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案 北京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案北京版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以及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棱与棱之间的关系。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从属关系。

3、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4、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方体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棱与棱之间的长度关系。

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小棒、橡皮泥、自制长、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

比如:(出示课件)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指出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二、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拿出学具,认识各部分名称(课件演示)1)我们知道,长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你知道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板书:面)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2)现在我们继续观察,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教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3)同学们接着观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教师指出: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4)指出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学习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由选择方法合作学习填表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短数量位置?3、识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示)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这也就是说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分别叫什么长、宽、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模式家庭观课微课助学先看微课,再在家中找一个长方体实物,说一说你的认识,并记录你的疑问。

课堂交流 一、课前检测:两人一组,拿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在顶点、棱、面这三个方面你有哪些认识?二、合作互学(25分钟)1、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合作:拿出长方体纸盒摸一摸,说一说,填一填。

(1)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 );棱和棱的交点叫做( )。

(2)一个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小组合作:拿出长方体纸盒摸一摸,看一看,再剪下来比一比。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分别标出下面长方体指定顶点长、宽、高。

A B(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

(3)长方体的12条棱按长宽高可以分成()组,每组()条。

当堂训练1、下面立体图形中哪个是长方体,请在图形的下方画“√”()()()()()2、判断:(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一定是长方体。

()(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3)长方体最多可以有4个面完全相同。

()3、根据右图中数据填空: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是()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4、完成课本第19页“做一做”。

思维拓展:猜想:可能是什么?(1)右图中的长方体最多有()个面的形状是相同的,()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这个面是()形。

(2)一个长方体的一个面用7×5表示,相邻面用7×4表示,第三个不同的面是()×()。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目标:1.明白得并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育归纳推理,抽象归纳的能力。

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用具: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

进程:一、温习预备1.提问:什么是体积?2.请每位同窗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路,摆成一排。

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那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你是如何明白的?(因为那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若是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那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咱们来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新课(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1.拼摆长方体:请同窗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别离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2.汇报,板书: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一路点?(体积相等)不同点?(数据不同)为何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一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立方厘米)引导:请观看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师生一路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3.【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2”】第一组:请同窗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一排摆出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3教案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3教案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3教案北京版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教案北京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什么是体积?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1.拼摆长方体: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不同点?(数据不同)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立方厘米)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3.【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2”】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一排摆出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一排摆出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4排→摆2层思考: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板书: V=abh.出示投影图: 4.自学例1.一个长方体的砖,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0.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4×1.2×0.6=1.728(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1.728立方厘米.(二)正方体体积.1.【演示课件“正方体体积”】教师提问: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变成了什么图形?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2.练习棱长为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2×2=8(立方分米)棱长为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3.归纳正方体体积公式.教师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 V=a?a?a或者V= 4.独立解答.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分米3)答:体积是125立方分米.(三)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学生归纳: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3、一张纸很薄,但它也是一个长方体。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材第11~12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课件PPT。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请每位同学拿一张长方形纸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平平的)师:这种图形叫作平面图形。

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出示纸盒),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另外,我们还学习过一些立体图形,你们知道牙膏盒是什么立体图形?魔方是什么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说一说,认一认。

师:上面两个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图形?(指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水立方”的形状是长方体,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这两个物体相同?(指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冰箱、牙膏的外包装盒等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等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师:观察这两个物体,除去物体本身的颜色、材质、外形图案等因素,你能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状吗?(学生独立尝试描一描,教师巡视)教师引导学生:①师:长方体(正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面)师:我们把围成它的长方形(正方形)叫作长方体的面。

②师:长方体(正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有一条边)师:我们把面和面相交的边叫作棱。

③师:长方体(正方体)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有一个点)师:我们把棱和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1)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1)

长、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

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三)认识正方体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五年级数学(北京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1教案

五年级数学(北京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1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一、教学背景简述认识图形重点抓两点,一是特征、二是测量。

