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2)提倡科学、民主,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材料三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材料四 鲁迅小说《药》简介
教师讲解:民主和科学这两大口号
改变国民的思想。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过渡: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史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视频
(胡适在北大图书馆与文言文一派争辩,大约2分钟)
教师讲解:新旧文学的优缺点一目了然。
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必须革新旧文学。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开白话文小说先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后来出现了以白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文化运动》。
我的说课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全节共三大史实: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
本节贯穿-个主题:新文化运动。
本节重点是突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概况。
难点是如何挖掘出新文化运动背后深刻而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通过其内容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
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难点。
新文化运动兴起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难以理解。
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互相讨论,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共同分析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
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新文化运动的新继而突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这个重点。
二、说教法学法1、问题讨论式教学法著名心理学家米勒说过,“教师应该较少阐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要指出所教课程的戏剧性及美妙性,引发美感”。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它以问题情景的创设为出发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在讨论分析基础上的出结论,使知识系统化。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此法。
2、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在处理不同具体问题情景时采用情景设置式教学法、比较发现式教学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配合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概括等多元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RJ上册教案 第4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二、探究新知(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兴起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提示:(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示: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反对旧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
2.材料展示:材料一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材料二《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聚集在《新青年》和北大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
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
两大口号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封
建
专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民主理念 制
赛先生——Science——科学
愚
昧
——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迷
信
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也 是一场文学革命。
三、万象更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活动五)论革新 迎曙光
结合下列材料,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动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评价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启 示:取其局定精限华性去其:糟对粕西;方以文我化为绝主对为肯我定所用;对辩中证国取传舍统择文善化而绝从对。否
板书设计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一、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活动一)解对联 识图片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袁世凯祭天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反思认识
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二、除旧布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活动二)制表格 理要点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宣传思想 主要阵地
二、除旧布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郦道元《三峡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 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 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 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鲁迅《藤野先生 》
问题:你感觉哪一组所读的材料更顺口、更通俗易懂? 这两段材料在语言方面有何区别?
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陈独秀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教师提问:材料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
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30张PPT)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 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 本上感觉不足。”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洋务运动
(2)“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祖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如果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 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积极性: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 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 用。
镜头二: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镜头三: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专制
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 治病,但却治不好病。悲剧在于, 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革命 志士的鲜血做成的。
迷信
2.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两大口号)
民主
西方的资产阶
德先生 级民主政治。
反对专制
科学
自然科学和看待
赛先生 客观事物的科学
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
4、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D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5、胡适在《新青年》发表( A )一文,主张以白话文
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警世钟》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课件
5.意义 (1)积极性:动摇了___封__建__道__德__礼__教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 次__民__主__与__科__学___的洗礼,为____五__四__运__动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3)性质:一次伟大的____思__想__解__放_____运动。
A.辛亥革命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中华民国的建立
8.“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这是溥仪17岁时 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 大力提倡分不开( B )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鲁迅的《狂人日记》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3.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如果是你来完成,你会参
考哪一报刊( B )
A.《国闻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4.(2018·河南)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
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
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D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4)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你觉得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12.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D ) ①民主、科学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精品教学课件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4.内容:新文化运动抨击_旧__道__德_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__科__学。 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倡导新文学,_白__话__文__逐渐普及开来。
C.民主科学思想
D.尊孔复古思想
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 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D)
3.北大有一座著名的红楼,在20世纪初,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广 泛宣传民主和科学。
其中不少名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包括( B ) ①康有为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梁启超 ⑤孙中山 ⑥李大钊 ⑦胡适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⑦ C.②④⑤⑥ D.①②⑥⑦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5.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 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 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 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A)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主题
民主与科学
一本杂志
新青年的六条准则: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第三部分
一座大本营
一座大本营
蔡
➢兼容并包、
元 培
➢思想自由
《新青年》拥有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胡适、刘半农、辜鸿铭、蔡元培 等一大批优秀的作者和编辑。北大不仅 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最高学府, 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找找陈独秀创办杂人的思 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让我办十 年杂志,全国思想全都改观。
(陈独秀 图片)
—— 陈独秀
第二部分
一本杂志
一本杂志
法语:青年
根据《青年杂志》的封面信息和材料, 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
富兰克林(科学家)
材料1: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 处取得民权。他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思 想家和科学家,他是科学与民主的典型结 合,他是家富兰克林。
新变化 新气象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促进了思请输想入标解题放
北大首开女禁 男女同校
1918年,金陵女子大 学的排球活动
婚姻自由
2.提倡民主和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和看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 待科学事物的观念。
民主 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第一部分分
一个人物
解题
