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习语及文化 2-修改版.ppt
中西习语与文化内涵
6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9年1月JAN. 2009第20卷第1期VOL.20 NO.1中西习语与文化内涵司徒平(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28041)内容提要: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来自不同文化的习语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给人不同的文化联想。
从中西方习语看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差异。
本文试以文化内涵为视角来欣赏中西习语的文化差异,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习语;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9)01-0061-03引 言习语是语言的精粹,是语言中最普遍、表达力最强、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部分。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的习语。
由于各民族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所衍生出来的习语因其承载不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不同的文化联想。
文化内涵是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呈现出来的本族文化的映射。
文化联想意义是指来自不同文化的习语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概念相同的词语所构成的习语,因其文化内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本文试以文化内涵为视角,通过欣赏中西方有关衣食住行和人生理念方面的习语、谚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服饰习语和文化内涵在西方,人们普遍信奉基督教。
受《圣经》影响,衣服的内涵是遮盖、慷慨和美德。
《圣经》告诫人们:Women adornthemselves in proper clothing with modesty and sobriety(穿着应正派合宜,应以廉耻、自守为妆饰);Charm is deceitful,and beauty is vain(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Aboveall, maintain constant love for one another, for love covers amultitude of sins(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恶)。
语言与文化 英文版
What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re are three major points of view: 1)Language is culture; 2)Language is a component part of culture;3)Language is an independent system, and not a component part of culture.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cultural behavior. It is a component part of culture and meanwhile the most important vehicle of culture to exist and to continue.
(三)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 语言本身固然可以反映出历史的文化色彩,但遇到外来 文化接触时,他也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旧有的揉合在一起 。所谓「借字」就是一国语言里所夹杂的外来与成份。它 可以表现两种文化接触后再在语言上所发生的影响。外来 字多半可分成音译和意译外,还有一类是属于「描写词」 。这些外来的东西找不出相等的本地名词,于是就造一个 新词来描写它,或者以本地有的物体上加上「胡」,「洋 」,「番」,「西」一类的字样,这就是所谓的描写词。 例如:胡人、胡椒、胡麻、胡瓜、胡萝卜、洋装、洋烟、 西装。也有在字的前面加上国名的,例如:波斯菊、荷兰 豆。
Culture is a complex which includes objects, knowledge, beliefs, arts, ethics, laws, conventions and other acquired social abilities
中西习语的相同点在文化中的体现
中西习语地相同点在文化中地体现首先,思维与语言地关系犹如母与子地关系.先有人类思维后有语言、图画、音乐等外在表现形式.Language serves as dress of thought.Thoughts are always expressed by words Without thinking,language would be meaningless? 那么,思维又是如何作用在语言形式上地呢?通过研究可知:思维---表现法---语言具体形式.现在,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人与西方人由历史渊源、地域特性及哲学与文化心理不同而导致地思维地根本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地农业大国,即所谓“靠天吃饭”.农业、土地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文化地精髓.即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统一地整体,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The Taoist notion Of following nature is closed related,as in other naturalistic movements,to the idea of fate.这种中国文化地最高境界使中国人习惯于崇尚自然、行于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地处世哲学和宿命论,即Let things remain as they are.而在人与天地万物协调共存地世界中,则存在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地发展变化.美国人说这是moving in endless circles and repeat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中国地儒家与道家哲学就深深体现了这种观点.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等,这就是汉民族地循回式思维方式,比如在语言表现法中有回环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及递进式表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中国人表达事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进行阐述,这种思维模式可称为具体一般型表达(Particular-General Pattern>.