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27.2.1 第2课时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
B′
C′
归纳
学案21页归纳
由此得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典例精析
学案21页交流
例1 判断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C
D 2.4
3
3.5
E
1.8
2.1 F
A
4
B
解:在△ABC 中,AB>BC>CA,在△DEF中,DE>EF>FD
∴ △ABC∽ △DEF
方法归纳
(3) AB=12, BC EF=20, DF=30.
(注意:大对大,小对小,中对中.)
例2 如图,在△ABC和△ADE中,AB BC AC .
∠BAD=20°,求∠CAE的度数.
AD DE AE
解:∵
∴△ABC∽△ADE(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BAC=∠DAE
∴∠BAC - ∠DAC =∠DAE-∠DAC
A
即 ∠BAD=∠CAE
B
∵∠BAD=20° ∴∠CAE=20°
C
D E
课堂小结
利用三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边成比例 的两个三角
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运用
当堂练习
学案21页反馈
1.如图,某地四个乡镇 A,B,C,D 之间建有公路,已知 AB = 14 千米,AD = 28 千米,BD = 21 千米,DC = 31.5 千米,公路 AB 与 CD 平行吗?说出你的理由.
所以△ABC∽△A′B′C′. 试利用前面的定理证明该结论.
证明:如图,在AB上截取AD=A′B′ 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 ∵ DE∥BC ,∴△ADE∽△ABC
27.2.1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
27.2.1 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在数学的奇妙世界中,相似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2721 第 2 课时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 和 2。
首先,咱们得明白啥是相似三角形。
简单说,就是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一样的三角形。
那怎么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这就用到咱们要讲的判定定理啦。
判定定理 1 说的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定理,咱们来举个例子。
比如说有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A'B'C',AB 与 A'B'的比值等于 AC 与 A'C'的比值,而且角 A和角 A'相等。
这时候,咱们就可以断定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A'B'C'是相似的。
那这个定理有啥用呢?用处可大啦!在解决很多几何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发现两个三角形的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就能很快得出它们相似的结论,进而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其他相关的问题。
比如说,已知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又知道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通过判定定理 1 确定它们相似,就能求出未知边的长度或者角度。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判定定理 2 。
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这个定理理解起来也不难。
比如说还是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A'B'C',AB 与 A'B'的比值、AC 与 A'C'的比值以及 BC 与 B'C'的比值都相等,那这两个三角形就是相似的。
在实际应用中,判定定理 2 能帮助我们在只知道三角形边长比例关系的情况下,迅速判断它们是否相似。
比如说,在一个复杂的图形中,给出了多个三角形的边长信息,通过计算边长的比例,就能利用判定定理 2 来找出相似的三角形,从而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1、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3.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29~31,弄懂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并完成下面的预习内容.①如果△ABC ∽△A 1B 1C 1,且相似比为k ,那么△A 1B 1C 1∽△ABC 的相似比为1k.②如图,l 1,l 2分别被l 3,l 4,l 5所截,且l 3∥l 4∥l 5,则AB 与DE 对应,BC 与EF 对应,DF 与AC 对应;AB BC =(DE )(EF ),AB(AC )=(DE )DF ,AB DE =(BC )(EF )=(AC )(DF ).③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点拨】 找准对应线段是关键.3、例题及讲解例1 如图,DE ∥BC ,则下面比例式不成立的是(B)A.AD AB =AE ACB.DE BC =EC ACC.AD DB =AE ECD.BC DE =AC AE 【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已知AB ∥CD ∥EF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AD DF =BC CEB.BC CE =DF ADC.CD EF =BC BED.CD EF =AD AF例2 如图,ED ∥BC ,EC ,BD 相交于点A ,过A 的直线交ED ,BC 分别于点M ,N ,则图中有相似三角形(C)A.1对B.2对C.3对D.4对【跟踪训练2】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上,EF ∥BC ,分别交AB ,AC ,AD 于点E ,F ,G ,图中共有几对相似三角形?分别是哪几对?解:共有3对相似三角形,分别是:△AEG ∽△ABD ,△AGF ∽△ADC ,△AEF ∽△ABC.4、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若△ABC ∽△DEF ,则∠E 的度数为(C)A.28°B.32°C.42°D.52°2.如图,在▱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射线CE ,BA 交于点F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C)A.AE ED =CE EFB.AE ED =CD AFC.AE ED =FA ABD.AE ED =FE FC 3.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2,BC =6,AD =3,求BD 的长.解:∵DE ∥BC , ∴△ADE ∽△ABC. ∴AD AB =DE BC ,即3AB =26. ∴AB =9.∴BD =AB -AD =9-3=6.5、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当平行线与三角形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吗?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1、教学目标掌握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两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32~34,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与判定定理2.完成下列预习内容. 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下列是两位同学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写出你的解答.判断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简单说明理由.甲同学: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虽然分别相等,但是它们的边的比不相等,AC IJ ≠AB HJ ≠BC HI ,所以他们不相似.乙同学: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对应边之比也相等,所以它们相似.解: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甲同学所分析的边的比不是对应边的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乙同学的说法正确.【点拨】 判断三角形相似要注意对应关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时可类比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3、例题及讲解例1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B =4 cm ,BC =6 cm ,AC =8 cm ,A′B′=12 cm ,B′C′=18 cm ,A′C′=24 cm. 