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中的求实精神
浅谈课改中的实、精、活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这一学期我校的课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其实对于课改我们耳闻已久,但对于具体怎么操作并不了解。
根据学校的指导和要求,在自己多年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摸索,然后再和同行不断进行交流和探究,逐渐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和套路,与此同时也发现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次课改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合作、探究”,说到底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所以说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觉得课改要抓住实、精、活三点:一、工作要“实”这次课改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确实,过去那种满堂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教育的发展形势,而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要完全改变几乎是很难实现的。
与此同时,高考这根指挥棒这些年来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原来的那种教学方法的形成是多年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无数的教师不断实践并总结经验的结果,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也并非一无是处。
所以在这种形势下,课改工作一定要“实”,所谓的实,就是在课改中不能走过场,不能摆花架子,也不能把他当成一场运动来搞,而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修正、不断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要给教师充分的消化吸收的时间,要给教师总结和修正的时间,让教师从开始的被动到将课改转变为一种自觉地行为,要循序渐进,避免那种因盲目性而产生的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不良后果。
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改而改。
不能认为背离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课改,不能为了课改而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脚踢开。
课改还得根据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出发点,将传统教学方法中可取的内容和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整合,然后指定一套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兼顾学生高考的实际情况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
二、教学要“精”我想课改除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外,还应相应的减轻学生的负担,将学生从原来的苦学、死学当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
求新求变求活求实
求新求变求活求实求新求变求活求实初中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近五年了,回顾走过的路,觉得有许多的甜酸苦辣,但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地求新、求变、求活、求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代表初中部,谨向大家汇报我们的一点感受。
一. 教学理念求新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我们全体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抱着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人才负责的态度,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从管理层面来说,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尽可能多参加培训,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书籍资料,深刻理解并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
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的对课改进行有效的指导。
初中部管理者在新课改之前,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市区教育局召开的各种培训会,先后参加了由省市课改专家主讲的多种讲座,先后认真自学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撰的以“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系列丛书。
自觉地用新课程的理论去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成功的经验并进一步指导实践,如:“课程改革不是不讲教学质量,而是更好地追求更高的质量”(陈校长)“课堂教学要活而不空,活而不乱,活而不花”“课程改革不是作秀,而要理性对待”“反思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催化剂”等等;同时我们特别注意总结课改中的教训,针对一切不符合课改理念的做法,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要求教师改变,并尽可能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
从教学层面来说,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这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口头上,而是要落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如何构建鲜活的生命课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新课程所追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首先是教学预设环节,我们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外,还要备单元、备教课环节的整合、备重点问题的设置、备学生的活动空间设计等等,切忌一篇课文、一种观点、一个老师、一讲到底、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的陈旧的做法。
新课改下作文教学应求实、求活、求新
新课改下作文教学应求实、求活、求新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地位,语文新课标对此有精当的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在传统教学中虽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写作教学恰恰又是语文教学中极其薄弱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设置,它都被“边缘化”了。
这样,不少学生对写作课不感兴趣,语文教师批阅作文更是头疼。
对此,教者认真学习了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理论并反思:应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生活,增长见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感受、体验,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者尝试探究了求实、求活、求新的作文教学方法。
求实——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形成写作的内驱力社会上有热点,生活中有情趣。
有时,学生接触到的眼前情景是别人所见不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是别人未曾经历过的,心中自然产生的感情更是别人所没有的。
要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感受,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受。
只要留心,身边的事皆可入文,让学生建立好练笔本、摘抄本、随手记,让学生自由抒写在家庭、学校、社区的见闻和感受。
这样的写作就不会有“无米之炊”感了。
于是,本学期结合单元要求,我们进行了以“爱心”、“桥”、“家乡的风物风俗”为话题的作文,还结合活动场景进行作文片断练习:如借学校举办的“十一田径运动会”,让学生抓住运动会的热烈气氛尝试场面描写;让学生到商场、农贸市场购物后以听到的讨价还价声为内容进行对话描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本县的第一场雪竟然降在雷鸣电闪中(因是秋末还未入冬),教者正好上课,学生颇感惊奇意外,也无心听课,教者干脆让学生观看后,以雷鸣电闪、风雪交加的雪景为内容进行景物描写。
从批阅来看,上述训练内容学生大都写得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味、言之有趣。
在教学中如何将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如何将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
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地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教师工作成绩的做法。
