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素材

合集下载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潮州韩文公庙碑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潮州韩文公庙碑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潮州韩文公庙碑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潮州韩文公庙碑精品素材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列为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貌岸然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乎?盖尝论天、人之辩,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哉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安一日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以能者天也,其所不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

〞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调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高三高考专题复习精练精析文言文阅读史传体 试题(共16页)

高三高考专题复习精练精析文言文阅读史传体 试题(共16页)

2021年高考语文(yǔwén)专题复习精练精析---文言文阅读〔史传体〕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

〔8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者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mínɡ shǐ)·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译文:〔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译文:3、把以下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那么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3分〕译文:〔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译文:〔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2分〕译文(yìwén):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夫子当路于齐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夫子当路于齐素材

夫子当路于齐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①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②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③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④微子、微仲、⑤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注:①蹙然:不安的样子。

②艴然:发怒的样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诸子散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诸子散文

文言文阅读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战不胜而守不固。

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

(节选自《管子·五辅》)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下和A同B而有礼义C故D处安而动威E战胜而守固F是以G一战G而正诸侯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指被攻占,《六国论》“洎牧以谗诛”的“诛”表示被杀害,两者用法相同。

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后语义引申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C.治,与下文“乱”相对,文中指治理得好,君主向往的“治世”指太平盛世。

D.疾,指憎恨,成语“疾恶如仇”“疾言厉色”等中的“疾”还保留了该义项。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朝济而夕设版焉.B.故民之.从之也轻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D.田畴垦而.国邑实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指出当时百姓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生活困苦,荒年免不了饿死,这是由君王“制民之产”不当造成的。

B.材料二指斥秦统治者只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横征暴敛,挥霍无度,从对比中体现人心事理,揭示出秦王朝无道而咎由自取的历史结局。

C.材料三认为从历史经验看,能建功立业、声誉昌隆、名播天下、流芳后世的君主,都是因得到了民心;而国破家亡的,无不是因失去了民心。

D.材料一与材料三都认识到道德教化的作用,不同在于,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首要地位,而后者认为须兼重“德治”与“法治”。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

高考语文名句名篇背诵及考题汇总《师说》素材

高考语文名句名篇背诵及考题汇总《师说》素材

3.《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í)之。

[相关高考真题]1.(2014·大纲卷)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常见考查方式]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态度。

3.韩愈《师说》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高三语文早读阅读材料

高三语文早读阅读材料

高三语文早读阅读材料高三语文早读阅读材料庄子寓言故事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感悟:鲁侯养鸟原文: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庄子·至乐》) 感悟: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感悟:井底之蛙原文: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秋水》感悟:匠石运斧原文: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感悟:邯郸学步原文: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感悟: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一往昔有人,名曰庄周。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答吴充秀才书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答吴充秀才书素材

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

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

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

”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

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

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

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幸甚幸甚。

修白。

(略有删减)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有开之使前者开:开导B.修材不足用于时修:学习,自修C.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D.而至者鲜焉鲜:少,很少2.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修学道而不至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方勉焉以模言语申之以孝悌之义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业精于勤荒于嬉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送蔡元振序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送蔡元振序素材

送蔡元振序曾巩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士亦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

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

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

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

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

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

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

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

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

汀诚为治州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

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

可不懋.欤?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从事:官名,郡长官之僚属,副职。

②义:同“宜”,适宜、适当。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自辟.士辟:征召,聘用B.不原.其势原:推究C.可不懋.欤懋:勤勉D.故序.以送之序:赠序答案 D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A.议者未之.思也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B.蔡君可拱而.坐也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C.脱然.莫以为己事其.孰为立异邪D.不尔者其.几邪答案 D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议者不原其势,(故)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B.从事可否其州事,(此)职也C.脱然莫以(之)为己事D.诚未治也,(则)人皆观君也答案 A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组是()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②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④惟其守之同者多矣⑤反是焉则激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A.②③⑤B.①②⑥C.①④⑤D.③④⑥答案 C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读书人和州太守都有彼此选择对方的自由,宾主关系才能融洽。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劝学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劝学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劝学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劝学精品素材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

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

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

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④,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①兑:通“悦〞。

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

③堇:野葛,可做毒药。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贵德》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贵德》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贵德》含答案(2022全国乙卷,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刘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解析]“使各居其宅”的意思是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意思完整;“田其田”中第一个“田”是名词作动词,意为“耕种”,与“其田”构成动宾短语。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世主有先生者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世主有先生者素材

