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牧草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牧草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牧草栽培学知识点总结一、牧草概述1. 牧草种类:牧草包括禾本科的熔草、早熟禾和牧草、豆科的苜蓿等。

2. 牧草生长特点:牧草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可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3. 牧草的价值:牧草是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牲畜的生长和产奶有重要作用。

二、牧草栽培技术1. 土壤要求:稳定的土壤结构、适宜的土壤肥力、适当的土壤酸碱度等是牧草生长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种子选购:牧草种子应具有良好的萌发力和生存力,还应具有丰富的养分和适宜的外形。

3. 播种时间: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的牧草播种时间会有差别,但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较为适宜。

4. 播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播、撒播、线路播种和机械播种等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5. 施肥技术: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采用有机肥、矿物肥和复合肥等多种施肥方式。

6. 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是保证牧草生长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旱季或干旱地区。

7. 节水育苗:选用适宜的品种,精细化管理以及灌溉控制是节水育苗的关键技术。

8. 病虫害防治:牧草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禾本科细菌性病害、煤污病和蔷薇病毒病等,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可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

三、牧草品种选择1. 种植地区和气候条件: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

2. 生产性能:包括产量、食用价值和草场利用能力等方面。

3. 抗逆性能:包括抗干旱、抗盐碱和抗病虫害等方面。

4. 适口性:适口性好的牧草品种能够增加牲畜的食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5. 社会环境因素:如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

四、牧草的管理1. 茬场制度:不同牧草在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下可有不同的茬场制度,一般为单茬一年或双茬一年。

2. 刈割技术:不同的牧草种类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刈割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刈割时间和刈割高度。

3. 肥料施用: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和品质,应根据不同地区、种类和生长季节进行调整。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

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

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三(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三(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3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4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5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二.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展望?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主要原因:水资源成为未来草地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西北地区增长空间有限。

由于污染的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将不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东南地区温度偏高,不适于草食家畜的生产(主要为牛和羊)。

另外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制造业基地,畜牧业相对而言投入产出水平低。

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我国未来主要的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1固定和支撑的作用;2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3贮藏养分的作用;4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四.茎的主要生理功能?1具有支持叶片、花、果等器官的作用2输导作用3贮藏有机物、水分4能进行部分光合作用5可用于无性繁殖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合成氨基酸等其它有机物。

六.花的主要生理功能?1完成植物的授粉与受精作用,形成合子;2产生各种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

七.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

八.水分对牧草与饲料作物的作用?1.水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2.水是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萎蔫。

5.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动力,维持CO2进入植物体内的通道的重要物质。

6.缓减温度聚变。

九.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结合农牧经济(2)自然条件、发展方向、布局和关键措施在同一区域内相对一致(3)同一区域保持连片,垂直差异不作为区划条件依据:(1)自然地理位置、地貌、土壤和气候带(2)生产发展方向(3)主要栽培草种的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

十.土壤耕作的作用?1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2掺合残茬,防除杂草和病虫害3平整地面,蓄水保墒,提高播种质量十一.不能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0、饲用植物;1、牧草;2、野生牧草;3、栽培牧草;4、饲料作物;5、牧草栽培学;6、初生根(种子根);7、次生根;8、根颈;9、根瘤;10、分蘖;11、分蘖节;12、分蘖带(茎基);13、株丛;14、匍匐茎;15、根状茎(根茎);16、生殖枝;17、营养枝;18、上繁草;19、下繁草;20、根茎—疏丛型;21、疏丛型;22、根茎型;23、密丛型;24、匍匐茎型;25、根颈—丛生型;26、根蘖型;27、冷季型牧草;28、暖季型牧草;29、生长期;30、积温;31、冠根比;32、茎叶比;33、年生长周期;34、生育时期;35、物候期;36、返青期;37、初花期;37、盛花期;38、乳熟期;38、蜡熟期;39、果后营养期;39、枯黄期;39、休眠期;40、再生性;41、种植制度;41、复种;41、套种;41、轮作;41、间作;42、生态适应幅;43、翻耕;44、深松耕;45、旋耕;46、包衣;47、种衣剂;48、共生专一性;49、互接种族;50、丸衣;51、点播;52、条播;53、撒播;54、单播;55、混播;56、犁沟播种;57、保护播种;58、分期播种;59、覆盖播种;60、免耕播种;61、寄籽播种;62、间苗;63、补苗;64、定苗;65、中耕;66、植物必需营养元素;67、最小养分;68、拮抗作用;69、土壤营养元素容量;70、化肥之位置效应;71、植物营养之最大效率期;72、肥料;73、化肥;74、复合肥;75、微肥;76、速效肥;77、缓效肥;78、生理酸性化肥;79、生理碱性化肥;80、盐分指数;81、有机肥;82、菌肥;83、基肥;84、追肥;86、蒸散量;86、耗水量;86、需水量;87、蒸散强度;88、耗水强度;89、需水强度;90、田间持水量;91、凋萎系数;92、有效水;93、入渗速率;94、耗水系数;95、灌溉定额;96、灌溉效率;97、灌水定额;98、灌水强度;99、喷灌;99、漫灌;99、畦灌;99、沟灌;99、滴灌;100、地下灌溉;101、杂草;102、早春性杂草;102、晚春性杂草;102、越冬性杂草;103、简单型多年生杂草;104、复杂型多年生杂草;105、阔叶杂草;106、窄叶杂草;107、寄生杂草;108、内吸传导性除草剂;109、触杀性除草剂;110、选择性除草剂;111、灭生性除草剂;112、芽前处理剂;113、芽后处理剂;114、茎叶处理剂;115、土壤处理剂。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10)一、名词解释1、生育期:植物从种子到种子所要经历的时间。