既然是“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为什么还要把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比如我们常听到这个学校这个班在这次考试中排在全县、全镇的第几名,这个学生的成绩好,被县的哪一所中学给挖了过去的事。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无权取消考试,摆在面前的是分数之间的竞争,是学生与学生间考试分数高低的竞争,也是决定着教师“评优”的竟争。
现在的考试不仅在考学生,更重要的是还在考老师呀!那我们老师应该怎样做呢?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凡是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解答,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读书时间、练习时间、思考时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学生的合作学习一般是四个人一个小组,定好小组长,明确共同的任务和个人承担的职责,每个同学都要说自己的见解,小组中同学轮流发言,与其他小组交流。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提高小组交流学习的实效性。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问题、动手操作、猜想质疑、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之我见——谈“实事求是”
2007/12/26 第三届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2006/09江苏省第六届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2008/03发表于《商情科学教育家》第三期新课程改革之我见——谈“实事求是”昆山石浦中学蔡静“实事求是”一词原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
后被人们沿传引申,毛泽东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放眼于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我想到的最多的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从我走上这“三寸讲台”以来,面对着一张张生动的面庞,我反问自己最多的也是这四个字!手里拿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建磐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次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清澈见地的眼神,我的心情从未平静过。
我工作的地点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一所乡镇中学,学校共有两间多媒体教室,共有十四、五个班级,学生大多是乡镇的孩子,还有很多“新昆山人”子女和借读的外地学生;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是双职工或者做生意的;他们的家庭情况复杂,家庭教育往往缺位、错位;这些学生自身心理健康不容乐观——这些都与教育的成败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我们是否“实事求是”地关注到了这些?关注到了以后,是否“实事求是”地去消除这些因素当中的消极作用?面对着一个个关乎国家兴衰的花朵,我们这些园丁是否“实事求是”地去灌水修枝了?然而,在这里,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教材被使用着;在这里,少年们在成长着;在这里,为人师表的我不平静着。
在这里,我将这些“不平静”整理成文,以期与同仁共讨!一、明确“实事”的重要性,做到“实事”我们说,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
但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外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这三者。
而整个教育活动是作为课程改革的载体,这个载体如果出现了不“实事”的部分,无疑它就是“蝼蚁”。
新课改的求实、求新、求变
新课改的求实、求新、求变【摘要】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情景化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是教师进行教学时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挖掘新教材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在内容结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不断革新,改变了过去数学课程中过分注重形式化引入、教和学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删掉了教材中“繁、难、窄”的知识,实行模块教学。
因此,准确体会《标准》中的求实、求新、求变,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是我们的一项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1科学的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根据新教材的特征,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注意:①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目标,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②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③对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并适时纠正。
1.2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并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如:《立体几何》一章的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先提出问题:建筑工人在砌与地面垂直的墙面时,用了什么工具来帮助他判定所砌的墙面符合要求?如何用的工具?这样引起学生兴趣,认真地开始学习新课,并以互相讨论的方式,得出正确结论,经过认真思考对所学的定义、定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1.3学习内容难度恰当,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次要求:特优生应加强对其学习深度和广度的加深和拓广;中等生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所谓的待优生则应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使其学有所得。
如:《不等式》一章“不等式证明”的学习过程中,对优生的要求是掌握证明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反证法和函数单调性法;中等生则要求掌握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待优生只要求掌握比较法,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
课堂教学三原则求实,求活,求新
课堂教学三原则:求实,求活,求新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
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国家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1、扎实严谨。
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强的基础性学科。
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
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
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
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
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在课改中求是在教学中求实东方
二、在教学中求实
(一)教学目标全方位 目标 (明)
思想 (新) 情感 (亲) 特色 (鲜)
教材 (准) 方法 (活)
课堂 教学
效率 (高)
技能 (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二)评课标准看“五实”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好课的评价标准
扎实 充实 丰实
语言
教态
基本功
板书
应变
2018/10/26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17
1.有见识:属于自己的见解。 2.有道德:遵守学术的规范。 3.有文化:体现较宽的视野。 4.有价值:解决实际的问题。 5.有意义:带来教育的思考。
好论文是经验教训的诚恳总结,是问题困惑的深 入思考,是前景设想的论证探索。 告别僵化的“学院派”,走出繁复的花架子,立 足教学的第一线,踏实为师,诚实为文。
2018/10/26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4
(三)坚持学科本真的追求
课堂教学的本真追求,可以化难为易,可以化贫 乏为丰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但不可以化平易为深奥, 化通俗为艰涩,化朴实为飘渺。教学要追求遵循学科教 学规律前提下的艺术化,不要随意边缘化、追求异端化 (哲学化、庸俗化)、简单生活化、盲目实践化、抽象 人生化。 课堂教学要坚守学科本位,不要丧失了自我价值和 魅力。好的课总是深入浅出,闭目难忘。
这边举着几只威武不屈的手, 那边迸出几句慷慨激昂之词; 边上还有几个呆若木鸡, 剩下不知多少大智若愚。
下 页 末 页 9
评课的专家气定神闲, 可叹可赞! 撑在不停得插科打诨。 不要睡,不要睡—— 天困,地困; 你困,我不困!