什么是新文化,什么是旧文化?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 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1、开始标志: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2、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4、旗帜(口号):“民主”与“科学”,又称“德先生”和“赛先生”。
5、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6、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7、评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13课五四运动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时间:1919年5月4日中心:北京→上海主力:学生→工人形式:罢课→罢工、罢市、罢课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性质: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1、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工人阶级不断壮大3、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早期组织,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邓恩铭、包惠僧、王尽美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会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核心内容:三纲五常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 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 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
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2.(2019•四川泸州•14)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
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旧冲突——探背景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1914年9月,袁世凯率领百官, 在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冲突
“国民教 育,以孔 子之道为 修身大本”
二、春风拂面——谈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历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器物)
(思想)
(制度)
特点: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责任 担当 创新
课堂总结 (1)背景 (2)兴起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
口号 (3)内容: ① ② ③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
这场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二)、讲授新课: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含义: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规定: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祭天大典袁世凯称帝前举行祭祀仪式《袁世凯祭孔》1912年9月20日,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
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
12月23日,袁世凯再度换上离奇古怪的衣冠,登天坛祭天,一切仪礼完全模仿封建帝王。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了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总结其作用与影响,掌握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让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新课导入】展示:“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师:结合材料,复习回顾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足迹。
生: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器物层面(军事技术)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制度层面(政治制度)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度层面(政治制度)过渡: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身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做皇帝。
这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认识到民主国家虽然已经建立,但旧的封建思想文化仍然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步伐仍需继续,于是他们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自主研学】师:带着问题迅速阅读教材。
展示:研学一新文化运动兴起时间代表人物两面旗帜重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研学二: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总结归纳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及思想主张。
说明:本课的知识点较清晰明确,八年级的学生可以较容易地从教材中总结归纳出相对应的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框架】【重点梳理】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1)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3)口号:民主与科学(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知识延伸】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表现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表现在维新变法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表现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6796.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教师提问:材料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
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5年,一批留美学生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社, 在上海创办了《科学》杂志,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成果 为宗旨……五四前后,各类报刊发表的自然科学方面的 文章不下千篇。
——彭平一:《启蒙思潮史话》
6
“争你们的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 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 由 平 等 的 国 家 不 是 一 群 奴 才 建 造 得 起 来 的 。”
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论》,正式揭起“文学革命”的大旗。该期还发表了胡适的《白 话诗八首》。
1917年6月,新青年第3卷4号又发表了胡适的4首白话词。 1918年,新青年4卷1号发表了胡适等8人的九首白话诗。打 这 以后,每期都有白话新诗发表。
1918年,新青年从4卷4号起,全部采用白话文,成为现代 第一个白话文著作
——中华革命党入党誓词
1
1、对于老师的任何要求,都必须无条件服 从,如有违反,任由老师打骂。
2、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和其他同学有任何 往来,违者严惩。
3、如果有问题要问老师,必须跪着提问。 4、以上规定只适用于男生,因为只有男生 才有权利读书。
1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青年杂志》初期,并未引起社会注意,“销售 甚少,连赠送交换在内。期印一千份。”
——张静庐.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2编. 中华书局
“《新青年》愈出愈好,销数也大了,最多一个 月可以印一万五六千本了(起初每期只印一千本)。”
——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我在师
3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口号和 主要内容。 2.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
3
袁世凯称帝祭天
袁世凯与外国公使合影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4
5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 议》,主张文学改良。
7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 节,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 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947年,中国 80%以上的人是文 盲,农村中文盲的 比重更大,学龄儿 童的入学率不到20 %。
——李定开: 《中国教育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汉:董仲舒
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朱熹
8
9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 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 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字,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 决。”
——钱玄同:《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新青年》
10
路径依赖指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 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 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斯诺:《西行漫记》
“上午, 看 《新青年》。 往访林士及执 信。
下午,看 《新青年》。”
——《蒋 介石日记》
10
抗日战争时期,通过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蒋介石担任了国民党的总裁;接着又先后担任国防最高 会议和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委员长,以及中、中、交、农 四行联合总办事处的主席,集 全 国 党 、 政 、 军 、 经 大 权 于 一 身,成了中国的最高领袖。
5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敬告青年》
曹 锟 又 以 每 张 选 票 5 000 元 到 1 0000 元 的 价 格 , 贿 买 了 5 00 多 个 议 员 … … 以 4 80 票 当 选 为 大 总 统 。 ( 1923 年 ) 10 月 1 0 日 , 曹 锟 在 北 京 就 职 。 同 日 , 颁 布 了 … … 《中华民国宪法》。
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
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毛泽东
“上午,看《新青年》。往访林士及执信。下午, 看《新青年》。”
——《蒋介石日记》
6
袁世凯与外国公使合影
立誓人某某,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愿牺牲 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永守此 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
——胡适
天下有二大患焉:曰君主之专制,曰教主之专制。 君主之专制,钤(qián)束人之言论;教主之专制,禁 锢人之思想。”
——吴虞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 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自然经济
儒家思想
4
光复(指辛亥革命)以还,人心世道,江河日 下。……稽神州四千余年历史,社 会 之 黑 暗 , 未 有 过 于 今日者。
——李大钊:《大哀篇》,1913年
“年来政流污浊, 贿赂公行,内外 仿效成风,甚于逊清 之季。”
——张,新青年4卷5号发表了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
7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 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
8
“吾辈青年,坐沉沉黑狱中……亟待足下明灯指途 者,当大有人在也。”
——叶挺:《致新青年的一封信》,1916年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 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 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 式脱离恋爱的关系。
——张宪文,方庆秋主编:《蒋介石全传》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 来 顺 受,绝不离婚”, 在近日某媒体对广东东莞蒙正国学馆“女德学堂”的报 道中,这16个字,被形容为学堂倡导的“女德”四项 基 本原则。目前这类女德班正在全国遍 地 开 花:从北京、 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和海南。
——央广网:《女德班遍地丛生:要求女性 打不还手 骂不还口》,2014年
翟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 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 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上海:《民国日报》,1924年11月27日
9
“(毛泽东回忆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 动的杂志……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 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 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11
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 雨表是青年人。
—— 法国 罗曼·罗兰
那些已经离去先辈们创 造的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地 埋藏在现世人的头脑中。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