A.其楚王之.谓也夫晋,何厌之.有?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昔者.宋昭王出亡。

C.子知吾且.亡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何.不以谏也大王来何.操B.【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世主有先生者素材世主有先生者①有后生者,有不生者。

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

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

”申公巫臣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其楚王之.谓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

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其所以亡矣。

”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

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

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此其后生者也。

昔郭君出郭②,谓其御者曰:“吾渴,欲饮。

”御者进清酒。

曰:“吾饥,欲食。

”御者进干脯梁糗。

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

”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

”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

”曰:“何不以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

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

”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

”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③,疏行而去。

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

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注】①“先生”:犹言“先觉”“先醒”也。

②郭:古代小国。

③块:土块。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当:恰当,适合B.宋人迎而复.之复:使……复位C.曰:“何备.也!”备:准备D.御自易.以块易:替换答案 C解析“备”:详备,周到。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送曾巩秀才序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送曾巩秀才序素材

送曾巩秀才序欧阳修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

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

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①拔出之才,其一累黍②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

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

诿曰:“有司有法,奈不中何?”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

”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

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

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

夫农夫不咎岁而菑③播是勤,其水旱则已,使有一获,则岂不多邪?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

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

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

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之失,而贺予之独得也。

[注]①魁垒:雄伟。

②累黍:古人用黍粒作为计量的基准。

以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使其相连系,而成为长度、客积或重量的标准;比喻微小的分量。

③菑(zī):割萆开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敛.群才敛:收,招集B.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之失吊:慰问C.然曾生亦不以干.也干:求D.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橐:用袋子装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以”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告予以归A.概以一法考B.而生辱以顾予C.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D.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生辱以顾予B.虽有魁垒拔出之才C.其一累黍不中尺度D.夫农夫不咎岁而菑播是勤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欧阳修为曾巩参加进士考试落第而作,文章首先揭示“概以一法考”的选拔尺度有问题,“良有司”以“法”推卸责任,舆论亦不遣责,而有司一失手往往“失多得少”。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简堂集序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简堂集序素材

简堂集序归庄①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

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

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

子柔之高弟子曰马巽甫先生,《简堂集》者,其所著也。

先生交余父兄间,余尝一再奉教,犹不数数见其文。

去年,至嘉定,先生殁久矣。

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得受而读之,知先生之文所自来也。

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

吾朝文章,自浦江、乌伤③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

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

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顾以盛名奔走天下。

至嘉靖中世,几无复知有两公者矣。

府君独起而振之。

万历之季,所号为文章家者,与嘉靖诸公虽异趋,要皆入幽蹊仄径,披榛翦茀④,终不能致于康庄。

然人情喜新,咸望而归之。

独先生守其师之学不变,岂非所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耶?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至其变化出没,非拘墟者⑤所能测。

抑余又有感焉。

古之求人之文者,惟其文;苟其文足以传后,虽布衣可也。

而能文者,亦视其人之可传与否,而不轻为。

世俗之求人之文者,不惟其人惟其贵。

寻常无闻之人,往往购名公卿之文,镌金石、登屏幛以为荣。

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

一以执笔之有人也,而轻应之;一以署名之非己也,而谩为之;于是天下之文日益多。

余观《简堂集》代名公卿作者十居六七,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

虽退之、子瞻、子固⑥集中代人之作至今传,然终不多见。

且夫先生之才与其学,苟文皆为己作,不烦瞻前顾后,必能自吐其胸中之奇,当有不止于此者。

余尝叹太仆府君,以如此之文而老得一第,又处下位,不获修国家谱牒,记元老大臣事迹,不得尽其才以为恨。

况先生遂以书生老也!后之观先生之文者,欣赏之余,当亦不胜其太息矣。

余浅学,不当序先生之文,因应之请之不置,又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故不辞而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注】①归庄:明清换代间人。

本文作于明末。

②太仆府君:作者的曾祖归有光,嘉靖进士,曾为南京太仆寺丞;“府君”,旧时对已故先辈的敬称。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天下不可一日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天下不可一日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天下不可一日素材(1)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

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

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2)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

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

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3)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

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

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

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

“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4)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

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

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

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

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

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

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

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素:平素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课:抄写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革:改变D.故其俗一而不杂一:纯一答案 B解析 B项“课”:学习(注意上文的语境“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那些学者做老师“讲章句”,做学生“学习文字”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未及为而.去人非生而.知之者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问征人以.前路答案 B解析 A项副词,“才”/连词,“竟然”;B项连词,“就”;C项介词,“用”/“相连词,“于是、就”;D项连词,“来”,表目的/介词,“把”。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晏子治东阿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晏子治东阿素材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至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便僻。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寡人无复与焉。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屡次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仓库少内。

