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雾化吸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护士必知,雾化吸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雾化吸入,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对其治疗中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也是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过敏反应(一)临床表现1、呼吸道症状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喘息症状加重。
2、全身症状过敏性红斑,可伴有寒战,较少出现过敏性休克。
(二)预防措施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雾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三)处理措施1、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立即终止雾化吸入。
2、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3、密切观察生命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
二、感染(一)临床表现1、肺部感染不同程度高热、肺部啰音、肺部X线片见炎症改变、痰细菌培养阳性等。
2、口腔感染多为真菌感染,舌头或口腔内壁可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患者自觉疼痛,拒绝进食。
(二)预防措施1、雾化治疗结束后,清洗雾化罐、口含觜及通道,再用500PPM的含氧消毒液侵泡消毒,再洗净、晾干备用。
2、使用一次性口含嘴;氧气雾化治疗时,雾化器专人专用,用后清洗。
(三)处理措施1、肺部感染者可以用抗菌药物治疗。
2、口腔真菌感染需要注意口腔卫生,进行局部治疗:如用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等。
三、呼吸困难(一)临床表现1、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2、口唇及颜面发绀。
3、患者呈痛苦面容,烦躁、大汗等。
(二)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的雾化器,指导患者向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
2、雾化过程中持续吸氧。
3、控制雾化吸入的时间,及时清理痰液,以免阻塞呼吸道。
(三)处理措施1、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卧位,以利呼吸,暂停雾化吸入。
2、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必要时负压吸痰。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一)临床表现1、患者诉胸闷、气短。
2、呼吸浅快、皮肤黏膜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3、血气分析示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剖析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无效吸氧1.原因(1) 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 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 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1) 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 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
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
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 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 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 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2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
(1) 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 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气道黏膜干燥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气道黏膜干燥症状(呼吸道刺激症状)一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一长期吸氧者床旁使用加湿器T安抚患者及家属。
(二)无效吸氧
处理流程:出现无效吸氧T立即查找原因T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三)氧中毒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氧中毒症状T立即降低吸氧流量T通知医生、护士长一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措施T安抚患者及家属T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四)二氧化碳潴留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症状一立即调整氧流量为1~21./min—通知医生、护士长一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一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一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一做好床旁交接班。
(五)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状T遵医嘱处理T安抚家属。
(六)肺组织损伤
处理流程:出现肺组织损伤表现→及时将氧流量降低一报告医生、护士长一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措施T安抚患者及家属T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T做好床旁交接班一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呼吸系统疾病带来的症状。
然而,这些操作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1.氧气吸入(1)氧中毒:长时间高浓度吸入氧气会引发中毒症状,如头痛、呕吐等。
避免高浓度吸氧,使用适当的流量和浓度以维持患者的氧饱和度。
(2)烧伤:氧气本身具有促进燃烧的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火灾。
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氧气管道的安全,并避免在附近吸烟或使用明火。
(3)干燥:长时间吸入氧气会使呼吸道黏膜过度干燥,引起鼻腔、喉咙的痒、痛等不适感。
为缓解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加湿器、润滑剂等辅助方法。
2.雾化吸入(1)感染:雾化吸入装置容易滋生细菌,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定期清洗和消毒雾化器及其相关设备,使用无菌药物。
(2)喉痉挛:一些患者对药物雾化吸入过敏,容易引发呼吸道痉挛,导致呼吸困难。
如果出现痉挛症状,应迅速停止使用雾化器,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如给予镇静剂或支气管舒张剂。
(3)咳嗽:雾化吸入时,呼吸道可能会受到刺激,引起咳嗽。
注意调整雾化剂的浓度和流速,减少咳嗽的发生。