习惯于问题解决型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它们不仅在语言上如此,在文化艺术、经济活动中也都占有统治地位.也就是说中国人擅长具象思维. 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一向将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思维是独立于自然之外地客观事物,讲究“人物分立”,人能够通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说过地一句话之中我们就可见一斑:I do not believe in fate that falls on us no matter what we do,but,1 do believe in fate that will fall on us if we do nothing.(我不相信,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地命运都一样;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地命运是一样地.> 也就是说,He wants us to believe in the struggle,not in the fate.诸多此类象美国人热衷于job-hopping(跳槽>,美国人地梦想便是being a self-made man from rags to riches.再比如,从东方人与西方人做事地动因也可以发现:The Chinese is always described as a person who does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 been done before.And the Americans a person who does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n’t been done before.(中国人做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以前有人做过;美国人做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以前从未有人做过.>Americans love to try something new mostly because of a belief that newer maybebetter.(美国人喜欢尝试新事物,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认为更新地可能是更好地.> 通过研究可知,英语自莎士比亚时代以来有很大发展.英语被誉为理性语言,这与欧美哲学较早与改造、征服自然地科学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培根和洛克等一代启蒙哲学家恪守地客观形式化方法(即逻辑论证>很有关系.British people lo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ause these fields of study bring the excitement of new discovery. (英国人热爱科学技术因为它能带来新发现,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地最有力武器.> The love of change is closely tied to faith in improvement.培根思维精深周密;洛克地哲理明豁通达,对英语影响极深.“哲学思辩”(Speculative Philosophy>使他们将英语化为对人类经验(物理变化经验、感觉经验、价值经验>理性构建地精辟描述.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培根和洛克等一代理性主义哲学家实质上为英语作了科学规范,以至被称为:“King’s English'’.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理解:西方人地思维模式是一般具体型思维,擅长抽象思维,总是先概括后分解、先表态后叙述、先总结后事例、先整体后细节,由果到因、由小到大等.众所周知,地名地叙述便为一例.由于中西思维模式地迥异,说话地语序就存在很大区别,所以中国式英语频繁出现.举例说明:我原先打算七月一日去香港旅游,后来不得不取消,这使我很扫兴. 中国学生就常按中文语序脱口而出,使语义重心落在后面.实际上,按英语思维习惯应先概括,将语义重心放在前面,然后分解开来,所以应翻译成It was keen disappointment that I had to cancel the visit l had intended to pay to Hong Kong On July 1St.再看下面典型地例句:“在全球经济事务中,中国应继续保持一个积极而充满活力地力量,我坚信这是符合我国利益地.”让我们看英语地语序:I strongly believe that it’s in the interests Of my countrymen that China should remain an active and energetic power in global economic matters.由此可见,汉语是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发展关系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论证,而英语则相反. 简单句中英汉语序地对比:中文:主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谓语+宾语我每天早上在室外高声朗读英语英文:主语+谓语+宾语+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I read English loudly in the open词是语句地基本单位,通常所说地话都是由一个个词构成<陆国强,1983年).在某些人看来,学语言,如英语,就是把一个个地词、词组、短句学好,掌握其读音、拼写及意思,同时掌握一些基本语法,知道如何把一个个地词、词组及短语连接起来.掌握了这些,英语就学得差不多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只是把单词按字面意义串起来,而丝毫不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是行不通地.例如:<1)英语中green with envy是什么意思?人们忌妒或羡慕时脸色真地变绿或发青吗?<2)英语中说 Paul was in blue mood。
习语
用词组代替句子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卫星电视教学主讲教师 How to Become a Qualified Teacher of Satellite TV Instruction 翻译就是征服 ———尼采的翻译哲学 ———尼采的翻译哲学 Translation as Conquest —Nietzsche’s Philosophy of Nietzsche’ Translation 标题中冒号“ 和破折号“ 标题中冒号“:”和破折号“ —”的用法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 思的现象 Conflicts in Perception Between Literary Translators and Writers