【解答】 ∵AB A′B′=412=13,BC B′C′=618=13, AC A′C′=824=13, ∴AB A′B′=BC B′C′=ACA′C′. ∴△ABC ∽△A′B′C′.【跟踪训练1】 如图,在△ABC 中,AB =25,BC =40,AC =20,在△ADE 中,AE =12,AD =15,DE =24,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解:相似.理由:∵AC AE =2012=53,AB AD =2515=53,BC DE =4024=53,∴AC AE =AB AD =BC DE . ∴△ABC ∽△ADE.例2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 =120°,AB =7 cm ,AC =14 cm , ∠A′=120°,A′B′=3 cm ,A′C′=6 cm. 【解答】 ∵AB A′B′=73,AC A′C′=146=73,∴AB A′B′=ACA′C′. 又∠A =∠A′, ∴△ABC ∽△A′B′C′.【跟踪训练2】 如图,四边形ABCD ,CDEF ,EFGH 都是正方形. (1)△ACF 与△ACG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2)求∠1+∠2的度数.解:(1)相似.理由: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C =a 2+a 2=2a , ∵AC CF =2a a =2,CG AC =2a 2a =2, ∴AC CF =CG AC. 又∵∠ACF =∠GCA , ∴△ACF ∽△GCA. (2)∵△ACF ∽△GCA , ∴∠1=∠CAF. ∵∠CAF +∠2=45°, ∴∠1+∠2=45°.4、巩固训练1.在△ABC 和△A′B′C′中,AB =9 cm ,BC =8 cm ,CA =5 cm ,A′B′=4.5 cm ,B′C′=2.5 cm ,C′A′=4 cm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ABC 与△A′B′C′相似 B.AB 与B′A′是对应边 C.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2∶1 D.BC 与B′C′是对应边2.在△ABC 与△A′B′C′中,已知AB·B′C′=BC·A′B′,若使△ABC ∽△A′B′C′,还应增加的条件是(C)A.AC =A′C′B.∠A =∠A′C.∠B =∠B′D.∠C =∠C′3.如图,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相似(填“相似”或“不相似”),理由是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4.右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不相似,说明理由:对应边不成比例.5.如图,DE 与△ABC 的边AB ,AC 分别相交于D ,E 两点,若AE =2 cm ,AC =3 cm ,AD =2.4 cm ,AB =3.6 cm ,DE =43cm ,则BC 的长为多少?解:∵AE =2 cm ,AC =3 cm ,AD =2.4 cm ,AB =3.6 cm , ∴AE AC =AD AB =23. ∵∠A =∠A , ∴△ADE ∽△ABC. ∴DE BC =AE AC . 又∵DE =43 cm ,∴43BC =23.∴BC=2 cm.【点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以进行边的计算.5、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什么借鉴作用?第3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01教学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2.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方法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似三角形的有关问题.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35~36,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完成下列预习内容.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③要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找除直角外的一组内角对应相等,就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判定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④如图所示,已知∠ADE=∠B,则△AED∽△ACB.理由是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⑤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解:相似,理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顶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其底角也对应相等.再根据“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判定定理即可判断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点拨】要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三角形相似.03名校讲坛例1(教材P35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B=10,AC=8.E是AC上一点,AE =5,ED ⊥AB ,垂足为D.求AD 的长.【解答】 ∵ED ⊥AB , ∴∠EDA =90°.又∠C =90°,∠A =∠A , ∴△AED ∽△ABC. ∴AD AC =AE AB. ∴AD =AC·AE AB =8×510=4.【跟踪训练1】 如图,∠1=∠3,∠B =∠D ,AB =DE =5,BC =4. (1)△ABC ∽△ADE 吗?说明理由; (2)求AD 的长.解:(1)△ABC ∽△ADE.理由如下: ∵∠1=∠3,∴∠1+∠2=∠3+∠2, ∴∠BAC =∠DAE. 又∵∠B =∠D , ∴△ABC ∽△ADE. (2)由(1),知AB AD =BCDE.∴5AD =45. 解得AD =254.例2 (教材补充例题) 已知:如图,∠ABC =∠CDB =90°,AC =a ,BC =b ,当BD 与a ,b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解答】 ∵∠ABC =∠CDB =90°,(1)当BC BD =AB CD时,△ABC ∽△CDB , 此时BC BD =AB CD =AC BC ,即a b =b BD. ∴BD =b 2a. 即当BD =b 2a时,△ABC ∽△CDB. (2)当AB BD =BC CD时,△ABC ∽△BDC , 此时AB BD =BC CD =AC BC ,即AB BD =AC BC. ∴a 2-b 2BD =a b ,BD =b aa 2-b 2. ∴当BD =b aa 2-b 2时,△ABC ∽△BDC. 综上所述,即当BD =b 2a 或BD =b aa 2-b 2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点拨】 本题要考虑当两个三角形有一个角相等时,夹这个角的两边的比相等时有两种情况.【跟踪训练2】(《名校课堂》27.2.1第3课时习题)在△ABC和△A1B1C1中,∠A=∠A1=90°,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是(D)A.∠B=∠B1B.ABA1B1=AC A1C1C.ABA1B1=BCB1C1 D.ABB1C1=ACA1C104巩固训练1.下列条件中,一定能判断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的是(C)A.都含有一个40°的内角B.都含有一个50°的内角C.都含有一个60°的内角D.都含有一个70°的内角2.在△ABC与△A′B′C′中,有下列条件:(1)ABA′B′=BCB′C′;(2)BCB′C′=ACA′C′;(3)∠A=∠A′;(4)∠C=∠C′,如果从中任取两个条件组成一组,那么能判断△ABC∽△A′B′C′的共有(C)A.1组B.2组C.3组D.4组3.如图,在△ABC中,∠C=90°,E是BC上一点,ED⊥AB,垂足为D.求证:△ABC∽△EBD.证明:∵ED⊥AB,∴∠EDB=90°.∵∠C=90°,∴∠EDB=∠C.∵∠B=∠B,∴△ABC∽△EBD.4.如图,AB=AC,∠A=36°,BD是∠ABC的平分线.求证:△ABC∽△BCD.证明:∵AB=AC,∠A=36°,∴∠ABC=∠C=72°.∵BD是∠ABC的平分线,∴∠ABD=∠DBC=36°.∴∠A=∠CBD.又∵∠C=∠ABC,∴△ABC∽△BCD.05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何区别?。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4
自学互学展示课
课前探究:
巩固练习: (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又快) 1 、填一填 ★(1)如图3,点D在AB上,当∠ =∠ 时, △ACD∽△ABC。 ★ ( 2 ) 如 图 4 , 已 知 点 E 在 AC 上 , 若 点 D 在 AB 上 , 则 满 足 条件,就可以使△ADE与原△ABC相似。
A D E
●
AB 图 3CFra bibliotekB 图 4
C
★★2.已知:如图,∠1=∠2=∠3,求证:△ABC∽△ADE.