2、青贮:利用乳酸菌产生的乳酸长期保存青绿饲料多汁营养的一种方法。

3、苗期:禾本科牧草从出苗到三叶期之间和豆科牧草从出苗到长出第一片真叶的时期成为苗期。

4、追肥:在作物生长期内结合降雨或灌溉使用的肥料。

5、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与土壤湿重的比例。

6、速效养分: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7、顶凌播种:冬季无积雪或积雪较少地区,经过冬季的冻融、蒸发,地表均有一定的干土层(2-3cm)。

春季当表土层解冻3-5cm,下层结冻,机车可进地作业播种,俗称顶凌播种。

8、绿肥:有青绿牧草或饲料作物翻压沤制而成的肥料。

9、复种指数:单位时间(年)种植和收获植物的世代数。

10、营养生长:植物开花前的生长为营养生长。

11、生殖生长:植物开花后到种子成熟期间的生长为生殖生长。

12、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13、高温应激:植物体在遇到不适合其生长的高温条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在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反应。

14、低温应激:植物体在遇到不适合其生长的低温条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在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反应。

15、种用价值:种子检验中纯净可正常发芽的种子占被测种子的比率。

16、发芽率:发芽实验正常发芽种子数与被测种子数的比率。

17、种子活力:种子所具有的成长为正常植株的内在潜力,一般以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数目来表示。

18、根茎:部分植物具有的埋藏于地面下可横向生长并具有向下生根与向上发芽抽枝的茎。

19、根蘖:部分植物的根具有横向生长的特性,当生长一定距离又可向上发枝向下生根,这种习性成为根蘖。

20、根颈:豆科牧草根与茎相接的部分,分蘖节集在它的上面。

21、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

牧草重点

牧草重点

一、名词解释1.分蘖:禾本科牧草在生长到一定时期距离表较近的几个节上向上发出新枝、向下生根成为分蘖。

2.硬实:一些植物的种子由于其种皮的不透水、不透气的特性使其在遇到适宜的发芽条件时仍不能萌发,这种特性称为硬实。

3.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4.种子活力:种子所具有的成长为正常植株的内在潜力,一般以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树木来表示。

5.发芽势: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率。

6.疏丛型禾草:分蘖节埋于地下,形成的株丛比较松散的牧草。

7.密丛型禾草:分蘖节接近地表,形成的株丛比较紧密的牧草。

8.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较少,适合于刈割的牧草。

9.下繁草:植株下部分枝较多而上部较少,适合于放牧的牧草。

10. 速效养分: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总状花序:花有梗,排列在一个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

花轴能不断向上生长。

如紫花苜蓿等。

12.穗状花序13.圆锥花序:14.返青:多年生植物在夏季或冬季枯黄后在秋季或来年春季恢复生长现出绿色成为返青。

15基肥:播种前随整地施入土壤的肥料。

16.追肥17 光周期现象:一些植物,如冬小麦、晚稻等,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一定的光周期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18.种子用价: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种子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验样品的百分率。

19.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某一时期对肥料特别敏感,这是肥料缺乏会使产量大幅度降低,这一时期成为营养临界期。

20.水分临界期:21.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指秋季在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现象。

22.青贮23.青贮饲料24.干草调制二、1.适时刈割的原则?2.试述优质青贮饲料调制原理及关键技术?3. 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差异?4. 以你熟悉的一种牧草为例,试述其栽培技术5.区划6.青饲轮供计划方案的制定7.能够区分一年生牧草与多年生牧草,并了解主要牧草的重要特征8.青贮发酵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9.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方法?10.禾本科牧草刈割期?豆科牧草刈割期?11.试述混播的原理及其优势12.种子发芽的条件?。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

