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西津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镇江特色博物馆群

合集下载

镇江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镇江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发展 提 供 了广 阔 资 源 和市 场 空 间 。
游 文化品位 ,整 合旅游 资源。培育旅游 品牌 ,推进旅游 文化建设 。逐渐 形 成结合 合理 、效率 礁著的旅 游产业 体 系 ,建设 成为 长三 角旅游 日的 地 ,构 建 镇 江旅游发 展新平 台。 ( 4 ) 优化金融 环境 ,提升金 融业综 合 竞争力 。对体 制 、机 制和产 品进行创新 ,吸引证 券 、典当 、担保 、银 行 等会融及 非金 融机构 落户镇 汀 ,形成完善 的金融市场体 系 ,激励各类 企业 境内外上市 ,积极 为中小微 企业进行金融服务 ,同时设 立新兴产业 发展 基金 ,形成 高效发展 、协 调运作 、优质服务 的地方性金融体系 。 ( 二 ) 实现 新 兴行 业 加 速 发 展 创建 同家软件产业基地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镇 江软件吲 的发 展 ,加快本 地软件 企业 发展 ,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企 、 大力发展 以船 舶 制造业 、嵌人式软件 为主 的信息技 术外包 ,以电信运营 、金 融服 务 、 人力 资源 服务、生物医药研发 为主的业 务流程 以及知识 流程外包 ,共 同 推进 “ 智 慧镇 江” 的建 设。强化 科技创 新 、鼓励 兴办 、培 育 以及 引进 各类科技 服务机 构 ,加快科技 与专利技术 的交易平 台建设 ,形成结构合 理 、运作 高效的网络化服务体 系 ,推进创业孵化机构建设 ,形成科技服 务 发展集 聚服务区 ,规 范社会 资本 的使用 。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 、机制创 新 ,引进 大 星 文化 实业 集 团 ,做 大做 好 文化 中介 市 场 ,推 进 西 津 渡 文 化 旅 游产业 园 、江苏科技 文化产业 园基地建设 ,促进镇 江市 丰富历史文化 资源的产业 化发 展 ,推 m具有镇 江特色 的文化产 品。

在镇江市民主党派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镇江市民主党派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镇江市民主党派座谈会上的讲话镇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刘吉顺(2016年4月19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镇江旅游业取得了较好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会议要求,我从五个方面汇报一下旅游工作:一、2015年旅游工作情况2015年,我们围绕“举全市之力打造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51821旅游行动计划”,旅游发展呈现出九大亮点: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再攀新高。

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21.23亿元,同比增长12%,总量列全省第五。

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 比重达7.27%。

全市13个重点旅游景区实现接待游客1820万人次,同比增长9.2%。

二是一批新业态旅游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全市旅游项目投资134.6亿元,同比增长15.7%。

镇江新区圌山温泉度假村接待游客量超过6万人次,春节期间订房率、就餐率均达100%。

投资30亿元的奥悦冰雪世界、投资34亿元的魔幻海洋世界先后开工,将进一步丰富我市新业态旅游产品。

三是游客满意度逐步提升。

省旅游局发布的“江苏游客满意度调查指数”我市由一季度的全省第7位上升至第四季度的第5位,得分保持在80分以上“满意”档。

在全省13地市率先开展“市级游客满意度调查”。

“四大专项行动”(旅游厕所、停车场、WIFI 覆盖、旅游标示牌)完成省局任务数的150%以上。

四是市场促销更富实效。

分别举办境内、境外旅游推介会25场、7场。

每天在400列京沪高铁动车上循环播放镇江旅游宣传片,受众近千万人次。

400多家涉旅企业通过携程网、同程网等推销旅游产品和线路。

举办HIFI西津渡音乐节、茅山旅游文化节等50多场活动。

发行“旅游惠民一卡通”2万张。

旅游年度营销考核预计奖励200万元,旅行社地接量同比增幅160%。

镇江3条游线被省旅游局列入“扬子江名城之旅”,并向市场推广。

历史文化街区创建文化产业园区的思路与路径——以镇江西津渡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创建文化产业园区的思路与路径——以镇江西津渡为例

