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新闻学的主导理论
新闻学知识要点

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新闻: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
其前提是,议决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
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
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
(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1、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第一、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
第二、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李良荣新闻理论内容要点

绪论本章重点: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内容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一、定义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四、学习新闻学理论的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正确的改革。
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个和实践经验。
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奇特科学成果。
第一章新闻活动本章重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新闻事业(大众传媒)、广义新闻活动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3、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广义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而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美国传播学者M.E.麦库姆斯和D.L肖“议程设置”(the agenda-setting )理论•Agenda-setting: how to think what to think about•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1、假说的提出•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L.肖研究了1968年总统竞选情况,具体分析了当地报纸及晚间新闻,其目的是探讨媒介在总统竞选活动中对选民们判断什么是重要问题所起的作用,主要就公众对特殊问题的注意力和对重要问题的判断力进行测定。
•2、研究方法•(1)对选民进行抽样调查•(2)对8家传播媒介的同期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把内容分析与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比,发现媒介议题与选民议题非常一致,其相关系数在0.96以上。
•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1972在《舆论季刊》发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大众媒介具有一种突出报道什么问题就会引起大众特别重视什么问题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大众传播重要的社会效果之一。
大众传媒越是突出某个议题或某个事件就越会影响公众关心此议题或事件。
这就是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某些话题或争论的焦点,如果被大众媒介强调,它们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显著性也会随之增长”•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着眼于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
•2、议程设置功能揭示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三、“议程设置功能”概念发展•1、“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知觉模式(0/1效果)•显著性模式(0/1/2 效果)•优先顺序模式(0/1/2/n 效果)•2、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个人议题、谈话议题、公共议题•3、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四、受众属性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1、受众对各种议题的经验程度: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2、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3、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4、受众的阶层属性: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以及高层人士的影响较小。
新闻学概论知识框架

新闻学概论
绪论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二章新闻
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
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第七章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第九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第十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
第十二章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第十三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十四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第十五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
第十六章传媒业经营
第十七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十八章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
第十九章新闻工作者修养
第二十章中国的新闻改革。
传播学第十二章第四节——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第三,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第四,新闻框架作为媒体对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
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 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称为框架效 果。
媒介呈现和定义现实的活动具有特定倾向性,这些倾 向性来自于媒介的新闻立场、利益关系以及新闻生产 的特殊规律的制约。
主流媒体的导向性新闻框架对受众认识现实会产生重 大影响,但这种框架效果又不是绝对的,它只能经过 与受众框架的互动才能体现出来。
受众框架即受众个人接触和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认 知结构和诠释规则,这种结构和规则来自于受众过 去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既有的价值观和态度、行 为取向,并引导者受众个人处理新的信息。
传播效果研究的许多成果都表明,受众在大众传播 的信息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们对大众传播信 息的反应受到既有倾向、群体规范、社会关系网络、 选择性接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这些因素也是 受众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框架的功能
★
新闻框架具体有四种功能:提供问题定义、阐 释事件原因、提供道德评价、示意解决方案。
主流媒体占统治地位的新闻框架可以营造具 有某种特色的信息环境,进而引起人们对新 闻事件的特定反应。
。
受众框架
★
理论源流
★
E.戈夫曼在1974年《框架分析》中为框架下 了这样的定义。
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 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 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得框架,框架使 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 体信息。
框架具有预设性和发展性。
《新闻学概论》第十二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古登堡
英国都铎王朝星法院法令