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求是”精神研究
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求是”精神研究“求是”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观念。
它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客观的方法,真实的表达来认识和对待世界。
在政治教学中,学生应该养成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待和分析政治问题。
学生还应该具备辨证思维和创新意识,不仅要能够总结问题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只有通过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真实的认识和把握社会政治的发展规律,为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加强高中政治教学中“求是”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政治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当前社会政治热点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分析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各种问题。
政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辨证思维,不仅要求学生记住政治理论,更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
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求是”精神。
政治教育并不只是理论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实践的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社区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政治的现实和复杂性。
学校还可以组织模拟选举、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敢于表达真实观点的勇气。
高中政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养成。
政治是一门关乎人类社会管理的科学,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政治教学可以通过讲述政治人物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政治教学还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求是”精神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和教师应该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养成,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
只有培养出具有“求是”精神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社会的挑战,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让语文之花开在“求实”枝头——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思考
第39卷第5期No. 5 Vol. 39宁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2018年5月May2018让语文之花开在“求实”枝头—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思考陆曼华(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宁夏银川750002)摘要: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不能丧失求实精神。
作为语文学习的领路人,语文教师自身要潜心教学,展示 语文教学的迷人魅力;引领学生在扎扎实实的积累中,真正提升综合能力,培养探求精神;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 特点,让学生在文学审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人格,最终以求实的精神和态度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求实;积累;育人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1331(2018)05 -0093 -03收稿日期:018 -02 -27作者简介:陆曼华(1976 -),女,宁夏青铜峡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一级教师。
自教育部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 革标准(实验)”至今,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 穷。
在认真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后发现,“求实” 精神在当下的教学中更应该得到凸显和发扬。
所 谓实,即实在,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该实实在在来做。
语文教学一旦有了怠惰之意,也就会变得枯 燥而乏味。
具有了求实的精神,才会充满教育教 学的活力与激情,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
具有了求实的精神,才会努力地探求教学方式方 法,而不是简单地寻求终南捷径。
一、求实之始:潜心教学,砥砺自我真正懂得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语文其实是不 易教好的,并不是像社会上流传的“语文谁都可以 教”。
当然这与教师队伍中部分人不甚敬业造成 的影响有关,结果不仅耽误了学生,也矮化了自 己,更让外界对语文教学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相 对于别的学科而言,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要求比 较全面,不仅是基本知识能力的提升,还要引导学 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 的重要过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 的重要时期,而语文教师的人格、学养、精神、品质对中学生影响较大,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就应该 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影响和感染 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掘语文教材中 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准则,并且以扎实的 专业技能和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和征服学生。
落实新课改精神心得体会
落实新课改精神心得体会新课改精神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记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新课改则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新课改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去操作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我注重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再次,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改则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