毛遂自荐 volunteer
4.习语翻译局限和应注意的问题 4.习语翻译局限和应注意的问题 formality commendatory & derogatory culture gap the continuity of the tex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ext
第一, 有一些英文成语和汉语成语形式形象非常相似,很容易让人认 为两者是相对应的而用相互借译,而实际上两者有着意义上的差距,。 比如: 行尸走肉 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a walking skeleton 极瘦,皮包骨头 拖后腿 阻挠、妨碍某人做事 pull one’s leg one’ 和人开玩笑,捉弄人 蜀犬吠日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蜀地多雾,不 常见阳光,每逢日出狗都会叫,比喻少见多怪 to bark at the moon 对当权者无用的咒骂 亡羊补牢 在受到损失之后补救,尚且不晚 to lock the stable door when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 在受到损失之后才想起补救,为时太晚
漫谈英语习语idiom解析
Feedback quiz (2m)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described as the most beautiful city in Canada? A. Vancouver B. Calgary C. Toronto D. Montreal
2. What does the word “slightly” in the text mean?
英国文学作品与习语
• 文学是语言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民族文 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传达文化的方式.
• one pound of flesh • man Friday
神话和寓言与习语
•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神话的特 点是他们的神具有人的形态和人的思想感 情,同时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是把动物或事物 拟人化,遍成故事用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常常带有讽刺或规劝的性质.
• Idiom is an expression which function as a single unit and whose meaning can’t be worked out from its sepatate parts.
地理环境与习语
• queer fish • cold fish • poor fish • feel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 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water. • know the ropes • as close as an oyster
Location of largest fresh water supply
Key point about Vancouver
英语俚语、谚语、成语、习语
(误:荷兰招待)
27 返回章重点退出
5)English disease
软骨病
(误:英国疾病)
6)French grey
浅灰色
(误:法国灰)
7)French window
落地长窗
(误:法国窗户)
8)Indian meal
玉米粉
(误:印地安饭)
28 返回章重点退出
9)Robinson Crusoe
孤独的人
15)gut course
易得学分的大学课程
(误:肠道)
25 返回章重点退出
16)happy money
供零花的钱
(误:幸福的钱)
17)leg show
脱衣舞
(误:大腿表演)
18)mash note
男女之间私约偷情的条子
(误:破碎的钞票)
19)night cart
粪车
(误:夜车)
20)oil burner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文化的瑰 宝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核心 和精华,是语言中最为精彩的一页。 习语经过长期的锤炼,运用各种 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段,呈现出多姿多 彩的形式和文化意象,反映一个民族 文化的各个方面。
2 返回章重点退出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 汉 翻 译 基 础 教 程
3.5 特殊词汇翻译 1 习语的翻译
课 堂 互 动 课堂互动2
1
2 俚语的翻译
3 谚语的翻译 4 成语的翻译
课堂互动3
课 堂 互 动
4
--end
习语、俚语、谚语、成语的翻译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Slangs, Proverbs& Borrowings
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目录
目录第一章语言文化习语民俗概说一.文化(一)文化的概念(二)文化的属性1.社会性2.历史继承性3.时代性4.民族性5.系统性(三)中英文化的特异性二.文化与语言(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1.价值观念2.社会心态3.交际方式4.语言的表达形式5.语言的词汇意义三.民俗作为文化(一)民俗的定义1.文化遗留说2.精神文化说3.民间文学说4.传统文化说(二)民俗的分类(三)民俗的特性1.民俗的集体性和模式性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5.民俗的规范性与服务性(四)民俗的社会功能1.教化功能2.规范功能3.维系功能4.调节功能5.审美功能(五)民俗作为文化四.习语(一)英汉习语的广义称谓(二)英汉习语的分类1.按语法结构分类2.按语义关系划分(三)英汉习语的特征1.习语的民族性2.习语的民间性3.习语的比喻性(四)习语与民俗第二章英汉习语与节日民俗一.节日概论(一)节日(二)节日的社会功能1.反映弘扬民族文化2.增强民族凝聚力3.节日是对民众施以文化濡化的重要途径。
二.以岁时节令为主的中国传统节日(一)岁时节日的由来(二)岁时节日的发展1.萌芽期2.定型期(三)中国传统节日分类1.宗教祭祀2.农业耕作3.人伦孝悌4.驱瘟辟邪三.以宗教为主的西方传统节日四.汉语习语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一)中国岁时节日民俗(二)汉语习语与节庆活动1.春节2.中秋节3.元宵节4.端午节5.清明节6.盂兰盆节(三)汉语习语与节日饮食(四)汉语习语与节日禁忌五.英语习语与英语国家节日民俗(一)英语国家节日民俗(二)英语习语与节庆活动1. 圣诞节2. 复活节3. 万圣节4. 愚人节5. 其它节日(三)英语习语与节日饮食(四)英语习语与节日禁忌六.中西方相似的节日(一)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和圣诞节)(二)鬼节(中元节和万圣节)(三)表达爱的节日(七夕节和圣瓦伦丁节)1.传说故事2.喜剧和悲剧结局(四)纪念特殊人物的节日(端午节和复活节)1.集体活动2.避邪意愿的巧合七.中西方节日民俗差异溯源(一)信仰系统(二)价值取向(三)传统生产方式八.