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社的禁令中,最著
名、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都铎王朝于1586年 颁布的星法院法令,它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 年出版的范本。 该命令有9条,其核心条款是: 一切印刷商的印刷机必须经"皇家出版公司"批 准; 不准在伦敦市外任何地方从事印刷; 印刷商的学徒不得超过3人。
如何评价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的新闻自由
如何评价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自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
题。 从总体上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等的必然反映。 西方新闻自由实践在促进信息自由流通、监督政府、协调资 产阶级内部、调和社会冲突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在总体上适应了西方的 资本主义制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对西方国家的普通公民来说,他 们在法律上拥有新闻自由的权利,却缺乏实施新闻自由权利的 手段和条件。 就以出版自由来说,在西方各国,创办或收购一家媒体,都动辄 以上亿美元计算,甚至高达数百亿,除了财团,谁有如此巨大的 财力?于是,出版自由就沦为资本自由。这是西方新闻自由伪 善的一面。
米拉波
米拉波(Honoré-Gabriel Riqueti,count de Mirabeau,
1749-1791· 4· 2),法国政治家。 他放纵奢侈,早年多次被监禁。1776年他与女友私奔,落脚 阿姆斯特丹后靠写攻击法国旧制度的小册子谋生,名声鹊起。 1777年他被荷兰移交给法国,监禁到1780年,此间大量阅 读和写作。 他于1784-1785年居留伦敦,后于1786-1787年出使普鲁 士。 1789年他以第三等级代表的身份入选三级会议,尽管个人反 对三个等级联合开会,但他支持新建的国民会议的合法性, 并在其中成为核心人物。 1789年10月5日和6日之后,在拉马克的要求下,他向宫廷 献策,要求国王逃往外省首府,并着手君主立宪,但他的建 议被王后拒绝。1790年3月,他接受了国王的大笔秘密酬金, 此后与宫廷频繁通信直到去世,拉马克为中间人。 1791年2月他被选为国民会议的主席,4月2日病死,葬入先 贤祠。 1792年他与宫廷的通信被发现后,他的遗体又迁出了先贤祠。
16 《新闻理论》考试大纲

2019年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新闻理论》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新闻理论》课程是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设置目标:第一,让学生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第二,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的兴趣;第三,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新闻学与新闻工作的关系、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世界各国新闻学的主导理论;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世界各国新闻学的主导理论。
第一章新闻活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和理解什么是新闻活动,以及新闻活动发展的历史,掌握新闻活动产生的原因以及新闻活动的三种渠道。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新闻事业、新闻活动,“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新闻活动的三种渠道。
第二章新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新闻的两种定义、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的本源、新闻的五个构成要素、新闻的类别。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新闻的定义,报道的概念、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本源、新闻来源,新闻的五要素、软新闻、硬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掌握新闻与宣传异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掌握舆论的定义与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信息、宣传、舆论的定义。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宣传效益的决定因素;舆论的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掌握几种传播方式的特点,西方报纸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掌握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及定义;了解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历史。
新闻学概论教案(全)

新闻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新闻的定义与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的定义与特性掌握新闻的功能与作用认识新闻与信息、宣传、广告的区别1.2 教学内容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内涵与外延新闻的特性: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公正性新闻的功能:报道、传递、引导、监督、教育新闻与信息、宣传、广告的区别与联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定义、特性、功能及区别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案例,加深对新闻特性的理解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的功能与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的定义、特性及功能案例分析:评价新闻案例是否符合新闻特性小组讨论:评估新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新闻学概论教案(二)第二章:新闻传播与媒介2.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媒介的种类与特点认识新闻传播与媒介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传播过程、传播模式新闻媒介的种类: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介的特点:受众、覆盖范围、传播速度等新闻传播与媒介的关系:相互影响与制约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与新闻媒介的特点比较法:比较不同新闻媒介的优缺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传播案例,理解新闻媒介的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与新闻媒介的特点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新闻媒介的优缺点案例分析:分析新闻传播案例,理解新闻媒介的作用新闻学概论教案(三)第三章: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3.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学会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了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准备、提问、倾听、观察等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倒金字塔、叙述、议论等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相互依赖与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模拟采访:分组进行模拟采访练习写作训练:练习新闻写作,提高写作能力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模拟采访评价:评价模拟采访的技巧与效果新闻写作评价:评估新闻写作的质量和表达能力新闻学概论教案(四)第四章: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4.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学会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与要求了解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关系4.2 教学内容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与要求:逻辑性、针对性、准确性等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关系:相互联系与作用讲授法:讲解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技巧与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案例,加深理解写作训练:练习新闻评论写作,提高评论能力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案例分析评价:评价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案例的质量新闻评论写作评价:评估新闻评论的逻辑性、针对性及准确性新闻学概论教案(五)第五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5.