牧草栽培学目录绪论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二章牧草的分布与区划第三章牧草栽培管理第六章其它科饲草第一节菊苣第二节苦卖菜第三节酸模属牧草第四节其他野菜类饲草第七章常见牧草中毒第八章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九章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绪论一、饲草的概念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五、前景展望饲草的概念饲草(F o r a g e)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囊括了绝大部分栽培牧草。

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很少。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一、饲草的概念实际上,牧草与饲料作物在概念上难以分情,我国因传统习惯有此划分,美、欧及日本等国统称为饲用作物(f o r a g e c r o p s),甚至干脆归在“作物(c r o p s)”中。

牧草,王栋先生1950年在《牧草学概论》“各种禾本科之细茎植物,并包括其他可供饲养牲畜用之细茎植物。

如苜蓿,红三叶,莎草,碱草等均可谓之牧草”。

《牧草学各论》“指可供饲养牲畜用的草类,无论是栽培的草类或野生的草类,只要能用来饲养牲畜,都属于牧草的范围。

在农业生产中,牧草这个名词有时可以包括水草及植株较低,茎枝较细,可作饲料用的灌木”。

《辞海》“人工栽培或野生可供刈草或放牧用的细茎植物。

以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为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供家畜采食的草类,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藤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国内饲草生产的现状1、历史悠久2、长期以来发展缓慢3、种植面积不断扩大,4、技术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但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总体较差5、牧草生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6、北降南扩青贮料切碎大型塑料袋青贮(鲜草切碎青贮)(二)国外饲草生产现状(三)发展趋势1.现代集约化高效畜牧业的需求2.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需求3.退耕还草、生态建设的需求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牧草栽培学目录绪论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二章牧草的分布与区划第三章牧草栽培管理第六章其它科饲草第一节菊苣第二节苦卖菜第三节酸模属牧草第四节其他野菜类饲草第七章常见牧草中毒第八章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九章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绪论一.饲草的槪念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五.前景展望饲草的概念饲草(Forage)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囊括了绝大部分栽培牧草。

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很少。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 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一.饲草的概念实际上,牧草与饲料作物在概念上难以分情,我国因传统习惯有此划分,美.欧及日本等国统称为饲用作物(forage crops),甚至干脆归在"作物(crops) ”中。

牧草,王栋先生1950年在《牧草学概论》“各种禾本科之细茎植物,并包括其他可供饲养牲畜用之细茎植物。

如苜蓿,红三叶,莎草,碱草等均可谓之牧草《牧草学各论》"指可供饲养牲畜用的草类,无论是栽培的草类或野生的草类,只要能用来饲养牲畜,都属于牧草的范围。

在农业生产中,牧草这个名词有时可以包括水草及植株较低,茎枝较细,可作饲料用的灌木"。

《辞海》“人工栽培或野生可供刈草或放牧用的细茎植物。

以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为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供家畜釆食的草类,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藤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国内饲草生产的现状J历史悠久2、长期以来发展缓慢3>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技术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但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总体较差5. 牧草生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6. 北降南扩青贮料切碎大型塑料袋青贮(鲜草切碎青贮)(-)国外饲草生产现状(三)发展趋势1. 现代集约化高效畜牧业的需求2. 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需求3•退耕还草.生态建设的需求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饲料:广义上:一般指牲畜可以食用的所有草本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小灌木、半灌木、灌木和一些树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作牲畜饲料的种植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种植:人们计划开垦部分土地,因地制宜,采用翻耕播种的方式,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牧草灌木或半灌木,以获得优质丰富的牧草,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播种多年生牧草的方法。

土壤耕作:指在牧草生产的全过程中,通过农业机械的物理和机械作用,调整土壤耕作层和表层条件,改善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之间关系的农业技术措施,为牧草播种、出苗、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二、各章重点介绍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2)有效养分含量增加3)生长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4)种子休眠减弱或缩短5)保护功能减弱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第一章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有六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被称为器官,每个器官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果根系垂直和水平延伸,则适合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将营养物质从茎转移到其他器官;叶片被压平,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有机物;花色不同,其亮度也不同,以吸引昆虫授粉等。

其中,根、茎和叶主要用于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朵、果实和种子的基础。

花、果实和种子主要与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2.牧草根系的主要生理功能?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储存营养素的作用?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3.饲用水果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4.牧草生长发育特点?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

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二

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二

一.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二.茎是植物地上部的枝条、主杆。

茎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生叶。

茎的顶端有顶芽,节上有腋芽。

禾本科植物的茎呈圆柱形,节间中空或有髓,称为秆。

1.茎的类型直立茎:茎直立向上生长。

缠绕茎:茎细长柔弱,自身不能直立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他植物或支架上才能直立起来。