和 城 市 发 展 的 必 然 性 ,对 历 史街 区 进 行 史 ,保 存 着 自唐 朝 以来 大 量 的 历 史 文 化 适 当 改 造 与更 新 的 动 态 保 护 观 念 已 在 业 遗 存和 成 片 的 传 统 民 居。 以西 津 渡 历 史
界 得 到 了 广泛 的 认 可 和 应 用 ,并 在 许 多 文 化街 区 为 核 心 ,周 边 可 形 成 占地 面 积
i n d e p t h . T h i s a r t i c l e t a k e s Z h e n j i a n g h i s t o r i c a l c u l t u r a l s t r e e t - X i j i n g f e r r y a s a n e x a m p l e a n d o f f e r s s o me
a c t i o n s t o f i t l o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 I t a l s o p u t s f o r wa r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t o c r e a t e a d i s t i n c t i v e பைடு நூலகம்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y p a r k , a d o p t d i v e r s i i f e d p r o i f t mo d e l a n d u s e i n n s , mu s e u ms , c o m me r c i a l p o r t , c l u b s , a r t s p a c e s , s h o w p l a c e s a s t b e ma i n  ̄r ma t .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30•【字号】镇政发[2011]13号•【施行日期】2011.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镇政发〔2011〕13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附件: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篇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第一章“十一五”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第二章“十二五”处于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第三章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发展目标第二篇创新引领新发展第四章建设创新型城市第一节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二节提升城市服务创新能力第三节提升人才支撑创新能力第五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节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节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第四节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第五节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第六章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一节提升“引进来”水平第二节增强“走出去”能力第三节实现开发区发展新跨越第七章增强体制机制活力第一节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第三节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四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第三篇打造山水花园新城市第八章加快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第一节构建开放式空间发展格局第二节彰显“山水花园”城市形象第三节加快城市内涵品质提升第四节大力发展城市服务经济第九章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一节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第二节加快辖市中心城市发展第三节推进“三新”示范建设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十章建设绿色生态镇江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第二节强化环境保护第三节推进绿色发展第十一章构筑现代化区域大交通第一节完善现代化交通路网体系第二节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第三节提升港口发展水平第四节进一步发挥内河航道作用第四篇建设幸福和谐新镇江第十二章提升民生幸福第一节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第二节促进充分就业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四节建设健康城市第五节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第六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第十三章完善社会管理第一节建设智慧镇江第二节保障公共安全第三节加强人口管理第四节建设精神文明第五篇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第十四章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第一节构筑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第二节落实差别化发展政策和管理第十五章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第一节明确四类功能区域第二节提升沿江发展水平第三节做强东部产业经济板块第四节强化西部资源整合第五节拓展南部发展空间第十六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第六篇奋力实现现代化新蓝图第十七章加强政策调节第十八章实施重大工程第十九章强化规划实施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镇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创新图强、跨越发展,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镇江特色介绍

镇江特色介绍

镇江香醋: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具 有独特的酸味和香气
镇江的土特产
镇江锅盖面:镇江特色小吃,面条 细滑,汤汁浓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镇江肴肉:江苏省传统名菜,肉质 鲜嫩,口感鲜美
镇江蟹黄汤包:江苏省传统小吃, 皮薄馅大,汤汁丰富
镇江的美食节庆
镇江美食节:每年举办,展示镇江特色美食 镇江锅盖面节:庆祝锅盖面的独特风味和制作工艺 镇江肴肉节:推广镇江肴肉的美味和制作方法 镇江香醋节:展示镇江香醋的酿造工艺和独特风味
市镇 第 五
建江 章 设的

镇江的城市规划
城市定位: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城市布局: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以历史文化保护为主,新城区 以现代城市建设为主
交通规划:构建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
绿化规划: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公园、绿地等休闲场所
文化旅游规划: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镇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服务
社会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 活需求
镇江的社区建设
社区设施:完善社 区配套设施,提供 便利服务
社区活动:举办各 类社区活动,增进 居民交流
社区管理:加强社 区管理,维护社区 秩序
社区服务:提供各 类社区服务,满足 居民需求
物流业:镇江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交通便利,物流业发展迅速。
信息服务业:镇江正在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
镇江的高新技术产业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江苏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镇江西津渡古镇的古韵悠长

镇江西津渡古镇的古韵悠长

镇江西津渡古镇的古韵悠长镇江西津渡古镇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西北部,东临长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古镇。

这里被誉为"江南小金陵",因其古朴的建筑、独特的水乡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走进西津渡古镇,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老中国的韵味。

西津渡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这里是古代交通要道的渡口,是连接地理南北的重要通道。

在古代,无船可渡的津口被称为"渡",因此这里得名西津渡。

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津渡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繁荣的商业城市和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驻足游览。

古镇的建筑风格主要为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建筑师们巧妙地利用了地理条件和水道,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古老的青砖灰瓦,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小巷弯弯曲曲,街道两旁是众多的老宅,彼此之间错落有致,组成了一幅宜人的画卷。

古镇内的街道和桥梁多以青石板铺就,脚踩其上,享受着沿街散发出来的青石独特的清香。

西津渡古镇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城墙、古驿站、街巷、码头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古城墙,它采用了明代典型的夯土墙体结构,为整个古镇平添了几分庄严与古朴。

登上古城墙,可以远眺长江美丽的风景,感受到曾经的繁华景象。

除了古建筑,西津渡古镇还以其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而吸引着游客。

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西津渡古镇将举办盛大的龙船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

盛装打扮的村民将龙船划到长江中,带着鼓点和锣声,载歌载舞,以此祈求丰收和吉祥。

这一独特的传统活动成为了西津渡的一大特色,也是游客最喜欢的节庆之一。

此外,西津渡还以传统的手工艺品闻名。

在古镇内,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手工作坊,如制作金银饰品的工坊、漆器作坊、陶瓷作坊等等。

这些手工艺品传承了数百年的技艺,制作精湛,经久耐用。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还可以亲自参与制作过程,体验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美食也是西津渡古镇的一大亮点。

依托赛珍珠文化品牌 大力发展镇江文旅产业

依托赛珍珠文化品牌 大力发展镇江文旅产业

文化镇江大力发展镇江文旅产业□卢章平文化产业既是产业强市的重要支撑,也是镇江产业强市的潜力所在。

镇江是国务院公布的10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富矿”,赛珍珠就是其中靓丽的文化品牌之一。