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掌握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认识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5.2 教学内容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保密、隐私、避免偏见等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案例,加深理解讨论法新闻学概论教案(六)第六章:新闻报道与新闻体裁6.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了解新闻体裁的种类与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新闻体裁进行报道6.2 教学内容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动态报道、深度报道、批评报道等新闻体裁的种类: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新闻体裁的特点:格式、结构、语言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体裁的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报道案例,加深对新闻体裁的理解写作训练:练习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提高写作能力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体裁的特点案例分析评价:评价新闻报道案例的体裁选择与运用新闻写作评价:评估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新闻学概论教案(七)第七章:新闻摄影与视觉传播7.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掌握新闻摄影的技巧与方法认识视觉传播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客观性、美学性等新闻摄影的技巧与方法:构图、用光、拍摄角度等视觉传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图片的选择、布局、搭配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与技巧实践操作法:进行新闻摄影实践,提高拍摄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摄影案例,加深对视觉传播的理解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与技巧实践操作评价:评价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与效果案例分析评价:分析新闻摄影案例在视觉传播中的作用新闻学概论教案(八)第八章:新闻机构与新闻业8.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与组织结构掌握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认识新闻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挑战8.2 教学内容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演变新闻业的现状与挑战:竞争、商业化、伦理道德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比较法:比较不同新闻机构的特点与运作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业的发展案例,加深对现状与挑战的理解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新闻机构的特点与运作方式案例分析:分析新闻业的发展案例,理解现状与挑战新闻学概论教案(九)第九章: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9.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掌握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原则认识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关系9.2 教学内容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审查制度、版权保护、记者权益等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原则: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采访自由等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关系:相互制约与平衡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与新闻自由的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案例,加深理解讨论法:讨论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挑战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与新闻自由的原则案例分析评价:评价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案例处理讨论评估:评估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新闻学概论教案(十)第十章:新闻教育与新闻从业者10.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教育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性掌握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认识新闻业的发展与新闻教育的关联10.2 教学内容新闻教育的基本内容:新闻理论、新闻写作、新闻摄影等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技能等新闻业的发展与新闻教育的关联:培养新闻人才、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一)第十一章: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11.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新闻事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1.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新闻事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新闻事业在社会中的作用:监督、引导、教育、娱乐等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技术进步、市场竞争、伦理道德等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新闻事业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事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案例讨论法:讨论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新闻事业的作用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闻事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讨论评估:评估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二)第十二章:新闻与全球化12.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掌握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与影响认识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12.2 教学内容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跨越国界、多元化、传播迅速等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塑造国际形象、影响国际关系等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市场竞争、文化冲突、伦理道德等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及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在全球化中的影响案例讨论法:讨论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及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闻在全球化中的影响讨论评估:评估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三)第十三章:新闻业的发展趋势13.