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

攀援茎:茎依靠卷须等特殊的变态器官攀援于其它物体上才能直立生长。

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

块茎:茎短缩、膨大成块状,顶端有顶芽,四周螺旋排列有许多“芽眼”。

三.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于叶的光合作用。

1.【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叶在形态上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个部分。

三部分俱全的称完全叶,如三叶草、百脉根等。

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不完全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叶枕五部分组成。

凡具有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的为完全叶;叶片退化,只具叶鞘的为不完全叶。

叶片上有许多清晰可见的脉纹称为叶脉。

叶片中央纵向最大的一条叶脉称为中脉。

中脉的分枝称侧脉。

从叶的构造上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2.叶片的类型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单叶。

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称为复叶,如大豆、苜蓿、苕子等。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牧草栽培技术要点:一、土壤准备:⒈选择良好通透性的土壤,避免积水和瘠薄的土壤。

⒉开垦土地,清除杂草和根系。

⒊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进行施肥和石灰化处理。

⒋进行土壤深耕和翻底,使土壤松软。

二、品种选择:⒈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⒉考虑牧草的耐旱性、抗病虫害能力、产量和营养价值等因素。

⒊可适当结合饲料需求和养殖方式选择不同种类的牧草。

三、播种和育苗:⒈根据牧草品种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⒉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发芽等,提高播种率。

⒊采用适当的种植密度和行距,进行均匀播种。

⒋在播种后进行浇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四、肥料和水分管理:⒈依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注意磷、氮、钾的平衡。

⒉定期进行追肥,补充缺失的营养元素。

⒊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肥力。

⒋定期浇水和排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五、除草和病虫害防治:⒈定期除草,保持牧草的生长空间和光照利用。

⒉注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避免数量过多影响牧草生长。

⒊使用合理的农药,并注意使用安全和环保的措施。

注释:⒈积水:土壤过度湿润或无法排水的状态。

⒉瘠薄:土壤营养贫乏,无法满足牧草生长的需求。

⒊施肥:向土壤中添加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⒋石灰化处理:向土壤中添加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

⒌耐旱性: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

⒍抗病虫害能力: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防御能力。

⒎产量:单位面积上的牧草产量。

⒏营养价值:牧草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和品质。

附件:⒈牧草品种选择表格。

⒉施肥计划表。

⒊病虫害防治措施汇总。

法律名词注释:⒈土地开垦:对未开垦的土地进行开拓和利用的行为。

⒉施肥:向农作物生长环境提供养分的行为。

⒊石灰化处理:向土壤中添加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⒋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补充性施肥的行为。

⒌农药: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和害虫的化学物质。

⒍环保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的手段和方法。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牧草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畜牧业的发展和提高畜牧业的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种植、管理、利用等一系列技术的学科,它涉及到土壤学、园艺学、植物生理学以及畜牧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对牧草栽培学的经典内容进行总结。

一、牧草的选择在牧草栽培学中,牧草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于牧草的选择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牧草应具备以下特点:1. 适应性强:牧草应具备较高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并且能够抵抗病虫害的袭击。

2. 产量高:牧草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饲料,因此产量是选择牧草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牧草的产量越高,其饲料价值就越高。

3. 营养丰富:牧草的营养成分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乳、蛋的产量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选择营养丰富的牧草是十分必要的。

二、牧草的种植种植是牧草栽培的核心环节,正确的种植方法能够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1. 土壤准备:在种植牧草之前,首先要进行土壤准备工作。

它包括土壤的翻耕、施肥等工作。

通过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能够为牧草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 播种方法:牧草的播种方法主要有直播、播种和栽插等多种方法。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播种方法,能够提高牧草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3. 间距和密度:对于不同的牧草品种,其间距和密度要根据牧草的生长习性进行调整。

过大的间距会浪费土地资源,而过小的间距则会影响牧草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三、牧草的管理牧草的管理工作是保证牧草生长和生产稳定性的重要环节,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1. 灌溉:牧草的生长需要水分的供应,因此正确的灌溉方法能够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灌溉的时机、水量和方式都需要合理安排。

2. 施肥:牧草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很高,合理的施肥能够满足牧草的生长需求。

施肥的主要原则是根据土壤肥力和牧草的需要进行施肥,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

3. 病虫害防治:牧草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牧草生产的重要措施。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答案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答案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答案牧草栽培学是一门研究牧草种植、管理与利用的科学,它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牧草栽培学复习题的答案:一、选择题1. 牧草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观赏B. 保护土壤C. 饲料生产D. 药用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牧草栽培中常用的播种方式?A. 条播B. 点播C. 撒播D. 插播答案:D3. 牧草的轮作制度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改善土壤结构B. 减少病虫害C. 提高牧草产量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1. 牧草的种植密度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因素来确定。