作为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美国女作家,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在镇江生活了近18年,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

被周恩来称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尼克松说她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

如何利用赛珍珠这一宝贵资源,加快发展镇江文化产业,这是既深远而又迫切的重大课题。

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2019年制定了《打造赛珍珠文化品牌工作方案》,要求从深入开展赛珍珠学术研究、持续开展民间国际交流、培育赛珍珠主题文艺作品、促进赛珍珠主题宣传进校园等7个方面全面打造赛珍珠文化品牌。

方案贯彻落实以来取得了不小进展,但需要继续努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于2017年9月建成了投资2.4亿元、占地1.64公顷的赛珍珠文化公园。

其中包括省级文保单位赛珍珠故居、赛珍珠纪念馆、珍珠书屋及广场、绿地和多个室外艺术雕塑,成为市民和外地游客游览的新场所和赛珍珠研究的新平台。

为配合赛珍珠文化旅游、赛珍珠文化一条街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提文化镇江升品位层次,争取将赛珍珠故居申报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之成为赛珍珠文化之旅起点,争创AAA级旅游风景区和全国社科普及示范基地。

二是筹划建设赛珍珠文化一条街。

赛珍珠文化公园周边,含润州山路、登云山路、红光路、崇实路部分路段,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闭合的街圈,目前尚未有效开发。

市赛珍珠研究会会同有关部门成立“赛珍珠文化一条街建设”专题调研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夜游经济规划及商业发展规划等,充分利用赛珍珠文化这一品牌,形成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赛珍珠文化一条街建设方案,并积极推动实施,力争建成文化旅游新的风景线和文化产业新亮点。

三是配合国内各地共同打造赛珍珠文化旅游线路。

西津渡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对策研究

西津渡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对策研究
上交通 、 运枢纽 , 生过众多政 治、 事 、 济 、 漕 发 军 经 文 保护 2 0 年 获得 了 “ 合 国教 科文 组 织亚 太 地 区历 01 联
,0 7年 获得 了 “ 以升 科 茅 化 、 教等 重 大历史 事 件 。街 中有 两个 国家 级文 物保 史 文化 遗 产 优 秀保 护 奖 ” 2 0 宗 .0 8年 获得 了 “ 苏省 人 居 环 江 护 单 位 、 多 个 市 级文 物 保 护 单 位 , 存 着 自唐朝 以 学技 术 土 木 工程 奖 ” 2 0 十 保 来 大量 的历 史 文化遗 存 和成 片 的传 统 民居 , 我 国历 境 范例 奖 ” “ 苏 省 文 化产 业 示 范 基 地 ” 号 ,0 9 是 及 江 称 2 0
史 最久 、 规模 最 大 存 最好 的 古渡历 史 街 区 。 里有 年获 得 了 “ 国人 居环 境 范 例 奖 ”2 1 保 这 中 ,0 0年西 津 渡 荣 世 界创 建最 早 的江 上救 助 组织 遗 址—— “ 救生 会 ” 全 获全 国最受欢 迎 的“ 博 体验 之旅 示 范 点 ” 2 、 世 前 O名 及
镇 江社 会 科学 2 1 0 2年 第 1期
文化 产 业示 范基地 口 陆 江 建设 的对 策研 究
西 津渡 历史 文化 街 区位 于 镇 江城 西 , 形成 于 三 国 馆 、 复小码 头 传统 商贸 街 功能 、 缮 租界 建筑 群 、 恢 修 工
时 代 . 代 具 有 完 备 的渡 口功 能 , 直 是 我 国南 北 水 业遗 产 区建成 “ 唐 一 老码 头文 化 园” 西 津 渡历 史文 化街 区 。
化 建 设 失 败 的原 因并 非 源 于 信 息 系 统 的 不 完 善 , 而 动 态 。 是 由于缺 乏 高 级 科 技人 员 和高 级 管 理人 员 ,无 法 将 其 三 , 助 信 息技 术 构 建 文 化遗 产 、 游 景 点 展 借 旅

镇江特色精神堡垒实施方案

镇江特色精神堡垒实施方案

镇江特色精神堡垒实施方案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素有“金陵门户”之称。

镇江特色精神是镇江人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是镇江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镇江特色精神堡垒实施方案旨在推动镇江特色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树立镇江市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为镇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总体目标镇江特色精神堡垒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入挖掘镇江特色精神内涵,弘扬镇江传统文化,推动镇江特色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形成具有镇江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实施原则1. 突出本土特色。

在推动镇江特色精神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和弘扬镇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突出本土特色,建立具有镇江特色的文化品牌。

2. 注重创新发展。

在传承镇江特色精神的同时,要注重创新发展,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使镇江特色精神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3. 多方参与共建。

镇江特色精神堡垒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形成合力。

4. 突出实效导向。

在实施镇江特色精神堡垒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效导向,注重实际效果,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地。

三、实施内容1. 加强文化传承。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文化讲座、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等形式,加强镇江特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2. 打造文化品牌。

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推出具有镇江特色的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旅游推介等方式,打造具有镇江特色的文化品牌。

3. 提升文化软实力。

通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服务内容等途径,提升镇江市的文化软实力。

4. 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等方式,增强镇江市民的文化自信心,提升镇江特色精神的国际影响力。

四、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镇江特色精神堡垒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

