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单纯强化药物治疗已足够吗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一、疾病简介颈动脉狭窄(carotid atery stenosis,CAS)是一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颅外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疾病。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1%。
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约为13.4/10万人。
药物治疗及外科干预的目的是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其他病因还包括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外伤、颈动脉迁曲、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夹层、动脉炎、放疗后纤维化等。
受到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主要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位。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斑块破裂形成栓塞或血栓形成,二是严重的狭窄或闭塞造成的直接脑灌注减少。
因为颅内外存在广泛的代偿机制,因此由低灌注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少见。
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大小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有关。
通常认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较稳定斑块更容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颈动脉狭窄可以是无症状的,患者只有在做体格检查时才被发现。
也有部分颈动脉狭窄是症状性的,主要症状包括局灶性脑缺血表现、全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或者认知功能障碍。
局灶性脑缺血表现主要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和脑卒中。
患者可以出现单眼失明或黑蒙、单侧肢体或偏侧肢体无力、麻木、构音障碍、语言障碍、偏盲、霍纳综合征等表现。
TIA被认为是一次小的缺血事件,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TIA的患者在后续5年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约为30%。
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局灶梗死,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的面积相关。
NIHSS评分常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颈动脉狭窄怎样治疗?
颈动脉狭窄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治疗颈动脉狭窄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颈动脉狭窄应该吃什么药。
*颈动脉狭窄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预防TIA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依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
1.内科治疗内科保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脑缺血的症状,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很好地控制现患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
内科保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体重。
(2)戒烟。
(3)限制酒精消耗。
(4)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许多随机的、前瞻性多中心的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噻氯匹定(ticlopidine,商品名抵克力得)等。
(5)改善脑缺血的症状。
(6)定期的超声检查,动态监测病情的变化。
2.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目的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其次是预防和减缓TIA的发作。
标准的手术方式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1954年开始实施,最初的一些尝试显示效果不佳,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并发症越来越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接受CE手术。
20世纪90年代初,几项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相继报道,对C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客观评价,其中的3个最具影响力的试验分别为ECST、NASCET和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ACAS)。
ECST和NASCET的研究对象均为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两个试验的结论一致:①CE治疗对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疗效优于内科药物疗法,颈动脉狭窄度为70%~99%的行CE,患者明显获益;②狭窄度为0%~29%的患者3年内发生卒中的可能性很小,CE的危险性远远超过获益,不宜行CE;③狭窄度为30%~69%的患者初步认为不宜行CE,但有待进一步验证。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有哪些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影响血液流动和供应大脑的血流。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根据狭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不同的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颈动脉狭窄,无明显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这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来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 介入治疗:对于中度到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或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S)。
经皮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导丝和导管引导下,在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将扩张球囊导管置入狭窄的血管部位,然后扩张球囊,将狭窄的血管腔重新扩张。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血管通畅性,恢复血流,减少症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把颈动脉狭窄处的斑块切除,恢复血管畅通。
手术时,医生切开颈部的动脉,将导丝和导管引入狭窄部位,然后使用特殊的刀具将斑块切除,并植入支架来维持血管的通畅。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或在介入治疗失败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和颅颈动脉路桥术(EC-IC Bypass)。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是通过手术切口,将颈动脉内膜剥脱出来,并修复血管。
手术时,医生切开颈部的动脉,将斑块剥离出来,然后缝合血管恢复通畅。
颅颈动脉路桥术是通过手术切口,在颅内和颈内动脉之间建立一条桥梁,绕过狭窄处,恢复大脑的血流供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狭窄处较长或病变严重的情况。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和研究,如颈动脉支架植入术(AAA),通过支架植入的方式来扩张血管和恢复血流。
还有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和减少血管炎症反应等。
介入治疗颈动脉堵塞的原理
介入治疗颈动脉堵塞的原理颈动脉堵塞的治疗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早期、轻度颈动脉堵塞,以预防或减少进一步血管堵塞。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液黏稠度、控制血脂水平和血压等方式来减少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少颈动脉堵塞的发生。
2. 血管扩张治疗:对于中度或重度的颈动脉堵塞,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扩张治疗,以恢复血管的通畅性。
血管扩张治疗通常包括药物血管扩张和介入性血管扩张两种方法。
- 药物血管扩张:通过给予特定的药物,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促进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血管腔径,改善血液流动。