答案: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牧草种类2. 牧草的施肥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适量、适时、合理三、简答题1. 简述牧草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答案:牧草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择抗病虫害的牧草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牧草的收获方式有哪些?答案:牧草的收获方式主要有:手工收割、机械收割、割草机收割等。

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牧草的种类、生长条件以及收获的目的。

四、论述题1. 论述牧草栽培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答案:牧草栽培在畜牧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牧草是牲畜的主要饲料来源,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促进牲畜健康成长。

其次,牧草栽培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牧草还可以用于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最后,牧草栽培还可以为畜牧业提供经济收益,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地区牧草种植面积较大,但近年来牧草产量下降,病虫害增多,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牧草产量下降和病虫害增多可能的原因包括:连作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累积;种植管理不善,如施肥不当、灌溉不科学;牧草品种选择不当,缺乏抗病虫害能力等。

牧草栽培学--课后复习题

牧草栽培学--课后复习题

牧草栽培学—课后复习题各位同学大家好!按以下章节顺序,每次课后完成相应的复习题,保存好电子版。

待课程结束后,交纸质打印版,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自己独立完成,不准相互抄袭。

第一章一、词解释1.牧草:广义上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木型及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型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大部分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2.饲用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饲用家畜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燕麦、大豆、马铃薯等各类作物。

3.人工草地:4.灌木:5.半灌木6.木本饲用植物7.草牧业8.种植业结构9.三元种植10.混播草地11青干草12.青贮料13.草畜供求平衡14.高寒地区二、简述1、要想畜牧业稳产高产,为什么必须发展人工草地?2、在畜牧业发达国家,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是什么?3、紫花苜蓿有多种用途,试列举之。

4、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工草地的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5、近年来,我国大力实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粮改饲”是其中主要的举措之一,请你分析为什么在全国范围内研究和推广“粮改饲”?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优良草种、杂草、毒害草、饲草再生性、上繁草、下繁草、分蘖节、根颈二、简述1、什么是牧草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和种间相容性?2、牧草和饲用作物的产量,可以用哪些指标表示?3、饲草的适口性、营养组成分别指什么?饲草的“饲用价值”包括哪些指标?4、根据牧草分蘖、分枝形成侧枝的方式,可以把牧草划分为几类?第三章一、名词解释种子萌发、种子、种质资源、种子千粒重、硬实种子、匍匐茎、分蘖、根蘖、不定根、种子休眠、春化作用二、简述1、植物生长和植物发育的关系是什么?2、牧草的生育期和生长期的区别是什么?2、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有哪些?什么是限制性生态因子?4、分别列举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的生育期名称。

第四章、第五章一、名词解释可见光、光合有效辐射、反射光谱绿光反射峰、红光吸收谷、红边位置、红移现象、蓝移现象、DVI、NDVI、光能利用率、叶面积指数、免耕、复种指数、草田轮作、硬实种子、种子发芽率、种子纯净度、种子用价、包衣种子、根瘤菌接种、保护播种、混播草地、绿肥过腹还田二、简述1、套种和复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从环境生态因子(水、热、光)、土壤肥力、单位土地生产力、人类食物构成几个方面,谈谈你对草田轮作的认识。

养殖必备牧草知识点汇总

养殖必备牧草知识点汇总

养殖必备牧草知识点汇总养殖业是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牧草作为养殖业中的重要饲料资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合理选择和管理牧草,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畜禽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节约成本、改善环境。

本文将为您汇总养殖必备的牧草知识点,为您的养殖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牧草的分类根据牧草植物的特点和用途,我们可以将牧草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包括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杂草等。

禾本科牧草以鲜嫩的叶茎作为饲料,如狼尾草、黑麦草等;豆科牧草以坚硬的茎部和氮结瘤为特点,如苜蓿、三叶草等;杂草则指生长在牧草地中的杂种植物。

二、牧草的生长环境牧草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正确选择适应性强的牧草品种是保证牧草生长良好的基础。

牧草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光照和水分等因素。

例如,大部分牧草适宜在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土壤中生长,能耐受一定程度的水浸和干旱,但也有一些品种对土壤酸碱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

三、牧草的种植技巧1.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

不同品种的牧草具有不同的适合播种的季节,正确选择播种时间是确保牧草生长的关键。

2.合理施肥。

合理的施肥可以促进牧草的生长,提高饲料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而言,在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适时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