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是从第一学段的“直观辨认”向第二学段“刻画特征”和“度量大小”的飞跃,是“体——面——体”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过渡的开始。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知识载体。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有了从边和角两个维度去认识长方形的经验,到了五年级,孩子们就可以将认识长方形的方法进行迁移,从顶点、面、棱三个角度对长方体进行研究。

大部分学生能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名称及数量上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所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只是在建立这些特征之间的联系上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我们要将认识的重点放在元素本身、元素之间以及和长方体的关系上。

二、学习目标1.借助已有经验,制作、搭建长方体,构建数学模型,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通过做一做、插一插、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以及想象、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积累活动经验,体会认识立体图形的方法,渗透模型等数学思想。

3.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发展合作意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沟通新旧知识1.出示主题图,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

2.分类。

3.思考:再次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想研究点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经历从具体的实物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思考,为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做好准备。

(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特征说一说这几个大小、位置、方向都不同的长方体,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面的特征生1:它们都有6个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征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形状,判断出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3.学生能够用尺子测量并记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和体积教学准备1.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2.准备尺子和纸笔供学生测量和记录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10分钟)1.教师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呈现于黑板上。

2.教师示范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并让学生在纸上记录下来。

3.教师提供几个实物让学生观察,判断它们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认识(10分钟)1.教师让学生将上一步探究时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教室或校园中寻找和记录出尽可能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2.学生统计各自寻找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数量,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巩固(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尺子测量和计算出图片中物体的体积。

3.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体积的方法。

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以及计算体积的方法。

3.教师鼓励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用新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世界。

教学反思该教学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征,除了课堂讲解,还有学生参与互动、体验、探究的环节。

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教案一、前提测评:12谈话引入:(课件出示)这些图形又属于什么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看一看它各有什么特证?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二、出示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异同和联系。

三、导学达标:(一)导学达标“1”1出示观察、读书思考题:(课件出示)(1)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2)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3)什么叫长方体的长、宽、高?2课件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顶点,长方体长、宽、高。

(二)导学达标“2”:1读书思考题:(1)数一数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多少个顶点?(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可分几组?可分哪几组?每组棱有什么特征? (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可分几组?可分哪几组?每组面有什么特征? 2课件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四、达标测评:1看图填空,比较它们的异同:板书: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填上它的特性:(1)长方体 6 个面一般都是( ),有时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 )相同点不同点(2)相邻两个长方形的公共边叫做长方体的()每组有()条棱的长度相等。

棱与棱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点。

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3)正方体六个面都是()形,6个面的面积()正方体的12条棱()。

所以正方体是()长方体。

(4)长方体6 个面一般都是(),有时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此时其余的四个长方形的形状()。

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4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五、作业练习1动一动你的手:量一量你们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作业:课本32页6、7题3课外作业:测量你家中电冰箱或书柜等物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性质和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怎样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5分钟)1.讲解实物:让学生观察周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

2.学生互动:让学生自己造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找出它们相同之处和区别。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10分钟)1.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让学生自己比较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大小关系。

3.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5分钟)1.讲解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解决出错的问题。

4. 练习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5分钟)1.讲解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解决出错的问题。

5.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讲解实际问题: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在固定面积的情况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取得的最大值。

2.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6. 练习检验和总结(10分钟)1.布置作业。

2.学生自我总结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回答教师提出的检查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帮助他们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学生不仅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通过合作探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结构要素。

2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感知长方体的特征,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学习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教具小棒。

学具:学习单(表格)、小棒。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1、直接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形状物品,感知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说一说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富的实物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就在身边,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长方体已有的认知,为后续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1)学生观看微课,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指一指、摸一摸,让学生感受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3)数一数,认识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组成要素。

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提出问题:具备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这三个特征的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吗?(2)思考讨论:长方体还可能具备哪些特征。