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认识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3.2 教学内容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等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拓宽了新闻来源等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等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及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媒体对新闻业影响的案例讨论法:讨论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及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媒体对新闻业影响的案例讨论评估:评估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闻学概论教案(十四)第十四章: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14.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实践的重要性掌握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认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14.2 教学内容新闻实践的重要性:培养新闻素养、提升新闻技能等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实践的重要性及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案例讨论法:讨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实践的重要性及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案例讨论评估:评估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五)第十五章:新闻事业的未来15.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掌握新闻事业的发展策略认识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15.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新闻事业的发展策略:创新、转型、拓展等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影响力、可持续性、社会责任等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案例讨论法: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新闻学概论》共有五个章节,分别是新闻的定义与功能、新闻传播与媒介、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新闻机构与新闻业、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新闻教育与新闻从业者、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新闻与全球化、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以及新闻事业的未来。
第十二章新闻学的主导理论

一、公共新闻学的兴起和内涵
兴起于20世纪
80年代后期的 美国新闻界。 最早提出“公 共新闻”理论 的是纽约大学 新闻系罗森教 授(Jay Rosen)
/pubzone/weblogs/pressthink/
公共新闻学中媒体的能动作用
对于是否存在积极的大众参与和讨论,
或社区是否正视遇到的问题之类的议题, 记者不应假装保持中立。 一旦公众达成共识以后,公共新闻就可 以积极倡导对某一问题的政策性解决方 案。
公共新闻学实践的局限
公共新闻学的实践都在美国县一级的小城镇,
没有扩展到大城市。 公共新闻学的实践都在城镇媒体主要是当地 报纸上展开。 公共新闻学实践的议题围绕着民生问题,直 接关系公众利益,很少涉及美国体制性问题。
平 衡
Detachment
伦理
Completeness
全面
客观
三、客观主义理论面临的冲击
早期客观主义理论所标谤的纯客观是不可能
做到的。主观性不可避免。 新闻业参与社会活动必须与社会上各种利益 集团发生关系。 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事实和新闻报道 并不是一回事。
新闻框架与新闻视角
新闻框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反映出记
三、社会责任论的影响及问题
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
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 在理论上修正了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许 多缺陷,较好地协调了公众、新闻媒介 和政府三者间的关系。
社会责任论的积极影响
为公众评价西方的新闻媒介建立了一个价值
体系。 西方各国的媒介先后依据社会责任论建构新 闻道德自律。 新闻媒介的煽情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机构的判案标准。 社会责任论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培训和新闻教 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了西方新闻从业人员。
现代新闻学的主流理论从社会责任论到新闻价值链

现代新闻学的主流理论从社会责任论到新闻价值链现代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演进和发展,其理论体系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从社会责任论到新闻价值链,这一演变脉络体现了现代新闻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这一主流理论进行探讨。
一、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闻学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媒体应当为社会整体利益服务,保持对社会的责任感。
按照社会责任论的理念,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新闻客观性原则,真实、准确地报道事件,不夸大其词,不夸大矛盾,力求公正、客观。
此外,社会责任论主张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为社会民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因此,新闻机构不仅仅是信息发布的平台,更应该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和守护者。
这一理论的出现促使新闻学者和从业者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努力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社会责任论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限制。
一方面,一些媒体受到政府、商业利益等方面的影响,无法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另一方面,社会责任论对新闻机构给予了过高的期望,要求它们兼顾所有利益,却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因此,社会责任论被逐渐挑战,新闻界开始寻求更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理论框架。
二、新闻价值链新闻价值链是一种在21世纪初出现的新闻学理论,它通过分析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探讨新闻如何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新闻价值链理论认为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发布信息,更是利用信息创造价值、传播知识和影响社会。
根据新闻价值链的理论,新闻报道需要具备多个环节的价值:从信息的采集、加工到传播、利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例如,在信息采集环节,新闻机构需要利用专业人员和科学方法收集、核实信息,提供准确、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在传播环节,新闻机构需要寻求适宜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将信息精准地传递给受众;在利用环节,新闻机构需要通过深度报道、解读等方式提供对事件的分析和理解,帮助受众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二章 新闻传播环境【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新闻传播环境1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1.新闻传播的内环境(1)个媒体环境个媒体(内)环境,是指把一个具体的媒体机构或组织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由其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整体氛围。