处理常见并发症的方法:(1)中毒处理:如果出现氧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等,应立即停止高浓度氧气吸入,并将氧浓度降低至合理水平。
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必要时给予适当治疗,如镇静剂或抗恶心药物。
(2)烧伤处理:如果发生火灾,要立即切断氧气供应,并迅速采取灭火措施,如用灭火器灭火或用湿布覆盖火源。
同时,及时将烧伤区域冷却,并立即送医治疗。
(3)干燥处理:对于干燥引起的不适感,可以使用加湿器给氧气增加湿度,同时使用润滑剂涂抹鼻腔和喉咙,缓解不适感。
(4)感染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等,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同时,对雾化吸入设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痉挛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道痉挛症状,应停止雾化吸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雾化吸入法操作中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
雾化吸入法操作中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引言雾化吸入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给药给患者。
然而,在进行雾化吸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方法。
并发症预防方法以下是预防雾化吸入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方法:1.感染预防:在操作雾化吸入前,务必洗净双手,并穿戴干净的手套。
确保雾化器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1.感染预防:在操作雾化吸入前,务必洗净双手,并穿戴干净的手套。
确保雾化器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1.感染预防:在操作雾化吸入前,务必洗净双手,并穿戴干净的手套。
确保雾化器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药物过敏预防:在使用新药物进行雾化吸入之前,应先进行过敏测试,以确定药物是否会引发过敏反应。
对于已知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
2.药物过敏预防:在使用新药物进行雾化吸入之前,应先进行过敏测试,以确定药物是否会引发过敏反应。
对于已知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
2.药物过敏预防:在使用新药物进行雾化吸入之前,应先进行过敏测试,以确定药物是否会引发过敏反应。
对于已知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
3.正确定位雾化器:在使用雾化器之前,请确保雾化器的顺利连接,以避免药物外洩或流失。
3.正确定位雾化器:在使用雾化器之前,请确保雾化器的顺利连接,以避免药物外洩或流失。
3.正确定位雾化器:在使用雾化器之前,请确保雾化器的顺利连接,以避免药物外洩或流失。
4.合理选择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剂量。
避免给药过量或过少,以免引发其他并发症。
4.合理选择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剂量。
避免给药过量或过少,以免引发其他并发症。
4.合理选择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剂量。
避免给药过量或过少,以免引发其他并发症。
并发症处理方法下列是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方法:1.呼吸道刺激物引起的咳嗽或气喘:在发生咳嗽或气喘时,可以通过减慢雾化吸入速度或调整吸入设备,以减轻不适感。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过敏反应(一)发生原因雾化吸入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过敏,过敏的原因与其他途径给药一致。
(二)临床表现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的喘息加重,全身出现过敏性的红斑并伴有全身的寒战,较少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三)预防及处理1.在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2.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马上中止雾化吸入。
3.观察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应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克敏能等。
二、感染(一)发生原因1.最常见的是雾化器消毒不严格,雾化治疗结束后没有将口含嘴(或面罩)、治疗罐及管道及时清洗和消毒。
2.年老体弱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减退,较长时间用抗生素雾化吸入,可诱发口腔的真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1.雾化器消毒不严格引起的感染主要是肺部感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肺部听诊有啰音;肺部X光片有炎症的改变;痰细菌培养可见细菌生长。
2.如为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口腔感染,则多为真菌感染,舌头和口腔内壁可能会出现乳黄色或白色的斑点;患者自觉口腔疼痛,甚至拒绝进食。
(三)预防及处理1.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将雾化罐、口含嘴及管道用清水洗净,并用500PPM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晒干备用。
2.口含嘴最好专人专用;如行氧气雾化治疗,雾化器专人专用,每天更换。
3.如口腔真菌感染需注意口腔卫生,加强局部治疗:①用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使口腔呈碱性,抑制真菌生长。
②用2.5%制霉菌素甘油涂于患处,每日3~4次,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此外,亦可用1%龙胆紫水溶液、10%八烷酸钠溶液、1%双氧水或复方硼砂液、10%碘化钾溶液含漱,一般无需全身使用抗真菌药。
4.给予富含大量维生素或富有营养的食物。
5.肺部感染者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三、呼吸困难(一)发生原因1.由于黏稠的分泌物具有吸水性,长期积聚支气管内的黏稠分泌物因雾化吸入吸水后膨胀,使原部分堵塞的支气管才完全堵塞。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过敏反应(一)临床表现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的喘息加重,全身出现过敏性的红斑并伴有全身的寒战,较少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在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2.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马上中止雾化吸入。
3.观察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呼吸困难(一)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颜面紫绀,表情痛苦,甚至烦躁、出汗等。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患者取半卧位,利于呼吸。
帮助病人拍背,鼓励其咳嗽,必要时吸痰,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及时给予持续吸氧,以免雾化吸入过程中血氧分压下降。