(3)动手操作,深入探究长方体的特性。

(4)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思考,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借助长方体实物,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探索长方体面的大小、棱的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汇报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清晰认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北京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长方体和正方体》word教案 (1)

北京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长方体和正方体》word教案 (1)

长方形和正方形总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形体特征的认识,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熟练地掌握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积极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求积计算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在表面积计算中对需要计算几个面,算哪几个面的思考。

2.对在具体情境中应该是用乘法还是除法解决问题的分析和理解。

3.对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师讲述: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片(电脑出示),看到这些图片中的生活物品的形状,你会联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学生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求积计算的实际应用(出示课题)二、构建知识网络师提问: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我们要应用到什么知识?学生汇报。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V=abh表面积是六个面的总和师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不是总是算六个面的总面积,生活中有没有不算六个面的情况,举例说明。

根据学生举例进一步提问:算五个面的时候,少算的面是哪一个面,应该用什么条件去算?算四个面的是算哪几个面,应该用什么条件去算。

思考:长方体的通风管、游泳池……等它们的表面积要算几个面?三、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师: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都掌握得不错,,但更重要的是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着屏幕上金鱼缸的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师: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往往不是这样表达的,请同学们思考老师所出示的问题其实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什么数学问题?要计算长方体的什么?(课件出示)1.如果把金鱼缸放在柜子上,需要在柜子上留出多大的面积?2.制作这个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3.把金鱼缸放在客厅需要预留多大的空间?4.金鱼缸可以装多少水?师提问:要求这写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根据学生回答给出相关条件,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汇报,请各小组长收集错例进行汇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总复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 北京版 (4)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总复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 北京版 (4)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北京版(4)一、前言本文旨在帮助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好地复习和教授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该教学设计适用于北京版教材,共分为四部分:知识点回顾、课外练习、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评价。

二、知识点回顾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指有六个矩形面的立体图形,其中的对面矩形相等;正方体是指有六个正方形面的立体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乘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所有面积之和。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建筑、家具、包装等方面。

三、课外练习在复习知识点后,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练习,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以下是几个练习建议:1.观察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比如教室、图书馆中的书架和书籍、容器等,思考它们的特征和体积、表面积等方面。

2.完成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题,包括计算体积、表面积等方面的题目。

3.进行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验,比如用建筑积木拼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比较它们的体积、表面积等方面的差异。

四、教学流程设计在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

以下是教学流程的设计建议:第一步:引入学习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引导学生感性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立体图形,并固定其定义。

第二步:巩固知识点通过教学PPT或绘图板等教学方式,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应用以及计算方法等知识点,并结合实物模型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第三步:实践操作通过教师提供建筑积木等实物材料,让学生自主组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移动学习通过移动学习应用,如小蚂蚁数学等,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比较不同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体积、表面积和形状等,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要切成长方体,还要切几刀?一共要切几刀?(3)学生找出长方体物品中的面、棱、顶点。

师:你能在你的长方体盒上指出它的面、棱、顶点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师:同学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吗?他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呢?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利用学具,感悟长方体的特征。

每个小组发一张“探究长方体特征”的答题纸: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为观察对象,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完成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讨论题,小组长作好记录。

(2)集体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

①面的特征。

师:固定了长方体的位置,把相对的面一组一组数出来。

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数的,有序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有序的数一数长方体的面吧!师: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师:这6个长方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我们说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师:长方体相对的面又有什么特征呢?生1: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生2:长方体相对的面形状相同。

师: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也就是说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呢?生1:我可以把上面剪下来贴到下面,叠在一起,就能比较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了。

师:这个办法不错,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

生2:我可以用尺子量出一个面的长和宽,再量出相对的面的长和宽,也能发现长方体相对面完全相同。

师:哦,你是用测量法,用数据比对来验证的。

师:如果不用尺子测量,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吗?生3(指着长方体学具):前面是个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上面的长等于下面的长。

