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刑事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关注与改善》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刑事法律体系中,未成年人往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通常不具备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需要特别的审判程序来保护其权益和未来发展。

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法律和社会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和改善。

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应该采取教育、矫正和帮助的手段,而不是仅仅以惩罚为目的的刑事审判。

这就需要审判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心理成熟度、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个案化的审判和教育。

同时,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也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社会应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和辅导资源,帮助他们改善自身问题,回归社会。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矫正体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除此之外,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也需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监督。

家庭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远离犯罪行为;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发生,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总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是一个需要深刻思考和全社会共同努
力的问题。

我们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教育,关注他们的健康和未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帮助,共同努力改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体系。

未成年犯罪案例及分析

未成年犯罪案例及分析

未成年犯罪案例及分析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犯罪行为触犯刑法的行为。

未成年犯罪的发生对社会秩序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未成年犯罪的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未成年犯罪案例中,常见的是盗窃、抢劫、伤人甚至杀人等严重犯罪行为。

例如,某未成年人因为家庭纠纷,持刀伤人致死;又如某未成年人因为经济困难,参与抢劫活动。

这些案例反映了未成年犯罪的严重性和多样性。

其次,未成年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家庭因素是未成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不和睦、父母缺乏教育能力、家庭经济贫困等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犯罪倾向。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未成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媒体影响等都会对未成年人产生影响。

此外,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其犯罪行为,例如自卑感、攻击性、冲动性等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犯罪倾向。

未成年犯罪的发生对社会和未成年人本身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首先,未成年犯罪的增加会加重社会治安压力,影响社会稳定。

其次,未成年犯罪的发生会破坏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环境,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此外,未成年犯罪也会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长期的心理创伤和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的发生,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家庭应该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关注,及时发现和干预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未成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影响深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的发生,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未成年人刑事和行政

未成年人刑事和行政

未成年人刑事和行政
《未成年人刑事和行政》
未成年人犯罪和违法行为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和行政责任,社会和法律都有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在刑事责任方面,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满16周
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刑事责任,但如果具有相当的刑事责任能力,即可以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根据法律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给予教育、挽救和帮助。

这意味着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更多的是强调挽救和教育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惩罚和监禁。

在行政责任方面,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也需要相应的处理。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应当根据其年龄、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况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给予相应的行政教育、改造或者其他帮助。

这意味着对于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法律也更多的是强调教育和改造,而不是简单的处罚和罚款。

在现实社会中,未成年人的犯罪和违法行为确实存在,但是对于他们的处理,更应该以挽救和教育为主,给予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提供更多的教育和社会资源,让他们能够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全面保护和关爱。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批捕制度之完善——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批捕制度之完善——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

未成 年人犯 罪通 常是指 已满1 4 周岁不 满1 8 周 岁的行 为人实施 刑法 和有关 刑事法 律所规定 的犯罪行 为 。近年来 ,未 成年人犯 罪表现 特 点: ( 1 ) 暴力犯罪突出 , 着重表现为抢劫 、强奸 、 故 意伤害案件数量 较大。 ( 2 ) 侵犯财产权犯罪居多 ,集中表现为抢劫 、盗窃案件数量居 高不下 ,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中居于前 三位 。 ( 3 ) 未成年人犯罪
新刑诉法适用下宽严相济政策为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提供导向21宽严相济政策刑事政策的内涵我认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是指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待犯罪的态度和处理上要有从轻从缓等宽大的一面又要有从重从快等严厉的一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或具有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的依法从宽处罚如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初犯偶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慎重逮捕当宽则宽
年人犯罪批捕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思路和导向。 2 新刑诉法遁用下宽严相济政 策为办理未戚年人案件提供导向
2 . 1 宽 严相 济政 策刑 事 政策 的 内涵
对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我 国并没有形成专 门的法律体系 。 在实践中 ,未成年人的少捕 政策 未得到有效贯彻 ,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
1 . 2 我 国对 未成 年 犯罪 嫌疑 人适 用逮 捕措 施 的相 关规 定
新 《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 被告人应 当严格 限制适用逮捕措施 。人 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 法 院决定逮捕 , 应 当讯 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听取辩护律师 的意见 。对被拘 留、逮捕和执行刑罚 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应当分别关 押 、分别管理 、分别教育 。根据最高检通过 的 《 人 民检察院刑事诉讼 规则 》 ( 试行 )中明确规定 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应当把 是否 已满 1 4 、1 6 、1 8 周岁 的临界年龄 ,作为重要事实予 以查清 。对难