3.加强营养,以增加患者的呼吸肌储备能力。
4.选择符合的雾化吸入器。
5.对于慢阻肺或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等湿化量不宜过大,一般氧气流量1~1.5升/分即可,不宜应用高渗的盐水。
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一)临床表现患者诉胸闷、气短等不适。
查体示:呼吸浅快、皮肤、黏膜发绀,心率加快、血压降低;血气分析结果解释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使用以氧气为气源的氧气雾化吸入,氧流量6~10L/min,氧气雾化吸入的外面用热毛巾包裹,避免因吸入低温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
2.对于缺氧严重者必须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雾化的同时给予吸氧。
呼吸暂停(一)临床表现雾化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黏膜紫绀,严重者可致呼吸、心跳暂停。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使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剂做雾化吸入时,应注意因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
2.正确掌握超声雾化吸入的操作规程,首次雾化及大哥体弱患者先用低档,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量。
雾化前机器需预热3分钟,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
3.呈现呼吸暂停及时按医嘱处理。
呃逆(一)临床表现病人呈现固执性呃逆。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雾化时雾量可适当放小。
2.发生呃逆时,可在患者胸锁乳突肌上端榨取膈神经或饮冷开水200ml,亦可颈部冷敷。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氧中毒
预防:
1、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
2、有效控制吸入氧气的浓度和时间。
处理:
1、选择机械通气。
2、密切观察出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吸气时加重,咳嗽、呼吸困难等。
3、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期做血气分析。
(二)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预防:
1、湿化瓶装置,以湿化氧气。
2、用氧者,应每日更换导管1-2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3、适当补充水分。
处理:
补充体内水分,必要时可以选择雾化吸入的方式促进气道湿化,比如使用生理盐水。
(三)呼吸抑制
预防:
低流量、低浓度控制性给氧。
处理:
1、机械通气
2、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
(四)吸收性肺不张
预防:
1、预防呼吸道阻塞。
2、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加强痰液排出。
处理:
1、抗感染治疗。
2、加强痰液的引流。
3、改变体位,降低给氧浓度。
(五)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
1、氧浓度低于40%以下,并控制呼吸。
2、控制吸氧时间。
处理:
冷凝治疗和激光治疗。
医院护理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医院护理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雾化吸入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具有直接吸入肺部,局部浓度高,起效快,全身反应少等优点。
但雾化吸入也并非绝对安全,如果吸入不当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雾化吸入操作并发症包括:过敏反应、感染、呼吸困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哮喘发作和加重等。
01、感染发生原因1.雾化吸入装置使用后,可能留有细菌,如果没有严格消毒或消毒方法不当,就有可能会发生细菌污染。
2.患者因为自身免疫能力差、身体弱,或者较长时间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可诱发口腔的真菌感染。
临床表现1.肺部感染,不同程度高热、肺部啰音、肺部X线片见炎症改变、痰细菌培养阳性等。
2.口腔感染多为真菌感染,舌头或口腔内壁可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患者自觉疼痛,拒绝进食。
预防及处理1.使用一次性雾化器,在雾化治疗时,雾化器专人专用,用后清洗。
2.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对雾化器彻底清洗及消毒,晾干后封闭存放,避免雾化吸入装置成为新的感染源。
3.肺部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4.口腔真菌感染需注意口腔卫生,进行局部治疗,如用2%-4%碳酸钠溶液漱口等。
02、呼吸困难发生原因1.气道内黏膜的分泌物遇水膨胀,堵塞气管或支气管引起的呼吸困难。
2.长时间雾化治疗使机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呼吸肌易疲劳,同时雾化吸入又需要患者做深慢吸气和快速呼气,加强了呼吸肌的负担,另外,长时间雾化引起的气道湿化过度或支气管痉挛也可引发呼吸困难。
3.雾化吸入水分过多,引起急性肺水肿可导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4.药物过敏或药物刺激可引发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口唇发绀、不能平卧、伴烦躁、大汗。
预防及处理1.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根据病情调节雾化吸入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持续雾化,雾化过程中应持续吸氧,防止血氧分压降低。
3.雾化时选择合适的雾化器,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半坐卧位,以增强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吸氧、雾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8、鼻出血 a、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如有阻力,要排除鼻中隔畸形的可能,切勿强行插
管。必要时改用鼻塞法吸氧或面罩吸氧。 b、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 c、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做好鼻腔湿化工作,防止鼻腔黏膜干燥。拔出鼻导
管前,如发现鼻导管与鼻黏膜粘连,应先用湿棉签或液体石蜡湿润,再轻摇鼻导管,等结痂物松效吸氧 • 气道粘膜干燥 • 氧中毒(肺性氧中毒、脑性氧中毒) •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 腹胀 • 感染 • 鼻出血 • 肺组织损伤 • 烧伤 • 过敏反应 • 二氧化碳麻醉
氧气吸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并发症:1、无效吸氧