中英节日引发的联想(一)内倾与外倾(二)平衡和谐与实用主义(三)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四)以人为本位与以神为本位第三章英汉习语与居住民俗一、居住民俗概论(一)居住民俗概念(二)居住民俗的形成二、英语习语与居住民俗(一)英语国家民间建筑特点1. 美国民居2.英国民居(二)民间建筑与习语1.建筑材料与习语2.建筑结构与习语3. 居住习俗与习语(三)以石为材的西方建筑及习语三、汉语习语与居住民俗(一)中国主要民间建筑类型1.洞穴居2.干栏式建筑3.上栋下宇型建筑(二)中国民间建筑特点1.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2.对称平衡3.横向的建筑形式4. 群体的组合(三)民间建筑与习语1. 建筑材料与习语2.建筑结构与习语3.建筑风俗、装饰与习语(四)居住的习俗与风水、禁忌1. 选址习俗与禁忌2.造房习俗与禁忌(五)中国的“庭院”情结四、英汉习语与中英国家的“围墙”情结与“篱笆”情结(一)英语国家民居的“篱笆”情结1.英语中与“篱笆(fence)有关的习语2.篱笆在西方民间建筑中的作用3.“篱笆”情结与传统居住文化心理(二)中国民间建筑的“围墙”现象1.汉语中与“围墙”有关的习语2.围墙在中国民间建筑中的作用3.“围墙”现象与传统居住文化心理第四章英汉习语与饮食民俗一.饮食民俗概论(一)饮食民俗的概念(二)饮食民俗的形成与发展(三)饮食民俗的范围及类别1. 日常习俗惯制2. 节日仪礼习俗惯制3. 信仰上的饮食惯制二.英语习语与英语国家饮食民俗(一)英语国家饮食民俗1. 日常食俗2. 节日食俗(二)与饮食有关的习语1.主食2.肉、鱼类3.蔬菜4.水果5.饮料6. 调料7. 其它(饮食方式、烹调手法、器皿炊具、用具等)三.汉语习语与中国饮食民俗(一)汉族饮食民俗1.日常食俗2.节日食俗(二)与饮食有关的习语1. 主食2.蔬菜3. 肉类4. 水果5.饮料6. 调味料7. 其它(饮食方式、烹调手法、器皿炊具、用具等)四.英汉习语与中英饮食民俗之差异(一)饮食观不同——好吃VS节制(二)饮食的地位不同——“食”为先VS“色”为先(三)“吃”的对象不同——无所不吃VS有所不吃(四)饮食取向不同——美味VS营养(五)就餐方式不同——合餐VS 分餐(六)就餐工具不同——筷子VS刀叉五.英汉习语中相关饮食的隐喻(一)饮食习语中隐喻的文化重合1. 关于饮食的重要性2. 关于饮食习惯3. 其它(二)饮食习语中隐喻的不对等1. 喻体不同而语义对等2. 语义对应空缺3. 共有食物词词义概念不一致六.英汉饮食民俗中象征性食物(一)英语民族象征性食物1. bread 面包2. wine 葡萄酒3. honey 蜂蜜4. milk 奶5.apple 苹果6. egg 蛋(二)汉语中象征性食物1. 谐音象征2. 类比象征(三)英汉象征性食物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第五章英汉习语与数字民俗一.汉语习语与中国数字民俗(一)汉语习语与中国民间的“喜”、“吉”数字2.六3.八4.九5.十(二)汉语习语与数字禁忌1.四2.五3.七4.73、84及其他5.初一和十五二.英语习语与英语国家数字民俗(一)英语习语与英语国家的“喜”、“忌”数字1.three2.seven3.nine(二)英语习语与数字禁忌1.thirteen2.six3.Friday三.英汉数字民俗差异溯源(一)宗教渊源(二)神化传说根源(三)民族文化心理基础第六章英汉习语与姓名民俗一.姓名概说(一)姓名、语言与文化(二)姓名的结构(三)人名的意义1. 符号意义2. 心理意义4. 哲学意义二.汉族姓名民俗与习语(一)汉族姓氏的历史渊源1. 汉族姓氏的历史发展2.汉族姓氏的来源(二)汉语姓名的建构方式与文化内涵1.姓名排列顺序2.字辈谱3.姓名中的避讳原则(三)汉族名字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1. 取名用字的历史渊源2. 名字的性别差异3. 名字的文化内涵三.英语民族姓名民俗与习语(一)英语民族姓的历史渊源1.姓的历史发展2.姓的来源(二)英语民族姓名结构与文化内涵(三)英语民族人名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1. 英语民族人名的来源及含义2. 英语民族名字的文化内涵四.汉英姓名的文化差异与习语(一)汉英姓氏的文化差异. 1.汉英姓氏的渊源、数量及作用不同2.汉族姓氏的概括性VS英语民族姓的表述性3.汉族姓氏的避丑求美VS英语民族姓氏的随意性(二)汉英名字的文化差异1.汉语名字的规定性VS英语名字的描写性2. 汉语名字的伦理、宗法色彩VS英语名字的宗教、神话色彩(三)汉英姓名结构的文化差异(四)汉英姓名民俗所折射的亲子关系。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U5课文翻译、词汇、习语整理
Unit 5Nonverbal communication课前谚语+名言:1、I’s not what he said, but the way he said it.——English saying2、There is a language in her eyes, her cheeks, her lips.——William Shakespeare案例一:个人空间马克最近从丹麦搬到了悉尼,在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当销售员。
他被邀请加入当地的一个俱乐部。
有一天在一个晚会上,一个女成员走近他,马克立即通过谈论展现出了他的兴趣。
起初聊天进行的很顺利,但随着谈话的进行,马克逐渐的向她靠近,而那位女士似乎离他越来越远,并显得很不自在。
当马克正要问她有关于澳大利亚习俗的问题时,站在旁边的一个男士往这边瞟了一眼,她找了个借口离开,去和那个男人说话。
留下马克傻傻的站在那里,他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交谈如此突然地停止了。
Question:Why did that women suddenly stop talking with mark and turned to another man?注释:这是一个对身体距离理解不同造成的误会。
在丹麦,正式场合中,个人空间大概在20厘米-30厘米之间。
而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场合需要40厘米-50厘米的身体距离。
所以丹麦人习惯近距离交谈,澳大利亚人习惯远距离交谈。
在这个情况下,马克尝试去建立自己正常的个人亲密空间,侵犯了澳大利亚女士的空间,正因如此,她感到了某种威胁,失去了舒适感。
就在那时,身旁的男人给了她一个离开的机会。
如果马克对于澳大利亚人所期待的个人空间有所了解的话,或许这个谈话会有所不同。
案例二:使用当地语言的问题。
弗兰克为了做研究的目的从澳大利亚来到中国,为此,他在大学里刻苦学习中文,并且能用中文很方便的和人交流。
而当他到达北京以后,他开始和当地人交谈,询问方向和建议。
尽管他几乎都是用中文和他们交流,但是他发现周围的人有时候会笑着用英语回答他,尽管他们对英语知之甚少。
习语PPT