内:交纳D.便事左右便: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臣请死之今子治而乱景公许之景公迎而贺之曰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便僻:恭顺的样子。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4.①寡人将加大诛于子②陂池之鱼,以利贫民A.①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②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谋利B.①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②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受利C.①我要对您大大地责罚②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D.①我要对您大大地责罚②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谋利5.①子强复治东阿②寡人无复与焉( )A.①您果断地再去治理东阿②我不再干涉了B.①您果断地再去治理东阿②我不再指责了C.①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②我不再干涉了D.①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②我不再指责了6.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肾者之路。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天下轻於身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天下轻於身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天下轻於身素材天下轻於身,而士以身为人。

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

豫让①、公孙弘②是矣。

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

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

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

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

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

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

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报.,何故?”豫让曰:“我将告子其故。

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

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

至於智氏则不然,出则乘我以车,入则足我以养,众人广朝,而必加礼於吾所,是国士畜我也。

夫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

”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於己也为念,又况於中人乎?孟尝君为从③,公孙弘谓孟尝君曰:“君不若使人西观秦王。

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难之?意者秦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也。

”孟尝君曰:“善。

愿因请公往矣。

”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之秦。

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以观公孙弘。

公孙弘见昭王,昭王曰:“薛之地小大几何?”公孙弘对曰:“百里。

”昭王笑曰:“寡人之国,地数千里,犹未敢以有难也。

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以难.寡人犹可乎?”公孙弘对曰:“孟尝君好士,大王不好士。

”昭王曰:“孟尝君之好士何如?”公孙弘对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意则不惭为人君,不得意则不肯为人臣,如此者三人。

能治可为管、商之师,说义听行,其能致主霸王,如此者五人。

万乘之严主辱其使者,退而自刎也,必以其血污其衣,有如臣者七人。

”昭王笑而谢焉,曰:“客胡为若此?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

”公孙弘敬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圣
人之所以全民生也素材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

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

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

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

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

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

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

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

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

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必:一定
B.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夺:改变
C.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愆:延误
D.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老:衰老
答案 C
解析A项必:如果;B项夺:占据;D项老:使……疲惫。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本各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
.沛公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蒙故业,因.遗策
答案 A
解析B项分别是介词“用”,连词“并且”;C 项分别是代词“那”,副词“一定”;D项分别是介词“依靠”,动词“沿袭”。

1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

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
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

“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他对“药”的辩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易于接受。

答案D
解析“突出了药的作用”错。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译文:
②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译文:
③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译文:
答案①因此设置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准备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

②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③《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13.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慎用药?
答:
答案一要“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病用不同的方法,二要根据身体的状况用不同性质的药。

三要注意药材、器具、时间。

【参考译文】
圣人保全人民生计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主食,果品作为副食,牲畜作为滋补品,菜蔬作为供养物,药物就用它攻治病邪,所以即使甘草、人参这一些平和的药物,错误地使用也会造成危害,都是毒药这一类啊。

喜爱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产生重病,好象贪求作战逞胜的人,一定招致大祸一样。

因此设置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准备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

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疾病造成祸患,小患就耗散正气,大祸便伤害性命,严重得好比一个敌对的国家。

用药物的特性,攻治脏腑的疾病,如果能既了解疾病,又掌握药性,用多种方法制服病邪,然后才没有丧失性命的忧虑。

因此对循着六经传变的病邪,便预先占据它尚未侵袭的部位,就好比切断敌军必经之道的方法;对来势迅猛的病邪,便赶快守护
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疆土的方法。

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病,首先消除那积食,就好比敌方的财物粮食已经烧毁;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辨明经络便没有泛泛而用的药物,这好比先头侦察的部队;依据寒热便有反治的方法,这好比分化离间的策略。

一种病如果分割治疗它们,那么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症,使它们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几种病如果同时治疗它们,那么集中药力摧毁它们的主要病邪,使它们分散没有统领的力量,那么众多的病邪完全溃退。

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怠的方法;病势正在衰退,就必定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练勇锐的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

至于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已衰的人,攻治不可迅猛,应主要运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而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辅助它;好比衰弱困败的时候,不可竭尽人民的力量啊。

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尚实的人,攻治不可轻缓,应主要运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而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它;好比富有强盛的国家,可以振兴军威武力啊。

虽然这样,但是选材一定要恰当,器具必须要精良,限定日期,不得延误,排列阵势,要有规律,这些又是数不胜数的。

《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