一种常用的药物是硝酸甘油,可通过皮肤贴片或口服等途径给予。
- 介入性血管扩张:介入性血管扩张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进入堵塞的血管,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的方法。
具体操作包括在堵塞部位把球囊导管膨胀,使其压迫血管堵塞物,从而恢复血管的通畅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重度颈动脉堵塞的治疗,并可以通过放置支架等方式来维持血管通畅性。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动脉堵塞,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直接清除血管内的堵塞物。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内膜剥除术和血管旁路移植术两种方法。
- 内膜剥除术:通过切除颈动脉内膜上的堵塞物,清除血管内的障碍物,从而恢复血管通畅。
这种方法常用于仅部分血管受到堵塞的情况。
- 血管旁路移植术:将一段血管(通常是从其他部位取材,如腿部或胸部)移植到颈动脉堵塞处,以绕过堵塞部位,建立新的血液通路。
这种方法常用于严重的血管堵塞,无法通过其他方法恢复通畅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治疗方法会因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有所不同。
在决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第1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血管内径缩小,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的病理现象。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旨在减轻症状,降低脑卒中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方案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法合规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2)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类、ARB类等,用于控制血压,降低脑卒中风险。
(3)调节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4)改善循环药物:如前列地尔、曲美他嗪等,用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2.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
(1)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狭窄部位,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管通畅。
(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颈动脉表面做切口,剥除狭窄部位的内膜,恢复血管通畅。
3.外科治疗对于合并其他疾病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治疗。
(1)颈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在颈动脉狭窄部位附近建立旁路,绕过狭窄部位,恢复脑部供血。
(2)颈动脉结扎术:在颈动脉狭窄部位进行结扎,使血流转向其他血管,改善脑部供血。
三、治疗监测与评估1.药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2.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后,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
3.定期评估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脑卒中风险,调整治疗方案。
四、康复与护理1.药物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3.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五、结论本方案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结合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多种手段,旨在为患者提供合法合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加强康复与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有哪些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在饮食习惯方面也有很多的改变,吃的食物变得越来精细,食品添加剂利用的也非常多,在工作的时候也需要经常的熬夜加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动的时间就变得非常的少,有时候设置几天都不运动,所以现在患上颈动脉狭窄的人越来越多,现在该病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了,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患上该病的几率比较大,并且患上该病的年龄有下降的势头,现在就说说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
基本方法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如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或新的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但仅适用于狭窄程度不超过50%的无症状患者,对于超过75%狭窄的患者一般建议进一步治疗。
★ 2.颈动脉开刀手术。
基本方法是内膜切除,解除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恢复大脑血供,消除脑梗塞栓子来源。
该手术比较成熟,开展有50多年了。
因为该手术需要阻断手术侧颈动脉,以往该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和死亡率为5.6%左右,现在该手术应用转流管在手术中维持颈动脉血供的同时切除内膜斑块,有效降低了围手术期中风和死亡率。
该手术的缺点是需要全身麻醉,颈部切口及创伤大,恢复慢,优点是完全切除增生内膜和硬化斑块,再发生狭窄的机会较小,不需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
★ 3.颈动脉腔内治疗术。
即在狭窄的颈动脉里应用球囊扩张再安置支架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起效快、恢复快、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通常在局部麻醉,在大腿根部穿刺,将一根直径在2毫米左右的导管放置入股动脉,将导管输送到颈动脉狭窄部位,选准位置后球囊扩张再安置支架来就完成了对颈动脉硬化狭窄部位的扩张成型,改善恢复大脑血流的供应。
其缺点是支架释放过程中可能会诱发不稳定斑块的微小栓子脱落引起“中风”脑梗塞,以及血管痉挛、血管内膜破损以及术后再狭窄的可能。
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疗效
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使用血管内介入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5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单纯药物治疗;2组为观察组,使用血管内介入。
比较两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和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2.86%和67.8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使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时间,在临床上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单纯药物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对于该疾病有多种控制方式,其中药物治疗较为常见,但患者在服药后仍具有很高的卒中发生风险[1]。
在深入研究中发现[2],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与患者血管有直接联系,进而可以对患者进行血管治疗。
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预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我院对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使用血管内介入和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实际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1组为对照组,2组为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17/11,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6.8±3.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8/10,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9±3.3)岁,两组患者在组间对比上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1.2.1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药物治疗。
颈椎动脉血管狭窄,三大疗法可摆脱困扰!