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罪, 又注意保 护未成年人 的合法权益 , 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且保证 整个社会 的和谐稳定 。因而 , 于被起诉 的未成年被告人要 发 对 挥好 出庭公诉环节 中的法制教育作用 , 发表公诉意见时 , 注意把 握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状况 , 消除其思想抵触情绪 , 使用通俗 易 懂 的语言 , 帮助其分清是非 、 认识错误 , 促使其认罪服法 ; 对于作 不捕 、 不诉处理 的未成年人 , 要安排专人定期 回访 , 并联合社会 、
人犯罪案件建立“ 阳光快速通 道” 即在 保证办案质量 的前提 下 , 快审快诉快处理 , 最大 限度地 缩短其判决前 的关押期 , 依 法 从“
境污染之后 的第三大公害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 多趋势 , 并且向低龄化 、 团伙 化、 恶性化 方向发展 , 对社会稳定造
剥夺人身 自由” 依法保护身心健康” 向“ 转变 。笔者建议 , 院可 各
态度和蔼可亲 , 用语准确易懂 ; 另一方面 , 心细致地听取其陈 耐
办理 未 成 年 人 犯 罪 案件 中的 要 求
Hale Waihona Puke 述和辩解 , 再结合案件事实对其分析其行为的危害性 , 并解析适
用的法律规定 。此外 , 案人员还应把 每一次讯 问都作 为一次 办 交流的机会 , 帮助未成年人分析其犯罪的原 因及造成的危害, 也
1 0 企 业 家 天地 ・2 1 5 0 0年 3月 号
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李 佳
( 江西省 资溪县 人 民检察 院 ; 江西 , 溪 ,3 30 资 3 50 )
现 在 “ 成 年 人 犯罪 ” 世 界 范 围 内 已 被 列 为 吸 毒 贩 毒 、 未 在 环
二、 对未成年人犯罪 , 要注意区别案情处理 首先 , 适度轻缓处理轻微犯罪 案件 , 到少 捕慎捕 、 做 少诉慎

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分析
简介
本文档旨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情况,提供对未成年人犯
罪问题的深入了解。

犯罪事件概况
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指涉及未满18岁的人员参与的违法犯罪行为。

这些犯罪事件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暴力犯罪、吸毒等。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家庭暴力、父母缺席等不良家庭环
境会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的风险;
2. 学校环境:教育资源不足、校园暴力等学校环境问题也会对
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也可能导
致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4. 心理因素:心理问题、自卑感、寻求刺激等心理因素也可能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动因。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措施
为了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家庭关系质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3. 社会关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贫困家庭的帮助和关怀,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
4. 心理辅导: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自卑感;
5. 法律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

结论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关怀、心理辅导
和法律教育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

对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对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对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对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对未成年人刑事政策是指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相关法律政策和社会措施。

在任何一个国家,未成年人都是国家的未来,他们需要得到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对未成年人刑事政策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未成年人犯罪的性质和刑事责任能力,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程序和相应的刑罚。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司法机构和法律程序,确保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公平公正处理。

其次,对未成年人刑事政策需要注重预防和教育。

这包括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犯罪。

此外,对未成年人刑事政策需要重视社会救助和康复。

对于那些犯罪未成年人,应该通过教育、矫正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改善他们的行为和心态,防止再次犯罪。

同时,也需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救助和帮助,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总的来说,对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预防、
教育、处理和康复。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希望各国政府都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研究和实施,共同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努力。

青少年犯罪量刑规定

青少年犯罪量刑规定

一、青少年犯罪量刑规定第一,绝对无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 .指不满14周岁的人对所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相对有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