★★3.在△ABC和△A′B′C′中, 如果∠A=80°, ∠C=60°, ∠A′ =80°,∠B′=40°,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
4
AF EF ★★、 已知: 如图,△ABC 的高AD、BE交于点F.求证: BF FD .
总结反思
承德三中九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王秀萍 梁大伟 审核人 刘玉鹏 课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角和 HL) (1) 初步掌握以及“两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学习目标 学习环节 课堂设计 学法建议 学 习 过 程 (2)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审批领导 课型 授课时间 编号 2706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人教九下优质课精品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内容解析全等是相似中放缩比例为1的特殊情形,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类比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SSS”“SAS”方法,发现并提出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简单方法.在探究“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度量,发现结论成立,再通过作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把证明相似的问题转化为证明所作三角形与△ABC全等的问题.“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证法与前一个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类似,再次体现了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的基础性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三角形相似的两个判定定理.(2)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两个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理解两个判定定理的含义,能分清条件和结论,能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会用两个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两个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教科书作了一个中介三角形,使之与要证的三角形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和已知条件证明“中介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这种转化的方法学生往往难以想到.其中通过线段的比相等证明线段相等,不同于以往常用的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也会给定理的证明带来一定难度.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证明.四、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引入,类比猜想问题1 (1)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简便的判定方法?(2)全等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情形.如图1,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判定△ABC 与△A'B'C'相似,是否有简便的判定方法?你有什么猜想?师生活动:问题(1)由学生口答.问题(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对“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否正确存在疑问,可存疑,留在下一节课解决.对学生提出的判断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指出本节课先研究“三边”和“两边及其夹角”的情形.设计意图:通过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运用类比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猜想出两三角形相似的简单判定方法,从而引出下一步要探究的问题.2.画图探究,初步感知问题2 在△ABC 与△A'B'C'中,如果满足B A AB ''=C B BC ''=C A AC''=k ,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师生活动:(1)画图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任意画△ABC ,取一个便于操作的k 值(如21,2等),得到△A'B'C'的三边长,再作出△A'B'C'.指导学生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比较它们的对应角是否相等,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对k 取任意值的情况进行演示,让学生归纳发现的结论.并说明k =1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况.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并与他人交流探讨,感受探索过程.k 取1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取其他值时,两个三角形相似,进一步感受相似与全等的紧密联系.《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发现结论.ABCA 'B 'C '图13.构造中介,证明定理问题3 怎样证明“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师生活动:(1)学生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交流讨论.(2)当学生感到无处入手时,教师用学生剪出的△ABC 与△A'B'C'的纸片为模型,用较小的△ABC 放置于较大△A'B'C'的上(学生取的k 值不同,可能会出现两种图形,但证明的本质是相同的),点A 与点A'重合,点B 在边A'B'上,记为点D ,将点C 在A'C'上的位置记为点E .教师追问1:B'C'与DE 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直观发现B'C'∥DE .教师追问2:由B'C'与DE 的位置关系可得到△A'DE 与△A'B'C'相似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由“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到△A'DE 与△A'B'C'相似.教师追问3:我们先构造了一个与△ABC 全等的中介△A'DE ,得到△A'DE ∽△A'B'C',然后可得△ABC ∽△A'B'C'.这为我们证明“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提供了一个思路:能否在△A'B'C'上作一个与△A'B'C'相似的△A'DE ,再证明它与△ABC 全等呢?如何作?师生活动:(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作法,并请学生说明△A'DE 与 △ABC 全等的原因.(2)由学生整理出证明思路,教师板书,从而得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DE ∥B'C',证明△A'DE ∽△A'B'C',从而把证明“△ABC 与△A'B'C'相似”的问题转化为证明△ABC ≌△A'DE 的问题.4.类比实验,自主探究问题4 全等三角形有“SAS ”的判定方法,类似地,△ABC 和△A'B'C'中,如果满足B A AB''=C A AC''=k ,且∠A =∠A',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生活动:(1)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对k 取任意值的情况进行演示,看△ABC 和△A'B'C'的另一组对应边的比是否为k ,另两组对应角是否相等.问:图中的△ABC 与△A'B'C'相似吗?为什么?学生提出猜想的结论.(2)学生模仿上一个定理的证明,讨论问题4的证明思路,在课后完成证明过程. (3)师生小结判定定理二的内容.并追问:对于△ABC 和△A'B'C',如果B A AB ''=C B BC'',且∠B =∠B',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如果将∠B =∠B'换成∠C =∠C',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让学生试着画画看,找出反例即可.设计意图:学生有前面探究活动的经验,教师提出问题后,利用《几何画板》辅助,学生容易获取初步结论,而且仿照上一个定理的证明,容易得到这个命题的证明思路.最后,学生通过考虑“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的情形,加强对三角形相似条件的理解与记忆.5.运用结论,解决问题例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和△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B =4 cm ,BC =6 cm ,AC =8 cm , A'B'=12 cm ,B'C'=18 cm ,A'C'=24 cm . (2)∠B =120°,AB =7 cm ,AC =14 cm , ∠A'=120°,A'B'=3 cm ,A'C'=6 cm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从题干的条件中是否可能得到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第(2)题中的角是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从现有条件中得到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6.变式训练,巩固提高判断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求出x 和y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答题,写出相应的解答过程,然后互评.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7.回顾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你学到了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你认为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思路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及判定定理的证明思路. 8.布置作业A BDE C y ° x 4530 54 36 46°20 图2152025402745图11.教科书第34页练习第1,3题. 2.教科书第42页习题27.2第2(1),3题.3.证明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六、目标检测设计1.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ABC ∽△C B A '''的是( ). A .AC AB =''''C A B A B .AC AB =''''C A B A ,∠B =∠B' C .B A AB ''=''C A AC =C B BC''D .''B A AB =''C A AC设计意图:考查对三角形相似的两个判定定理的条件特征的理解. 2.如图,已知△ABC ,则下列四个三角形中,与△ABC 相似的是( ).设计意图:考查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应用. 3.在△ABC 和△A'B'C'中,AB =6,BC =8,AC =5,A'B'=3,B'C'=4,则当A'C'=______时,△ABC ∽△A'B'C'.设计意图:考查用“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4,0),B (0,2),如果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与点A 不重合),当点C 的坐标为 时,△BOC 与△AOB 相似.设计意图: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考查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P 是BC 上的一点,BP =3PC ,点Q 是CD 中点,求证:△ADQ ∽△QCP .ABCDQP (第5题)A B C 555 555 55 56675° 75°30° 40° A B CD(第4题)设计意图:结合勾股定理,考查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导学案