左面也是个长方形,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比等方式获得新知,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思考、猜测、验证”数学模型的思想,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例如:数面、棱的方法)。

打破了思维定势,多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如果不用尺子测量,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吗?学生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得以验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2)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京201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为学习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认识与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发现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学生平板。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这学期认识的两个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一直在吵,长方体说:“我的体积大”。

正方体不服气,说:“我的体积大”同学们,你们来评评理他们到底谁的体积大?你是怎么想的?(生进行猜测。

)师:看来仅靠观察我们能准确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吗?(不能)。

该怎么办呢?(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比较正方体和长方体大小的情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后续探究体积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1)

长方体的认识学习目标:1. 认识立体图形,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学习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

学习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收集的长方体实物,拼装长方体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教师准备长方体教具、多媒体课件、土豆、小刀。

导学流程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师: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举例说说。

师:出示1元纸币,(忽略纸币的厚度)看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纸整齐的叠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师: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吗? 生:它是立体图形。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 通过列举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再由一张纸币的一个面变成一摞纸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性的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1)准备好了一个完整的土豆,还有一把小刀(用来切土豆)。

第一刀垂直切下去,出现了一个面并告诉学生,这就是“面”(并板书“面”)。

第二刀,把平面朝下,放在桌子上,再垂直切下去,即产生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板书并告诉学生,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第三刀,一面朝下,再从另一个侧面垂直切下去,即产生三面相交于一个顶点,再板书并告诉学生: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拿出自己自带的一些长方体,摸一摸,手中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同桌互动: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同学指向面、棱和顶点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名称。

然后交换任务,再进行一次。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里,我是采用了演示法的教学,这种教法直截了当,在短时间里,就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视觉和触觉的双重影响下,认识了长方体的结构,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的名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原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原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教材P1-4教学目标:1、在操作中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经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探究过程,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形体特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面、顶点等方面的特征。

2、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认图形比赛:(1)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过了很多图形,下面图形你认识吗?说出它们的名称。

(2)你能将这些图形分为两类吗?学生活动:将图形按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分为两类。

2、教师:你们分的方法正确,分得结果也是对。

其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体形是平面图形,而后面的两种是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实物。

(1)出示图形,找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物体。

引导方法:应有6个面,每个面应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有意识组织讨图中的茶叶盒与奖杯是不是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立体图形。

观察方法指导:前后面是与实际形状一致,左右、上下面因透视原因,纸上画出的图形的与实际有差异,图中虚线表示看不到边线(因尚未学“棱”的意义,暂且说边线)2、认识长方体的面、棱与顶点(1)出示长方体,介绍面、棱、顶点。

面:a、教师介绍:长方体露在外面的这些平平的面叫做长方体的面。

b、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数一数面的数量——6个。

棱:教师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

学生活动:摸一摸每一条,数一数棱的条数——12条。

顶点:教师介绍: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学生活动:摸一摸每一个顶点,数出顶点的个数——8个。

3、认识正方体的面、棱与顶点。

面:a、教师介绍:长方体露在外面的这些平平的面叫做长方体的面。

b、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数一数面的数量——6个。

棱:教师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

学生活动:摸一摸每一条,数一数棱的条数——12条。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京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研究棱长和的计算。

教学重点:1.长正方体的特征。

2.棱长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棱长和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判断:(复习相应的概念)(1)长方体中至少有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2)长方体中有时最多有8条棱的长度相待。

()(3) 1 2条棱都相待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4)长方体的6个面中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

()(5)相交于一个点的三条棱中任意一条棱都可以看作是长方体的长,其余两条棱的某一条看作宽,另一条可以看作高。

()(6)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7)长方体中有时四个面是完全相等的长方形。

()(8)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9)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10)长方体中有时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填一填。

(1)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 )。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 )个面的面积( )。

(3)一个长方体至少有( )个面是长方形。

(4)一个长方体至少有( )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5)长方体有时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的面积( )。