指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几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

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从宽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

指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实施了犯罪且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这一阶段的人犯罪,通常又称之为未成年人犯罪。

18周岁以上的人犯罪,都称为成年人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之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才对全部的犯罪负责,属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人。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对以下八类犯罪承担责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二、青少年犯罪立案标准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在立案程序上最明显的区别是立案的对象不同。

由于未成年案件将采取不同普通案件的处理程序,所以在立案时,对立案对象年龄的审查就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未成年人自身生理、心理的特点,使其极可能成为教唆的对象。

在立案时,要查证未成年是否系教唆犯罪。

同时,为贯彻教育、挽救方针,要扩大审查的范围,除应查明立案的事实条件和法律条件外,对认定案情有意义的材料,都要尽量予以查证。

对案件材料审查后,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对不符合立案条件,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或者不需要处以刑事罚的,可以案件材料转交有关部门审查处理。

三、青少年犯罪可减轻处罚的情形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

未成年犯罪案例及分析

未成年犯罪案例及分析

未成年犯罪案例及分析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员在法律上被认定犯有违法行为。

这些违法行为可能是盗窃、抢劫、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

未成年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的成长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未成年犯罪案例,探讨其成因和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未成年犯罪的案例。

某市一名17岁的少年因为家庭贫困,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逐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他在放学后加入了一个小团伙,经常进行盗窃活动。

在一次盗窃行动中,他被警方抓获,并被判处少年感化教育。

这个案例反映了未成年犯罪的一个重要成因——家庭环境。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和行为。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家庭贫困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犯罪倾向。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帮扶,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其次,社会环境也是影响未成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一些未成年人因为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选择了犯罪。

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不良示范也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诱导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选择空间。

最后,教育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关键。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综上所述,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来解决。

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加强社会教育,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安宁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不足与改善策略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不足与改善策略
已有相 当 的发展 , 们 已经 具备 了基 本 的刑 法意义 上辨认和控 制 犯 罪主体 。 他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青 少年成 熟得 较早 , 已经 具备 一定 的
自己行为 的能 力 。因此 , 国刑法 规定 已满 1 我 6周岁 的人原 则上 辨 认和控 制行 为能 力 了。所 以对 于这 个时 期发 育成 熟较 早 的人
我 国刑 法对刑事 责任年 龄所作 能够 的上述规定 , 是考虑到 了
未成 年人 的生理 特 点和心 理特 点 , 即未成 年人 容易受 到影 响, 被
引诱走上 犯罪道 路 , 同时 , 未成 年人可 塑性大 , 容易接受 教育和 改 是专 门的刑 事法律 规范 。 以 , 国应 该制 定专 门的未 成年 人犯 所 我
程序、 刑罚执行等刑事法律 问题, 都出于《 刑法》 刑事诉讼法》 和《
中, 因此具有 笼统 性 , 对性 差等 等的不 足点 。 针 ( ) 定未成 年人 刑事 责任 问题上 不够合 理 二 确
( ) 立 未成 年人 法 院 三 设
我国虽然有少年法庭 , 但少年法庭一般只审理-4部分未成 ,
年 人案 件 ,大量 的未 成年 人案件 则适 用与 成年 人 一样 的诉讼 程
我 国把不满 1 周岁 的未成 年人判 定为完全 不负刑事 责任年 序 。因此 未成年人 而 合法权 益得 不 到有效 保护 。对 未 成年 人采 4 由专 门的未 成年 人法 院来审理 比较 龄 阶段 , 不满 l 岁 的人所 实施 的危 害社 会概不 追究 刑事责 取 与成年 人不 同的审判制 度 , 对 4周
在的不足, 并为完善和丰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提 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政策 犯罪人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0909(0 00-7 -1 10 -522 1)22 8 O 中图分 类 号 : 9 01 D 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未成年人犯罪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未成年人犯罪
“ ” 一 面 严 的
电影和暴力游 戏等对 未成年人存在潜在 的不 良导向;家庭 经济 的偏
差, 导致对物质欲 的膨胀等等 , 都能造成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的形成 。 () 2 学校 、 家庭 、 社会教育 的缺失 , 对未成年人未能足够 负责地 正 面引导 、 教育 、 沟通、 疏导和保护。
产 的 案 件 居 多 , 劫 、 窃案 件 居 高不 下 。 三 , 成 年 人 犯 罪 结 伙 作 抢 盗 第 未
实践中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较好地保护了未成年人, 但同时也存在一
案较多。第四, 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突发性和多发性。未成年人相对莽 些 不 足 以及 缺 憾 。 撞冲动 , 缺乏冷静 的处事能力, 逞能斗气, 易出现为小事出气而酿成大 祸 的情形 。 第五 , 未成年人犯罪有手段老练化的趋 势。 未成年人处于 易于学习的阶段 , 加上社会信 息的广泛, 未成年人学习较快, 作案手段
节 轻 微 的 未 成年 人 初 犯 、 犯 和 过 失 犯 , 彻教 育 、 化 、 偶 贯 感 挽救 方 针 。 在
会减少将来的不安定因素, 预防犯罪。 ( ) 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现阶段, 未成 年人犯 罪的特 点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力犯罪较为突出, 暴 数量 虽 小 , 影 响极 大 。第 二 , 犯 财 却 侵
回归 社 会 , 方 面 , 利 于 该 未 成 年 人 的 健 康 成长 ; 一 方面 , 为 社 一 有 另 也
三、 宽严相济在 未成年 人犯 罪案件适用 中的一些不 足 宽严 相济” 的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犯罪中 的适用 , 当从有利 于 应 未成人 的立场 出发, 在司法倾 向上突出“ , 可捕可不捕 的不捕” 宽” 即“ “ 可诉可不诉 的不诉 ‘ 可判可不判的不判” 对主观恶性较小、 , 犯罪情