27.2.1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班级: 姓名: 学号:一、引入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 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如图,在△ABC 与△111A B C 中,111111AB BC AC A B B C AC == 求证:∆ABC ∽∆A 1B 1C 1分析点拨:作A 1D=AB ,过D 作DE ∥B 1C 1,交A 1C 1于点E 可证出∆A 1DE ∽∆A 1B 1C 1。
再由边边边可证出∆A 1DE ≌∆ABC 所以∆ABC ∽∆A 1B 1C 1证明:归纳: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应用格式:(填空) 如图,∵11AB A B =()AC =()() ∴ ∆ABC ∽∆A 1B 1C 1例题1.已知,AB=4cm ,BC=6cm ,AC=8cm , ''A B =12cm , ''B C =18cm ,''AC =21cm,∆ABC 与∆'''A B C 相似吗?说明理由。
CBC 1B练习:.已知∆ABC 中AB=4 ,BC=5 ,AC=6 ,如果DE=8 ,那么当EF=_____, FD=_____,时,∆ABC ∽∆DEF.例题2、如图,四边形ABCD 、CDEF 、EFGH 都是正方形.(1)⊿ACF 与⊿ACG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2)求∠1+∠2的度数.练习1.在△ABC 和△DEF 中,如果AB =4,BC =3,AC =6;DE =2.4,EF =1.2,FD =1.6,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否相似的结论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说明理由。
3.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3、4和6、8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7.2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用三边比例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了整体的认识,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对某些部分理解不够透彻。这提醒我,在后续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边比例关系判定相似的两个重点:三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和两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且夹角相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的图形和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似三角形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测量边长和角度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b.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并且夹角相等,即a/ b = c/ d,且∠A = ∠C或∠B = ∠D,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核心素养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空间观念:通过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空间图形的性质,发展空间想象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2.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概括能力。
3.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三角形边长数据,运用三边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数学应用意识: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知识点举例:
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即a/ b = c/ d = e/ f,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4)适当改变△ABC和△DEF的边长,并保持 还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
总结:
判定方法。
巩固练习:(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又快)
1.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A.
B.
C.
D.
2.依据下列各组条件,证明△ABC和△A′B′C′相似。
(1)AB=10cm,BC=8cm,AC=16cm,
承德三中九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王秀萍梁大伟审核人刘玉鹏审批领导授课时间编号2705
课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SSS)课型 Nhomakorabea自学互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会用三角形相似的定义和预备定理判定三角形相似
3、能用定理解决相关一些问题
学习环节
课堂设计
学习过程
学法建议
A′B′=16cm,B′C′=12.8cm,A′C′=25.6cm;
(2)
3、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B=4 cm,BC=6cm,AC=8cm, A’B’=12cm,B’C’=18cm,A’C’=24cm.
解:∵ , , 。
∴ =.
∴∽()
总结反思
课前探究:
同桌两人合作画三角形,一人画△ABC,使AB=3厘米,BC=4.5厘米,AC=6厘米;另一人画△DEF,使DE=2厘米,EF=3厘米,DF=4厘米。如图,
思考以下问题:
(1)分别计算 这三个比值相等吗?
(2)剪下画出的三角形,利用叠合的方法,检验对应角之间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ABC和△DEF相似吗?为什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精品导学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4课时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1. 探索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 掌握利用两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重点、难点)3. 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并能进行相关计算.一、知识链接学校举办活动,需要三个内角分别为90°,60°,30°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纸板若干. 小明手上的测量工具只有一个量角器,他该怎么做呢?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操作与同伴合作,一人画△ABC,另一人画△A′B′C′,使∠A=∠A′=40°,∠B=∠B′=55°,探究下列问题:问题1 度量AB,BC,AC,A′B′,B′C′,A′C′的长,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 你有什么发现?问题2 试证明:△ABC∽△A′B′C′.证明:在△A′B′C′的边A′B′(或A′B′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过点D 作DE // B′C′,交A′C′于点E,【补全证明过程】【要点归纳】由此得到利用两组角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符号语言:∵∠A=∠A',∠B=∠B',∴△ABC ∽△A'B'C'.【典例精析】如图,在△ABC 和△DEF 中,∠A=40°,∠B=80°,∠E=80 °,∠F=60 °.求证:△ABC ∽△DEF.【针对训练】如图,在△ABC 和△A'B'C' 中,若∠A=50°,∠B=75°,∠A' = 50°,当∠C'= 时,△ABC ∽△A'B'C'.如图,弦AB 和CD 相交于⊙O 内一点P,求证:PA ·PB=PC ·PD.证明:连接AC,DB.∵∠A 和∠D 都是弧CB 所对的圆周角,∴∠A= __ ___,同理∠C= _______,∴△PAC ∽△PDB,∴,即PA ·PB = PC ·PD.【针对训练】如图,⊙O 的弦AB,CD 交于点P,若PA=3,PB = 8,PC = 4,则PD =.【分析】此图中,没有完整的三角形出现,根据题目给的四条边,可以知道,它们属于△BCP和△ADP因此连接AD、BC,根据圆周角的性质得到解题所需角度,进而求解探究点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图,在 Rt△ABC 中,∠C = 90°,AB = 10,AC = 8. E 是 AC 上一点,AE = 5,ED⊥AB,垂足为D. 求AD的长.【要点归纳】由此得到一个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思考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我们还可以用 “HL ”判定它们全等.那么,满足斜边和一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证明 如图,在 Rt △ABC 和 Rt △A ′B ′C ′ 中,∠C=90°,∠C ′=90°,CA ACB A AB ''=''. 求证:Rt △ABC ∽ Rt △A ′B ′C ′.【要点归纳】由此得到另一个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斜边和一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图,∠ACB =∠ADC = 90°,AD = 2,CD =2,当 AB 的长为 时,△ACB 与△ADC 相似.【分析】观察得到AB 和AC 分别是斜边,但两条直角边的对应关系并没有确定,因此需要分类讨论【针对训练】在 Rt △ABC 和 Rt △A ′B ′C ′ 中,∠C=∠C ′=90°,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1) ∠A=35°,∠B ′=55°: ;(2) AC=3,BC=4,A ′C ′=6,B ′C ′=8: ;(3) AB=10,AC=8,A ′B ′=25,B ′C ′=15: .二、课堂小结1. 如图,已知 AB ∥DE ,∠AFC =∠E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2. 