硬环境、软环境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共同构筑着个媒体的新闻传播环境。
①硬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那些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
硬环境要素一般包括媒体所处的地理环境、区域位置、办公硬件设施、物理工作场所、实际收入、福利待遇等。
硬环境可见可触。
②软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那些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
软环境要素一般包括媒体自身的管理水平、上下左右的信息沟通与和谐程度、整体的工作态度与精神面貌等。
软环境可感可觉。
(2)媒体环境①定义作为内环境的媒体环境,是指媒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环境,即由新闻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与制衡所形成的一种结构体系。
②媒体内环境的构筑a.媒体环境的主体是所有的新闻媒体就当前新闻业的实际情况而言,媒体环境主体主要有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新闻杂志社、通讯社等。
b.媒体环境是由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构筑的新闻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圈层的媒体环境结构:第一,由媒介形态相同的媒体相互作用构筑的媒体环境圈层。
第二,由所有新闻媒体,或者由不同媒介形态类别的媒体之间相互作用构筑的媒体环境圈层。
新闻媒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常态关系: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
c.媒体环境处于动态的平衡中媒体环境永远是由所有媒体通过共生、竞争关系建构的动态环境,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相对优良的媒体环境中,媒体间的关系是:所有媒体适得其所,基本处于良性共生与竞争之中。
第一,适得其所,理论上的理想状态是让处于媒体环境中的所有媒体都能较好地发挥它能够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二,良性共生与竞争关系,是让所有媒体能够比较合理地共享社会大系统提供的新闻传播资源,能够比较合理地共享媒体生态创造的各种营养。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十二章消息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十二章消息写作以下是一份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十二章“消息写作”的大纲和相关内容的概述。
一、大纲1. 消息写作概述消息的定义和特点消息的类型和结构2. 消息写作技巧选取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使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3. 常见消息题材的写作要点事件消息的写作要点人物消息的写作要点会议消息的写作要点科技消息的写作要点4. 消息写作实践与案例分析学生练习写消息案例分析:优秀消息作品赏析5. 总结与思考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总结对未来学习和实践的思考与展望二、内容概述1. 消息写作概述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体裁,用于快速、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
消息具有简明扼要、客观真实、时效性强等特点。
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不同类型的消息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结构特点。
2. 消息写作技巧在写作消息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使消息具有新意和吸引力。
其次,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地表达信息,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此外,使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可以使消息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要注意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事实。
3. 常见消息题材的写作要点不同类型的消息题材有不同的写作要点。
事件消息要注重事件的突发性和重要性,人物消息要突出人物的特色和成就,会议消息要关注会议的重要议题和结果,科技消息要解释科技进展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同时,需要注意不同题材的消息在语言风格和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2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2章第十二章新闻选择本章重点:l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是对事实的选择。
采写编评都与新闻的选择密不可分。
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判断事实价值的本领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l 新闻选择的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1、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选择的事实要真实和新鲜。
淘汰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共同兴趣指新闻要反映公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①时新性②重要性③新奇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素质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
3、宣传价值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素质内容包括:①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②针对性③普遍性④典型性⑤时宜性4、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不许公开传播。
l 新闻选择的过程回馈②DA B C1 E F G HC2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新闻学概论 华工考研笔记

新闻学概论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新闻学主导型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从业人员观念的一个决定性理论主张。
目前,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现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
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主要观点是:1.报刊独立自由,不受政府干涉。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面临的是深刻的危机,这个危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则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社会责任论: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
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旧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某些修正、修补,或者说社会责任论是嫁接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树杈上的新枝而已。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1.“对每日的事件予以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新闻必须真实、全面。
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
新闻要作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报刊的不负责任而又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
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
第十二章 中国新闻工作的原则

1、为什么说满足群众需要是新闻事业的规律之一? 为什么说满足群众需要是新闻事业的规律之一? 2、何谓全党办报?何谓群众办报? 何谓全党办报?何谓群众办报? 3、如何评价媒介的媚俗现象? 如何评价媒介的媚俗现象?