3.定期修剪和管理。

适当的修剪可以促进牧草的分蘖和生长,使牧草更加浓密丰富。

此外,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也是牧草管理的重要环节。

四、牧草的收割和贮存1.收割时机。

正确选择牧草的收割时机,可以保证饲料的产量和质量。

在植物生长的旺盛期收割能够获得更多的鲜草,但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恢复。

因此,需要在平衡产量和质量之间进行权衡。

2.贮存方法。

为了保持牧草的营养价值和鲜嫩度,我们通常使用干燥、压缩、发酵等方式进行牧草的贮存。

例如,利用晾晒的方式将牧草晒干,然后打捆或进行压缩存放。

五、牧草的利用和运用1.牧草作为饲料。

牧草作为养殖业中重要的饲料资源,广泛用于牛、羊、马等畜禽的饲养。

合理的饲料配比和使用能够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

牧草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

牧草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

牧草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1. 生长周期:短周期的牧草适合于草场换作制度,长周期的适合于可持续养殖;2. 适应性:选择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的品种;3. 利用价值:根据畜禽的喜好、饲用价值、营养价值等方面选择;4. 耐病性:选择对各种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品种。

二、土壤准备1. 土壤测试: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2. 土壤改良: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土壤改良,添加有机肥、矿质肥和改良剂;3. 耕作:深翻耕作,保持土壤疏松通气;4. 土壤消毒:对于存在病虫害的土壤,进行合理的消毒处理。

三、播种1. 选时: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2. 地面准备:将土壤表层平整并去除碎石、杂草等;3. 播种方式:可采用直播、育苗后移植、压路机压播等方式;4. 密度控制:根据品种特性和生长特点,控制合理的播种密度。

四、施肥1. 基肥:播种前进行基肥施用,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合理的施肥方案;2. 追肥:在牧草生长期间,根据生长状况进行追肥,使牧草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3. 肥料选择:根据牧草对养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4. 肥料施用方式:包括撒施、灌溉施肥、叶面喷施等多种方式。

五、灌溉1. 合理浇水:根据牧草生长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进行合理的浇水;2. 浇水频率:根据天气条件和土壤状况控制浇水的频率;3. 水质预处理:对于含盐量高的地区,需对水质进行预处理;4. 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喷灌、渗灌等多种方式。

六、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农作物害虫;3.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注意环保;4. 预防措施: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

七、采收1. 采收时机:根据牧草的生长周期和品质特点选择适宜的采收时机;2. 采收方式:包括机械采收、手工采收等多种方式;3. 采收技术:控制切割高度、干燥温度、储存条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4. 保鲜处理:及时采取保鲜措施,减少牧草质量损失。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一、播种地的准备㈠种草地的选择牧草跟其它农作物一样需要由土壤供给水分和养料,它只有生长在水分和养料充足的土壤上,不受杂草和病虫害的侵袭,才能荼得高产,选地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草地建设的成效。

因此,种植牧草的地块要求选择播种地段土壤疏松,土层深紧,土壤比较肥沃的宽谷地带或平坦具有一定水、肥条件和光热充足的地块,还可选择便于种植最宜和利用的田边地角,房前房后的空闲地,各种冬闲地、轮歇地、河滩地、疏林地,避免选择风蚀严重的风口及易沙化的地方,各种牧草对土壤的酸碱度(PH值)和含盐量都有一定适应范围,在高酸性或重碱地不宜作为草地建设。

㈡整地耕翻由于牧草种子细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都很缓慢,进行合理土壤耕作,才能为牧草的播种,出苗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种植牧草要求播种前必须做好耕翻和平田整地,耕翻深度可根据土壤情况而定,深比浅好,一般以20公分以上为宜,开伏荒可深些,开春荒因随即耕地播种,则不可太深,办争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牧草一肌要求浅播种,如果土地高低不平,就会造成播种深浅不一,出苗不齐,土块过大,播种后种子的土壤不易紧紧接触,不利于种子萌发出苗。

平整好土地是苗齐苗壮的先决条件,苗齐苗壮又是种植牧草夺取高产的前提。

㈢施足底肥,翻耕耙细施肥既可以保证牧草在整个生育期从土壤中吸收是够的养料如氮、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以供牧草生长,再生和分蘖(枝),提高产量,而且施用有机肥料还能改良土壤,防止土壤盐渍化,培养和提高地力。

养料对牧草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缺少养料则会使牧草的正常代谢的机能受阻,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出现严重的缺素现象。

一般来说,初垦的天然草地比较肥沃,新垦草地一般不缺氮素,但可以施一定量的磷肥。

如果开垦的土地原来植被就十分稀疏,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不高,或者是耕地改建人工草地,则应施足底肥。

施完底肥后的及时将肥料翻入土层,再进行耙细、耙平,以达到平整地面,耙碎土块,混拌土肥,疏松表土的作用。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一(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一(word文档良心出品)

1.饲草: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囊括了绝大部分栽培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2.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

分为主根和侧根.3.须根系:根系中主根不发达(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须根)组成的根系。

从基部茎节等根以外的部位发生的须根称不定根。

4 贮藏根:某些植物的根,因行使特殊的生理功能,在形态上发生很大的变异,适应于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称为贮藏根。