颈椎动脉血管狭窄,三大疗法可摆脱困扰!
颈部的动脉可以让来自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大脑等部位,所以它属于脑部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非常重要。
但是如今一种被称为颈动脉狭窄的疾病给人体脑部血液供应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
对此,临床上有哪些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呢?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则主要包括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抗血小板聚集
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为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阿司匹林和/或氯吡
格雷。
除此以外,药物治疗尚包括针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尽量减少血栓形成,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的目的,从而降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斑块,或是达到恢复脑组织血流的目的。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是目前唯一可以达到
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
到上个世纪80年代,欧美许多中心开始对CEA进行系统研究,多项多中
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显示,CEA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和症状性
中度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现在,北美每年CEA可达到17万,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
是颈段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
★介入治疗
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设备和器械的进步,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rotid Stenting Angioplasty,
CAS)逐渐开展和普及,并有取代CEA的趋势。
颈动脉支架主要是以血管内介入技术为基础,采用球囊或是支架扩张颈动脉的狭窄部位,从而达到重建颈动脉血流的目的。
颈动脉斑块最好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斑块最好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早期的颈动脉斑块,药物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使用抗血小
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减轻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
此外,调整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戒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减轻斑块的形成。
其次,对于中度到重度的颈动脉斑块,介入治疗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常见的介
入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血管成形术通过膨胀球囊来扩张狭窄的血管,支架植入术则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来保持血管的通畅。
这些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血流,减轻症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手术治疗也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例如,对于严重狭
窄或者形成血栓的颈动脉斑块,外科手术可以有效地清除斑块,恢复血管的通畅。
虽然手术治疗风险较大,但对于一些需要的患者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选择。
总的来说,颈动脉斑块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因人而异的。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
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
因此,在面对颈动脉斑块时,一定要积极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降低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建议您及时咨询专业
医生,以获取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祝您健康!。
颈椎血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颈椎血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导语:现如今,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颈椎问题吧,颈椎问题可以说是困扰我们很多人的一个大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是发生在我们中
现如今,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颈椎问题吧,颈椎问题可以说是困扰我们很多人的一个大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是发生在我们中老年人的身上,老年人由于上了年纪,体质变差,加之多年的疲劳奔波就会造成身体颈椎出现问题,还有一部分人出现了颈椎血管狭窄的情况,可能大家对此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颈椎血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吧!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则主要包括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为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
除此以外,药物治疗尚包括针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尽量减少血栓形成,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的目的,从而降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斑块,或是达到恢复脑组织血流的目的。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是目前唯一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