立足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推动镇江文化产业发展

立足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推动镇江文化产业发展
目过程 中 , 忽视 了文 化 的深 度 挖 化 含 量 , 悠 久 的 三 国 文 化 、 朝 牌 将 北 固 山 、 山 、 屋 山 、 以 六 焦 瓦 镇江 博
i ,最终 不 仅 会造 成 资 源 的 浪 费 , 文 化 和 丰 富 的宗 教 文 化 、 食 文化 物 馆 、 芾 墓 、 阳 市 陵 口 、 隐 美 米 丹 招
1打造 吴 文化 发 源 地 的旅游 品 等科 学 家 , 乐 家 戴 颐 , 家 周 文 。 音 画
在 『 为开 发 深 度不 够 、 区配 置 较 分 牌 。 近期 考 古 发 现都 表 明 , 宁镇 矩 、 芾 和 米 友仁 , 画家 笪重 光 、 景 米 书
: 、广 告 宣传 力 度 不 够 等原 因 , 而 地 区 出土 的 西 周 和 春 秋 早 期 的 青 王 文 治 、 吕凤 子等 , 还有 张 玉 书 、 马 : 成旅 游 景 点 总体 品 味很 低 , 而 铜 器远 远 多 于无 锡 、 州 一带 和太 相 伯 、 建 忠 、 鹗 、 庆 年 、 诒 从 苏 马 刘 陈 柳
在生 产 、 换 、 配 和 消 费 等 得 到 话 ” 型 演 艺 广 场 ; 设 提 升 大 市 交 分 大 建

实现 的 总 和 ,它 以 文 化 属 性 为 依 口商 业 文化 娱 乐 圈 ; 设 新广 电中 建 托 , 过满 足 人们 娱 乐求 职 、 美 、 心 影 视 文 化 城 ; 造 有 市 场 、 前 通 审 打 有
卫 生 、 融 和 电 信 等 行 业 的 发 面 的结 合 , 成 山水 联 动 、 岛联 浑 、 金 形 桥 辛弃 疾 等 文学 家 和 诗人 , 洪 、 葛
动、 市县 联动 的大 旅游 格局 。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本文概述《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镇江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文章。

镇江,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将从镇江的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出发,分析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概述镇江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历史背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特色、以及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等。

通过对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本文将分析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资源利用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推广力度不够等。

再次,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期推动镇江文化旅游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镇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启示和借鉴。

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开发,镇江的文化旅游资源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二、镇江文化旅游资源概述镇江,这座坐落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是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自然风光的秀美,又有人文历史的厚重,是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

镇江的自然景观资源得天独厚。

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鼎立,构成了镇江独特的山水画卷。

金山以寺庙建筑和佛教文化闻名,焦山则以碑刻艺术和摩崖石刻著称,北固山则因其历史传说和军事要地地位而备受瞩目。

镇江的长江风光、运河景色以及丰富的湿地资源,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自然体验。

镇江的人文历史资源同样丰富。

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镇江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如南朝梁代昭明太子、唐代诗人骆宾王、宋代书画家米芾等。

他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镇江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新时期商业网点规划编制思考——以《镇江市中心城区商业设施规划(2022-2035)》为例

新时期商业网点规划编制思考——以《镇江市中心城区商业设施规划(2022-2035)》为例

新时期商业网点规划编制思考——以《镇江市中心城区商业设施规划( 2022-2035 )》为例单位:镇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邮编:212000【摘要】“十四五”期间,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背景下,《镇江市中心城区商业设施规划》围绕城市商业转型升级和有序发展的核心思想,从技术方法、政策保障等方面为商业网点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体系;规模;镇江市1 编制背景商业网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是指导城乡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和各类商业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商业发展是城市发展重要支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商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全面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是保障居民日常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推进“强富美高”新镇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动。

镇江市上一轮《镇江市市区商贸设施布局规划(2010-2020)》已到期,基于“转型升级”“有序发展”两大核心规划诉求,同时为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商业设施从传统向现代全面升级转型的商业要求,满足城市居民新兴商业需求的发展诉求,引导镇江市区商业设施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开展了商业设施规划研究工作。

目的是结合镇江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城市商业设施空间布局,提升商业体系内涵和品质,改善经营环境。

2 发展现状2.1 规划实施情况2010 版《镇江市市区商贸设施布局规划(2010-2020)》中依据“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发展理念,构建“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便民级”四级商业体系,确定各类商贸设施的数量、规模、档次和业态配置。

经过多年发展,镇江市商业网点规模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现状人均商业面积、商业总面积等商业发展指标已超过了规划目标值,其中零售设施总营业面积到2020年预测值为210万平方米,2018年已达到600万左右万平方米。

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思路探析——以镇江西津渡为例

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思路探析——以镇江西津渡为例

来 , 津 渡 就 是 南 交 通 咽 喉 , 务 于 军 事 政 治 、 旅 客 西 E 服 商
货 。 以义 渡 局 、 生 会 为 载 体 , 济 渡 救 生 为 内核 的 慈 善 救 以
文 化 。 西 津 渡 文 化最 重 要 的组 成 和 最 核 心 的 价值 。 立 是 成
于 清代 的镇 江 救 生 会 是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民 问救 生组 织 。行
彼 此 交 融 碰 撞 .形 成 风 格 迥 异 而 又 互 相 映 衬 的 建 筑 群
品进 行 科 学 定 位 ,并 多 角 度 探 寻 特 色 旅 游 纪 念 品 的设 计 和开 发 思 路 。