比如,在科学实验课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最后,新课改强调全面评价和个性发展。
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而新课改则提倡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不同智能和潜能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科竞赛、小组合作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求是”精神研究
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求是”精神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世界观,其中“求是”精神是高中学生应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
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求是”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求是”精神的内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求是”精神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和辩证的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政治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培养学生“求是”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考试评价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政治课程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品质的评价,例如引入开放性问题的解答,鼓励学生对政治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综合分析。
家庭和社会也是培养学生“求是”精神的重要环境。
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引导,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求是”精神的培养。
家长和社会机构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不同层面和问题,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成长。
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求是”精神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关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政治课程的评价方式和家庭、社会的配合也是培养学生“求是”精神的重要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求是”精神,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务本求实新课改-2019年精选文档
务本求实新课改自从实施新课改之后,怎样做才算是符合语文新课改要求,这是令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
为了切实领会课改精神,笔者积极参与各种不同规格的课改实验课的听课评课活动,并参加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培训班学习,慢慢地对新课改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新时期之所以需要课程改革,是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传统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应新时期人才教育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素质?爱因斯坦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当一个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以后剩下来的就是素质。
”电视文化名人杨澜也曾说过类似的耐人寻味的话。
这些人生感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要培养有素质的人才光靠一味的灌输是不行的,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才有可能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其次,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是否都属于该改革的“传统应试教育”范畴?显然不是。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依然是三维目标所强调的。
因此,创新应立足于吸收优良传统之上,互动不是表面上的嘴动、手动、身子动,语文课改应像巢宗祺教授所言,必须紧扣目标,务本求实。
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是阅读教学,下面就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笔者新课改之后综合新旧教学要求下的教学实践的认识。
一、分析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当读者深入其中,有所感有所悟时,就会感到心智为之洞开的豁然、灵魂受到慰藉的惬意。
作为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石,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可是,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以名著阅读为例,高一年第一学期两个模块教材中要求鉴赏《家》、《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
到了期末时,对所教的两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全看过的只有10%,看了两部的有40%(多数学生不爱看《大卫》),个别学生还向笔者建议,也像初中那样印一些提纲练习之类的能应付考试就行了。
那么,是不是他们平时没阅读?也不是。
学生的理由是,平时学业负担太重,好不容易有闲暇,自然是看电视上网,读不用动脑筋的书。
务本求实,做完善课程改革促进者——当前课改过程中需要研究和解决有关问题36页PPT
5
4、苦练内功,提高真功夫。
• “苦练内功,提高真功夫” 是解 决课程实施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的核心。
• 关键是求真务实,返璞归真。
• 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真功夫表现
在课堂上。
6
⒍专业化研究型骨干教师
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⑴基础能力 ⑵扩展能力 ⑶创造能力 ⑷实践能力
7
二、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有关问题。 ㈠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
务本求实,做完善课程改革的促进者
——当前课改过程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有关问题
2
一、找准位置,做完善课程改革的促进者。
一套好的课改方案,只是一个平面的蓝图;只有 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变成鲜活的、富有生机 与活力的课程。
