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活动课的教学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优秀的教学设计(集锦16篇)
语文综合理论活动课优秀的教学设计〔集锦16篇〕篇1:语文综合理论活动课教学设计活动目的:语文教育的天地是广阔的,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拓展语文教育新天地,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去理论、去探究,在理论和探究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才能、创新才能和参与意识。
一、情感目的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理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
2、通过参与此次理论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尽到环境保护的义务。
二、才能目的1、培养学生观察才能,比拟分析^p 才能和理解思维才能等。
2、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纯熟应用,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和,掌握多渠道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才能。
三、认知目的1、在小组合作中开展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实现资共享,使双方到达共赢。
活动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照片、数据、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一、导语主持人: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展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搜集起来发电。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回忆前一段时间,我们对校园扔垃圾情况进展了调查,下面请大家说说你们小组采取了怎样的调查方法?〔一〕各小组成员在班上互相交流。
〔二〕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同学们分小组采取了多种方式,有的在书海中尽情遨游;有的到网上尽情冲浪;有的到校园里实地拍照、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发放调查问卷,到同学老师们中搜集数据.........这些方法都被同学们所利用起来。
这节课,我们就请各小组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二、小组汇报〔一〕摄影小组汇报侦察员向大家展示并交流:〔1〕展示在学校老师办公室垃圾箱内拍到的大量饮料瓶,及在校园垃圾箱边分时间段拍摄的残存食物的照片,并谈谈自己的想法;〔2〕展示在学校垃圾箱里发现的大量废纸〔即作业本纸〕及自己的感想。
浅谈初中语文活动课“动"的理解与实践教学
课 堂 内 外 2 0 1 3 年4 月 第4 期( 下) 2 0 1 3 , A p i r l . N o . 4 ( u n d e r
改变 了过去单 凋死板 的课 堂教学方式 ; 让 多媒体技术 与语文课堂教 学环节有 机 结合 , 生 动有趣的教 学形式激发 了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从而提 高了课堂教 学效果 。 例如 , 教学 《 黄 山》 一课时 , 为 了让学 生真实 地感 受黄 山的美景 。教师 可以 寻找 些 黄山的 图片 , 再 配上适合 的背影音乐 , 制 作成 幻灯 片 , 从而 让学 生真 实 、 生 动地感 受黄 山的美。通过 多媒体技术 不仅可 以感染 学生 , 更重要 的是 可以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让学生喜欢语文学
习, 爱上语 文 , 这样 就激发 了学生的学 生情趣和学 习兴趣。 5 创设 悬念引发 课堂气氛 。 由于长期受应 试教育 的影响 , 一些教师 不愿 活跃 课堂气 氛 , 也 不知 怎样 活 跃课堂 气氛 , 惟恐一发 而不可收 , 形成 了灌 输式 的教 育 , 学生 在听话 的听教师讲 课, 整节课下来 , 教 师讲得多 , 学生说 得少 。课堂 上教 师在 唱独 角戏 , 下 面的学 生静如 一潭 死水 , 被动地 接受知识 , 缺少 师生互 动 , 课 堂气氛 沉 闷 , 导致 了教 与 学被割裂 开 , 处于对立 面, 教学 效果可想 而知。因此 , 教师必 须改变这种 传统 的 教育观念 , 建立 活跃的课 堂气氛 , 让学生 做学 习的 主人 。教 师 可以设 置一 些有 趣的, 带有挑 战意味的 , 悬念式 的情 境 , 调动学 生 的参 与积极 性 , 让课 堂气 氛活 泼起来 。学 生在悬念 下产生认 知矛盾 , 对 疑问有 了探 究的欲望 , 自觉地 去思 考 , 分 析问题和解 决 问题 。教师让学 生大胆发 言 , 组织讨 论学 习, 课堂气氛 活跃 , 激 发 了学生 的思维 , 碰撞 出灵感 的火花 。 6 要提高教师 本身 的教 学艺术 。 教学艺术 是教师达 到最佳教学效 果 的方法 、 技 巧和 创造 能力 的综合 表现 , 它 主要表现在 教师对教学 过程 的把握 和教 学方 法 的运用上 。在影 响语 文课 堂 气 氛的诸因素 中 , 教 师的教学艺 术是一个 重要 因素 , 教 师首先 应从 教育 思想 和 教 育方法放手 , 应积极 培养和保 护学生 的好奇 心 、 探索欲 。“ 学 起 于思 , 思源 于 疑。 ” 鼓励 学生独立 思考 , 大胆质 疑 。同 时 , 教 师 要善 于用 自己的 态度 、 语 言 和 技巧创 设一种宽 松 、 和谐 和进取 的课堂气氛 , 使学生 思维处于高 度活跃状 态 , 此 时, 教师也 不需担心教 学效果如何 。 在 语文教学 活动中 , 教师要 给学生创设 一个 好学 上进 、 互 助互 爱的集 体气 氛 。创 设课堂气 氛的方式 、 途 径多 种 多样 , 教 师要 结合 语 文学 科特 点 、 教 学对 象、 教学环境 等因素 , 灵活地采 取适合 的教学模 式 , 提 高教 学效率 , 创 设 良好 的 课堂气 氛。
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作者:程秋茹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第9期文/程秋茹中学语文活动课指的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一门语文课程。
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它是以“开发个体内在创造潜能”为目标的课程,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载体。
因此,语文活动课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那么,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有何作用?笔者认为:一、有助于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决不是简单的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
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
正如陈钟梁先生在与青年教师的一次谈话所中说:“现代课程论力求把理论框架放在一个三角形上,三角形的一个中心为人的素质。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语文才可以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设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
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堂好的语文活动课,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语文能力的实现和锻炼,甚至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
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具有开放性的,决不是仅于与语文科内。
如一次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在改编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表演中更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一定形体表现能力。
二、有助于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和系统化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需要有较高的认识能力、阅读能力,广阔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完成。
语文活动课决不是教师的讲解课,而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的操作。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进行浅谈。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往往对此不太感兴趣。
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生从枯燥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然后开展读后感的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收获。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综合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比如可以设计模拟实景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角色,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演绎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任务较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一个学习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综合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艺术素养等。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实践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绘画创作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
课程教育研究 综合理论·248·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刘亚云(吉林省柳河县凉水中学 135300)【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48-0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可谓是促进教师授课与学生受教良好互动的最佳切入点。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介入,不但可以转变学生对语文枯燥学习的陈旧观念,还重新燃起了对语文学习和探究的激情,让整个语文学习充满艺术气息。
注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提升,不仅能让教学技术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还能丰富教学元素的新颖化和多元化,让语文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育人之材”。