特 色 旅 游 纪 念 品 的 内 涵
特 色 旅 游 纪念 品 , 指 具 有 明 显 地 域 文 化 特 色 , 某 是 对
南 昌 高 专 学 报 2 1 第 6期 ( 0 0年 总第 9 期 ) 2 1 1 0 0年 1 2月 m版 Jun lfN n hn o ee o ra acagC l g N .(u 1 o l o S m 9) D c 0 0 6 e. 1 2
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思路探析
以 镇 江 西 津 渡 为 例
旅 经 商 , 安 和 谐 是 第 一 要 义 。在 古 代 交 通 工 具 简 陋 , 平 防
灾 避 害 缺 少 有 效 手 段 的 条 件 下 , 观 音 洞 、 岸 寺 、 柱 以 超 铁
宫 为 载体 , 祈 福求 安 为 内 核 的 宗 教 文 化 。 为人 们 对 平 以 成 安 生 活 的精 神 寄 托 。街 区 因渡 而 建 , 北 文 化 、 南 中外 文 化为 文 化 的 载 体 ,旅 游 纪 念 品 应 以旅 游 地 特 有 的 自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27•【字号】镇政发[2006]107号•【施行日期】2006.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镇政发〔2006〕107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名市建设,促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镇江实际,经11月2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特制定如下文化经济政策:一、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一)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

"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每年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增幅要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十一五"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高于"十五"时期。

(二)设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从2007年起,市财政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纳入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并随财力的增长逐年适当增加。

其中,50%由市统筹集中使用,50%资助有关宣传文化单位。

各辖市区、镇江新区必须设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三)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

各种营业性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网吧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税局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的营业税时一并征收。

对逾期未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单位,依实际欠缴额的2‰按日加收滞纳金。

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除上交省财政外,地方留成部分分别由市和辖市、丹徒区设立基金,全部用于文化事业发展。

镇江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镇江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来源:时间:2010-01-18 [ 大中小] 浏览次数:21 [打印] [关闭] [ 收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镇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去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09年,令人难忘。

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危中抢机、逆势而上、奋力拼搏,除进出口指标外,全面完成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0亿元,同比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6亿元,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0亿元,增长40.6%;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亿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40元,实际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9695元,实际增长12.1%;城镇登记失业率2.35%;单位GDP能耗下降4.65%,化学需氧量削减2.2%,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抢抓机遇、跨越发展”成为过去一年镇江最鲜明的特征。

1.抢抓产业振兴机遇,结构调整取得较好进展主动对接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推进结构调整。

“千百亿工程”深入推进。

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实现销售2515亿元,增长14.8%,占工业总量的83.6%。

10个项目列入全省100个重大产业项目计划,一大批薄膜太阳能、风能、核能及航空装备、新型节能环保项目成功落户。

签定央企项目10个,总投资220亿元。

金东、大亚、奇美3家企业销售超百亿元。

“千企技改”全面实施,完成技改投入480亿元,占全部工业投入的80%。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实现产值10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3.1%。

建成科技孵化中心25万平方米,镇江大学科技园升格为国家级。

镇江市主城区夜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镇江市主城区夜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特别关注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的重要标志。

加快发展夜经济,已成为提升市民夜间生活品质、提高居民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诸多城市的重视和扶持。

一、镇江主城区夜经济发展现状目前,镇江夜经济形式主要以夜间餐饮为主,兼顾商场购物、休闲旅游及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等。

其中,部分餐饮场所营业至凌晨以后,18点以后的营业额约占全天营业额的70%;八佰伴、苏宁等商场营业时间一般到21:30左右;西津渡等节点性夜间旅游市场初步形成;全市体育赛事、音乐节、演唱会等阶段性文体活动日益增多。

从消费人群看,主要以本地居民为主,以年轻人居多,兼顾一定比例的外地游客。

总的来说,镇江夜间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在拉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相比而言,整体规模依然较小、形式相对单一、供给不够丰富,夜间经济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主要表现为:1.缺乏统筹谋划。

夜间经济发展涉及面广,涵盖商务、文广旅、市场监管、城管、交通等单位以及各大平台公司、各行业协会等。

一方面,由于对夜间经济发展缺乏系统谋划和深入研究,政府和社会层面对夜间经济的潜在优势、影响及作用等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缺乏统筹谋划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部门协调机制。

另一方面,全市尚未出台纲领性指导文件或发展规划,餐饮、旅游、住宿、文体等行业发展没有形成合力,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自我发展阶段,总体布局较为零散、无序。

2.政策扶持力度不强。

近年来,北上广及南京、苏州、扬州等周边城市纷纷出台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意见,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各地都从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

镇江受制于城市能级、规模体量、财政资金支持等因素,发展夜经济先天优势不足,整体支持力度偏弱。

同时,分散在各部门的专项发展资金规模偏小,集聚效应不强,无法起到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的撬动作用,导致近年来夜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3.规模效应不明显。