目前发展中的不平衡,客观存在着一系列需要 解决的现实问题。“等、靠、要,冷眼旁观;甚 至是冷嘲热讽,全面否定”都是不可取的。
的过程将知识概括出来)
▪ 教得怎么样(形成怎样的知识体系,
渗透哪些思想方法)
25
⒉关注生成
▪ “创造新义务教育”的核心词是:提高教 育质量。与日本几十年来教育改革强调的
重点都有所不同,表现了对质量问题的高度 关注。
▪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着眼点是:培养扎实 的学力
15
2.知识就是力量!
⑴对培根的反思
▪ 知识“就是”力量吗?
▪ 有知识的人,必然就会有力量吗? ▪ 是否还要一种合适的转换,它才会
务本求实,做完善课程改革促进者— —当前课改过程中需要研究和解决有
关问题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大胆创新 新中求实-谈教改的体会及做法
大胆创新新中求实——谈教改体会及做法(一)这一多月的语文教学,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新”,新体现在方方面面。
第一是课标新。
旧课标注重语文知识、能力培养,而新课标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创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自由写作等。
新课标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不是靠教师空泛的分析或“满堂灌”、“满堂练”而是靠熏陶感染,用美的诗文,美的语言,美的画面。
新课标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强调个性化阅读,自由写作。
新课标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
它特别强调语文知识只是辅助作用,对语文知识要求降低了,而且语法,文体知识都规定不考。
第二是教材内容新,结构新。
新教材80%课文全是第一次出现。
结构也是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版块组织单元的。
它从学生现实生活,学生今后的发展出发,观照与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与生活与世界沟通和互动中学习语文。
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得个性的健康,特别关注“人与自然”。
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生如何克服困难,走好眼前一小步。
第三课《生命生命》珍视生活,热爱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学生如何面对困难、挫折,《童趣》教学生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
这样的内容,对学生健康个性太重要了,我们既为之叫好,又感到责任重大。
第三理念新。
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理念的落实。
但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成绩,只有少数人意识到“人的情感、价值观、个性、创造性的重要”,这当然是考试评价制度、社会价值追求造成的。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就是促进终身持续发展,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终身持续发展,活泼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
励学敦行 求实创新——湘铝示范学校新课改之路
肖 丽娟 沈 汇 贺 晴
一
关 键 因 素 是 教 师 。只
期
湘
乡
有广大教师 更新教
色 转 变教学行 为 ,
改 变 教 学 方 式 . 能 才
妻
育 念转 教 角 据 自身 特 点 确 定 一 个 实 验 专 题 , 期 观 ,换 师 每
每 一 位 老 师 都 在 课 改 组 内 上 一 堂 研
教 实创 求师 成 长 新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是 新 世 纪 我 国
入 理 解 新 课 标 , 好 新 教 材 . 是 课 用 这
改 首 先 面 临 的 问题 。 0 2年 在湘 乡市 20
湘 铝 示范学 校 新 一 次 伟 大 变 教 师 进 修 学 校 的具 体 培 训 和 指 导 下 . 课改 之路 教育的 学 校 成 立 了课 改 小 组 ,以 点 带 面 . 带 动 全校 。课改 小 组 在 期初 制 定 教 学研 究 计 划 , 研 究 任 务 落 实 到 每 一 个 老 把 师 身 上 。经 专 家 评 议 后 , 学 科 组 根 每 革 . 场 变 革 成 败 的 这
的 基 石 。而要 铺 就 这
块 坚 实 的基 石 . 须 必
有 效 开 展 中 小 学 教
覆
一
师 课 培 。于 新 程 训基
此 . 铝 示 范 学 校 采 湘
题 。 课 前 的 教 案 都 经 历 了 “ 人 准 个 备 一 集 中 讨 论 一 资 源 共 享 一 个 人 微 调一 课 后 反 思 ” 过 程 。 实 增 强 了 的 切 课 堂教 学 的可 操 作性 和 实 效 性 。课 改 组 的课 堂 是 开 放 型 的 , 长 、 家 都 家 专 可 以 随 时 来 听 课 。老 师 们 互 相 听课 、 互 相 切 磋 蔚 然 成 风 . 期 每 个 老 师 随 每 堂 听 课 一 般 是 三 十 节 . 课 后 都 有 随 听 笔 , 及 时评 议 。多 年 的课 改 实 验 . 且 使
以求实心态面对新课改——南通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掠影
师 参 与 了研 究 。通 过 研 究 ,老 师 们 根 据 新 的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程 标 准 确 立 的 不 同学 段 的 课 程 水 平 发 展 目标 和 内容 标 准 , 从 学 生 发 展 需 要 的 角
育 思 想 与 理 念 是 可 以通 过 课 堂 教 学 究。 来 体现 的 。
影
自体 育 与健 康 课 程 改 革 以来 , 到提 高 ,这 两 个 标 准都 直 指 我 们 的 全 国 、 省 举 办 的 各 种 形 式 的 教 学 比 南通 地 区 以 “ 求实 ” 的 心态 ,积 极 课 堂 教学 研 究 。我 们 仅 仅 知道 了 怎 赛中不断获奖 ,近些年共取得全 国特等
度 ,因 地 制 宜地 利 用 和 开 发 各 种 课 程 资 源 ,选 择 和 重 组 有 价 值 的 内容 来 进 行 教 学 的 能 力 得 到 了很 大 的 提 高 。 “ 一 五 ” 期 间 , 由教 科 研 中 十 心 牵 头 并 主 持 的 省 教 学研 究 第 六 期 立 项课 题 《 现 行 中 小学 体育 教 材 对 拓 展 与 课 余 运 动 素 材 开 发 的 实 践 研 究 》 ,全 市 共 有 1 6 中 小 学 成 为 所 3 研 究点 学 校 , 涌 现 出 了 以 面 向 全 体 学 生 身 心健 康 发展 为 目的 的大 量 研 究 成 果 ,在 《 国学 校体 育 》 、 中 体育 教 学 》杂 志上 发表 了5 多篇 0 文 章 ,该 课 题 研 究 成 果 还 获得 了省 教 研 室 第 六 期 课 题 成 果 二 等 奖 。 同 时 , 由教 科 研 中心 申报 的 《 中小 学 生 补 偿 性 体 能 素 质 有 效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案例 研 究 》 ,被 省 教 研 室批 准 为 第 八 期 立 项 课 题 。该 课 题 将 针 对 如 何 增 强 中小 学 生 的体 能 素 质 ,提 高 学 生 身 体 健 康 水 平 ,在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稳 步 深 入 推 进 过 程 中 ,如 何 设 计 高 效 体 育 课 堂 教 学 ,进 行 深 入 地 研
搞课改一定要有务实精神
搞课改一定要有务实精神前几年,在山东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东平县各中小学大刀阔斧进行课堂改革,力度是我从教20年来未尝见过的。
好多学校请专家、教改先进教师进课堂指导,各校教改都进行得轰轰烈烈。
然而,我县高考上线人数下降,教师受到多方指责,高中校长被免职,教育陷入尴尬境地。
对于教育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不敢妄加评议,只想谈一点,就是搞课改一定要有务实精神。