英语习语,常用语分类一.英汉习语所用设喻相似而意义相近的二.英汉习语所用设喻形象各异,意义英汉习语所用设喻形象各异意义却相近的三.英汉习语所用设喻形象相似而不可望文生义的1一.英汉习语所用设喻相似而意义相近的1 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2 Courtesy costs nothing.礼多人不怪;2 Courtesy costs nothing3 Lovers‘ quarrels are soon mended.夫妻无隔夜仇;4 The higher up, the greater the fall. 攀高跌重:4 The higher up the greater the fall5 know something like the palm(手掌) or back of one’s hand 了如指掌;6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滴水穿石;7 fish in troubled water 混水摸鱼;8 Great oaks(橡树)from little acorns(橡子) grow.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9 pour oil on the flame火上加油;10 Give somebody an inch and he‘ll take an mile. 得寸进尺;得寸进尺11 lie down on the job. 工作上一事无成;12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213W ll h13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14 The tailor makes the man. 人靠衣服马靠鞍;15a yes man 应声虫(跟屁虫);a yes man16at one‘s wit’s end 才穷智尽17hang by a thread 千钧一发;18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19follow in sb‘s footsteps 步人后尘;20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 贪多嚼不烂;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 贪多嚼不烂21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心有余而力不足;22wash one‘s hands of 洗手不干;23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旁观者). 情人眼里出西施24run sb. to earth 钻入地缝也要抓到某人;25skin deep 肤浅。
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目录
目录第一章语言文化习语民俗概说一.文化(一)文化的概念(二)文化的属性1.社会性2.历史继承性3.时代性4.民族性5.系统性(三)中英文化的特异性二.文化与语言(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1.价值观念2.社会心态3.交际方式4.语言的表达形式5.语言的词汇意义三.民俗作为文化(一)民俗的定义1.文化遗留说2.精神文化说3.民间文学说4.传统文化说(二)民俗的分类(三)民俗的特性1.民俗的集体性和模式性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5.民俗的规范性与服务性(四)民俗的社会功能1.教化功能2.规范功能3.维系功能4.调节功能5.审美功能(五)民俗作为文化四.习语(一)英汉习语的广义称谓(二)英汉习语的分类1.按语法结构分类2.按语义关系划分(三)英汉习语的特征1.习语的民族性2.习语的民间性3.习语的比喻性(四)习语与民俗第二章英汉习语与节日民俗一.节日概论(一)节日(二)节日的社会功能1.反映弘扬民族文化2.增强民族凝聚力3.节日是对民众施以文化濡化的重要途径。
二.以岁时节令为主的中国传统节日(一)岁时节日的由来(二)岁时节日的发展1.萌芽期2.定型期3.融合转化期4.变异期5.稳定期(三)中国传统节日分类1.宗教祭祀2.农业耕作3.人伦孝悌4.驱瘟辟邪三.以宗教为主的西方传统节日四.汉语习语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一)中国岁时节日民俗(二)汉语习语与节庆活动1.春节2.中秋节3.元宵节4.端午节5.清明节6.盂兰盆节(三)汉语习语与节日饮食(四)汉语习语与节日禁忌五.英语习语与英语国家节日民俗(一)英语国家节日民俗(二)英语习语与节庆活动1. 圣诞节2. 复活节3. 万圣节4. 愚人节5. 其它节日(三)英语习语与节日饮食(四)英语习语与节日禁忌六.中西方相似的节日(一)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和圣诞节)1.持续不断的节庆活动2.团圆主题3.日期不固定(二)鬼节(中元节和万圣节)(三)表达爱的节日(七夕节和圣瓦伦丁节)1.传说故事2.喜剧和悲剧结局(四)纪念特殊人物的节日(端午节和复活节)1.集体活动2.避邪意愿的巧合七.中西方节日民俗差异溯源(一)信仰系统(二)价值取向(三)传统生产方式八.中英节日引发的联想(一)内倾与外倾(二)平衡和谐与实用主义(三)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四)以人为本位与以神为本位第三章英汉习语与居住民俗一、居住民俗概论(一)居住民俗概念(二)居住民俗的形成二、英语习语与居住民俗(一)英语国家民间建筑特点1. 美国民居2.英国民居(二)民间建筑与习语1.建筑材料与习语2.建筑结构与习语3. 居住习俗与习语(三)以石为材的西方建筑及习语(四)居住民俗禁忌三、汉语习语与居住民俗(一)中国主要民间建筑类型1.洞穴居2.干栏式建筑3.上栋下宇型建筑(二)中国民间建筑特点1.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2.对称平衡3.横向的建筑形式4. 群体的组合(三)民间建筑与习语1. 建筑材料与习语2.建筑结构与习语3.建筑风俗、装饰与习语(四)居住的习俗与风水、禁忌1. 选址习俗与禁忌2.造房习俗与禁忌(五)中国的“庭院”情结四、英汉习语与中英国家的“围墙”情结与“篱笆”情结(一)英语国家民居的“篱笆”情结1.英语中与“篱笆(fence)有关的习语2.篱笆在西方民间建筑中的作用3.“篱笆”情结与传统居住文化心理(二)中国民间建筑的“围墙”现象1.汉语中与“围墙”有关的习语2.围墙在中国民间建筑中的作用3.“围墙”现象与传统居住文化心理第四章英汉习语与饮食民俗一.饮食民俗概论(一)饮食民俗的概念(二)饮食民俗的形成与发展1. 饮食民俗形成的前提2. 饮食民俗的形成与发展(三)饮食民俗的范围及类别1. 日常习俗惯制2. 节日仪礼习俗惯制3. 信仰上的饮食惯制二.英语习语与英语国家饮食民俗(一)英语国家饮食民俗1. 日常食俗2. 节日食俗(二)与饮食有关的习语1.主食2.肉、鱼类3.蔬菜4.水果5.饮料6. 调料7. 其它(饮食方式、烹调手法、器皿炊具、用具等)三.汉语习语与中国饮食民俗(一)汉族饮食民俗1.日常食俗2.节日食俗(二)与饮食有关的习语1. 主食2.蔬菜3. 肉类4. 水果5.饮料6. 调味料7. 其它(饮食方式、烹调手法、器皿炊具、用具等)四.英汉习语与中英饮食民俗之差异(一)饮食观不同——好吃VS节制. 1. 中国饮食观念的渊源2. 西方饮食观念的宗教渊源(二)饮食的地位不同——“食”为先VS“色”为先(三)“吃”的对象不同——无所不吃VS有所不吃(四)饮食取向不同——美味VS营养(五)就餐方式不同——合餐VS 分餐(六)就餐工具不同——筷子VS刀叉五.英汉习语中相关饮食的隐喻(一)饮食习语中隐喻的文化重合1. 关于饮食的重要性2. 关于饮食习惯3. 其它(二)饮食习语中隐喻的不对等1. 喻体不同而语义对等2. 语义对应空缺3. 共有食物词词义概念不一致六.英汉饮食民俗中象征性食物(一)英语民族象征性食物1. bread 面包2. wine 葡萄酒3. honey 蜂蜜4. milk 奶5.apple 苹果6. egg 蛋(二)汉语中象征性食物1. 谐音象征2. 类比象征(三)英汉象征性食物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第五章英汉习语与数字民俗一.汉语习语与中国数字民俗(一)汉语习语与中国民间的“喜”、“吉”数字1.三2.六3.八4.九5.十(二)汉语习语与数字禁忌1.四2.五3.七4.73、84及其他5.初一和十五二.英语习语与英语国家数字民俗(一)英语习语与英语国家的“喜”、“忌”数字1.three2.seven3.nine(二)英语习语与数字禁忌1.thirteen2.six3.Friday三.英汉数字民俗差异溯源(一)宗教渊源(二)神化传说根源(三)民族文化心理基础第六章英汉习语与姓名民俗一.姓名概说(一)姓名、语言与文化(二)姓名的结构(三)人名的意义1. 符号意义2. 心理意义3. 文化意义4. 哲学意义二.汉族姓名民俗与习语(一)汉族姓氏的历史渊源1. 