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分析研判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分析研判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分析研判报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增多态势,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防范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笔者旨在通过此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措施作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总体态势从我大队破案打击和处理情况看,2006年至2010年3月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起?人,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

其中,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不起诉的?人,公安局作撤案处理的?人。

二、态势分析(一)侵犯财产类犯罪突出。

从案件类型上看,主要是抢劫、盗窃、抢夺、敲诈勒索等侵犯财产性犯罪,其中以盗窃犯罪最为突出。

(二)犯罪主体农民、学生居多,且文化素质偏低。

从犯罪主体上看,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主要是农民、学生和无业人员。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学生和无业人员,他们“有学不上、有家不归、有工不做”,处于家庭管不了、学校管不着、社会管不到的状态。

由于年龄小、文化水平较低,道德素质差,一旦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诱惑,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结伙作案多。

一些过早缀学的未成年人和一些不务正业、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的学生,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经常聚集在一起,到处游荡,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帮派组织,一人有“难”,全帮出动。

这些人的精神纽带主要是"哥们义气"和性格志趣的一致性、他们大多数是有劣迹的未成年人,长期不务正业、纠合成群,作案时盲目性大,不计后果。

(四)犯罪多具突发性、暴力性、荒诞性。

一方面体现在,犯罪动机简单、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刺激和诱发,或出于一时冲动而突然犯罪;另一方面体现在,青少年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多实施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暴力性犯罪。

有的未成年人受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的影响,或者受小说或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例的影响,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英雄形象,盲目模仿成年人的形为,有时为一丁点小事,就大打出手,酿成惨案。

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本模板】

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本模板】

国内外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己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己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

联合国对世界范围的调查统计显示,许多国家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都呈上升态势,平均每年递增5%左右,超过人口增长率和国民生产增长率.1、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国外研究成果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的统计表明,近30年来世界各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都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如日本2010年发表的未成年(犯罪)问题白皮书指出,09年日本14一20岁的未成年犯罪率上升了11.4%,其中暴力性杀人、强奸案件分别上升了16。