真正褪去应试教育封闭化、模式化、死板化的教学硬壳,最终让语文课堂的感染力来融化大家,让学生真正能够体会到独立思考、亲身历练以及释放本性小宇宙的那份炽热之情。
本文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艺术的引入、探究、展现和升华进行自我观念的探讨和分析。
一、注重导入艺术情境艺术的导入让语言、事物、环境、氛围等一系列的课堂元素发生了质地的变化,换而言之,即教师用一种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的开展,从而让学生在情境环节的推动下顺理成章的爱上语文课堂并积极的投身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进行《山中访友》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可预先搜罗一些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视频,并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在课堂上进行音乐风光的播放,让学生们被天然美的大自然气息所吸引,进而老师可进行《山中访友》一文的导入,让学生们和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访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等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意境美。
通过这样的艺术情境导入法,一方面通过视频情境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和见闻,激发了学生们对自然景色艺术气息的探究,另一方面,还为课堂美文教学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浅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浅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温儒敏教授指出,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其课程内容目标线索清晰,各个年级单元教学要点清楚,教学梯度分明。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呢?一、什么是语文要素从字面上来看,“语文要素”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必要元素。
从内容来看:字、词、句、篇中包含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书写、阅读、写作、审美和口语交际等丰富的语文能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二、“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本单元要掌握的“语文要素”,这大大解决了我们一线老师面对教材到底要教什么和学生具体学什么的难题。
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老师如何保障“语文要素”有效实施?学生又如何掌握各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活动该如何开展?“语文要素”是贯穿部编教材的主线。
本文以统编语文五年级语文为例,谈谈我对“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实中的看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这是小学阶段首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就可以减轻其畏难情绪,让阅读变得容易些。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先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学起,再到原装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编排顺序。
文本除了《草船借箭》是根据原著相关内容改写的以外,其他三篇都是原著节选,有些语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我们老师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古典名著中的一些难理解的语句,只要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大概猜出意思即可,不需要细究,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所有的语句。
对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文学价值等,在这一阶段也不要作深入解读。
能读下去是就行,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景阳冈》课后的“资料袋”提供了原著的相关介绍。
老师就可让学生借助资料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走近古典名著,感受它们的魅力所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的这项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之光,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讓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因为要想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相应的课堂情景,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创建情景的主要方法。
一、巧设问题,渲染情境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动,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生动鲜明的教学情景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比如在教《绿色蝈蝈》一文时,课前我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法布尔”。
(1)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了解法布尔的生活经历吗?(3)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这样的巧妙设计,使作家作品的介绍,变老师讲为学生主动的接近、了解。
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的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课堂上,有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有的从〈〈昆虫记〉〉谈起,赞叹法布尔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敬畏他视昆虫为生命的崇高品格——主动探究,使同学们从心里热爱、敬佩着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激发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巧设导语,创设情景好的导语往往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愉快的融入课堂学习。
浅谈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浅谈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浅谈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金家河小学曾海娥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变得焕然一新,原先落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就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课改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时难免出现一定问题,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发现的几个问题谈谈几点解决略策。
一、摈弃华而不实的教学作风,还课堂真实面目。
存在问题: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种浮华的风气,有的为了体现新理念而丢掉好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有的为了突出某一个维度的目标忽视了另外维度的目标,如不该用课件的地方用了,不该带的画面带了,不该有的声音有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思维;有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思维的打开都没得到保证;有的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让学生书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为了体现合作,让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把合作当作了一个教学环节来用等等。
解决策略:应该去掉课堂教学中的浮华,把真实的课堂呈现给学生。
到底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从下面课堂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借鉴。
李老师被临时通知开课,?教的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快乐的节日》,在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老师便神秘地说:同学们,你知道吗?这首诗还是一首歌呢,等会儿我们一起唱,不过要先过关,先过生词关,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到了学习生词的活动中。
当她感觉学生没有读出文中感情时,调皮地说:“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试试能不能赶上他们。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歌词,课上她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表演,老师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朋友、伙伴。
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设计了“小火车开起来”的游戏,为了要全体学生参与,老师说:“如果你认为这个同学读得对,你就跟着读”,把学生注意力引读音上,学生一直在无形的鼓励下进行。
整节课上老师没有过多的花样,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客观实际,尽力地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训练。