内容提示
1、毛泽东提出的舆论监督三原则是什么? 毛泽东提出的舆论监督三原则是什么? 2、舆论监督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舆论监督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3、请分析舆论监督的现状。 请分析舆论监督的现状。 4、如何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同保证新闻报道的社 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思考与讨论
新闻炒作对新闻真实性的威胁与危害
第二节 新闻的指导性
新闻指导性的含义: 新闻指导性的含义: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 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 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 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新闻指导性始终是道义上思想上的影响, 新闻指导性始终是道义上思想上的影响, 决不能把新闻指导性当作指挥权。 决不能把新闻指导性当作指挥权。新闻媒 介从来不能对受众指挥画脚, 介从来不能对受众指挥画脚,指挥受众 必须”如此, 应该”如何。 “必须”如此,“应该”如何。
内容提示
第一节 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 含义 1、要求做到事实真实(细节真实), 即每一个具 要求做到事实真实(细节真实), 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 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 有据,包括: 有据,包括: (1)新闻报道中相关的新闻事件的主要新闻要素, 新闻报道中相关的新闻事件的主要新闻要素, 五个W 要确凿可靠。 即“五个W”要确凿可靠。 (2)不仅要素完全真实,而且对要素的细节描绘, 不仅要素完全真实,而且对要素的细节描绘, 也要有根有据。不允许有丝毫“合理想象” 也要有根有据。不允许有丝毫“合理想象”。 (3)引用的一切资料,要求有可靠的来源。 引用的一切资料,要求有可靠的来源。
《新闻学概论》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2、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其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务、服从、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
3、党报理论:党报理论最早起源与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
第二章:新闻活动1、新闻活动: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们传播和获取新闻的活动。
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第三章:新闻1、新闻:新闻有两种并行不悖的定义: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了新闻的形式是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了新闻的实质是信息。
2、新闻本源:新闻本源指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客观依据。
这一概念最早由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并对这一概念做了唯物主义论述,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
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进行能动的反映。
3、`4、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
一般包括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新闻事件的经过,即5W1H。
5、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突然爆发的战争等。
突发性新闻通常有明确的发生时间6、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型理论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型理论1.集权主义理论1)古希腊、柏拉图“贵族哲人传播权力论”2)传播权力论:传播者与被传播者是对立两极,其中必有一小部分作为权力主体,其他大部分是无条件服从的传播对象。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产生背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中诞生的。
内容:①主要是为了维护、确立、发展新闻自由,它探讨的是新闻自由与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关系。
②xx:报刊是行政、司法、立法之外的国家第四实力或第四种权力。
(一种制度性权力和工具性权力。
)③xx:约翰·弥尔顿:“意见自由市场”理论。
“意见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
3.社会责任论内容:①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义务和责任的。
②社会责任论认为,自由理论所主张的自由,实际上只是报刊媒介的自由,而不是公众的自由,在实际中,报刊反而损害公众的自由,应当明确提出公众自由高于媒介自由。
③社会责任论提出,“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反对“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认为这是消极的自由。
主张对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是积极的自由。
新闻的基本知识1.新闻的两种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表达新闻的形式)2)新闻史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表达新闻的实质)2.新闻的实质:①新闻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类有接受信息的欲望和要求,尤其是接受最新信息的欲望和要求。
新闻就是为满足这种欲望和要求而产生的。