3%和5。

2%,抢劫所占比例最高。

同时对于欧洲大多数的国家来说,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在二战后都有迅猛增长。

“犯罪学三圣”之一的意大利刑事实证学派的犯罪社会学家恩理科。

菲利(EnricoFerri,1956—1929)的“犯罪原因论”对现代各国犯罪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纲领性作用,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犯罪三因素论,这一理论是在否定犯罪学的自由意志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因素"是指犯罪的人类学因素、犯罪的自然因素、犯罪的社会因素;以及这三种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菲利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犯罪皆是由人类学、自然、社会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反对将这三种因素割裂开来研究犯罪的原因.例如瑞士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定罪量刑时须对少年的行为、教育、生活等进行调查,并对少年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进行鉴定或观察;正常情况下审判机关可以判处从事劳动、科处罚金或1天以上1年以下的监禁。

对于未成年人的刑罚不仅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调查,还要减轻力度。

例如日本少年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成年人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行为,少年犯可判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监禁;奥地利未成年法院第十一条规定,刑法中所有最高刑和最低刑在适用于少年犯时均可减轻一半;泰国刑法第七十五条也规定,对十四到十七岁的未成年人处刑罚时应减轻法定刑二分之一,对十七到二十岁的未成年人得减轻其刑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探析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探析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探析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可以在法定的条件具备时,由法院做出裁定注销未成人的轻罪记录的一项制度。

本文介绍了域外前科制度的演进以及我国构建该制度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困境,并提出前科消灭制度的具体构建设想。

标签:未成年人;轻犯罪;前科消灭一、国外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介绍前科消灭制度发源于大陆法系的法国,自1791年《法国刑法典》中首次确立了前科消灭制度的雏形-—“恢复原状”制度以来,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刑事制度,俄罗斯、意大利、瑞典、韩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我国台湾都设有类似前科消灭制度的规定。

纵观世界各国的对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立法,大多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对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进行了確认,给犯罪后真心悔改的未成年人融入社会重新做人提供了有力保障,避免了其某些“资格”的丧失和人格遭受歧视。

司法和立法实践表明,对未成年人的前科消灭制度,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且已成为世界刑事立法的潮流和趋势。

二、我国构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必要性(一)该制度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本质上是要在宽与严之间寻求一定平衡,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顺应世界法治社会进步潮流,体现宽的一个重要亮点。

同时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外在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我们不应把责任都归咎于未成年人,如果给未成年人犯罪者贴上犯罪的终身标签,将导致他们受到不公平待遇。

因此,未成年犯的刑罚应区别于成年犯。

(二)该制度能体现刑罚的功能、实现刑罚目的教育改造功能是我国刑罚对罪犯的一个基本功能,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目的的根本保证。

刑罚的实施不是为了追求犯罪人引起罪责受处罚的目的,最终是为了通过对其实施刑罚的特殊预防直至一般预防,降低整个社会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

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分析介绍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的个体在法律上犯下的违法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和未成年人本身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未成年人犯罪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犯罪类型未成年人犯罪可以涉及多个犯罪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贩毒和性侵犯等。

这些犯罪行为可能受到个体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以及心理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原因分析社会背景社会背景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社会问题,例如贫困、失业率和社会不稳定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感到无望和无助,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

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药物滥用、家庭成员犯罪等问题,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其犯罪倾向。

心理因素未成年人的心理因素也可能促使其犯罪。

例如,自卑感、攻击性、冲动和寻求刺激等心理特征可能使他们更容易参与犯罪行为。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需要采取综合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与宣传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庭支持提供家庭支持和辅导服务,帮助问题家庭改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冲突和家庭暴力等问题。

社会帮助建立健全的社会帮助体系,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重新融入社会。

刑事制裁与改造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应依法进行刑事制裁,并提供改造机会,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结论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通过综合的解决方案,包括教育与宣传、家庭支持、社会帮助以及刑事制裁与改造等措施,可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保护他们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探讨原因与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未成年人的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诸多因素。

针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首先,家庭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家庭应该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监督。

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让孩子学会自律和遵守法纪,从而远离犯罪。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一环。

学校应该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未成年人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让未成年人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并且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此外,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社会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改造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错误,重新回归社会。

总之,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减少未
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规定的理解与思考