到上个世纪80年代,欧美许多中心开始对CEA进行系统研究,多项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显示,CEA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和症状性中度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现在,北美每年CEA可达到17万,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
是颈段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颈动脉狭窄手术还是用药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颈动脉狭窄手术还是用药如今做完颈部超声或核磁后,被告知有颈动脉狭窄的人越来越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的权威专家表示,服药是基础治疗,卒中高危人群应当积极采取手术干预措施。
颈动脉狭窄大多数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炎、动脉先天结构不良、动脉夹层等也是导致颈动脉发生狭窄的原因。
颈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可引发中风。
其中,无症状狭窄每年发生中风的概率为1%,有症状狭窄每年发生中风的概率高达10%。
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中风的发生,是首先应该明确的观念。
树立积极干预的观念过去,由于对脑血管病认识不够,很多医生多只是检查脑内有无病灶,不太关注血管问题。
一些患者小中风发作,有些医生也只是嘱其吃些药,并未想到患者血管狭窄问题可能要靠手术解决,如不积极干预有发生脑部大面积梗死的风险。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积极干预颈动脉狭窄从而预防中风呢?除了药物之外,颈动脉严重狭窄主要依靠颈动脉剥脱术和支架介入术。
事实上,颈动脉狭窄达到什么程度需要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决策的一个难点。
欧美国家对颈动脉狭窄的认识和研究比我们早,他们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报道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并做过几个大型临床实验。
结果显示,与服用阿司匹林相比,颈动脉狭窄率超过70%,即严重狭窄时,需要做剥脱术;而当狭窄率在50%~69%时,做剥脱术的效果大概要5年后才能看出来,这意味着对于高龄患者就应慎重考虑手术干预的问题;低于50%的狭窄,剥脱术效果不如药物。
这些结论来自于大的医学中心(每年手术例数超过25例)完成的研究,对于有症状患者实施剥脱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6%,而对于无症状患者实施剥脱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3%。
然而,与上述大医院所做的调查结论不完全一致,国外医疗保险公司组织的调查却认为,在现实的临床实践中,剥脱术风险似乎比想象中要高,其中有症状者在围手术期因手术导致发生中风和死亡的风险超过8%。
而对于女性、有心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风险更高,特别是狭窄位置过低或过高的患者,采用剥脱术比较容易损伤第9、11对颅神经,而一旦损伤患者将被迫终身插管喂饲。
颈动脉狭窄: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孙玉衡;唐澍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30)12
【摘要】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选择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还是药物治疗,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治疗,均首先要积极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要戒烟,适当运动,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并注意合理膳食。
【总页数】2页(P19-20)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粥样硬化;支架置入;危险因素;低盐饮食
【作者】孙玉衡;唐澍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100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4
【相关文献】
1.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比较 [J], 张嵘;汪青松;黄海滨
2.高压氧综合与单独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狭窄致认知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 [J], 刘淑琴
3.对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单纯强化药物治疗已足够吗? [J], 祖国友;苏克江
4.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植入和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 [J], 张弘;吕原峰;李高华
5.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J], 蔡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
・756・垦匾堕鱼篮痘盘蠢!!!!生!!旦筮丝鲞筮!!翅!堕』£笪堂!坚箜!旦堡:Q£!Qb笪2Q!垒,№!:22,丛!:!Q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陈蓓蕾徐运徐俊李晓波【摘要】有症状颈动脉狭窄与缺血件卒中密切相关,其治疗策略包括危险因素摔制、药物治疗以及血运重建术。
文章对近年来与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相关的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手段的临床研究以及指南推荐的治疗策略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成形术;支架;抗高血压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卒中;治疗结果TreatmentstrategiesofsymptomaticcarotidstenosisCI-IENBeilei”,XUYun2,XUJunl,LIXiaob01。