a、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 、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 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 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c、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d、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吸氧 e、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易、宜取 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f、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 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检测病人的血氧 饱和度。 g、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 的氧气供给。
c、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d、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 温和加热。
并发症 3、 氧中毒 a、严格掌握吸氧指证、停氧指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b、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01.无效吸氧:【临床表现】患者烦躁、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
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口唇及指(趾)甲床发组、身翼扇动等。
【风险评估】(I)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到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逸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预防措施】(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逸出情况。
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
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分泌物多的患者,宜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患者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州有无消失等。
并定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处理措施】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02.气道黏膜干燥:【临床表现】气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
部分患者有鼻出血。
【风险评估】(1)氧气湿化瓶内无湿化液或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尤其是患者发热、呼吸急促或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市气道黏膜干•燥。
(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设(3)因氧气是一种干燥气体,长期、持续吸氧易引起呼吸道黏膜干燥。
【预防措施】(1)对于长期吸氧者,氧气吸入前一定要先湿化再吸入,以减轻刺激作用。
(2)吸氧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是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用于改善氧气供应和药物直接到达呼吸道的效果。
然而,这些操作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氧中毒、气道刺激、呼吸道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氧中毒的预防和处理:-选择适当的氧气流量和浓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氧气流量不应超过每分钟5升,浓度不应超过40%。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以确保氧气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避免过度使用氧气,尤其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过度补充氧气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如出现氧中毒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呼吸急促等,应减少氧气流量和浓度,并复查血氧饱和度及心率。
2.气道刺激的预防和处理:-避免过高浓度的气雾剂用于雾化吸入,以免刺激呼吸道黏膜。
-使用适当大小的面罩或儿童鼻塞,确保合适的密封性,避免气泄漏。
-避免使用过于频繁或过长时间的雾化吸入,避免过度刺激呼吸道。
3.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处理:-保持呼吸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在使用雾化吸入前,检查设备是否清洁完好,如有损坏或老化的部件应及时更换。
-对于有呼吸道感染风险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囊肿纤维化等,可以添加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到雾化溶液中,预防或治疗呼吸道感染。
4.处理其他并发症:-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发红、荨麻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吸入操作,并及时就医。
-如出现气道阻塞或呼吸急促等问题,应检查气道通畅性,调整呼吸姿势,如有需要可以进行人工气道管理。
-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预防和处理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操作的并发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
合理使用氧气流量和浓度,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但在进行操作时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氧气吸入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培训小结
氧气吸入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培训小结
氧气吸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保证患者的安全,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 仔细观察患者:在氧气吸入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皮肤颜色、症状变化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 确保设备安全:使用氧气吸入设备时,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无漏气现象。
同时要注意烟火等火源的远离,以免引发火灾。
3. 避免低氧症和高浓度氧中毒:氧气吸入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控制氧流量和浓度,避免引起低氧症或高浓度氧中毒。
4. 防止呼吸道感染:氧气吸入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湿化瓶内的水及导气管等设备。