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规定的理解与思考

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规定的理解与思考作者:钟明陈恺来源:《中国检察官·司法实务》2021年第05期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在现行刑法第17条中增加第3款规定,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情节和启动程序进行严格限定,体现了立法者对追究该年龄段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审慎态度。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以外的行为,又同时符合刑法第17条第3款追诉条件的,应当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承担刑事责任。

在结果加重犯、转化犯、数罪并罚等情形中,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的行为同时符合刑法第17条第3款追诉条件的,行为人也应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关键词: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刑事责任追诉条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严重暴力犯罪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社会各界对于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在现行刑法第17条增加第3款规定,即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以下简称“12-14周岁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次修正,回应了社会关切,也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一、12-14周岁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刑法修正案(十一)》虽然降低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但对12-14周岁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情节和启动程序作了严格限定,体现了立法者对追究12-14周岁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审慎态度。

(一)范围限定12-14周岁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限定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这主要是考虑处于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对于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行为已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

12-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行为,发生“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危害后果,才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重大犯罪处理

未成年人重大犯罪处理

未成年人重大犯罪处理
《未成年人重大犯罪处理》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而未成年人涉及重大犯罪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处理未成年人重大犯罪的问题上,社会和法律权威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难题。

面对未成年人重大犯罪,社会需要综合性的处理措施。

首先是法律制度上的重视和完善。

未成年人的犯罪不同于成年人,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教育,而不应该像成年人一样受到严厉的惩罚。

因此,法律应该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做出具体的区分,并制定相应的处罚和教育措施。

其次是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在处理未成年人重大犯罪时,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面都应该为未成年人提供支持和协助,帮助他们摆脱犯罪的阴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最后是心理问题的关注。

未成年人重大犯罪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因此在处理时需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疏导和治疗。

心理医生和专家应该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矛盾和问题,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未成年人重大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和法律制度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处理和关爱,才能帮助未成年人重大犯罪者重新找回自己,重返正轨。

希望社会
和法律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对 未 成 年 人 犯 罪 调 查 分 析

对 未 成 年 人 犯 罪 调 查 分 析

对未成年人犯罪调查分析摘要:随着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未成年人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增加见识的同时,因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未成年人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又因为未成年人主体的特殊性,在认定刑事责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现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入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及社会帮助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调查;原因分析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6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1 未成年人犯罪和受害同时存在1.1未成年人犯罪的表现和特点(1)未成年人犯罪动机具有贪利性特点,这实质是人类弱点的一种表现。

就市场经济的共性而言,其消极因素对不知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的艰辛的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看到了成人对利益的追求的无节制,一些人为了获得利润,甚至不惜违法犯罪。

未成年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影响,绝大多数为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犯罪。

这“贪利性”的犯罪动机,可以说是教育不到位的直接结果。

(2)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表现方式具有犯罪行严重,大要案多的特点。

未成年人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由于某些未成年人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又受到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不良影响,并且年少气盛,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中,不仅不计后果,且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具体表现为:a.行凶杀人、严重伤害。

b.暴力抢劫。

c.暴力强奸。

(3)未成年人犯罪的组织形式具有团伙性特点。

渴望友情、乐于合群,是未成年人的一种心理需求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

未成年人往往在到了心理断乳期,就容易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而更爱与年龄相仿、趣味想投的伙伴在一起,形成群体。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便多以团伙形式出现,这些犯罪团伙大小不一,少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人。

探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司法解释

探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司法解释
人格 , 只 是 一 种 不法 人 格 , 要 适 当地 进 行 感 学 性 。因 此 , 我们认为 , 我 们 有 必要 对 当 前 规 定 将 会 导 致 个 人 利 益 与 国 家 利 益 的 矛 盾 和冲突 , 事实上 , 笔者认 为 , 近 亲 属 之 间 的 化 与 教育 , 而 非 以惩 戒 为 主 。 的未成年人刑事 犯罪 司法进 行理 性分析 , 并 寻 求 真 正 实 现 对 未 成 年 人 理 性 惩 罚 的 科 盗 窃 行 为 往 往 采 取 告 诉 处 理 的 方 式 来 进
的可 以被 认 定 为 敲 诈 勒 索 罪 , 不 能 一 概 而 状 , 以 及 他们 世 界 观 人 形 , 有 些 人 认 为 该 司 法 点 , 我 们应 该 理 解 他 们 的 行 为 并 不 是 犯 罪 策 真 正 体 现 出对 失 足 未成 年人 拉一 把 的科