一、课堂改革要自觉探索和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寻求适合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教育方法。
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教师才能教得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
违背教学规律,劳而无功。
要在教育中取得优质高效的成绩,就要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精通教育原理,掌握教育规律。
切勿让课堂改革走形势,摆花架子。
二、课改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得寂寞,沉得住气。
从事教育工作要求淡泊名利,课改要严谨、细致、认真。
任何一项成果总是产生于默默无闻、老老实实的研究过程之中。
浮躁、冲动、急功近利,是我们教师的大忌。
三、要实事求是,要深入实际,不要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教育不同于文艺创作,它注重事实而不是想象,钟情于理性而不是灵感,偏爱逻辑思维而不是意识流,它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也不需要吓人的架势来助威,返璞归真方成正果。
四、注意研究过程、方法、技术乃至结论的科学性。
教改成果的价值就在于科学性上,教师必须躬身以求,严肃认真对待,精益求精,不断探索。
严谨治学,科学从教。
不断强化教学技能,敢于同谬说做斗争,真正体现科学精神。
五、要有恒心。
教育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出成果一定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特别是面对挫折不灰心,不丧气,坚信成功属于自己。
付出一份辛苦得到双倍成果,少一份力气遭受双倍损失。
恒心、意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新课改中的政治课教学必须实事求是解读
新课改中的政治课教学必须实事求是(本文曾获2006年K12教育网鼎尖杯案例评选三等奖)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贯彻落实新一轮课改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在高考的导向下,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与教学成绩。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全面理解新课程精神,努力做到实事求是。
一、要做到教学方式与教学实际的统一新的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据此,有些教师认为在每堂课上都应该凸现这一热点。
而实际上,教学方式的选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确定,做到教学方式与教学实际的统一。
例如,虽然我们现在倡导“探究式”教学,但是我们仍要吸收过去“接受式”教学中优秀的经验,而不应该完全否定。
思想政治课要充分反映新课程的理念,关键在于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平等愉快地交流,而不是对某一种教学方式的生搬硬套。
二、要做到课堂气氛与课堂实效的统一面对新课程的要求,一部分教师片面的认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
在这种偏见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了各种活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调节课堂气氛,甚至将课堂上学生浅层次的“喧哗”以及异口同声的“随声附和”一概视为课堂气氛活跃的标志。
但是,实践表明,许多这样的教学并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很多时候恰恰适得其反。
其实,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并不在于追求一种表面的活跃,而在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于创造一种让学生能够充分思考问题的气氛,使课堂教学做到形散神聚。
三、要做到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的统一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在新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受到许多教师的欢迎,似乎缺了它就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不容置疑,合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首先合作讨论应该是有前提条件的。
从当前的竞争现实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看,学生要参加高考,但高考考查的并不是合作做题的能力,而是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思政 实事求是精神
课程思政实事求是精神
实事求是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一种重要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之一。
它强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实事求是精神强调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进行观察和研究,以客观数据和科学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判断,坚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理论建设和决策制定。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在课程思政中,实事求是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思政要求教育教学与时俱进、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应该通过真实的案例和问题来学习,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也应当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
实事求是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需要和现实问题,不断关注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教育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实事求是精神是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
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课改中的求实精神
作者:田利成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8年第02期
【摘要】我们的新课改推行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了,可问题却出现了不少,这关键在于缺失了一种求实精神。
本文特针对于此,通过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求实精神的回归,望以人启发!
【关键词】新课改求实教育求实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31-01
求实精神是所有改革成功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也是我们的新课改所不能缺失的精神。
反映在我们的教育上就是对一种求实教育的追求。
那求实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呢?