镇江主城区夜间经济主要聚集在大市口商业圈、万达商业圈附近,整体规模偏小。

体验经济视角下古镇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以镇江西津渡为例

体验经济视角下古镇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以镇江西津渡为例

体验经济视角下古镇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以镇江西津渡为例朱 萌 储呈香 李亚茹 三江学院摘要:在“体验经济”这一社会趋势下,将体验这一概念融入古镇旅游发展中。

本文从体验视角出发,探讨镇江西津渡目前发展存在的游客数量未饱和、过度商业化倾向、古镇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并对此提出根据古镇定位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景点管理,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创办文化活动等对策,为西津渡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体验经济;古镇旅游;西津渡;发展问题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1-0352-02一、引言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节奏的紧凑,久居都市的人们厌倦了喧嚣与急躁的生活状态,所以希望能够回归简单纯粹的自然风光中,感受慢生活与慢节奏。

而古镇旅游以其悠远绵长的历史文化,轻松闲适的生活姿态吸引了大批游客,因此它也成为了旅游业中的亮点,推动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当下古镇发展态势良好,凭借其文化深度与市场经济融合的特色在旅游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相关部门开始重视消费行为发生时顾客的心理体验,且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及各种感受性,对古镇的诸多景点进行了修缮,复合打造了集文化体验、娱乐体验和审美体验于一体的古镇创新模式。

随着人们对古镇旅游的兴趣与日俱增,古镇旅游的规模和质量同时也在迅速发展。

但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并且阻碍了古镇旅游业的发展。

古镇规模的快速扩张虽然当下迎合了市场需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其文化内涵跟不上其经济发展,从而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

本文将以镇江西津渡为例,从体验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古镇旅游的发展进行探讨研究,并作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二、西津渡存在的问题1.整体知名度不高,游客数量未饱和江浙沪地区囊括了中国大部分水乡古镇,且走在古镇发展的前沿。

虽然镇江西津渡也是江苏片区的古镇之一,但相较于江苏地区周庄、同里等古镇的知名度来说,它并不起眼,且少有游客关注。

在走访西津渡的过程中,能明显发现西津渡内的游客大部分是镇江本地人,或者是在附近地区上学的学生,小部分人来自外地。

镇江:争当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先行区

镇江:争当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先行区

http ://镇江地处“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交汇点,是全省沿江八市重要一员。

我们将依托承东启西、接续南北的独特区位,乘着宁镇扬一体化的东风,在区域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做好示范,争当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先行区。

坚持一体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突出轨道交通先行,尽快启动南沿江铁路建设,加快推进连淮扬镇铁路建设,规划建设宁句、宁镇等轨道交通,规划预控6条城市轨道廊道,构建布局合理、无缝换乘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主枢纽对主枢纽、主城区对主城区、主景区对主景区的有效对接。

突出江河联动,整合优化港口资源、岸线资源、内河资源,组建镇江港口发展集团,扎实推进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与南京、扬州合力建设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突出城际通勤,启动镇扬过江通道研究,加密沿江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络,推动毗邻地区开通城际通勤班线,重点提升南北向交通运输通道能级。

加快构建市区快速路网,实现市与三个辖市“半小时通达”,防止因外通内堵产生“极化效应”。

坚持错位发展,加快产业强市发展步伐。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构建“四沿两带”的产业布局,即沿长江、沿沪宁、沿扬马、沿运河发展带和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G312创新带。

坚持苏南站位,突出产业强市,充分体现“高端、高新、高效”和特色发展,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传承发展眼镜、香醋等历史经典产业,到2020年,梯次培育9个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优势产业集群,其中千亿元级以上2个,500亿元级以上5个。

按照“一区一定位、一园一特色”的要求,科学布局产业“三集”园区,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使之成为承载高端产业、推动产城融合的特色载体。

加强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对接,共同构筑扬子江区域性产业集群。

坚持融合发展,推动社会民生共建共享。

加强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十三五”期间市财政每年投入7000万元,重点引进支持600名(个)以上产业发展领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高地。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构建“畅游镇江”体系促进旅游业改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构建“畅游镇江”体系促进旅游业改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构建“畅游镇江”体系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镇政办发[2014]167号【发布部门】镇江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10.30【实施日期】2014.10.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构建“畅游镇江”体系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镇政办发〔2014〕167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现就全面构建“畅游镇江”体系、促进全市旅游业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抢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的契机,以建设旅游强市为目标,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更新思想理念,产品转型升级,培育市场主体,把镇江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发展目标。

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旅游强市建设目标,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1200亿元,年均增长13.5%;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以上;游客人均逗留1.7天,人均消费1650元;旅游带动直接就业人数达7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数达27万人。

二、主要任务(三)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

整合资源,强化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变多层管理、多头管理的现状。

各地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项目开发、业态提升、市场营销、行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支持丹阳市实施国家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市建设,句容市实施江苏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建设。

尝试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

以文旅集团为龙头,加快推进涉旅国有资产整合,构建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旅游项目投融资及运营管理等功能的市场化平台,培育一批旅游产业骨干企业。