DepartmentofNeurology,NorthernJia孵gsuPeople'sHospital,Yangzhou225009,China;2DepartmentofNeurology,theAffHiatedDrumTowerHospitalofNc矾jmgMedicdUniversity,Nanj新g210008,Ch自aaCorrespond#agauthor:XUYun,EmaiL"xuyun20042001@aliyun.com【Abstract】Symptomaticcarotidstenosisiscloselyassociatedwithischemicstroke,itstreatmentstrategiesincluderiskfactorcontrolmedicaltherapy,andrevascularization.Thisarticlereviewsandsummarizestheclinicalresearchoftreatmentmethodsinrecentyears,suchaSsymptomaticcarotidstenosisrelatedantiplatelettherapy,onflaypertensivetreatment,肇id—loweringtherapy,carotidendartereetomyandstenting,llSwellasthetreatments订al昭iesrecommendedbytheguidehes.【Keywords】CarotidStenosis;Endarterectomy,Carotid;Angioplasty;Stents;AntihypertensiveAgents;PlateletAggregationInh日0itors;Hydroxymethylglutaryl-CoAReductaseInhmitors;Stroke;TreatmentOutcome约1/3的缺血性卒中与颈动脉血栓性疾病有关¨。
颈动脉狭窄的最优治疗方法(全文)
颈动脉狭窄的最优治疗方法(全文)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支架置入。
到底何种方法最优,预计在大连第十二届全国介入年会上将会有一番争论。
早在公元前400年,希腊著名医学家Hippocrates就已经了解到颈动脉与保持清醒状态有关,并断言患者一旦出现“小中风”症状后不久就可能患“大中风”。
1684年,Thomas Willis最早在尸检时发现了颈动脉完全闭塞的重要性,并由此将颅内血管循环网以自己名字命名。
1905年,Chiari 强调了颅外颈动脉闭塞性病变在引起脑神经症状中的作用,指出颈动脉分叉处动脉硬化病变和动脉斑块栓子是致病的直接原因。
1951年,3位阿根廷外科医生Carrea, Molins和Murphy为一位近期患有失语和右侧偏瘫的41岁男性患者行颈内动脉狭窄病变切除、颈外动脉一远端颈内动脉吻合术。
1953年,纽约外科医生Strully等为一名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行血栓内膜切除术,但未获成功。
同年著名的外科学家DeBakey成功地为一名53岁、反复TIA发作患者行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但当时未报道,而在1975年的随访报告中才提到该患者于术后3年死于其他疾病。
1954年Eastcott,Pickering和Rob 3位医生为一名66岁的女性患者行左颈动脉分叉切除、颈总动脉一颈内动脉吻合术。
这名患者在术前共发生33次左侧半球小中风和短暂失明,动脉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
手术在低温全麻下进行。
手术无任何并发症,术后随访20年无脑缺血症状发生。
1962年,由DeBakey和William Field共同发起了最早的前瞻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The Joint Study of Ex— tracranial Arterial Occlusion,JSEAO)。
共有2l所美国大学医疗机构参与研究,试验发现:(1)中风急性期,药物治疗死亡率为20%,而 CEA手术治疗死亡率为40%;(2)CEA作为预防性手术必须在中风发生前进行;(3)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为2%~20%;(4)双侧病变和对侧完全闭塞的患者手术获益较多;(5)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在CEA后常可获缓解;(6)CEA术可能导致颅内出血;(7)完全闭塞的颈内动脉术后症状极少得以缓解。
颈动脉狭窄:手术还是用药?
颈动脉狭窄:手术还是用药?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4年第1期文/本刊记者张昕医学指导/李少一如今做完颈部动脉超声后,被告知有颈动脉狭窄的人是越来越多。
专家指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颈动脉的狭窄程度。
由于该病源起“三高”,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基础疾病十分重要。
狭窄率低于60%可保守治疗“很多脑中风发作起病看似在脑内,其实祸根在颈部。
现在,约有半数的脑中风是由颈动脉狭窄造成的。
当患者被告知病情后,很多人希望通过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但最终选择哪种治疗方式,还是取决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李少一说,当颈动脉狭窄低于60%时,患者可以选择服药来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和降脂治疗,如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和立普妥。
需要提示大家的是,这些药物可能会增加胃肠道溃疡病出血的风险及给肝功能带来一定损害等,所以病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并需注意定期随访,检查肝功等,如果有异常,就要改用其它药物。
另外,很多老年朋友“迷信”中药,认为中药安全、无副作用,于是自行在家中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
李主任强调,选择中成药一定要谨慎,如果掌握不好用药剂量,过度地活血化瘀容易诱发出血性疾病,所以老年朋友们一定要遵医嘱服用。
如何选择手术方式除了服药之外,严重颈动脉狭窄就要依靠手术治疗了。
在美国及欧洲的卒中防治指南中,给出了明确的手术指征:颈动脉狭窄≥60%且有症状者(如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短暂脑缺血等)、颈动脉狭窄≥70%且无症状者。
据李主任介绍,目前手术干预颈动脉狭窄主要有颈动脉剥脱术和支架介入术两种。
一般来说,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斑块钙化、重度狭窄的软斑块,选择剥脱术更有优势,除上述三种情况外,选择支架介入和剥脱术都可以。
很多患者会问,支架介入和剥脱术到底哪个更好?其实它们各有利弊。
简单来说,就创伤度而言,支架介入更具微创性,而就再狭窄率而言,剥脱术发生率较低。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可以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严重情况下可能引发中风。
当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时,医生通常会提出一些治疗方法来帮助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一些药物,以控制血液脂肪水平、降低血压和改善血液循环。
这些药物通常可以帮助减少血管内斑块的形成,从而减轻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2. 改变生活方式:医生可以建议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减少酒精摄入,控制体重,限制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等。
这些改变有助于降低动脉斑块的形成风险。
3. 血管成形术: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医生可能会推荐血管成形术,也称为血管扩张术。