但是 , 该 刑 法 已经 从 未 成 年 人 行 为 性 质 的 本 立 场 。这 就 是 说 未 成 年 人 刑 事 犯 罪 司法 者: 武 汉 大 学 印 刷 与 包装 系; 湖北 , 武 出罪 化 和 犯 罪 后 处 罚 的 轻 缓 化 的 刑 事 政 策 应 该 在 相 互 关 系 层 面 , 发 掘 出 立 法 者 之 本 实 现 原 意 重 现 。在 逻 辑 层 次 方 面 来 就 基 本 立 场 出发 , 并 且 指 出是 偶 尔 , 它 包 含 的 意 , 含 义 应 该 是 排 除 暴 力 等 不 良手 段 且 基 本 上 是 要 讨 论 刑 法 解 释 的应 有 限 度 。我 们 应 该 是零次的概 念。针对第 二种 情况 , 笔 者 认 在 未 成 年 人 犯 罪 司法 解 释 中实 际 应 用 保 守 为,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其含义 , 这 就 是 说 未 实 质 解 释 论 , 就 是 要 以坚 实 的社 会 现 实 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刑事政策分析
作者:李志愿
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05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
作者简介:李志愿,四川省自贡市公安局自流井公安分局民警,四级警长,研究方向:刑事侦查。

中图分类号:D92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2.143
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在国际范围内已经较为普遍,会给未成年人所在的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和谐,成为国际上一个危害极大的社会问题,有专家把未成年人犯罪列为国际三大公害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快速提高,由于未成年人的思想较为天真、单纯,分辨是非和抵御外界复杂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还不够,以至于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既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既要起到教训和惩罚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作用,也要做到人性化的保护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作用。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越来越严重,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也在逐渐变为成年化,同时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也越来越小了。

在现存的未成年人犯罪中,存在未成年人聚众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犯罪行为的现象。

(一)犯罪行为逐渐成人化
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方式逐渐成人化,罪犯的作案方法也越来越凶狠。

未成年人犯罪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未成年人不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另一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现代的网络、媒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未成年人在进行犯罪时所采用的很多方法有很多都是从媒体、网络上学习而来,并应用到犯罪实际中进行操作。

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年龄不大,但作案手法很成熟,而且作案过程非常凶狠,性质也很恶劣,给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带来很坏的影响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二)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
我国未成年人罪犯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根据有关材料记录显示出,我国自90年代来,未成年人实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年龄明显的变小了,特别是14周岁以下犯罪的未成年人逐年在增
多,有的甚至于8、9岁就有违法的行为,做一些偷偷摸摸的小案件,到12、13岁的时候,胆量越来越大了,就开始干违法的大案件。

(三)犯罪形式团体化
现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团体的形式进行违法活动,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基本上有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是成年人罪犯领导,并组织未成年人一起干一些违法犯罪的活动,另一种情况就是未成年人自己组织成一个团体来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未成年人毕竟年龄较小,还是有些胆怯害怕,他们认为大家一起可以相互依靠,相互支持,因此现在有很多未成年人都是以组团的形式来进行犯罪的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有的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未成年人受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主观因素影响
我国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是受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有一部分未成年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由于未成年人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差,社会经验也欠缺,容易被人利用,还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容易冲动产生犯罪的行为。

(二)客观因素影响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还有很大一部分未成年人是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来自学校环境的影响以及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

首先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及生长的地方,家庭成员的综合素养以及家庭环境的氛围,将对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也有的是因为受到学校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有些学校过度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和学生的升学率,进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抵抗、排斥情绪,从而出现各种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还有一方面就是学校没有设立专门有关法制教育的课程,也没有专业的法律教育老师,学校在法律教育上的缺失,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使得学生的法律观念较为淡薄。