镇江西津渡课件PPT

镇江西津渡课件PPT

02
通过宣传推广,提高西津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
前来游览。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03
西津渡的开发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
经济繁荣。
05
镇江西津渡的交通与住宿
交通方式
飞机
高铁
镇江目前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 市的航班,但航班较少,需要提前预定。
镇江与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之间有高 铁直达,从南京南站出发,约30分钟即可 到达镇江。
商业开发
在西津渡周边规划商业设 施,如特色小吃、手工艺 品等,提升游客的购物体 验。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道 路、停车场、公共卫生间 等,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 性和舒适度。
未来展望
持续保护与开发
01
未来将继续加大对西津渡的保护力度,同时推进开发工作,实
现历史文化与旅游商业的有机结合。
提升知名度
功能性设计
现代建筑风格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强调空间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同时也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风格对比
历史与文化背景
古代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有 着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前者 强调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后
者注重创新和现代化。
空间与形式
古代建筑风格的空间布局和形式 较为固定和传统,而现代建筑风 格的空间布局和形式则更加灵活 多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
餐饮服务
当地的餐馆和小吃店提供 各种美食,让游客品尝当 地特色美食。
旅游服务
西津渡有专业的旅游服务 中心,提供导游服务、旅 游咨询等全方位的旅游服 务。
04
镇江西津渡的保护与开发
保护现状
1 2
历史建筑保护
西津渡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政府采取 措施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确保其历史风貌 得到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西津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镇江特色博物馆群镇江市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根。

街区厚载着自唐朝以来1300多年的历史遗存。

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置身西津渡古街时,赞叹说:“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

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更是把这里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进入新世纪,西津渡在镇江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进入了新阶段,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截止2010年底,西津渡保护建设累计投资约8亿元,完成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一、二期工程,形成“昭关石塔、救生会、观音洞核心文化展示区”、“蒜山游园”、“西津雅苑”、“小码头街传统商贸街”、“老码头文化园”等文化旅游景点。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2001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优秀保护奖”,2007年获得了“茅以升科学技术土木工程奖”,2008年获得了“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及“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9年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年西津渡荣获全国最受欢迎的“世博体验之旅示范点”前20名及“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称号,并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0年接待外地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约3万人次。

一、西津渡保护发展现状的思考虽然西津渡在多年的保护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保护思路和手法被专家誉为“西津模式”。

但是西津渡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亦面临着资源整合及理念创新的瓶颈和挑战,西津渡保护成果如何进一步激发活力展现魅力,如何以西津渡保护建设成果为重要载体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实现现代旅游产业的效益增长,如何实现文化的经济效益……。

现代旅游业客观上已经使得文化旅游由自然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过渡、转变,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日益文化化,文化形式逐步旅游产业化,旅游产业的发生与凸现具有时代的意义和鲜明的社会价值。

从文化和旅游的概念解读中,可以看出,文化是个大的概念,旅游属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之为树,旅游可称花”。

如果把文化喻之为一棵参天大树,而旅游则是这棵树上绽放的一朵奇葩。

可见,文化与旅游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

凡文化之处皆可游。

就是说凡是有文化影响的地方,都值得去旅游。

只有文化才是旅游的魅力之所在。

布格拉音乐会、威尼斯电影节、敦煌莫高窟皆因文化而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法国卢浮宫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

这座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古老宫殿,蕴藏着悠久、浓厚的文化底蕴,收藏包括有世界三宝《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胜利女神》石雕在内的40万件世界各地的艺术品。

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艺术殿堂。

人们到卢浮宫当然也是想看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但更想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珍品。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具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是封建王朝的历史缩影。

故宫蕴涵着丰富、丰厚的历史文化,故宫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文化经典保存的圣殿,故宫已是闻名遐迩、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凡旅游之地皆可文。

就是说所有旅游胜地,都可以用文化来表现。

大多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都有很深的文化积淀。

“举凡旅游昌盛之地,莫不以文化取胜”。

奥地利的旅游,几乎都与斯特劳斯等奥国音乐大师紧密关联,素有“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就是凭借着众多的著名音乐家而成为欧洲著名的文化旅游中心。

“桂林山水甲天下”,大型音乐剧《印象刘三姐》,利用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山水等元素创新组合,将桂林山水和刘三姐传说这两个旅游资源进行巧妙的嫁接和有机的溶合,让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出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对桂林山水和人文风情的高度提炼和系统优化,是熔铸于山水景观中的又一崭新的人文景观。

从以上不难看出,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3000年文明史镇江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除文化古迹保存甚多、相对集中、较为完好外,镇江博物馆、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镇江国画院、镇江海事救生博物馆、观音洞内的观音菩萨传说展览等坐落在西津渡历史街区,已形成了镇江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聚集地。

