸气与过量的Xe在室温下 混和,果然立即制得了一种不溶于CCl4的红色晶体,当时认为 是Xe[PtF6]。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个反应也不那么简单,产物也 不是简单的Xe[PtF6],而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O2 + PtF6 = O2[PtF6]
巴列特在制备了O2[PtF6]后, 进一步联想到稀有气体Xe, 他认 为有可能合成Xe[PtF6]: ●Xe的第一电离能与O2分子的第一电离能几乎相等: I1/kJmol-1 Xe: 1170 O2: 1175.7
●Xe分子与O2分子的直径十分相近,约为400 pm, 他估计 Xe+与O2+的半径也应相近(已知O2+的半径为180 pm) 。
据此,巴列特认为O2[PtF6]与Xe[PtF6]的晶格能也应该相近 (估计PtF6-的半径为310 pm)。 L(Xe[PtF6])=1.214×105×2×1×1(1-34.5/490)/490 =461 kJmol-1
于是
△rHm Xe(g) + PtF6(g) = Xe[PtF6] I1 Ea -L Xe+(g) + PtF6-(g) △rHm (Xe[PtF6])=I1 + Ea - L =1170+(-771)-465 =-60 kJmol-1
发现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的事实告诉我们,用热力学方 法对反应能量的估计,在指导新化合物的制备上是很有用的。
3 晶格能作为判断键合性质的依据
从静电观点看,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的半径有关,半径增大,晶 格能减小。下表列出ⅢA族元素M3+离子半径和相应的氯化物的晶格能 值。
数据表明:
晶格能并不严格地随半径而变化
q q ν× r (1-34.5/r0) 0
q q
L0 =1.079×105×2×1×1/276 =782 kJmol-1
=1.079×105×
q q ν× r 0
结果十分相近。
5.2.3 晶格能的实验确定
仍以NaCl为例,先设计一个包括晶格能的热力学循环。 NaCl(s) L -△fHm Na+(g) + Cl-(g) I Ea Na(g) + Cl(g) S 1/2 B Na(s) + 1/2 Cl2(g)
2 指导无机化合物的合成
像CrCl一样,应用晶格能和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可以 计算出迄今未知的离子化合物的生成焓或反应焓,用以予计合 成这种无机化合物的可能性。在这方面,一个十分突出而又引 人入胜的事例,便是1962年加拿大化学家 N.Bartlett(巴列特)用 这个方法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PtF6]。这在当 时轰动了整个科学界,并由此打开了稀有气体化学的大门。 巴列特在研究PtF6这种极强氧化剂的性质时,发现只要将O2 与PtF6 混合在一起,PtCl6 就能从O2 分子中将电子夺走并生成产 物六氟合铂酸氧分子O2[PtF6]。
稳定性概念
稳定性分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
例如,H2和O2组成的体系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但又 是动力学稳定的体系。 要衡量体系是否是热力学稳定体系,需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 间的能量差去考虑, 若产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的能量,则反应物 在热力学上为不稳定的(图1-1 A到C)。反之若产物的能量高于 反应物的能量,则反应物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图1-1 A到B)。
5
当 r=236 pm时,其总能量较低。
5.2.2
晶体中离子键形成的能量
将前面计算离子对总势能的思路也可以用于离子晶体之中, 得到离子晶体形成时的总势能: 对于反应 Na+(g)+Cl-(g)-→Na+Cl-(s)
5
q q U=-NM r0 (1- r0 )
其中N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r0为离子的核间距,M为马德 隆常数(表2-1)。 ►
Q是该体系偏离平衡状态的一个衡量尺度。
在已知平衡常数K 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这种偏离定量化 ,并由此预测该化学体系在达到化学平衡时向产物方向还是向 反应物方向进行的自发性。 Q K, 根据△G=RTlnQ/K, △G 0, 反应向生成反应物方向进行; Q K,△G 0,则由反应物生成产物的反应将自发进行; Q = K, △G = 0, 体系处于平衡。 为了进行参比,对化学有用的另一特定条件是反应物和产物 都处于标准态,此时Q = 1,在这种情况下, △G=△G=-RTlnK 这样一来,△G的符号和数值的大小就反映了标准态体系对 平衡态偏离的方向和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