如图,△ABC 中,AE 交 BC 于点 D ,∠C=∠E ,AD : DE=3 : 5,AE=8,BD=4,则DC 的长等于 ( ) A.415 B.512 C.320 D.417 3. 如图,点 D 在 AB 上,当∠ =∠ (或∠ = ∠ ) 时,△ACD ∽△ABC ;4. 如图,在 Rt △ABC 中, ∠ABC = 90°,BD ⊥AC 于点D. 若 AB=6,AD=2,则 BD= ,AC= ,BC= .5.如图,△ABC 中,DE ∥BC ,EF ∥AB ,求证:△ADE ∽△EFC.6. 如图,△ABC 的高 AD ,BE 交于点 F .求证:DF EF BF AF .7. 如图,∠1=∠2=∠3,求证:△ABC ∽△ADE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问题2 解:则有△A ′DE ∽△A ′B ′C ′,∠A ′DE =∠B ′.∵∠B=∠B ′,∴∠A ′DE=∠B.又∵ A ′D=AB ,∠A=∠A ′,∴△A ′DE ≌△ABC (ASA ),∴△ABC ∽△A ′B ′C ′. 【典例精析】证明:∵ 在△ ABC 中,∠A=40 ° ,∠B=80 ° ,∴ ∠C=180 °-∠A -∠B=60 °.∵ 在△DEF 中,∠E=80 °,∠F=60 °.∴ ∠B=∠E ,∠C=∠F.∴ △ABC ∽△DEF.【针对训练】 55°∠D ∠BPB PC PD PA = 【针对训练】6探究点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解:∵ ED ⊥AB ,∴∠EDA=90 ° .又∠C=90 °,∠A=∠A ,∴ △AED ∽△ABC. ∴AB AE AC AD = .∴41058=⨯=⋅=AB AE AC AD . 证明 证明:设C A AC B A AB ''=''= k ,则AB=kA ′B ′,AC=kA ′C ′. 由勾股定理,得22AC AB BC -=,22C A B A C B ''-''=''.∴ k C B C B k C B C A k B A k C B AC AB C B BC =''''=''''-''=''-=''222222 ∴ Rt △ABC ∽ Rt △A ′B ′C ′.3 或3 2解析:∵∠ADC = 90°,AD = 2,CD =2,∴()6222222=+=+=CD AD AC .要使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有两种情况:(1) 当 Rt △ABC ∽ Rt △ACD 时,有 AC : AD =AB : AC , 即6: 2 =AB :6,解得 AB=3; (2) 当 Rt △ACB ∽ Rt △CDA 时,有 AC : CD =AB : AC , 即6:2=AB :6,解得 AB=32.∴ 当 AB 的长为 3 或3 2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针对训练】(1) 相似 (2)相似 (3) 相似当堂检测1. C2. A3. ACD B ADC ACB4. 42 18 1225.证明: ∵ DE ∥BC ,EF ∥AB ,∴∠AED =∠C ,∠A =∠FEC. ∴ △ADE ∽△EFC.6. 证明: ∵ △ABC 的高AD 、BE 交于点F ,∴ ∠FEA=∠FDB=90°,∠AFE =∠BFD (对顶角相等).∴ △FEA ∽ △ FDB ,∴DFEF BF AF . 7. 证明:∵∠BAC= ∠1+ ∠DAC ,∠DAE= ∠3+ ∠DAC ,∠1=∠3,∴ ∠BAC=∠DAE.∵ ∠C=180°-∠2-∠DOC ,∠E=180°-∠3-∠AOE ,∠DOC =∠AOE (对顶角相等), ∴ ∠C= ∠E.∴ △ABC ∽△ADE.学生励志寄语: 人生,想要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就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和案例分析等。
强调相似三角形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似三角形。
(2) 给定一个三角形ABC,已知AB=3,BC=4,求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的条件。
4. 实践操作题:
(1) 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5. 思考题:
(1) 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相似三角形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数学杂志和期刊: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数学杂志和期刊,如《数学通报》、《数学竞赛》等,这些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学问题和解答,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案例。
- 在线数学论坛和社区:鼓励学生参与在线数学论坛和社区,如“数学吧”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与同学和教师交流相似三角形的相关问题,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解题思路。
目标: 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和性质。
过程: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判定方法和性质。
详细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相似三角形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相似三角形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相似三角形案例进行分析。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导学案)
27.2相似三角形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直角三角形中特有的判定相似的方法.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动手探究等活动中,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体会转化思想.【情感态度】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及直角三角形中特有的相似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两个判定定理的过程及其证明方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观察展示教师用的大三角板(45°和45°) 及学生用小三角尺(45°和45°),请学生们观察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教学说明】教师简要回顾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2后,提出“还有没有其它的 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进而展示所准备好的三角尺,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顺理成章地提出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作△ABC 和△A ′B ′C ′,使∠A=∠A ′,∠B=∠B ′,分别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计算C A AC C B BC B A AB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由此你能作出一个怎样的猜想?【教学说明】让全班同学动手画图,并按要求独立完成探索过程,获得结论后,与同伴交流;只要画图和测量尽可能准确,则会得到它们 的比值相等,从而初步了解“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教师巡视,对出现偏差的结论应予以帮助,查找问题,尽量让他们也能获得正确结论.问题2 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A=∠A ′,∠B=∠B ′,则△ABC ~△A ′B ′C ′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论证上述结论,在学生动笔前给予适当点拨,让学生能独立完成说理.在巡视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并给出足够的时间,锻炼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试一试如图,点D是AB边上一点,且∠ACD=∠B,试问:图中是否存在能够相似的二角形?如果存在,请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教学说明】现学现用,巩固所学新知识.问题3对于直角三角形,我们知道“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教学说明】教师应先与学生一道交流,找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已知条件有哪些(用图形和符号语言来表述),从这些条件到所探讨的结论之间还缺少什么条件,能否通过推理计算获得相应条件,从而引出利用勾股定理来探讨第三条对应边之间关系而获得结论.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或相互交流获得论证过程.直角三角形相似的特殊判定方法:斜边和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教材P35例2.例2如图,Rt△ABC中,CD是斜边AB边上的高线.求证:(1)△ABC~△CBD;(2)CD2=AD•DB.【教学说明】例1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例2则需师生共同探讨,利用直角三角形及高线定义找出图中能够相等 的角,从而获得相似的三角形有哪些,进而可解决问题.但它的证明过程仍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再挑选两至三份作业予以展示,共同评析,达到掌握本节知识的目的.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呢?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AD 、BE 是AABC 的高线,它们相交于点 F.求证:AF • DF=BF • EF.3. 如图,△ABC 中,CD 是边AB 上的高,且BD CD CD AD ,试求∠ACB 的大小.【教学说明】1,3两题分别应用本节的两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来获得结论,是对本节知识较好的理解与掌握的体现,而第2题则是用一般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相似问题,具有代表性.这些练习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或相互交 流来得到结论.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两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它们分别是什么?2.总结一下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教学说明】釆用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教师设问,学生抢答,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1.布置作业:从P42〜44习题27.2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应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探究等方式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整堂课应注重转化思想的运用,本课时难点在于探究两个判定定理的过程及其证明方法,教师教学时讲解要尽可能详尽.