该手术通过在狭窄的血管部位插入支架,帮助扩大血管的通道,增加血液流动。
这个过程通常会在导管的引导下进行。
4.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来解决颈动脉狭窄。
手术的目的是去除狭窄的血管并进行重建,以确保正常的血流供应到脑部。
请注意,以上述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因此,在决定使用何种治疗方法之前,患者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本指南是由XXX制定的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参考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国际指南,并结合中国的临床特点进行修改。
本指南主要包括概述、诊断和治疗三个部分,本文将重点讨论治疗部分的CEA和非手术治疗方式。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创方法包括CEA和CAS,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良好的操作技巧和正确的患者选择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这两种手术不适用于因卒中导致严重后遗症的患者。
CEA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也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典手术。
手术指征包括绝对指征和相对指征,其中绝对指征是指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一定程度,而相对指征则包括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达到一定标准、有稳定或不稳定斑块等情况。
对于高龄患者和稳定性斑块患者,CEA可能比CAS更有优势。
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多数国际指南推荐首选CEA手术,因为有充足证据证明CEA手术可以更好地控制围术期乃至远期脑卒中及死亡率。
禁忌证包括颈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瘤等情况。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除了CEA外,还有一些非手术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这些治疗方式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但需要权衡治疗效果和风险。
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可能更为适合。
但对于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情况下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剔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改写每段话,使其更加流畅易懂。
在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手术是否适合该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症:1.颅内自发出血发生在12个月内。
2.大面积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发生在30天内。
3.进展性脑卒中发生在3个月内。
4.伴有较大的颅内动脉瘤,不能提前处理或同时处理者。
颈动脉狭窄:深度剖析
诊断
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用于评 估颈动脉的具体情况和狭窄程 度。
治疗
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 物、降脂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等,用于 控制病情和减少进一步狭窄的风险。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可 能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植入支架来扩 张血管。
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导丝和 导管等器械,在血管内进行治 疗,如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 等。
预防
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 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颈动脉狭窄 的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水平,定期体检和监测相关指标。
预防
定期随访:定期进行超声检查 等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狭窄 情况。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颈动脉狭窄:深度剖析
目录 简介 病因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防
简介
简介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血管疾病, 指颈动脉内膜下的动脉管腔狭 窄,通常由于斑块形成导致。 颈动脉狭窄可能会导致血液供 应不足,进而引发中风等严重 后果。
病因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内的脂质沉积和 斑块形成导致颈动脉狭窄。
血栓形成:血栓阻塞颈动脉引发狭窄。
病因
其他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 、糖尿病等可增加颈动脉狭窄 于血液供应不足,颈部可 能出现疼痛或不适。
头晕、头痛: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血 液供应不足,引发头晕或头痛症状。
症状
语言和认知问题:严重的颈动 脉狭窄可能导致中风,进而影 响语言和认知能力。
诊断
诊断
超声检查:超声波可以观察颈动脉的血 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狭窄。
颈动脉狭窄,科学治疗很关键【健康小知识】
颈动脉狭窄,科学治疗很关键文章导读颈动脉狭窄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但是人们对它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其实颈动脉也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颈动脉闭塞这四级,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检查情况接受科学的治疗方法,才可以早日恢复健康。
一、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最主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再加上一些人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等,这都都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具体来说就是血液中的脂质在颈动脉内壁上堆积,久而久之,导致颈动脉内膜增生、变质,发生溃疡、钙化,甚至形成斑块,堵塞颈动脉,造成颈动脉管腔的狭窄。