汉族姓氏的历史发展2.汉族姓氏的来源(二)汉语姓名的建构方式与文化内涵1.姓名排列顺序2.字辈谱3.姓名中的避讳原则(三)汉族名字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1. 取名用字的历史渊源2. 名字的性别差异3. 名字的文化内涵三.英语民族姓名民俗与习语(一)英语民族姓的历史渊源1.姓的历史发展2.姓的来源(二)英语民族姓名结构与文化内涵(三)英语民族人名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1. 英语民族人名的来源及含义2. 英语民族名字的文化内涵四.汉英姓名的文化差异与习语(一)汉英姓氏的文化差异. 1.汉英姓氏的渊源、数量及作用不同2.汉族姓氏的概括性VS英语民族姓的表述性3.汉族姓氏的避丑求美VS英语民族姓氏的随意性(二)汉英名字的文化差异1.汉语名字的规定性VS英语名字的描写性2. 汉语名字的伦理、宗法色彩VS英语名字的宗教、神话色彩(三)汉英姓名结构的文化差异(四)汉英姓名民俗所折射的亲子关系。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43张PPT)
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 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进入19世纪中期, 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 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 中国的社会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 了哪些变化?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 们的思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③住
皇帝与达 官贵人
普通百姓
深宅大院;亭台楼阁
普通民居;南方多为瓦 房,北方多为土房窑洞; 草棚窝棚;
1.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④衣料
皇帝与达 官贵人
普通百姓
均以绫罗绸缎等丝绸为 主;由官府组织人缝制
以麻、葛、棉为主;大 都是自己缝制
特点:以上物品,不论官府还是百姓,所需 衣、食、住等,都是各地自产之物,只有极少 的奢侈品来自异域他乡。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 称之为自然经济。
达官贵人住宅
旧时普通民居
新旧北京居民的住房
解放前北京的街道 和街道旁的住房
今北京住宅小区
2.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门户的打开,西方列强势力 侵入我国,在中国开矿办厂,开店办银行。还带来了大 量的洋货;如面粉叫洋面;钉子叫洋钉;土豆叫洋芋, 火柴叫洋火;水泥叫洋灰;煤油叫洋油;布匹叫洋布; 西装叫洋装等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 西方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传到了中国,在客观上有 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在接受西方先进生产方式 的同时,也开始逐渐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和西方的生活 方式。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服装。有中山装、西装 粗布大褂、旗袍和欧式裙子等。让我们来领略吧.
民 国 时 期 的 女 式 上 袄 下 裙
20世纪30年代穿高
小脚“三女寸金人莲鞋”绣花鞋2初0女世子纪穿20布年跟鞋代鞋的时髦女子
跨文化交际--Unit-5-verbal-communication
Idioms习惯用语
•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 It’s raining heavily.
• 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 - someone blunders by saying something he should not have.
的
– never-ending: everlasting 不停的
Synonyms
• 区分下列同义词:
同义词
– job
– vocation: job的正式用语
– profession: 脑力劳动者的职业
– field: 广义的职业“领域”
– occupation: 与vocation意思相近
– specialization: 具体的一个专长
UNIT 5
Verbal Communication
在全球化时代,要达到更高的成功几率,须努 力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学好至少一 门外语是必要的,但国际化人才最基本的素质是 跨文化沟通能力。 这是一种能够超越本族文化, 跨越不同文化鸿沟,穿透不同文化壁垒,在多元 文化的环境中游刃有余的能力。因此,你的外语 语言能力必须建立在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体系 和行为规范模式之上, 其最终表现是能够适应、 掌控和化解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矛盾和冲突。
• keep one’s hand in: • do activity in order to remain skilled at
it. • within arm’s reach; • sth.which you can reach easily. • ask for a woman’s hand; • to propose marriage. • put one’s finger on sth.: • to identify an error, or cause of a
中西习语的文化差异 PPT
• 汉民族主要生活繁衍在亚洲大陆,是个内 陆国家,土地对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陆地,所以汉语中有许 多与土地、农业有关的习语。如“土洋结 合”、“土嘣瓦解”、“斩草除根”、 “土生土长”、“卷土重来”、“瑞雪兆 丰年”、“枯木逢春”、“拔苗助长”、 “顺藤摸瓜”、“瓜熟蒂落”、“斩草除 根”、“解甲归田”、“捡了芝麻,丢了 西瓜”等等。
21
价值观念差异
• 西方文明强调天人对立、侧重向外探寻以及强烈 的战胜欲和征服欲,由此形成了英美人重开创、 求进取、善于抓住机会、大胆冒险的人生观。故 英语习语中有“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 力量)。西方文化精神也推动了英美人对权力的 崇拜和对外在物质经济的追求,最常见的词如 “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materialism” (唯物主义)、“Pragmatism”(实用主义)以 及俗语“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面包为生 命支柱。) 等, 形成了英美人追求物质利益的功 利主义价值和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人生信条,因此 又有“Money talks”、“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 等习语。
3