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和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情景:拿一个含30°角的三角尺,让学生判断其内、外轮廓构成的两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问题1:你是怎么判定的?能用前面学习的判定定理判定它们相似吗?问题2:我们由三角形全等的SSS和SAS的判定方法类似地得到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那么能否同样地由三角形全等的ASA或AAS类比得到相应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呢?(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知道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知道斜边、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能证明结论“斜边、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能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3.学习重、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以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难点:定理的证明.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35.(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仿照上课时探究1,2完成探究提纲.(4)探究提纲:①探究:与同伴合作,一人先画△ABC,另一人再画△A′B′C′,使得∠A=∠A′,∠B=∠B′.a.操作判断:分别测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计算,,AB AC BC A B A C B C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C=∠C′ 吗?由此你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猜想?b.交流比较:把你的结果跟你周围的同学比较,你们的结论相同吗?c.归纳猜想: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d.推理证明:已知△ABC 和△A′B′C′中,∠A=∠A′,∠B=∠B′.求证:△ABC ∽△A′B′C′.证明:在A′B′上截取A′D=AB,过D 作DE ∥B′C′交A′C′于点E.∵DE ∥B′C′,∴△A′DE ∽△A′B′C′.又∵∠A=∠A′,∠B=∠B′,DE ∥B′C′,AB=A′D,∴∠A′DE=∠B′=∠B.∴△ABC ≌△A′DE.∴△ABC ∽△A′B′C′.e.推理格式:∵∠A=∠A′,∠B=∠B′,∴△ABC ∽△A′B′C′.②教材P35例2:如图,Rt △ABC 中,∠C=90°,AB=10,AC=8,E 是AC 上一点,AE=5,ED ⊥AB,垂足为D,求AD 的长.a.AB,AC,AE,AD 分别是哪两个三角形的边?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b.怎样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由此可以得到关于AB,AC,AE,AD 的一个怎样的比例式?c.写出你的解答过程.AB,AC 是△ABC 的边,AE,AD 是△AED 的边,这两个三角形相似.∵ED ⊥AB,∴∠EDA=90°,又∵∠C=90°,∠A=∠A,∴△AED ∽△ABC.∴AD AE AC AB =.∴AD=·AC AE AB=4. ③如图,若∠B=∠AED ,则△ADE ∽△ACB 吗?为什么?△ADE ∽△ACB.理由:∵∠B=∠AED,∠A=∠A,∴△ADE∽△ACB.④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证明你的结论.(相似,证明略)2.自学: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的掌握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4.强化:∠A=∠A′,∠B=∠B′△ABC∽△A′B′C′.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36.(2)自学时间: 6分钟.(3)自学方法:注意怎样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定理.(4)自学参考提纲:①由已知∠C=∠C′=90°,AB ACA B A C='''',能根据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不能,∠C和∠C′并非对应两边的夹角)②选择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还差什么条件?AB BC A B B C=''''③能否像前面三个判定定理的证明一样,构造一个与已知的一个三角形全等而与已知的另一个三角形相似的中间三角形的方法来证明呢?④如图,在Rt△ABC中,∠C=90°,CD是斜边AB上的高.求证:a.△ACD∽△ABC;b.△CBD∽△ABC.证明:∵CD⊥AB,∴∠ADC=∠CDB=90°.∴∠ADC=∠ACB=∠CDB.a.在△ACD和△ABC中,∵∠A=∠A,∠ADC=∠ACB,∴△ACD∽△ABC.b.在△CBD和△ABC中,∵∠B=∠B,∠CDB=∠ACB,∴△CBD∽△ABC.⑤如果Rt△ABC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以3k和4k(k>0)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一定与Rt△ABC相似吗?为什么?(相似,理由: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自学: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归纳与证明.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指导.(2)生助生:生生互动交流、研讨.4.强化(1)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点学生口答后,点3位学生板演,并点评.三、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从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思维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原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方式探究并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在这节课中,通过设计问题和启发、引导,让学生悟出学习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整堂课应注重转化思想的运用,难点在于探究两个判定定理的过程及其证明方法,教师教学时讲解要尽可能详尽.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如图,当∠ADE=∠C(答案不唯一)时,△ABC∽△AED(填写一个条件).第1题图第2题图2.(10分)如图,在方格纸中,△ABC和△EPD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要使△ABC ∽△EPD,则点P所在的格点为(C)A.P1B.P2C.P3D.P43.(10分)如图,△ABC中,AB=AC,∠A=36°,∠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求证:△ABC∽△BDC.证明:∵AB=AC,∠A=36°,BD平分∠ABC,∴∠ABD=∠DBC=36°,∴∠A=∠DBC.在△ABC和△BDC中,∠A=∠DBC,∠C=∠C.∴△ABC∽△BDC.4. (10分)如图,AD是Rt△ABC的斜边上的高.若AB=4 cm,BC=10 cm,求BD 的长.解:∵AD⊥BC,∠BAC=90°,∴∠ADB=∠CAB.∴△ABD∽△CBA,∴BD BA AB CB=,即4410BD=,BD=1.6(cm).5.(30分)从下面这些三角形中,选出相似的三角形.①、⑤、⑥相似,③、④、⑧相似,②和⑦相似.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如图,△ABC中,D在线段BC上,∠BAC=∠ADC,AC=8,BC=16.(1)求证:△ABC∽△DAC;(2)求CD的长.(1)证明:∵∠BAC=∠ADC,∠C=∠C,∴△ABC∽△DAC.(2)解:∵△ABC∽△DAC,∴CD ACCA BC=,即8816CD=,∴CD=4.三、拓展延伸(10分)7.(10分)如图,M是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个定点,过M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C)A.1条B.2条C.3条D.4条。
《27.2.1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案、导学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目标】1.理解“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重点)2.会运用“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现在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必须要知道它们的对应角是否相等,对应边是否成比例.那么是否存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简便方法呢?在如图所示的方格上任画一个三角形,再画第二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的三边长的相同倍数.画完之后,用量角器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大家的结论都一样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类型一】 直接利用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在Rt △ABC 中,∠C =90°,AB =10,BC =6,在Rt △EDF 中,∠F =90°,DF =3,EF =4,则△ABC 和△EDF 相似吗?为什么?解析:已知△ABC 和△EDF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已知两条边长,所以可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第三边的长,看对应边是否对应成比例.解:△ABC ∽△EDF .在Rt △ABC 中,AB =10,BC =6,∠C =90°,由勾股定理得AC =AB 2-BC 2=102-62=8.在Rt △DEF 中,DF =3,EF =4,∠F =90°,由勾股定理得ED =DF 2+EF 2=32+42=5.在△ABC 和△EDF 中,BC DF =63=2,AC EF =84=2,AB ED =105=2,所以BC DF =AC EF =AB ED,所以△ABC ∽△EDF . 方法总结:利用三边对应成比例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而不是两边对应成比例.【类型二】网格中的相似三角形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解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BC和△DEF的各边的长,即可得ABDE=ACDF=BCEF,然后由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判定△ABC和△DEF相似.解:△ABC和△DEF相似.由勾股定理,得AB=25,AC=5,BC=5,DE=4,DF=2,EF=25,∵ABDE=ACDF=BCEF=254=52,∴△ABC∽△DEF.方法总结:在网格中计算线段的长,运用勾股定理是常用的方法.【类型三】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角相等如图,已知ABAD=BCDE=ACAE,找出图中相等的角,并说明你的理由.解析:由ABAD=BCDE=ACAE,证明△ABC∽△ADE,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解.