5. 紧急处理:如果发生氧中毒、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氧气吸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情况下氧气吸入的预防及处理流程小结,并不能代替医生的具体指导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循医院的操作规范和相关标准,确保患者的安全。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无效吸氧1.原因(1)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⑵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2.临床表现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1)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
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
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1.原因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 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Q)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
(1)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⑵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雾化吸入法是指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吹散成细小的雾滴,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口或鼻吸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病灶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稀化痰液以利排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等。
目前临床雾化吸入方式主要有超声雾化吸入法何氧气雾化吸入法。
执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呼吸困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感染、哮喘发作和加重、呃逆等,要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呼吸困难原因气道内黏稠的分泌物遇雾化吸入的水发生稀释膨胀,堵塞气管或支气管引起呼吸困难。
雾化吸入时间过长(超过20min)引起气道湿化过度、支气管痉挛、呼吸肌疲劳等导致呼吸困难。
雾化吸入时患者做深慢吸气和快速呼气的动作配合不当引起呼吸肌过度疲劳。
雾化吸入水分过多,引起急性肺水肿可导致呼吸困难发生。
药物刺激或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口唇发绀、不能平卧、伴烦躁、大汗淋漓等。
预防(1)认真仔细评估患者,对痰液多且黏稠的患者要尽量先将痰液咳出或吸出后再行雾化吸入治疗。
(2)雾化前机器预热3min。
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引起痉挛。
(3)雾化前告知患者呼吸配合方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雾化器,掌握好吸入方法。
(4)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增加肺活量。
(5)根据病情调节雾化吸入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持续雾化,必要时雾化过程中持续吸氧,防止血氧分压降低。
(6)雾化后及时帮助患者拍背,鼓励其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7)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严重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做雾化吸入时应严格控制雾化量和时间(吸入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
湿化量不宜太大,一般氧气流量1~1.5升/分即可)。
4.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暂停雾化吸入→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以利呼吸→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给氧→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如何预防和处理雾化吸入法操作中的并发症
如何预防和处理雾化吸入法操作中的并发症引言雾化吸入法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将药物转化为雾化物并通过呼吸系统传递到人体。
然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本文旨在介绍预防和处理雾化吸入法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
预防并发症的措施1. 确保正确使用设备:在使用雾化吸入法设备之前,仔细阅读操作说明,并按照说明正确操作设备。
如果对设备操作不熟悉,应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
2. 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清洁雾化吸入法设备,避免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滋生。
按照生产商的建议清洗设备,确保使用干净的水和清洁剂。
3. 使用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雾化吸入法药物,并遵循正确的剂量。
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4. 避免交叉感染:使用雾化吸入法设备时,确保每个患者使用自己的设备。
不要共用设备,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处理常见并发症的方法1. 喉部刺激和咳嗽:如果在使用雾化吸入法时出现喉部刺激和咳嗽,可以尝试减少药物剂量或使用降低刺激性的药物。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咨询医生。
2. 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在雾化吸入法操作中出现呼吸困难,应停止操作并寻求紧急医疗援助。
及时评估患者的症状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3. 感染:如果患者在雾化吸入法操作后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使用了雾化吸入法。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结论正确的雾化吸入法操作和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遵循操作说明、保持设备清洁、使用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及避免交叉感染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同时,及时处理并发症,并寻求医生的指导和援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护理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医院护理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医院护理雾化吸入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然而,使用雾化吸入技术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感染、呼吸道刺激、过敏反应等。
为了预防并处理这些并发症,医院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雾化器的选择和维护:选择合适的雾化器,并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维护和清洁。