• 语言是文化的容器和载体。习语又是语言 的精华的核心,体现了强烈的文化特征和 文化负载。“习语是指一种语言经过长时 间地使用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词组、短语和 短句。它包括成语(set phrases)、典故 (allusions)、谚语(proverbs)、格言 (saying)、俗语(colloquialisms)、俚 语(slangs)和歇后语(rest-ending saying or postpause expressions)
12
•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 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 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 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 “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 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 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 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 藏祸心的女人”。
第五章-习语及文化2-修改版ppt
❖ 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 “strong tea”。
反
❖ 再如,在我国大人小孩 子过生日穿“生日新衣
映
服”是天经地义。
意
❖ 而在美国英语中 “birthday suit”则是
义
“一丝不挂”的委婉语。
它本身隐喻的是一个人
呱呱堕地时一丝不挂的
第五章 词汇与文化
一、词汇与文化
❖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 ,同时又受到文化的
巨大影响。 ❖ 在语言诸因素中 ,词汇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
化。外语学习中必须重视文化词汇的学习 ,从 语言中学习文化 ,从文化中习得语言 ,培养文 化敏感性 ,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 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 着不对应现象。
❖ pink lady (红粉佳人 )
指一种鸡尾酒名(一种用柠檬汁等
调制而成的鸡尾酒 )
二、词义的差异
❖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 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 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 不对应上。
“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寓 意
❖ 〈〈素问,三部九侯论〉〉说,天地之至数 始于一,终于九焉,以为九是最高数,超过 九就要进一位,又回到一了,因此自古至今, 常用九来表示多哦。
❖ 比如有“九重天”,“九泉之下”,而九的 倍数则加强了多的程度,如“十八般武艺, 女大十八变,十八层地狱,三十六计,七十 二行,九九八十一难”等等
情景。
英汉习语与民俗及翻译ppt课件
2. 和中秋节有关的习语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玩月 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 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自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 俗,因此在汉语中也就出现了许多与“月”有关的习语。 如:
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摆得全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年明月今宵多 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 八月十五月正圆,瓜果石榴列满盘
(From Li Yunxing, 2001)
4
3.盛有半杯水的杯子,你是否只考虑它有水的一半,而不管 那没水的一半? 空心的面包圈,你是否只盯着那圈面包,而 不去理会那个空心? 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研究人员考察积 极思维的作用时,却突然具有了科学意义。
Do you see the glass as half full rather than half empty? Do you keep your eye upon the doughnut, not upon the hollow? Suddenly these cliches are scientific questions, as researchers scrutinize 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
“noodle”(傻瓜,笨蛋);在苏格兰被捉弄的人被称做 “April Gowk”(呆子)。
20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饮食习惯和 日常实用的食物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与饮食有 关的习语也是千差万别。下面以汉族为例,看看 与饮食有关的习语。
(From Li Yunxing, 2001)
5
1. 你很厉害,就两件事不会 ------ 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2. 年轻时,拍下很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 明白照片是拍给自己看的。
习语的翻译 ppt课件
PPT课件
2
• 习语、引语的翻译主要靠译员两种语言的 扎实功底,包括对两种语言的词汇、文学、 文化背景知识的丰富积累和口译技巧的熟 练掌握。习语的翻译主要有三种方法:直 译、直译与转换相结合和意译法。
PPT课件
3
1.直译法
• 对结构和意义上完全对应的习语应采用对 等直译法。把原语的习俗、比喻移植到译 入语中,这样既能确切地表达原意,又能 保留原语生动、形象、鲜明的民族色彩。
• 卧薪尝胆
• to sleep on brushwood and taste gall-----to undergo selfimposed hardships so as to strengthen one’s resolve to wipe out a national humility;
• to endure hardships to accomplish some ambition
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 一个巴掌拍不响。
As a man sows,so he shall reap.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Don‘t wash your dirty linen in public. 家丑不可外扬。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 Carve your name on hearts but not on marbles.
• 把你的名字刻在人们的心上,而不是大理石上。
• Time is money; trust is gold.