一、求实教育的内涵
求实教育,顾名思义,是指直面教育实际,回归教育本质,力求产生真正长远实效的教育。
说到底,它就是一种诚实地面对教育实际问题的教育。
其实,这种教育在实用主义教育主张中早已提及。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讲求教育要直面儿童;直面教育的实用价值;直面社会生活。
可是,在当今这个快速运转的社会中,一切东西都被瞬间取代。
教育理论层出不穷,教育改革也应接不暇。
二、新课改实施中缺乏求实精神
当下我国推行的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么到底实效如何呢?有这样一种说法,“广州红红火火,海南风风火火,山东后院起火,北京不温不火”,这正是新课改现状的真实写照。
这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了一种求实精神。
我们可以如下这两个大方面为例:
(一)教师教学方面
第一,教师很难把握新课程。
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一标多本”,采用模块专题模式。
在面对统一考试的现实之下,教师一般很难把握考试方向。
第二,教学盲目综合。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教师就把世界历史现象,地理知识,政治知识等等与本科教学关系不大的其他学科知识堆砌到课堂中来,抛弃了语文课本身具有的独特文学意味,使其沦为“四不像”课。
第三,教师滥用教学媒体而缺乏对学科知识的反思。
新课改要求教师对电脑等信息技术的熟练操作。
这使一些教师有可乘之机,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缺乏反思,致使课件与学科知识的脱
节。
第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改主张学生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
而在实际的课堂合作学习中,出现了优等生主宰小组学习的局面。
(二)校本教研方面
第一,思想上对“校本教研”认识不当。
新课改中,许多教师和领导把“校本教研”看成是“课题科研”、“面子工程”;教研的主体只是学校少数领导、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甚至出现了“校本教研神秘论”的观念。
第二,在操作中,校本教研形式化。
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只是作秀地开展几节公开课,简单地互相听听课、评评课。
教研论文更是草率应付,拼凑了事,毫无创新。
而校本科研成果,也存在注重研究成果忽视过程评价的功利主义倾向,学校教师缺乏进行教学研究的动力。
第三,在教研中,教师缺乏问题意识。
许多老师面对常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习惯性的不重视。
一心只管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本身缺乏教学反思习惯。
最后,教师教研毫无成效。
第四,教研中缺乏合作精神。
以上这些只是所出现的问题“之一”。
其实,这就是新课改实施不切实际,面对传统教育又缺失求实精神所致。
因此,我们的新课改,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追求一种求实精神之下的教育改革?
三、新课改的实施回归求实教育
当下,我们的新课改所遇到的问题,就是在于其面对教育时缺失一种求实态度。
那么,我们的新课改如何回归求实教育呢?我们还是以上述问题为例来进行解述。
首先,教师的教学需要诚实地面对教育本质。
第一,准确解读新课程。
第二,合理控制课程综合的度。
新课程要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同知识出现综合情况是必然的。
但这并不是说什么课都可杂糅在一起,综合要从课程本身需求出发,综合是为了丰富主体课程是知识内涵,而不在多么花哨。
第三,教师要善用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师增强教学质量的好方式。
第四,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优势。
其次,校本教研更需要诚实地面对实效问题。
学校必须理性地认识“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为了促进学校本身教学而产生的,是切切实实关系到自身利益。
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校教师,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本教研”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眼前利益,而且也必将影响到学校本身的长远发展。
第二,校本教研的操作要更切实际。
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所有是教师们的参与和努力,是集体性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学校要为校本教研创造更公平、更宽松的环境,不仅要注重教研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教研的过程,积极鼓励教师的自主探索。
第三,校本教研实践中还要注意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的缺乏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的通病,而这在新课改中更显突出。
这要求教师必须正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经常反思,积极地把问题当成一项必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
甚至可以当成课题来研究。
在教学中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问题敏感意识。
第四,教师的通力合作是校本教研的保证。
教研缺乏合作精神是教研走向形式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结
我们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餐文化”社会,任何东西都讲求时效性,都呈现出易变性。
这种浮躁的文化影响了我们的教育,使整个教育充斥着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色彩。
这就是教育者们在茫茫教育大世界中迷失教育本质的一种表现,这种功利心理是缺失了求实精神的外在表现。
因此,我们的当今教育改革要取得成功,所有教育者就必须诚实地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我们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回归本来的教育,成为“理所当然”的教育。
[ 参考文献 ]
[1]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赵详麟.杜威教育论著选.王承绪编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郑金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