5直根系(圆锥根系):根系中有一条较粗壮的主根,在主根上着生各级侧根的根系6 花序指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情况。

花序可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7.生长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扩大,外观上表现为植株的长大、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不可逆。

8.发育指细胞的分化、组织器官功能的特化,茎、叶、穗、花等的分化,可逆。

9.需水系数植物每生产单位重量的干物质所需要消耗的水量,称为需水量或需水系数。

10.牧草区划指在综合研究牧草及其适生环境条件基础上,对各种生态类型的区域适宜种植的牧草种类进行的区域规划。

11.土壤耕作指在作物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产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2.耕作制度指在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和全部轮作期内,为创造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土壤条件,针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不同类型作物的需求,所采取的系列规范化的土壤耕作措施。

13.纯净度纯度播种用的种子与混杂种子分别称重,播种品种的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纯度。

大田作物要求纯度达到95%,留种地用的要求达到98%,牧草要求达到95%以上。

牧草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

牧草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

牧草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正文)牧草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牧草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既可以作为饲料提供给农牧户,又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并保护水源。

牧草在畜牧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对牧草的栽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牧草的种类、栽培要点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牧草栽培的知识。

一、牧草的种类牧草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禾本科、豆科、福建科等。

根据适应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暖季牧草和寒季牧草。

暖季牧草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良好,适合供应夏季和秋季的饲料。

寒季牧草则适应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主要供应冬季和早春的饲料。

根据饲用方式的不同,牧草又可以分为刈割牧草和放牧牧草。

二、牧草的栽培要点1. 土壤选择牧草栽培的首要条件是选择适宜的土壤。

牧草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选择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土壤。

如果土壤过于肥沃,可能会导致牧草过度生长而影响饲草的质量。

而过于贫瘠的土壤则会限制牧草的生长和产量。

2. 播种时间牧草的播种时间要根据种类和地区的气候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暖季牧草适宜在春季和夏季播种,而寒季牧草则适宜在秋季和冬季播种。

确保播种时间的选择合理,有助于提高牧草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播种量和深度播种量和深度对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大。

通常情况下,牧草的播种量为每亩8-12公斤,播种深度为2-3厘米。

过多的播种量可能导致牧草间的竞争,从而影响生长;而播种过浅则容易受到风吹雨淋的影响。

4. 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是牧草栽培的关键。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牧草需求,科学施肥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在播种前,可以进行底肥施用;在牧草生长期,可以适时进行追肥。

同时,密切观察牧草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三、牧草的养护管理1. 灌溉管理牧草在生长期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保证牧草的生长和饲草的质量。

灌溉时应根据牧草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持水能力来确定灌水量和灌水频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牧草:广义:泛指能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小灌木、半灌木、灌木以及部分乔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建植:人们有计划开垦一部分土地,采用翻耕、播种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饲用灌木或半灌木,从而获得优质丰富的饲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各章重点
绪论
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
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
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
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5)防护功能减弱
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
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
第一章
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
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贮藏养分的作用
⏹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3、牧草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
⏹保护种子
⏹传播种子
⏹提供营养
4、牧草生长发育的特点
⏹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


⏹重叠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
5、牧草引种的工作程序
(1)制定引种目标
(2)收集引种材料
(3)引种试验
a. 同一地区内不同地方间的引种试验
b. 不同地域间的引种试验:第一步,小区观察试验;第二步,品种比较试验。

第二章
1、依据培育程度划分,人工草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1)半人工草地;改良草地;补播草地
(2)人工草地
(3)饲料草地
2、人工草地建植工作步骤和程序
•草种选择
•场地选择
•土壤耕作(苗床准备)
•播种材料及其准备
•牧草播种: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
•新建草地的管理
3、草种选择的依据
1)地区与气候
2)牧草的生物学特性
3)土壤条件
4)牧草利用方式
5)饲喂家畜的种类
4、优良播种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1)净度高:包括纯度与净度
2)籽粒饱满:指种子成熟的发育程度和整齐性
3)生活力强:指种子的发芽力
4)无病虫害:对保障人工草地的有效建植至关重要
5)含水量低:一般要求豆科牧草种子含水量为12%;禾本科为11%--12%
5、待播材料检验的基本环节
1)纯净度测定:称重法;
2)发芽势、发芽率测定:实验室发芽法
3)种用价值的计算:种用价值=纯净度×发芽率×100%
6、播前的种子处理有哪些
1)豆科牧草的硬实处理
方法:机械法;化学法;寄种播种;紫外线、超声波照射;变温法
2)禾本科牧草的去芒处理;机械处理
3)破除休眠:通常对禾本科牧草而言方法:晒种;热温处理;沙藏处理
4)包衣拌种概念:指将根瘤菌、肥料、灭菌剂、灭虫剂等有效物,利用黏合剂和干燥剂涂黏在种子表面的丸衣化技术。