解:在△ABC和△ADE中,∵ABAD=BCDE=ACAE,∴△ABC∽△ADE,∴∠BAC=∠DAE,∠B=∠D,∠C=∠E.方法总结:在证明角相等时,可通过证明三角形相似得到.【类型四】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如图,某地四个乡镇A,B,C,D之间建有公路,已知AB=14千米,AD=28千米,BD=21千米,BC=42千米,DC=31.5千米,公路AB与CD平行吗?说出你的理由.解析:由图中已知线段的长度,可求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证明三角形相似,得出角相等,通过角相等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解:公路AB与CD平行.∵ABBD=1421=23,ADBC=2842=23,BDDC=2131.5=23,∴△ABD∽△BDC,∴∠ABD=∠BDC,∴AB∥DC.方法总结:如果在已知条件中边的数量关系较多时,可考虑使用“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类型五】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探究性问题要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教具,其中一个三角形教具的三边长分别为50cm,60cm,80cm,另一个三角形教具的一边长为20cm,请问怎样选料可使这两个三角形教具相似?想想看,有几种解决方案.解析:要使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边,则我们可以采用三边分别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判定.解:①当长为20cm的边长的对应边为50cm时,∵50∶20=5∶2,且第一个三角形教具的三边长分别是50cm,60cm,80cm,∴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分别为:20cm,24cm,32cm;②当长为20cm的边长的对应边为60cm时,∵60∶20=3∶1,且第一个三角形教具的三边长分别是50cm,60cm,80cm,∴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分别为:503cm,20cm,803cm;③当长为20cm的边长的对应边为80cm时,∵80∶20=4∶1,且第一个三角形教具的三边长分别是50cm,60cm,80cm,∴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分别为:12.5cm,15cm,20cm.∴有三种解决方案.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类讨论,当对应比不确定时,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可避免漏解.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因为本课时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先猜想出命题,然后证明猜想的命题是否正确.课堂上教师主要还是以提问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去证明命题.从课后作业情况看出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总体掌握得较好.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一、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判定方法.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这种判定方法,会运用这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三、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3) 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4) 如图,如果要判定△ABC与△A’B’C’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2.(1)提出问题:首先,由三角形全等的SSS 判定方法,我们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3. 探究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 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第3课时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开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探究过程及其应用〔学习设计〕第2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学习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和一次函数图象的关系.2、理解一次函数中k,b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3、培养大胆猜测,乐于质疑的良好品质,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二、重点难点: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对一次函数中的数与形的联系的理解三、学习过程:1、复习、回忆:〔1〕、什么叫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3〕、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2、合作、探究: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做出y=-2x、y=2x+3、y=2x-3的图像,比一比这三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异同并答复下面的问题:(1)这三个函数的图象形状都是___,并且倾斜程度___;(2)函数y=-2x图象经过原点,一次函数y=-2x+3 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____,即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2x向__平移__单位长度而得到;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____,即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2x向__平移__单位长度而得到;归纳:(1) 所有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都是________(2)直线 y=kx+b与直线y=kx__________(3)直线 y=kx+b可以看作由直线y=kx___________而得到2、在同一坐标系中用两点法画出函数y=x+1、y=-x+1、y=2x+1、y=-2x+1的图象观察上面四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类比正比例函数y=k x中k的正负对图象的影响,表述一次函数的性质.3、练习检测〔1〕、有以下函数:①y=2x+1, ②y=-3x+4,③y=0.5x,④y=x-6; 其中过原点的直线是________;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是__________;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图象在第一、二、三象限的是________ .〔2〕、一次函数y = mx-(m-2), 假设它的图象经过原点,那么m= ;假设它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那么m .〔3〕、对于函数y=mx-3,y随x增大而减小,那么该直线经过象限.〔4〕、一次函数y=kx+b中,kb>0,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画出它的大致图象.。
27、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学习内容】教材P40-42【学习目标】1、 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知道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2、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学习重点】1、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2、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学习难点】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2、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应用。
【学习过程】一、学生回顾,教师导学: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3、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ABC 与△A ′B ′C ′中,如果∠A=∠A ′, ∠B=∠B ′, ∠C=∠C ′, 且k A C CA C B BC B A AB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反之如果△ABC ∽△A ′B ′C ′,则有∠A=_____, ∠B=_____, ∠C=____, 且A C CA C B BC B A AB ''=''=''. 4、问题:(1)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2)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___二、学生探究,教师引领[活动1] (教材P40页 探究1)(1) 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 1 , l 2,再画三条与l 1 , 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 , l 4, l 5.分别量度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l 2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5 , 再量度AB, BC, DE, EF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2)问题,AB ︰AC=DE ︰( ),BC ︰AC=( )︰DF .(3) 归纳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_______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_。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导学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导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难点: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 (2)会准确地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教学内容】:P42-P43【教学准备】:三角板 圆规 量角器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怎样表示?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在∆ABC 与∆A 'B 'C '.∠A=∠A ',∠B =∠B ',∠C =∠C ',且''''''C A ACC B BC B A AB ==那么∆ABC ∽∆A 'B 'C '.(指出这也是三角形相似的一种识别方法)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个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定理,哪位同学能说说?