3.新闻的基本特征①真实性(第一性)②xx性③公开性(媒体的传播特点:无定向)4.新闻的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如何理解新闻的本源是事实?1.事实是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
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事实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
3.新闻是事实派生的,被事实决定,是第二性的。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A.新闻与信息1.信息的定义:按照哲学和现代物理学的解释,信息就是所有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十二章新新闻主义

第十二章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第一节新新闻主义产生的背景及经过定义:是一种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的刻画细节的新闻报道形式。
新新闻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
背景:20年代客观主义理论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新闻从业人员对客观主义理论产生普遍怀疑;公关业兴起;解释性报道在新闻媒介中地位的确认,动摇了客观主义的根基。
新新闻主义的发展过程:产生:新新闻主义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是美国社会的“反叛时代”,新闻报道传统的客观性手法,已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深刻变化,因此,社会对新闻业的新需求激起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反应,一种借用注重细节、心理描写的方式,深入现场采访并在新闻作品中加入人物主观感受和感情生活的写作风潮应运而生。
发展:1、新新闻主义发展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文坛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狂飙,并以此为发端,致使纪实文学浪潮席卷文坛。
2、代表人物有:诺曼.梅勒,杜鲁门.卡波特,汤姆.沃尔夫等。
其代表作发表在刊物《纽约》、《村声》、《滚石》、《老爷》等杂志。
衰落:20世纪70年代初,新新闻主义逐渐隐退,传统的新闻主义报道又在新闻界占主导地位。
但新新闻主义还应用于一些杂志的写作和一些戏剧性事件的报道中。
注意:新新闻主义为发端的纪实文学狂潮对美国的报刊产生了巨大影响,60年代,写实文学作品占了美国杂志的三分之二,因此,60年代是新新闻主义的黄金时代。
第二节:新新闻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理论依据新新闻主义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与传统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主要理论、写作技巧、语言形式都与传统新闻报道截然相反。
主要特点:1、记者和他的报道对象,人物或事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传统新闻——无偏见的冷静的旁观者新新闻主义——尽情地、毫不避讳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2、报道大量采用小说技法,形式和风格大都从小说演变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客观主义理论的内涵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
现实。 在新闻报道中将事实和意见分离。 实现客观地反映现实的基本条件是 事实和意见应该而且可以完全分离。
Charles L. Overby新闻公正性公式
A+B+C+D+E=F
公正
Balance
Accuracy
准 确
Fairness Ethics
者的偏见。 在某种程度上,新闻框架是观念框架、 意识形态框架和知识框架的翻版。 客观现实、媒介现实、受众现实
框架理论的起源可追溯自社会学家对现
实的解释以及认知心理学家有关模式的 理论。深受“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的影响。 戈夫曼把框架定义为“一种情景定义, 它是根据支配事件——至少是社会事件 的组织原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主观投入 做出的。”
新闻自由从理论探索转向制度化的实践 探索。 杰弗逊——宁要一个没有政府的报纸, 不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推动了自由 主义报刊体制的确立。
二、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要义
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第四种权力) “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是基本原则。 对事实的信念。
哲学原理的发展:
17世纪欧洲早期思想家提出的关于人的理性、
人的权利、国家性质和作用等学说。 约翰·弥尔顿1644年《论出版自由》。 约翰·洛克从自然权利说出发论证了“天赋 人权”的原则。 孟德斯鸠从三权分立原则出发阐述了言论自 由的重要性。
实践探索
从18世纪开始,新闻业不断发展,西方
背景
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逐步形成了报业所
有权的集中和“一城一报”的局面,导致自 由而公平竞争的公开市场遭到破坏,报刊垄 断严重。 读者的低级趣味和鉴别力不足使黄色报刊泛 滥,维护公益而负责的报刊失去竞争力。
1942年亨利·鲁斯提议对报刊自由现状和前
景进行调查分析。 1943年,以罗伯特·哈钦斯为主席成立了报 刊自由委员会(哈钦斯委员会)进行调查。 1946年,提出报告——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 1956年,施拉姆等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 作了详尽阐述,成为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的主导性理论。
Philip Meyer
菲利普·迈耶的界定
对重新树立公共意识的一种期望。 更长时间的注意力的保持。 解析引导我们生活的社会系统的愿望。
对中间部分的更多关注和少走极端。
有关政治争论的报道应重视内容,而不
是技巧。 培养公众思考能力的一种愿望。
公共新闻学要解答Βιβλιοθήκη 核心问题 我们为什么做新闻? 不是:新闻应该反映什么?