浅谈怎样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浅谈怎样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此,将结合实际情况,浅谈一下怎样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一、因材施教,让学生参与感更强在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时,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参与感更强。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而且老师还可以分别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文水平。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注重创新,让实践活动更富有趣味性在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时,要注重创新,让实践活动更富有趣味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性教学等,来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好地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时,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让学生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课外知识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更愿意在语文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四、注重实效,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五、注重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在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时,要注重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还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中得到锻炼。
这样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受到重视,也能够激发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作用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语文活动课日益显示它的勃勃生机。
然而也由于课程新颖,没有依托,缺乏样榜,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
语文活动课能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在实践中发挥优势,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没有切实的帮助。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活动课结合,发挥其作用呢?笔者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以教材为依托,精心组织语文活动课,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语文教学。
倡导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中学生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语文教学中,把活动课付诸于教学实践中,把一些单调的枯燥的知识传授转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课,化单调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显,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增长知识。
在教学生修改病句时,以前的做法是向学生传授病句的种类及修改的方法,可收效甚微。
为此,我改换了方法,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修改,每组选出“主诊医生”和“护士”,四组以各种形式竞赛,有小组必诊、小组抢修、小组联合会诊等形式,看哪一组诊得准、断得快、疗效高,在整个活动中,各小组表现得很活跃,学生们兴趣大、主动性强,这样一节课学生总共学了八种类型的语病,不但掌握了分析语病的方法,还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
这一活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实践活动引入课堂,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活力,充满了生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鼓励了学生跃跃欲试、“敢”字当头的创新意识。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有关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整体素质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得到了提高。
通过改变让学生发现语文的乐趣,这也是为下一步教学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二、适当补充,加深理解利用活动课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任何事物都不会独立存在,它必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教师有意无意将“活动课”移植到课文教学中,进行适当补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课内外相配合的原则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课内外相配合的原则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学中只靠课内的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课内教学只是引子,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只有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迁移到课外,使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中将课内外教学相配合。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课内外相配合的原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课内语文教学指导课外语言活动。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如要充分发挥课内学习的指导任务,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从语文知识的传授来看,必须做到不仅要教给学生有有关的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要掌握它们变化的规律,获得要领,重视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帮助学生获得闻一知十的能力。
要帮助学生将其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有益于学习的正迁移,也就是可以指导课外语文活动了。
从语文能力的训练来看,必须做到课内示范课外实践,课内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习惯和自觉能力。
比如词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词语的含义,而且要教给他们迅速捕捉关键词语及学会解词的方法;句段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句段分析的方法,培养他们抓住句子主干,理出复句层次的能力,摘出重点句段的能力;篇章教学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解题,理清结构,迅速而准确地概括全篇。
这些能力的训练最终目的还是指导课外语文活动,是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低年段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当堂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圈定或者学生自选字词说话、写话。
起初,学生可以模仿课文中该字、词所在的句子,教师逐步鼓励、引导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解除教师以三年级为作文训练起始阶段的思维定势。
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依然该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去练习。
既巩固字词,又练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其次,课外语言活动要配合课内语文教学。
课外语文活动从语文的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来看,它是课内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与继续,扩展与延伸。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浅析,以期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听力方面,可以通过朗读、听力训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在口语方面,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和能力。
在阅读方面,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外阅读、导读、阅读理解题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写作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作小品文、写作日记等,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进行创意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注重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这些信息来设计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比如,如果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可以通过朗诵、赏析等方式来教授古诗词知识;如果学生对小说阅读感兴趣,可以通过导读和阅读指导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来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
比如,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可以组织手工制作、实验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喜欢合作学习的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让他们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以小学高段教学内容为例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以小学高段教学内容为例发表时间:2020-12-08T13:24:27.39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作者:徐树玲[导读] 语文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徐树玲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黎溪镇中厂小学 615100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更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其人文素养,初步建立道德观念,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数学与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任。