3.看图填空。

(10分)长( ) 长( )宽( ) 宽( )高( ) 高( )其中第2个图形叫( )体,它的( )、( )、( )相等。

4.求下面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12分)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和: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和:二、计算:1.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米,宽4米,高8米的玻璃柜台,先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汇报:你是怎样想的?2.求下面两个图形棱长的和。

(只列式不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说你是怎样求正方体棱长和的?根据是什么?7.用一根48分米长的铁丝焊接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框架每条棱长为多少分米?综合·能力练8.做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木制框架,需要多少厘米木条?9.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将它切割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10.六一儿童节,小明给同学们准备了几份小礼品,现在要用彩带来捆扎礼品盒,接头处长20厘米(如图所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北京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互动交流,学会评价同伴,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都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并且形成表象。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需要,会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盒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游戏:2.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看,摸,猜,感受长方体,揭示课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已经展开,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善于表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展现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是我们的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仔细观察,深入研究。

1.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课件)课件演示,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

2.感受生活中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初步感受长方体,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直觉思维的好途径,突出观察、思考在寻找解决问题中的关键性和重要性。

】3.观察长方体,发现长方体的特征:(1)认识面师举高长方体:“同学们仔细观察,关于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地板书。

生:长方体有6个面。

生: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生: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

生:特殊情况有2个相对的面是长方形。

(2)认识棱:①观察棱②数出12条棱【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对于长方体有了全面的认识。

】(3)动手拼长方体框架:①.动手操作生操作,师巡视。

②展示作品:③解决第一个问题:A课件: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有4条。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 (2)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 (2)

长方形和正方形总复习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计量单位、单位间的进率有较系统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容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根据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学法指导: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师: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模型体积单位的模型各一个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概念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全部内容,现在我们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看大家是否真的理解这些概念。

2.复习概念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纸盒子,师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模型。

①什么是长方体?它有什么特征?什么是正方体?它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拿着纸盒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②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怎样表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或棱长决定的,并用长、宽、高或棱长表示出来。

③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区别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指着手中的纸盒回答问题。

④什么是容积?容积和体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指名让学生回答,接着让学生翻开课本做47页第1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2.复习体积和容积单位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谁能用手势比划出每一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拿出表示这个体积单位的教具让大家观察,使学生加深印象。

②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为什么?3.复习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①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指的是什么?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各使用什么单位?②用同样的方法复习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的: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以及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棱与棱之间的关系。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从属关系。

3.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
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4.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方体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棱与棱之间的长度关系。

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具:小棒、橡皮泥、自制长、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

比如:(出示课件)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指出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拿出学具,认识各部分名称(课件演示)
1)我们知道,长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你知道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
(板书:面)
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2)现在我们继续观察,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同学们接着观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指出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学习提纲):
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面积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由选择方法合作学习填表
3.识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示)
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这也就是说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分别叫什么长、宽、高。

()
4.长方体直观图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

(师边说边作图,并强调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5.自学正方体
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

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
(出示自学提纲):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自学填表。

6.比较二者的异同
同学们观察学具看板书,谁能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有,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不一定全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演示集合图)
三、过渡:征,还分析了二者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做做练习,检验自己是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明确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动手操作
用小棒和橡皮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量一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提问:选择了几根小棒?为什么要这样选?
用了几个橡皮泥球?为什么?
是不是只有选择三组长度不同的小棒才能制作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看图说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单位:厘米) 2.这是一个被毁坏的长方体,但它的长、宽、高并未改变。

请你说出:
(1)原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原长方体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
(3)原长方体的下面的面积是多少?
(4)原长方体的右面的面积是多少?
(5)原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的面积相同?
五、研究性作业:
有一个棱长3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每面都涂上红漆。

现在把它锯成棱长是10厘米的小正方体。

请问:
(1)需要锯几次?能锯成多少个小正方体?
(2)四面都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3)三面都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4)两面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5)一面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6)没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