包衣材料:黏合剂;干燥剂和有效剂
7、根瘤菌接种条件及注意事项
接种条件:适宜的土壤湿度;通气性好;酸碱度适宜;适当施用微肥
注意事项:避光;忌化学物;忌化肥
8、表土耕作措施有哪些
⏹浅耕灭茬
⏹耙地
⏹耱地
⏹镇压
⏹开沟、做畦和起垄
⏹中耕
9、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
(1)概念: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2)适用范围:水肥条件不成为限制因子时才可进行保护播种
(3)保护作物的选择:分蘖少;成熟早;生长初期发育慢
(4)实施方法:
播种方法:以间行条播常见。

优点:易于田间管理
播种时间:多采用同期播种
播种量:牧草的播种量同单播一样,而保护作物一般相当单播量的75%-50%
田间管理:保护作物在生长季结束前一个月收获完毕,并及时及时除去地上部秸秆及残差(5)注意事项:及时收割;加强管理
10、杂草防除的农艺方法
农艺方法:指通过采取农田耕作和其他人工方法达到消灭杂草的农艺技术措施。

(1)预防措施
(2)种植技术:合理安排和运用种植制度
(3)耕作手段:采用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
11、施肥的原则
(1)根据饲草的种类和生育时期施肥
(2)根据收获的对象决定施肥
(3)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肥
(4)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等施肥
(5)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特性施肥
(6)施肥与农业技术配合
12、更新复壮技术
1)变更利用方式
2)重耙疏伐
3)补播
13、旱地种草技术
1)牧草抗旱播种技术
(1)抢墒播种(2)引墒播种(3)寻墒播种(4)干寄播种
(5)添墒播种(6)宽窄行播种(7)浸种催芽(8)育苗移栽
2)播前抗旱处理技术
(1)干燥脱水法(2)无机药剂浸种法(3)有机酸、维生素类溶液浸种法
3)施肥抗旱技术
4)化学物理抗旱技术
(1)抗蒸腾剂应用技术:薄膜法;干湿调节法
(2)保水剂应用技术:种类;使用方法;使用量
5)田间管理抗旱技术
14、坡地种草技术
1)种草前的整地
2)种植技术(1)带状种植(2)水平阶种植(3)陶体种植
3)播种方式
第三章
1、混播原理
1)形态学互补原理2)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2、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
1)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
2)根据牧草的生态适应性
3)根据混播草地利用年限
4)根据混播草地利用方式
5)根据混播成员间的协调性
6)根据家畜种类、饲养方式
3、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方法
(1)按单播量计算混播牧草的播种量
K=HT/X
K——每一混播成员的播种量(kg/hm2)
H——该种牧草种子利用价值为100%时的单播量(kg/hm2)
T——该种牧草在混播种的比例
X——该种牧草种子的实际利用价值(种用价值)
(2)根据营养面积计算混播牧草的播种量
X=100000×P×K/M×X×D
X——混播牧草中某一种牧草的播种量(kg/hm2)
P——该种牧草种子的千粒重(g)
K——该种牧草在混播中所占比例(%)
M——该种牧草每粒种子所需的营养面积
D——种子的种用价值
4、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
(1)同行条播(2)间行条播(3)撒播(4)撒播与条播结合
第四章
1、轮作的类型
1)大田轮作
2)草料轮作:
(1)近场草料轮作:完全舍饲方式下的近场轮作;半舍饲方式下面近场轮作(2)远场草料轮作
3)蔬菜轮作
2、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方法步骤
1)查询资料,收集素材,深入研究
2)合理安排,科学布局
3)划分轮作区,确定轮作次序
第一步,确定出轮作类型,轮作区数及轮作区大小
第二步,确定出各种作用在轮作中的比重
第三步,确定出轮作的次序,列出轮作周期表
第四步,编写轮作计划设计书
第五章
1、苜蓿的经济价值
1)饲用价值极高
2)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3)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
4)重要的密源植物
2、苜蓿的利用
1)青饲
2)调制成干草
3)制成草粉
4)制成草颗粒
5)生产叶蛋白
3、红豆草的生长习性
1)喜干燥、抗旱、返青早,但耐寒力弱。

2)对土壤要求不严
3)对N肥很敏感,对P肥不敏感
4、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形态上的差异
1)前者高于后者;
2)前者旗瓣较翼瓣稍长;
3)后者旗瓣和翼瓣等长;
4)前者开花期较后者约迟二周。

5、草木樨的利用
1)饲用2)荒山治理3)燃料
6、沙打旺的生长习性及栽培要点
习性:1)抗旱、耐寒、耐盐碱、抗风沙2)适应性强3)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技术:1)硬实处理2)粗细整地3)田间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