在此基础上打造镇江特色博物馆群,既是历史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将遗产保护有机融入文化产业链、旅游产业链的最佳契机,将西津渡建设成为融文化与体验、旅游与休闲、观光与消费为一体的镇江文化旅游的启动点和一个文化旅游的集散中心是西津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西津渡镇江特色博物馆群的规划设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地方省市一系列关于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政策规划的精神,大力发展镇江市文化产业,继续做大做优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延伸拓展西津渡文化产业链,拟将西津渡核心区10.67公顷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展至环云台山周遍范围1平方公里,建设“西津渡—民国文化旅游项目”和“西津渡-古渡文化旅游项目”,以西津文化为核心,提炼文化精髓,逐步形成融民间艺术、民国建筑商贸街区、博物馆艺术馆群、影视作品创作、观光旅游、度假休闲、时尚创意等一体,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文化产业集群,打造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西津渡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发展文化博览业、特色产品业、文艺演出业等文化支柱产业,加速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的建设,使镇江老城区成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产品展示场所和集散地;注重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拓展城市文化休闲功能,树立城市文化形象,以现代文化产业和精品项目建设带动整个老城的服务业发展,塑造文化与经济并重的现代镇江老城形象,深度拓展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在规划期内,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镇江老城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津渡镇江特色博物馆群的功能布局设想是以“津渡文化”为核心价值、以“古渡、古街、古貌”为重要特色,一是加强文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成果为载体,在已有的镇江博物馆、民间艺术馆基础上,新增中国镇江救生博物馆、观音文化展示馆、消防博物馆,并拟建设西津渡博览馆、镇江近代史博物馆、玉山大码头文化博物馆、民国名人纪念馆、钱币收藏馆等专业博物馆;二是将古商街坊和院落的修复与特镇江有的传统工艺、传统产业及民间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发掘镇江民俗文化体验区;三是大力引进创意产业实体,培育和发展创意群体,形成“镇江老码头”文化创意产业园,开辟新型的文化产业领域发展西津渡创意文化产业。

形成集“津渡文化博览区”、“镇江民俗文化体验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近现代民国文化博物群”等为一体的西津渡镇江特色博物馆群,将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为打造镇江“城市名片”,建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古渡特色文化休闲体验型旅游目的地。

主要区域及重要历史建筑具体设想如下:1、利用文化遗址博览群形成一定规模的津渡文化主题游,形成历史文化展示区。

各专业博物馆展示馆可设联票参观,除了增加旅游门票收入,更有真实性展示、现场示范性、枢纽性组织作用、核心体辐射作用等功能。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最辉煌的历史。

镇江作为民国历史的“省会”,一脉相承3000年,“三口通商”150年,影响对外贸易,参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活动、沟通中西文化交流、影响国家重大事务,肇至社会经济转型、社会制度转型、城市建筑文化转型,对全中华民族统一性国家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作用。

研究这段历史、宣传这段历史、借鉴这段历史,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发挥历史文化作用最好的方法之一,首先就是认真地展示、纪念有关的历史文化。

西津古渡是历史镇江发展的主体。

西津渡区域的文物、古迹、遗址,风俗、地名、民间艺术成果等都是历史文化精萃存在的事实证明,都是现代都市值得借鉴的文化基因所在。

博物馆作为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文化设施,是承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1)具有遗址真实性意义西津渡区域是镇江西津古渡遗址。

保留了许多清代及民国时期的遗址。

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之一,就是特别强调真实性。

遗址能给人“真正”、“真实”的感觉,给人“确实”、“可信”的印象,还能给人有“原初”、“最初”的意思。

遗址积淀着相关历史信息,历代叠加物,也具有相关的文物价值,可让人们“读”出这一历史长卷的各个章节,不仅仅只是原初的真实情况。

博物馆作为学术研究基地,通过收藏和研究文物古迹,承担文化延续的使命。

(2)具有现场示范性功能西津渡区域做为镇江唯一一块相对保护完整的民清建筑群,尚有重要组成部分遗址遗物留存,亟待进行有效保护利用,不然极有可能就会遭遇彻底的毁灭。

如当年的广肇公所,蒋怀仁诊所、江南饭店,红万字会,尚可明确加以标志铭记,以资纪念展示。

博物馆是历史遗存最为知心痴情的保护者,可以有效地守护脆弱的历史遗存,并进一步抑制对遗址地带的鲸吞蚕食。

(3)具有枢纽性组织作用建设西津渡博物馆群,有利于保护遗址环境的完整性及关联性。

围绕西津渡区的街区、货栈、公行、渡口、码头以及后期的租界领事馆等等都能于此找到相应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形成保护的完整性意念,有利于用正确的方式清理开放。

(4)具备核心体辐射作用与西津渡相关的渡口商埠文化遗址、遗存——民居、古塔、古寺、古祠、墓碑、会馆、等等,已共同构成了一个“泛西津渡”文化圈,其核体部分当为西津渡建筑群及其周边的历史街区。

建立西津渡区域博物馆则能发挥“核体”的辐射作用,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2、利用传统老街坊形成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体验游,为民间艺术家提供展示、表演及交易平台,促进非遗文化走向市场。

在西津渡街待渡亭至鎏丹阁一带,以镇江民间艺术馆丰富的民间、民俗馆藏为基础,按照前店后室的形式,打造兼具博览、创意和设计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工作室集中区。

完整展现民俗的过程,如镇江香醋、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流程的展示、游客的参与过程,打破传统的店铺售卖模式,真正让娱乐、商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不定期举办代表镇江特色文化的主题沙龙、拍卖会等,能够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及交易的场所,为游客带来文化创意的体验。

成为西津渡项目一个文化体验区。

将小码头街建成可动、可活、可火的民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

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融合,房租收入不在是主要收入来源,而是其他旅游衍生产品及服务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3、利用伯先路、京畿路民国建筑群发展私人博物馆,引进优秀私人收藏家,繁荣艺术品收藏、拍卖、交易等市场。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国有博物馆,2009年底注册的各类博物馆已达2000座,它们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中国文物资源、宣传现代科学知识、提高民众文化素质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