6.大众叙事框架
新闻构建的地缘中心性 和民族中心性
四、追求和接近客观性原则
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客观性原则和客观
报道手法的有效性和广泛适应性。 一种理想 一种职业道德 一种工作态度 一种思维方法
第四节 公共新闻学
Public Journalism Civic Journalism
一、公共新闻学的兴起和内涵
兴起于20世纪
80年代后期的 美国新闻界。 最早提出“公 共新闻”理论 的是纽约大学 新闻系罗森教 授(Jay Rosen)
/pubzone/weblogs/pressthink/
第十二章 新闻学的主导性理论
第一节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资本主义国家
最早形成的一种新闻理论系统。是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国家 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直接的现实基础: 16世纪资产阶级报刊反对封建专制斗
争。资产阶级报刊的先驱者为争取报 刊自由而斗争并呼唤着新闻理论的创 立。
公共新闻学的两大盲区
动摇了客观性原则 低估了社区共识的复杂性
三、公共新闻学的实践和困惑
公共新闻学理论是对媒介社会责任的新
思考。 1993年《夏洛特观察者》日报的实践 1996年《圣保罗先锋报》的“更安全城 市”计划 最大困惑: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相 矛盾
三、社会责任论的影响及问题
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
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 在理论上修正了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许 多缺陷,较好地协调了公众、新闻媒介 和政府三者间的关系。
社会责任论的积极影响
为公众评价西方的新闻媒介建立了一个价值
体系。 西方各国的媒介先后依据社会责任论建构新 闻道德自律。 新闻媒介的煽情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机构的判案标准。 社会责任论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培训和新闻教 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了西方新闻从业人员。
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现实困惑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一开始就带有片面
性和空想成分。绝对自由化使新闻界陷 于混乱。 资本取代行政控制了报刊 煽情新闻泛滥 自由竞争被垄断取代,垄断扼杀意见自 由市场
第二节 社会责任论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一、社会责任论的提出
平 衡
Detachment
伦理
Completeness
全面
客观
三、客观主义理论面临的冲击
早期客观主义理论所标谤的纯客观是不可能
做到的。主观性不可避免。 新闻业参与社会活动必须与社会上各种利益 集团发生关系。 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事实和新闻报道 并不是一回事。
新闻框架与新闻视角
新闻框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反映出记
评价
社会责任论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修
正。 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 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 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 大众的对立。
第三节 客观主义理论
Objectivism
客观主义理论的两个层次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报道
一、客观主义理论的产生
客观主义理论反映了人们对“事实”的推崇
与极端信赖。 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 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迫切。 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和科学的经验主义思想 启发了记者注重客观叙述与实证分析。 不偏不倚,客观中立的报道手法是最佳手段, 也是新闻业保护自身的有效方法。
西方客观性理念发展轨迹
理瑞 论士 框学 架者 魏 斯 特 斯 托 的 客 观 性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所带来的新闻自由绝对化
导致的危险具体表现: 新闻媒介迅速扩展,为成影响国家稳定和准 权力中心。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政府不得干预媒 介,而媒介有监督政府的权利。 新闻媒介对自由的滥用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
二、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
新闻报道的真实、全面、理智
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现实)信息”
而是:新闻为的是什么?
新闻与健全社会民主生活的关系
公共新闻学的核心概念:公共利益 和民主
协商民主理论与公共新闻学
传媒通过议题设置和提供公共论坛实践协商民主与公共新闻学的具体过程
二、公共新闻学的理论冲击
美国新闻学的四种理论模式:
鼓吹模式
托管人模式
市场模式
公共新闻模式
公共新闻学中媒体的能动作用
对于是否存在积极的大众参与和讨论,
或社区是否正视遇到的问题之类的议题, 记者不应假装保持中立。 一旦公众达成共识以后,公共新闻就可 以积极倡导对某一问题的政策性解决方 案。
公共新闻学实践的局限
公共新闻学的实践都在美国县一级的小城镇,
没有扩展到大城市。 公共新闻学的实践都在城镇媒体主要是当地 报纸上展开。 公共新闻学实践的议题围绕着民生问题,直 接关系公众利益,很少涉及美国体制性问题。
国际上有关发生在中国的各项新闻事件的报
道如果分别从政府、当事人、旁观者、赞成 者、提倡者、反对者、受益者、受害者等各 个视点来叙述,会产生不同的新闻框架。
媒体多元条件下的多元新闻框架
1.政策叙事框架 2.商业叙事框架
3.戏剧叙事框架
4.民族主义叙事框架
5.全球化叙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