二、颈动脉狭窄的症状颈动脉狭窄,管腔变小,必然造成血流量的减小,会造成脑部的一些缺血症状。
可有耳鸣、视物模糊,头昏、头疼、记忆力减退、嗜睡或失眠、多梦等。
也可有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如眩晕、黑膜,重者可有发作性昏顾甚至偏瘫、失语、昏迷,少数患者有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甚至突发性失明。
颈动脉狭窄以后可引起眼部的缺血表现,如角膜白斑、白内障、虹膜萎缩、视网膜萎缩或色素沉着、视盘萎缩、静脉出血等。
另外,如果颈动脉斑块或血栓脱落,可导致急性脑梗塞的发生,非常可怕。
三、颈动脉狭窄的分级颈动脉狭窄根据狭窄率有不同的程度分级,狭窄率在0-50%的为轻度狭窄,狭窄率在50%-70%的为中度狭窄,狭窄率在70%以上的为重度狭窄,而狭窄率如果达到100%那就是颈动脉闭塞了。
四、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根据颈动脉狭窄的不同程度分级,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一般有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一般轻度狭窄使用内科保守治疗,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他汀类药物控制和减缓颈动脉斑块,并且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祛除吸烟、酗酒等不良因素。
而颈动脉狭窄如果达到中重度,就应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选择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而如果是颈动脉闭塞就只能做血管搭桥手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争鸣・对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单纯强化药物治疗已足够吗?祖国友 苏克江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5.06.010作者单位:071000保定,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急诊科(祖国友);074100保定,解放军66393部队门诊部(苏克江)通信作者:苏克江,Email:sukej@hotmail.com【摘要】 文章介绍了在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复发性卒中的预防实践中,究竟应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还是单纯进行强化最佳药物治疗的不同观点。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卒中;脑缺血发作,短暂性;阿司匹林;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抗高血压药;支架;氯吡格雷Isintensivemedicaltherapyaloneenoughinpatientswithseveresymptomaticcarotidstenosis?ZuGuoyou1,SuKejiang21DepartmentofEmergencyMedicine,the252ndHospitalofPLA,Baoding071000,China;2OutpatientDepartment,HospitalofUnit66393,PLA,Baoding0741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uKejiang,Email:sukej@hotmail.com【Abstract】 Thisarticleintroducesthedifferentperspectivesonwhetherusingcarotidendarterectomyorintensifyingtheoptimalmedicaltherapyaloneinrecurrentstrokepreventionpracticeinpatientswithsymptomaticcarotidstenosis.【Keywords】 CarotidStenosis;Endarterectomy,Carotid;Stroke;IschemicAttack,Transient;Aspirin;Hydroxymethylglutaryl-CoAReductaseInhibitors;AntihypertensiveAgents;Stents;Clopidogrel在过去20年里,最佳药物治疗(optimalmedicaltherapy,OMT)的不断完善显著降低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OMT已使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降低至早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的水平,这意味着CEA或许已不再是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合理治疗选择[1]。
那么,对于有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单纯强化OMT是否足以取代CEA尚存争论。
例如,当遇到一例4周前罹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80%)并接受阿司匹林8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的59岁女性患者时,为了预防进一步卒中,究竟应通过CEA进行血运重建,还是在原来用药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或将阿托伐他汀剂量增至80mg/d?换言之,对于此类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单纯强化OMT能满足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需求吗?不同作者的意见存在分歧。
1 观点一:强化OMT或许不能满足所有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复发性卒中预防的需求根据第1次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uropeanCarotidSurgeryTrial,ECST)和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orthAmericanSymptomaticCarotidEndarterectomyTrial,NASCET)的结果,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那些符合这2项试验标准的患者进行CEA治疗;时至今日,这一推荐并无改变。
因此Brown[2]认为,如果遵循现行指南,本例患者应选择CEA治疗。
但是,单凭对已完成试验资料的分析做出治疗选择未必总是合理。
1.1 应根据患者基线特征预测的卒中复发风险合理选择治疗Rothwell等[3]首先利用ECST试验资料建立了预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未来卒中风险的模型(ESCT模型),其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症状严重程度、症状发生后的时间、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其他血管危险因素以及狭窄处斑块是否存在溃疡、不规则和光滑度。