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除了用定义和上面的定理来判定三角形相似外,还有什么方法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知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AAS ”、“ASA ”、“SAS ”、“SSS ”、“HL ”等,那么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还有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开始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研学1.思考: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 方法,我们能不能通过三边关系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探究 2.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 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分析:要证∆ABC ∽∆A 'B 'C ',可以先作一个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证明它与∆A 'B 'C '相似,这里所作的三角形是证明的中介,它把∆ABC 与∆A 'B 'C '联系起来。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它在几何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相似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不仅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还提高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观察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能够相互启发,共同克服难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显得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还不够自信。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我可以在下一次课中采取一些策略,比如提供更多的引导问题,或者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分享。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AA、SSS、SAS这三个判定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似三角形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难点二: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学生可能难以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几何建模能力。
-举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指导学生如何从给定的信息中识别出相似三角形的特征,例如在测量物体高度时,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
-难点三: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对应角”和“对应边”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相似三角形中的应用。
27.2.1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
27.2.1 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2721 第 2 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2在数学的世界里,相似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而要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就需要依靠一些特定的定理。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 和 2。
首先,咱们得清楚什么是相似三角形。
简单来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相似的。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那判定定理 1 是什么呢?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这就好比两个三角形的“灵魂”是相似的,因为角决定了三角形的形状。
比如说,有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如果角 A 等于角 D ,角 B 等于角 E ,那么三角形 ABC 就和三角形 DEF 相似。
这个定理理解起来并不难,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都一样,那第三个角肯定也一样,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固定的 180 度嘛。
这样一来,三个角都相等,形状自然就相同啦,它们就是相似三角形。
再来说说判定定理 2 。
判定定理 2 指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举个例子,还是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如果 AB/DE =AC/DF ,并且角 A 等于角 D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相似的。
这个定理其实也好懂,边成比例再加上夹角相等,就保证了三角形的形状是相似的。
这两个判定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
比如说,在测量一些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高度或者距离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来解决。
假设我们要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但是我们没办法直接爬到树顶去测量。
这时候,我们可以在地上立一根杆子,然后分别测量出杆子的长度、杆子的影子长度以及大树的影子长度。
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所以杆子和大树分别与它们的影子构成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c.三角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情况,要求学生掌握这一判定方法的运用。
-举例:给出具体三角形,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已知条件,运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方法判断三角形相似。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它们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难点突破:通过分析复杂图形中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并应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能力。
d.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
-难点突破: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学会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应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以下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学习目标: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知道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 △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探究过程,并掌握该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活动一:类似相似多边形,我们如何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请用几何语言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
活动二: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何内在联系?
活动三:你知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把它写出来。
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也有简便的方法。
活动四:DE 是△ABC 的中位线,DE 与BC 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式吗?
B ’
C ’
活动五
(1)两条直线l 1 , l 2 被三条平行线l 3 , l 4, l 5所截, 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 上
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猜想 成立吗? 如何来验证你的猜想?
(2)你还能写出其他的比例式吗?
(3)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两条直线被一组________所截,所得的________ 线段成比例。
请用几何语言写出定理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3上,如图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L 5
L 3
L 4 A D
E F H B L 2 EF
DE
BC AB L 1
(2)、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4上,如图27.2-2
(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活动五: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
长线),所得的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__.
练习: 如图,在△ABC 中,DE ∥BC ,AC=4 ,AB=3,EC=1. 求AD 和BD.
活动六: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2.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如△ABC ∽△A ′B ′C ′的相似比
k A C CA C B BC B A AB =''=''='',那么△A ′B ′C ′∽△ABC 的相似比就是k
1
CA A C BC C B AB B A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 四、达标测评
1.如图,△ABC ∽△AED, 其中DE ∥BC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ABC ∽△AED ,其中∠ADE=∠B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活动七: 活动八: 活动:。