定期更换雾化器中的过滤器和雾化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患者评估:在使用雾化吸入技术之前,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病史、过敏史和当前症状等信息。
这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对患者的反应进行监测。
3.药物选择和配制: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正确的配制方法进行。
确保使用的药物没有过期和变质,并防止交叉感染。
4.操作技巧:在进行雾化吸入技术时,护理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将合适的药物放入雾化器中,并使用适当的气流速度和时间进行吸入。
还应注意保持患者的正确姿势,以促进药物的到达目标区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呼吸道管理:在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技术时,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道通畅情况。
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咳嗽或喉咙痛等症状,应及时停止吸入,并通知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6.清洁和消毒:保持雾化器和相关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护理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确保不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7.并发症处理:如果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例如,如果出现呼吸急促或窒息的症状,应立即停止吸入,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及时呼叫医生和抢救人员。
总之,医院护理雾化吸入技术能够为呼吸道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通过正确选择和维护设备、患者评估、药物选择和操作技巧、呼吸道管理、清洁和消毒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无效吸氧1.原因(1) 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 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 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1) 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 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
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
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 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 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 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2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
(1) 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 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
病人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
3.预防和处理(1) 认真仔细评估病人,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
在常压下,吸入60%以下的氧是安全的,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24 h,10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4~12 h。
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
(3) 给氧期间应经常监测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给氧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4) 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三)呼吸道黏膜干燥1.原因(1) 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过于干燥,吸入后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
(2) 氧流量过大。
2.临床表现呼吸道黏膜干燥,刺激性咳嗽,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
部分病人可出现痰中带血或鼻出血。
3.预防和处理(1) 充分湿化氧气,及时补充湿化液,有条件者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防治呼吸道黏膜干燥。
(2) 及时给发热病人补充水分,嘱其多饮水。
向张口呼吸的病人解释、宣教,尽量使其经鼻腔呼吸,以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程度。
对于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湿化吸入的空气。
(3) 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避免氧流量过大。
(4) 已发生呼吸道黏膜干燥的病人,采用超声雾化吸入。
(四)呼吸抑制1.原因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病人高浓度给氧易发生呼吸抑制。
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病人,由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长期处2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
吸入高浓度氧,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抑制病人的自主呼吸,甚至出现呼吸停止。
2.临床袁现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
3.预防和处理(1) 对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病人,应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流量控制在1~2L/min。
在60 mmHg,以不 (2) 注意监测血气分析结果,以纠正低氧血症。
维持PaO2升高PaC0为原则。
2(3) 加强病情观察,将该类病人用氧情况、效果列为床边交班内容。
(4) 加强健康宣教,对病人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病人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5) 一旦发生高浓度给氧引起的呼吸抑制,不能立即停止吸氧,应调整氧流量为1~2 L/min后继续给氧,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
并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6)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