近几年来,信息传媒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的普及,有一些来自电视、杂志、网络直播平台等等大众传媒中的信息充满负能量,这会给未成年人造成身体及心理的不好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未成年人造成较坏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

我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对未成年人罪犯还是有比较人性化的保护作用,法律的条款及规定也比较细致,对未成年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有明确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都依据从轻责罚
的原则,排除了未成年罪犯的死刑,对未成年人罪犯也不实行累犯政策,免除了未成年人罪犯的前科报告义务。

(一)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我国法律法规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所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有明确的规定,未成年人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也很差,因此我国的法律对未成年人也实行了特殊的保护体制。

对于触犯了国家法律的未成年人,国家也是让其承担了较轻的刑事责任。

对于造成伤害较小的情况,未成年人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在我国的刑法上也明确的規定了,在未成年的这个年龄阶段,如果其犯罪,只有对于几种后果较为严重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处罚,排除死刑
依据我国法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处罚的规定的原则,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一般都是从轻处罚或减免处罚,因为未成年人心智还处在较为幼稚阶段,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也不足,因此要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特殊的法规制度,主要是起到教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排除使用死刑,我国《刑法》第49条明确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死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死刑立即执行,另一种是死缓,我国法律免除未成年人犯罪死刑,体现了我国的法律本着教育为主、责罚为辅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未成年人犯罪使用缓刑、免除前科报告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适用缓刑,未成年人罪犯由于心智还不成熟,社会阅历极少,使用缓刑可以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避免给未成年人罪犯的身心带来伤害。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累犯制度以及免除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报告义务,都对未成年人罪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未成年人年龄都比较小,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如果烙上犯罪人的标记,对未成年人的前途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政策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存在缺陷,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也不清楚,还有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适用性不强,以及社区矫正制度也不完善。

(一)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存在缺陷,我国规定刑事责任的年龄为14周岁,这一规定原则上是没有问题,但是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在快速增长,年龄小于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也增长很大,这些现象的出现,就呈现出现在的刑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些犯罪行为完全不用负刑事责任,就失去了教育预防的作用,这样就会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规定不清
我国法律是有规定的要把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记录封存起来的制度,这样可以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

但是我国的这一制度没有落实,有很多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记录被泄露,对未成年人罪犯带来很大的伤害。

(三)刑法适用性不强
我国现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适用性不够强,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从减责罚体制过于宽松,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怎样的年龄段、怎样的犯罪程度应该实行怎样的处罚,还有就是社区的监管、改造、帮助未成年人犯罪的非监禁责罚制度也不完善。

(一)拓宽非刑罚处罰方法应对犯罪低龄化现象
我国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罚上,要用拓宽非刑罚处罚的方法来应对犯罪低龄化的现象,对于低于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虽不能过于责罚,但也不能放纵犯罪行为来危害家庭及社会,这时候可以采取一些行政处罚,比如现在是采取赔偿经济损失、赔礼道歉,由主管单位采取行政处罚等等体罚,这些规定形式还比较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拓宽和完善处罚,首先可以建立监管时间,要未成年人罪犯在这段期间严格遵守监管部门的行为要求,并定期进行汇报。

还可以通过社区的法制教育学习,心理教育等等方法,让未成年人罪犯从中受到教育。

(二)规范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我国目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还不严谨,存在很大的漏洞,对未成年人罪犯造成了伤害,在规范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时候,首先要负责管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部门要明确责任,在刑事犯罪记录的过程中要做好犯罪记录的封存工作,加强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防止信息泄露,为保管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部门要追究责任,做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也在增长,因为未成年人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国家及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因此为了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罪犯,要修改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

参考文献:
[1]苏青.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刑事政策重述[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4):5-11.
[2]龙敏.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中未成年被害人因素的考量[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4):12-18.
[3]胡云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未成年人犯罪量刑[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1):50-58.
[4]董冰,陈文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变迁路径——基于倡导联盟框架的分析[J].学术交流,2015(10):137-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