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掣肘于诸多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而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推进,且收效甚微。
那么,身为一名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更加优质的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知识点琐碎,不易形成知识体系的基本特点,同时,在语文的教学内容中,有着大量需要学生记忆与背诵的部分。
受此影响,学生不愿意在课堂当中投入充足的精力与充沛的感情,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效率较低。
鉴于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插入动画视频、创设教学情境两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语文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同时,在课前,教师也需要做好准备,提升课堂的质量,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在课堂中接受教育。
一、结合动画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
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让他们长时间安坐于教室内,注意力集中的听教师授课非常困难。
同时,小学生对各种各样的动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非常强烈的心理需求。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经验交流170作者简介:常晓琴(1982— ),女,汉族,甘肃陇西人。
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 教学,仁者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 导的—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 果。
然而,在现实中用心观察我们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有效教学”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少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呢?下面就谈谈本人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拙见。
一、聚焦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在于逻辑思维形成,借助学习将思维有效地迁移转化的能力。
所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健全学生个体发展和日常行为管理,并以注重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为主,简化知识的领导地位,确保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能够突出学生的探索能力,改变教师在教学上的禁锢思维,能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到台下融入到学生中,陪伴着学生一起去学习领悟新知识。
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古诗《山行》时,这首诗的诗人杜牧是为了感叹深秋中的山林美景而作的诗。
教师教学时先板书这首七言诗,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几幅深秋季节的山林美景,询问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到了什么,再借用图片来讲解诗句诗意,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更好地领悟诗词意境。
在课后背诵古诗时学生会想起课堂上老师展示的图片,结合诗词大意背起来也会比以往轻松许多。
如果学生在学习或者背诵时,生搬硬套,学习成效不见得会有所提升,时间长了反倒会对背诵有抵触心理。
可当我们以本着培养核心素养为主开展教学时,学生也沉浸在寓教于乐的快乐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聚焦核心素养,完善教学组织(一)给出命题,自设情景,给予创想空间在新一轮课改之后,课本教材的结构也有了巨大变化,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提高学生素养能力为目的,重新架构出一套符合教师新式教学组织的教材,有了教材做辅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跟随老师学习,课后自主复习,这都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准的。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欢迎大家参考!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1一、徜徉品味法"徜徉品味"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营造的情境中细细品味。
例如,对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精彩的细节,可采取联想、想象重现情境,以推敲品味的方法来感知它鲜活的表现力,理解它对形象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
精彩的细节是以精确的语言为载体的,因此,品味细节描写的语言不仅可以获得语言方面的审美感受,还可以深入地认识作者所塑造的"形象"。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道:"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枝小小的蜡烛!"这里的一个"敢"字就值得细细琢磨:小姑娘究竟是"敢"还是"不敢"?为什么她一整天都不敢抽出一根火柴来为自己暖和一下?为什么这时候居然"敢"了?再如"终于"用在这里极有分量。
抽一根火柴本是毫不费力的事,为什么,那么艰难,要用上"终于"?还有,一根火柴热量很少,光亮很小,安徒生怎么说"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通过这些词句的推敲,我们的心就能跟作者慢慢融合,就可以真切感受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以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
二、想象再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揣摩诗中人物活动的场景、人物行为、人物情感。
浅谈语文教学的几个过程
浅谈语文教学的几个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了课前导入、知识讲授、练习运用和课后总结等环节。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语文教学的过程。
首先是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为了唤起学生对于新课内容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利用课件、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概括性的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要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是知识讲授。
知识讲授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来。
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更加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然后是练习运用。
练习运用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改错等,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练习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纠正并提高。
最后是课后总结。
通过课后总结,学生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记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总结知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后总结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来了解自己的教学质量,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有其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让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活动课的教学
语文活动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区别。
一、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
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
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
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二、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
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
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
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
也有信心啦。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
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
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
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
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
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
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
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
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
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