(五)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1.原因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过高的动脉氧分压(达到140 mmHg 以上)引起透明的晶状体后血管增生,最后纤维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2.临床表现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
3.预防和处理(1)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严格控制在40%以下,并控制吸氧时间。
(2) 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3) 已发生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六)吸收性肺不张1.原因病人吸人高浓度的氧气后,肺泡内氮气(不能被吸收)被大量置换,一旦病人支气管有阻塞,肺泡内的氧气可被循环的血流迅速吸收,导致肺泡塌陷,引起肺不张。
2.临床表现有烦躁不安,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甚至发生昏迷。
3.预防和处理(1) 预防呼吸道阻塞是防止吸收性肺不张的关键。
鼓励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加强痰液的排出,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2) 降低给氧浓度,控制在60%以下。
(3) 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可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来预防。
(七)肺组织损伤1.原因(1) 进行氧疗时,没有调节氧流量,直接与鼻导管连接进行吸氧。
若原本氧流量较高,则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内冲入肺组织造成损伤。
(2) 在氧疗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没有取下鼻导管或未分离供氧管道,直接调节氧流量,若调节方向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
2.临床表现有呛咳、咳嗽表现,严重者产生气胸。
3.预防和处理(1) 调节氧流量后才能插入鼻导管。
(2) 停用氧气时,先取下给氧装置,再关流量表开关。
(3) 原本采用面罩、头罩、氧气帐等法给氧的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调低氧流量。
雾化吸人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感染1.原因(1) 未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雾化装置、管道、口含嘴、面罩等没有及时按要求清洗和消毒,可促发肺部感染。
(2) 病人自身免疫功能减退,加之较长时间用广谱抗生素雾化吸入,可诱发口腔真菌感染。
(3) 雾化吸入液中若加入糖皮质激素,在长期吸入过程中由于激素可引起口腔黏膜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可诱发口腔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
2.临床表现(1) 肺部感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肺部听诊有啰音;X线胸片可显示肺部有炎症的改变;痰细菌培养阳性。
(2) 口腔真菌感染时舌头和口腔内壁可能会出现乳黄色或白色的斑点,可出现鹅口疮或其他口炎症状。
病人自觉口腔疼痛,甚至拒绝进食。
3.预防和处理(1) 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对雾化器主机要擦拭消毒,对雾化罐、螺纹管及口含嘴要浸泡消毒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晾干以备下一位病人使用。
(2) 应注意雾化面罩或口含嘴专人专用。
(3) 雾化治疗期间指导病人注意口腔卫生,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 如果吸人液中含有糖皮质激素,则需要用碳酸氢钠漱口水进行嗽口,以抑制真菌生长。
同时注意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
(5) 肺部感染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6) 口腔真菌感染者加强口腔护理和局部治疗,选用抑制真菌生长的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患处涂抗真菌类药物如2.5%制霉菌素甘油,每日3-4次。
(二)气道阻塞1.原因体弱的老年人和婴幼儿往往由于咳痰不利,支气管内常有比较黏稠的痰液滞留,如果再用低渗的雾化液吸入,则有可能引起气道黏膜水肿,或者使得痰液稀释膨胀,这样就有可能在原本痰液不全阻塞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气道堵塞。
2.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颜面发绀,表情痛苦,甚至烦躁、出汗等表现。
3.预防和处理(1) 认真仔细评估病人,对痰液多且粘稠的病人要尽量先将痰液咳出或吸出后再行吸入治疗(2) 雾化吸入过程中,鼓励痰液黏稠病人有效咳嗽,配合叩击胸背部,及时排出湿化的痰液。
必要时吸痰,以免阻塞呼吸道。
(3) 雾化吸入中有痰液堵塞支气管应立即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支气管痉挛1.原因(1) 一般是由于吸入过快且雾量大所致。
过多的气溶颗粒快速进人支气管及肺泡,或者过饱和的雾液吸入都可形成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不良刺激,从而引起支气管痉挛。
(2) 病人对吸入的药物过敏,或者雾化的药物刺激性大而导致的支气管痉挛。
(3) 哮喘病史病人,吸入低温气体诱发支气管痉挛。
(4) 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因雾化气体中氧含量较低,缺氧而诱发病情加重。
2.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喘憋,胸闷,不能平卧,皮肤、黏膜发绀等表现。
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3.预防和处理(1) 雾化前告知病人雾化室可能有轻微憋闷感以及呼吸配合方法,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器,掌握好吸入方法,均匀而有效地进行吸入治疗。
(2) 雾化前评估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
(3) 首次雾化的老年体弱病人先用较小剂量,待其适应后再逐级增加至所需雾量大小。
哮喘的病人,湿化雾量不宜过大,雾化时间不宜过长,以5min为宜。
(4) 雾化前机器预热3min,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
(5) 一旦在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咳嗽加重,憋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就应暂停吸入。
发生哮喘者予以半坐卧位并吸氧。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缺氧严重不能缓解者可行气管插管等。
(四)急性肺水肿1.原因大多是由于吸入雾量过大且时间过长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随着雾滴进人肺泡的增加,水的表面张力高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张力,就会引起肺泡萎缩,并导致肺组织间液静水压下降,从而使肺毛细血管中的水分易透入到肺泡中,引起肺水肿,甚至导致畸形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
2.临床表现病人出现剧烈咳嗽、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发绀等一系列表现,两肺满布大小水泡音。
3.预防和处理(1) 避免长时间、大流量雾化吸入。
(2) 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立即停止雾化吸人。
给予高流量吸氧,采用50%乙醇为湿化液,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