to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习语近人 文化入心(课堂PPT)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12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13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14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15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16
17
18
1
2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习语近人 修身以成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的新时代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濉溪二中团委 刘大超3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4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5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6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7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8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9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10
濉溪二中新时代传习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如,在我国大人小孩
子过生日穿“生日新衣 服”是天经地义。 而在美国英语中 “birthday suit”则是 “一丝不挂”的委婉语。 它本身隐喻的是一个人 呱呱堕地时一丝不挂的 情景。
反 映 意 义
birthday suit - 词语笑话
一位澳大利亚妇女和一个美国人结婚后,在美 国度蜜月。有一次新郎新娘一起去赴宴,新郎觉得 没有合适的服装可穿,恰巧前不久新娘在他的生日 前送了他一套服装,于是不假思索地说“Why not wear your birthday suit? "不料这句却引起新郎全家大小大惊失色,面面 相觑。原来,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生来就讲英语 的新娘不知道birthday suit在美国英语中不当"生日服 装"讲,而是"赤身裸体"的委婉语,所以闹出了笑话。
数字词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 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 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 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 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确定了“三”的神秘 文化内涵,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 三,以图吉利。 然而“十三”却被视为凶数,对其避之惟恐不及,楼房的第 13层,常用“12a”代替,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 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的喜庆活动。
但“她皮肤白皙”却不宜译成:She
white skin,而宜译为: She has a fair skin/complexion。 也就是说,在涉及到人的肤色时英语的fair与 汉语的“白”相对应。
紫禁城与古罗马广场
紫色代表高贵,为贵族 所爱用的颜色,在中国 传统里,紫色是王者的 颜色,缘于古罗马帝国 蒂尔人常用的紫色颜料 供贵族穿着,而染成衣 物近似绯红色,受当时 君主所好。
颜色词
红眼病
--- green eye
pages --- (电话簿中刊载公司、 厂商电话的)黄页
Yellow
颜色词
汉语的“白”也不等于英语的white。在涉 及到人的人种时,我们可以说the black people黄种人), the white people(白人)。 has a
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 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 。
二、习语与文化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来自不同文化的习语 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给人不同的文化联想。 从中西方习语看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 不同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差异。 习语是语言的精粹,是语言中最普遍、表达力最强、 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 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的习语。
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1、生存环境的差异
2、习俗差异 3、宗教信仰不同 4、历史典故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它的产生与人们
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E.g.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四 面环海的英国渔业十分发达。 因而,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航海的习语: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 all at sea(不知所措);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 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 (进退两难); feel under the water (感觉不适); 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 (未雨绸缪);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
E.g. 1.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 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 人人自由 和机会均等; 2. cheesecake(奶酪蛋糕)半裸体或 露出曲线美的女人照片; beefcake(牛肉蛋糕) 指男子健美照片; 3. blue boy(蓝色的男子); 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变为 女性的人; pink lady (红粉佳人 ) 指一种鸡尾酒名(一种用柠檬汁等
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非对应性
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非对应性主要
表现在: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 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
概念意义
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
义,它是抽象的与客观事物 不发生直接的联系。
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 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词义空缺现象 二、词义的差异
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
的非对应性
一、词义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 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 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 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 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
汉语中的“自由恋爱”意为不受父母包办
干涉的自 由式恋爱 而英语中的“free love”则是“泛爱、滥爱” 之意,指未经合法结婚的自由同居。
英语中的“blue
room” 实际上是指美国白宫中 总统会见至亲好友的 接待室 --- 国宴厅, 而不是“蓝色房间”。
因此,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
13与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
人们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追求“好事成
双”,渴望“双喜临门”,形容处世有方是 “四平八稳,形容交通便利为“四通八达”, 百事顺心为“六六大顺”,美不可言为“十 全十美”。
“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寓 意
〈〈素问,三部九侯论〉〉说,天地之至数
第五章 词汇与文化
一、词汇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
,同时又受到文化的
巨大影响。 在语言诸因素中 ,词汇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 化。外语学习中必须重视文化词汇的学习 ,从 语言中学习文化 ,从文化中习得语言 ,培养文 化敏感性 ,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 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 着不对应现象。 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 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 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 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 建构;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 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 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 观念和文化传统,
调制而成的鸡尾酒 )
二、词义的差异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 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 不对应上。
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 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 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 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 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
在葬礼中蓝色象征着永恒和不朽。英语中的 蓝色引申义较多,它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 低沉”、“心情不悦”、“忧愁苦闷”, 乃 至“倒霉(的)” 的意思。 blue还用以喻指“黄色的”、“下流的”, 如“a blue film”指 “黄色电影”,”to make a blue joke“指“开一个下流的玩 笑”。
英语中politician一词是指那些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往上爬 的“政客”,含有贬义。 Statesman, 政治家则没有那样的内涵意义,不含贬义。
搭配意义
搭配意义主要是指词与词
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搭配往往 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母 语的 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 E.g.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 应用“black tea”. 英语中的“black coffee”在汉语 则是“浓咖啡”. 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 “strong tea”。
Dog
中国文化中的
“狗”:
狗急跳墙、狗仗
人势、鸡鸣狗盗、 狼心狗肺、狗头 军师、狗血喷头、 鸡零狗碎、蝇营 狗苟
西方文化中的“狗”:
古希腊神话——来世的守门者( a guardian at the portals of the afterlife) 忠诚和警惕的象征 以狗指人,fellow,略带褒义,使语气 诙谐风趣。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Every dog has its day. (人人都有得 意之时) You lucky dog! (你真幸运)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勿为凤 尾)
常兼售化妆品、 杂志等杂货
汉语中的“药店”
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 的本性和特点有联系。 如:idealism在英语中有两个意义,一是作为哲学术语,意 思是“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褒贬之意;而汉语中的“唯 心主义”则具有贬义。另一个意义是“理想主义”,可表示 肯定或否定 ,或兼而有之;而汉语中的“理想主义”往往 含有脱离实际的意思,含有贬义。
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上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不仅反映在词汇
的比喻与联想意义上,而且还反映在社会文 化意义上。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一 切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是不相同的。
“麦当劳”(Mcdonald„s)的汉堡包
(hamburger)、苹果派(apple pie)在西 方是“用来裹腹的廉价快餐”,多为旅游者 和下层人士所用,而在中国却成了节假日受 孩子们欢迎的上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