然后,Rothwell等[3]利用NASCET试验数据库对该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验证。
结果显示,只有那些预计未来5年同侧卒中风险超过20%的患者能从CEA中获益。
但是,Brown[2]以2种不同的假设为前提,采用该模型对类似本例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进行分析后得出了2种不同的结论。
首先,如果患者不仅有糖尿病、心肌梗死和周围血管病史,而且存在高血压和影像学证实的颈动脉不规则斑块,如果接受与ECST和NASCET试验相同的药物治疗,其未来1年同侧卒中风险为20%,5年则高达45%。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采用当前的OMT,其卒中风险仍然显著高于手术风险,因此Brown[2]认为,明智的选择是尽快实施CEA。
相反,如果患者并无糖尿病、心肌梗死或周围血管病病史,且影像学检查显示其颈动脉斑块光滑,则其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未来1年同侧卒中风险不足5%,5年不足10%,明显低于CEA带来的风险。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行CEA很难说合理[2]。
不少热衷于CEA的外科医生认为,当前的CEA操作安全可靠,即便OMT使卒中风险明显降低,进行CEA依然是合理的。
不过Brown[2]强调,尽管近期完成的国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研究(InternationalCarotidStentingStudy)显示当前的介入治疗相关性风险明显降低,但CEA后30d内卒中和死亡的风险依然高达3.4%。
因此,采用ECST和NASCET试验资料计算未来卒中风险难免会高估当前药物治疗背景下卒中的复发风险。
假如进一步卒中的风险显著低于预期,最好避免本身就存在风险的手术治疗。
1.2当前的“OMT”并不总能令人满意从降低复发性卒中风险的角度出发,对这例正在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女性患者加用氯吡格雷似乎颇具吸引力。
这种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不仅可有效减少无症状栓塞,而且可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等候手术期间的卒中复发率[4]。
同时,近期完成的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风险患者(ClopidogrelinHigh-RiskPatientswithAcuteNondisablingCerebrovascularEvents,CHANCE)试验[5]显示,在TIA发病后21d内进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非常有效。
不过,那些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患者的长期脑出血风险增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本例患者的TIA已发生4周,不再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强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更倾向于将阿司匹林改为氯吡格雷或加用双嘧达莫治疗[2]。
研究表明,降低胆固醇和控制高血压所带来的益处很可能超过了抗血小板治疗,但不同试验的结果并不一致。
心脏保护研究(HeartProtectionStudy,HPS)显示,辛伐他汀(40mg/d)治疗可降低任何重大血管事件的风险,但既往有脑血管病史者的卒中风险并未显著降低[6]。
相反,强化降低胆固醇水平卒中预防(StrokePreventionbyAggressiveReductioninCholesterolLevels,SPARCL)试验[7]结果表明,既往有TIA或卒中史者可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中获得卒中风险显著降低的益处,尤其是那些存在颈动脉狭窄的患者。
因此,只要不发生不良反应,理论上可将阿托伐他汀剂量增至80mg/d(辛伐他汀40mg的疗效相当于阿托伐他汀20mg)。
根据培哚普利保护预防复发卒中研究(PerindoprilProtectionAgainstRecurrentStrokeStudy,PROGRESS)试验的结果,Brown还主张让患者接受噻嗪类利尿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联合抗高血压治疗,理由是这项探讨培哚普利对复发性卒中保护作用的试验显示,这种联合治疗可使复发性卒中风险降低约30%,即使对非高血压患者同样有益[2,8]。
通过以上分析,Brown[2]认为,如果采用Rothwell等[3-4]的风险预测模型,类似本例患者将面临着进一步卒中的高危风险。
假如患者的基线危险因素提示卒中复发风险很高,则应行CEA;相反,如果基线特征提示卒中复发风险较低,那么采用最大剂量的药物治疗可使其年卒中风险降至1%左右,进而避免对CEA的需求。
尽管如此,依然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虽然根据现有资料接受单纯药物治疗时的卒中风险可能较低,但由于该卒中风险预测模型是建立在20多年前的临床试验资料基础上,因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尽管从长远来看他汀类药物和降压治疗可有效预防卒中复发,但尚不清楚这些治疗能否快速达到足以预防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相关性卒中的需求。
因此Brown[2]认为,类似本例的患者更应入组ECST-2。
该试验采用改良卒中风险预测模型,在低至中度卒中风险患者中对单纯OMT与OMT+立即颈动脉血运重建治疗进行了比较;此外,该试验还将采用MRI和三维超声技术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观察,进而发现能预测未来卒中和手术风险的斑块特征。
Brown[2]主张,在得到进一步试验结果之前不应再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争论。
2观点二:对于明确的严重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单纯进行强化OMT已足够Chaturvedi[9]认为,当遇到类似本例的患者时,首先应坦诚地与其沟通,告知其能否从CEA中获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1针对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OMT已取得长足进步,旧有的临床试验证据已过时Chaturvedi[9]指出,对CEA+OMT与单纯OMT进行比较的里程碑性临床试验的确证实CEA治疗有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非常有效,但不容忽视的是,NASCET采用的药物治疗并非最佳,如果依然根据这项在20多年前完成的试验结果去制定CEA决策,结果将非常可怕。
以支架置入术与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复发性卒中(StentingandAggressiveMedicalManagementforPreventingRecurrentstrokeinIntracranialStenosis,SAMMPRIS)试验[10]为起点,强化OMT预防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